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政论散文代表作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陈子昂《感遇》诗所模仿的作家是阮籍。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王维创作的是《宿建德江》。
盛唐边塞诗人最富于浪漫主义特色的是岑参。
“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擘”的诗人是刘长卿。
被称作“五言长城”的诗人是刘长卿。
被称作“诗囚”的诗人是孟郊。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指的是孟郊。
提出“先立言而后体物”的古文家是刘禹锡。
《四声切韵》的作者是周颙。
“文章当从三易”的提出者是沈约,其内容是“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
提出“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创作主张的是谢朓。
宫体诗的代表人物有:粱代的萧纲、萧绎、徐离和徐陵父子、瘐肩吾和瘐信父子;陈代的陈后主及其“狎客”江总、孔范等人。
谢惠连的辞赋代表作是《雪赋》。谢庄的辞赋代表作是《月赋》。
《战国策》的成书时代是西汉后期。
《战国策》的编写体例是国别体。
“辩丽横肆”是评价《战国策》的特点。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
今天见到的《论语》是在鲁国《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国《论语》和古文《论语》而形成的,共有二十篇。
墨家的主张有尚贤、尚同、非攻等。
论证问题提出“三表法”的人是墨子。
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文学见解的思想家是孟子。
江淹的辞赋代表作是《别赋》、《恨赋》。
萧纲的辞赋代表作是《晚春赋》。萧绎的辞赋代表作是《采莲赋》、《荡妇秋思赋》。
北朝散文名著:颜之推《颜氏家训》、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包括吴声歌曲、神弦曲、西曲歌。
北朝各种民歌的代表作是《木兰诗》。
《李寄斩蛇》属于志怪小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使至塞上》。
李白诗歌的特点是浪漫主义、清新自然。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汉代文学-两汉散文和辞赋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汉代文学-两汉散文和辞赋

11
贾谊的论说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最富 文学色彩。它分上、中、下三篇,基本内容 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的过失,分析 秦灭亡之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异也。”
其写作目的是总结秦王朝的灭亡教训,所谓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为巩固汉王 朝的封建统治而提供借鉴。
2019/5/30
12
2019/5/30
19
晁错(前200——前154)
2019/5/30
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汉 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 太常掌故,奉命从济南伏生 受《尚书》,迁博士,拜太 子家令,举贤良文学,对策 高第。景帝即位,迁御史大 夫,请削藩,吴楚七国反, 被腰斩于西安东市。他的著 名政论文有《贤良文学对 策》、《论贵粟疏》等。
2019/5/30
10
贾谊文学成就主要在辞赋和政论散文
其赋今存5篇,皆骚体。代表作有《吊屈原赋》 和《鵩鸟赋》。
《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 58 篇,收录于 《新书》。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题 政论文,如《过秦论》;一类是就具体问题所写 的疏牍文,如《陈政事疏》;还有一些是杂论。
2019/5/30
这篇赋对比鲜明,感情激切,堪称汉初赋的代表之作。
2019/5/30
18
《鵩鸟赋》则采用人禽问答体,叙写作者对人生 祸福无常的深沉的哲理思考:“祸兮福所倚,福 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德人无 累,知命不忧。细故蒂芥,何足以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 ‘鵩’。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 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2019/5/30
6
汉大赋的发展,一般分为三期

两汉散文

两汉散文

王充《论衡》
宗旨:疾虚妄 特点:批判性 论辩性 汉代口语,准确精炼,朴实 无华
王符《潜夫论》
指斥时弊之作 文字准确简练 文风朴实无华 气势较《论衡》温和富雅
一、西汉散文
(二)西汉散文 1、淮南王刘安《淮南子》 2、董仲舒《春秋繁露》 《贤良对策(3篇)》 3、刘向《说苑》《新序》 *司马迁《史记》
一、西汉散文(二)西汉散

