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思想史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2、分析哲学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能获得知识,而 是要了解获得知识的条件和过程,关注探究的逻辑 或方法论,澄清表述知识和概念的语言含义。
3、分析教育哲学认为,在以前的教育理论中, 教育术语和概念是十分混乱并被人误解的;在 教育哲学系统和大纲的标题下所写的许多东西, 助长了标语口号化的体系和盲目的信仰。因此, 对教育基本概念和论证方法进行澄清,并注意 正确使用教育术语,应该是教育哲学研究工作 的第一步。同时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应该尽量 使语言符合逻辑、明白易懂。
皮亚杰主要观点:
每于成人的认知结构,因 此,一切教育和教学都应该了解儿童认知结构 发展的规律以及与成年人心智发展的关系,并 据此来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心理学的方法论:临床法
特点:丰富多彩的小实验;合理灵活的谈话;自然性质的 观察;新颖而严密的形式语言和数理逻辑的分析工具。
(3)因而,“包括这些要素在内的一个各 门特殊学科韵教学计划应当是民主教育制度的 核心。”。 “要素主义教育”的名称就是由此 而来的。
3)具体举措和影响
(1)要素主义教育家要求美国普通中小学 重新审查它们的课程计划,以保证学生学到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60年美国教育改革中, 要素主义教育家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 自然科学和外语)。
(2)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是丹麦的基督教哲学家、神秘主 义者克尔凯郭尔(S.A.K止rkesard)。它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K.Jaspers)和海德格尔 (M.HeideeSer)、法国的萨特(J.Sanre) 。存在主义是 一种把人的存在当做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 美国教育家尼勒(G.Kneller)把存在主义应用于教育理论, 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外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念

外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念

外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念外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念1.苏格拉底(Sokrates, 公元前469-前399)是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第一个提倡用问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后世启发式教学法的先导。

根据他的这种观点,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 认识自己" 而获得知识,最终成为具有完美道德的人。

他主有美德," 美德即知识" 。

在教育史上,苏格拉底独特的贡献在于他传授知识和道德的方法,他不直接地向学生传授他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知识,也不直接地向学生讲述现成的科学原理和结论,而是用" 问答法" 进行教育,启发听众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他经常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作出回答。

如果答案错了,也不立即给予纠正,或指出错误之所在,而是根据不正确的答案提出补充的问题,使对方的答案显出荒谬,或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为了向听众和交谈者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就运用相互答问、交相争辩的方法,诱导交谈者从自己的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 苏格拉底法" 。

苏格拉底曾说:" 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 所以,人们也称" 苏格拉底法" 为" 产婆术" 。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谈话,往往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或现象开始,进而喜庆得结论。

因此亚里士多德称他为归纳法之父。

现代教育学上所称述的启发式谈话法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一连串总是让学生思考作答,逐渐导向预定的结论,这样来促进学生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

2.德谟克里特(Demokritos,约公元前460-前370)是古代希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古代进步教育家。

他说:" 天性与教育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后者可以改化人……创造第二天性。

" 这就是说,教育" 可以改变一个人" 的本性。

外国教育史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三)道德教育
1、训育
(1)概念
根据赫尔巴特的见解,训育是指“有目的地进行的培 养”,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主要是关于道德教 育方法的主张。
(2)阶段 道德判断:道德的基础,道德教育的起点 道德热情:同勇气与智慧相协调 道德决定:对事物、环境等进行观察和理解 道德自制:对自我的认识
(2)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 兴趣本身存在于经验之中 兴趣是头脑中各类观念相互联系的结果,是个体对观念加 以体验的过程
2、根据兴趣分类划分课程内容 (1)经验的兴趣 经验的兴趣:自然、物理、化学、地理 思辨的兴趣:数学、逻辑、文法 审美的兴趣:文学、绘画
(3)统觉:即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 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同化过程。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 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 斥。这个观念的整体即统觉团。
二、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一)教育目的论
1、教育目的的两个组成部分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可能的目的和必
(2)同情的兴趣 同情的兴趣:外国语(古典语言和现代语)、本国语 社会的兴趣:历史、政治、法律 宗教的兴趣:神学
(二)统觉与课程
1、统觉理论
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
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这就必然要求课程的安排应 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 不熟悉的材料。

