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海内外的近代华人建筑三宗师
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
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中文名:梁思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日本东京出生日期:1901年4月20逝世日期:1972年1月9日职业: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毕业院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主要成就:建筑教育、建筑研究、建筑艺术目录[隐藏]1、个人履历2、人物生平3、建筑研究4、建筑教育5、建筑理论6、主要论著7、保护奈良8、家庭生活[编辑本段]1、个人履历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1915—1923年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1924—192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7—1928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肄业。
1928年初,梁思成与林徽因[1]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接着到欧洲考察半年才回国任职。
1928—1931年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
1931—1946年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
1944 —1945年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1946—1947年美国耶鲁大学聘问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赠授文学博士。
1948 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6—197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
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1月9日逝世于北京。
[编辑本段]2、人物生平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在日本东京出生时,是他父亲梁启超因“戊戌政变”失败后流亡日本的第三年。
原籍广东省新会县。
童年时代的梁思成在日本的华侨学校上学,在父亲的影响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读《左传》、《史记》等古籍,使他对中国古文化有良好的基础和浓厚的兴趣。
吕彦直设计监造中山陵
中山陵建设 ,终 因积劳成疾患肝肠癌于 12 99年 病逝 , 年仅 3 岁 。吕彦直与梁思成 、 5 杨廷宝被称 为我国近代建筑三宗师 。在他短促的一生中, 设 计、 主持 监 造 了 中 山 陵 , 主 持 设 计 了广 州 中 山 并 纪念堂等大型建筑群 , 这都是我 国近代建筑 中融
百万海 内外宾客前来瞻仰 。 也 许 很 少 有 人 知 道 中 山 陵 与一个 流 星般短 暂却 炫 目 的 名 字— — 吕 彦 直 紧 密 相
连 ,他 既 是 中 山 陵 的 设 计
者 ,也 是 陵 墓 的监 造 者 , 正
央执行委员会决定按其遗愿 归葬南京紫金 山,成立 了由 张 静 江 、 精 卫 、 森 等 l 汪 林 2
维普资讯
口 口
彦直设计监造中山陵
● 鄢 增 华
在 南 京 东 郊 的 钟 山 风 景 区 内 , 多 民 国建 筑 众 星 众 汇 东西 方 建 筑技 术 与 艺 术 的
代表作 ,在建筑界产生了深
远 的影 响 。
拱月般 地 围绕着 一 座宏 伟
定采用此方案建造陵墓。
采用蓝色琉璃 瓦 , 墙体采用花 岗石 , 护壁及柱子 均 采用 黑 色花 岗石 , 托着 孙 中山 的 白色 大理 石 烘 雕像 , 十分肃穆 。 最后 , 祭堂在前 , 墓室在后 , 使用 祭堂 时 , 门 可 以不 开 , 墓 墓室 为 圆形 , 圹 一周 筑 墓
是 一 项 具有 历 史 意 义 的重 大
吕彦 直
款公 费从清 华进 入美 国康 奈尔大学 , 先攻读 电气专业 , 后改学建筑。 毕业前 后曾作 为美 国著名建筑师 亨利 ・ 墨菲 的助手 , 参
加金 陵 女子 大 学 ( 今南 京 师 范 大学 ) 和燕 京 大 学 ( 今北 京 大学 ) 舍 的规 划 、 计 , 时描 绘 整 理 校 设 同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
主要学术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阿尔法罗池奖章」(MIT Alpha Rho Chi Medal)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游学奖学金(MIT Traveling Fellowship)贝聿铭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师学会奖章」(MIT AIA Medal)1951年,惠尔赖特游学奖学金(Wheelwright Traveling Fellowship)1975年,获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终生院士1978至80年,当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首位建筑师背景的院长1979年,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校长院士1984年,成为法兰西艺术院(L'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France)外籍院士1993年,获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名誉院士1997年,获选为法国建筑学院(L'Académie d'Architecture de France)海外院士
荣誉
作品年表
作品简介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苏州博物馆
中银大厦
澳门科学馆
设计理念概述
建筑构造之意境
南北两翼及收藏库
借景与造园
人物评价
成就
1974年-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
2002年-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苏州
2006年-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息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生平简介
作品风格
生平简介
主要成就主要学术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贝聿铭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度过的,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建筑师。后来他留美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建筑师建筑艺术的杰出设计师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建筑师建筑艺术的杰出设计师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建筑师,他们的杰出设计和奇思妙想为中国的建筑艺术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十位杰出建筑师和他们的建筑成就。
第一位建筑师是岳麓书院的设计师贾似道。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岳麓山下,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代学府。
