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12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进步主义运动
• 进步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开始的。进步主义运动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 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 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他们揭露公立学校中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试图通过改 革学校教育适应美国社会的新的需要。
第31页/共66页
进步教育的思想基础
矛盾。 • 改造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抨击,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进程。
第40页/共66页
进步教育运动中 几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
第41页/共66页
教育实验和教育方法
• (一)帕克的昆西教学法(Quincy plan) • (二)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Organic school) • (三)沃特的葛雷制(Gary system,Gary plan) • (四)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Dalton plan) • (五)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Winnetka plan) • (六)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project method)
第26页/共66页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
• 培养四种理想的品性:活力、勇气、敏感和理智。
第27页/共66页
(三)衰落时期(1944-1966)
• (1)教育议题的变化:教育重建 • (2)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World Education Fellowship,简称WEF),
第42页/共66页
帕克与昆西教学法
• “进步教育之父”帕克主持了昆西学校实验和库克师范学校教育改革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其特 点是:
• 1、儿童是学校教育的中心; • 2、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 • 3、学校课程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 4、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新精神。

教育学课件——外教史

教育学课件——外教史

1、简述《费舍法案》的主要内容。
①5-14岁的儿童免费义务接受初等教育; ②为2-5岁的儿童开办“幼儿学校”; ③开设继续教育学校,免费提供一定的学习课程 和教育训练; ④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限制国家教委 对地方教育当局的制约。
二、教育制度
制度概览 极其重要 重要 了解
国别
5、简述1947年日本《教育基本法》和
《学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① 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是战后日本教 育改革的开端。 ② 《教育基本法》由前言和11条正文构成,其主要精神包括:确 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 者;全体国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尊重学术自由;政治教育是 培养有理智的国民;国立、公立学校禁止宗教教育;教育机会 均等,男女同校;教师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应受到社会尊重, 保证教师享有良好的待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应得到鼓励 和发展。 ③ 与《教育基本法》配套的《学校教育法》由9章108条构成。该 法案的主要内容有: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削弱文 部省权力,新设地方教育委员会管理学校事务;采取“六三三 四”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由原来的6年义务教育延 长到9年;高中以实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将原来的 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等。同时它 还对教员、校长、教育经费、教育行政管理等作出了相应的规 定。 ④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颁布,否定了战时军国主 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日本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4、简述苏联1918年《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① 1918年,苏俄开始讨论建立新的学校制度问题。10月通 过了《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② 根据《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的规定,凡属教育人民委员 部管辖的苏联的一切学校(除高等学校),一律命名为 “统一劳动学校“。所谓“统一”,是指所有的学校为 同一类型的学校,是一个不间断的阶梯;所谓“劳动” 是针对旧的“读书学校”而言,把劳动列为新学校的课 程,使学生通过劳动认识世界。“统一劳动学校”分为 两个阶段:第一级学校招收8—13岁的儿童,学习期限 为5年;第二级学校招收13—17岁的少年和青年,学习 期限为4年。 ③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强调劳动在学校生活中的地位, 取消教学计划,废除考试和家庭作业,违背了教育的基 本规律,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基督教教育
世俗教育
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宫廷学校
智者、三杰
昆体良、西塞罗和奥古斯丁 骑士教育
城市学校
21
大学
斯巴达的教育制度
城邦性质 公元前8世纪建立的军事专制城邦。
教育制度 由国家统一管理
教育目的 培养勇敢忠诚的战士
教育内容 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 枪)、秘密服役
教育方法 集体教育、体罚、实战演习
教育目的 培养哲学王
教育阶段 教育内容
学前教育(0-7);普通教育(7-18);军事训练(1820);深造(20-30);哲学教育(30-35);实践 (35-50)。
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教育对象 男女平等
缺陷
忽视个性,具有等级性
代表性的命 学习即回忆*

26
亚里士多德
24
苏格拉底
时代
活动于公元前五世纪后期
教育目的 德才兼备的政治家
教育内容 除了三艺外,还有算术、几何和天文学。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男性,包括奴隶)
教学方法 产婆术(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
代表性命 知识即美德*

25
柏拉图
时代
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后期4世纪初
教育实践 创办阿加德米学园(存在900余年)
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③反对者:永恒主义、要素主义、新托马斯主
义 ④同道异议者:改造主义、实用主义
14
(4)战后发达国家教育改革 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美国 ⑤苏联 (5)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的进
步 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美国 ⑤苏联
15