理论基础 德育理论 课程理论 教学理论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伦理观
1、特征
强调知识或认识在德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赫尔巴特指
出“巨大的道德力量是获得广阔视野的结果,而且又是完整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是古希腊时期最重要的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
教育思想。

他把哲学的思想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很多关于教育原则、学校组织管理、教师培养等的观点,这些观点直接影响了古希腊的教育史,并从其中一种程度上影响西方教育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尼克波利斯叙事》中最为集中体现,以及他的《共和国》中提出的教育理念。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表现
为他认为,全面发展是一个正确的教育目标,因此,要促使学生获得身体上、智力上和道德上的全面发展。

因此,他提出应该给儿童从容、智慧和
热情的教育。

他认为,只有给孩子以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才能使他们更
好地接受真正的全面发展。

他还建议,孩子们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及重视自己对什么事情的理解,而不是接受他人的观点。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教师必须讲授自己手中的书籍,并由教师
和学生一起研究,以理解和学习其中的知识,而不是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

他认为,良好的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而不是
凭空构思。

同时,他认为,教师应抓住机会,使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懂
得沟通、参与辩论,以及发现古典文学作品的美丽。

外国教育思想史口诀总结

外国教育思想史口诀总结

外国教育思想史口诀总结外国教育思想史可以概括为一系列思想流派和重要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我将用口诀总结这些内容,并写出1000字的总结。

