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生物教案)

合集下载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教案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了解糯M甜酒的制作过程。

技能目标:通过亲手制作、访问、调查等方式了解一种发酵食品,提高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合作能力;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学会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教材分析】“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通过第四章及第五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细菌、真菌广泛分布在各种环境中,并了解了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的知识点主要有四个:介绍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细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细菌真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则要求学生尝试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

本节课内容不仅能增长学生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必须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这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渗透STS教育,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全方位体现。

【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兴趣较浓厚,好奇心强,但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对细菌、真菌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就细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许多有利的方面却没有更多的了解。

【重点难点】重点: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难点:制作发酵食品的原理。

【教法与学法】本节通过介绍人类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药品生产、环保等方面对细菌、真菌的利用,说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节内容中知识点较少,但是却与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生对这些内容较感兴趣,尤其是渴望能掌握发酵食品的制作的相关技能,故安排两个课时对本节内容进行学习,本课时只了解发酵食品的制作及食品保存两方面的知识。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2.设计一道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探究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并解答问题。通过此作业,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完成课本后的习题,针对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要求学生在完成习题时,认真思考,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记录生活中与微生物相关的现象,如:食品变质、生物降解等。通过观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6.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7.课后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发酵产品,了解其制作原理和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收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5.撰写一篇关于发酵技术在未来发展趋势的小论文,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度适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2.作业量要适中,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休息。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八年级上册《4.5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两篇(附课堂教学实录)

八年级上册《4.5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两篇(附课堂教学实录)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章节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题目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

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2、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5班,属于初二年级的中等班,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

但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难点: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1) 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教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3. 掌握一些常见的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例子;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2.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2. 培养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包括细菌的单细胞结构、形态多样性以及真菌的多细胞结构、菌丝网络等。

3. 学生实验(30分钟):让学生参与到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实验一:观察细菌的繁殖和生长过程材料:琼脂培养皿、细菌培养液、试管、接种针等。

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皿;(2)在试管中混合适量的细菌培养液;(3)用接种针将细菌培养液均匀划线于琼脂培养皿上;(4)放置琼脂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5)观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实验二:培养真菌材料:培养皿、琼脂、真菌孢子等。

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皿;(2)在试管中混合适量的真菌孢子;(3)将真菌孢子均匀涂抹于琼脂培养皿上;(4)放置琼脂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5)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

4. 学习交流(10分钟):让学生分享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讨论细菌和真菌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验中的表现。

5. 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展示一些常见的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例子,如制药、食品加工等。

6. 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细菌和真菌的定义、特点以及人类对其的利用。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中的习题;2. 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关于细菌和真菌利用的短文,可以结合实验中的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2、尝试制作甜酒、酸奶、酸菜等食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多项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

2、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

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食品包装袋;搜集有关污水处理的资料等。

教师:收集部分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制作真菌促进淀粉分解过程及原理的CAI课件;乳酸菌使牛奶变成酸奶的CAI课件。

教学设计1、通过一些实物、CAI课件及教材内容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真菌在制作中的作用及原理。

2、师生共同探讨甜酒、酸菜等食品的制作。

3、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食品包装及方法,并结合教材内容,搞清楚食品包装的常见方法及原理,并学会选择安全食品。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读物“抗生素今昔”及常见的抗生素的种类及作用,使学生明白细菌、真菌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知道了不能滥用抗生素,选择健康的生活习惯。

5、教师引导学阅读现代科学技术在医药方面等应用的内容,并给以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向学生渗透STS教育。

6、探讨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巨大作用,及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细菌、真菌与疾病的防治思考日常生活中细菌和真菌对我们有用的例子,并给以回答。

如制作甜酒时用的酒曲,生病时用的青霉素等。

思考、讨论,边讨论边记录食品的名称及这些食品可能用到哪些细菌和真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2.使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旨在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探究兴趣。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对细菌和真菌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微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细菌和真菌吗?它们对人类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3.讲述一个微生物在医学、农业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4.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我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某种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教学设计)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制定学习目标
(一)制定学习目标的依据
依据1 《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人类在食品,疾病治疗,环境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依据2 教材“小方框”关于学习内容的提示;教参中教学目标的表述和教学建议等。

依据3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人类对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和保存方面的利用。

难点:对发酵现象的理解。

依据4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经验水平:在生活中学生对发酵食品的制作和保存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其原理缺乏进一步的的了解。

