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热播“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透过历史的眼眸
透过历史的眼眸引言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
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可以窥探过去的风云变幻,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从中汲取智慧与教训。
本文将以透过历史的眼眸来探索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历史的重要性历史告诉我们我们从哪里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根源。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经历了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
历史不仅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从过去经验中学习的机会,避免重蹈覆辙。
另外,历史对于理解当今世界的现状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和决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历史可帮助我们认清当前的问题和挑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透过历史的眼眸看待人类社会的演变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演变,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巨大转变。
在原始社会,人类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生活在原始的自然环境中。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耕生活,开始定居于一地,并逐渐形成了各种社会结构和制度。
历史的眼眸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封建社会的出现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压迫和剥削的存在,而资本主义的崛起则引发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和社会革命。
随着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社会主义思想开始传 Playbook统治,工人阶级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和权益。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球化的趋势加剧了国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历史的眼眸告诉我们,未来的发展势必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历史给我们的启示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历史告诉我们要坚守原则,并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历史中的失败和悲剧都有其原因和根源,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分析,以避免重蹈覆辙。
其次,历史告诉我们重视人权和平等的重要性。
历史上的许多战争和冲突都源于社会不公和利益冲突。
2021届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民日报时评—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自信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民日报时评—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自信教书的她,送快递的他,办厨房的他们,为什么感动中国?原创党报评论君人民日报评论回首刚刚逝去的2020年,有难关,有难题,有难忘,或许更会有一种情绪充盈在许多人心间,那便是感动。
日前,《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举行,张定宇、张桂梅、汪勇……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大屏幕。
泪点十足的人物事迹,感动着观众,鼓舞着精神。
他们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是“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他们有人“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有人“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有人“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寥寥百字,勾勒出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形象。
现场的两个片段尤其让人动容:来到颁奖现场的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双手布满膏药,哽咽道“拼就拼一点吧,现在是当妈的感觉”;因为“抗癌厨房离不了我们”,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最终缺席领奖现场,在接受连线采访时表示“坚持一天算一天”。
没有华丽辞藻、豪言壮语,朴素的话语却格外动人,内里的坚韧与顽强更令人感佩。
从设计北斗三号的大国工匠,到创办爱心厨房的平凡夫妻,从带病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到冲锋在前的抗洪烈士,他们的事迹我们或许早已了熟于心,但每一次重温都能在心中激起暖流、触发感动。
无论是危急关头彰显的人性之光,还是经年累月的默默奉献与坚守,每个人的故事不尽相同,真正打动我们的,是他们身上共同展现出来的人性中最闪光、最美好的东西,那是不惧碾作尘、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倔强,是不畏艰险、不改初心的担当,是释放微光、照亮他人的温情。
而这些,不会随着节目的落幕而褪色,反而会在时间的淘洗中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感动,更是人们对极不平凡的2020年的集体感受。
满面倦容的钟南山在前往武汉的餐车上闭目养神,方舱医院的病人在病床上手不释卷,援鄂医疗队撤离时大批市民涌向阳台、发起“武汉感谢你”的接力……这一年,无数瞬间让我们眼眶湿润。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作文素材与运用
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 礴力量。
【主题延伸】
角度五 不畏强暴,反抗强权 中国人民深知,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
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 赢得尊重。
角度六 舍生忘死、向死而生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
是的,今天战火已暂停,硝烟在消散。可鲁迅先生说,所谓“和平”,不过是 两次战争之间的时日。这个世界,也不缺少看不见战火硝烟的战争。风雨不会停 息,暗流一直涌动,挑战乃至挑衅,始终横亘在我们面前。自然界的病毒侵袭, 洪涝灾害,地震海啸,时有发生。笼罩地球的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文化歧视, 政治干预,也在向我们示威。
好在关键时刻,都有一群勇敢的人,成为新的“最可爱的人”,而且他们可 能曾在我们身边,或和我们年龄相仿。而下一次出列的,会不会就是你和我?是 惧还是勇?是战还是降?我们是不是该有一些“雄赳赳”与“气昂昂”?
