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高考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应用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4节 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 4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4节 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 4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一、教材分析《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是一篇集鲜活的语言现象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文章,内容丰富有趣,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很感兴趣。

本课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四节。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言的艺术魅力,而本课则是着力探讨语言艺术和民族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实现规律性知识的迁移,最终促进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综合提高。

二、教学目标1. 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有趣的语言文化现象。

2.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1.搜集总结语言文化现象。

2.探究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探究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从语言的选择探究语言与文化·生活的关系。

2.从语言的形式探究语言与文化·心理的关系。

3.从语言的变化探究语言与文化·历史的关系。

4.从语言的谐音探究语言与文化·民俗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此,我主要采用“研习文本”“发现探究”和“迁移拓展”的教学方法,构建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

六、学法指导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丰富多彩,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点多。

我设计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每小组布置一道选题:(课件打出)。

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为了让学生体会本课的意图,初步感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首先紧扣文本给学生讲述生活中的小故事:(课件打出)引导学生思考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引出本课要讲的对象---语言与文化。

(二)文本研习,问题初探1. 首先是感知文本,引导学生对比中西狗文化的差异。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学案

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出席欧盟首脑会议期间,打断法国人安托万·赛耶尔(欧洲共同体工业联盟主席)在会上的英语演讲,并离席以示抗议。

法国《费加罗报》说,希拉克此举是“捍卫法语”,但惹得英文媒体“热热闹闹地冷嘲热讽了一番”。

有人认为希拉克捍卫了法语和法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也维护了法国的尊严,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母语,作为一个民族的根,蕴含着民族独特性格的灵魂,负载和传承着具有悠久文明史的民族文化。

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

认识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培养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基点之一。

作为学生,你认为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做法如何?你如何看待外来语言与母语的关系?你如何捍卫我们的母语?[知识·梳理]达习惯。

而西方人的表达则比较坦率[考点·聚焦]本节介绍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节内容没有和考纲直接对应的考点,但涉及语言运用得体这个考点,一般涉及拟写广告词.....的应...,设计短信..内容,敬辞与谦辞用等角度。

学习这一节内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感受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都有重要的意义。

[典例·探究]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

(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字)倡议书各位同学: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

众所周知,。

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中学学生会×年×月×日【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为了呼吁大家文明乘车而写倡议书,补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

根据语境,第一段的空白处应填写文明乘车的好处,也就是文明乘车的理由。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04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04

图文转换之漫画类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明确高考漫画题型的考察形式;2、掌握漫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教学重点:1、漫画类的题型;2、漫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教学难点:解题思路及技巧的总结及运用;教学方法:情境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图文转换题命题探讨(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1、表(格)文(字)转换题2、图(又分为“徽标类”和“漫画类”“图片类”)文转换题(二)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1、直接表述图表信息2、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考情回顾二、学习目标1、了解漫画特点及它的设题方式。

2、掌握漫画题的解题方法。

三、学习过程:(一)漫画特点及构成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二)命题形式:1说明(描述)画面2揭示寓意3拟写标题4拟公益广告能力要求: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阅读、观察、分析、理解、概括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

(三)漫画题型一:说明或描述画面1、学生小组合作,结合作业进行错例分析。

请说明漫画“砍”画面内容。

(错例分析)请描述漫画“等待”画面内容。

(错例分析)2、方法总结:读画面:构成要素:标题砍主体人背景树桩;注意细节:人无头,手里握着斧头,一只脚踩在树桩上,周围全是树桩。

写画面:1观察背景与人物,注意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有标题一定要写进去。

2客观描述,抓住细节说明或描述(画面上有什么说什么)。

3注意文体,注意描述或说明顺序。

画面描述、说明答题技巧:①全面:仔细观察背景与人物,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

(如有标题,一定要写出来,以“在这幅名为《…》的漫画中”的形式出现)②客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描述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

③合理:顺序要合理:背景内容(如果有)→画面主体(如果有,则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介绍,如果没有主体,则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介绍画面内容);文体要合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6.4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1语言文字应用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6.4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1语言文字应用课件