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1907年建立“生活学校”(the Hermitage School,隐 修学校,布鲁塞尔);《新教学法》
本能与环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提供有刺激的环 境
兴趣单元和“观察-联想-表达”
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1970)的和平教育
《教育与美好生活》( On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Early Chil020
2
• 新教育思想家
爱伦·凯(Ellen Key,1849-1926)的自由教育
《儿童的世纪》(the Century of Child,1900) 夺回母亲教育的权利 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 20世纪将成为儿童的世纪
德可乐利(Jean-Ovide Decroly,1871-1932)的 新教学法
梅伊曼批判了传统教育学的思辨性和肤浅性。主 张利用儿童发展有关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推动教育 的科学化。实验教育学乃是一场方法的革命,否 定其他一切方法。实验教育学的研究人员应当是 受过训练的实验心理学家,研究的场所应是心理 学实验室。实验教育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区别仅在 于研究的课题不同。
3/28/2020
葛雷制(Gary System) 帕克赫斯特(Helen Parkhurst,1887-1973)
的道尔顿制(Dalton Plan) 华虚朋(Carleton Wolsey Washburn,1889-
1968)的文纳特卡制(Winnetka Plan) 克伯屈(William Heard Kilpatrick,1871-1965)
3/28/2020
7
• 儿童学(Pedology)
代表人物霍尔和克里斯曼。
1896年克里斯曼在博士论文中提出“儿童学”一词。

外国教育史(课件)

外国教育史(课件)

工业革命对教育的 影响
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社会需 求与技术进步,教育开始关 注实用技能与工业的发展。
布朗李和伯曼的教 育改革
布朗李和伯曼等人主张普及 教育与改革学校制度,为现 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前卫教育运动和民 主教育运动
20世纪的前卫教育运动注重 个性发展,民主教育运动强 调教育公平与人权。
当代的教育发展
外国教育史(课件)
外国教育史课件旨在探索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文明到当代教育体系,帮 助我们理解世界各地的教育模式与发展趋势。
概述
1 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2 为什么需要学习外国教育史
教育是培养人的各种能力的过程,对个人、 社会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外国教育史,我们可以了解各种 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体系,拓宽自己的视野 与认识。
古代的教育体系
古埃及、希腊、罗马 等文明的教育体系
这些文明注重培养公民道 德、体育和知识。古希腊 的哲学和科学思想对教育 有深远影响。
古印度和中国的教育 体系
印度的教育重视宗教和哲 学学习,中国追求全面人 才,强调儒家思想与科技 教育。
中世纪欧洲的教育体 系
教会在中世纪起主导教育, 宗教教育与拉丁文学习占 主导地位。
美国和欧洲的教育体 系
美国强调综合素养与创新 能力,欧洲注重社会公平 与多语言教育。
日本和韩国的教育体 系
日本的教育注重学科专业 与纪律,韩国则强调竞争 与学术成就。
பைடு நூலகம்
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 趋势和热点问题
各国教育体系受到社会、 经济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 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发展。
结语
外国教育史的启示和借鉴
外国教育史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在 当代教育中寻求创新与改进。

外国教育史 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在用权威对儿童进行管理时,赫尔巴特还提
出了要把教师的爱作为管理儿童的辅助手段的主
张。
赫尔巴特关于管理的思想在许多方面提出了
教育管理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
教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赫尔巴特首先认为,教学活动是人类特 有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智能建 设的过程。 2.赫尔巴特反对卢梭的自然主义的教学思 想,认为这种教学思想主张“把人交给自然,或 者甚至把人引向自然并让自然来训练,那是愚蠢 的。
二、教学论 (一)教学方法理论
1.直观教学法:赫尔巴特认为直观方法是 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2.教学过程与方法根据赫尔巴特的主张, 教学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具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 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与 此相应,他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 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这三种教学方 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他所谓的“教学进程”。
第一节 思想基础与《普通教育学》
一、生平及思想基础 1.生平
赫尔巴特出生在德国西部奥登堡一个律师家 庭,从小受过良好的古典教育。少年的赫尔巴特 就比较爱思考和研究一些有关人类社会的问题。 18岁时,他进入耶拿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他 曾经去瑞士的一个贵族家庭做了三年的家庭教师。
在瑞士期间,赫尔巴特曾去布格多夫拜访裴 斯泰洛齐,对其教育方法和经验进行了研究。 从瑞士回来后,赫尔巴特离家来到柏林做了 两年的助教,后又到哥丁根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 学位。在哥丁根大学任教期间,赫尔巴特主要讲 授教育学和心理学。1841年,他因中风而去世。
4.在训育方法上:赫尔巴特提出了许多重
要的观点。
关于训育的方法学论
一、课程论 (一)经验、兴趣与课程
1.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 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 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一致。 另一方面,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学生的观 念,兴趣是头脑中各类观念相互联系的结果,是 个体对观念加以体验的过程。 那么,如何使知识具有“兴趣”,或者说使 知识与兴趣保持密切联系呢?

