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共育课题开题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家校共育课题开题报告专家评审意见一、课题背景:1. 家校共育的概念和意义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肩负起教育责任,通过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直被看作是两个独立的教育系统。
但实际上,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使之相辅相成,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开题背景本课题旨在全面探讨家校共育的意义、模式、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研究家校共育课题,旨在为家庭和学校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加强双方的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题报告需要进行专家评审,以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课题内容:1. 家校共育的实施模式家校共育的实施可以包括学校家庭共育教育工作坊、家访活动、家校合作社和亲子教育等。
这些模式的实施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旨在提高家校合作的效果。
2. 家校共育的具体实施策略家校共育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明确双方的责任、加强家庭教育的培训、搭建信息共享评台和建立双向沟通机制等。
这些策略需要根据学校和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
3. 家校共育的效果评估家校共育的实施需要对效果进行评估,旨在检验家校共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成绩、情绪态度、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变化。
三、专家评审意见:1. 课题的可行性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非常具有研究和实施的价值。
课题的可行性较高,但需要注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2. 实施模式和策略设计在设计家校共育的实施模式和策略时,需要结合学校和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注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3. 效果评估方法在家校共育的效果评估方法上,需要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际情况的灵活应用,以及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
家校共育的实施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此提供一些实际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新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新途径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新型家校共育新途径之探求当今的学校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理应努力创育观念、教育体制机制,调动各方教育积极性,激发全社会教育活动。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提出了“家长课堂”的概念,旨在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同时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锤炼一颗向上崇善之心,成为链接学校、家庭、孩子心灵的一座金桥。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本课题旨在探求新型家校共育观,通过更有效地挖掘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潜力,最大化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家校联手共育英才的良好态势。
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共育方式主要有开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而我们的方法则侧重于结合开设家长社团课堂的实践,把家长请进课堂,利用让家长结合自身特长、行业优势,为孩子们带来别样的课程资源,让孩子们领略到来自不同家庭的教育风格,接受授课家长传递的各种学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参与授课的家长通过这种特别的体验,对“教育”二字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和领悟,促进教育差异的互补共赢,达到“共育”的目的。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XXX认为,对质量的每个个体都应考虑制订不同层面的标准,以符合目标一致的原则。
为此,质量框架特别强调和鼓励各国在本土适宜和文化适切的情况下,制订出符合本国、本地区乃至各教育机构自身特色的质量框架并进行不同的实践。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XXX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指出:“明天的教育要试图使家长能够直接参与学校结构,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并共同实施。
”前苏联教育家XXX说:“从最广义的教育来说,它是一个社会的过程。
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教育着儿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当中,父母和老师占首要的地位。
”因此,我们的研究也是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家校合作共育课题开题报告
家校合作共育课题开题报告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家校合作共育在教育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习环境,而学校则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家校的紧密合作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其认知、社交和情感能力。
因此,家校合作共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热门课题。
本文将对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课题。
2. 背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家庭和学校往往被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系统。
家长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基本教育,而学校负责系统化的学习和知识传授。
然而,这种分离的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家长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往往不清楚孩子在学校的具体学习情况,而教师也无法很好地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
其次,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不一致。
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而学校则更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成绩的提高。
3. 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家校合作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支持。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可以使得教育目标更加一致,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资源。
教师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其次,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孩子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让孩子在多个环境中接受不同的教育和培养,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可以使孩子在学习、社交和情感等方面均得到充分的发展。
最后,家校合作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和方案。
双方可以共同评估孩子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家校合作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教育质量。
4. 家校合作共育课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家校合作共育的课题:4.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这一课题旨在研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目标和价值观,探讨两者的异同,以及如何实现家校合作共育的一致性。