明确:
中:吉祥的、尊严,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皇帝的象 征。
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中国龙与帝王 有密切的关系,有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等说法。跟 “龙”相关的词语还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西:形似巨大的蜥蜴,长有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蛇尾,能 够喷烟吐火。凶恶的象征。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圣经》中魔鬼 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有七个头, 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于是,西方龙 就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
女性的附属地位
词语中的文化
安家 妻夫
妇人之见”、 “夫唱妇随”、“头发长见 识短”
男女 夫妻
讨论
1.姓名与文化 2.饮食与文化 3.谦辞敬辞与文化 4.《诗经》的语言与文化
1 姓名与文化
女 芳、兰、丽、媛 ……
希望女性如花似玉、清纯可爱, 男性英俊伟岸、文武双全的共同价 值观念。
有关“吃”的字词,在汉语中大量地被用来表述复 杂的人生。结合我们的历史背景与民族心理,你能 推测是什么原因吗?
语言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中国在历 史上是长期的农业文明,看天吃饭。天灾与 战乱较为频繁,时时有饥荒,严重影响人的 生存,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 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正因为如此,长期 以来,中国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关于“吃”的说法就无不与汉民族的民 族心理密切相关
杨贵妃那里不过只是一个眼神的暗示,如果出了事情, 最后( 背黑锅 )的就是他李间流行生活对话: 甲:为人民服务,我要买盒烟。乙:要斗私批修,
什么烟? 甲:革命无罪,一号烟。 乙:造反有理,两毛钱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六课 4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六课 4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望子成龙”和“望子成狗”一次,一位中国教授与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教授说:“你父母大老远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望子成龙’啊!”话音刚落,不料这位留学生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你说什么?为什么要‘望子成龙’,而不是‘望子成狗’啊?”在中国,“龙”是一种祥兽,而在西方,“龙”则是“邪恶”的代名词;“狗”在汉族人眼里,不是什么好东西,而在西方人眼里,却是一种善良、忠诚的动物。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上述笑话。

所以说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学习语言就要入乡随俗,就要好好地了解与之有关的文化。

说“狗”→不同语言间有着很多差异⎩⎪⎨⎪⎧(西方)“狗”这个字用于褒扬的方面(中国)“狗”这个字用于贬斥的方面1.请概括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明确]2.具体分析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上的表现最为明显。

一种情况是相同的事物不同民族用不同的词语,这只能从民族文化角度来解释;另一种情况是不同语言中似乎相同的词语实际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很不相同,这也往往需要从民族文化意识来解释。

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表现得也很明显。

比如西风吹来,给亚洲东部地区带来的是花木的凋零和冬天的肃杀,而在西欧国家,恰恰是西风唤醒了昏睡的冬天,迎来明媚的春光。

一、1.英译汉:“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red flag(让人生气的东西)”“whiterage(震怒)”“white lie(善意的谎言)”“white night(不眠之夜)”“yellow journalism(耸人听闻的报道)”“yellow dog(可鄙的人)”“a green hand(新手)”“a green man(新手)”“a 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black dog(忧郁、不开心的人)”“black letter day(倒霉的一天)”“black smith(铁匠)”“black sheep(害群之马,败家子)”“black leg(骗子)”。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3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3

《语言连贯》教学设计五华县高级中学张旭辉【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连贯题的基本题型。

2掌握解答语言连贯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解答语言连贯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练习、讨论、归纳【课型模式】:分析高考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变式练习巩固【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简程】要点:明确考点要求,解析语言连贯一、解读考纲: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这类考题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

二、考点阐释:考试说明中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连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

具体来说则要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此考点屡次在高考试卷中出现,2021年共有八套,分别是全国卷1第4题(客观选择题),全国卷2第4题(选择题),重庆卷第19、2021与仿句和变换句式相结合),辽宁卷第15题,江西卷第5题,浙江卷第5题,广东卷第4题,宁夏、海南卷第15题。

鉴于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语言连贯。

三、命题特点:语言表达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语文高考的重点。

连贯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是在规范的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不但在第1卷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第2卷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句子等都涉及连贯的知识。