或者,退一步说,我们难以站到时代的前排,而只是固守自己的座位。可我 们还是无法绕开各种挑战,一不小心就被砸个正着,与其臣服,不如迎战。对比 下志愿军战士冰天冻地、茹草咽糠的情境,你会觉得,一切艰难,不过是船行大 海带点伤,自己年轻的脊梁上,还可以承住多点的担当。
遗骸归还中国的协议。2014年以来,已有超过900
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安葬于此。
“最可爱的人”——这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最亲切、
最响亮的称呼,70多年来从未改变。
在丹东,抗美
援朝纪念馆近期日均参观人数过万;在上海,数十名学子
踏上旅途寻访志愿军先辈足迹;讲述志愿军事迹的《中华
好儿女》近日热播;“致敬最可爱的人”“铭记历史、珍
《对话》栏目的品牌发展之路
《对话》栏目的品牌发展之路作者:郭安菲来源:《声屏世界》2008年第03期谈话栏目《对话》是中央电视台目前播出时间最长的经济类节目,时长60分钟。
节目由突发事件、热门人物、热门话题或某一经济现象导入,捕捉鲜活经济事件、探讨新潮理念、演绎故事冲突,着重突出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
有一个说法很能体现《对话》的张扬和气魄:“外国公司想要做谈话嘉宾,必须是世界级大企业的总裁,副手或中国区总裁都不算数。
”《对话》开播以来,一直秉承高端、前沿、新锐、求实的节目风格,拥有稳定的观众群,并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成为央视最具影响力和核心品牌价值的王牌节目。
①《对话》品牌栏目的独到定位明确、起点高。
我国的谈话节目仍然处在泛话题时代,很多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谈话群。
任何一个谈话节目都不可能涵盖所有话题,而观众的兴趣点也各有不同。
谈话节目应该走分众化路线,只有这样谈话节目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
观众可以各取所需,选择自己想看的频道。
②《对话》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栏目的定位为一个高端的精英谈话节目。
《对话》致力于为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投资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
受邀嘉宾均为世界政要和行业领先、具有强势话语权的标志性人物。
以经济界、产业界风云人物为主,也有知识文化界精英,这些人是经济社会的主导阶层。
栏目的受众是受过良好教育、专业素质较高、具有相当经济实力、关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并活跃在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拥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影响力和决策能力的社会精英人士。
栏目的内容独特。
电视媒体传播形式的成败关键,看传播的内容是否能够吸引、影响观众,也就是所谓的“内容为王”。
内容决定电视栏目品牌的根本属性,决定电视栏目观众面的狭窄,决定在哪些方面满足观众的需求。
《对话》通过主持人和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的充分对话与交流,直逼热点新闻人物的真实思想和经历,展现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成功喜悦,折射经济社会的最新动向和潮流。
网络时代微纪录片 《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创作艺术
Media Practice 媒体实战66 传媒∷MEDIA 2021.5(上) 网络时代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创作艺术文/霍玉华 钱淑芳《如果国宝会说话》是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微纪录短片,共100集,分四季播出,每季25集,采用每集5分钟“讲故事”的形式,对历史文物进行“碎片化”传播,以满足现代繁忙的都市人“见缝插针”、利用空档时间“充电”的心理需求。
纪录片从2018年1月1日第一季开播至今已经播出三季。
其创作和推广都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和针对性,在画面元素、数字动画效果和解说词等方面突破了传统创作中的定势思维,以钩沉辑佚的故事和活泼自如的话语满足大众的艺术审美;不仅在央视纪录频道的“两微一端”、央广网、央视网等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还在年轻受众追捧的哔哩哔哩、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网络媒体进行推送。
一、基于情感诉求,强化内容之美从弘扬传统文化切入,通过视听语言的深度解读,以极强的代入感满足受众的情感诉求。
在标题制作、解说词表达和音乐使用上,注重文物本身的情感融入,带领受众从“本能”层面的观赏进入到“反思”层面的深度解读。
1.标题:趣味中的文艺。
在传统的大众传媒中,“内容为王”常常让人们忽视视频标题的重要性。
如今,微视频“霸屏”的“快闪”时代,标题成为“吸睛”的关键。
作为内容的重要凝练和提取,标题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吸引受众观看。
传统的文化类纪录片通常会给人留下拘谨、沉闷的印象,创作者过于专业的叙述使普通受众很难在专业层面欣赏,由此产生的错位成为受众流失的主要原因。