(2)学生已有方法与能力:小组合作、观察分析。

(3)学生心理水平:好学,兴趣易激发,求知欲强,喜欢新事物。

(二)学习目标的表述
1.联系生活,举例说出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的关系。

2.联系所学知识,尝试制作酸奶。

3.结合实例,描述常见食品的保存方法。

二、课堂评价的设计
目标1:提问式评价(学生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目标2:提问式评价(学生能按照提示制作酸奶)
目标3:提问式评价(学生能描述食品的保存方法)
三、学习过程预设
导入新课:用学生较熟悉的广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细菌、真菌和常见食品的制作有一定的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反馈检测
完成课堂达标检测题目。

五、课外实践
利用发酵原理,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馒头,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
4.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细菌或真菌进行研究,如乳酸菌、酵母菌等。
2.学生通过讨论、实验、调查等方式,合作完成对所选细菌或真菌的研究,包括其结构、生活习性、应用等方面。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如结构、生活习性等,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菌和真菌。
2.介绍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如酸奶制作、青霉素研发等。
3.讲解细菌和真菌在环保方面的作用,如甲烷菌分解污水、细菌分解土壤有机质等。
首先,我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为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重要作用。例如,酸奶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而蒸馒头、做面包则需要酵母菌。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其次,我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以青霉菌为例,它能够产生青霉素,这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了解到细菌和真菌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在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的教材中,我们学习了“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一节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包括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保等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目标:1.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3.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人类在疾病治疗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

教学难点:1.发酵的原理;2.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及原理;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提前在教室内准备发酵现象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制作甜酒视频,污水处理动画。

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观看大屏幕,得出细菌可以使人类致病,使食物腐烂,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二、师生交流,活动探究(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1)发酵的原理:引导学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并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当场做实验,并思考当时气球有变化没,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如果我们把该装置放在冰箱内,你以为会有什么结果?和在适宜条件下相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环境条件影响真菌的生活)(2)日常的利用:同学们阅读课本71页第二自然段,结合图41,讨论、回顾日常生活中对真菌的利用。

(3)实践活动:安排同学们课下制作甜酒的活动。

(提示:同学们可以向有年纪的人和家长请教。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1)过渡: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分析原因和保存食品的原理。

(2)常用方法:学生看多媒体讨论图中几种食品的保存方法。

(3)提高:讲述几种保存方法的原理并引出防腐剂的作用,引导学生理性的看待防腐剂并应用到实际中。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1)常用抗生素极其应用:学生讨论见过或用过的抗生素,认同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说明不能滥用抗生素。

(2)知识拓展:学生看大屏幕,然后介绍胰岛素的制取及作用。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播放动画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该部分内容,了解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时:1【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4.尝试制作米酒。

5.关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教学难点制作米酒,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法、看图填空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一本全练)等。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84—87页。

重点内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用。

二、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完成《一本全练》课前预习自主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三、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发酵技术;酵母菌等的发酵。

四、巩固记忆(10分钟)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制作馒头,面包等;乳酸菌可以用来制作酸奶、泡菜等;醋酸菌可以用来制醋。

2.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

3.食品保存的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或真菌杀死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4.食品保存的方法:脱水法、腌制法、渗透保存法、巴氏消毒法等。

5.有些细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6.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产生治疗糖尿病的物质——胰岛素。

7.甲烷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

8.有些细菌或真菌还能净化城市污水。

五、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独立完成一本全练部分习题。

六、【教学后记】。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课件(人教版生物)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课件(人教版生物)

教学反思
• 实际教学过程也有一些遗憾,教师自身 教学语言需要再严谨一些;教学设计在细 节方面还要再完善一下,尽量避免出现小 失误;还有课堂生成的东西较少。
小组合作
1.组内交换品尝米酒 2.交流制作方法、步骤
限时5分钟
米酒的制作步骤
• 1.将糯米淘浸泡一昼夜后洗干净。 • 2.将糯米蒸熟,用凉开水冲淋一次。放置到
用手触摸微热的时候,放入清洁的容器中。 • 3.将酒曲撒在糯米上,迅速搅拌,将糯米饭
压实,中间挖一个凹坑,最后淋上一些凉开 水。 • 4.把容器盖好,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 5.将容器放到温暖的地方3-4天,在此期间 尽量少打开容器。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通过演示实验,建构发酵概念 (三)自主学习——发酵食品用到的细菌或真菌 (四)品尝米酒心得交流 (五)小组合作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课堂检测
五、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手段
学习态度 教师视察
知识目标达 成情况
个人展示加 分、课堂检 测
综合能力
教师视察、 小组加分
教学反思
第二环节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 如果单纯地布置学习任务不做时间限制和展示 要求,很容易出现学生对待任务涣散的情况。 因此,教师要求限时上台展示,并且不只一位 学生展示,来激励还没有达标的学生快速记忆, 完成识记学习任务。同时,实物展示使课堂教 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可以为枯燥的记忆增添一 些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愿望。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第一环节是演示发酵现象,由于发 酵需要温暖的环境,若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演示, 至少需要20分钟才能看到明显现象,不利于教 学的顺利展开,因此,我在这个教学环节设计 了一个剪辑过的视频来代替现场演示。当学生 看到视频中的老师感到既惊讶又亲切,一定程 度上调动起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同时又让学生 在短时间内直观地感受到酵母菌使食品产生的 变化。再通过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闻气味、问 题追问等方式逐步让学生顺利完成构建发酵概 念的学习目标。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授课人:杨春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和制作甜酒、葡萄酒使学生明确——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