语言连贯属于修辞范畴,语言连贯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更强、更高级的语言能力。

共有两种题型,一种排序,一种是语句复位。

四、考题类型简介考题类型及题型1、客观选择题:①选择句子连贯的项②定位选句③定句选位④选择排序正确的项2、主观表述题:①给多个句子排序②找出并修改不协调连贯的句子③补写衔接、过渡的句子④排序、修改、补写的综合型走势:1、单一型转向混合型2、客观性转向主观型五、例题现象,规律小结,练习巩固,经典高考题热身六、课外作业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苦涩的石壁,滴水的竹林,都在江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就连我自己也在那闪闪绿色之中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4节 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 3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4节 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 3 Word版含解析

《语言和文化——语言的得体》教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应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认识语言得体需要注意的六个原则:场合、对象、礼貌、分寸、语体、谦敬。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表达习惯,并能在实际的语境中应用以上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感受语文的学习价值,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认识语言得体需要注意的六个原则: 场合、对象、礼貌、分寸、语体、谦敬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表达习惯,并能在实际的语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我们的语言,是祖国五千年文明的象征,因此能不能恰当的使用语言不仅体现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更体现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文明修养。

二、自主学习,分析现象课件展示春晚小品《车站奇遇》台词。

1、我这咔咔勒胸,你是咣咣撞脸啊!2、啊,这儿还蹲着一位!3、你长的太惊悚了!问题:蔡明被称为“毒舌女王”,她在小品中的台词如果放在生活中会引发什么后果?蔡明的很多台词是对别人身体缺陷进行侮辱,如果在生活中这样说话让人感觉说话者没有修养,容易引发双方的不愉快三、合作探究,分组讨论1、分析语言现象,归纳语言得体的四个原则问题:老师昨天布置大家先独立阅读学案上的材料一到材料四的内容,分析这四则材料在语言表达上出现了哪些问题?材料一:某饭店,老先生生日宴会。

老友热情地点歌祝贺。

掌声响过,歌声骤起,“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顿时主人容颜大变!材料二:一公司要招聘一文秘人员。

广告一出,应者如云。

一女大学生递上自荐书,主考官边看自荐书,边自言自语地笑说,“啊,身高一米六五?穿上高跟鞋恐怕比我个头都高啦。

”女生笑说,“别悲观,浓缩是精品嘛!”材料三:我校定于3月20日下午3时在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务必准时出席。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教法学法点拨引导、自主讨论学习时数一课时教学要点一、导入:(课件展示西方龙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西方的“龙”是一种怪兽。

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Dragon”的怪兽,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或被愚弄的对象。

大约在公元2世纪,欧洲龙的形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

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有七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

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

“龙”是中国人的一种图腾崇拜。

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中国龙与帝王有密切的关系,有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等说法。

跟“龙”相关的词语还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鲜明地体现在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中,而且不仅体现在个别字词的含义不同上。

(阅读对话)美国游客: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ness.中国导游:Not at all .It’s my duty to take good care of old people.美国游客从导游的回答中得到了两个不良信息:1、自己是老年人,西方人忌讳说别人“老”,“老”是没有活力的代称;2、以为导游只是在尽责,并不是真心想为他人服务。

再比如西方人通常不问客人这两个问题:How old are you ?What are you doing? 因为他们认为所问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

总结:说话者的语言通过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语法范畴和语义分类,决定了说话者的世界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载体和文化符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差异2.跨文化交际技巧–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语言交流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措施3.跨文化交际与语言运用实践–号召文化的认知与鉴赏–跨文化交际及语言运用练习教学方法1.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2.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报告、语言运用实践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3.通过课堂实践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1.介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符号的作用,通过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差异,加深学生对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知。

2.指导学生思考,讨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引导学生用新的语言和文化框架去理解和解释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探究能力。

第二部分:跨文化交际技巧1.讲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展示案例,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策略。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第三部分:跨文化交际与语言运用实践1.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了解和认知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背景,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跨文化视野。

2.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跨文化交际实践,例如为留学生提供志愿者服务、到社区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或参加本地的多语言演讲比赛等,摆脱课本知识的束缚,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教学评估1.基于项目的学习:例如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口头和书面报告等。

