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名词解释
百日维新事件概述百日维新是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进行的一次变法运动。
这次变法自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维新变法,至同年9月21日(八月初六)慈禧太后重新“训政”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这年是戊戌年,所以历史上又称这次运动为“戊戌变法”或“戊戌维新运动”。
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以“变法维新”为号召,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康有为还连续给光绪皇帝上书,力图推动光绪帝变法。
面对外患、内患日亟、“国且不国”的局面,“不欲为亡国之主”(费行简:《慈禧传信录》)的光绪皇帝在听取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士变法维新的建议后,毅然于1898年6月11日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
此后,他“政厉雷霆”、“令如流水”地发布了一百多道“除旧”、“布新”的新政谕旨,主要内容有:一、选拔维新人才。
百日维新伊始,光绪帝接连谕令朝廷大臣举贤任能,令各省督抚向朝廷保荐品学端正、通达时务的优秀人才参与变法新政。
6月13日侍读学士徐致靖上折保荐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梁启超。
此后,湖南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巡抚陈宝箴、詹事府少詹事王锡蕃又分别保荐杨锐、刘光第、严复、林旭等人,均为光绪帝所采用。
康有为任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
梁启超被委为六品衔办理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挠礼部主事王照上书的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騤、侍郎堃岫、徐会沣、浦頲、曾广汉等六人全部革职,并赞许王照“不畏强御,勇猛可嘉”,“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
9月5日决定礼部六堂官人选为“礼部尚书著裕禄、李端棻署理,礼部左侍郎著寿耆、王锡蕃署理、礼部右侍郎著萨廉、徐致靖署理。
”但在正式任命中,慈禧太后对寿耆、王锡蕃、徐致靖不认可。
9月5日光绪帝授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行政事宜”。
百日维新
标志: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 诏》,宣布变法。
1898年6月11-9月 21日,共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
一、百日维新的内容 二、百日维新的特点 三、百日维新的评价
除旧:精简机构,裁 汰冗员,取消旗人由 国家供养的特权
布新:鼓励官绅士民上 书言事,各省举荐通达 时政的新政人才
改革科举制 度,废除八 股
教 育 科举
文化教 文化 育方
准许民间创办 报馆、学会, 设立译书, 组织翻译外国 书刊建立新式军 队,装备新 式武器,按 新法练兵
军事
添造兵船, 增加海军实 力
二、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分析其特点:
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 家的制度模式,改革中国的旧制度。
1.进步性: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政治上 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采取了一些打 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这些变法的措施推行,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文学文化 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 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 步意义。 2.局限性: 1)没有采纳资产积极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 局等主张; 2)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政治上是如何除旧 布新
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 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取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 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 兴办邮局,裁撤驿站
有利于 民族资 本主义 经济发 展的措 施
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 京师设立大学堂,筹办铁 路、矿务和医科等专门学 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 学生到海外留学
百日维新基本内容
百日维新基本内容
百日维新是中国明治维新的启示,指的是1898年光绪皇帝任命康有为为翰林院编修时,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一批激进的改革派士人在短短的百日内,提出一系列政治、经济、教育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方案,以推动中国进行现代化。
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1. 政治改革:废除内阁制度,实行宪政,建立议院制度。
提出了代笔议政、三权分立等政治改革方案,力图增强君主权利的制约与民主参与。
2. 经济改革:提出“资本实业救国”、“变法兴业”等口号,主张发展工商业,推动国家经济现代化,改善财政收支,加强对外贸易,提倡自强自立的经济政策。
3. 教育改革:主张旧式文人教育向现代科学教育转变,提出了“求实学堂”、“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倡导培养实用人才,提倡平等教育机会。
4. 军事改革:提出重视军事现代化建设,加强军事训练和武器装
备的改革,以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
然而,百日维新并没有得到充分实施和全面推行,因为皇帝被保守势力的反对所压制,维新派改革努力最终被迫结束。
然而,百日维新为后来的中国的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3课 百日维新
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因此,他
的(著3作)出变版法不理久论,有即偏被激光之绪处皇,帝内下部令意毁见版分。歧 回答: 据上戊述戌材变料法结的合失所败学有知多识方,面总的结原出因维。新根变据法上失述败材原料因,?分析 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一、百日维新内容
百日维新
措施
除旧
布新
掌握重点 进步性
政 精简… 治 裁汰…
取消… 经 济 裁撤…
鼓励…举荐…
便于资产阶级参政 提高办事效率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鼓励… 改革…兴办…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文 化
废除…
选派… 创办…
培养人才和传播西学
