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详细探讨秦汉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一、秦汉文学的特点1.1 诗歌的崛起秦汉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此之前,诗歌主要表现为民间歌谣,而在汉代,诗歌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并开始呈现出丰富的艺术特征。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逐渐固定,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散文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散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尤其是在诸子百家中表现出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和文学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散文在形式上更加规范,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1.3 辞赋的繁荣辞赋是秦汉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它融合了诗歌和散文的特点,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汉代辞赋达到了顶峰,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
1.4 小说和戏剧的萌芽虽然秦汉时期的小说和戏剧尚未形成完整的文学体系,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小说和戏剧特征的作品。
如《汉书》中的“志怪”篇,就已经具备了小说的雏形。
而汉代的一些戏剧作品,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也为后世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品2.1 诗歌代表作品•《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浪漫主义精神。
2.2 散文代表作品•《左传》: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3 辞赋代表作品•《子虚赋》: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两都赋》:东汉文学家班固所作,分为《东都赋》和《西都赋》,描绘了洛阳和长安的繁华景象。
2.4 小说和戏剧代表作品•《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1.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代表作品有《离骚》、《屈原》、《楚辞》、《淮南子》等。
2. 秦汉时期的文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诗歌创作:诗歌成为文学的重要体裁,有灵秀华丽的风格,代表作品有《离骚》和《楚辞》。
(2)史书创作:史书成为文学的重要形式,有精彩生动的历史描写,代表作品有《史记》、《汉书》等。
(3)哲学著作:哲学成为文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淮南子》等。
(4)散文创作:散文成为文学的独立体裁,有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等。
3.《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表现了诗人辛辣的爱国情感和抵抗野心勃勃的暴君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
4.《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它描绘了楚国人民的荣辱成
败,反映了人民反抗奴役统治的精神。
5.《淮南子》是传世文献中汉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内容涉及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6.总体来说,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秦汉文学

秦朝1.吕氏春秋完成于统一前的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八年),秦丞相吕不韦主持门客共同编撰。
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共有文160篇,20余万言。
2.《谏逐客书》李斯的散文,作于秦王嬴政十年。
3.民歌《长城歌》《汉书·贾捐之传》说:“长城之歌,至今不绝”,可见秦时还当有不少民间歌谣口头流传。
西汉1.贾谊著《吊屈原赋》、《鵩鸟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文58篇,赋7篇,其文即现存的《新书》,亦名《贾子》,首篇《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中的名篇。
另一篇著名政论文《陈政事疏》,又称《治安策》,载于《汉书·贾谊传》。
贾谊的辞赋大多已亡佚。
2.枚乘代表作《七发》。
标志着汉代新体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多方面奠定了汉赋的基础。
3.司马相如著有《子虚赋》,《上林赋》,《喻巴蜀檄》、《难蜀父老》。
又有《长门赋》、《美人赋》,《大人赋》、《哀秦二世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文29篇4.扬雄代表作《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杨赋》。
还有《蜀都赋》、《反离赋》他的赋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12篇,另外海域带辞赋气息的文章《解嘲》、《解难》等。
5.东方朔东方朔为人诙谐,然多寓讽谏。
武帝以俳优视之,因作《答客难》,以舒其愤。
该赋以自嘲方式,讽刺当时的用人状况,其俳谐风格。
6.王褒代表作咏物赋《洞箫赋》,对乐器材料的生长环境、乐器的制作、乐曲之美妙,听众之情感共鸣进行了细腻描绘。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整篇来描写音乐的作品。
他的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有16篇.今存6篇。
主要作品:《洞蕭赋》、《九怀》、《甘泉宫颂》、《碧鸡颂》、《懂约》、《责须髯祝辞》。
其中以《洞蕭赋》与《懂约》比较出色。
7.淮南小山代表作《招隐士》,主旨是“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对山中的幽深孤寂描写得十分成功,是优秀的骚体赋。
8.严忌代表作《哀时命》,为贤人失志之作,与屈原、贾谊相似,但最后归于游仙,以全身远害。
有关秦汉史的著作

有关秦汉史的著作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有很多著作对这个时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下面是一些有关秦汉史的著作:
1.《史记》:《史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
其中包括了秦汉两代的历史,作者司马迁通过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描述,揭示了秦汉时期的社会现状和特点。
2.《汉书》:《汉书》是汉代官修正史,共一百纪,其中包括了汉武帝到王莽时期的历史。
它详细描述了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发展和战争征伐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秦汉时期有着重要的价值。
3.《三国志》:《三国志》是三国时期的正史,但其中也包括了秦汉时期的历史。
这个著作通过对于秦汉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对于这个时期的认识和理解。
4.《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是元代史学家司马光所撰写的一部通史,它概括了中国历史自夏至明朝的重要事件。