2.跨文化对话:让学生进行跨文化对话,考察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0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0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

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

加上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

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做练习,然后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趣味导入,民间小故事:阔少断错句娶错妻文言文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里璀璨的明珠,也是我们高考阅读考察中的永恒经典。

而当我们要真正读懂文言文,穿越时空去和古人对话,去理解古人的思想,领略古人的风采,我们就必需从最基本的文言断句开始。

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讲个故事给同学们这就是:阔少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却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账。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了句,怎可怪我呢?”(二)句读由来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如何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教案

《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语言与民族的关系以及我国语言的独特艺术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与高考有关的谦敬词与熟语||。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以及感受我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联系高考相关知识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以及感受我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景导入播放侯宝林的《婚姻与迷信》片段视频(老师说:我们在刚刚这个视频中看到了他们用哪两个词来表现“男尊女卑”呢?学生答:“大”与“小”||。

老师说:对||,这其实就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种现象||,比如:丰城话中的“崽”||,在女性怀孕时就说“怀哩崽”||,在肚子里还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时就说是“崽”||,这个字也就是“男孩”的意思||。

所以||,语言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探寻它的魅力||。

)板书:语言与艺术二、新课学习环节一(语言与饮食——民以食为天)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找下下面两段话中有关饮食的词语并画起来||。

明确:不甜、蒜头、嚼舌、醋坛子、淡淡、橘子皮、三块豆腐高、揩油水、老油条等并稍加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说出厨房中有关厨具的熟语明确:铁饭碗、金饭碗、快刀斩乱麻、刀子嘴豆腐心、大锅饭等熟语引导学生明白我国有这么多有关饮食方面的熟语||,与我国的饮食文化有关||,在此展示八大菜系等图片||,让学生视觉的感受中国饮食文化||。

3、小组合作(活动)想想跟“吃”有关的熟语(在此各小组能说出很多“吃”有关的成语以及歇后语||,要注意指出学生讲的有些不属于熟语)环节二(语言与姓名)1、ppt展示上世纪每个年代人们的姓名(引导学生明确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2、小活动说说自己的姓名有什么含义?(在此可以先举自己的姓名并展示——女:芳、兰、丽、媛男:伟、俊、斌、遒希望女性如花似玉、清纯可爱||,男性英俊伟岸、文武双全的共同价值观念||。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

2021 年高考复习语言运用之图文转换徽标类图文转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将徽标的信息依据要求准确地表述出来。

2、过程与方法:掌握徽标题答题步骤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更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语文的实用性。

二、教学重、难点:1、观察图标特点,正确描述图标;2、展开联想和想象,揭示图标寓意。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解读高考:1、考点解析: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题型。

它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内容,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2、图文转换题的种类:图片类、徽标类、漫画类、框架类、表格类3、考情分析:对2021—2021年全国1卷和2卷有关图文转换题型进行分析。

(二)导入:学校校徽和国徽的含义。

校徽:永当第一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麦稻穗、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为红色,金、红两种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

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站起来了!(三)解释徽标:含义:徽标,即徽记、标志,是一种标识,是一种象征,它体现一份认同,一个群体的凝聚。

具备行业性、广泛性、实用性、象征性。

徽标不是一般的图标,它是对事物最核心、最本质的内涵的揭示和显现,有便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个事物。

因此,解读徽标,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

(四)解读徽标: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②描述该标志所象征的寓意。

1、描述画面内容细观察)总体:“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构图,总体上是一个“心”的图形。

人教版-语文-高二新课标 语言文字应用 入乡问俗 语言与文化

人教版-语文-高二新课标  语言文字应用  入乡问俗 语言与文化

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编稿:陈海良一、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语言与民族的密切关系2.了解汉语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的特征3.能将汉语的民族文化特征运用于具体的语言表达中二、本课学习素养1.了解语言的的民族性2.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3.了解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三、高考对接本课与高考相对应的考点是语言表达的得体。

这主要表现为体现汉民族文化特点的谦辞敬语的运用,以及一些能体现汉民族独特文化内涵的词语和习惯用语的使用上四、本节导学(一)学习要点1.了解语言的民族性2.了解汉语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内涵3.了解民族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二)预习提示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讨论语言表达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语言深刻反映和记录了民族的文化风貌,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对语言的意义和形式产生影响。