外国教育史讲义12——福禄培尔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讲义12——福禄培尔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12——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bel,1782—1852)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创始人。

在裴斯泰洛齐的影响下,福禄培尔对儿童充满挚爱,无私地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推动了德国乃至欧美国家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实践活动与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一,教育实践活动1782年4月21日,福禄培尔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地区奥伯魏斯巴赫村。

他的父亲是个牧师,因此,他从小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福禄培尔不到一岁就失去了母亲。

他的父亲忙于教务,后母对福禄培尔感情淡薄,对他缺乏关怀。

他由此意识到母爱和家庭温暖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幼年时,他经常独自在花园中观察植物,养成了热爱自然和沉思的习惯。

福禄培尔入学于当地的国民学校。

11岁时寄居在舅舅家,转到施塔提尔姆国民学校读书。

国民学校毕业后,1797年,年仅15岁的福禄培尔给一位林务员当学徒。

1799年,福禄培尔进入耶拿大学哲学院,学习自然科学和数学。

当时,在该校任教的著名哲学家费希特和谢林对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年后,他因无力缴纳学费而缀学。

此后的几年,他做过见习林务员、土地测量员、农场秘书等。

1805年,福禄培尔到法兰克福准备攻读建筑学时,偶遇法兰克福模范学校校长格吕纳(~ton G~ner)。

福禄培尔应邀到该校任教。

从此,福禄培尔开始了教师生涯。

在这所学校,他开始研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这一年,他在霍尔茨豪森(yonHo~ausen)男爵夫人的帮助下,前往瑞士伊弗东学院,拜访裴斯泰洛齐。

对伊弗东学院为期14天的访问使福禄培尔对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感性认识。

1806~1811年,福禄培尔在霍尔茨豪森男爵家任家庭教师。

其中,1808~1810年,他带领两名弟子在伊弗东学院学习。

与裴斯泰洛齐两年的朝夕相处,使他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有了深入的了解。

裴斯泰洛齐对教育事业和儿童的爱戴也深深地感染着福禄培尔。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介绍经典课件(PPT58页)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介绍经典课件(PPT58页)
• (1)在初等教育方面,特别重视提高师资培养的 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训工作。 (2)在中等教育方面,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 (3)在高等教育方面,重视新大学的建设工作。 1810年,在他的倡导下建立起了柏林大学。它不 仅重视教学,更强调专门知识的探索和科学水平 的提高。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 务并重的新的局面,成为各高校学习的榜样。
他强调要废除强制与威胁的制度,主张教师要把 尊重学生、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最高原则。帕 克在教育实践中所创立的原则和方法被称为 “昆西教学法”,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 19世纪末,美国中小学学制由8—4制改成了 6—3—3制,这是美国成功解决教育问题的范 例,它在没有增加太多教育经费的情况下, 收到了普及初等教育和扩充中等教育的双重 实效,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通教育都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
• 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 “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这 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 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重视近代科 学知识和实用知识的传播,满足了工商 业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
• 18世纪末,德国兴起了泛爱主义的教育 思潮,其代表人物是巴西多。
(二)十九世纪初洪堡德的教育改革
• 英国的贵族中等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文法学校 和公学。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 丁文,并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后来文法学校与 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文艺复兴时 期,英国又出现了公学,比较著名的有温彻斯特 公学和伊顿公学等。
• 十七世纪,英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学园” 的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开设了一些近代 的课程如数学、自然哲学、政治科学、历 史等。它为英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模式。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 (一)十七、十八世纪的教育改革