在这个著作中,秦汉时期被视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的描写涵盖了秦汉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著作都是对于秦汉时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它们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们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整理,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历史价值。
通过阅读这些著作,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秦汉时期的历史,理解这个时期的社会现状和特点,同时也可以为后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代表了古代文化的辉煌。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秦汉文学作品:
1. 《九歌》:《楚辞》中的一篇,被誉为华夏文化瑰宝,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2. 《离骚》:《楚辞》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誉为楚辞之冠。
3. 《史记》: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宝,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4. 《汉书》:班固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5. 《论衡》:著名的辩证文集,是汉代刘向所著,包括了对伦理、道德、政治等多个领域的讨论。
6. 《风俗通义》:古代百科全书,是汉代郭璞所著,被认为是一部重要的古代文化辞典。
7. 《山海经》:古代地理著作,记载了我国古代的地理、历史和神话传说等内容。
8. 《古诗会议首》:汉代刘琨所编的古代诗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诗集。
以上只是其中一部分秦汉文学作品,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品没有列举出来,这些作品在秦汉时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朝的文学作品与文学名家

秦朝的文学作品与文学名家秦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虽然它的历史时间不长,但却留下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和众多杰出的文学名家。
本文将对秦朝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名家进行介绍。
一、文学作品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录真实民间诗歌的文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爱情、社会风俗、农田劳动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古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2.《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抒发个人情感的长篇抒情诗。
全篇表达了屈原内心的忧愁与苦闷,揭示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命运的反抗,被誉为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巅峰之作。
3.《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编撰的一部政治家百科全书,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思想性书籍。
该书内容广泛,包括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对秦国的统一战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文学名家1.屈原(约公元前340年-278年):屈原是秦朝时期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代表作品有《离骚》。
他倡导爱国精神和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2.吕不韦(约公元前284年-235年):吕不韦是秦始皇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化人物,他编纂了《吕氏春秋》这部百科全书,为秦朝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3.李斯(公元前280年-208年):李斯是秦朝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化名家,曾担任秦国丞相。
他在政治上实施了一系列秦化措施,对秦朝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主导了《焚书坑儒》等措施。
此外,李斯还是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风独特,以简练、直接、有力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总结: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朝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名家也有着重要地位。
《诗经》、《离骚》、《吕氏春秋》等文学作品,以及屈原、吕不韦、李斯等文学名家,都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考 古代文学 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言秦汉文学发展概况(这一部分认真看,了解秦汉文学的大致概况)一、秦代文学(一)《吕氏春秋》(二)李斯二、西汉文学(一)散文1.政论散文:贾谊、晁错2.历史散文:司马迁《史记》3.叙事散文:刘向《新序》、《说苑》4.抒情散文:司马迁《报任安书》(二)辞赋: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王褒、杨雄(三)乐府诗歌三、东汉文学(一)散文:1.论辩散文:王充《论衡》2.历史散文:班固《汉书》、赵晔《吴越春秋》、袁康《越绝书》3.政论散文: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二)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三)诗歌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第一章西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西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第一节秦代散文和李斯一、《吕氏春秋》(一)组织编纂者:吕不韦(二)杂家著作。
(三)文学特征:寓言故事丰富多彩。
二、李斯:秦代唯一的一个文学家。
(一)《谏逐客书》(《上疏谏逐客》):铺排、对比。
(二)秦刻石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一、贾谊(一)生平(二)散文代表作:《过秦论》、《治安策》(《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三)散文创作特点:1.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
2.铺排渲染。
二、晁错(一)生平(二)散文代表作:《论贵粟疏》、《上书言兵事》、《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三)散文创作特点:1.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
2.具有纵横风气。