军 裁汰旧军 事
创建…
增强军事和国防力量
【合作探究】把我们班分四大组,分别代表政治、经济、
4.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 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5.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 B.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 C.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 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
第3课
百日维新
授课人:历史组 唐润莲
1.光绪帝4岁继位,由慈禧 “垂帘听政”,直至去世, 光绪始终是个傀儡皇帝。
2.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于 玉澜堂(夏季)和瀛台(冬 季)。
3.1908年,慈禧太后死的前 一天,她狠毒地将光绪害死 在瀛台,终年仅三十八岁。
名词解释百日维新
名词解释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后的一场历时100天的维
新运动。
其目的是通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善晚清政府的形势,恢复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
在晚清朝廷及社会各界的呼声下,光绪皇帝下诏,宣布实行百日维新,以回应国内的改革要求。
维新的关键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和军事。
在政治方面,百日维新试图建立宪政制度,推行君主立宪,设立摄政王、议政机构等,以加强皇帝与内阁、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制衡。
此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司法等方面的改革尝试,以提高政府效率和公正性。
在经济方面,百日维新试图推行自立自强政策,通过扶持工业、发展商业、加强农业生产等措施,调整国家财政,提高军费,以增强国家的实力。
同时,还试图改革税制和海关,吸引外资,推动经济现代化。
在教育方面,百日维新提倡新式教育,鼓励科学、技术、军事等方面的学习,以培养具备现代化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在军事方面,百日维新试图加强军队的组织、管理和武器装备的改革,通过培养军事人才、改进军事制度等措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对外部威胁的能力。
然而,百日维新由于受到保守派的反对和皇帝自身的犹豫不决,最终未能持续实施完整的计划。
光绪皇帝被迫撤回改革政策,并对参与维新运动的人员进行清洗和处罚。
尽管百日维新未能取得长远的成功,但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改革开辟了道路,并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Hundred Days of Reform简介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
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
中日甲午战争(1894—1985)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企图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争取国家富强。
维新派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宣传变法主张,受到少数官僚赞助。
光绪接受维新派改革方案,1898年6月11日发布国是(不要以为我打错了,没错,是“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维新。
在103天里颁布数十条维新诏令。
新政主要内容为倡办新式企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学校,提倡西学;裁汰冗员,削减旧军,重练海陆军。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康广仁、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等“六君子”被杀害。
新政全部取消,“百日维新”失败。
详介自清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诏定国是、决定变法起,至同年八月初六慈禧太后重新“训政”止,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毅然发布“明定国是诏”,决定变法,自是日起,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轰动一时的“百日维新”。
二十八日,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了时任工部主事的康有为,这是他们君臣初次会见。
康利用这次面谈机会,重申其全面变法的主张。
首先陈述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到了生死关头,非尽变旧法不能自强。
光绪同意,表示: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又指出,近年来并非不言变法,然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结果必至无功。
认为欲变法必先改订制度法律,否则只是变事,不是变法,要求光绪帝“先开制度局而变法律”。
并说他研究过各国变法的情形,西方各国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三十年而强,相信中国只要认真变法,三年可以自立。
光绪帝认为他讲的条理很详备。
康又问:“皇上既知非变法不可,为何久而不举,坐视国家危亡?”光绪嘘睨帘外,叹道:“奈掣肘何!”康领会光绪帝是顾虑慈禧太后阻挠,故此建议“就皇上现在之权,行可变之事,虽不能尽变,而扼要以图,亦足以救中国”。
第3课 百日维新
(4)影响: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变 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张之洞的主张与维新派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不同?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提倡西学,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张之洞主张全面维护封建纲常名教,反对民权、自由、 平等等西方观念,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 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 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有利于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 想的人参政议政
政治方面: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2、主要 内容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经济方面: 保护农工商的发展, 军事方面:
19世纪末,面对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中国 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怎样?