网络时代,“有趣”的纪录片标题不仅要传达出内容的基本信息,还要让受众打消无趣呆板的顾虑。
《如果国宝会说话》从内容属性出发,从标题的趣味性、说明性或哲理性出发,体现出“随意”和潮流感,调动受众潜在的学习意识,引发学习兴趣。
例如,《鸮尊:一只猫头鹰的待遇》将文物名字卡通化,活泼有趣;《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声》,打破寻常固有的思维模式,以文艺、清新的形式呈现;《三星堆青铜人像:人性的光辉》巧妙地将文物与“人性”一词联系起来,透过标题折射影片内涵,具有较强的知识意蕴。
“活”起来的文物赋予博物馆穿越时空之力 --2022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11
“活”起来的文物赋予博物馆穿越时空之力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阐释为“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
博物馆蕴藏着哪些力量?该如何更好地释放博物馆的力量?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博物馆魔性演唱会”迅速走红,或许能给我们很多启迪。
视频中,形态各异的“文物们”进行了一场说唱Battle,登场的有击鼓说唱俑、三星堆黄金面具、兵马俑……看着国宝们活灵活现“耍宝”的场景,瞬间被带入了历史的观众,切身感受到了博物馆所传递的力量。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中国是一个博物馆资源大国。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2万多个,全国博物馆数量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博物馆建成开放,增长率23.4%,年均增长率4.3%,总量已跃居全球第四位。
与此同时,逛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新风尚,博物馆成了很多城市的名片。
“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年度参观人数由7亿人次增长至12亿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亿人次。
其中,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的人次,由2.2亿人次增长到2.9亿人次,增长率31.1%。
2021年尽管受疫情影响较大,我国博物馆仍接待观众7.79亿人次,策划推出3000余个线上展览、1万余场线上教育活动,网络总浏览量超过41亿人次。
“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
博物馆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科普知识、提升审美、浸润人心的精神家园。
不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博物馆,对于很多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普通民众而言,显得有些“高冷”,很多时候只能走马观花,停留于蜻蜓点水式的浅层感知。
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的同时,能否让博物馆越来越走进人的内心世界,无疑是释放博物馆力量的关键。
有鉴于此,我国博物馆在机制、运营、服务、文创开发等方面转型升级,正逐步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博物馆发展之路。
“互联网+”时代,通过利用新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发挥了更大的传播力量。
35个「人民日报」时评精选金句
01
奋斗、梦想等
02
青春、拼搏等
03
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等
(出自范陈寿《三国志·夏侯玄传》,意思是羹汤之所以美味可口,是因为把多种不同的调料融合在一起。
)
04
学习、立志等
(出自诸葛亮《诫子书》,意思是: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
05
知足、贪婪等
(出自《老子·第四十六章》,意思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
)
06
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等
07
科教强国等
08
磨砺成才等
09
知足心态、廉洁自律等10
实干等
11
加强学习、提升能力等
(出自《庄子·至乐》,意思是口袋小了装不下大的东西,井绳短了打不到深处的水。
)
12
文化发展、中华文明等
13
不忘根本、传承根脉等14
精神文明等
15
砥砺前行、昂然向上等16
青春等
17
知足心态等
18
实干、磨砺等19
奋进新时代等
20
青春力量、青年担当等21
梦想、奋斗等
22
青春作为、青年奋斗等23
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等24
时代青年等
25
顽强不屈、磨砺考验等26
守正创新、赓续文脉等27
科技强国、自立自强等28
青春拼搏、百折不回等29
好奇心、想象力等30
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等31
人生志向、家国情怀等32
热爱和平、命运共同体等33
梦想拼搏、奉献担当等34
文化自信等35
知识、奋斗、梦想等。
人民日报是如何议论“有为青春”的?学习议论技巧,一起来康康!