【导言】教育思想史,长河漫延达。

品读古今经典,汲取智慧化。

【古希腊】柏拉图理念多,思维纯粹高。

“天才有学前”,追求真理到。

亚里士多德智慧通,实际性更强讲。

感官启蒙重宝,德育内核放。

【古罗马】罗马法不亡,兴盛教育荣。

开设小学之道,培养公民全能。

提倡实用教育,研究师生关。

教师讲学严谨,律令统一管。

【基督教】圣徒缔造学校,培养天堂之教导。

教育皈依上帝,传统价值观传到。

圣托马斯修辞多,神权教义秉持。

奥古斯丁信仰高,智力启蒙提供。

【启蒙运动】伟大启蒙思想家,揭示出新道。

洛克关注心灵,塑造成活人。

卢梭强调自然,自由教育促。

康德道德伦理,人性发展护。

【进化论】达尔文一解谜,“物竞天择”题。

门德尔基因找,继承法则题。

生长迷信自由,蒙特梭利探。

发展自由探索,儿童启蒙赞。

【心理学】弗洛伊德隐情说,梦境显潜意。

皮伯特行为论,条件反射有用决。

悟先关注动机,自我发展存。

儿童情绪成长,塑造自我运。

【进步主义】杜威致力教育,实践中真。

“学校是小社会”,劳动自育人。

蒙特梭利发现,自我先行真。

教育革命需求,启蒙研究新。

【社会再建】杜尔凯现实应,实用知识强。

标准化教育启,推崇科学望。

韦伯社会改革,大学自主唱。

弗洛姆来解救,逃离自由畅。

【后现代主义】福柯看权力残,知识为谎言。

延伸辩护精神,保留文化传。

尼采解构权力,需求超越现。

巴迪厄去辨真,复杂观察看。

【总结】教育思想渊源流,众多学派争。

古希腊发轻盈,罗马重实干。

基督教传信义,启蒙流变迸。

进化论继承法,心理学探众寻。

进步主义劳动真,社会再建衍。

后现代弗洛姆,分析探求魂。

【结语】或古或今思想多,教育思想演化史。

通过口诀了解更,发展教育学规律。

愿这篇1000字总结,帮助你更好理解。

中外教育简史-近现代外国的教育思想

中外教育简史-近现代外国的教育思想
代表作:<泛智的先声>> <母育学校> <语言和科学入门>
二.<大教学论>:西方第一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三.泛智教育:强调,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以广泛的知识,就可以合个人和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教育对社会的改良作用,一生致力于泛智教育,扫除愚昧和无知,使国家和民族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莫伊曼,赖伊和美国的桑代克
第二节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凯兴斯坦纳 德国
“公民教育”是他的教育思想和办法指导原则:”劳动学校”是一种学校组织形式和教育机构.
三.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
1.对3-6岁的儿童进行四个方面的训练:筋肉的训练;日常生活的训练;感官的训练和初步知识的教育.
2.显著特点是:主张儿童自由自在的发展和强调儿童早期肌肉及感官训练的重要性.
哲学基础之上的教育思想; 宇宙精神即绝对精神,神的意志; 谢林.
一. 论教育的两个原则:
1.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2. 人的”自动”发展原则
二.论学前儿童教育
第七节 史宾塞的教育思想
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实证主义哲学和庸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为教育理论基础
一. 关于智育,德育和优育的论述
B. 形式阶段说: 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是兴趣发生的四个阶段变化.
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
明了阶段:观念活动处于静态的钻研,了解新知识.
联想阶段:动态的钻研,进行思考,把上一阶段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形成
新知识
系统阶段:静态的理解,使新旧观念形成新的知识系统.

《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中外教育思想史》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和外国教育思想的变化和发展脉络,理解和掌握教育思想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把握教育发展的现在和未来,并通过汲取历史上伟大教育思想家的思想精华,提升自己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2学时)一、教育思想史的性质与特点二、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思想史三、教师如何学习教育思想史思考题:1、教育思想史的特征是什么?2、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思想史?第二章中外教育思想史的发展轨迹(2学时)一、中国教育思想史的起源和发展二、外国教育思想史的产生和演变思考题: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2、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特点是什么?第三章中外教育思想史的特征和比较(4学时)一、重世俗与重神性二、重道德与重功利三、重政务与重自然四、重和谐与重竞争五、重整体与重个体思考题:1、中国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何在?3、西方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西方教育教育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第四章中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2学时)一、人性理论二、治乱学说三、人才观念思考题:1、为什么说人性问题、治乱学说和人才观念是教育思想的基本出发点?2、性恶论和性善论在教育思想上的异同有哪些?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6学时)一、中国古代的教学论二、中国古代的教师说三、中国古代的读书法四、中国古代的德育论五、中国古代的科举教育思想六、中国古代的书院教育思想七、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思想八、中国古代的科技教育思想思考题:1、中国古代的教学原则对现代教育有何意义?2、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有何启示?3、中国古代德育理论有何当代意义?第六章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6学时)一、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二、关于教学问题的论述三、道德教育问题的论述四、关于体育及音乐教育问题的论述五、关于教师和师生关系的论述思考题:1、外国古代德育理论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2、外国古代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思想有何当代价值?第七章中国近代的教育思想(4学时)一、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学的诞生二、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演变三、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特征思考题:1、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中国近代教育思想有何当代价值?第八章外国近代的教育思想(6学时)一、文艺复兴与西方近代教育学的萌芽二、外国近代教育思想的演变三、外国近代教育思想的特征思考题:1、外国近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外国近代教育思想有何当代价值?第九章中国著名教育家的生平与学说(8学时)一、孔子的生平与学说二、墨子的生平与学说三、荀子的生平与学说四、颜之推的生平与学说五、韩愈的生平与学说六、朱熹的生平与学说七、王守仁的生平与学说八、王夫之的生平与学说九、蔡元培的生平与学说十、陶行知的生平与学说思考题:1、中国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试评述中国著名教育家对教育思想的贡献。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苏联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苏联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教育成真正有教养的苏维埃人、劳动者,将青 年培养成有用、有技术、有学识、有政治修养和高尚道德的身心健全的公民。
教育过程的目的应当成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基础,强调教育战线如同其他生产战线 一样必须保证不出废品,即使有1%的废品也不应该。
四、 集体教育思想
组织、培养和教育集体,通过集体教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新人,这就是马卡连柯 的主要经验。
一、 教育活动和教育著作
1920—1936年是马卡连柯教育活动的全盛时期。十月革命以后,为了收容和改 造流浪儿童和少年罪犯,苏联政府在各地设立工学团。
1920年,马卡连柯受波尔塔瓦教育厅的委托,负责波尔塔瓦少年违法者工学团的 工作。
1928年,他到捷尔任斯基公社工作。 在投身教育实践的同时,马卡连柯一直坚持进行文学创作和教育研究活动。 1937年因病迁居莫斯科后,他认真总结了30多年的教育实践,更加勤奋地从事 著述活动。马卡连柯较为著名的著作有《教育诗篇》、《塔上旗》、《父母必读》 和《儿童教育讲座》等。
一、 教学与发展实验
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知识的迅猛发展要求充分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但 在当时的苏联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赞科夫将实验心 理学和心理分析方法引入教育学研究,试图揭示教学与发展关系中的客观规律,并根 据这种研究来安排教学与教育工作。
一、 教学与发展实验
四、 集体教育思想
(3) 尊重与要求结合的原则 这是马卡连柯基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而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他把尊重和要 求看成一回事,尊重一个人才对他提出要求。从这个原则出发,他要求教育工作者 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的人格,相信儿童。既不听之任之,也不过分监护,无限地 热爱和关怀儿童,善于长善救失。

