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质量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指标,适用山东省明发同茂饲料有限公司所用的大豆粕(注:经预压-浸提法或浸提法提取油后的饲料用大豆粕)。
2 感官性状浅黄色不规则碎片状,色泽一致,新鲜,有豆粕的特殊香味。
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臭。
不得掺入饲料用大豆粕以外的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物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3 质量指标(暂行标准)水分≤14.5% ;粗灰分≤7.0%;粗蛋白质≥42.0%;65%≤蛋白质溶解度≤85%0.03 Nmg/分钟·克≤脲酶活性≤0.3% Nmg/分钟·克4 验收指标感官性状,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蛋白溶解度,脲酶活性。
5 卫生指标滴滴涕(mg/kg)≤0.02 ,其余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有关的规定。
6 检验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按《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2版执行。
对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或有争议的检测结果,根据需要可送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饲料用花生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花生粕的质量指标,用于明发同茂饲料公司所用的花生粕。
2 感官性状碎屑状,色泽呈新鲜一致的黄褐色或浅褐色,无发酵、霉变、虫蛀、结块及异味异臭。
不得掺入饲料用花生粕以外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4 质量指标水分≤12.0%粗蛋白质≥45.0%粗纤维< 6.5%粗脂肪≤2.0%粗灰分< 8.0%5 卫生指标黄曲霉毒素B1(mg/kg)≤0.05,其它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的有关规定6 检验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按《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2版执行。
对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或有争议的检测结果,根据需要可送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棉籽粕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棉粕的质量指标,适用明发同茂饲料公司所用的棉粕。
豆粕原料品质的鉴别
1 . 2 霉 变 因素 霉 变 不仅 破坏 豆粕 中的 营养物 质 , 还 能 引起 动
物 霉 菌毒 素 的 中毒现 象 。损伤 动 物 的免疫 机 能 , 其
主要 是 由于 环境 温 度 和 相 对 温 度较 高或 豆 粕 水 分
1 影 响 豆粕质 量 的因素
1 . 1 豆 粕 掺 假
含量 过高 等原 因所 引起 的 。 霉菌毒 素 能使 大豆 粕 中 脂 肪 迅 速 氧化 , 蛋 白质 品质 下 降 , 赖 氨 酸水 平 严 重 下降 , 致使 代谢 能损 失 。
1 . 3 加 工 工 艺
豆 油生 产 工 艺 中的脱 皮 、 膨化 、 湿 粕 蒸 脱 等 工 艺是 影 响豆粕 品质 的主 要 因素 。 这些 工艺 在豆 粕 生 产 中 由于温 度 、 压力 、 时 间 等 因素 的影 响 . 对 豆 粕 品 质 的影 响显著 。 有 研究 表 明 , 大 豆脱 皮率 越高 , 豆粕 中的蛋 白质含 量越 高 。 膨化 作 为一种 高 温短 时加 工 方法 , 可 以使 酶 钝 化 并 破 坏 了抗 营养 因子 . 从 而 改 善 豆粕 品质 。 研究 发 现膨化 浸 出豆 粕 比生坯 浸 出豆 粕 的相 对 蛋 白质 质 量 分 数 高 0 . 4 5 % .脲 酶 活性 低
合成 优质 的全 价饲 料 。 因此 , 从购 买饲 料原 料开 始 。 就 必须严 把 质量关 。 随着 畜 牧行 业 的快速 发展 , 在动 物性 蛋 白原 料 匮 乏 的同时 , 豆 粕作 为一 种植 物 蛋 白原料 越来 越 受 到 重视 。 豆粕 是指 以大 豆 为原料 用预 压浸 提或 浸提 法 提取 油脂 后 ,经适 当热处 理 与干燥 所 得 的产 品 , 是棉 籽 粕 、 花生 粕 、 菜籽 粕 等 l 2种植 物 油粕 饲 料产 品 中产量 最 大 , 用 途 最 广 的 一种 , 是 动 物 日粮 中植 物 蛋 白的主要 来 源 , 大约 8 5 %的 豆粕被 用 于家 禽和 猪 的饲 养 。 豆粕 内含 的多 种氨基 酸适 合 于家禽 和猪 对 营养 的需 求 , 但 由于 一些 不 当 的加工 方 法及 加工 工 艺或 某些 掺 假等 原 因导致 豆 粕 中的 营养 素减 少 , 质 量 下降 ,给畜牧 养 殖业 造成 了很 大 的经 济损 失 。 现 介绍 一些 鉴 定 豆粕 质量 的方 法 。 为 同行 提供 重要 参考。
质检豆粕总结
质检豆粕总结引言豆粕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主要由大豆经过脱脂制得。
质检豆粕对于饲料行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饲料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本文将对质检豆粕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讨论其质量要求、常见问题及质检技术等。
豆粕的质量要求质检豆粕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质量:质检豆粕应呈均匀的黄色颗粒状,无明显异色、霉变和杂质。
2.水分含量:水分是影响豆粕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质检豆粕水分含量一般不应超过12%。
3.脂肪含量:脂肪含量直接影响豆粕的营养价值。
质检豆粕脂肪含量一般应在2%-3%之间。
4.蛋白质含量:豆粕中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成分,质检豆粕蛋白质含量一般应不低于45%。
5.粉末细度:质检豆粕的粉末细度直接影响其加工和消化吸收特性,一般要求通过筛网孔径为0.5mm的筛子时,应有95%以上的豆粕通过。
豆粕质检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质检豆粕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需要及时解决:1.异味:质检豆粕出现异味可能是由于霉变或其他物质导致。
解决方法是及时检查豆粕储存条件,确保通风干燥,并及时处理受污染的豆粕。
2.霉变:豆粕容易受潮发生霉变,导致质量下降。
解决方法是加强储存管理,定期检查豆粕储存环境,保持干燥通风。
3.杂质:质检豆粕中出现杂质会影响其外观和品质。
解决方法是在装袋前进行筛选或风选,确保豆粕干净无杂质。
4.脱脂不彻底:豆粕脱脂不彻底会导致脂肪含量超标。
解决方法是优化脱脂工艺,并加强脱脂设备的维护和清洁。
5.蛋白质含量不达标:蛋白质含量不达标会影响豆粕的营养价值。
解决方法是在加工过程中控制温度和时间,优化工艺,提高蛋白质的提取率。
豆粕质检技术质检豆粕需要借助一些常用的技术手段:1.水分测定:常用的水分测定方法有烘箱法、红外线干燥法等。
2.脂肪含量测定:一般采用离心测定法或巴氏提取法来测定豆粕中的脂肪含量。
3.蛋白质含量测定: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有显色滴定法、红外线光谱法等。
4.粉末细度测定:一般采用筛选法来测定豆粕的粉末细度。
如何判断发酵豆粕的质量差异
如何判断发酵豆粕的质量差异
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发酵豆粕是较优的选择,那么如何判断发酵豆粕的好坏呢?以下有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感官判断:颜色淡黄色至灰黄色、气味为清香酵母味,不能有刺鼻的味道。
(2)泡水判断:发酵过的产品泡水后应为悬浊液,久放后变糊甚至发臭(因为有菌,加水后会变质)。
未发酵的豆粕必然是很快就澄清的。
(3)氨基酸测定:发酵豆粕的氨基酸含量与豆粕应该是非常一致的,各氨基酸含量均上升10%左右。
如果氨基酸特别高或谷氨酸、半胱氨酸含量特别高,就表明掺进了杂蛋白。
(4)酸溶蛋白测定:此值应在6-10%为宜。
过低说明没有发酵好,过高则可能掺杂。
(5)杂菌数量不宜过多,黄曲霉毒素绝对不能超标。
发酵豆粕产品质量的鉴别及评价方法
发酵豆粕产品质量的鉴别及评价方法发酵豆粕是一种由大豆粕经过发酵处理而得到的产品。
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家禽饲料、牲畜饲料和水产养殖等领域。