4、淮南王刘安《淮南子》 《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汉书》本传 《淮南子》21篇 刘安群臣或宾客集撰 思想:“容该百家”,以阴阳、道家思想为主, 主张“至道无为”的黄老思想 目的:具文化总结性质,试图为汉制法 文学价值: 多用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说理,保存之功 文章排比铺张,颇受辞赋影响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 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背理而伤 道者,难遍以疏举” 诸侯之害,匈奴 侵扰,粮食储备不足
贾谊的成就与地位
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
出的文人
其政论散文兼具深刻政治思
想,高瞻远瞩的袁盎晁错列传》,
《汉书》本传 政治家 主张抑制诸侯 “诛晁错, 清君侧” 衣朝衣就斩于东市 主张务农贵粟 《论贵粟疏》
贾谊创作
内容:总结秦亡原因 汲取秦末农民起义教训 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为巩固完善新政权提出主张 代表作:《过秦》《陈政事疏》 《论积贮疏》
《过秦》
内容:过秦+主张 特点:铺排,对照,
比喻众多 气势奔放,富丽壮美
《陈政事疏》
又名《治安策》
长篇政论文
“万言书之祖” 内容:陈弊+主张 特点:眼光敏锐,情感强烈,动人心魄
一、西汉散文
(二)西汉散文 5、董仲舒
6、刘向

郭沫若称汉代政论散文

郭沫若称汉代政论散文

郭沫若称汉代政论散文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中致力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

他特别擅长写作政论散文,其中尤以对汉代政论散文的探索和阐述较为突出。

郭沫若认为,汉代政论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座高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思想内涵。

下面将从汉代政论散文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汉代政论散文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道德、人伦等各个方面的话题,内容丰富多样,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为后世政论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郭沫若认为,汉代政论散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汉代政论散文注重对时事政治的评论和批评。

汉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的过渡时期,社会变革和政治斗争频繁,这为政论散文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和背景。

作者通过对时事的观察和思考,对朝廷政策的分析和评价,展示了较高的政治洞察力和批判能力。

其次,汉代政论散文重视对道德和人伦的探讨。

汉代儒家思想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政论散文往往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将其吸收和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讨论中。

此外,政论散文也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伦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伦理的关注。

汉代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司马迁的《史记》。

郭沫若称《史记》最初是以"B、官吏志"为规范的,这是因为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强调政治文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治理的根本,必须通过对历史和政治的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对时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指导。

《史记》是一部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巨著,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研究价值。

此外,汉代政论散文还有其他一些重要作品,比如贾谊的《过秦论》、杨震的《志士论》等。

《过秦论》是贾谊写于公元前124年的一篇政论散文,主要批评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已、骑劫横行的状况,并提出了以秦国为帝王中心的统一中国的主张。

《志士论》是杨震的一篇政论散文,强调了忠诚和诚信的重要性,为后来的很多政论散文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西汉后期及东汉的散文和词赋

西汉后期及东汉的散文和词赋

但《史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而《汉 书》常常是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
班固称《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
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 书· 司马迁传》)。 《史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司马迁的 爱憎感情,主观色彩相当明显。
如《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在巨鹿之
战时,破釜沉舟,气吞山河;在垓下之 战时,四面楚歌,凄怆悲壮。 再如《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等。 《汉书》则更注重冷静、客观的叙述, 如《苏武传》等。
章帝时,班固与诸儒讲论五经同异于白
虎观,撰成《白虎通德论》。 汉章帝建初七年(82年),《汉书》已 经基本完成。
一部分“志”、“表”是在他死后,由
妹班昭和马续续成的。 永元四年(92),窦宪自杀,班固被捕, 死于狱中,终年61岁。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
艺术;班固为尊者讳,常常删去讽刺语 言和细节描写。
如班固将《史记·项羽本纪》之“鸿门
宴”一节,移入《汉书·高帝纪》,但 删去了其中几处显现人物风采的对话。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班固的这些改动,
不仅降低了原作的思想性,而且使人物 的风神举止大为减色。
4、语言表达
《史记》语言感情浓烈,气势奔放,简
京都大赋“长篇之极轨”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汉赋四大家:
在汉赋发展过程中,司马相如、扬雄、
班固、张衡的创作及成就,充分体现了 汉代体物大赋的基本特色和成就,习惯 上称之为“汉赋四大家”。
二、《归田赋》: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
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蔡泽) 之慷慨,从唐生(唐举)以决疑。谅 (实在是)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2015古代文学试题库(二)

2015古代文学试题库(二)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一)一、填空(15分)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今所传秦代民间歌谣仅首。