贾似道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纯净的建筑风格,使岳麓书院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第二位建筑师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设计师李贽。
李贽是元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是北京长城和明陵。
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而明陵则展示了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精湛工艺。
第三位建筑师是清代著名建筑师蒋士铨。
蒋士铨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设计了颐和园中的众多建筑,如寿春门、昆明湖等。
蒋士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手法,为颐和园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第四位建筑师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建筑师钟汝衡。
钟汝衡是明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负责设计了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第一代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的陵墓,钟汝衡的设计使这座陵墓显得庄重而典雅。
第五位建筑师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梁思成。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他以其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创新设计闻名于世。
梁思成的代表作品包括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他的设计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六位建筑师是现代著名建筑师贺炳炎。
贺炳炎是建筑工程专家,他以其对古代建筑传统的研究和对现代建筑技术的运用而闻名。
贺炳炎的设计作品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奥体中心,他的设计展示了古代传统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第七位建筑师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设计师杨廷浩。
杨廷浩是明代的建筑师,他负责设计了福建土楼。
土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建筑的杰出代表,杨廷浩的设计使土楼成为具有防御功能和独特外观的建筑。
第八位建筑师是中国古代兵器设计师严可均。
严可均是明代宦官,他在军事工程和兵器设计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
中国建筑名家名篇
中国建筑名家名篇在中国建筑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名家,他们为中国建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将围绕着[中国建筑名家名篇]这个主题展开,一步一步回答。
中国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绵延了几千年。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建筑名家。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伟大的建筑师叶嘉莹。
叶嘉莹,生于清朝末年的上海,是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早年留学欧洲,在法国巴黎艺术学院学习建筑设计。
1907年,叶嘉莹回国后创立了国内第一所现代学校——南洋公学。
他在设计建筑时,综合运用了西方的技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启了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新篇章。
叶嘉莹的作品所融合的西方技术和东方文化使他的设计独具特色。
他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功能性和美学的结合,致力于创造出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建筑风格。
他设计的建筑采用了现代的技术手段,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玻璃幕墙,同时又汲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用木材和石材等传统材料来表达中国建筑的独特韵味。
叶嘉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他在设计故宫博物院时,借鉴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保持了传统建筑的气势和尊贵感,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建筑的设计元素,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叶嘉莹的建筑作品不仅在外观上富有美感,更在内部的设计上注重功能性。
他设计的建筑,如故宫博物院,都充分考虑了展览空间、通风系统、安全设施等方面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安全且具有艺术感的展示环境。
除了叶嘉莹,还有一位名家不容忽视,那就是贝聿铭。
贝聿铭是一位华裔美国建筑师,他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设计充满了规模宏大、简洁大气的风格,以及独特的现代主义特点。
贝聿铭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座位于北京的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而闻名于世,有着被称为“大鸟蛋”的外观形态。
大剧院采用了先进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他在设计中注重绿化和环保,使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建筑行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领域里,一批才华横溢、具有独特设计理念和创造力的建筑师涌现出来。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和风格,为中国城市的变迁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面是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伟大的建筑师们。
1. 王澍: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学院富阳校区、宁波历史博物馆等。
他注重结合自然与环境,致力于打造独特且有机的建筑形式。
2. 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建筑学的鼻祖”。
他主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代表作品有北京门头沟万佛禅寺、上海胜利门等。
3. 邵国理:他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在将西方建筑理念引入中国的同时,充分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作品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等。
4. 褚冠军:以简约的设计语言和对空间的独特驾驭能力而闻名,代表作品有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广州大剧院等。