在进行发酵豆粕的质量鉴别和评价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总体外观:观察发酵豆粕的外观,应该是均匀、颗粒分散,无结块和异物。
发酵豆粕颜色应均匀,没有明显的色差。
质量好的发酵豆粕应该具有清晰的豆酱香味,而不是有异味或受潮发霉。
2.外观形态:通过观察发酵豆粕的颗粒大小和形态,可以初步判断其品质。
颗粒大小应该均匀一致,不应有过大或过小的颗粒存在。
质量优良的发酵豆粕颗粒表面应该光滑,颜色均匀。
有些发酵豆粕还可能具有丝状外观,这是酵母菌发酵的产物,属于正常现象。
3.中间物含量:发酵豆粕中的中间物含量对于产品品质也有较大影响。
中间物是指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质,如糖、氨基酸等。
这些中间物质的含量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来确定。
根据不同用途的要求,中间物含量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4.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发酵豆粕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用总氮量或粗蛋白含量来表示。
蛋白质含量可以通过氮的定量分析,再根据其发酵豆粕的氮蛋白质比来计算。
优质的发酵豆粕应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这对于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5.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发酵豆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水分过高会导致发酵豆粕容易发霉、变质。
常用的方法来测定水分含量是采用称重法或干燥法。
根据不同用途的要求,水分含量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和营养品质。
综上所述,发酵豆粕产品的质量鉴别和评价主要包括外观、外观形态、中间物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含量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验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和评价发酵豆粕的质量,以帮助用户选择优质的产品。
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鉴别评价体系,提高鉴别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发酵豆粕选用豆粕的标准
发酵豆粕选用豆粕的标准
一、原料豆粕
选用优质豆粕:应选择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豆粕作为发酵原料。
豆粕质量:应符合国家或地方豆粕质量标准,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等指标。
二、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种类:发酵豆粕所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具有较高的发酵能力和安全性,如乳酸菌、酵母菌等。
微生物质量:菌种应具有较高的活力和纯度,以保证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豆粕发酵质量。
三、发酵条件
温度:发酵温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豆粕发酵的顺利进行。
湿度:发酵湿度应适中,以避免豆粕过度干燥或过湿,影响发酵效果。
时间:发酵时间应根据所选微生物菌种和发酵条件来确定,一般需要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
四、添加剂
营养添加剂:根据需要可添加适量的营养添加剂,如氮源、维生素等,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豆粕发酵。
酸碱调节剂:在某些情况下,可添加适量的酸碱调节剂
来控制发酵pH值,以保证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豆粕发酵质量。
五、贮存条件
密封贮存:发酵豆粕应密封贮存,以避免氧化变质和污染。
温度控制:贮存温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避免豆粕变质和微生物滋生。
保质期:发酵豆粕应标注保质期,并在此期限内使用完毕。
六、质量检测
感官指标:发酵豆粕应具有特有的色泽、气味和口感,无霉变、无污染等现象。
理化指标:发酵豆粕的理化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等。
(完整word版)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指标,适用山东省明发同茂饲料有限公司所用的大豆粕(注:经预压-浸提法或浸提法提取油后的饲料用大豆粕)。
2 感官性状浅黄色不规则碎片状,色泽一致,新鲜,有豆粕的特殊香味。
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臭。
不得掺入饲料用大豆粕以外的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物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3 质量指标(暂行标准)水分≤14.5% ;粗灰分≤7.0%;粗蛋白质≥42.0%;65%≤蛋白质溶解度≤85%0.03 Nmg/分钟·克≤脲酶活性≤0.3% Nmg/分钟·克4 验收指标感官性状,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蛋白溶解度,脲酶活性。
5 卫生指标滴滴涕(mg/kg)≤0.02 ,其余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有关的规定。
6 检验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按《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2版执行。
对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或有争议的检测结果,根据需要可送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饲料用花生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花生粕的质量指标,用于明发同茂饲料公司所用的花生粕。
2 感官性状碎屑状,色泽呈新鲜一致的黄褐色或浅褐色,无发酵、霉变、虫蛀、结块及异味异臭。
不得掺入饲料用花生粕以外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4 质量指标水分≤12.0%粗蛋白质≥45.0%粗纤维< 6.5%粗脂肪≤2.0%粗灰分< 8.0%5 卫生指标黄曲霉毒素B1(mg/kg)≤0.05,其它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的有关规定6 检验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按《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2版执行。
对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或有争议的检测结果,根据需要可送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棉籽粕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棉粕的质量指标,适用明发同茂饲料公司所用的棉粕。
豆粕质量测定实验报告
豆粕质量测定实验报告1. 引言豆粕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畜禽的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
为了保证豆粕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豆粕质量测定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定方法,对豆粕的营养成分、水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以评估豆粕的质量。
2. 实验方法2.1 样品准备我们从市场上购买了一批无名豆粕样品作为实验材料。
样品经过干燥处理,并通过筛网过滤,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质量。
2.2 营养成分测定采用酶解-比色法测定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豆粕样品,精确称量,记录质量。