外国教育史(详细整理版)

外国教育史(详细整理版)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约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从考古的材料来看,这一时期的学校主要是培养文士为主的学校。

文士教育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志向不同的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与巴比伦一样,古代埃及很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

(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在埃及的学校教育中,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

(2)练习书写。

(3)练习词令。

(4)重视数学和计算。

在教学方法上,古埃及的学校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以机械教学为主。

(2)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重视体罚。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就逐步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读外国教育思想史的读后感800字

读外国教育思想史的读后感800字

读外国教育思想史的读后感800字(中英文版)After delving into the history of foreign educational thought,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diverse and evolving nature of educational ideas across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ime periods.This journey through the annals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has been both enlightening and thought-provoking.One cannot overlook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like Socrates, Plato, and Aristot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hought.The Socratic method, for instance, which emphasizes question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remains a cornerstone of modern education.Plato"s concept of an ideal society guided by philosopher-kings and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in shaping individuals for their roles in society is a precursor to contemporary discussions 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As I progressed through the medieval period and the Renaissance, I encountered the works of educators like 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and Maria Montessori.Pestalozzi"s focus on the emotional and mor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as revolutionary, while Montessori"s method emphasized the individuality and freedom of the child, which has had a lasting impact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The readings also highlighted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of morerecent educational thinkers such as John Dewey and PauloFreire.Dewey"s pragmatic approach to education, which advocates learning through experience and applying knowledge to real-life situations, has shaped educational practice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Freire"s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introduced the idea of critical pedagogy, empowering learners to question and challenge oppressive structures, which is particularly relevant in today"s socio-political context.The diversity of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practices across different cultures is striking.From the Confucian approach to education in China, which emphasizes respect for the teacher and rote learning, to the more holistic and child-centered approaches found in Western pedagogies, it is clear that education is deeply rooted in cultural values and societal norms.Reading about foreign educational thought has made m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adopting a broad perspective in education.It is not enough to adhere to a singl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stead, educators must be open to integrating diverse ideas to create a more inclusive and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In conclusion, the study of foreign educational thought has been an enriching experience.It has not only deepened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heories but has also made mecritically reflect on my own beliefs about education.This journey has underscored the complexity of education as a field and the ongoing need for educators to question, adapt, and innovate in order to meet the ever-changing needs of learners.在深入阅读外国教育思想史之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

外国教育史 卢梭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卢梭的教育思想
1、自然的教育:“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儿童 身心自然发展) 2、人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教育者 对于受教育者所施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指导) 3、事物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 (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三、教育原则
(二)教育原则
1、“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教
(三)少年期(12至15岁):智育
1、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2、智育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和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于教给儿童一大堆知识。 3、选择(科学)知识的三个原则:其一,照顾到实用:即 给儿童的知识必须是有用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其二,应 以儿童的兴趣为标准;其三,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
一、哲学基础
(二)感觉论(指明人的知识的来源)
1、卢梭在其人性观之上,针对着当时的教育只重书本的不良现象强调重视感官 训练的思想。 2、卢梭认为感觉是知识的来源。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 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做基础,理智 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感觉是人的知识的原料。因此,理性使人认识事物的前提是 感觉器官的成熟。 3、孩子们的感官需要通过实际训练加以逐步提高。因此卢梭设想了种种系统训 练感官的方法。 4、卢梭将教育建立在对人的认识之上是教育史上的创举。虽然他的人性论中存 在一些唯心的东西和天才的猜测成分,但他试图把儿童的教育建立在关于儿童天 性的理论研究之上,显示了近代教育心理学化的端倪,预示了教育的发展方向。
五、自然教育分期理论
(五)女子教育
1、观点
(1)最终目标是培养贤妻良母,这是自然法则富裕女性的
天职。 (2)与男子的教育无论在内容、观点、方法还是体系上都 大相径庭,主要是围绕与男子的关系进行相应教育和训练。