了解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不但可以从汉语现象透视汉民族文化的含义,也能从汉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汉语的特点。

(三)要点点拨1.语言是民族的,植根于与之共同生长的民族文化之中。

2.汉语深深植根于汉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具有汉民族文化的特征。

3.与本民族文化相联系,汉语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涵义4.了解并掌握具有文化涵义的词语和习惯用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四)自我检测1.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您老人家2.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

(1)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_____您______”。

(2)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先生____”。

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入乡问俗__语言和文化

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入乡问俗__语言和文化
14
描写人物,要注意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特征。那么,什 么是典型事例呢?典型事例是指那些特征独特,最有代表性,能 有力刻画人物,能集中表现主题的事件。简言之,所选的事例必 须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以千字左右的篇幅写一个 人,要让读者对人物有印象,比较好的办法,是选取典型事例, 勾勒人物形象,反映他的主要性格和品格。写袁隆平就要突出他 孜孜以求的精神,写他坚持真理、不断创新的研究历程。写钟扬, 则通过他长期在西藏采集种子的事迹和他有关生命意义的言论, 表现他火一般的生命激情。
20
【实战演练】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精 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生 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 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ー 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 800 字,题目自拟。
21
【写作指导】 审题时注意两点:一是所写人物必须是生活中的平凡的劳动 者,教师、医生、保洁阿姨、农民等;二是要写他们身上能触动 我们心灵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精 神品质,体现他们平凡中的伟大;描写时注意细节,通过生动形 象地描绘,使人物鲜活呈现。
2.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
3.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上表现最为明 显。一种情况是相同的事物不同民族用不同的词语,这 只能从民族文化角度来解释;另一种情况是不同语言中 似乎相同的词语实际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很不相同,这也 往往需要从民族文化意识来解释。
第二类是通过食物的属性描写人物。如富得流油、 姜是老的辣、长得不甜、淡淡的样子等。
第三类是通过吃东西的动作状态来描写人物。如眼 馋、尝试、品评、侵吞、噎人、啃书本、捞油水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精品教学案:第六课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精品教学案:第六课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精品教学案
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望子成龙”和“望子成狗”
一次,一位中国教授与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教授说:“你父母大老远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望子成龙’啊!”话音刚落,不料这位留学生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你说什么?为什么要‘望子成龙’,而不是‘望子成狗’啊?”
在中国,
“龙”是一种祥兽,而在西方,“龙”则是“邪恶”的代名词;“狗”在汉族人眼里,不是什么好东西,而在西方人眼里,却是一种善良、忠诚的动物。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上述笑话。

所以说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学习语言就要入乡随俗,就要好好地了解与之有关的文化。

说“狗”→
不同语言
间有着很
多差异
⎩⎪

⎪⎧(西方)“狗”这个字用于褒扬的方面
(中国)“狗”这个字用于贬斥的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教法学法点拨引导、自主讨论学习时数一课时教学要点一、导入:(课件展示西方龙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西方的“龙”是一种怪兽。

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Dragon”的怪兽,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或被愚弄的对象。

大约在公元2世纪,欧洲龙的形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

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有七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

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

“龙”是中国人的一种图腾崇拜。

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中国龙与帝王有密切的关系,有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等说法。

跟“龙”相关的词语还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鲜明地体现在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中,而且不仅体现在个别字词的含义不同上。

(阅读对话)美国游客: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ness.中国导游:Not at all .It’s my duty to take good care of old people.美国游客从导游的回答中得到了两个不良信息:1、自己是老年人,西方人忌讳说别人“老”,“老”是没有活力的代称;2、以为导游只是在尽责,并不是真心想为他人服务。

再比如西方人通常不问客人这两个问题:How old are you ?What are you doing? 因为他们认为所问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

总结:说话者的语言通过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语法范畴和语义分类,决定了说话者的世界观。