• 中国人民: 展开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 • 资产阶级维新派: 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 爱国官员: 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 光绪帝: 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维新运动的发展)
1、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 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加深 ⑵维新派极力宣传变法,并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D
7、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 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 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 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 轧花、柞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 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 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课件4: 第3课 百日维新
问题2:百日新政的内容并评价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有利于有识之
精简机构,提
类别
颁布士的参与新政法治
改高革行的政效旧率制
政治方面 允许政官治民民上主书化言事
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经有局济利限方于性面民:族没提开资有倡垦涉和荒及奖地经主维励 ,济立矿士修新工产宪民筑派业。制投铁提化等资路出政设,的治厂开开主产,国张会。奖、励设农议工展院商、业实行发君
程
传播了西方政治 学说和科学文化
西学变革成 为时尚潮流
问题2:通过对戊戌变法的学习,我们得到什么认识?
①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 不通。 ②中国近代化道路漫长而坎坷,只有实现民族独立, 才能实现国家近代化。
拓展训练、内化迁移
例3.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 )
①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北京菜市口。
行刑地——菜市口
问题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政变原因)?
材料一、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 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 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 “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 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戊戌变法资料》第四册,页384、385
第二幕:百日维新救危亡
课堂教学设计
探究一:百日新政——变法高潮(激情) 第一组:扮演维新派角色,主要完成百日新政这一子目 相关知识探究。其他小组可补充。
探究二: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悲怆) 第二组:扮演顽固派角色,主要完成戊戌政变这一子目 相关知识探究。其他小组可补充。
慈禧(1835年11月29 日—1908年11月15日) 即孝钦显皇后,叶赫 那拉氏,咸丰帝的妃 嫔,同治帝的生母。
百日维新名词解释
百日维新名词解释百日维新是指1900年10月10日,日本皇太子宣布临时摆脱汉语中的“政治枪杆子以及社会半个世纪的前日本”,在以后的100天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加中央集权,改变帝国社会制度,加强日本竞争力,形成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举措。
政治改革:除养活士族外,改编意见制前型古典政体,引入新宪政体,实行内阁民政,共和君主主义;开创外交体制,建立弱日本书,实行普遍性选举权制度,组织中央政府的统一力量,以接受历史的流变,实现从东洋文化到西洋文化的政治转变。
经济改革:主要是以促进做事效率,降低政府调控的财政支出,改革国家财政和税收,简化官僚机构,提高各部门协调合作能力为主,普遍推行信用制度,蓄谋新街口,引进工业和现代金融技术,大力发展日本特色的全国银行系统,完善日本货币制度,促进工商业发展。
文化改革:从改革的内容与节点可以看出,百日维新的政治文化重要成果是以西洋学问为基础,建立日本新文化。
其中包括实行宽恕政策,弘扬自强自尊、民族觉醒,更换中学教育制度,发展社会教育,国家鼓励知识分子发展和推广相关学术,加快新学术的发展,鼓励和减少禁渔法,等等。
社会改革:除了经济和文化改革外,社会改革是百日维新的重点。
为了防止家庭向士族进行财产的继承和地位的传统,政府禁止了封建机构的延续;加强人民的政治权利;推行“传统婚姻”,以一种有情感的“爱情政治”,消解理论上的“婚姻应被视为人口计划和调控的工具”;减少犯罪数量,改善传统的家庭制度以及贫穷武士的政治,加大政府对官僚地位的限制。
百日维新是一次历史变革,其影响维系至今,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日本经历了由内阁民政到民主政治,由社会经济封闭状态到开创全球经济,走上了政治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的道路,加快了实施宪政民主化、科学技术发展,为其他知名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政体和社会主义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十年后,日本就成为世界的一个强大的民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3课 百日维新
创新与探究: 创新与探究:
19世纪下半期, 19世纪下半期,日本和中国先 世纪下半期 后发生了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后发生了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结 果日本成功了, 30年的中国却没 果日本成功了,晚30年的中国却没 有成功,为什么? 有成功,为什么?