(2)探究食品腐败原因,使学生明确——食品的保存与细菌、真菌有关。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思考能力。

(2)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信息能力。

(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能力。

(4)通过探究“食品腐败原因”,学以致用想方设法采取一定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食品腐败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学习,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培养辩证唯物观点;激发同学学习生物兴趣,热爱自然科学情愫,激发同学的创造激情;培养同学关注生活现象、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

三、教学难点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防腐败的保存办法。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观察—讨论—归纳”法五、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温开水、糖1斤、酵母、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小气球若干个;(2)有关食品保存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发酵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健康,那么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谁能举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实例来?”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1)学生分组演示发酵现象(提前做)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提示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发酵。

你能解释这一过程吗?(2)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回答问题学生进行观看、分析。

小气球胀大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使小气球胀大了。

(3)通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所起的作用:1)馒头、包子、面包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还有甜酒、酒的制作也离不开酵母菌。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发酵技术的了解程度:大部分学生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有所耳闻,但对其具体原理和操作过程可能不够清晰。教师应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2.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操作发酵实验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知识拓展: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医药等方面的应用。选取一个感兴趣的方面,撰写一篇科普文章,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
4.思考题: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a.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有哪些优点?
b.发酵过程中,如何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如酸奶、面包等,引发学生对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作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与互动: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发酵原理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结合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观察日记:观察生活中与微生物相关的现象,如食品变质、生病等,记录在日记中。尝试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微生物作用,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6.小组讨论: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a.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b.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c.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布置与发酵技术相关的作业,如调查生活中的发酵食品,了解其制作过程和原理。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人教版
我发现本次课程中,学生在实验环节的参与度很高,他们对于亲手操作、观察发酵过程都非常感兴趣。这表明实验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导致他们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因此,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完成实验。
(1)细菌都是单细胞微生物,真菌都是多细胞微生物。(对/错)
(2)所有的细菌都有细胞壁。(对/错)
(3)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是氧气。(错)
(4)霉菌可以导致霉菌感染。(对)
3. 填空题:
(1)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细胞核,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2)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作用与目的:
- 通过作业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微生物与健康:介绍微生物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包括肠道微生物群落、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的互动等。
- 微生物技术与食品工业:探讨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面包、酸奶、酱油等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4)正确运用细菌和真菌的知识,提高生活质量:这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细菌和真菌的知识,以提高生活质量。
2. 教学难点:
(1)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为细菌和真菌的结构比较微小,学生难以直观地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
(2)发酵技术的原理: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因为发酵技术的原理涉及到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学生难以理解。
当堂检测:
1. 选择题:
(1)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及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制定以下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 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分析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等。

2.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米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学情分析学习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节课做好了铺垫,同时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细菌真菌参与食品制作的常识,但对于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及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等知识缺乏深层次的了解。

教师可利用这些学生想知道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演示实验、动手实践、趣味视频、小品配音、小组协作讨论等)将教学内容形象具体、直观化,以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

三、重点难点依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已分析掌握的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层次、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针对性的确立重、难点如下:(一)教学重点1.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

(二)教学难点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4.1【导入】创设情境展示一则新闻《粪水可以喝?!比尔盖茨喝给你看!》,介绍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一款污水处理装置,可以从人类粪便中提取出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你敢喝吗?比尔·盖茨真的喝了一杯,还称赞“味道不错”!从而导入话题。