2. 根据样品质量计算酶解试剂(如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
3. 将样品与酶解试剂混合,进行酶解反应。
4. 利用比色法测定消耗的酶解试剂,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2.3 水分含量测定采用烘箱法测定豆粕中的水分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豆粕样品,精确称量,记录质量。
2. 将样品放入预热的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烘干。
3. 定时取出样品,待冷却后精确称量,记录质量。
4. 根据质量的差异计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2.4 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豆粕中的重金属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豆粕样品,精确称量,记录质量。
2. 将样品溶解在适量的酸中,生成可以被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的物质。
3.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量,得到豆粕中每种重金属的含量。
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营养成分测定结果经过实验测定,豆粕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为XXg/100g。
与市场上标称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比对,发现实测值与标称值相近,说明豆粕的蛋白质含量较为准确。
3.2 水分含量测定结果经过实验测定,豆粕样品中的水分含量为XX%。
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分含量范围进行比对,发现实测值在合理范围内,说明豆粕的水分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3.3 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经过实验测定,豆粕样品中的铅、汞和镉含量分别为XXmg/kg、XXmg/kg和XXmg/kg。
豆粕感官标准
豆粕感官标准
以豆粕感官标准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豆粕的外观、气味、口感以及色泽等感官特征。
一、外观:
豆粕一般呈黄色或浅黄色,颗粒较细,质地较为均匀。
外观应该干燥,无结块现象,并且不含有杂质。
二、气味:
豆粕的气味应该正常,没有异味。
正常豆粕具有一种特有的豆类香气,没有发霉、变质或其他异常气味。
三、口感:
豆粕的口感应该细腻,不粗糙。
一般来说,豆粕具有一定的粘性,但不应过于黏稠。
口感上应该没有明显的异物感,如颗粒感或石磨感。
四、色泽:
豆粕的色泽应该均匀,没有明显的色差。
正常的豆粕呈黄色或浅黄色,没有发黑、发红或发白的现象。
颜色鲜艳且稳定。
总结:
以豆粕感官标准来评判,我们可以从外观、气味、口感和色泽等方面来判断豆粕的质量。
在选购豆粕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外观是否
均匀,气味是否正常,口感是否细腻以及色泽是否稳定来判断其品质。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购买有异味、颗粒感或者其他异常现象的豆粕,以保证其品质和安全。
质检豆粕总结(3篇)
质检豆粕总结第1篇豆粕中存在着许多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_、低聚糖、大豆凝血素、植酸、脲酶、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及致甲状腺肿素等,这些抗营养因子不仅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还会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动物的物质消化吸收以及体内的一些生理过程,严重影响了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通常检测豆粕品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尿素酶活性(UA)测定法UA测定法是用于测定大豆中脲酶活性的方法,也是测定豆粕中胰蛋白酶_的间接方法,是评定大豆粕的加工程度是否适当及营养品质优劣的传统方法。
将粉碎的大豆粕与中性尿素缓冲溶液混合,在30±℃温度下保持30min,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产生氨,在中性条件下用过量的盐酸中和氨,再用氢氧化钠回滴,计算出每分钟每克大豆粕释放氨态氮的毫克数来表示尿素酶的活性(UA)。
通常认为豆粕中脲酶活性越低,豆粕的营养价值就越高,但如果加热过度又会引起氨基酸的被破坏。
2.蛋白溶解度(PS)测定法此方法被认为是一项优于UA测定方法的评估大豆加工过度与加工不足的最佳方法。
方法主要是用氢氧化钾溶解豆粕,测定其中的蛋白含量占未用氢氧化钾处理的豆粕中的蛋白含量的百分比,来表示蛋白溶解度。
其原理是:加热使游离氨基酸与其他化合物的基团形成不能为消化酶所打开的分子间和分子内的结合键,因而降低了蛋白质的溶解。
一般情况下蛋白溶解度低于70%的豆粕营养价值已受到破坏,低于65%几乎可以肯定豆粕加热过度,严重过熟,致使蛋白的消化利用率会非常低。
近年来由于加工技术的改进,PS有增高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豆粕蛋白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和脲酶活性呈正相关。
3.营养成分检测评定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19541-2004,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标准及分级标准主要以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
三级大豆粕质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规定,二级饲用大豆粕为中等质量指标,低于三级者为等外品。
测定豆粕各项营养成分是评定豆粕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
豆粕等级标准
豆粕等级标准
豆粕的等级标准主要依据其质量指标进行划分,这些质量指标包括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
我国规定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标准及分级标准以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控制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
具体来说,一级豆粕是去除大豆表皮后加工得到的豆粕,也叫去皮豆粕,其蛋白含量在46%以上。
二级豆粕,也叫带皮豆粕或者普通豆粕,是用浸提
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物,其蛋白含量在43%--44%。
此外,还有二八豆粕和三七豆粕两种,这两种豆粕都是将一定比例的玉米皮或大豆皮与豆粕混合。
其中,二八豆粕是指这个豆粕当中80%的豆粕加上20%的玉米皮或者大豆皮混在一起,其蛋白含量在36%-37%。
而三七豆粕则是指豆粕当中70%的豆粕加上30%的玉米皮或者大豆皮混在一起,其蛋
白含量在33%-34%左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可以查阅相关行业规范或标准。
豆粕 质量指标
豆粕质量指标
豆粕是一种由大豆经过脱脂、破碎、磨碎等工艺制成的饲料原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
其质量指标通常包括以下一些主要方面:
1.粗蛋白含量:
•豆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高蛋白含量。
粗蛋白是豆粕中的主要营养成分,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2.粗纤维含量:
•粗纤维是指不溶于酸和碱的纤维成分,其含量反映了豆粕中的纤维含量。
粗纤维对于反映豆粕的纤维质量有重要意
义。
3.粗脂肪含量:
•豆粕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可以用于评估豆粕的脂肪水平。
4.灰分含量:
•灰分是指在高温下将豆粕中的有机物烧失后残留下来的矿物质成分。
灰分含量反映了豆粕中的矿物质水平。
5.水分含量:
•豆粕中水分的含量对于储存和贮运有重要影响。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6.胆碱含量:
•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对动物生长和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胆碱含量是评价豆粕中生物碱水平的指标之一。
7.氨基酸组成:
•豆粕中的氨基酸组成对于其蛋白质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特别关注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8.抗营养因子:
•豆粕中可能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剂、尿素酶等,这些物质可能对某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这些指标是豆粕质量评价的基本参考。
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可能会根据国家、地区的法规和标准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饲料生产和贸易企业通常会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饲养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豆粕质量。
豆粕感官标准
豆粕感官标准豆粕是一种由大豆经过压榨后获得的副产品,是一种常见的饲料原料。
豆粕的感官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嗅闻、尝试等方式来评估豆粕的质量和特性。
下面将从外观、气味、口感等方面介绍豆粕的感官标准。
豆粕的外观是评估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豆粕应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细小均匀,形状规则。
外观应干燥、无明显的霉变、变色或异物。
若发现豆粕的颜色变深、颗粒不均匀或有明显异物,说明豆粕质量不佳。
气味是判断豆粕品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豆粕的气味应该纯正、清香,没有异味或异味很微弱。
若闻到刺鼻的异味、霉味或发酸的味道,说明豆粕可能受到了霉变或发酵,质量值得怀疑。
豆粕的口感也是评估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豆粕口感应该细腻、均匀,无明显异物。
若口感粗糙、不均匀或有异物颗粒,说明豆粕可能受到了污染或混入了其他杂质。
除了外观、气味和口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估豆粕的质量。
首先是观察豆粕的湿度,正常豆粕应该干燥,不潮湿。
若发现豆粕表面有明显湿气,说明豆粕可能受到了潮湿环境的影响。
其次是观察豆粕的杂质含量,正常的豆粕应该没有明显的杂质,如石子、木屑等。
最后还可以通过检测豆粕的营养成分来评估其质量,正常的豆粕应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豆粕的感官标准包括外观、气味、口感、湿度、杂质含量和营养成分等方面。
通过观察、嗅闻、尝试等方式,可以对豆粕的质量和特性进行评估。
只有符合这些感官标准的豆粕才能被认为是优质的饲料原料,能够为动物提供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豆粕时,我们应该注重其感官标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以提高饲料的品质和动物的生产性能。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豆粕是大豆加工的副产品,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
其质量指标和验收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指标:豆粕应为黄色至褐色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物质,无异味、异色、杂质、霉变等现象。
外观应干燥,不结块。
2.蛋白质含量: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是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要求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5%。
3.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评估豆粕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豆粕的水分含量通常应在12%以下。
4.粗纤维含量:粗纤维含量是指豆粕中未被消化的膳食纤维含量,也是评估豆粕质量的重要参考参数。
通常应保持在6-12%之间。
5.脂肪含量:豆粕中的脂肪含量通常是指剩余的脂肪含量,其含量要求较低。
通常应保持在2-3%之间。
6.灰分含量:豆粕中的灰分含量是指无机物质的含量,包括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一般要求从4%到8%之间。
7.色泽指标:豆粕的色泽是评估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应为黄色至褐色。
颜色过浅或过深都可能意味着质量存在问题。
8.异物检查:豆粕中不应含有明显的异物,如杂质、大颗粒、金属等。
通过目视或利用专用设备进行异物检查。
9.无害物质指标:豆粕中不能含有对动物有害的物质,如霉变菌毒素、重金属等。
需通过实验检测,确保无害物质含量在合理范围内。
10.酸价指标:酸价是评估豆粕油脂酸度的指标,其数值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验收豆粕时,通常需要对上述指标进行检验,并与国家标准或用户要求进行比较。
只有符合相关标准或要求,质量指标良好的豆粕才能合格验收。
为了确保豆粕质量,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并出具检测报告。
总而言之,豆粕的质量指标和验收指标十分重要,对于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与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生产厂商和使用者应密切关注这些指标,确保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饲料用花生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花生粕的质量指标,用于明发同茂饲料公司所用的花生粕。
2 感官性状碎屑状,色泽呈新鲜一致的黄褐色或浅褐色,无发酵、霉变、虫蛀、结块及异味异臭。
不得掺入饲料用花生粕以外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4 质量指标水分≤12.0%粗蛋白质≥45.0%粗纤维< 6.5%粗脂肪≤2.0%粗灰分< 8.0%5 卫生指标黄曲霉毒素B1(mg/kg)≤0.05,其它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的有关规定6 检验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按《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2版执行。
对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或有争议的检测结果,根据需要可送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棉籽粕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棉粕的质量指标,适用明发同茂饲料公司所用的棉粕。
2 感官性状颜色:本品为新鲜、均匀一致的黄褐色或暗红褐色,在此范围内颜色浅者品质较佳,色泽深说明储存久或加热过度。
质地:小块或粗粉状态,流动性好。
90%可通过8目筛。
味道:棉籽粕特有的风味,略带棉籽油味道。
无酸败味、腐味、焦味、霉味、或其他异味、无霉变、无结块。
杂质:本品不应有棉籽粕以外的物质。
4 质量指标(暂行指标)水分≤13.0%;粗蛋白质≥40.0% ;粗纤维≤12.0%;粗灰分≤7.0%5 卫生指标游离棉酚(mg/kg)≤1200 霉菌总数(1000个/g)< 50 其它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的有关规定6 检验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按《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2版执行。