项目
明治维新(19 戊戌变法(19末) 戊戌变法(19末 明治维新( 中) 失败 成功
戊戌变法的背景
19世纪末, 19世纪末,推动维新变法运动 世纪末 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 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里? 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里?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经济上:19世纪末,在商品输出的同时, 经济上:19世纪末,在商品输出的同时, :19世纪末 更注重资本输出
6、1898年6曰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1898年 16日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 “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 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 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 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 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 奏事足矣。 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 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11、下列各项属戊戌变法内容的是① 11、下列各项属戊戌变法内容的是①筹划海 成立海军衙门②设议院、开国会、 防,成立海军衙门②设议院、开国会、定宪 实行君主立宪③开办京师大学堂④ 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开办京师大学堂④废除 八股取士⑤学校不读四书五经 八股取士⑤ A.①② B.②③④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百日维新是什么时间
百日维新是什么时间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1898年发生在中国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
1898年1月,康有为上书皇帝,提出三项变法方案:立即宣布实施变法;广材道上,各级官员都有权向皇帝下诏;彻底改革政权机构。
此后,康有为和其他改革家在各地组织社团,创办报纸,宣传政治改革的思想。
维新运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赞成政治改革。
当时,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分裂的危险。
二月,康有为从广州赶到北京,第五次上书光绪皇帝,恳切地表示,如果不进行变法,不仅国家危亡,皇帝也不能做老百姓。
当时清朝统治集团的一部分变成了两派: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和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
慈禧太后等人手握实权,坚决反对一切政治革新。
光绪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打击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后党,维护自己的利益,保住自己的皇位,希望通过变法引进新人,夺取实权,改善自己的处境,支持变法活动。
梁启超、光绪皇帝和康有为19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正式下令宣布变法,接受维新派政治纲领。
在维新派的影响和直接参与下,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几十项实施新政的命令,对封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进行改革。
其主要内容包括:在中央设立铁路矿山总局和农工商总局;在各省设立商务局,促进工商业发展;精简旧衙门和官员;废除八股文,改革考试制度;允许自由创办报刊和社团;奖励科学发明等等。
这些命令如雪片般发出,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虽然很多人支持他们,但反对的人更占优势。
除了慈禧太后为首的集团,各省地方官员大多是老派官僚。
他们视慈禧太后为靠山,根本无视这些改革命令。
各种顽固保守势力形成了反改革统一战线。
改革派除了有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之外,没有与顽固派抗衡的实际实力。
他们不敢依靠人民群众,自己手里没有军队。
所以维新运动虽然表面轰轰烈烈,但随时可能被顽固派扼杀。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废除所有新政法令。
大批维新派被杀,重要的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
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课
史料二
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 “名
为保国,势必乱国 ……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
国以度外。”光绪帝为此说: “会为保国,岂不大善?”