三、西汉初期政论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第三节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一、西汉中后期散文发展大势二、董仲舒(一)生平(二)对西汉中后期散文创作的影响(三)主要作品:《春秋繁露》(四)文章特点:三、刘向(一)生平(二)《战国策叙录》的特点:内容、文学特征(三)《新序》、《说苑》的文学特征四、司马迁《报任安书》的特点五、杨恽《报孙会宗书》的特点六、桓宽《盐铁论》第四节东汉散文的演变一、东汉散文发展大势二、桓谭文章的特点三、王充散文的创作特点四、王符文章的特点五、仲长统散文的创作特点六、冯衍散文的特点七、朱穆散文的创作特点第二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一、司马迁与《史记》(一)司马迁生平(二)《史记》的编撰体例:书、表、本纪、世家、列传(三)《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1)精湛的剪裁功夫。
【精品】中国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

【关键字】精品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一、《诗经》P8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包括《国风》(分为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颂》(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2、《诗经》中的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意义。
P82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指各地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土风歌谣;雅,正声,朝廷的音乐。
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三、《诗经》的收集和编订:P82采诗说——民间采集献诗说——诸侯之乐献给天子“献诗”的说法较早产生于先秦时期。
删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司马迁。
四、诗经在先秦时的作用:P831、各种典礼仪式的一部分;2、娱乐;3、表达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4、作为教育的课本(美化语言;具有政治、道德意义)。
五、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P85,即: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亨、毛苌。
或取其国名,或取其姓氏,而称为鲁、齐、韩、毛四家诗。
(齐、鲁、韩为今文经学,官方承认学派;毛诗是古文经学,民间学派)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是毛诗。
六、最早明确地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大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七、《诗经》可分为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和农事诗。
八、简析社会政治诗。
1、下层人民挟击政治的诗。
①揭露宫闱丑行的诗,如《邶风·新台》②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予以严厉批判的诗,如《风·相鼠》③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诗,如《邶风·击鼓》④直接描写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
《风·东山》⑤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如《魏风·伐檀》。
2、官吏对政治表示不满的诗。
①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
如《邶风北门》。
②抒发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错庸无道,如《小雅》中的《正月》。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汉代论说散文、《史记》、《汉书》、汉赋、汉代诗歌)

中国古代⽂学史——秦汉(汉代论说散⽂、《史记》、《汉书》、汉赋、汉代诗歌)⽬录2021年末,西安疫情,全市隔离在家。
利⽤这个机会,捡起来⾃⼰的⽂学修养吧,再⽴⼀个flag!为了督促⾃⼰,准备更新发布时间。
但⼀年前的笔记不允许更新时间,因此只能重新发布了。
其实⽬前已经看到两晋南北朝⽂学了,但苦于没有时间,⼀直没有整理。
倒不是没有⼀点点空闲,⽽是空闲时间都在摸鱼。
或许艰难的⼈⽣逆旅中,更需要⽂学⾷粮的⽀撑。
⽴⼀个flag,我要在闲暇时间开始整理秦汉部分了。
秦汉⽂学总论所谓秦汉⽂学,其实主要是两汉⽂学。
秦朝历时短暂,且⼜实⾏了严酷的⽂化专制朝历时短暂,且⼜实⾏了严酷的⽂化专制(法家排斥⽂学),导致了⽂学的枯萎,没有多少创作成就,导致了⽂学的枯萎,没有多少创作成就可⾔。
秦代⽂学吕不韦招集门客所著的《吕⽒春秋吕⽒春秋》成书成书于秦灭六国之前,仍属战国散⽂的范畴。
于秦灭六国之前,仍属战国散⽂的范畴。
李斯作有《论督责》和《狱中上书》。
秦始皇到四处巡视,每到⼀处⽴碑刻⽯,故李斯还有为秦朝歌功颂德的碑刻⽂章。
注:李斯最有名的著作《谏逐客书》是战国时期写的,不属于秦代⽂学。
谏逐客书⾂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于晋。
此五⼦者,不产于秦,⽽穆公⽤之,并国⼆⼗,遂霸西戎。
孝公⽤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今治强。
惠王⽤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不内,疏⼠⽽不⽤,是使国⽆富利之实,⽽秦⽆强⼤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之⽟,有随和之宝,垂明⽉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1.秦汉文学的特点:-实用性强:秦汉文学强调实用性,注重表达观点和思想。
代表作品有《封禅书》、《留侯世家》等。
-群众基础强:秦汉文学强调群众基础,广泛吸收民间文学。
例如《楚辞》中融入了民间诗歌的元素。
-思想成熟:秦汉时期思想逐渐成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并存。
儒家思想以孔子的学说为主,道家思想主要有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法家思想则主张法治。
2.代表作品:-《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和文学的巅峰之作,由司马迁撰写,内容包括了传记、宗教、神话等多个领域。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认为是古代文学中的“圣经”。
-《汉武大帝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碑文。
由于材质、雕刻技艺优秀,已成为研究汉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楚辞》: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同时也是一部哲学性质的文集。
《夜行船》、《天问》等篇章被誉为中国古代诗的巅峰之作。
-《古文观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讲求规范文笔的散文集,包括了楚辞、唐诗、宋词等各个时期的名篇佳作,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3.文学流派与代表人物:-刺客小说:《伤仲永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载刺客行为的小说,讲述了伤仲永和宰相之间的故事。
-刘向: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为后世文学批评提供了范例。
-杨雄:是秦汉之际的一位重要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他提出了“文章体容”的概念,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
-班固:是西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他是《史记》编纂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汉代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以上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时期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由于篇幅有限,只能简要概述。