对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或有争议的检测结果,根据需要可送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膨化大豆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膨化大豆的质量指标,适用明发同茂饲料公司所用的膨化大豆。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为原料,经干法或湿法膨化生产工艺生产得到的松散颗粒状饲料用原料。
分辨豆粕的好坏
分辨豆粕的好坏一、豆粕的感官鉴定优质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或粉状,偶有少量结块。
而掺入了沸石粉、玉米等杂质后,颜色浅淡,色泽不一,结块多,可见白色粉末状物。
另外,若豆壳太多,则品质较差。
优质豆粕为淡黄褐色至淡褐色,色泽一致。
如有掺杂物,则有明显色差。
如果色泽发白多为尿素酶过高,如果色泽发红则尿素酶偏低。
淡黄色豆粕是因为加热不足,暗褐色或深黄色豆粕是因为过度加热所至,品质均较差。
优质豆粕具有烤豆香味,不应有腐败、霉坏或焦化味、生豆腐味及豆腥味(新生产的豆粕有豆腥味)。
而掺入了杂物的豆粕闻之稍有豆香味,掺杂量大的则无豆香味。
加热严重过度时有焦糊味,加热不足的含在口中则有生大豆的腥味。
安全水分内的豆粕用手抓时散落性好,水分过高的豆粕用手抓则感发滞。
二、豆粕的物理评定正常纯大豆粕的容积重为594~610g/l(片状490~640g/l、粉状300~370g/l),将所测样品容重与之相比,若超出较多,说明该豆粕掺假。
取样品少量,加适量水,搅拌,静置数分钟,泥土使水变浑浊,砂石、其它矿物则沉水底,麸皮漂浮于水面。
绝大多数掺杂物都有颗粒细、比重大、价格廉的共同特点,豆粕中如有掺假物,包装体积通常会变小,而重量则增加,可通过包装体积的大小来判别原料是否正常。
粉碎时,假豆粕粉尘较大,装入玻璃杯中粉尘会粘附于瓶壁,而纯豆粕无此现象。
观察过筛后各层筛上物的构成及种类;。
纯豆粕镜检时可见外壳内外表面光滑,有光泽,并有被针刺时的印记。
当豆粕中有玉米、麦麸、棉仔饼、贝壳粉、花生壳等掺假物时的镜检可见(1)玉米粒皮层光滑,半透明,并带有似指甲纹路和条纹,这是玉米粒区别于豆仁的显著特点,另外,玉米粒的颜色也比豆仁深,呈桔红色。
(2)麦麸中麦片外表面有细皱纹,部分有麦毛。
(3)棉籽饼中菜籽壳碎片较厚,断面有褐色或白色的色带呈阶梯型,有些表面附有棉丝。
(4)贝壳粉颗粒方形或不规则,色灰白。
(5)花生壳有点状或条纹状突起,也有呈锯齿状。
豆粕的质量标准和判断方法
豆粕的质量标准和判断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用大豆粕的术语、分类、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和储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食用大豆粕。
2 引用标准GB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 5009.36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490~5539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GB 8115 粮食包装麻袋GB 8611 油脂工业用大豆3 术语3.1 食用大豆粕大豆经浸出法(预榨浸出或直接浸出)制得的适合食品加工用的松散的富含蛋白质的物料。
3.1.1 高变性大豆粕(又名高温大豆粕)大豆粕经高温处理,蛋白质变性较大,水溶性蛋白质含量较低的食品用大豆粕。
主要用于酿造和蛋白制品等食品加工的原料。
3.1.2 低变性大豆粕(又名低温大豆粕)大豆粕经低温或闪蒸脱溶处理,蛋白质变性较小,水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用大豆粕。
主要用于组织蛋白、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及蛋白制品的加工原料。
3.2 形状指一批大豆粕的颗粒大小,均匀度。
3.3 色泽指一批大豆粕的综合色泽。
3.4 气味指一批大豆粕的综合气味。
3.5 杂质指大豆粕中用眼能鉴别的大豆粕以外的物质。
3.6 水溶性蛋白质百分率(%)指在规定的测定条件下,溶解于水的蛋白质重量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3.7 氮溶解指数(NSI,%)指水溶性氮占总氮的百分率,或水溶性蛋白质占粗蛋白质的百分率。
3.8 含砂量百分率(%)指大豆粕内含有细砂重量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4 产品分类4.1 高变性大豆粕4.1.1 一级高变性大豆粕;4.1.2 二级高变性大豆粕。
4.2 低变性大豆粕4.2.1 一级低变性大豆粕;4.2.2 二级低变性大豆粕。
5 技术要求5.1 原料5.1.1 应符合GB 8611的规定。
5.1.2 不得含有蓖麻籽、野百合籽等有害杂草种籽。
5.1.3 不得有烟熏、腐败、霉变及不良气味。
5.1.4 不得有加工时无法除去的低劣物品。
5.2 外观质量见表1:表1项目指标形状松散的片状,粉状或颗粒状色泽高变性大豆粕:具有大豆粕固有的色泽低变性大豆粕:具有大豆粕固有的黄白色至黄色气味具有大豆粕固有的气味,无霉味 5.3 质量指标见表2:5.4 掺杂物不得掺入谷物粉等非豆粕物质。
怎样鉴别玉米与豆粕的质量
怎样鉴别玉米与豆粕的质量玉米和豆粕是猪养殖中的饲料之一,如果玉米和豆粕的质量不好,生猪进食后不仅生长缓慢,一般来说也会发生玉米中毒素超标,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对于豆粕的可靠性选择与质量要进行鉴别,方法如下:豆粕的质量鉴定:“一看,二闻,三动手”。
一看白糖生产厂家,看外包装除非规范;二闻豆粕的气味,是否具有大豆不具烘烤后的特有酸味;三动手是指养殖户利用现有条件,偷懒操作是否有掺假。
一看:目前现时市面上出售的豆粕有很多品牌,养殖户先要对品牌有个大致的了解,尽量选择阿库县厂家生产的。
豆粕外包装的辨认;凡是规范的大型生产商,产品的外包装,包括外袋皮的质量、封口线、标签等都非常规范,且标签上要标识齐全。
如果从封口处清晰可见标签,那么用户就要小心可以选择。
如果袋口和袋底的封口线南线粗细不一,或有二次封口现象,农户就更要小心,尤其是袋底封线,更要仔细观察,以防商贩从袋底做手脚,掺入劣质或了假的豆粕,让您倍受损失。
二闻:豆粕的气味。
豆粕是大豆经过高温控管、提取淀粉后的产物,一般有大豆特有的香味,如果有不好的气味或豆香味很淡,要慎重选择。
三动手:豆粕质量的掺假鉴别:市面上市面上售给的豆粕粗蛋白一般在43%-46%之间,也有极少48%蛋白的。
如果在豆粕加进中所掺入了杂物或劣质豆粕,就无形中不但降低了豆粕的营养,影响饲喂效果。
下面就是几种简单的鉴别方法:1、筛分法:用适宜目数的筛子(能把粗细筛分就可以),取少量豆粕,用筛子筛分,筛下物用嘴尝,如果口感碜,有可能掺有的沙土石灰之类的无机物,越碜说明掺入的沙土越多。
2、漂浮法:取少量的豆粕,放在盆或碗等容器中才,加水没过豆粕,用棍子稍微搅拌一下,静置10分钟左右,能看到水面上漂浮的一般是豆皮和鱼丸及少量的豆秸,如果发现异物,则有可能掺假。
如果发现漂在水面上倒刺一样的细丝,就说明置入了稻壳粉;如果不法商加入谷壳等异物,养殖户只要细心,从水面上也能查觉。
当然,四至鉴别方法还一定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果农们只要平时多注意观察,多积累,一定能做个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 粕 的 质 量 Soybean Meal Quality作者Robert A.Swick博士(美国大豆协会新加坡办事处)SW1--03验室干物质数值例如一批豆粕购买时含粗蛋白48%和水分12%饲料厂的实验室对一份有代表性的样品所作分析的结果为含粗蛋白47.5%和水分13%计算方法即为47.5888748结论是样品在分析前从空气中吸收了水分增加了重量但按购买时的干物质水平来计算蛋白质水平是正确的一批货的干物质总重量是极为重要的数据因为这一数据决定了所购的每一种养分的总量饲料厂还应该在对原料称重之前对干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应该对养分含量进行相应的调整粗蛋白可将饲料样品中的氮含量乘以系数6.25而推算粗蛋白含量该系数是根据大多数蛋白质都含16%的氮而推导出来的所以将饲料中氮的百分含量乘以10016或6.25就可算出粗蛋白的量虽然业已证明对于某些饲料来说这一换算系数并非6.25但这些饲料最终都按6.25的蛋白质系数进行饲料混合和计算就是在所有的动物饲料中采用这一系数的理由饲料业已经接受6.25为氮含量换算为粗蛋白含量换算系数粗蛋白测定中的主要困难在于并非原料中所有的氮都来自蛋白质或氨基酸有时候会有相当大量核酸之类的非蛋白氮化合物在最终计算中被作为粗蛋白进行处理原料中可能存在尿素之类的杂物从而增加了原料中的氮含量这样也就增加了原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所以粗蛋白分析并不能真正告诉我们任何关于氨基酸含量的信息或者关于蛋白质的质和量的信息因此粗蛋白一词绝对适当的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其来源和意义有若干种方法可用以测定原料的总氮含量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丹麦化学家Johan