下令将文悌革职。 ——《戊戌变法》全刊第二册
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保国会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成立的?据
2.表现 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1)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六书》,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 ,进行全面改革。 (2)康有为主张学习______________
日本变政考 》 和 (3) 康 有 为 向 光 绪 帝 进 呈 《____________
俄彼得变政记 》等书籍。 《______________ 保国会 ,保浙会等相继 (4)1898年春,康有为发起组织了 ________ 成立,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 名师点拨 ] 戊戌变法是在 19 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形势 下,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 场政治活动。救亡图存是其首要的历史使命。
主题一
【史料探究】 史料一
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
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国家政权土地,保人
百日维新
定国是诏 》,宣布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__ 百日维新 ”。 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被称为“__________ 2.内容 (1)政治方面: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 上书言事 ,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 民 __________ 机构 ,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 务的新政人才;精简 ______ 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等等。
第3课百日维新
选修一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学习目标】了解百日维新产生的历史背景;识记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运用百日维新的措施,分析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评价维新变法;理解百日维新的进步意义;探究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学会从力量对比、内外环境、政策措施、改革者素质、等多元视角分析在顺应历史潮流下改革失败的原因;体会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背景下,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感悟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要求变法的爱国精神。
【历史概念】1898年6月11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此后的天里,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注释:1•“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2.注意从概念范畴区别“百日维新”与“变法维新运动”历史概念,高潮。
【自主学习】一、变局迫来1.请同学们联系必修1.2.3的内容,认真填写下列表格,19世纪末西方世界与中国(阶段特征)世界(西方)中国(晚清)2.请同学们思考以上阶段特征各项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日维新宏观历史背景。
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工业文明下的西方103“百日维新”是“变法维新运动”的1.经济2.政治3.国际关系(侵略方式)1.经济2.政治3.阶级4.思想农业文明下的中国 百日维新的背景: 国际背景:社会环境: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3. 根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感受变法前的民族危机,救亡与变法迫在眉睫。
精选精练1.( 2017年全国川卷).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经济基础思想主张1=> 社会实践k-1寺- ;j'i L■»3-.Ay" ■■■■ /■租惜地 债国醉力范aI 进国峥力范B =英国畀力范ffl 0猿国务力范S1 a 本势力范围 巻宝国界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凹———— ------------------------------------电东三斗=:q 二:1: ?: i :^;1-1 - - * > - •* 彳一• ■ 1--:- - I ■ 计…::Sd片7忙... .. T f'-—…二;合灣闊 耳才已日占)<港【英占】时间 国别强占租借地或割占领土1897 年 德国1897 年 俄国1898 年法国1898 年 英国4•在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下,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戊戌变法(百日维
三、反思与启迪 1、失败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 2、其他原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强烈反对 袁世凯的出卖 3、教训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 级改革维新道路走不通。清政府已经彻底腐败, 不推翻清政府就无法救中国
探究一 变法的背景与条件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戊 戌变法时,清朝的皇帝是_____.他虽然支持变法,但是却 __________。清朝的实际大权掌握在________手里。她对 变法的态度是________。 2.阅读材料 1863-1894 1894-1898 创办企业 119家 74家 资金额 680万元 1432万元
3.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1895年,强迫 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阅读上面“2”中的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哪个阶级力量得 到增强?与戊戌变法运动有什么关系?
3.虽然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但是从图 表数字看它的总体力量如何?
1.梁启超说:“我支那(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唤 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 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 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探究三:变法准备
• 阅读“警世洪钟《天演论》。39页“读一读”。 40页插图。 问题 1严复的身份。有什么贡献? 2严复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与维新变法运动是 什么关系? 3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推动变法,进行了怎样的 准备工作?
《百日维新》课件
02
改革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不能缺乏群众基础
。
改革需要实现真正的政治变革
03
改革需要实现真正的政治变革,建立现代政治制度,保障人民
的权利和自由。
05
《百日维新》与现代社会 的联系
现代社会的改革与《百日维新》的相似之处
改革背景
两者都是在国家面临严重危机时 进行的改革,旨在推动国家进步
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百日维新试图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启示现代社会 应加强民主化进程,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
促进经济现代化
百日维新倡导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启示现代社会 应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推动经济现代化进 程。
从《百日维新》看现代社会的改革方向
01
02
03
04
加强法治建设
借鉴百日维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经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
对后来的改革的影响
政治
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定了 基础,对后来的政治改革 产生了影响。
经济
对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影响 了后来的经济改革。
文化
对中国文化现代化产生了 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后来 的文化改革。
04
《百日维新》的反思与评 价
改革的成功之处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百日维新引进了一些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为中 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矛盾 和阶级矛盾加剧。
政治背景
清朝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急需 改革以挽救统治危机。
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现民主权利。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使得清朝政 府不得不进行改革。
民众对清朝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现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撤销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三省是湖北、广东、云南百日维新由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光绪皇帝希望通过变法维新,来救亡图存,并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手中夺取统治大权。
1898年6月11日,他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其内容主要有:第一,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第二,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商会等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第三,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第四,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第一,积极性。
“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各项政令大多是接受了维新派的建议而制定的,旨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第二,局限性。
在光绪皇帝发布的新政诏令中,并没有采纳维新派多次提出的开国会等政治主张。