外国教育史-12《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

外国教育史-12《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
4
古代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
教育目的:二重(宗教/现实) 教育作用:社会(改造)/个人(发展) 论教育顺应自然——“秩序”/规律
论普及教育——源于“泛智”(内容泛化;对象泛化

教学原则:直、激、巩、量、系、因 德育 教育教学管理思想 分科教学 P204 论学前教育 P198
5
教育目的:
从宗教中引出其教育目的,即教育的目的是
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论教学原则——针对教育工作者
– 直观性原则:认为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
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到的东西 认为知识从感觉而来,人只有通过感觉器官,才
都应放到视觉前,一切听得到的东西都 能获得真实可靠、不会遗忘的知识 应到放到听觉前,……假如一件东西能 直观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在不能进行直 同时在几个感官上留下印象,它便应当 接观察时,则利用图片、模型、标本等 和几种感官去接触。” 要尽可能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
10
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根本指导原则之一
万物存在都有“秩序”,教育活动是自然事
物的一部分,因此也要遵循恰当的秩序——“ 教育适应自然”或称自然适应性
所谓适应自然,主要是指遵循自然界的“秩
序”,最重要的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秩序 ,即教育要以儿童的天性为根据。
依据对学生的实际观察,按性格差异将儿童
6
– 为此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灌输知识,培养道
德和信仰,使人所具备的知识、德行和虔信
的“种子”得到发展,使人完满地过好现世
的生活,从而为来世的永生做好准备。也就
是说,要想为来世的永生做好准备,现实的
人必须使自己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等

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二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二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下篇外国教育史一第十二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第一节基督教教育第二节世俗封建主的教育第三节西欧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第四节经院哲学与西欧中世纪教育早在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在中世纪就被定为了国教。

当时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

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为重要的教会学校。

第一节基督教教育一、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公元3世纪时,在埃及等中东地区出现了最早的修道士和修道院。

公元4世纪中叶后,修行制度逐渐扩展到西欧。

529年(或530年),本尼狄克兴建了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制定了《本尼狄克规程》,对修道院的组织管理、修道职责和日常生活、宗教活动等作了全面、详尽的严格规定。

到10世纪,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一是“内学”。

儿童10岁左右入学,18岁毕业时成为神职人员。

“内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督教教义、宗教音乐、宗教仪式等,此外还包括读、写、算的基本知识以及文法、修辞学、天文学等古典学科。

二是“外学”。

教学内容与“内学”相差无几,但程度要低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七艺”成为修道院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

后来随着志愿修行的女性人数的增多,也出现了培养修女的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因其拥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相对完整的教学制度以及一批著名的神学家,而成为中世纪前期西欧最好的教育机构。

关于教会公元9世纪以后,特别是11-13世纪,是教会的鼎盛期,在各方面都有所表现:首先,教会伪造“君士坦丁的赠礼”,确定了教皇国的神圣性,这一骗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被揭穿。

其次,教会也开始形成教阶制度:最高位者为教皇,主持梵蒂冈的内部事务;按下来是红衣主教,红衣主教是教会的主要领导人,教皇由红衣主教推举产生;然后就是都主教、宗主教和大主教,他们都是大教区的领导人;最下层的则是主教和神父,神父的职权范围是教堂,但不能主持圣礼。

《外国教育史》课件

《外国教育史》课件

02
中世纪外国教育史
基督教的教育
教会学校
基督教教育在中世纪欧洲占据主导地位,教会学校是其主 要的教育形式。这些学校主要教授宗教教义、道德规范和 基本的读写能力。
修道院制度
修道院不仅是宗教修行之地,也是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 场所。许多著名的学者和作家都在修道院里学习或工作。
教士的角色
教士在基督教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精神 领袖,也是教育者。他们向信徒传授宗教知识,同时也关 注信徒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强调学科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主张通 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现代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制度
国家通过立法保障适龄儿童接 受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并要
求家长送子女入学。
中等教育制度
中等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 教育两种类型,为学生提供多 样化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高等教育制度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 生等层次,为学生提供专业知 识和研究能力的训练。
03
近代外国教育史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总结词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和自
由。
教育内容与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注重古典文学、艺术 、历史等学科的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方
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个性、情感和感官的满足,提倡以人 的需求为导向的教育。
主张教育应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强调教 育实践的重要性,提倡教育方法的革新。
A 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人的个 性发展,提倡教育内容应符合儿童
的兴趣和需求。
B