人民日报是如何议论“有为青春”的?学习议论技巧,一起来康康!01“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从回忆中汲取能量,在怀旧中积攒温暖,当人们戴上“年代滤镜”审视过往,其实也是在用“未来视角”定焦当下、谋划前程。
在信息时代,社会进步正像“摩尔定律”一样,呈现愈发强烈的“时空压缩效应”。
年代感指引我们总结过往,为未来储蓄经验智慧、信心决心和筑梦力量。
【解读】用了引号引出的俗语和富有内涵的名词“年代滤镜”、“摩尔定律”,考生可以尝试积累类似的官方用过的“特殊词汇”,这样能使我们的作文在更短的篇幅表达更加深刻的含义,和用典故和用四字词语作用差不多~ 但这种更加“时髦”的词语可以让我们的作文看起来更加新颖~02我们无法违抗寒来暑往、春秋代序的时间规律,却可以通过奋斗赢得尊严,通过梦想矫正惰性,通过规划描绘未来,通过改革开拓动能,通过履责收获不凡。
时间是个变量,但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手中。
【解读】论述时不一定要直接从我们应该怎么样开始,也可以从反面,先说我们无法怎么样开始。
这组句子还用了几个“通过”,句式整齐,层层递进地说明奋斗的重要性!03奋斗不是喊口号,而应见诸具体行动,提高奋斗本领对奋斗本身而言至关重要。
同样是努力奋斗,有的取得了成就、获得了成功,而有的却无功而返,这说明奋斗并非一味地蛮干。
苦熬不如苦干,蛮干不如巧干。
奋斗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尊重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奋斗,但不是所有的奋斗都能成功,只有不断提高奋斗的能力和水平,苦干、实干加巧干,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解读】这段不断用正反对比论证,更加有力地阐述奋斗本领和奋斗途径的重要性。
当同学们要突出某事物的重要性时,就可以不断用正反方面去比较,突出事物的重要性,突出事物的特点。
04每一位奋斗者都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也是他人美好生活的守护者,更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回望过去一年,是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是人民子弟兵闻“汛”而动、迎难而上,保江河安澜、护群众安全;是无数劳动者勤勤恳恳、辛苦耕耘,共同托举起中国经济的逆势上扬……正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拼搏奋斗,共同铸就了我们国家豪情万丈的砥砺前行。
文物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
文物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作者:暂无来源:《环球慈善》 2018年第9期网络评分高达9.7的文物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7月底收官。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这部纪录片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每集只有5分钟。
摄制组从300多万件国宝、近百家博物馆、几十处遗址中,精选出100件顶级文物进行主要讲述,涉及的文物高达千件。
自今年年初《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开播之后,该纪录片便凭借让文物“活”起来的卖萌画面,聚焦中国文明发展的内涵解说词,受到不少年轻观众的喜爱。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继承了第一季中“反差萌”的表述方式,从跪射俑的“放低自己”、错金铜博山炉“云的计算”、曾侯乙编钟的“Duang ”等,继续用年轻化、拟人化的方式,讲述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文物。
该纪录片总导演徐欢表示,无论是卖萌式的宣传,还是拟人化的表现方式,《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之处便在于用通俗的方式,拉近了文物与观众的距离,“透过文物,我们可以看到创造它的人,和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
但我们也并不会刻意去讨好观众,即使‘卖萌’也会有一个度在那里。
”选文物体现中国人智慧改写了历史的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组走访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记录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中国八千年历史中的千余件文物,意在通过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重建一部基于物质遗存的文物中国史。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四季,节目组万里挑一,最终在数量巨大的存世文物中选择了100个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进行主要讲述。
徐欢表示,挑选文物的难度并非单纯的美学或学术问题,而在于我们的时代究竟如何对历史进行认知和定位。
在节目中出现的文物,例如改写了世界音乐史的曾侯乙编钟、推动中国度量衡发展的战国商鞅方升等,都或在中华文明的形成与传扬中具有重要价值,或能反映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民创造的精神。
“‘中华文明视频索引’是这部纪录片的基本定位,因此被我们选中的文物都不只是承载了一段历史,它本身就是中国人智慧和创造力的文明坐标。
政论片