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七章现代外国教育思想

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七章现代外国教育思想

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七章现代外国教育思想第一节新教育运动第二节进步教育第三节杜威的教育思想第四节实验教育学第五节现代欧美教育思潮第一节新教育运动一、新教育运动的由来与发展“新教育运动”也称做“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各国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

在实践中,一些倾向于教育民主、尊重儿童、内容实际、讲求效率的“新学校”应运而生。

随之,欧美各国便仿效开办,发展成为一场影响较大的“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最早发端于英国教育家雷迪于1889年创办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其办学目的是提供“一种完全现代和有合乎情理的特点的适应社会'领导阶级’需要的全面教育”,以培养出能够应付现代知识与现代生活不断增长的复杂性从而建立健全的人类社会的人才。

雷迪为了改造当时重古典课程、脱离社会生活、贵族化的公学制度,特别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活动。

1983年,巴德利在英国建立了贝达尔斯学校,是阿博茨霍尔姆学校的第一个分支。

但其实行男女合校,更多地倾向于培养创造者,学校管理更民主,因此大受欢迎。

德国的赫尔曼•利茨先后建立了三所相互衔接的家庭式乡村寄宿学校,分别是1898年为6〜12岁儿童开办的伊尔森保学校、1901年为1376岁男生开办的豪宾达学校和1904年为16〜19岁男生开办的比伯尔史泰因学校。

1899年,法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埃德蒙・德穆林创办第了一所新学校一一罗歇斯学校。

这些先驱性的乡村寄宿学校都深受雷迪的影响,在办学模式、目的、课程及方法等方面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如:新学校都设在远离城市、自然环境优美的乡村;新学校在管理、教育和教学上具有民主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而是相互爱护、亲密无间的关系:但是也存在局限性,如:费用昂贵,主要以具有激进思想的上层社会和高收入阶层的少数学龄儿童为对象,因而规模一般都较小,并且完全独立于国家教育系统之外。

新学校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并且由于各国新学校之间紧密联系而开辟了国际交流。

外国教育史 第十四章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第十四章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在体育上,斯宾塞认为,身体养育和训练是
智力发展的基础。
2.具体主张
在饮食与营养上,斯宾塞要求必须纠正不重 视儿童健康和合理养育的错误。 在衣着上种类和分量都应时而变。 在游戏方面,斯宾塞主张要让儿童多游戏。 在体育运动方面,斯宾塞主张体育运动对所 有儿童都是十分重要的。 与其他教育家不同,斯宾塞还论述了学习上 的体育和体育卫生问题。
第一部分,为准备直接的自我生存活动,应 开设生理学、解剖学。 第二部分,为间接自我生存做准备的活动, 主要通过获取生活资料和职业来实现。 第三部分,为抚养子女的活动,主要通过一 些教育学科来实现。
第四部分,为将来尽公民职责做准备,应开 设历史学和社会学。 第五部分,为准备将来在欣赏自然,文学和 艺术等闲暇活动中满足爱好与感情的需要,应开 设油画、雕塑、音乐和诗歌等课程。
(2)《智育》一章原是斯宾塞最先发表的 一篇论文,在《教育论》一书中为第二章。 (3)《德育》一章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重 要内容。 (4)《体育》是《教育论》的最后一章。
第二节
论智育、德育、体育
一、 论智育 1.对智育的重视
斯宾塞十分重视智育问题。
2.课程论 (1)斯宾塞设置了五部分的学科内容:
2.思想基础 (1)哲学基础:实证主义哲学
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 自然科学的普遍发展。适应这种发展而出现一种 新的哲学,这就是实证主义哲学体系。它要求哲 学应与科学调和起来,借助科学的实证来认识现 象范围之内的东西。 斯宾塞坚持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并强调科 学所认识的只是事物的现象,而不是事物的本质, 凡是科学所不能深入认识的世界,都是宗教活动 的领域。
第十四章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思想基础与《教育论》
一、生平及思想基础 1.生平