2.司马迁的现存作品,除《史记》外,还有《》、《》这两个单篇。

《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语)的伟大著作,所以历来为人们所推重。

3.从西汉后期到东汉中期,汉赋的创作进入了时期,代表作家是、。

4.建安“七子”的名称来源于《》,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

5.在南北朝诗人中,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是,推动七言诗体发展的是,集六朝之大成的是。

6.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代表作,有北魏的《水经注》和北齐杨衒之的《》。

二、解释加点的词(15分)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

3.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4.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5.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7.薄.霄槐云浮,栖川怍.渊沉。

8.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三、默写(10分):1.《短歌行》(对酒当歌):2.《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四、简述题(20分)1.概述乐府的多重涵义。

2.“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赠白马王彪》)四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在艺术上有何特色?3.略述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类型,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五、论述题(40分):1.以《李将军列传》和《苏武传》为例,谈谈《史记》和《汉书》人物塑造的共同特色。

2.根据你对魏晋南北朝诗歌史的了解,试对这一时期文人诗歌创作的特点作一综述。

参考答案(一)一、填空(15分):⑴每格一分,⑵凡错字酌情扣分。

1.李斯2.悲士不遇赋报任安书成一家之言3.模拟杨雄班固4.典论·论文王粲5.谢灵运鲍照庾信6.郦道元洛阳伽蓝记二、解释加点的词(15分):⑴每词1分⑵凡错字酌情扣分⑶表达不清者酌情扣分1.借;给与2.造化(或自然);边际(或界限)3.小路;通“喻”4.拄着5.故乡(或乡土);处于逆境(或遭到患难,或在政治上不得志)6.山洞(或山峰);徘徊不去7.迫近;惭愧8.昏暗不明的样子;轻柔的样子三、默写(10分)略⑴每题5分,共2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

两汉文学一、填空题: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

2、两汉时期,士大夫文坛上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是散文和。

3、西汉初期,为适应总结秦王朝灭亡教训的政治需要,文坛上最先兴起的文体是。

4、西汉初期政论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5、西汉后期的政论散文比较价值的是桓宽的《》。

6、东汉前期的政论散文比较价值的是王充的《》。

7、东汉的政论散文除王充的《论衡》外,比较尖锐地批判现实的作品还有王符的《》和崔寔的《政论》、仲长统的《昌言》。

8、东汉晚期,最值得注意的是散文中出现了抒情散文这种新题材类型,有代表性的是的《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

9、西汉初期贾谊的赋《》和《鵩鸟赋》可以视作从楚辞到汉赋形成的过渡之作。

10.枚乘的《______________》是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

11.西汉前期最著名的汉大赋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上林赋》。

12、东汉晚期的赋以抒情小赋为主,代表作家是和赵壹。

13、张衡的《》描写了退隐田园的乐趣,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写田园题材的作品。

14、《史记》原名《》,东汉末期始被称为“史记”。

15.司马迁的《史记》由本纪、表、书、、列传五个部分构成。

16、东汉前期的《》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17、“汉乐府民歌”是汉王朝音乐机构“”所采集的民间歌词的统称。

18、“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中,以《》和《陌上桑》艺术成就最高。

19.有姓名可考的文人五言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宋子侯的《董桥娆》和辛延年的《_________________》20、“古诗十九首”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

二、单项选择题:1、.贾谊的《过秦论》和《》是西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1)、论贵粟疏(2)、陈政事疏(3)、潜夫论2、鼌错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是《》。

(1)、论贵粟疏(2)、陈政事疏(3)、潜夫论3、汉武帝时期的《》是一部以黄老道学为理论基础的资政著作,它构建了一个将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包容在一起的庞大理论体系。