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去年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播出的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由《大国崛起》的原班人马制作,有人称是《大国崛起》的姊妹篇。
《复兴之路》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该片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了中国如何从民族觉醒到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从实现改革开放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一部能够让我们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必看的巨片,作为大学生观看该片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的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我是一个月前在学校网站的"山大新闻网"的"视听在线"上看完此片的,初看此片,就感觉到它与《大国崛起》有很多相近之处,我当时看的很专注,总感觉有一股力量吸引着我去一口气看完.看过《大国崛起》后,再看《复兴之路》,受到的震撼很大,这种震撼从一开始一直延续到看完,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感触太深了,总感觉不吐不快,籍此机会,借以抒发自己的感触.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用历史感悟未来。
这是对该片所述内容的浓缩,该片共分为六集: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观看此片的过程中,我的感受随时期的变化而变化:从1840年之后一直到辛亥革命,看到很多屈辱事件时很气愤,尤其当看到清政府赔偿西方列强那么多钱,光赔日本人的钱就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时,气愤之极,挥舞起拳头;但是到抗战胜利,看到了中国复兴的转折点时,内心十分激动,及至建国初期的时候看到祖国取得的成绩非常欣慰,但因紧接的“文革”又感到很大的遗憾;到改革开放以后又非常振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
---------------------------------------------------------------范文最新推荐------------------------------------------------------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回望历史回答现实回响未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有关抗战这类重大题材的影视作品正在银幕上热播。
此时,我看到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东方主战场》第一集《东方危急》,心情难平、激情澎湃。
该作品充分发挥纪录片的特点、特色和特长,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其真实性的力量是任何艺术门类难以替代和重演的。
残酷的战争真相以及特定人物活动的氛围与气质,是难以演出来、导出来和编出来的。
7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纪念什么?思考什么?警醒什么?历史与当今的紧密结合,是如此迫切又如此真切。
第一集《东方危急》序幕用今年大阅兵的盛况链接历史沧桑的血与火,站在全人类反法西斯的视角来展现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让人们看到中华民族不可摧毁的元气、正气、勇气和锐气。
作品靠光影的细节感感动我们,靠历史的尖锐性感染我们,不是平铺直叙的文献罗列,而是用艺术的构思和叙述方法走到历史深处,走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这部作品释放出来的强大正能量,是对当前泛娱乐化现象的一种反拨,是对拜金至上、远离信仰的一种唤醒。
我深1 / 6深感受到了这部作品中贯通着制作团队所付出的心血和激情,感受到创作者执著于使命的跋涉和艺术的探寻。
作为一名挚爱纪录片的老兵,我真诚地向他们致敬。
因为,《东方主战场》这部作品,将不仅带给我们历史的回忆、回味、回望,更是对现实的回答和走向未来的回响。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在这阳光明媚、春暖花开之际,全区上下正在如火如荼的掀起学习实践活动的热潮。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大讨论也正在热烈的进行着。
青山街道办事处的会议室里传来了石嘴山电视台直播主持人的声音,这是街道全体干部职工正在观看《电视问政》节目。
让历史告诉未来 - 中国军网 - 中国人民解放军官方军事新闻门户
■周 徐
读刘长富的长篇随笔《做官与修德》, 会有一种颇为新异的阅读体验。 首先是文 体的新颖,这是一种端庄质朴的政论体随 笔,一个个严肃而饶有意味的话题连珠坠 玉般鱼贯而出,既让人怦然心动,又令你 若有所思;其次是文气的贯穿,20 余万字 的篇幅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没有刻意酝 酿情感,冲而不盈、淡而入味;最后是讲述 的别致,面对老生常谈的旧题,总能有些 独到的见解、体悟和发现,旁征博引的大 量事例剪裁得当、毫无堆砌之感,古今中 外为我所用,娓娓道来,从容有力。
援朝战争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 史实的著作、文章数不胜数,有亲历者 的传记、有军旅作家的小说、有战地记 者的纪实,等等,但鲜有机要工作者的 身影。 本书以隐蔽指挥战线的视角来回 顾、重温、叙述那段历史,可以说是弥补 了这一遗憾。 内容引人入胜。 作者从政 治审查、入队学习,到业务训练、战场收 发密码电报, 披露了机要工作者生活、 学习和工作的林林总总,为我们揭开了 机要工作的神秘面纱。 史料原始翔实。 机要人员与战争全局及重大战役、战斗 紧紧联系在一起,能够掌握作战的有关 电文、命令、战报等核心信息和“第一手 资料”, 而当年的机密有些已经不再有 保密价值,顺理成章地成了本书的史料 基础, 并且不少史料是首次见诸读者, 这大大增加了本书的“看点”和史实性 科学性。