5. 毛岳群:他是中国最具实验性的建筑师之一,善于将当代艺术融入建筑设计,代表作品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宁波博物馆等。
6. 周德华:他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同时在设计中体现出对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代表作品有广州塔、深圳华为研发中心等。
7. 孟凡利:他以精湛的空间创造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而著名,代表作品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O-Tower等。
8. 余德耕:他注重建筑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以创新的设计语言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代表作品有北京电视塔、北京建国门广场等。
9. 欧阳山:以独特的设计思路和对空间的精准把控而闻名,代表作品有广州比华利大厦、哈尔滨市音乐厅等。
10. 朱锋:他以对城市设计的独到见解和对建筑形态的创新演绎而受到广泛赞誉,代表作品有北京首都机场商务区、上海中环国际广场等。
除了以上列举的建筑师外,当代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建筑师,如李兴钢、张纪中、阿尔托、冯·裴析德等等。
中国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筑大师,梁思成上榜,你还知道有谁吗
中国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筑大师,梁思成上榜,你还知道有谁吗?杨廷宝(1901.10-1982.12),字仁辉,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著名建筑学家,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在推动建筑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童寯(拼音:Tóng Jùn),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
他设计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
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
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
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刘敦桢(1897.9.19-1968.5.1),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
湖南新宁人。
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科。
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教授。
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吕彦直(1894—1929),安徽滁县(今滁州市)人,籍贯安徽滁县(今滁州市),曾祖父起由山东东平迁居滁县(今滁州市),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
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贝聿铭
人物影响
人物传记
参考资料 1 苑文凯老师作《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之路》专业讲座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 学院[引用日期2022-12-12] 2 贝聿铭 .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22-12-12] 3 贝聿铭:寿终百年,而他的作品将 屹立不朽 .新民晚报[引用日期2022-12-12] 4 贝聿铭、贝礼中父子的“香港情结” .新华社百家号[引用日期 2022-12-12] 5 谷建芬、林书豪等获“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6 2019全 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贝聿铭 .中国侨网[引用日期2022-12-12] 7 5位建筑师眼中的贝聿铭 .新京报[引用日 期2022-12-12] 8 贝聿铭: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跨越者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9 Ieoh Ming Pei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引用日期2022-12-12] 10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留下了 传奇故事和作品 .新京报百家号[引用日期2022-12-12] 11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他用一生为 世界留下传奇设计 .厦门日报百家号[引用日期2022-12-12] 12 《贝聿铭与一座古城(精编版)》 .中央广播电 视总台[引用日期2022-12-12] 13 贝聿铭的中国情结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14 贝聿铭自述:建筑是艺 术和历史的融合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15 102岁,富十五代,一图揭秘贝聿铭传奇一生 .新京报[引 用日期2022-12-12] 16 About | I.M. Pei Foundation .I.M. Pei Foundation[引用日期2022-12-12] 17 学院简 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引用日期2022-12-12] 18 Profiling Ieoh Ming Pei | China's Best-Known Architect .Theculture Trip[引用日期2022-12-12] 19 关于提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工程 院......
中国建筑名家名篇
中国建筑名家名篇
1. 杨致远: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馆等。
2. 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师,主要作品有北京天坛和长城的保护修缮工作。
3. 许振国:中国著名建筑师,主要作品有北京鸟巢、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
4. 茅以升:中国现代建筑大师,主要作品有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庆门、卢沟桥的石狮等。
5. 建筑师团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最大的建筑设计研究机构,主要项目包括北京水立方、上海中心大厦等。
6. 陈东升:中国建筑师,主要作品有北京首都机场、香港国际机场等。
7. 曾志权:中国现代建筑师,主要作品有深圳国际机场、武汉大学图书馆等。
8. 王澍:中国建筑师,主要作品有浙江油坊坞千岛湖酒店、嵊州拗村村民委员会建筑等。
9. 周雨佳:中国青年建筑师,主要作品有连云港博物馆、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等。
10. 沈骏:中国建筑师,主要作品有南京奥体中心、成都博览城等。
中国近现代建筑五宗师: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梁思成、杨廷宝
吕彦直吕彦直〔1894---1929〕,字仲宜,别号古愚。
安徽滁州人。