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所要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改良方案。
维新派试图通过光绪皇帝推行的温和的不彻底的改革,遭到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光绪皇帝所颁布的新政命令,由于中央和地方守旧官僚们的抵制,大多未能付诸实施。
第3课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的地位和特点
1.地位:是变法高潮。 2.内容基本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3.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 的传播。 4.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不彻底。
1.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 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自由言论,有利于民族资产阶 级参政议政; 经济上制定了一些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农工商业等 政策,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上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有 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总之,百日维新的政令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 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 一定进步意义。
二、百日维新(维新运动的高潮)
1.开始标志: 1898.6.11.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2.主要内容: 3.对变法上谕的评价:
类别 政治 方面 经济 方面
文化 教育 方面
军事 方面
内 容 允许官绅士民上书言事;谕令各省督抚举 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 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 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 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 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 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 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铁路、矿务和 医科等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留 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 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按新法练兵, 还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2.表现: 各种改革力量推动维新变法形势高涨 ①康有为呈《上清帝第五书》,产生重大影响。 ②康有为呈《上清帝第六书》,成为施政纲领。 ③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 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 ④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保国会 ⑤有见识的爱国官员希望变法图强 3.影响: 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百日维新》教学课件
03
程
改革方案的制定与推行
改革方案的制定
在《百日维新》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方案的制定 过程,包括改革的目标、内容、措施等。
改革方案的推行
教师需要讲解改革方案的具体推行方式,包括如何将改革方 案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具体的措施来推动改革的实 施。
改革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困难与挑战的识别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过程中可 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例如教学资源 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经济改革
总结词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鼓励实业救国
详细描述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鼓励实业救国。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他们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经济改革措施,如建立银行、发展交通、建设铁路等 。
教育改革
总结词
建立现代教育体制,推广西学
详细描述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主张建立现代教育体制,推广西学。他们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建立现代 教育体制,推广西学,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应对策略的制定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制定应对困难和挑 战的策略,例如优化教学资源、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等。
改革的结果与影响
改革结果的分析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改革的结果进行分 析,包括改革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
VS
改革影响的评估
教师需要评估改革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包 括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方 面的改变和影响。
社会背景
经济背景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但整体 经济水平仍然落后。
文化背景
西方传教士和资本家在中国积极宣传 西方文化,使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 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
百日维新
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
(五)社会生活上:文明化、西方化 1、明治维新:努力改造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 发生了深刻变化。 2、戊戌变法: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习,提倡文 明生活方式,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引领时代新风。
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
(二)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1、俄国改革:①颁布“一二九法令”,宣布废除 农奴制,从法律上承认了农民的人身自由;②颁布 《司法章程》统一司法程序,实行公开陪审制度和律 师制度,建立起近代司法制度;③选举产生农村地方 自治局、城市杜马等地方自治机构。 2、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 等;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至 高无上的权力,但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形式上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 立宪国家。 3、戊戌变法:维新派变法前曾提出设议院、开国 会、定宪法等内容,要求实行君主立宪,表明中国向 西方学习已扩展到制度领域。
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
(三)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民主化 1、阿里改革:实施西方教育体制;发展世俗中 小学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派遣留学生;翻译大量军 事科技书籍。 2、明治维新:倡导文明开化,积极学习西方资本 主义文明,实行教育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大力发展 新闻出版事业。 3、戊戌变法:维新期间,言论、集会、出版、结 社活跃,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近代文化和教育 事业获得教快发展;出版事业进步、近代传媒从通商 口岸拓展到内陆,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 了思想启蒙,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 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2、性质:
既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爱国性) 也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启蒙性) 又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进步性)
积极作用
爱国:
一次救亡图存运动
原创4:第3课 百日维新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推行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课堂小结
维新背景 民族危机、思想宣传、组织准备、官员支持 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定国是诏》 基本内容 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 未行措施 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进步意义 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民族资本主
有利于民族1本.中主义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
的发展
经济 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
方面 展
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类别
颁布新法改革ຫໍສະໝຸດ 制文教 方面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
立大学堂
改革科举制度,废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除八股
《
反对维新派的民权自由平等西方政治观
劝
点,反对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主
学
张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生产技术,
篇
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目的是维护清
》
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思考
当时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
派的变法主张?