汉代散文与《史记》

汉代散文与《史记》
他批判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说法,认为项羽失败的原 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在分析造成吴 起乱剑穿身的悲惨结局时,认为这源于他的“刻暴少恩”。司马迁对事 情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始动因,在叙事时反复加以强调,成为贯 穿人物传记的主线。再者,司马迁一个史学家,其职位及身份也决定了 其这种叙事的特点。
(六)学界对《史记》的评价
杨雄:在《法言》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 柳宗元:《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练、简洁利落,无枝蔓 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 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梁启超:《史记》之列传,借人以明史;《史记》之行文, 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史记》之叙事,能剖析条理, 缜密而清晰,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鲁迅: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界:将《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 双璧”,将《史记》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第六讲—汉代散文与《史记》
一.汉代散文形式与代表作
(一)政论散文 西汉:贾谊《过秦论》、《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 东汉: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崔寔《政论》 上书:邹阳《上吴王书》、枚乘《建吴王书》
(二)叙事散文: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
(三)哲理散文:王充《论衡》、桓谭《新论》
2、批判精神 最高统治者、统治阶级内部、酷吏
(四).《史记》的文学成就
1、人物刻画 1)写出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 2)运用“互见法”刻画人物 3)通过琐事来刻画人物 4)在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叙事手法 1)“寓褒贬于叙事之中”的春秋笔法 2)互见法 3)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手法
谢 谢 大 家
(四)抒情散文: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史记》

万言书之祖的长篇政论散文

万言书之祖的长篇政论散文

万言书之祖的长篇政论散文《治安策》,是西汉文学家贾谊创作的一篇政论文,被称为万言书之主。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叙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名誉之美,垂于无穷。

《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经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

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非难也。

其具可素陈于前,愿幸无忽。

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以易此。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

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虖!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

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

黄帝曰:「日中必[上蔧下火]会,操刀必割。

」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以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

6东汉后期的政论散文作家有贤谊王符伸长统崔

6东汉后期的政论散文作家有贤谊王符伸长统崔

6东汉后期的政论散文作家有贤谊王符伸长统崔
是王充、王符和仲长统。

王充(27至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其代表作《论衡》是古代思想史和散文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对当时流行的迷信、虚妄、庸俗、僵化的思想观点和社会风气做了全面的批判,并且显示了不同于流俗的文风。

《论衡》写作力求通俗晓畅,不假雕饰,甚至信笔而为,这种自然浅显的文章风格和追求典雅、艰深的流行文风自有天壤之别。

王符(85162),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无神论者。

他一生隐居著书,以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

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

该书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读来酣畅淋漓。

由于辞赋的影响,《潜夫论》几乎通篇排偶,遣词骈俪,相当突出地表现着东汉后期政论散文的骈化趋势,渐启建安盛行的华丽之风。

仲长统(179220),字公理,山阳郡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

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其思想和才华集中表现在《昌言》一书中。

在《昌言》中,仲长统十分重视研究社会历史经验和现实的社会生活,注重“人事”的作用,否定“天命”、“上帝”对社会历史的主宰作用,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强调“唯人事之尽耳,无天道之学焉”。

认为“信天道而背人事者,是昏乱迷惑之主,覆国亡家之臣也”。

古代文学笔记

古代文学笔记

古代文学笔记秦汉文学汉代文学的文体及其嬗变一、辞赋方面:战国后期成为一种独立文体,内容侧重于状物叙事,形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不能入乐歌唱。

1、赋的起源:①源于《诗》的不歌而颂;②出于《诗》的“六义”之一;③本于《诗》《骚》出于战国诸子;④来自战国纵横家;⑤始于俳隐;⑥不同赋体渊源不同。

2、辞与赋:词指楚辞,又称“骚”,词比赋与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词多抒情,赋多状物。

3、赋与颂:颂在东汉以后逐渐独立,颂德为主,典雅清丽。

二、散文1、汉代散文的主要形式有政论散文、史传散文、记事散文和书信体散文。

2、汉代政论散文,以西汉年初最为发达,能关注现实中重大问题,议论风发,畅所欲言,富于文采,颇有战国纵横家气息,从武帝到东汉中期,政论散文衰落,东汉后期,政论散文再兴,内容多指陈时弊,抒写政见,感情激愤,但较少文采,不及西汉初年。

汉代政论散文的主要形式是朝中大臣所写的论、疏、章、表、奏等。

3、汉代记事散文,与先秦记事散文相比有较大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史传作品的文学性,在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时,杂入了民间传说,有时还不乏作者想象和虚构,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三、诗歌1、先秦诗歌的主要样式是四言,这种题材在汉代继续沿用,但已不再居于主要地位,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

2、汉代乐府民歌,以叙事为主,善于通过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多用比兴和铺陈,多用整齐的五言,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文人五言诗:最早的完整的是班固的《咏史》,《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4、七言诗开始孕育。