秦汉文学的繁荣和成就为后世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中国古代秦汉文学是指秦代和两汉文学,秦汉文学主要在辞赋、史传文、政论文和乐府诗歌等四个方面取得较高成就,在上有较为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秦汉文学作品介绍一、秦汉散文一、所谓“汉代散文”是指政论文及抒情、叙事文,汉代散文创作的主流,就文体说是政论文,就文风说,是切中时事,朴厚无华。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
大体说,由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变而为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再变而为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再变而为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文风几经迁转。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理解;一、《吕氏春秋》简况。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被视为杂家着作。
二、《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吕氏春秋》文章一般都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如《贵公》。
从文学角度看,《吕氏春秋》最大的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它在阐述某个道理和思想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
三、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公元前247年入秦。
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拜为长史、客卿。
秦统一,李斯为丞相,设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下令焚书而倡导“以吏为师”。
李斯遭赵高诬陷腰斩于咸阳之市。
李斯入秦十年,因韩人郑国为秦修灌渠事,秦大臣提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所以写了《谏逐客书》。
四、秦刻石文的特点。
1、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较独特。
2、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3、限于刻石体制,文采不足。
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这篇《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
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胪述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秦汉时期的文学和传统文化

秦汉时期的文学和传统文化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文化方面也非常繁荣。
此时期的文学和传统文化对于后来的文艺创作和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第一部分:文学成就在秦汉时期,文艺创作非常活跃,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楚辞》。
《楚辞》是由屈原创作的,诗歌数量共305篇,分五部分:离骚、九歌、卜居、招魂、天问。
这部作品描写了楚国的历史、风俗、文化,其中充满了家国情怀、热爱生命的感悟,也表现了屈原深刻的思想和才华横溢的文学天赋。
此外,在诗歌、散文、史书等方面也有不少名家。
其代表作品有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刘向的《说苑》等。
这些作品不仅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也受到了后世文艺创作的影响。
第二部分: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秦汉时期,传统文化得到了不少的承续和发展。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儒家文化。
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受到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学者代表,如孟轲、荀子、韩非子、归藏等。
他们在儒家经典的基础上,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儒家思想的精髓,并对后来的儒家学说影响深远。
此外,在医学、农学、艺术、礼仪等方面也有了不少的发展。
如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古罗马通行的“丝绸之路”、神秘的巫术、中华仪式礼俗、乐舞等等都是秦汉时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总结秦汉时期的文学和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其中的《楚辞》、《史记》、《汉书》等代表作品是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成果,对后来文化影响深远;而在哲学、医学、农学等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也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秦汉时期的文学和传统文化,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具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秦汉文学

2.秦汉时期文学(1)汉乐府《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汉乐府的特点:(小学、高中)①叙事成分相对增多,“缘事而发”,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
②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
③在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变为杂言和五言为主,形式自由多样,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
④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富于表现力。
如《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2)《古诗十九首》(初中)《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名篇有《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明月何皎皎》《青青河畔草》《西北有高楼》《庭中有奇树》等。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小学、高中)①离情别绪,具体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②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某些观念。
(3)汉赋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秦汉古代文学常识

秦汉古代文学常识1. 背景介绍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和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
在这两个时期,古代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秦汉古代文学的常识,包括文学特点、代表作品和主要作家等内容。