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
1894年生于天津。
吕彦直先生照片吕彦直的父亲名叫吕增祥,安徽滁州人,光绪五年举人,在晚清李鸿章幕府任文案知县。
曾任驻日使馆参赞。
历任临城、南宫、天津知县。
1900年,吕增祥任开州知府,1901年因脑瘤卒于任上。
吕彦直年仅7岁。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随其姐吕静宜居巴黎数年。
常参观罗浮宫博物馆,酷爱绘画和雕塑艺术。
回国后,先后入南京金陵中学、北京五城学堂学习。
1911-1913年清华学堂留美预备部求学。
1913-1918年由北京政府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建筑工程(先入电子系,后转入建筑)。
1918-1921年担任美国建筑师墨菲助手。
吕彦直曾担负北京燕京大学和南京金陵大学的建筑工程设计,用中国传统风格设计现代建筑,初显其才华。
1921—1925年9月回国后,先与过养默、黄锡林组织在上海东南建筑公司任职,设计上海银行公会等大型建筑工程的设计,后独立创办彦记建筑事务所。
期间,他的建筑设计多为小巧、舒适和花园式洋房,但已在研究中国古典式建筑,并努力融合中西建筑艺术的精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是年5月,总理丧事筹备委员会向海内外悬奖征集中山陵墓设计图案,轰动了国内外的建筑师和美术家,许多人纷纷报名应征。
当时吕彦直还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青年建筑师,但他对自己的才学满怀信心,毅然报名,与众多的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展开竞争,终于一举夺魁,荣获首奖。
吕彦直设计中山陵图案,融汇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精神,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其全部平面图呈一警钟形,寓含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之意,因而受到评选者的一致推崇。
1925年9月—1929年3月接受“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聘请,任陵墓建筑师。
接受南京国民政府聘请任总理陵园计划专门委员。
他潜心研究,周密构思,设计出的中山陵墓图案,具有鲜明的中国建筑风格与特色。
近代中国建筑中的建筑师与作品
近代中国建筑中的建筑师与作品近代中国建筑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建筑师和精彩的作品,他们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新风貌,为中国建筑界留下了不朽的贡献。
以下将介绍一些近代中国建筑中的著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
首先要提到的是现代中国建筑的奠基人——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
梁思成是中国第一位留学建筑的学者,他致力于将中国古典建筑美学与现代国际建筑风格相结合,创造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而林徽因则是著名的女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她擅长设计现代中式建筑,作品充满了禅意和古典气息。
二人合作设计的夫子庙聚星楼便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融合了古典建筑风格和现代设计理念,展现了中国建筑独特的魅力。
除了梁思成和林徽因,近代中国建筑界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建筑师,如贝聿铭和易卜生。
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他设计了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馆、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等。
他的设计风格简约大气,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为中国现代建筑树立了典范。
而易卜生则是一位瑞典建筑师,他在中国留下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新中国科技馆等。
他的设计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同时融入了现代主义的创新思想,为中国建筑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还有一些年轻的建筑师在近代中国建筑界崭露头角,如王澍和马岩松等。
王澍是中国建筑界的新锐代表,他擅长运用自然材料和传统工艺,打造出独具韵味的现代建筑。
他设计的农家院、杨家村等项目展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而马岩松则是一位敢于突破传统的设计师,他的作品充满了未来科技感,如鸟巢、水立方等建筑堪称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作。
近代中国建筑中的建筑师与作品众多,每一位建筑师都为中国建筑界带来了新的想法和变革。
他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不断探索,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杰作,为中国建筑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
期待在未来能看到更多杰出建筑师和作品的诞生,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贝聿铭:华裔建筑师第一人
贝聿铭:华裔建筑师第一人有人说他是狂徒,将一座晶莹剔透的金字塔,搬进了法国人的“圣地”卢浮宫;有人说他堪比外交家,顶着建筑师的名号在国家元首与上流社会游走;在当代建筑领域,他是华裔世界里最著名的设计师;在才华变成建筑品质的神秘工作里,精致、抒情和美丽使他的建筑充满着人性的光芒。
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大师的成长足迹贝聿铭于1917年诞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于1919年到香港创办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因此,贝聿铭在香港度过了童年,在圣保罗小学读书,1927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1935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
便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193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1944年退役,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45年学成,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事业之门开启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1948年。
这一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
而在与柴根道夫合作的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
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而随着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他设计的主力也逐渐从都市改建和重建计划逐步转移到巨型公共建筑物的设计。
起步美国60年代建于科罗拉多州高山上的“全国大气层研究中心”是贝聿铭从事公共建筑物设计的开始。