家校共育课题开题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家校共育课题开题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家校共育课题开题报告专家评审意见一、引言家校共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家庭和学校的角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本文旨在评估家校共育的深度和广度,并提供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
二、家校共育的概念和意义1. 家校共育的定义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孩子的教育中发挥协同作用。
2.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共同肩负起塑造孩子全面发展的责任。
家庭提供了关爱、支持和培养环境,学校则提供了专业知识和教育资源。
只有通过家校共育,孩子才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成长。
三、家校共育的实施方式1. 加强家校沟通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家校共育的基础。
双方需要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包括家长会、家校互动平台等,以便及时传递信息、解决问题和分享反馈。
2. 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制定和评估孩子的教育目标。
双方可以通过定期会议或讨论,就孩子的学习进展和个人发展制定具体的目标,并共同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
3. 家庭支持学校教育家庭应该积极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
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活动,如义工、讲座等,支持学校的教育项目。
在家庭中,家长还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学校支持家庭教育学校应该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履行教育责任。
学校可以举办家庭教育课程、家长培训和亲子活动,提供家庭教育资源和指导。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家校共育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意义重大。
作为家庭的一员,我深刻理解家庭在孩子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场所,也是价值观和品德养成的基石。
而学校则为孩子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专业教育能力也是家长无法替代的。
家校共育需要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
双方需要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并确保实施。
在实际操作中,双方也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互相理解和协作,就能克服各种问题。
《家校合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2200字
2018.04.01-2018.04.20修改毕业论文三稿并提交毕业论文定稿
指导教师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3.步骤
根据XX小学的家校合作道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家校合作的效果与不足,为继续开展家校合作找到理论基础,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的对策。
4.技术路线:
5.可行性分析
对“家校合作”进行研究,可以转变过去信息的单向传输和家校沟通不畅的现象,形成学校与家长的互动模式,使家长不仅了解学校和学生,还能够参与、配合和建言学校教育。本文所有主要参考文献、数据均来自权威期刊及官方网站,其内容具有真实性、逻辑性、严谨性。
[2]霍国强.家校合作的双重指向及其整合研究[J].教育探索, 2015(7):47-49.
[3]李杰.小学家校合作的负效应及规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5.
[4]黄沧海.对家校合作协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家校合作教育, 2015(1):4-11.
[5]何欣,武子俊.我国家校合作研究:理论、实践和思考[J].阴山学刊, 2016, 29(5):104-108.
[10]张杰,张薇. 21世纪家校合作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学研究, 2017(9):35-39.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
1.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可以快速有效的了解相关人群对于某一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分析其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的对策解决问题。为了了解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关帝庙街小学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识,研究者设计了面向学校领导和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三类问卷,问卷设计中部分题目借鉴了己有的研究。问卷在进行了小范围的施测之后,根据情况对部分题目进行了修改。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开题报告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背景依据: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
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背景依据: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
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背景依据: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
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1、背景依据: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家校共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共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范本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逐渐转变,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强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密切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目前对于家校共育的实践研究还相对不足。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家校共育的实施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取得的成效,为今后教育实践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问题1. 家校共育的实施现状如何?2. 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共育中的角色与互动如何?3. 家校共育对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是什么?三、研究目的1. 揭示当前家校共育的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探讨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共育中的互动模式,寻找有效的协作机制。
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家校共育对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可行性建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家校共育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前人经验和研究成果。
2. 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家庭和学校的相关数据,分析其在家校共育中的角色和互动。
3. 案例研究: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和家庭,深入了解其家校共育的实践经验。
五、预期结果1. 对家校共育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
2. 提出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共育中更好地合作的建议。
3. 验证家校共育对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六、研究计划1. 阶段一(月份):文献综述,梳理家校共育理论框架。
2. 阶段二(月份):设计研究方法,制定问卷和访谈大纲。