Kjeldahl在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的凯氏定氮法测定时将饲料样品和一种金属催化剂铜锌硒和或汞一起在硫酸中煮沸这样样品就被完全消化其中所有的有机物都被氧化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含氮化合物中的氮都被转化为铵离子然后将溶液冷却在其中加入碱从而使铵转变为挥发性的氨氨从溶液中蒸馏出来又被捕捉入硼酸溶液中最后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以测定氨水平并以此表示氮水平最终就表示出了粗蛋白水平样品消化不完全以及或者操作过程中发生氨气逃逸就会导致结果错误Dumas法或称燃烧法是另一种被认可的原料比如豆粕中氮含量测定法该法要采用LECO Hewlett Packard等公司生产的仪器其优点是可避免采用凯氏定氮法时会碰到的问题采用燃烧法时样品在高温环境中在氧的作用下蒸发然后以光谱法分析所产气体中的氮这种方法非常精确但在设备上的初始投资很大由表1可见以燃烧法得出的数值常常高于用凯氏定氮法测得的数值这通常是由于采用凯氏定氮法时样品消化不完全的缘故有些环形氨基酸比如色氨酸和酪氨酸很难消化测得的读数很低建议用纯色氨酸或烟酸作为标准来对凯氏定氮法进行标定表1 用凯氏定氮法和Dumas燃烧法对豆粕粗蛋白含量测定的比较 样品实验室1 实验室2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 燃烧法1 46.2 45.00 46.072 46.0 45.88 46.563 45.8 45.45 46.554 46.0 45.71 47.135 46.1 46.38 46.73平均 46.0 45.8 46.6 美国大豆协会于1998年检查了不同实验定之间的测定误差从亚洲当地的一家饲料厂获取一份重30千克的美国豆粕样品将其粉碎为细小颗粒并充分混合后分装于小样品袋中送到亚洲和世界其它地方包括美国在内的72家实验室图1显示了每一实验室粗蛋白含量测定报告的差异情况所有结果均已校正为干物质88%从结果中明显可见参试实验室的半数以上都需要对其测定加以改进图1 粗蛋白分析值的变异粗纤维粗纤维是饲料业承认在所有的豆粕商业合同中都需要标明的测定项目粗纤维含量是否低于3.5%表明豆粕是否为去皮豆粕粗纤维的测定方法是将提取了脂肪用乙醚提取的样品相继在稀酸和稀碱溶液中煮沸然后进行干燥在马弗炉中燃烧燃烧前后的重量差就是粗纤维这一方法是模拟食物中不可消化的成分在消化道中先经胃酸的作用又经肠道中碱性溶液作用的过程其它纤维测定法比如日粮总纤维酸性洗涤剂纤维和中性洗涤剂纤维能够提供比较准确的不可消化的不溶性纤维的真实含量这些技术与豆粕的代谢能含量有较高的相关度然而粗纤维测定仍然确立了自己在商品饲料业中的地位乙醚提取物乙醚提取物也称为粗脂肪其在饲料中的含量是通过用石油醚对饲料样品进行提取而测定的原始样品和提取后样品之间的重量差就代表了脂肪的含量脂肪水平是豆粕能量含量的重要决定因素豆粕购买合同中应分别列出粗脂肪和粗蛋白的含量尽管脂肪和蛋白质都在饲料配方中具有价值但这两者之间是不可相互代替的根据蛋白脂肪加和含量进行豆粕贸易为供货商提供了较大的误差回旋余地但这对购买者却极为不公除非清楚地了解脂肪和蛋白质的量否则营养师是无法平衡饲料配方的别的脂肪测定法包括酸水解脂肪和总脂肪这些测定值与营养价值的相关度更高因为这些方法将蜡质和磷脂都考虑了进去然而乙醚提取物粗脂肪仍然是贸易中采用的官方分析法灰分灰分即总矿物质含量其测定方法是将样品置于马弗炉中在600温度下燃尽样品中的有机物剩下的灰分即为总矿物质灰分含量可作为样品受土壤污染程度的指标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也被称为酸不溶性灰分这并不是近似分析的应有部分只是因为豆粕购买合同中通常都提到其含量并且其与灰分含量有关才在此处提及二氧化硅的测定方法是将灰分样品置于盐酸中以去除可溶性矿物质比如钙盐钾盐和钠盐余下的矿物质主要都是二氧化硅通常情况下豆粕含总灰分57%含二氧化硅12%其量取决于豆皮含量和土壤污染程度无氮浸出物以豆粕总物质的量为100从中减去所有其它物质的量余下的就是无氮浸出物即100 %水分%粗蛋白%粗纤维%乙醚提取物%灰分无氮浸出物含量主要代表了淀粉糖类和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从营养上看无论是粗纤维含量还是无氮浸出物含量都并不非常有意义也是并不准确的度量值同时也并不真正适于用来描述豆粕的可利用能量含量能 量家禽和猪饲料中大约25%的代谢能来自豆粕对代谢能进行直接测定既昂贵又费时并且要用活的动物进行必须测定豆粕的总能以及一定量豆粕通过动物体后所产排泄物中的总能同一样品必须经经过多个动物进行测试由于成本高昂并且又费时间大多数饲料公司和豆粕供应商都不作这项测试大多数营养师都不因新买的一批豆粕而修改其计算机数据库中的能量含量值这代表了饲料公司的盈利机会Janssen1989推导出了利用近似分析值的能量含量预测公式用该公式预测豆粕对家禽的代谢能看来相当有效公式为氮校正代谢能ME(n) 38.79粗蛋白87.24乙醚提取物 18.22无氮浸出物用该公式算得含粗蛋白48%脂肪0.5%粗纤维3.5%灰分5%和水分12%的去皮豆粕中代谢能含量为每千克2490千卡含粗蛋白44%脂肪0.5%粗纤维7.0%和水分12%的非去皮豆粕中代谢能含量为每千克2340千卡这些数值及其分布与表2所列文献报道的数据是一致的因此据建议该公式优于书本数据可为饲料厂采用表2 豆粕对家禽的代谢能含量研究者 去皮豆粕 非去皮豆粕Muztar等1981* 2571 2389Sibbaid,1976* 2676 -Wolnetz和Sibbald,1984 - 2330Sibbaid,1977* 2671 2293Dale和Fuller,1987 2449 -Coon等1990 - 2458Leske等1991 - 2255- 2240Parsons等1992 2518 -RPAN1993 2405 2160INRA1990 2550 2420ADAS1990 2503 2373NRC1994 2385 2204平均 2518 2312范围 23852676 21602458标准差 107 98所有数值都校正为以88%干物质为基础* 用Sibbald(1984)豆粕氮校正真代谢能对真代谢能的比值0.94进行氮校正豆粕加热程度的评定大豆在经溶剂提取豆油后产生的豆粕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焙烤加工以减少热敏感的抗营养因子同时又必须避免焙烤过度而造成可消化蛋白质的损失这里主要受关注的是蛋白酶抑制因子包括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豆粕焙烤程度不足其中就会含高水平的蛋白酶抑制因子而这些抑制因子就会和胰腺产生的消化酶结合而使这些酶被灭活这样消化作用就会减弱胰腺就会肿大以图产生更多的酶来弥补酶的损失由于这些损失的酶含有丰富的含硫氨基酸所以可发生含硫氨基酸的缺乏轻微或中等程度地焙烤过度可因Amadori 反应和或Maillard 反应而导致赖氨酸生物利用率下降这在实验室中常常检测不到在氨基酸测定时进行酸水解的过程中可除去能在过度焙烤过程中与赖氨酸起反应或与之结合的糖类和醛类尿素酶通过测定豆粕中的尿素酶活性就可间接测定出大豆中存在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这两种蛋白质尿素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都会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变性而被灭活实验室测定尿素酶活性的方法是将豆粕与尿素和水混合尿素就会在尿素酶的作用下释放出碱性的氨在美国油脂化学家学会AOCS 的方法中通过测定样品基质pH 值的升高而测得其终点pH 值在欧盟EEC 的方法中终点pH 值反映了pH 值保持恒定时所需的酸量图3显示了用两种方法对收集自东南亚饲料厂的20份豆粕样品进行尿素酶分析的结果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也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欧盟方法得出的结果略高于AOCS 方法的结果购买者若要签订豆粕购买合同就要牢记这一差别因为在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较低时欧盟方法测定结果很有可能会显示焙烤过度在可接受的尿素酶活性范围内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保持相当恒定大约为每毫克 1.3单位在样品尿素酶活性高于0.3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增加很快胰蛋白酶抑制因子AOCS 方法EEC 方法或样品号图2 美国油脂化学家学会(AOCS)和欧盟(EEC)方法对尿素酶活性的分析结果尽管尿素酶测定是一项常规测定项目并且常常写明在豆粕购买合同之中但测定结果并不完全与动物生产性能相关尿素酶测定只是在对严重加热不足的豆粕进行检测时才真正有意义无尿素酶活性的豆粕可能仍然具有相当可接受的营养价值一家澳大利亚饲料公司的实验室最近用AOCS 方法对72份优质去皮豆粕样品的尿素酶值进行了检测所得平均值为0.24pH 单位范围为0.050.37 pH 单位详见表4所有样品都表现了尿素酶活性一半以上的pH 上升幅度大于0.30单位表4 优质豆粕的典型尿素酶值pH单位平均上升幅度 0.24测定的样品数 72最低值 0.05最高值 0.37标准差 0.07变异系数% 27.3Waldroup等(1985)测定了不至于引起幼龄肉鸡生产性能下降的尿素酶水平上限用经提取和焙烤并在高压锅中经过不同时间加热的白豆片所作的若干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家禽和猪来说是安全的pH值增高上限为0.35单位图3显示了一个实验的结果其中表明只是在pH 