西汉中后期散文的整体特征1、奏、议、疏、策等形式在仍然占很大比重,但记事散文,书信体散文也进一步发展;2、内容讨论如何巩固新兴和建立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后期更就具体政治问题展开论述;3、艺术上向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由越世高谈转向本经立义。

东汉散文的整体特征1、东汉散文虽气势不如西汉,但批判力度和深度有所加强,而记事散文与西汉相比,有的样式则有所突破,游记、碑文等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2、东汉散文向着骈骊化方向发展,同时,不少作家也在刻意追求通俗易懂、浅显明快的语言风格。

秦汉之初的政论散文

秦汉之初的政论散文

秦汉之初的政论散文先来简单概括一下秦汉时代文学的几个阶段。

秦朝时间本来就短,又有焚书坑儒的文化灾难,因此文风不兴。

唯一可说的就是李斯的散文,继承先秦诸子散文,后继西汉政论文,有承上启下之功,写作水平也很高。

汉代可说的就很多了,汉初还带有百家争论的余波影响,不少作家致力于写政论散文,其中突出的有贾谊和晁错,名篇有《过秦论》。

到了武帝时期,记史散文出现了巨著《史记》,其纪传体的写法既开创了一类史书体例,又开创了纪传散文的历史。

后面还有班固的汉书,也是重要的历史散文。

诗歌方面汉初有一些尚未脱离楚辞影响的骚体赋,不过成就和影响都不大。

到了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武帝在文学上倡导辞赋,在身边提拔专门的词臣,从而将汉赋推至兴盛,司马相如等人就是此类。

不过一般认为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是汉乐府,武帝时期扩大了官方收集民间音乐的机构,经过整理以后流传至今,称为汉乐府、乐府诗。

乐府诗影响了东汉一些文人创作者的活动,有一些五言诗存诗,汇编为所谓的《古诗十九首》,不过作者名都没有保留下来。

|李斯与其《谏逐客书》当时韩国派郑国以兴修水利的方式虚耗秦国国力,事败以后,秦王听信贵族大臣的建议,下逐客令,驱逐一切在秦国的外国客卿。

李斯当时在秦国当门客,也位列被逐名单当中,于是上书劝谏秦王。

秦王阅读之后急撤逐客令,将已经上路的李斯追回,授予重任。

这篇《谏逐客书》为谏秦王逐客令而写,针对秦宗室大臣的错误论调进行驳斥,是一篇驳论性质的政论散文。

文章风格上承先秦散文,论述上有荀子散文周密严谨的风格,铺叙舒张上又有纵横家的气势,对于汉初晁错贾谊等人的政论散文影响颇大。

文章首先表明主题,然后列举秦先世四代君王的发展史,为客卿摆功。

然后从秦王本人的兴趣出发,秦王既然喜欢从六国收集珍宝,却在人才问题上倒行逆施,这怎能完成“跨海内,制诸侯”的丰功伟业呢。

最后以逐客令的危害警视秦王,认为这是资敌之举,无异于给敌国提供粮食和武器。

文章在立论上的有点主要在于抓准立场,李斯没有从个人的角度来埋怨,句句从秦王的好恶理想出发,句句立足于从秦国的国运来说服秦王,列举秦国先王之史来讲客卿之功,这种无私是政论所需要的。

汉代政论文

汉代政论文
总结贾谊的政论散文全面地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鲜明地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
第七章
【宏肆深识】
汉代论说散文
◇制作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2003,请以相应版本观看或播放。 ◇权利声明:原制作者拥有本课件所有法定权利;非经授权,切勿擅用。 • Copyright © 2008 by NEOO
第三节
东汉政 论散文 三大家: 王充、 王符、 仲长统。
一、王充
东汉论说文
1、生平
2、《论衡》 (1)概说 共85篇。大约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
(2)宗旨——‚疾虚妄‛ 对汉代的天人感应、谶纬迷信、灾异祥瑞, 乃至经学学风、俗儒人格等进行理性批判。
“苦夫九虚、三增、论死、订鬼,世俗所久惑,人 所不能觉也。” (《对作》)
一、贾谊及其政论文
1、贾谊其人
200B.C.-168 B.C. ,洛阳人, 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载贾谊散文共58篇,刘向 编为《新书》。
(1)其散文可分为三类: ①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 ②疏牍文, 如《论积贮疏》和 《陈政事疏》; ③杂论,如《退让》、《君道》。
原有20卷,依次为:君道、 臣术、建本、立节、贵德、 复恩、政理、尊贤、正谏、 敬慎、善说、奉使、权谋、 至公、指武、谈丛、杂言、 辨物、修文、反质。
②艺术: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 蕴讽喻,故事性颇强;文字简洁生动,清新 隽永。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有一定影 响。
君子博学,患其不习;既习之,患其不能行之;既 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 (《谈丛》) 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 伤于多阴也。 (《谈丛》)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敬慎》)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谈丛》)