出与众不同的稀缺性和重要的现实意
义。作者将“做官”与“修德”并置而言,讲 官不离德,讲官先讲德,从“爱人民”“能 决断”“会舍弃”“苦修炼”等 10 个方面勾 勒出一个好官的道德修炼路径, 揭示了 做官先做人、做官先修德的重要性。 其 文深入浅出、实事求是,其情由心而发、 力透纸背,虽然讲的是大道理,但绝无 大话空话套话,多是作者当兵、从政的 切身感受和耳闻目睹的故事百态,不回 避敏感问题,不隐晦尖锐观点,也绝不 空泛地议论和虚伪矫情地说教,真正是 一本很耐读也值得细品的案头书。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之《人民日报》满分作文解析与积累运用2023年热播影视剧精彩台词汇聚
2024高考备考:热播影视剧精彩台词汇聚&2023的十大流行语追的剧没白看,每句台词都超高级《满江红》有些事,比生死还重要,所以他们前赴后继,舍生取义。
适用主题:人生价值,家国情怀写作示例: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即便前面有万丈深渊,刀山火海,但为了心中的大义,他们依然大步向前,殒身不顾。
因为他们知道,总有一些东西比生死还重要,值得他们前赴后继,舍生取义。
《流浪地球2》人类的勇气可以跨越时间,跨越每一个历史、当下和未来。
适用主题:勇气写作示例:大千世界,万古千秋,人类是渺小的,像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微尘。
然而,人类也是伟大的,我们可以靠自身的勇气,跨越时间,跨越每一个历史、当下和未来。
“有勇气谁都了不起”,只要有勇气,就可以战胜风浪,越是艰险越向前。
《深海》心之所往,比海更深。
适用主题:梦想,追求写作示例:即便山高路远,但只要我们心有梦想,就可以抵达最终的终点。
所以,请记住电影《深海》中的一句台词:“心之所往,比海更深。
”《无名》我看了你的故事,你便有了名字。
适用主题:平凡与伟大写作示例:你没有伟岸的身躯,也没有英俊的外表,你只是这个城市中最默默无闻的一点。
然而,正是无数个平凡的你,汇聚成温暖人心的力量。
那一刻,你也许来不及,也许不能留下你的名字。
但我看了你的故事,你便有了名字——致敬你,伟大的平凡英雄。
《交换人生》不要看见别人发光,就觉得自己暗淡。
适用主题:自信与自爱写作示例:不要看见别人发光,就觉得自己暗淡。
每个人都是浩瀚星空中的一颗星星,即便颜色不同,亮度各异,但每颗星星都是与众不同的。
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你一定也可以大放异彩!《心灵奇旅》火花不是人生目标,当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经被点燃。
适用主题:平凡之美写作示例:取得伟大的成就并不是我们的人生目标,发现生活之美才是活下去的意义。
就像22,他追求许久才找到的“火花”,不是什么让人称赞的才华,而是真实地走路,感受风、空气、食物。
“_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影视在蒙古国传播的历史镜像与时代图景
752023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中国与蒙古国山水相连,睦邻友好,源远流长。
长久以来,中蒙双方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互访与合作机制推动了双方文化领域的开放性交流。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影视作为参与全球文化传播博弈的媒介,在蒙古国的传播具有卓著成效。
“影视传播力的保障、发展和提升,是影视内容和影视文化“走出去”的前提。
”[1]在当前历史节点,以史为鉴,回顾中国在蒙古国的影视传播曲折发展轨迹,结合当下时代语境,描摹现实图景,提出提升路径,对推动中国影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所论及的“影视”涵盖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各类形式。
多元化的影视文本类型共同构筑成抒写“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与未来,成为记录中蒙两国“丝路”故事的影像矩阵。
一、史实篇:中国影视在蒙古国传播的百年考索中蒙文化外交源远流长。
一部记载着蒙古国流传百年中国影像的影视传播史,也是一部记录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国际文明史。
迄今,中国影视在蒙古国的传播已走过百余年历程,纵览这段历史,其演进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20世纪10年代-1949年的“初始期”、1949年-1960年的“发展期”、1960年-1990年的“停滞期”、1990年-2013年的“恢复期”、2013年-至今的“超越期”。
(一)初始期(20世纪10年代-1949年):历史烽烟中的电影外交1905年,中国影像艺术探索的开端随着京剧电影《定军山》的诞生而拉开帷幕。
20世纪10年代,当时的国产无声电影在蒙古乌兰巴托几家影戏院上映。
随着20世纪20年代蒙古地区放映场所的增多,逐步对公众开放,从张家口租赁影片放映,作品多为中国和美国电影。
影戏的普及丰富了蒙古国公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改变,促进了对中国各方面的关注。
1936年,蒙古第一部影片《蒙古之子》在苏联援助下完成,中国开始关注蒙古国影视业的发展,有关其发展最新动态、作品介绍评论在彼时报刊中时有登载。
大小屏同时发力 央视国庆70周年直播报道分析
一、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主要涉及三个环节:基本内容 生产活动、支持性信息服务和传播效果。
1、基本内容生产活动