外国教育史课件

外国教育史课件

外国教育史课件一、古代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1. 巴比伦的学校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宫廷学校(培养高级官僚)、神庙学校(僧侣、寺庙接班人)、书吏学校(低级人才,如书函写作)。

2. 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高等教育,除此之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学校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1. 古代埃及的学校(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书吏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2. 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普通文化课程,即读写、计算,尤重书写;(2)专门职业课程,即书函、律令等;(3)高级科学知识,如天文、数学、建筑学、水力学、医学等。

教学方法:以机械教学为主。

灌输和体罚。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1. 婆罗门教育核心任务: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

“古儒学校”(12年)。

《吠陀经》(梵文学习内容)。

体罚。

教育对象:婆罗门、刹帝利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梵文《吠陀经》为主。

教学方法主要是背诵。

2. 佛教教育教育主张: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性平等”。

主要场所:寺院。

教育目的:培养僧侣。

学习内容:佛教经典。

教学语言:地方语言。

教学方法:初级阶段,以教师口授和学生记诵为主;高级阶段,争辩和议论。

简评:优: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对印度乃至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中国书院、思辨哲学等);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育对象。

劣:悲观厌世。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首先,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和教育;其次,教育具有阶级性及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丰富,包括德、智、体及宗教教育;既有统治阶级的需要,也有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中外教育史课件

中外教育史课件

杨贤江对教育本质问题的具体分析如下:
(1)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 如获取生活资料的实用教育和安慰精神的宗 教教育; (2)私有制的产生导致教育“变质”。教育 在原始社会是“全人类的”,人类进入文明 社会后,出现了教育的变质,即阶级对立的 教育:表现为体脑分离、教育与劳动分离、 教育权跟着所有权走、男女教育的不平等; (3)未来社会的教育,随着私有制的消灭和 阶级的消亡,将在更高形态上恢复其本来意 义,如教育与劳动的结合、教育的普及和平 等。
陈鹤琴(18921982):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 理论的开创者。创办 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 稚园(南京鼓楼幼稚 园),1941年创办 《活教育》杂志,标 志着“活教育”理论 的形成。
“活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 中国人”,现代中国人要有健全的身体、建设的 能力、创造的能力、能够合作、善于服务。 “活教育”的课程观:“大自然、大社会都 是活教材”,具体包括“五指活动”或称“五组 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 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 求进步”。具体可归纳为四个步骤:实验观察、 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
第一阶段:0~6岁 第二阶段:6~12岁 第三阶段:12~18岁 第四阶段:18~24岁 婴儿期母育学校 儿童期 国语学校 少年期 拉丁语学校 青年期 大学与旅行
第二节 洛克的绅士教育主张
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 -1704)是英国资 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 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 家。他写的《教育漫话》 一书,从理论上为英国 的“绅士教育”提供了 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六章 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
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洛克的绅士教育主张 第三节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传统派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教学PPT课件