这种语言系统是说话者同他的本族文化一起继承下来的。

可见,语言反映着民族心理,语言现象的背后,是文化。

二、讨论:结合材料,谈谈这些材料中的语言现象传达了哪些文化信息?什么是文化?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1、从文字看民族生活和历史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语言则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通过语言文字来直接了解早期的民族文化更是研究文化的重要途径。

从“安”、“家”、“姓”这几个字中可以得到哪些文化信息?(“安”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女”。

宝盖头代表房屋,那么“安”字的意思就是家里有个女人。

“家”是屋子底下有一头猪,猪是古时人们财富的象征,可见猪的地位之高了,但似乎光有头猪,这个“家”并不完整,也并不和谐,往“家”里再领个女人回来,如此才算是真正地“安”“家”了,这正反映了母系社会的一种文化,母系社会实行走婚制,家里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子占据着统治地位。

“姓”是“女”字旁一个“生”,所以“姓”字的本义呢就是女子所生的子女。

现今流传下来最早的那些姓氏几乎都带有“女”字旁,如炎帝部落是“姜”姓,黄帝部落是“姬”姓,从中也可以看出女性在母系社会的高地位。

2、从词汇看社会生活与社会意识教材里给我们归纳了三种用“吃”描写人物的方法,分别是通过食物的外部形状、属性、吃东西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同时分析了跟“吃”有关的词语为什么可以描写人物。

其实,跟“吃”有关的工具,也经常出现在汉语中,形成各种词语或固定的用法,用来比喻人间万象,比如(课件):碗:人们从“碗”的制作材料着眼,创造了“铁饭碗”“金饭碗”“泥饭碗”等词语。

“泥饭碗”表示工作无保障,随时有失业的危险;“铁饭碗”则相反,表示工作有保障;而“金饭碗”表示称心如意的工作。

刀:词语有“快刀斩乱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刀架脖子上”“刀子嘴”锅:“大锅饭”“砸锅卖铁”“背黑锅”“打破沙锅问到底”“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有关“吃”的字词,在汉语中大量地被用来表述复杂的人生。

结合我们的历史背景与民族心理,你能推测是什么原因吗?语言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中国在历史上是长期的农业文明,看天吃饭。

天灾与战乱较为频繁,时时有饥荒,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

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中国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关于“吃”的说法就无不与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关。

(地大物博,可以吃的东西特别多,据统计,我国仅食用的蔬菜品种就达600多种,而西方人尚不及我们的六分之一。

特别敢吃,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敢把它作为我们的腹中物。

中国人对“吃”还特别讲究,食物要做到色、香、味俱全,而且各地有各地的吃法,有很多“吃”的派别,比如浙系菜、川菜、湘菜等等。

)3、从语言看历史变革、文化背景文革期间流行生活对话:甲:为人民服务,我要买盒烟。

乙:要斗私批修,什么烟?甲:革命无罪,一号烟。

乙:造反有理,两毛钱一盒。

甲:一不怕苦,这是钱。

乙:二不怕死,找你三毛。

(文革期间习用毛主席语录。

就像如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关的词如“手机,寻呼机,E—mail(电子信箱),上网,网络,因特网,网虫”等名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口头及报章杂志上。

)4、从语言看地方民俗上海人看望病人不带苹果(谐病故)。

一般有情人不分吃梨子。

北京人吃饺子用醋不说吃醋。

不能给恋人送伞。

鳝丝浇头面来了,三碗加一碗了。

搬家不能送别人钟作礼物。

5、从语言看民族文化心理。

A《诗经》以四言为主,以二言为一节拍,充满了骈偶对称的句子;散文中也重视语句成双成对的运用。

B请问您贵姓?——免贵,敝姓王。

贵庚几何?(春秋几何?)——虚度四十。

(痴长四十。

)C有一些带“女”字旁的表意不好的字:奸、妖、娼、奴、婪、妒。

D“唐宋八大家”之首姓韩名愈,字退之。

请问这样的姓名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心理?(A追求和谐与对称:比如中国古代建筑,十分讲究整齐对称。