1.民族危机严重,不甘做亡国之君。
2.借变法加强巩固自己的权力。
光
3.康有为多次上书,坚定了光绪帝变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 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 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 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 维新”从此开始。
2.戊戌变法的内容
类别
颁布新法 有利于知识分子参与改政治革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晡(bū)是指 午后三时至五时
—《戊戌政变记》 梁启超
问题一:这段材料反映了新政哪方 面的内容?当时人们的反应如何?
享
⊙《上清帝第五书》(1897年): 背景:德国强占胶州湾。1897年,德国公然派出舰队侵占中国 山东胶州湾。沙俄租占旅顺大连湾,并将整个东北均置于其魔 爪之下。接着,其他列强也纷起效尤,进而在中国掀起了一场 争夺独占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内容:指出变法图强才能救亡图存。康有为针对德占胶州后的 险恶局面,写出了《上清帝第五书》。在《上清帝第五书》中, 康有为指出,德国侵占胶州之后,“瓜分豆剖”已“渐露机 牙”;并说此间“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在 此危亡之际,他急迫要求及时变法,强调“图保自存之策,舍 变法外别无他图”,变法图强才可以救亡图存。从而,鲜明地 举起了图强救亡的旗帜。他并且激动地写道:如仍然“苟且度 日,因循守旧”,不奋起变法图强,“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 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同时,他还就变法的步骤、革 新要点等进一步作了陈述。 影响:感动光绪帝,为光就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效果,激荡神 州、振奋人心,出现了“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 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 起,日晡乃罢。阅览奏章,犹不能尽。”(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的局面。该年上海出版的英文《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报道:“激进的改革举世为之震惊,第一他们终止了对外国 人的传统憎恶和闭关自守的政策,鼓吹与列强友善与结盟的政策, 倡导全国开放;第二他们改革了那个愚蠢傲慢、自称世界第一的教 育制度;第三不复以中国文明与制度为自满,维新派在各个部门都 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起这个青年中国来,就连日本的明治维 新也堂乎其后。” 西方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多位评论家都对康先生倡导的改革给予极 高的评价,著名汉学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在其主编的 《Cambridge: China History of The late Ching 1800~1911》 (《剑桥晚清史(1800~1911)》)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 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 享
想减少阻力;也说明维新派完全把希望 寄托在光绪帝的“君权”之上行的措施及原因
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想减少阻力;也说明维新派完全把希望 寄托在光绪帝的“君权”之上,反映了 维新派的软弱和妥协性。
除旧 布 新 精简机构, 政 裁汰冗员, 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 治 废除旗人寄 隔;令各省督抚举荐新政人才 生特权 设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务总局,保护 经 工商业发展;提倡私人办厂,采用机 济 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编制国家 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 军 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按新 事 法练兵,添设兵船。 各地成立中小学堂,京师设大学堂, 文 改革科举制, 筹设专门学堂;鼓励 私人办学,选派 教 废除八股 学
为了变法图强,康有为曾经研究了一些国家兴亡盛衰的历史,编成几部书稿。 据《万木草堂丛书目录》所载,计有《俄大彼得变法考》(二卷)、《日本 明治变政考》(十六卷)、《突厥削弱记》(六卷)、《法国革命记》(四 卷)、《波兰分灭记》(四卷)等五部。其中用力最深、篇幅最大、在变法 中影响也最大的,当为《日本明治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和《日本变政考》两书分别于1898年3月24日和4月13日 由总理衙门呈递给光绪帝,康有为希望光绪帝“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 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就是仿照俄国“以君权变法”,借鉴日本明治维 新推行新政。 《日本变政考》为编年体,起自1868年(明治元年),止于1890年(明治 二十三年日本第一次帝国议会召开)。总结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经验有六: “大誓群臣以定国是;立制度局以议宪法;超擢草茅以备顾问;纡尊降贵以 通下情;多派游学以通新学;改朔易服以易人心。”这也正是康有为变法主 张的基本纲目。他向光绪皇帝推荐此书说:“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 切已足,其凡百章程,臣已采择具备,待措正而实行之,其他英、德、法、 俄变政之书,聊博采览。然切于中国之变法自强,尽在此书。臣愚考万国书, 无及此书之备者,虽使管、葛复生,为今日计,无以易此。我皇上阅之,采 鉴而自强在此。若弃之而不采,亦更无自强之法矣。且惟以今日采用之,犹 有可及,少迟则俄路(按:指西伯利亚铁路)已成,虽欲变法,将为波兰, 亦无能为计矣。” 牛牛文档分 牛牛文档分 享
没有触动到封 建土地所有制
思考:变法法令的哪些条款会触及顽固保守官 僚的利益?如果你是顽固保守官僚你对变法持 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裁汰冗员 废八股、改革科举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裁汰旧军 (说明变法法令本身也存在操之过 急、考虑 欠周密的不足)
作用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有利于加强容是一种落后的体现。你认 为呢?