3. 阶段三(月份):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
4. 阶段四(月份):数据分析,编写初步研究报告。
5. 阶段五(月份):撰写最终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汇报。
家校共育开题报告范文
家校共育开题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现在啊,家校共育这个话题可热乎啦!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成长可不是学校一方或者家庭一方就能搞定的事儿。
我就经常想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就像一艘大船,老师是领航员,给孩子们指引知识的方向;而家庭呢,那就是港湾,家长就是港湾里的灯塔,给孩子们温暖和力量。
但是呢,现实里好多时候这两者没有配合好,就像船和港湾没协调好,孩子的成长之路就可能磕磕绊绊。
所以啊,研究家校共育这个事儿,真的很有必要呢!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咱们研究家校共育,目的是啥呢?就是想让学校和家庭能够完美配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推动孩子健康成长。
这意义可大了去了!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有了家校共育,他们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不管是学习知识还是培养品德,都能更上一层楼。
从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来看,这也能让两者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减少矛盾和误解。
我觉得啊,这就像是给孩子的成长打造了一个超级坚固又充满爱的保护罩!你说这样好不好呢?三、研究现状我发现啊,现在关于家校共育已经有不少研究了。
有些研究关注的是家校沟通的方式,比如说通过家长会、家访这些传统方式,还有现在流行的微信群、家校通等线上平台来加强联系。
这些方式确实有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线上沟通有时候信息太多,家长可能看不过来,或者容易产生误解。
还有些研究呢,侧重于家校共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
不过啊,我觉得这还不够全面,家校共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品德培养等方面的影响也应该受到重视啊!你有没有同感呢?四、研究内容那咱们这个开题报告的研究内容该咋定呢?我想啊,可以先从调查现有的家校共育模式入手。
看看不同的学校和家庭是怎么做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然后呢,再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参与度。
毕竟家长在这当中可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啊!另外,探索如何让学校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被家长理解和接受,这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这部分其实还蛮简单的,但别忘了前面提到的几点哦。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阵地,两者之间紧密的合作有助于共同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和能力。
然而,当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存在缺乏有效沟通、合作不充分的问题,导致孩子的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和探索家园共育策略,以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实现更好的家园共同育人。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探究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研究国内外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总结有效的策略和模式;3. 探索家庭和学校之间沟通合作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明确家园共育的具体操作策略;4. 提供针对家庭和学校的相关机构和教师的培训指导,以促进家园共育的落地和实施。
三、研究内容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分析,包括两者的相互关联、各自的特点和优势;2. 国内外家园共育的实践模式和经验总结,比较不同模式的优缺点;3. 家庭和学校之间有效沟通合作策略的研究,包括沟通的方式、工具和技巧等;4. 家园共育策略的实施路径和支持机制研究,包括相关机构和教师的培训指导。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1. 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 进行家访和教师访谈,了解家长和教师的观念、需求和期望;3. 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家长和教师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作的看法和意见;4. 设计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干预方案,实施并观察效果;5. 针对家庭和学校相关机构和教师的培训,提供相关指导和支持。
五、预期成果1. 总结国内外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 提出具体的家庭与学校合作策略,包括沟通合作的方式、工具和技巧等;3. 设计并实施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干预方案,并总结其效果和影响;4. 提供针对家庭和学校相关机构和教师的培训指导和支持材料;5.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审阅我们的开题报告。
我们的课题研究主题是“家校共育”,旨在探讨如何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协同不足,学生往往无法得到全面的教育和指导,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家校共育的方式和路径,以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家校共育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a. 家校共育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b. 家校共育的现状分析,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程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等。
c. 分析影响家校共育的因素,如家长教育水平、学校管理机制等。
d. 探讨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如家校联合活动、家长培训等。
e. 提出促进家校共育的措施和建议。
2. 研究方法:a.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家校共育的理论相关研究。
b. 问卷调查: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校共育的现状与问题。
c. 实地调研:走访学校和家庭,了解家校共育的实际情况。
d. 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a. 系统地总结家校共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b. 分析家校共育的现状与问题,找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c. 提出有效的家校共育途径与方法,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可操作的建议。
d. 推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
以上为我们的开题报告,请您审阅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非常感谢!。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学⽣活即将结束,⼤学⽣们都接到了要做毕业设计的任务,在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那么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篇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家园共育是幼⼉园教育⼯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为促进幼⼉⾝⼼全⾯和谐发展提供了⼀条有效的途径。
著名幼⼉教育家陈鹤琴先⽣指出:“幼稚教育是⼀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能单独胜任的,必定是两⽅⾯共同合作⽅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苏赫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这样⼀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家长是幼⼉园教育⼯作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
家长作为孩⼦发展中的重要他⼈,若能参与孩⼦的教育,积极与幼⼉园合作,让家园教育相辅相成、协调⼀致,就能有利于孩⼦发挥各种潜能,获得健全⼈格的发展。