从平面布局上看,一般都有一条显明的中轴线,把建筑物分成两半,左右两边的建筑物往往也是对称的。

在这种审美心理的影响下;人们说话为文都讲求骈偶对称,如《诗经》以四言为主,以二言为一节拍,充满了骈偶对称的句子;散文中也重视语句成双成对的运用。

汉语中的四字成语也是这一求双心理的一种表现。

B自我贬低:谦让是一种美德,谦词和敬词所反映出的正是我们汉民族“扬人抑己”的传统文化。

说自己:拙作、贱内、浅见、犬子、寒舍、小女、薄礼、薄酒、拜见、献丑、抛砖引玉。

说别人:大作、尊夫人、高见、令郎、府上、令爱、厚礼、盛宴、光临、传经送宝。

主人请客,习惯地说:“没有准备什么菜,请多多包涵。

”绝对不会说:“今天的菜很丰盛,都是我精心准备的,你在别的地方绝对吃不到这样的菜的。

”C重男轻女:随着男子在日常生活中地位的提高,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庸,于是,在一些字上也体现出来了。

人们认为妇女愚昧无知、地位低下“妇人之见”、“夫唱妇随”“头发长见识短”。

詈词总是以女性为攻击对象,“奸”,“婪”,“嫉”,“媚”。

D中庸思想:中庸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尚中,具体做法是中正不偏。

中正不偏主要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把握事物度量的正确性不走极端。

对待人或事的关系时,要掌握最佳状态,恰倒好处,正确妥当地进行处理,中庸被儒家视为待人处世的最高原则。

三、探究活动:请以班级中某一同学的姓名为例,分析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

(女生多“芳、兰、丽、媛”,男生多“伟、俊、斌、杰”,希望女性如花似玉、清纯可爱,男性英俊伟岸、文武双全的共同价值观念。

)(补充材料:姓名折射出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观照着民族文化不同时期的种种形态。

远在氏族社会,姓氏就有图腾般的魔力,受到人们的崇敬,指望从中获得保障子孙繁衍,生产发展的神秘力量。

在上古时代,姓名的意义不仅在于符号标记,而且与个人品质浑然一体。

从汉族人的姓名中,可以看到汉族人崇尚什么,喜好什么,遵奉什么,从而显示汉民族文化的种种特点.汉族人命名时,有时根据族谱,按字排辈份,叔伯兄弟的子女只要同辈分的皆称同一个字,另一个字可以自由选择.今天在同胞兄弟姐妹中,也常用同一个字来表示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而排行字辈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孔氏家族了。

《清稗类钞》[近人徐珂(1869~1928)编。

珂原名昌,字仲可,别署中可、仲玉。

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光绪举人,为《辞源》编辑之一。

]记述曲阜孔氏族名中排行字辈,其中'孔氏命名之字派'云:'曲阜孔氏为孔子之后,命名皆有字派.盖自元代之五十四代衍圣公名思晦者起,于是凡五十四代孙,均以思字为派,思字下为克字派,克字以下,则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十派,再次则为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派,又次则为令,德,垂,佑,钦,绍,念,显,杨十派。

'上述孔氏族名的不同字派,其实便是孔子后裔不同辈分的用字.到了1920年第76代衍圣公孙孔令贻,又在这30字后续了20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孔氏家族的人名辈分用字,大多是有关国家繁荣兴盛,家庭和睦团结,个人修身养性进而治国安邦的美好字眼,表现了一个宗族的连续的尊卑有序性,维系着宗族的团结.新中国成立后,每一次重大社会运动都会在汉族人名中留下印记。

象抗美,援朝,跃进,卓娅,舒拉,卫东,革命,向红等人名,反映了抗美援朝,大跃进,与苏联友好合作等社会活动情况。

在'文革'期间,很多男孩取名不离'军',女孩起名不离'红'。

这一时期'大扫四旧',对很多人威助很大,其中有的人因名字中或者有点封建意识的流露,或者只是带个'修'字,生怕红卫兵上门横扫,于是去派出所改名。

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不满于现状,寻求新鲜。

人们起名不再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命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同样与当代的社会特征相吻合。

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

(1)第一代(上世纪初):李守仁、李守义、李守信(2)第二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3)第三代(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4)第四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5)第五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四、课堂总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