外国教育史 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
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相应于
植物的、动物的和人的生命。人的灵魂包含两部
分,一是非理性灵魂,一是理性灵魂。灵魂的主要 功能是感觉和思考。
(二)白板说——教育的作用
1、形成人的三要素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品德来自三个方面:自然本性即天 赋、习惯和理性。重视人的天性,在良好的环境和正当的行 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
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
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
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
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美德即知识”——道德与知识的关系
在苏格拉底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
种关于善的知识。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 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苏格拉底
高度评价“美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因为德
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所以
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苏格拉底这种“美
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 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
原理。
第二部分: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园 “学习就是回忆” 《理想国》
一、理念论与回忆说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的哲学基石,也是他的教
育学说的理论基础。
(一)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一切个
别的可感觉的事物,都不具有真理性,只有理念才 具有真理性。所谓理念就是共相、概念和普遍的真 理。每一个理念统摄着与他同名的众多的个体事 物,每一类众多的个别事物都有一个相应的理念。 这个相应的理念就是众多个体普遍的东西,是他们 的本质,是他们的源泉。

外国教育史-12《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分析

外国教育史-12《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分析
11
儿童的六种类型
– 伶俐且渴于求知——易受影响,适于教导,不需要监督 – 伶俐但倾向于迟钝懒惰——需要加以督促使其进步 – 伶俐、渴于求知但倔强而难以驾驭——教导需注意技巧 – 性情柔顺、渴于求知但迂缓迟钝——多关注其短处,耐
心帮助其走上正轨
– 心理脆弱且怠惰——需要巨大的技巧与耐心 – 智力低下且倔强邪恶——极少,但应寄予希望,不应放弃
外国教育史
欧阳宇
第二编 外国近代教育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近 代
欧美主要国家&日本的教育制度

育思想
3
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生平和世界观
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 理论家。代表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 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世界观矛盾——强烈的民主主义、爱国主义和 人道主义思想 VS 基督教的世界观 人性论——性善论 认识论——矛盾性:既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和源泉,也认为《圣经》也是认识的源泉。
12
泛智思想——教育根本指导原则之二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又一指导原 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 “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两层意思:
– “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学会一切现世与来 世所必需的事项,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 敬
– 教育对象普及化:指责当时的学校只为富人、贵 人设立,要求学校向全体人敞开大门,不论贫富 贵贱,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
4
古代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
教育目的:二重(宗教/现实) 教育作用:社会(改造)/个人(发展)
论教育顺应自然——“秩序”/规律
论普及教育——源于“泛智”(内容泛化;对象泛化
)教学原则:直、激、巩、量、系、因 德育 教育教学管理思想 分科教学 P204 论学前教育 P198