值增高1.75单位以上时生产性能才有明显下降蛋白质氢氧化钾溶解度可通过测定蛋白质在0.2%氢氧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来检测豆粕是否加热过度人们对于这一测定方法有着巨大的兴趣因为其结果与鸡和猪的生长率相关(Parsons等,1991Lee和Garlich1992Araba和Dale1990)结果表明蛋白质的氢氧化钾溶解度低于72%时生产性能就有一定程度的下降Lee和Garlich1992测定了豆粕在商业加工厂中加热不同时间长度并在脱溶剂器内再滞留一半那么长的时间后产生的结果然后测定了这些处理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样品的蛋白质氢氧化钾溶解度为8192%尿素酶活性为pH值升高00.5单位在检测的6个样品之间体增重相差10%在这一研究中在蛋白质氢氧化钾溶解度最高和尿素酶活性最高的豆粕见到生产性能最好并且赖氨酸利用率最高而在蛋白质氢氧化钾溶解度最低并且尿素酶活性为零的豆粕组中生产性能最差蛋白质分散指数最近的一些研究检查了利用蛋白质分散指数(protein dispersibility index PDI)预测雏鸡生长率的能力试验中给雏鸡喂以经提取而未经焙烤但在高压锅中加热了不同时间长度的的白豆片样品随后将蛋白质分散指数的结果与蛋白质在0.2%氢氧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和尿素酶水平表示为pH值的升高幅度的结果作了比较Engram等1999结果见图4尽管蛋白质分散指数试验在食品业中的应用至少已有25年的历史了但其在饲料业中的应用还很少结果表明利用这一试验可对被认为是优质的豆粕样品进一步从尿素酶和蛋白质氢氧化钾溶解度上区别其质量高低这一研究表明蛋白质氢氧化钾溶解度高于90%以及尿素酶活性水平高的若干样品在喂雏鸡时雏鸡生长率表现不一用蛋白质分散指数法则能预测生长率从而能准确反应这些豆粕的能力Batal等2000的进一步工作清楚地表明蛋白质分散指数法表现出的对大豆片加热程度的反应比尿素酶法或蛋白质氢氧化钾溶解度法的反应更为稳定尿素酶指数法对大豆片加热程度的反应不稳定和非线性导致了不同研究得出的关于豆粕中最高可接受尿素酶水平的结果互不相同豆粕蛋白质分散指数在45%和50%之间而尿素酶水平在pH单位升高在0.3或以下则可表明豆粕的质量绝对高因为这表明豆粕已得到了充分加热而又没有加热过度Batal等2000图4 高压锅处理的抽提大豆片中蛋白质在0.2%氢氧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尿素酶活性和 蛋白质分散指数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Engram Douglas Shirley和Parsons1999能含有较多的豆皮而密度较高则可能污染有砂子或土壤目视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用一个放大镜一台高倍显微镜和低倍显微镜就可看清豆粕中的掺假物和污染物看见晶状物则表示豆粕中可能掺入了尿素或硝酸铵以图提高其粗蛋白含量必须是有经验的检查人员才能对混入或污染入饲料中的成分作出肯定性的检查结果溶剂分离溶剂分离是检查豆粕中不可消化物质的快速而有用的测试方法Khajarern1999将四氯化碳己烷和丙酮混合成一种比重为1.42的溶剂然后将10克豆粕置入装有90毫升溶剂的125毫升烧杯中将豆粕和溶剂的混合物强力搅动然后任其沉淀豆皮砂子和土壤会沉积在烧杯底部而豆粕的可消化部分则漂浮在溶剂表面用勺子或刮板撩出漂浮的物质然后取出下沉的物质将这两部分物质干燥称重不可消化的部分则表示为占总重量的百分比近红外反射分光光度分析近红外反射分光光度分析是一种非常快速的营养质量测定法可测定豆粕和其它各种饲料原料的养分质量采用这一方法需要昂贵的仪器和计算机标定曲线的绘制需要针对每一个以后要在未知样品中测定的分析元素用湿法化学法对大量不同的样品70个左右进行分析将一份饲料样品置入样品室内仪器就以一系列波长向样品发射出红外辐射样品反射回来的红外辐射就由计算机测定并记录下来将大量样品的红外指纹与其实际的湿法化学分析值相对比从而绘制出标定曲线标定完成之后就可在数分钟之内测定出未知样品中的养分现已发现采用近红外技术能极为准确地测定豆粕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纤维有些氨基酸供应商也开发了总氨基酸和可消化氨基酸的标定曲线但对纯大规模商品样本的测定值也许并不准确除非其湿法化学测定值也处于标定值的范围以内Mateo1998评定了测定豆粕质量的近红外方法他用了两份不同来源的去皮豆粕样品以及一份另一来源焙烤过度的非去皮豆粕样品表6显示了这些样品的湿法化学分析近红外分析和饲喂试验的结果近红外法对去皮豆粕样品中总赖氨酸的分析值略低于实验室分析值但对焙烤过度非去皮豆粕样品中赖氨酸的测定值却较高采用按总氨基酸配合饲料时饲喂去皮豆粕B的鸡其增重为饲喂去皮豆粕A者的94%饲喂焙烤过度豆粕的鸡其增重仅为饲喂A者的66%然后按近红外分析的相应可消化氨基酸值来重新配合日粮在这一实验中饲喂豆粕B的鸡其性能提高到与饲喂A的鸡相同的水平饲喂焙烤过度豆粕C的鸡其性能也有改善但未完全达到A的水平这些结果表明近红外技术能够提供快速测定豆粕中可消化赖氨酸以及总饲喂价值的方法这些结果还表明标定中包括进更多种类的样品包括加热过度的豆粕也许可使这一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改进表6 近红外分析和按氨基酸消化率配合日粮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豆粕来源A B C养分分析蛋白质%48.6 46.1 47.6 纤维% 3.93 3.60 6.74 尿素酶pH值升高0.1 0.1 0蛋白质氢氧化钾溶解度%87 88 51 赖氨酸分析值% 3.01 2.94 2.43 近红外测定赖氨酸% 2.89 2.82 2.69 近红外测定可消化% 2.47 2.38 2.32 代谢能推算值千卡/千克2525 2525 2350生产性能021日龄实验1-按总氨基酸配合日粮体增重克653a 615d 431b体增重A的%100 94 66 实验2按可消化氨基酸配合日粮体增重克790a 794a 550b 体增重A的%100 101 701 3100千卡/千克20%粗蛋白 1.108%赖氨酸0.86%蛋氨酸+胱氨酸2 3100千卡/千克20.6 21.2%粗蛋白.0可消化赖氨酸0.79蛋氨酸胱氨酸摘自Mateo(1998)结 语应对豆粕的重量以及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分析然而动物的生长与豆粕的可利用能量含量和氨基酸含量更为直接有关饲料厂采购人员常常只是按豆粕的蛋白质百分含量计算其价格以确定该豆粕的价值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对不同纤维和灰分含量的豆粕进行比较时或者对不同来源或来自不同加工厂的豆粕进行比较时则并不完全有效增加家禽日粮中豆粕用量的重要机会就是要使饲料厂认识到可利用养分的含量尤其要认识可利用赖氨酸和能量的含量豆粕的质量指标比如蛋白质氢氧化钾溶解度蛋白质分散指数和赖氨酸近红外分析值在确定可利用赖氨酸方面都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这些参数都与肉鸡的生产性能相关根据近似分析的结果推导出的公式对豆粕的代谢能含量进行预测就可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和提高企业的利润广泛采用这些样品分析方法可增加豆粕在家禽日粮中的用量和效用而这又会大大增加饲料公司和饲养企业的利润参考文献ADAS. 1990. UK Tables of Nutritive Valu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eedingstuffs.Editor Rowett Research Services Aberdeen Scotland.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1990. Official Methods and Recommended Practices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4th Edition. AOAC Champaign IllinoisUSA.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 1990. 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 15th EditionAOAC Inc. Arlington Virginia U.S.A.Coon C. N.K. L. Leske O. Akavanichan and T. K. Cheng. 1990. Effect ofoligosaccharide-free soybean meal and true metabolizable energy and fiber digestion in adult roosters. Poultry Sci. 69787-793.Batal A.B. M.W. Douglas A.E. Engram and C.M. Parsons. 2000. Protein dispersibility index as an indicator of adequately processed soybean meal. Poultry Science791592-1596.Dale N. and H. L. Fuller. 