在新闻生产流程中,基本内容生产是最核心的环节。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 这个环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首先,智能化的新闻采访已经成为了现实。例如, 央视在国庆70周年阅兵报道中,运用了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自动收集和整理采访 内容,大大提高了新闻采集的效率。其次,智能化的新闻写作也逐步成为现实。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AI可以自动生成新闻稿件,节省了大量人力。
最后,在用户互动方面,央视通过社交媒体、弹幕评论等方式,让观众能够 实时参与直播互动,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粘性。
央视国庆70周年阅兵直播的成功实践为传统媒体直播提供了许多启示。首先, 融合创新要注重内容为王。只有提供丰富多样、高质量的内容,才能吸引观众的 注意力。其次,要拓宽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再次,要 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及时获取观众反馈,以实现精准传播。
四、多语种、多终端传播,满足 不同受众的需求
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在国庆70周年短视频新闻报道中采用了多语种、多终端 的传播方式,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除了中文版之外,平台还推出了英文版、 俄文版、法文版等多个语种版本的短视频新闻报道。此外,平台还针对不同的终 端特点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观众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等多个终端上流畅地 观看短视频新闻报道。这种多语种、多终端的传播方式不仅扩大了受众范围,还 增强了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当然,小屏端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小屏端的直播画质和音质不如大屏端, 无法提供最佳的视听体验。此外,小屏端的广告收益也远不如大屏端。
央视国庆70周年直播报道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报道规模宏 大,覆盖范围广泛。中央电视台为此次直播报道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确保 了报道的顺利进行。其次,报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中央电视台在大屏端和小 屏端都采用了多种报道形式,如新闻、专题、访谈、互动等,满足了不同观众的 需求。此外,报道的互动性较强,观众参与度高。
与历史对话散文
与历史对话散文与历史对话散文(精选6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与历史对话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与历史对话散文篇1轻轻一阵风,唤醒沉睡了千年的躯体;轻轻一阵风,拂去历史神秘的面纱。
站在时间的肩膀上,我与历史对话。
与历史对话,想写诗,一纸铺开春秋战国的千军万马,一笔浸染秦皇汉武的乌发浓眉。
想继续屈原“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美好理想;想实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伟大抱负;体会“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愤慨与无奈,感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与凄凉;刻画大元帝国的铮铮铁骑、成吉思汗手中那把拉满弦的如月弯弓。
我还要用诗句来形容拿破仑的威武、大卫的彪悍,赞美为解放黑奴献身的林肯……与历史对话,想唱歌。
应和着余伯牙和钟子期那曲《高山流水》的袅袅余音,歌颂孟母夜半穿针以缝游子身上衣的母爱,咏唱管鲍之交的深情厚谊,轻吟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缠绵思语……亲情至善,怀念那阳光般的温暖;友情至真,珍藏那千金难买的忠诚;爱情至美,用心品味那分甘甜,细心呵护那分温存。
为科学殷勤奉献一生的爱因斯坦,淡薄名利的居里夫人,爱无国界的白衣天使南丁格尔,以及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的德国总理勃兰特……他们也是我歌唱的对象,也让我深感骄傲。
与历史对话,想喝酒。
与陶渊明同醉于一处篱落,赏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或悄然入梦去寻找没有世俗纷扰的桃花源,继续一段缥缈又美妙的经历;与范仲淹同醉于岳阳楼,把酒临风,领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伟岸傲然,尔后敞襟大笑;与李白同醉于太湖之上,杯中酒太白,舷外水也清,却又怕“借酒销愁愁更愁”……东坡有云,“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唯愿那千回百转的愁绪化为一缕清风,飘去瑶台;化为滔滔江水,奔流入海。
从《典籍里的中国》看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从《典籍里的中国》看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近年来,我国的文化类节目发展势头强劲,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等,这些节目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形式,传播中国历史文化。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推出的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于2021年2月12日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共11期。