问题:以上政治法令与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 论战时的主张有哪些明显差别?为什么会出现 这些差异? 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 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享
5.局限性:
没有行宪法、开国会,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 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具有 一定落后性,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牛牛文档分 享类别作用
局限性
政治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 方面 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立宪等政治主张 经济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方面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文教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方面 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军事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 方面 力,抵抗外来侵略
享
⊙《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 内容:重申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第六书),请求 光绪帝决定发起戊戌变法。在这篇奏折中,他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 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认为世界各国的趋势,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中国所以面临危亡,就是 由于保守旧法不知变革所致。他说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认 为明治维新的要义有三个方面: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设对策所以征 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以此为依据,他请求光绪帝尽快作好三件事: 《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则能全,不变 一、在天坛或太庙或乾清门召集群臣,宣布维新变法,“诏定国是”。 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建议皇帝效法日俄推 二、在午门设立“上书所”,派御史二人监政,准许人民上书,不得由堂官 代递;有“称旨”的,召见察问,量才录用。 行新政,当务之急是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开制度 三、在内廷设制度局,订立各种新章,下设十二局。 局,许天下人上书”。 以上第一条是企图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第二条是要使维新派参预政 权,第三条是要在上述二者的基础上改革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 实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康有为又提出在每道设一民政局,选才督办,准 其专折奏事,体制与督抚平等;每县设民政局分局督办,派员会同地方绅士 治之。他认为,这样可以“内外并举”,新政有效。 在这次上书中,康有为还涉及派员出国游历,翻译西书,变通科革的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 享
享
(3)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
时间、 地点: 性质: 宗旨: 分会:
影响:
时间、地点:1898年,北京 性质: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分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
影响: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 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牛牛文档分 享 牛牛文档分 享
戊戌变法的内容
问题二:新政鼓励士民上书言 事,假设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 提出举国鼓 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 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 而起,日晡(bū)乃罢,览阅奏章, 尤不能尽。 ——《戊戌政变记》 梁启超
问题三:“举国”如何理解?试用一句 话来akorabea变法内容之:各抒己见
有人认为,变法内容反映 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与要经济方面 文教方面 军事方面
时务学堂 强学会
时务报强学报 牛牛文档分 享万木草堂2、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表现 (1)康有为改变维新变局的两次上书:
⊙《上清帝第五书》(1897年): ⊙《上清帝第六书》 (即《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
(2)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坚定光绪帝维新变法的决转入政治实践:原因 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加深 牛牛文档分 享⑵维新派极力宣传变法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 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 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中外纪闻 强学会 国闻报 保国会
4、进步意义: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 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 传播,一定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 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自由言论,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 提供了参政议政; 经济上制定了一些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农工商业等政 策,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文化上也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有 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总之,百日维新的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 要求,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2、有人认为,变法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 望与要求,具看待?
1、开始标志:
2、基本内容: 3 、新政中未实行的措施 4、进步意义:
5.百日维新: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1898年6月) 2、基本内容: 提示:从除旧、布新、作用、局限性 四个方面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