2. 文学特点秦汉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如下:2.1 内容丰富多样秦汉时期的文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哲学、诗歌、散文、戏曲等多个领域。
从历史上看,当时的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对于哲学、文学和艺术的追求也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的重要课题。
2.2 形式多样化古代汉文学作品的形式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和戏曲。
其中,诗歌是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形式,以五言绝句为主流,形式简洁、意境深远。
散文以骈文和赋为代表,形式较为复杂,意境丰富多变。
而戏曲则以汉赋正义剧本为主,曲调独特,表演形式多样。
3. 代表作品秦汉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丰富多样,以下是其中几部著名作品的介绍:3.1 《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辞章之一。
这篇作品以屈原的个人遭遇和离散之苦为背景,通过咏史抒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离骚》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3.2 《论衡》《论衡》是汉代文学家刘向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集杂家思想和各种知识于一体的著作。
这本书包含了众多的短文、议论和杂记,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历史、哲学和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3.3 汉赋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在前代文化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今注》中孔坚撰写的《义疏》记载:“武库之文、名曰赋。
”,这说明汉代赋是用武库(刺史、太守等官府内的图书馆)供称之。
汉赋以形容文章中讲求具体描绘,文字较为精美,情感和思想抒发深厚。
4. 主要作家秦汉古代文学中,有一批杰出的作家对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主要作家:4.1 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大人物,他是《离骚》的作者,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整理

《古代文学》常识整理◆秦代文学一、秦代文学仅有三种样式:散文、刻石之文、诏书奏议1、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有一定的时代意义2、秦代文学唯一的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3、现在传世的秦代刻石之文共有8篇,其中6篇在《史记*始皇本记》中总的来说,秦代文学没有什么成就。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秦氏不文”。
二、1、《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写成。
此书内容驳杂,兼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其文章常常以语言故事为譬喻,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色。
2、《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
每纪都是5篇,共60篇。
《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八览,现在63篇,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
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三、秦石刻文是我国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有很深影响;内容为歌颂秦王功德,形式则是模仿雅颂,都是四言韵文,但多以三句为一韵。
四、秦时民间有歌谣流传。
《汉书*贾捐之传》有“长城之歌,至今未绝”的话。
今之所传,仅有一首,见于晋杨泉《物理论》。
◆汉代文学汉代文学的样式主要有:赋、散文、诗歌和楚辞。
其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汉高祖——汉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问题主要沿袭战国文学的余风,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芽:辞赋,政论。
这时期主要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和辞赋发展上。
秦汉时期文学

秦汉文学
■ 秦汉时期的文学无论在诗歌还是在散文方面 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两汉辞赋的繁兴对中 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两汉时期
两汉散文:代表作有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 贾谊的《过秦论》《论积贮疏》。
两汉诗歌: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有一个高潮。它 继承了《诗经》中“国风”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汉乐府” 这一新的诗体。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东门行》, 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的作品都大大加强 了。《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与 北朝民歌《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秦汉时期文学
秦汉两代400余年间的文学。
秦时文学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封建专制王朝。因秦王朝统治时间较短,加以实 行了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秦代文学几无建树。只有吕 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影响较大。
两汉时期
汉赋时两汉最流行的文体。它是在“楚辞”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新文体。刘勰在 《文心雕龙》里说“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赋的 特征。标志着汉赋的正式形成的第一个作家和作品, 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是 “汉大赋”成就最 高的作家,有作品《子虚赋》《上林赋》影响比较 大。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个时期
涌现出来,为后世文学创作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特点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在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楚辞》和《汉赋》。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的瑰宝,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汉赋》则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其浪漫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除了《楚辞》和《汉赋》,秦汉时期还涌现出了许多其他优秀的文学
作品,如《史记》、《汉书》等历史记载类文学作品,以及《诗经》、《春秋》等诗歌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发。