4.2【活动】演示实验①酵母菌吹气球(发酵现象)1.演示实验①酵母菌吹气球(发酵现象)1)展示“温开水+葡萄糖+酵母菌”混合均匀后的实验现象,每组分发一瓶学生提前做好的酵母菌发酵瓶,观察发酵现象,发现瓶内产生大量的气泡。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全国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全国一等奖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设计兴国县第七中学肖超一、教材分析《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利用,来阐明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所以本节关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并不多,但是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本章的内容却相当丰富,为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节内容安排为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学习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细菌或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利用及其原理。

2解释发酵现象。

3掌握制作米酒的方法及原理。

(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小组协作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学归纳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利用。

2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3学会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此外,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完成实验操作。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细菌或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利用及其原理。

(2)解释发酵现象。

(3)掌握制作米酒的方法及原理。

2教学难点(1)解释发酵现象。

(2)掌握制作米酒的方法及原理。

五、教学教法本节课主要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自学归纳法、多媒体演示法和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米酒,并拍摄成微课视频。

教师:1课前培训学生,指导学生制作米酒;2准备“发酵现象”的实验材料和用具;3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分钟)用一份神秘的礼物——学生亲手制作的米酒,来导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顺利地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

2分组实验:发酵现象(12分钟)为了更好地解释发酵原理,我安排了一个分组实验。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3.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分析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等。

4.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关注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的研究,以及利用细菌和真菌服务于人类生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教学重难点】1.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上一节教学的基础上,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在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能够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那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同学们可以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在食品保存中要注意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日常用到的抗生素与微生物有关等,进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学生食用过或见过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的食品,因此在讲解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时,可以从学生常见的某种食品切入。

教师提前准备馒头、面包及发酵的面团,引导学生分析,由发酵后的面团制作成的面包和馒头等食品为什么变得松软?此时教师可以展示教学准备好的酵母菌发酵实验装置帮助同学理解。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澄清的石灰水,请同学们帮忙把气球内收集的气体导入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当学生分析产生的实验现象后,很容易理解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

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解,细菌中的酶能够促进淀粉等物质分解为葡萄糖,再分解为乳酸,或某些真菌中的酶能够促进淀粉等物质分解为葡萄糖,再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吃的食品是用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的,可以请同学们举例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吃到的食品除了酵母菌,还用到了哪些微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等。

能够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食品腐败的原因;食品保存方法;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食品腐败的原因;食品保存方法;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录像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上堂课内容】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呢?生: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师:1,细菌和真菌是如何参与物质循环的?2,举几个典型的有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动植物和人患病的例子。

3,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是如何与动植物共生的。

抽学生回答,记入平时成绩。

【新课讲授】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的作用,有的对我们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不利。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是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为自身服务的。

师:首先,我们能够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各种各样的食品。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书P71—72,列出下表附:(一)酒曲:纵观世界各国用谷物原料酿酒的历史,可发现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谷物发芽的方式,利用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将糖份转变成酒精;另一类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用酒曲酿造的,而且中国的酒曲法酿酒对于周边国家,如日本、越南和泰国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二)酵母菌在有氧时和无氧时对葡萄糖分解的反应(三)制作酸奶在发酵制品中,酸奶是一种最为流行的产品。

酸奶的种类很多,按照脂肪的含量高低,可以分为全脂酸奶(脂肪含量大于3%)、半脱脂酸奶(脂肪含量为1%~3%)和脱脂酸奶(脂肪含量小于1%);按其凝乳状态,又可分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按照风味又可分为普通酸奶、果味酸奶、果料酸奶等。

凝固型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甜味剂混合→过滤→均质→热处理→冷却→接种→灌装→发酵→冷藏家庭制作酸奶时主要步骤是: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热处理(煮沸)→冷却(42~43 ℃)→接种(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如夏季可放在室温下,冬季可放在取暖设备附近)→冷藏或食用二归纳制作甜酒的过程学生讨论,总结三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师:食品为什么容易腐烂呢?学生回答。

师:针对食品腐烂的原因,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才能让食品不腐烂?学生讨论、回答。

师:也就是要做好食品的防腐处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附:P73观察与思考答案:1.图中有七种保存食物的方法。

2.①蘑菇──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用糖溶液除去鲜果中的水分;咸鱼──腌制法,用盐溶液除去鲜鱼中的水分。

这些方法都是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②袋装牛奶、盒装牛奶、肉肠──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的原理。

③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

④肉类罐头──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3.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冷藏法、冷冻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使用防腐剂,如用二氧化硫等杀灭细菌;使用射线,如用紫外线、X、γ射线等杀灭细菌等。