外国教育史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教学PPT课件
首先,“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与杜威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有关。 其次,“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还与杜威对“学校”的理解有关。 再次,使教育成为儿童眼下的现实生活的重要途径是改革教材和教法。
二、 论教育的本质
(三)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是杜威的基本教育观点之一。他指出: “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
杜威重视本能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能力、兴趣、需要和习惯都建立在他们的原始 本能之上,儿童心理活动的实质是其本能的发展过程。
二、 论教育的本质
(一)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长”是杜威的基本教育观点之一。他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各种自然 倾向和能力的正常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可塑性,具有从经验学习的能力。儿童的成 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教育者应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重视 生长的过程。
一、 生平、著作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 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3. 机能主义心理学
一般把杜威在1896年发表的短文《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看作是芝加哥机能主 义心理学派正式建立的重要里程碑。
杜威反对把心理分析为各个元素或各个部分,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主张心理学研究动作的机能,研究整个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活动。
衡量一个经验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两个基本标准是“连续性”和“交互作 用”。
“连续性”原则的含义是:经验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后面的结果揭露前面结果的意 义,形成一种倾向性或习惯,进而影响到后来的经验的性质。
“交互作用”的原则赋予经验的两个因素,即客观的条件和内在的条件以同等权利。
二、 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的教育理论与其实用主义哲学相联系,具有其他教育理论所不具备的复杂性。 他以实用主义经验论、社会改良主义与民主主义以及机能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的理论 依据,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教育、社会和受教育个体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论高等教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柏拉图和他的学生在阿加德米学园
外国教育史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政治、哲学观点 (二)主要教育思想 1.论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 2.论儿童的年龄分期。 3.论音乐与文雅教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相关研究
外国教育史
返回
外国教育史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1.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2.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3.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4.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外国教育史
二、史前教育的概况
时期
前氏族时期
母系氏族时 期
父系氏族时 期
军事民主制 时期
生产力发展 状态
打制石器的 出现
磨制石器的 出现
青铜器的出 现
外国教育史
(6)师资队伍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机构皆由斯巴达奴 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 时由执政官予以训诫。
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 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 为数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
外国教育史
第三节 古典时代的教育 一、古典时代的雅典社会 二、文化的繁荣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三、古典时期的教育
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
求整齐划一。
外国教育史
(4)教育内容不同。
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士官团以军事训练 和体育锻炼为主。
雅典则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 识的传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 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园则提倡水平较高 的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辩。
外国教育史
(5)教育方法不同 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 练。 雅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
教育机构种类繁多
教学方法有创新
教师地位较高
源远而流不长
外国教育史
第二章 古希腊的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习本章应着重了解和掌握斯巴达教育 与特点; 2. 了解雅典教育及其繁荣的原因; 3. 了解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外国教育史
爱琴文明区域图
外国教育史
希腊文明常分为四个阶段 荷马时代 古风时代 古典时代 希腊化时代
外国教育史
第一节 荷马时代的教育 一、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 二、荷马时代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第二节 古风时代的教育 一、斯巴达教育 二、雅典教育 三、毕达哥拉斯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斯巴达城遗址
外国教育史
斯巴达长老检视婴儿
外国教育史
斯巴达女子体育锻炼铜像图 外国教育史
雅典学派
外国教育史
古代雅典儿童在学校学习
第一编 古代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外国教育史Biblioteka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习本章应了解国外教育的起源; 2.了解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条件; 3.了解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实践 及其意义; 4.重点掌握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发展 特点。
二、教育概况 (一)学校类型 宫廷学校 僧侣学校 职官学校 文士学校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外国教育史
古埃及的纸草书
外国教育史
古埃及的太阳神崇拜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古埃及文字
外国教育史
文明古国文字演变图
外国教育史
第四节 古代印度的教育 一、古代印度社会概况 哈拉巴文化
印度——雅利安文明,创造 梵文
外国教育史
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 其区别主要是:
(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 ,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教育 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
,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
外国教育史
(二)教育概况 学校的由来 教学内容与方法 考古发掘的最早学校
外国教育史
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 寺庙学校 初级教育 高级教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亚述的嵌金猎狮
外国教育史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外国教育史
第三节 古代埃及的教育 一、文化与科学 象形文字 表音节的字母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种姓制度 婆罗门,即僧侣 刹帝利,即武士 吠舍 首陀罗
外国教育史
二、婆罗门时期的教育 《吠陀》经 古儒学校
外国教育史
三、佛教教育 释迦牟尼
外国教育史
梵天像
外国教育史
释迦牟尼像
外国教育史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
东方产生了最早的文字及学校教育
各国教育和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特征
教育内容丰富
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
民。
外国教育史
(3)教育机构不同
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的7岁至18 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 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军事训练团, 借军 事编制,行尚武教育。
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
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
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程度不
初级学校蜕变
中等教育衰微
高等教育发展
外国教育史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哲学观点 (二)主要教育思想 1.论“美德即知识” 2.创“苏格拉底法”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哲学与社会学的观点
(二)主要教育思想
1.论国家管理教育
2.论学前教育
3.论普通教育
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
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外国教育史
(2)培养目标不同。
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 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 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
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
经济活动--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
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
铁器的出现
主要发明
火的发明和使用
弓箭的发明和使用 制作陶器与农牧业
分工 铁犁牛耕
社会关系
群居杂婚
血族群婚与族 群婚
族外对偶婚
一夫一妻制与 庭
外国教育史
原始先民劳 动图
外国教育史
原始先民宗教外图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第二节 巴比伦的教育 一、苏美尔的文化教育 (一)文化与科学 泥板书; 楔形文字; 自然科学,医学,建筑学的发展
外国教育史
智者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
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 范围。
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研究与辩论、 演讲有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
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 教育内容。
外国教育史
第四节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教育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
文化教育中心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