(⼆)《指南》颁布的意义 1、为深⼊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意见》,指导幼⼉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全⾯和谐发展,制定《3-6岁⼉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2、《3---6岁⼉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主张:(以下简称《指南》)以为幼⼉后继学习和终⾝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标,以促进幼⼉体、智、德、美各⽅⾯的协调发展为核⼼。
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童学习与发展⽬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对幼⼉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度过快乐⽽有意义的童年。
(三)、⽬前我园家园共育中的现状及问题 1、教师现状:教师对家长的指导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 2、家长现状: (1)多数家长将⾃⾝⾓⾊定位为被动的配合者; (2)家园沟通不充分、沟通对象单⼀; (3)家长参与幼⼉园活动流于形式; (4)隔代教养和独⽣⼦⼥包办代替现象严重; (5)家长观念存在“⼩学化倾向”。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角色和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家园共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强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家园共育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分析当前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探索有效的家园共育策略;3. 评估家园共育策略的实施效果。
研究问题包括:1. 当前家园共育实践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2. 如何构建有效的家园共育模式?3. 不同的家园共育策略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1. 对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和分析;2.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家园共育实践案例;3. 分析不同家园共育策略的特点及其实施效果;4. 提出改进和优化家园共育策略的建议。
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家园共育实践案例;3. 案例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家园共育策略的特点和效果;4. 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支持研究结论的得出。
四、预期成果与贡献本研究预期能够:1. 揭示当前家园共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提出切实可行的家园共育策略;3. 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效的家园共育指导;4. 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教育质量。
本研究成果将对教育实践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推动家园共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五、研究计划与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 文献综述与理论构建(第12个月):收集并整理家园共育的相关文献,梳理出研究的基础理论和研究现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 调查研究与数据收集(第34个月):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大纲,选取样本学校和家庭进行调查,收集一手资料,为深入分析家园共育现状提供实证依据。
(完整版)新型家校共育探讨和研究开题报告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背景依据: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
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背景依据: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
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背景依据: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
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1、背景依据: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的研究开题报告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合作共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其参与教育活动的程度和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探索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学校与家庭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互动方式以及合作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为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教育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1.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明确学校在家校合作共育中的主导地位及作用机制;(2)分析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3)构建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4)提出促进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2.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梳理国内外关于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校与家庭在教育过程中的合作现状、存在问题及需求;(3)分析影响家校合作共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家长的教育观念、社会环境等;(4)构建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包括合作机制、活动内容、评价方式等;(5)提出促进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策略和建议,包括政策支持、教师培训、家长教育等。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校与家庭在教育过程中的合作现状和需求;最后,通过访谈法深入了解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看法和建议。
2. 技术路线(1)文献收集与整理:收集国内外关于家校合作共育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开题报告
(2)深入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①理论研究;②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③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开题报告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王俊山:组织理论学习;带领课题组成员认真实施课题研究。
张广明:负责拟定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归类整理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王金科: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张鹏:负责拟定课题申请表;负责拟定课题开题报告及课题实施方案。
张云霞:子课题研究——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王莹: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类别。
2、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浓厚:
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大力支持,教育科研氛围浓厚,实验教师教研能力强,能够从时间、资金等多方面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探索不同年级家校合作的方式
(3)探究家校育人的有效教学活动。
(4)关注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六、课题研究方法:
家校社共育课题开题报告
家校社共育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在当今社会,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共同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依赖于学校的教学,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利用还比较有限,无法全面满足孩子的教育需求。