师:介绍最近的保鲜膜致癌问题。

四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一)抗生素师:有些真菌能够产生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即抗生素。

师:人类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第一个武器——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

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

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

在1928年夏季的一天,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

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

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

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

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

1941年开始的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

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

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

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

这些青霉素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挽救了大量美英盟军的伤病员。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印度到南北美洲的各国政府和学术机构纷纷公开授予弗莱明各种荣誉称号。

然而,弗莱明始终是个谦虚的人。

1955年3月他死于心脏病前不久曾说过:“我所到过的每一个地方,人们都热切地对我表示感谢,说我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我实在不懂得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

大自然创造了青霉素,我只不过是发觉了它的存在。

”青霉素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

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

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

师:滥用抗生素的问题:一则笑话:公元前2000年时,人们说:来,吃这个根吧!到了公元1000年,祈祷的人说:吃那个根是不信上帝的人;1850年,人们说:祈祷的人是迷信的人,来,还是喝了这碗汤药吧!1920年,那碗汤药是蛇油,来,快把这片药给吃了吧!1945年,那片药没有效果,来吃青霉素吧!1955年,哎呀,细菌突变了,改吃四环素吧!1960年至1999年的人们说:来,改吃更强力的抗生素吧!2000年的人说:细菌胜利了,还是来吃这个根吧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滥用。

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恰当使用耳毒性药物而造成耳聋,其中95%以上是使用了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继2000年国家规定精神类、大输液类、粉针剂类药品必须凭处方购买后,20XX年7月1日起又规定未列入非处方药的抗生素也要凭处方购买。

然而,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据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医院使用率为30%,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使用率只有22%-25%。

卫生部要求抗生素的使用应控制在50%以内,可是,近五年在我国医院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均保持在67%~82%之间,抗生素类药物的费用占全部药费的40%左右。

在使用抗生素的人群中,有1/3以上的人根本不需要用抗生素,大约有50%以上并没有起到作用,反到对有的脏器造成不良影响。

滥用抗生素的危险最主要是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数据表明,有越来越多的细菌耐药,且耐药力在不断提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霉素一次剂量只是2万~3万单位,现在需用几十万、几百万单位。

葡萄球菌、肠道革兰氏阳性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之所以长久的肆虐人类,就是其耐药性不断增强的结果。

由于细菌的进化永远不会停止,因而对任何抗生素都会有产生耐药性的可能。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松武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以环丙沙星为例,介绍这种上世纪90年代刚刚上市的药品,在投入使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患者的耐药性已经高达60%,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则只有1%。

抗菌药物的滥用正让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药品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药品的能量不断增大,例如幽门螺旋杆菌,对喹诺酮类药品的耐药性,已经升至82%。

“细菌越来越耐药,抗生素越来越失效”成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普遍问题。

据陈重华委员介绍,上海已经成为我国细菌耐药性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一些药品的有效率在上海地区已经跌到了20%,问题还在于耐药菌是可以在不同地区、国家间的人群之间传播的。

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新的抗菌药物不断涌现。

抗生素的大剂量普遍使用,以及禽畜饲料添加剂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使食品、奶制品、饮料等也富含抗生素,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大的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群体。

这导致临床上出现应用高级抗生素———耐药性更强———再用更高级的抗生素的恶性循环。

(二)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师:为什么人类偏爱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学生讨论、回答。

参考答案:细菌个体小、繁殖快等。

五细菌与环境保护教师简要介绍。

六课后练习1.酵母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酶,它们可以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还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在酿酒的过程中,酵母菌使果汁或粮食发酵,产生酒精。

制作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造成许多小孔,使面包发大和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

2.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杀灭或抑制的细菌有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等。

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药物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副作用。

例如,细菌会产生抗药性、人体会产生过敏反应及二重感染等。

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病菌与抗菌类药物长期反复接触,使菌类的遗传物质产生变异而引起的。

许多抗生素类药物,如最常见的青霉素、链霉素等都可能引起过敏性反应,严重的甚至休克或造成过敏体态。

二重感染是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虽然一些敏感细菌被抑制,但非敏感细菌却会乘机而入,导致人体二重感染。

由于抗生素有以上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不可滥用。

应遵照医嘱,根据病人的病因、病情安排抗生素类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用药时间。

只有合理用药,才能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七下课板书设计: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利用细菌、真菌制作食品二甜酒的制作步骤三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防腐: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