在研究秦汉文学作品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文学价值,还要深入挖掘
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只有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特点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因此,研究秦汉文学作品不仅是对古代文学的一种追溯和传承,更是对古代社会和人文精神的一种探索和再现。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秦汉文学作品是中国古
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更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变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愿我们能够在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找到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力量,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添砖加瓦。
秦汉时期的文学

秦汉时期的文学
二、秦汉时期
1、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与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为“班马”。
《史记》原名《史太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等人认为“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贾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陈涉世家》等出自此书。
2、汉乐府
代表作品有《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病妇行》《孤儿行》《饮马长城窟行》《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芜》《陌上桑》《长歌行》《江南》《孔雀东南飞》。
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与北朝的《木兰诗》、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3、《古诗十九首》
这里的古诗是从无名氏的《古诗》中选入19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赞为“五言之冠冕”。
4、班固《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
5、贾谊
代表作《吊屈原赋》《过秦论》《鹏鸟赋》。
6、刘安《淮南鸿烈》
《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7、张衡《二京赋》
分《西京赋》和《东京赋》,《西京赋》写长安的奢华无度,
《东京赋》写洛阳的节俭之德、礼仪之盛。
此外还有《归田赋》
8、枚乘《七发》
9、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10、杨雄《甘泉》、《羽猎》
11、赵壹《刺世疾邪赋》
12、蔡邕《述行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中国古代秦汉文学是指秦代和两汉文学,秦汉文学主要在辞赋、史传文、政论文和乐府诗歌等四个方面取得较高成就,在上有较为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秦汉文学作品介绍一、秦汉散文一、所谓“汉代散文”是指政论文及抒情、叙事文,汉代散文创作的主流,就文体说是政论文,就文风说,是切中时事,朴厚无华。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
大体说,由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变而为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再变而为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再变而为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文风几经迁转。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理解;一、《吕氏春秋》简况。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被视为杂家着作。
二、《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吕氏春秋》文章一般都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如《贵公》。
从文学角度看,《吕氏春秋》最大的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它在阐述某个道理和思想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
三、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公元前247年入秦。
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拜为长史、客卿。
秦统一,李斯为丞相,设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下令焚书而倡导“以吏为师”。
李斯遭赵高诬陷腰斩于咸阳之市。
李斯入秦十年,因韩人郑国为秦修灌渠事,秦大臣提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所以写了《谏逐客书》。
四、秦刻石文的特点。
1、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较独特。
2、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3、限于刻石体制,文采不足。
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这篇《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
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胪述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
《狱中上书》作者李斯。
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识记;1、贾山《至言》。
2、贾谊生平。
西汉初期重要的散文作家,今存《新书》。
3、晁错生平。
与贾谊同时而稍后。
《汉书?艺文志》录晁错文31篇,《上书言兵事》和《说文帝令民入粟受爵》(即《论贵粟疏》)是其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4、西汉初期散文作家枚乘着《上书谏吴王》。
简单运用:西汉初期散文概况。
西汉初期是文化发展的初期。
这时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有关的政论,往往针对现实问题而发,行文平实明白,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又有纵横家的遗风。
综合运用; 1、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1)贾谊散文往往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
《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体现着贾谊文章气盛而情浓的特点。
它首先说明蓄积的重要,继而指出当世生聚者少而糜费者多的堪忧状况,最后提出劝农的对策。
文章紧凑严密,说理透辟。
(2)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如《过秦论》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
2、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晁错散文的代表作是《上书言兵事》和《论贵粟疏》。
(1)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