节目由撒贝宁担任当代读书人,王嘉宁担任节目主持人,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
节目以中国流传千古的“典籍”作为内容“切入口”,依托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创新的舞台演绎形式,将晦涩难懂的典籍以可视化的生动影像呈现给大众,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多元化展现与传播典籍中所蕴含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
中国故事“戏剧舞台新演绎”《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戏剧舞台跨时空、多舞台、多场域的创新呈现,通过戏剧化结构和影视化表达,舞台之间的交叉互动立体化演绎中国典籍故事中的历史故事,对典籍里的中国故事进行可视化立体呈现,让观众在沉浸式视听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在古今相通、记忆相通、精神相通中成为中国历史的建构者,从而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
1、跨时空古今对话《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组邀请知名导演宋诚、邵嵬姝担当影视化指导,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中国话剧院演员和影视演员担任演员嘉宾进行故事演绎。
节目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利用戏剧的假定性特性、舞台空间的自由转换、时空的古今交错以及观演关系的切换,搭建了跨时空古今对话的桥梁。
一方面,节目让当代读书人走入典籍故事与历史人物见面,开展穿越时空的对话。
例如,《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中,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和古代传书人伏生有过一次跨越古今的对话。
其中,撒贝宁问:“华夏何为一体?”伏生答:“自古就是一体。
”这场古今对话的戏剧场面让现场观众心胸澎湃,也让屏幕后的观众也激动不已。
节目的演绎让中华儿女能够回望千年岁月,感受中华民族的大地与中国文化思想的相交融,感受流淌在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民族之情。
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3000字4篇
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3000字4篇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3000字精选篇1《百年潮·中国梦》热播的其重要意义,就是在党与人民之间架起了生动的沟通桥梁。
党的精神怎样传递给群众,怎样在党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个问题始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工作和群众工作要解决的大问题。
放到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认识《百年潮·中国梦》的热播,我们就可以认识到中央这一举措的意义何在了。
第一,如果说,提出中国梦就已经在党与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直通的桥梁,那么,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一步告诉人们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追求中国梦、怎么样实现中国梦,就在这座桥梁上增强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生动性”;在形式上把人的声音和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群众的声音相互穿插,形成了互动的效果,体现了“沟通”的特点;第三,这次在播出《百年潮·中国梦》的同时,在报纸上同步发表解说词,使得愿意更多了解电视片内容的人们可以从报上仔细读一读解说词,这也进一步扩大了这种“沟通”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这是一次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成功尝试。
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突出优势,是根据人民群众的愿望,及时提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进而用正确的理论和思想的力量来影响、感染和凝聚人民,为实现使命和目标共同奋斗就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百年潮·中国梦》这部电视政论片的成功,有两个方面可以给我们启示。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准确鲜明。
《百年潮·中国梦》做得到位。
说它准确鲜明,是指它以大开大合的政论方式,体现了论述中国梦的精髓要义,揭示了中国梦的历史由来和科学内涵。
准确鲜明来自对中国梦的深入理解,也传达出对中国梦的高度自信,这部片子使观众真切地体会到,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