外形简朴浑厚,塔楼式的屋顶使建筑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调和。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设计大师,是华人建筑设计领域的第一人。
他生于中国广州,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几十年,并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作品。
他的设计风格独特,被誉为“现代建筑之父”。
贝聿铭于1917年出生在广州,父亲是一位药店老板。
他自幼爱好绘画和设计,并在年幼时曾经参观过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府第,这些府第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1935年,贝聿铭赴美国留学。
他在耶鲁大学学习建筑,在那里遇到了以莱·柯布西埃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业后,他在波士顿建筑事务所工作,并在那里设计了一系列商业和住宅建筑。
1945年,贝聿铭来到了纽约市,加入了一家著名的建筑事务所。
他的才华很快得到了认可,成为了该公司的合伙人。
20世纪50年代,贝聿铭设计了美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在那里他采用了半地下式的设计手法,使大使馆既能在土耳其的强烈阳光下保持凉爽,又能够和周围的环境完美地协调。
这个项目使得贝聿铭在建筑界声名大噪。
之后,贝聿铭在世界各地设计了许多跨世纪的建筑,包括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香港的中银大厦、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等。
这些建筑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设计风格:简洁明了、现代感十足、充满创造性。
贝聿铭被誉为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风格影响了世界上众多的建筑师。
他坚持并推崇现代主义建筑,认为建筑的任务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美丽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空间。
除了建筑设计方面,贝聿铭还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在他眼中,建筑不仅要美观、实用,还要环保、节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他着手推广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理念,为人们创造了更为美好的生活。
2019年3月29日,贝聿铭因心脏衰竭离世。
他的去世让世界建筑界深感失落,但他的建筑作品和设计理念将永远留存下来,为后人提供无限的启示和指引。
贝聿铭_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4月/15日/第003版系列特刊贝聿铭: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本报记者刘仁上世纪90年代,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应法国前总统密特朗邀请启动卢浮宫扩建工程时,巴黎人愤怒了:“一位华人将破坏巴黎神圣的标志性建筑。
”在白热化的抨击和非议中,贝聿铭在卢浮宫建起了一座玻璃金字塔。
如今,卢浮宫金字塔和艾菲尔铁塔一样成为巴黎的象征之一,吸引着世界各地游人前来参观,卢浮宫的复兴也成为贝聿铭一生的荣耀。
年届九旬的贝聿铭被尊为当今硕果仅存的现代主义大师之一。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而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他持续地研究和探讨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设计出无数经典的作品。
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1935年,年仅17岁的贝聿铭远涉重洋来到美国求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设计。
31岁时,他开始从事商业住房的设计,并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
贝聿铭早期的作品中有密斯的影子,到了中期,累积了多年经验的他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逐渐摆脱密斯风格,用几何型的平面取代规规矩矩的方盒子,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
一生都在创新,从不循规蹈矩的贝聿铭在美国许多大城市中留下了自己的作品,他也一直希望世人通过建筑了解自己。
1978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为他赢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策建筑奖,美国前总统卡特对此称赞有加:“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
”在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上,学过建筑的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看到了贝聿铭的才华。
1989年,贝聿铭开始了扩建卢浮宫的设计工作,这是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未经过投标竞赛而由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亲自委托的工程。
贝聿铭坦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法国人,尤其是巴黎人而言,卢浮宫是他们的一座丰碑,他们很难接受一个外国人来翻修它。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贝聿铭(Ieoh Ming Pei)是一位华裔建筑设计师,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作品被广泛认可,并于1983年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独具匠心,他的作品独特而富有创意,为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和美感。
贝聿铭于1917年4月26日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
他从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兴趣,并在12岁时开始接触到建筑。
贝聿铭的父亲是一位对艺术和文化非常热爱的人,他的母亲则非常尊重和支持孩子的艺术兴趣。
在家人的鼓励下,贝聿铭选择了建筑作为自己的职业。
1935年,贝聿铭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并于1940年获得学士学位。
在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理念,这对他的建筑思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贝聿铭还曾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职,并与许多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合作。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以其简洁、现代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设计运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金属材料,创造了空间的流动感和透明性。
他设计的建筑包括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港的中银大厦和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扩建工程等重要项目。