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2)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
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理解; 1、汉中后期散文大势:出现了言秘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新特点。
2、董仲舒及其散文。
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派的大师,景帝博士。
主要散文作品有《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3、刘向生平。
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
出身皇族。
一生曾三度入狱。
刘向是西汉着名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
刘向奏疏文的行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结构平整,逻辑清晰,往往先以正论开篇,继之以反证,然后总结观点,最后落脚在针对的时事之上。
刘向写了《战国策叙录》。
4、识记:西汉中后期,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报孙会宗书》,叙写人个情志,表达社会生活感受,情感浓郁,个性鲜明。
5、桓宽的《盐铁论》桓宽的《盐铁论》以史为鉴,真切时事和政策,全书全用对话体,简洁犀利,文风质直平实,缺少汉初政论文的气势,个别章段情浓气盛。
简单运用:《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新序》十卷和《说苑》二十卷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
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锁事编撰而成,寓含劝戒训教之意。
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小影响。
第四节东汉散文理解: 1、东汉散文大势: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有激情,也颇具文采。
2、桓谭及其《新论》。
桓谭,字君山,着《新论》29篇,赋、诔、书、奏26篇,多佚。
保存最完整的是载于《后汉书》本传的《陈时政疏》和《抑谶重赏疏》。
3、王充。
王充,今存《论衡》85篇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对汉世以来的阴阳灾异、河洛图谶以及今文经学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
4、仲长统。
仲长统着有《昌言》。
简单运用:1、王充散文的特点。
请以具体作品说明。
(1)王充在《论衡》的《对作》、《自纪》、《艺增》、《超奇》、《佚文》等篇中,提出疾虚妄而立实诚、反华伪而倡实用、斥模拟而贵独创、排晦涩而申通俗等写作主张。
如《艺增篇》批语世俗中言过其实的现象。
(2)在崇实的同时,也主张独创,而且也并不反对文辞的各具特色。
(3)文章有时也写得繁冗累赘。
2、仲长统散文的特点。
(1)崇尚衫,充满变革的思想,如《理乱篇》。
(2)文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
如《昌言》。
(3)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有的文章也写得潇洒美丽,如《乐志论》。
秦汉文学作品介绍二、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综合运用;1、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
司马迁,字子长。
创作心态:(1)史官世家的出身,对司马迁的一生影响甚巨。
一方面,家族浓厚的文化气氛,使他从小就得到优良的文化熏染。
另一方面,“司马氏世典周史”的家族荣誉,令司马迁甚感自豪。
(2)在司马迁的思想中,还有一种“圣人”情结。
司马迁的家族荣誉感所激发的着史的强烈愿望,因于这一“圣人”情结,而升华为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他存在的命脉所在。
(3)“李陵事件”使身被腐刑的司马迁愤怨已极,痛苦不堪,也激发了他“发愤着书”的决心。
从司马迁的出身、经历、思想心态来看,他写作《史记》有内外不同的动因。
基于家族荣誉感而激发出来的强烈的着史愿望,和他胸怀大志的“圣人”理想,是他着述《史记》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动;“李陵之祸”所激发的“发愤”情绪,是他着述《史记》的外因,这个遭遇使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2、《史记》的成书和体例。
司马迁遍览经史,亲自调查,网罗一切可以获取的史料,考核编排,写成了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规模宏大的《史记》。
司马迁创造了纪传体的通史,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
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十表,依年月摘记大事;八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
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核心部分,十表、八书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
通过这个有机的结构体,司马迁实现了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写作初衷。
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综合运用:《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 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
《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
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
“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
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
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
《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一、班固及其《汉书》理解: 1、班固生平。
班固,字孟坚。
班固用二十多年时间,写成《汉书》的大部分。
其“八表”和《天文志》,由班因的妹妹班昭和学者马续补作而成。
建初四年,受命撰集论议之言,写成《白虎通德论》。
有《班兰台集》十七卷。
2、《汉书》简况。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翔实记录了西汉一代229年的历史。
其体例为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
简单运用: 1、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
班固着史,和司马迁的“私作”不同,直接受到皇家意志的限制。
在思想上,《汉书》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
对一些人物的评价与《史记》有较大差别。
在写作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
2、《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汉书》不少人物传记,能够摹声绘形,传达人物的神貌和性格。
《汉书》中《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的刻画就十分精细。
李陵兵败降匈奴。
昭帝时,派李陵故人任立政出使匈奴,伺机招回李陵。
任立班与李陵相见的叙描,表现人物的神情和微妙心理,非常细腻。
两次想见,第一次因为单于设宴,双方不得交谈私事,任立政只能以眼神和动作暗示。
第二次相风,老朋友可以一叙衷情,但中间又插进个卫律,于是,立政婉言侧敲,李陵优心忡忡。
班固把这个场面,写得曲曲折折,回旋细腻,极能传神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