1987. Energy values of alternative feed ingredientsProject 139. Special report to Southeastern Poultry and Egg Association.Athens Georgia U.S.A.Engram Douglas Shirley and C. M. Parsons. 1999. Unpublished. In Methods fordetermining quality of soybean meal important. Ed W. A. Dudley-Cash inFeedstuffs Jan 4 1999 pp 10-11.INRA. 1989. L alimentation des Animaux Monogastriques 2e edition. Editions INRAParis France.Janssen W.M.M.A. 1989. European Table of Energy Values for Poultry Feedstuffs. 3 rd ed. Beekbergen Netherlands Spelderholt Center for Poultry Research andInformation Services.Khajarern J and S. Khajarern. 1999. Manual of Feed Microscopy and Quality Control.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 United Soybean Board and US Grains Council. Lee H. and J. D. Garlich. 1992. Effect of overcooked soybean meal on chickenperformance and amino acid availability. Poultry Sci. 71499-508.Leske K.L.O. Akavanichan T. K. Cheng and C. N. Coon. 1991. Effect of ethanol extract on nitrogen-corrected true metabolizable energy for soybean meal with broilers and roosters. Poultry Sci. 70892-895.Mateo C. D. 1998.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fed U.S. dehulled Argentine dehulled and Indian non-dehulled soybean meals.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Los Ba os. Unpublished Personal Communication.Muztar A. J.H. J. A. Likuski and S. L. Slinger. 1981. True metabolizable energy of a number of feedingstuffs and complete diets as determined in two laboratories.Poultry Sci. 60373-377.NRC. 1994. Nutrient Requirements for Poultry 9th Edition.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Parsons C. M.K. Hashimoto K. J. Wedekind and D. H. Baker. 1991. Soybean protein solu bility in potassium hydroxide An invitro test of in vivo protein quality.J. Anim. Sci. 692918-2924.Parsons C. M.K. Hashimoto K. J. Wedekind Y. Han and D. H. Baker. 1992. Effect of over-processing on availability of amino acids and energy in soybean meal.Poultry Sci. 71133-140.RPAN. 1993. Rhodimet Nutrition Guide2nd Edition. Feed ingredients formulation in digestible amino acids. Rhone Poulenc Antony Cedex France.Sibbald I. R. 1976. The true metabolizable energy values of several feedingstuffs with roosters laying hens turkeys and broiler hens. Poultry Sci. 551459-1463. Sibbald I. R. 1977. The true metabolizable energy values of some feedingstuffs.Poultry Sci. 56380-382.Waldroup, P. W., B. E. Ransey, H. M. Hellwig and N. K. Smith. 1985. Optimum processing for soybean meal used in broiler diets. Poultry Sci. 64:2314-2320. Wolynetz, M. S. and I. R. Sibbald. 1984.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arent and true metabolizable energy and the effects of a nitrogen correction. Poultry Sci.63:1386-1399.母猪的营养和饲喂管理Nutrition and Feeding Management of Sows作者Robert A. Swick, 博士(美国大豆协会新加坡办事处)译者秦崇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前 言近年来小母猪和母猪的管理和营养需要随着其遗传改良的进展已经有了巨大改变过去后备母猪是从临宰前的肥育猪中挑选出来的现在小母猪一般都是从专业化的瘦肉型高产种猪扩繁场中买来的人们现在已经认识到繁殖性能以每头母猪年产仔猪数来衡量对猪场的利润率有着重大影响由于经产母猪的生产率高于头胎母猪因而种猪场的管理重点必须是尽可能长时间地保留猪群中的经产母猪应该注意生长妊娠和泌乳等各阶段中日常所喂饲料的质和量即饲料的能量纤维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水平必须考虑母猪个体或者具有相同性能表现和躯体成分的群体母猪群必须有正常的胎次分布对第五或第六胎的经产母猪才用新母猪来取代这些措施是对饲喂管理的极为重要的补充能大大增加猪场的获利本文将描述种猪场为获取最高性能表现和最大利润的营养策略和管理方案后备母猪的躯体成分和饲喂后备母猪应该在体重5060千克时从繁殖群中挑选并且应按不同于肥育猪的中等水平的营养方案饲喂到体重90千克首次发情时King(1989)认为这要求后备母猪的日粮能提供每天7780千卡左右的代谢能日粮中能量对赖氨酸的比率应为每千卡能量23克对于这一建议应该根据环境因素猪的基因型以及猪群的健康状况等加以调整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猪的最佳饲喂水平后备母猪的饲喂目标应该是使猪群210日龄时的体重达到120千克能在第二或第三情期交配并且具有1820毫米的2背膘厚partridge,2000后备母猪太瘦的话其繁殖力就会很低断奶后发情就会延迟后备母猪过肥则繁殖力也会很低并且容易发生难产必须避免后备母猪的2背膘厚超过25毫米据建议应在预期配种日前实行1014天的催情或者说饲喂高营养饲料因为这会提高母猪尤其是头胎母猪的排卵率至少四个实验已经证明在临配种前饲喂广谱抗生素能够增加窝产仔数(Easter,1994)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在妊娠期间继续饲喂抗生素有明显的好处妊娠母猪的饲喂配种完成后应立即减少饲喂量因为高水平饲喂往往会减少胚胎的着床尤其在头胎母猪中更是这样妊娠期间发育中的胚胎会得到母猪最优先的养分供应在必要时母猪会动用其机体储备来提供胚胎生长所需的养分妊娠期的饲喂目标应是保持母猪健壮而非肥胖每头母猪都是独立的个体因而会对养分摄入量发生不同的反应因而最好的做法是对母猪实行个体饲喂如果让母猪自由采食高养分日粮母猪就会摄人过多的能量过肥的母猪在分娩时会发生难产会有较高的死产率并且很有可能会压死仔猪还会在泌乳期减少采食量从而很难在断奶后配上种妊娠期过量饲喂会危害母猪的代谢从而导致泌乳期采食量降低这样的母猪其血液内会有高浓度游离脂肪酸和低浓度支链氨基酸这会作用于大脑的食欲中枢从而减少采食量这一效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更为明显妊娠期间正常温度下的能量摄人量应为每天6000千卡左右具体取决于母猪配种时的体重以及母猪妊娠期间需要增重多少重要的是母猪在分娩时应有足够的机体储备以使其能成功地完成泌乳以及在断奶后尽快地配种断奶时体况很差的母猪会在下一个妊娠期内需要较多的饲料能量年轻母猪的能量需要量大于年长母猪表1显示了能导致体重增加3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