因此,家校社共育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教育课题。
家校社共育是指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孩子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通过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的合作与协同,能够为孩子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全面的学习环境,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但是,目前家校社共育的研究和实践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家校社共育的实施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使其能够更好地协同合作,开展家校社共育。
具体目标如下:1.调查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各方对于家校社共育的认知和态度;2.分析家校社共育的实施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探究家校社共育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因素;4.提出促进家校社共育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设计一份针对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各方的问卷,了解他们对于家校社共育的认知和态度。
问卷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家庭教育态度、学校教育资源利用情况、社区教育服务情况、社会教育参与方式等。
我们将在目标群体中进行随机抽样,发放问卷并进行回收。
其次,我们将选择一些典型的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进行访谈。
通过访谈,我们将深入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对于家校社共育的认识和实践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访谈将采用半结构化的方式进行,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最后,我们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主题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预计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完成:1.研究准备阶段:查阅相关文献,编制研究方案和问卷设计,确定研究对象和方法。
2.数据收集阶段:发放问卷并进行回收,选择访谈对象进行实地访谈。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新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新型家校共育新途径之探求》开题报告当今的学校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理应努力创新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机制,调动各方教育积极性,激发全社会教育活动。
结合我校实际,家长大多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家长课堂也就应运而生,既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又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锤炼一颗向上崇善之心,成为链接学校、家庭、孩子心灵的一座金桥。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新型家校共育新途径之探求,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合作观念提出的。
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共育方式主要有开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新型家校共育观则旨在探求更新更有效的共育途径,通过更有效地挖掘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潜力,最大化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家校联手共育英才的良好态势。
教育孩子是全社会的任务,特别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单靠学校和教师势显得单力薄。
所谓“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本课题侧重于结合开设家长社团课堂的实践,把家长请进课堂,利用让家长结合自身特长、行业优势,为孩子们带来别样的课程资源,让孩子们领略到来自不同家庭的教育风格,接受授课家长传递的各种学识,对拓宽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与授课的家长通过这种特别的体验,对“教育”二字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和领悟,促进教育差异的互补共赢,达到“共育”的目的。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对质量的每个个体都应考虑制订不同层面的标准,以符合目标一致的原则。
为此,质量框架特别强调和鼓励各国在本土适宜和文化适切的情况下,制订出符合本国、本地区乃至各教育机构自身特色的质量框架并进行不同的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指出:“明天的教育要试图使家长能够直接参与学校结构,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并共同实施。
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的研究开题报告(教育部课题)一、当前国内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校教育形态也正处于转型期。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大潮扑面而来,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和挑战日益增多。
面对当今学校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世界各国已普遍认同,青少年的教育,单方面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协作进行教育,尤其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
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融合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一)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分离。
学校教育被赋予了过多的教育职能,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比如家长与学校在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分歧。
(三)部分家长重视教育,但不懂方式方法。
(四)家校合作中家长缺乏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当学生的成绩和心理出现问题时,家长忙于工作,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淡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部分家长重视教育,但不懂方式方法。
(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方式形式化。
比如开家长会时,家长不积极参与,部分家长参与了会议,但是不关会议内容,这使得家校合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六)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对教师要求过高,师生冲突全怪教师,要求教师是完人。
(七)部分青年教师工作有热情和积极性,但缺乏方法和经验(八)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管理是学校的事。
孩子教不好怪学校。
针对以上情况,构建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合教共育的教育新常态至关重要。
二、研究理论政策及法律依据(一)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5年修正)第三十六条:”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年修正)第六章教育与社会第五十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
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现实需求:
“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
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现实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
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现实需求:
、背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