他通过在建筑中运用几何形状和线条的技巧来创造独特的空间感和光影效果。
贝聿铭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他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
他设计的建筑通常会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呼应,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他还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并尝试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
贝聿铭的成就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认可和赞赏。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并于1983年获得了普利兹克奖,这是建筑界最高的荣誉。
他的作品被列为世界上最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建筑之一。
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
他留下了丰富多样的建筑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贝聿铭的设计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并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继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民国建筑大师
民国建筑大师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一群为我们留下丰富建筑文化遗产的民国建筑大师。
他们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出色的技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中国建筑界树立了榜样。
本文将带你走进他们的世界,领略他们留下的精彩建筑。
一、伍式宝伍式宝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大师之一。
他以其纯粹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对传统文化的独到理解而闻名。
伍式宝曾在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就学,深受西方建筑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既兼具现代感,又富有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伍式宝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上海市徐汇区的静安寺。
他将传统中国寺庙的建筑元素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法相结合,打造了一座独特而崇高的建筑。
这座寺庙充满了东方神秘的氛围,同时又充满了现代化的精致细节,令人叹为观止。
二、梁思成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巨匠,被誉为“现代中国建筑的奠基人”。
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创新贡献巨大,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梁思成的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颐和园的修复工作。
他以其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成功地修复了颐和园的许多建筑,使其重焕了昔日的辉煌。
他的设计理念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典范,成为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三、贝聿铭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现代建筑大师,他在中国的建筑界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贝聿铭以其富于创意的设计和注重细节的建筑手法而闻名。
他在中国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它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壮丽的内部设计成为了中国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多次获奖,他的设计理念也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赞誉。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建筑,更是艺术品,它们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精髓。
四、张戎张戎是中国建筑界一位非常重要的建筑师,他被誉为“中华民国的建筑师”。
张戎在其生涯中设计了许多著名建筑,包括了南京总统府、西塔尼教堂和天津大剧院等。
张戎的作品充满了时代气息与文化底蕴,他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成功地将中西方建筑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师
中国近代建筑师近代中国是一个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和尖锐冲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众多中国建筑师凭借才华和努力成为了国家建筑史上的重要角色。
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卓越的设计理念,为中国的建筑界带来了新的风貌。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中国近代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一.梁思成梁思成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他以其对中国古建筑研究的热情和深入,为中国的建筑风格注入了新的活力。
梁思成将对古代传统建筑的理解与现代西方建筑的理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新篇章。
梁思成的代表作之一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修缮工程。
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长时间的战乱和年久失修,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破坏。
梁思成作为修缮工程的主持人,利用其对古代建筑的深入研究和保护意识,成功地修复了故宫博物院,并使其恢复了以往的辉煌和壮丽。
二.贝聿铭贝聿铭是中国近代建筑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而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成为了他设计作品的独特卖点。
贝聿铭的代表作之一是北京国家大剧院,这座建筑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标志之一。
设计师巧妙地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其流线形外观包容了大剧院内部的各种功能。