中外教育思想史外国古代教育思想家

中外教育思想史外国古代教育思想家

总结词
快乐教育思想
VS
详细描述
维多利诺·德·美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 期的著名教育家,他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 想,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 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游戏、音乐、绘 画等多种方式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 培养其全面发展。
弗吉里奥的教育思想
总结词
通才教育思想
详细描述
弗吉里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改革家,他 提出了通才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应该注重 全面发展,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 多个领域。他主张通过综合性的课程设置和 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全 面技能的人才。
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总结词
奥古斯丁是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 思想强调了宗教信仰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奥古斯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德行的公民,而 宗教信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他强调了宗教教育 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培养个人道德品质和推动社会进 步的基础。同时,奥古斯丁也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方 法的见解,如启发式教学、问答法等。在他的教育思 想中,宗教信仰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苏格拉底提倡“产婆术”,这是一种通过提问和讨 论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真理的教学方法。他认为这 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自主探 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格拉底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和内在价值,他认为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道德和精 神品质,使人成为有德行和智慧的人。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哲学家,他主张通过辩 证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探究真理和
04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家
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总结词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详细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 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他的《理想国》 及他的教育思想对西方社会和教育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 柏拉图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学校教育体 制。 • 他把教育的最高目的归结为哲学家的培养。他 为哲学家的教育开列了众多的教学科目,其中 包括:阅读、体育、军事、哲学以及“四艺”: 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这“四
15
三、 古代罗马教育
• 共和前期,罗马教育主要是一种家庭教育,是 一种以培养农民一军人为宗旨的教育。从公元
前5世纪中叶开始,法律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法律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十二铜表法”,由此
开始形成重视法律教育的罗马教育特色。
16
• 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具有罗马本民族特点的学 校先后建立起来。主要有:拉丁文法学校、拉丁 修辞学校和医学校等。 • 帝国时期,罗马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管理,教育 完全成为政治的工具。从公元2世纪开始,罗马
帝国原有的世俗性质的学校不断衰落,被教会学
校取而代之。
17
四、 古罗马教育思想
• 西塞罗是古罗马共和后期的政治家,教 育思想家。教育著作主要有《论雄辩家》 等。教育目的是培养雄辩家。西塞罗提 出了以“人道”为理想的教育主张。
18
• 昆体良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家。在 教学上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在 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主张分班教学;在
重点章节
4
第一编 古代外国教育
第一章 古代西方教育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古希腊、
罗马时期教育发展和变迁的基本过程,了解古
希腊、罗马教育作为西方教育的发源地在西方 教育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和地位,以及对西方社 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
5
一、 古希腊教育
(一)荷马时代的教育 在荷马时代,尚未出现学校这种专门的
9
(四)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 希腊化时期,希腊教育广泛地传播到西 亚、北非等广大地区,推动了这些地区
教育的发展,文化和教育的中心逐渐转
移到亚力山大利亚城。公元前四世纪后,
教育逐步走向形式主义。
10
二、古希腊教育思想
•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苏格拉底 法”。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 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 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 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 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三个步骤:(1)苏格拉底 讽刺;(2)定义;(3)助产术。这种方法是近 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学校教育机构,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
主要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进行的。其目的
是培养勇敢、武艺高强和足智多谋、能
言善辩的武士。
6
(二)古风时代的教育
• 1、斯巴达教育 斯巴达的教育是由国家控制的。7岁之 前,公民子弟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 7—18岁,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主要学习 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 和投标枪)以及神话等。18岁进入青年 军事训练团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20岁 进行实战训练,30岁正式获得公民称号。
7
2、雅典教育
• 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 育。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12、13岁, 男孩进入弦琴学校、文法学校学习,后又在体操学 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15—16岁之后,少数显贵子 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 18—20岁进入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20岁则 被授予公民称号。 与斯巴达教育单一的军事体育教育相比,雅典教育 更注重多方面的教育和陶冶。
艺”与智者倡导的“三艺”一起,构成了中世
纪的“七艺”)
13
(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应承担教育管理、监督 的责任,并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他还主张教 育应当由国家在法律中加以规定。这是西方教 育史上最早对教育与法律关系的论述。
14
• 亚里士多德主张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 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他 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 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 • 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接受的教育应当是自由 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 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它的实 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1)闲暇,具备足够的闲暇时间,为心灵的发展而 运用理性 (2)自由学科,即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学科,避 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外国教育思想史》
1
第一编 古代外国教育
• 第一章 西方古代教育 • 第二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2
第二编 近代外国教育
• 第四章 近代外国教育制度 重点章节
第五章 近代外国教育思想
重点章节
3
第三编 现代外国教育
• 第六章 现代外国教育制度 重点章节
第七章 现代外国教育思想
8
(三)古典时代的雅典教育
• 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主 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 智者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普罗泰戈拉、高尔 吉亚等。他们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 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创 立了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提供了政 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 业教师。
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上,主张废除体罚,
适度教学,学习与休息相间,注重提问
以及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的判断力等。
19
复习思考题
• 1、理解: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罗马 教育、自由教育。 2、识记:智者、三艺、四艺。 3、简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4、简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5、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6、简述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20
第二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西欧 中世纪教育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基本过程,重
点掌握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世俗封建教育及其
管理、中世纪城市大学的兴起和特点,以及经
院哲学的产生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等• 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 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 堂区学校。 • 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有 内学(为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教育)和外学(对不 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教育)之分。修道院学校因其 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为重要的教会 学校。 • 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 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 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 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 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