汉代散文

汉代散文
王充(27—97?)出自细族孤门,仕途坎坷, 因此形成了自觉的批判意识,一生志在纠正 世俗的虚谬。
“伤伪书俗文,多不实诚”,著论衡。
《论衡》以疾虚妄为宗旨。写作目的是要使 语言表达轻重得体,合乎实际,提出辨别真 伪的标准。
《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现存八十 四篇,缺《招致》。
王符《潜夫论》
独传、合传与类传:独传就是只给一个人作传,如《李斯列 传》,合传就是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作传,如《屈原贾生 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类传就是把某些相同类型 的人物放在一起作传,如《游侠列传》、《刺客列传》、 《酷吏列传》,通过叙述某一类型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 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
《史记》因纪传体所限,使用“互见法”以避免叙事记人的 重复,或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货殖列传》列举了计然、范蠡、子贡、白圭、猗顿、郭纵、 乌氏倮、巴寡妇清等生财致富的事例,强调商业在民富国强
中所起的作用。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是进步的,他的关于经济发展是 一个国家强盛衰的基础,关于工商业生产在社会历史上 的作用和地位,关于肯定人追求财富的合理性等问题的 论述,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
《谏营昌陵疏》是一篇有名的政论散文。反 对成帝大营昌陵,历述古代帝王薄葬之益、 厚葬之害的历史事实,并阐明“自古及今, 未有不亡之国”,以及“死者无终极,而国 家有废兴”的道理,意蕴深刻,态度诚恳, 说理透辟,是一篇极富教益的文章 。
刘向的校篇之功
刘向与其子刘歆共同完成的《七略》,是我国第一 部目录著作。
8书,是有关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专门史。
《史记》的体例革新
在体例上突破了以往历史散文的局限,能够把更多的内容纳 入其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总体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汉政论散文代表作
东汉(25年至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辉
煌的汉文化在中国发展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政论散文。

它既抒发着作者的感情,也反映出当时时局及其所发生的变化。

政论散文是东汉文学史中重要的文学形式,其代表作品包括《经学纪要》、《淮南子》、《汉书》、《尚书》等等。

新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滋养了政论散文的发展。

新政府提出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参与以及运用理论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型思想。

因此,当时的政论散文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它既反映出对时局的体察,也表达了对于社会和时局变革的看法。

汉代政论散文代表作《经学纪要》由马祖洛编纂,是当时最流行的政论散文之一,它把两汉时代的道学思想与现实社会环境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思想。

《经学纪要》实际上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多
角度的政治指导性文献,包括对正义、公正、民生保护等政治理念的讨论。

另一本政论散文作品《淮南子》由商鞅创作,是汉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著作,它探讨了政治、道德、军事、教育等一系列政治问题。

《淮南子》提出了积极的政治观点,提倡国家以统一、调和、协调的方式处理政治事务,鼓励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来改善社会形势。

《汉书》与《尚书》是古代官方档案的缩影,它们反映出当时的官方政策,是东汉时期官方政策思想的缩影。

《汉书》写到“民有信任,则君政稳定;民有庆贺,则君政祥和”,论述了当时政府应当如
何争取民心,运用民众的智慧来促进社会和谐。

《尚书》则把“忠诚”作为官吏们做事的基本原则,并认为官员应当端正其言行,保持中立和公平,为实现政府的统治而努力。

从上述可以看出,东汉政论散文代表作品,既反映出道学思想,倡导政治秩序,也反映出对时局的体察和反映,对当时社会及时局变革的看法,丰富了汉文化的内涵。

在当代社会,我们仍可以从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中思考,从中感悟出作者智慧的精髓,以及历史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