这座建筑的圆形结构引起了全球建筑界的瞩目,贝聿铭因此成为了国际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三.张学良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建筑师中备受瞩目的一位。
他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他的作品注重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学良的代表作之一是上海金茂大厦。
这座摩天大楼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卓越的设计成为了上海地标性建筑。
张学良在设计金茂大厦时注重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四.李越崎李越崎是中国首位女性建筑师,她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注入到中国建筑界中。
她的作品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为中国的建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观念。
李越崎的代表作之一是深圳乌篷船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以其别具一格的设计和独特的创意吸引了全球的注目。
“华人之光”贝聿铭
“华人之光”贝聿铭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9年第25期格言1.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2.让光线来做设计,建筑是对阳光下的各种体量精确的、正确的和卓越的处理。
榜样的力量5月16日,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逝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他贯通中西、融汇古今,将所学、所感都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他的代表作包括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香港地标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等等。
尽管受到过多年西方教育,贝聿铭却从没忘记过祖国,“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有种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
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为祖国,他留下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建筑设计,包括中国银行总部、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等。
2002年,85岁高龄的贝聿铭应邀回到苏州,早在1990年就宣布退休的他,接手了他晚年“最大的挑战”——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
他将自己晚年这一力作视作“最亲爱的小女儿”。
对他来说,建造的过程就是一条虔诚的归乡路。
为了尊重苏州园林的特色,贝聿铭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将苏州博物馆建成了這个城市最具灵气的地方。
在苏州博物馆的开馆仪式上,贝聿铭说:“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
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我倍感感恩荣幸。
”这位华裔老人曾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他留下了诸多杰作,激励了无数华人,他的一生,是一部既充满诗意又荡气回肠的史诗!关键词家国情怀“人”为我用“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华人之光”贝聿铭,对在美华人而言始终是一个骄傲的存在,是领着大家一起往上打的开路先锋和元老。
1980年代末,贝聿铭总在现实中感到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偏见,甚至歧视,与他交好的大提琴家、华人马友友也被类似问题困扰。
于是,他们产生一个想法——把在美国的杰出华人联合起来,面向美国主流社会发出中国人的声音,而且付诸行动,成立了百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天,每天参观人数达千余人。展览结束后,经葬事筹 备委员会复议,一致认为吕彦直方案“简朴坚雅,且完 全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精神”,决定采用,
并聘吕彦直为陵墓建筑师。 吕彦直的方案被选中,事非偶然。吕彦直于1894年 出生于天津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里。他自幼喜欢绘画
,八岁丧父,九岁随姐姐侨居巴黎,在那里受到法国先 进文化的熏陶。1928年回国后,到北京五城学堂读书,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
万的跳蚤。除生活上的艰苦外,工作中又是另一番情景。 在测绘应县木塔时,为了登上塔顶拍照,梁思成手握铁 索两脚悬空往上攀。那时天气寒冷,铁
索更是凛冽刺骨,望而生畏。调查佛光寺时,在摄影之 中蝙蝠见光振翼惊飞,秽气难耐,工作至苦。 从1931年至1937年的六年
间,梁思成与学社同仁调查研究了几百座古代建筑和许 多早期造像石窟。他到现场测绘、摄影,参考大量文献, 整理出详尽的有科学分析的调查报告,
。1914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12月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建 筑系。之后,他充任美国名建筑师墨菲的助手,参加了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
大)和北京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 与此同时,他还对北京明清故宫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 亲手绘制了不少故宫建筑图,从而
对我国清代古建筑及欧美建筑都取得了直接的基本的认 识。他回国后先是在东南建筑公司从事建筑设计,继而 与黄植甫合办具裕建筑公司,不久又在上
北平耆宿朱启钤因发现宋《营造法式》的抄本,产 生了研究中国建筑的兴趣,在北平自筹资金发起中国营 造学社。1930年朱启钤向中华教
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申请补助,董事之一的周贻春(曾任清 华校长,与朱同办营造学社)认为,营造学社缺少现代建 筑学科的专门人才,担心庚款补助取
不到成果,又由于他曾从梁启超处得知梁思成有研究中 国建筑的志向,因而到沈阳动员梁思成到营造学社来。 最初,梁思成颇为踌躇,舍不得东北大学
穆雄伟的整体建筑群。它一反传统习惯,未设石象生、 神道。其主体建筑祭堂虽采用了传统的造型,但却把平 面设计成方形,突出四个角墩,屋顶采用
蓝色琉璃瓦,墙体采用花岗石,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和 钢架,而檐下又采用了石料制成的中国古建筑特殊构件 斗拱。在室内装修上,祭堂的护壁及柱子
均采用黑色花岗石,烘托着孙中山的白色大理石雕像, 十分肃穆。所有这些都突破了传统的框框。而整个陵区 的总平面则是一个钟形。凌鸿勋评价说:
绘制出精湛的建筑图。其中有许多建筑是初次被发现鉴 定,它们的历史及艺术价值也是初次被认识,并被介绍 到学术界、艺术界。这期间梁思成发表重
要的报告及论文几十篇,完成了专著《清式营造则例》,主编了 十集《建筑设计参考图集》,还用英文撰写多篇论文在国外发表。
梁思
成研究古建筑立足于振兴民族文化,他在《建筑设计参 考图集》序中阐述了世界各体系建筑风格的形成与相互 影响,及中国近百年建筑存在的问题。他
海创办彦记建筑事务所,专门从事建筑设计。设计的重 要工程有上海香港路银行公会大楼、南京最高法院、东 南大学科学馆,到1925年投标中山陵
时,他已有了七年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 由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既继承了传统,又有创造 性的突破,它结合山坡地形地貌沿着一条中
轴线巧妙地布置各个单体建筑,包括牌坊、陵门、碑亭、 祭堂、墓室,用大片绿地和宽大的石台阶把这些体量并 不算大的单体建筑组合成为一组庄严肃
设计了生物馆、气象台、学生宿舍及图书馆的扩建工程, 在这些设计中,突出的一点是充分考虑与其他原有建筑 的和谐统一,这也是他后来在规划设计
中始终坚持的一项原则。同年,还设计了北京前门外西 河沿的交通银行、南京中央体育场、南京紫金山天文馆、 南京谭延?墓,以及南京中山陵音乐台
(1932年)、南京大华大戏院(1934年)等。抗战期间,设计 了重庆美丰银行(1940年)。战后在南京设计了成贤街自用 住宅、北极阁宋
刚刚办起来的事业,但周贻春的多次说服,终于使他于 1931年9月到营造学社工作。 梁思成立志要将所学的欧美建筑学知识,及研
究建筑史的方法应用于中国。从此他为收集中国建筑资 料的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梁思成认为,要研究宋“法 式”,应从清工部《工程做法》开始,要
读懂这些巨著,应求教于本行业的老匠师,要以北京故 宫和其他古建筑为教材。于是他首先拜老木匠相文起, 老彩画匠祖鹤州两位老师傅为师。到19
希望新一代的建筑师认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共同努力 为中国创造新建筑,不要落入模仿抄袭之路。他自己也 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坐落在北京王府井大
街的仁立地毯公司和北京大学地质馆及女生宿舍楼,便 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他在新建筑上运用中国建筑的词 汇,体现出了民族的风格。 (林洙)
“基泰”总建筑师杨廷宝 杨廷宝是20世纪海内外公认的建筑大师。他一生设 计过上百项工程,其中不少已列为当地
32年,他基本把清工部《工程做法》弄懂了,并把学习 心得写了一本《清式营造则例》(1934年出版)。 梁思成认为自“项羽引
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故意破坏前代 宫室衍成恶习,所以在大城市中是绝找不到古建筑的, 惟一可能的是在偏僻的地区保留有古代的
建筑。自1932年起,他组织调查队每年两次出发,到各 省市县去探寻中国建筑的实例。他第一次的野外调查即 有重要发现——河北蓟县独乐寺,是
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 吕彦直是我国第一位既采用现代建造技术,又能创 造性
地发扬传统民族形式的建筑师。上世纪20年代,他成功设计了 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并因此蜚声海内外。
1925
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经总理葬事筹备委 员会议决,以紫金山中茅峰南麓为孙中山墓地选址。5月 13日,筹备委员会决定向海内外
师的工作。基泰1921年创办,工程遍布天津、沈阳、北 京、南京、上海等地,是当时由中国人开办的规模最大 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杨老为基泰效力
长达21年之久,名为合伙人,实未分红,只是到了19 46 年才得到一处小洋楼居住。解放后,杨老也一直住在那 里,直至去世。从1927年到
1948年,杨廷宝总共设计了86幢建筑,其中大部分建成。 从1949年至1982年,由他设计或指导设计的有26项工程。 他
回国后第一个设计项目是京奉铁路辽宁总站,即现在的 沈阳北站。它是由我国建筑师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火车站, 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火车站,建成于1
930年。沈阳北站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中央大厅是半圆 形钢架屋顶,高25米,跨度20米,它的平面布置相当紧 凑,功能上合理,并且把握
了交通建筑本身应有的个性。从那时起,杨廷宝进入了 建筑创作的高峰期。 1930年,杨老又做了清华园的再度规划(未实现),并
悬赏征集陵墓设计方案。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向世界征 集建筑设计方案。至9月15日,总共收到四十余件应征方 案。当时年仅31岁的吕彦直在上海
报名应征。经葬事筹备委员会和特聘的四位顾问(南洋大 学校长、土木工程专家凌鸿勋,德国建筑师朴士,中国 画家王一亭和雕塑家李金发)开会评审
,评出头奖吕彦直,二奖范文照,三奖杨锡宗,并名誉 奖七人(其中苏联五人,美国一人)。此后,为广泛征求群 众意见,又在上海公开展出全部方案
近代保护建筑。他在上世纪30年代即已开始设计当时国内一些重 大工程。
杨廷宝生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河南南阳南郊赵营村,母亲
姓米,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后代。父亲当过南阳公学 的校长,由于办洋学,遭清政府通缉而逃亡。1915年, 杨廷宝考取清华学堂,1921年毕
业后赴美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5年2月获硕士学 位。回国后,于1927年进入天津基泰工程司,负责图房 工作,此即今天所说的总建筑
子文住宅、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延晖馆(孙科住 宅)、原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办公楼等。 解放后,他主要设计作品有北京和平宾
馆、王府井百货大楼以及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方案等。 首次创作是北京和平宾馆,在这座面积仅为7900平方米 的旅馆建筑中,杨老特别考虑到环
境,除巧妙地解决了交通问题外,还保留下院内的两棵 大树,保留了一组四合院作为外宾住宿用,采取不对称 手法处理主入口、餐厅等,将室内外空间
,并常常住在建筑工地。由于军阀割据,江苏政局不稳, 在施工过程中还遇到不少麻烦,以致工期一再拖延,从 1工程,令人惋惜的是,就在 这时吕彦直因肠痈病故上海,年方35岁。1930年5月28日, 总理陵园管委会决议为
吕彦直设立纪念碑,由捷克雕塑家高琪制作,这是我国至今为建 筑师树立的惟一纪念碑。 (杨永生) 钟情营造学的梁思成
“此案全体结构简朴浑厚,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 之情形,且全部平面做钟形,尤具木铎警世之想。祭堂 与停柩处布置极佳,光线尚足,祭堂外观
甚美……此案建筑费较廉。”李金发评价说:“造成一大 钟形,尤为有趣之结构。”王一亭说:“形势及气魄极 似中山先生之气概及精神。”
除了全权负责中山陵的建筑设计之外,吕彦直还被 聘为陵墓建筑师。所以,对施工招标乃至建筑材料选用 都要他亲自过问,奔波于上海南京之间
走了两天,骑着驴环绕于崎岖的山崖小道,有时连毛驴 都喘着气再也不肯走了,他们只好拉着毛驴前进。坡陡 路狭,稍不留神就有坠下崖谷的危险。当
年随同梁思成一起调查古建筑的莫宗江,终生难忘和梁 思成从太原到西安的一段旅途。他们去大同调查时,跑 遍全城竟没有一个旅店可以下榻,实在是
脏得无法忍受。在洛阳龙门考察时,夜晚,支上行军床 后不久,发现落上一层黑沙子,急忙弹去后,又落上一 层,如此数次后仔细一看,原来是成千上
有机地加以组合,并使门厅内外空间浑然一体,简洁、 凝重、温馨、古朴。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建筑专业的 大学生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这里参观
学习。 (杨永生)
摘自《建筑五宗师》 杨永生等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年5月版
(CSC编辑)
品牌策划
当时所发现的最古的木构建筑实物。尔后发现的正定隆 兴寺,宝坻广济寺,赵州大石桥,大同善化寺、华严寺, 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等,都在中
国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上世纪30年代,我国的交通还非常落后,他们常用 的交通工具是木轮的马车,或骑驴骑马前往。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