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现状3

合集下载

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问题及本土化

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问题及本土化

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问题及本土化第一篇: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问题及本土化蒙氏教育法本土化过程的问题及对策一、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问题(一)、对蒙氏教育法精髓的把握上存在的问题1、教师方面目前,我国蒙氏教育法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教师不能正确把握蒙氏教法的精髓,把蒙氏教法等同于蒙氏教具的操作,存在生搬硬套、囫囵吞枣的现象。

教师们普遍视野局限,交流的机会不多,可供借鉴的成功例子也少。

培训几周甚至几天后就匆匆上岗,没有时间去细细的了解、把握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

其次,传统的“教师中心主义”思想也影响了教师“导师”意识的形成。

蒙氏教师的素质不高也与蒙氏教法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有一定关系。

蒙氏教师的培训工作多数是由民办或非教育机构承担, 这些培训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大多质量差,很多培训机构把操作蒙台梭利教具当作蒙台梭利教育法等错误的培训方式, 也把不少幼儿园教师带入了误区。

由于“蒙台梭利教师的培训上只做表面文章,老师们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学习只学习了表面的、形式的东西的现象,而缺乏对蒙台梭利教育精位和实质的把握。

”[1]未曾真正领会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其工作中就存在着“不求其解”、“囫囵吞枣”、“照抄照搬”的现象。

“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精髓的”导师“难寻是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主要误区之一。

” [2]2、幼教管理者方面我国的各类幼儿教育机构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候,受功利主义的影响, 存在着盲目跟风,追求形式上的模仿,照搬。

蒙台梭利教育法对于很多幼儿园管理者来说,是作为一个旗号和卖点向家长推介的,是向家长额外收取高额费用的“幌子”,而对于其是否真正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则考虑不多。

由于幼教管理者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在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办“蒙氏班”“蒙氏园”,导致多数幼儿园在采用蒙氏教育时只注重其形式而忽略其精髓,引进与移植的形式主义非常严重。

对此,我国幼儿教育家卢乐山教授就曾指出: “现在许多的幼儿园都在办蒙台梭利班,但我觉得都不够深入,更多的是在做表面功夫,断章取义。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其思想主张是通过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具,让儿童自主地探索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终身
学习能力。

蒙氏教育在城市中已经广泛应用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但在农
村幼儿园中的本土化实践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幼儿园的资源和条件相对较差,很难提供与城市幼儿园相似的教育设施和
教具。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创造适合农村幼儿发展的环境是一大挑战。

其次,在农村幼儿园中,家长对蒙氏教育的理解和接受度不高,他们普遍认为学习应
该是由老师传授知识,而不是让孩子自主学习。

因此,农村幼儿园需要加强家长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蒙氏教育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

第三,农村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水平有限,缺乏蒙氏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这意味着需要给予农村幼儿园教师更多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蒙
氏教育的本土化运用水平。

最后,农村幼儿园的管理体制相对松散,难以规范教育教学的质量。

因此,需要建立
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总之,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中需要克服多个挑战,包括环境、家长、教
师和管理等方面。

只有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创造出适合农村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教学
方法,才能真正实现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中的本土化落地。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是被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所提出的,她提出的这一理论对全世界范围内很多的幼儿教育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是从直接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引入、同时借鉴国外的积极经验实现本土化,虽然在理论的研究上内容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其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实际性。

本文化以蒙氏教学法的本土化为研究主题,从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当下的现状以及等层面入手,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式,对蒙台梭利在我国的本土化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及评述,为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更好的实现本土化、更好的帮助幼儿教育提供更好的建议和依据。

关键字:蒙台俊利教育法;本土化;研究1.绪论1.1研究缘起自从蒙台梭利教学法引入我国以来,正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使得很多的幼儿开始接受蒙台梭利教学。

但是如何让蒙台梭利在我国实现真正的本土化?怎样解决蒙氏教学法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论文在着重分析以上的问题,并希望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促进蒙台梭利本土化的实现。

1.2文献综述1.2.1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国外的研究及现状蒙台梭利教育法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兴起:1911年,第一所蒙台梭利教育学校在纽约市塔利镇建成,之后蒙台梭利教育法逐渐得到美国广大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1913年蒙台梭利首次对美国进行访问,她的到来引发了当地教育工作者极大的热情,而且也获得了大量的支持。

1915年,她再次来到美国,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对教师进行授课,使得蒙台梭利教育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陷入低谷:随着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兴起,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始对这一教学法进行审查。

加之当时美国的教育部门对蒙台梭利教学法不甚了解,使得蒙台梭利教育缺乏政策支持。

同时,教学使用教具的昂贵的以及教师专业不强等方面也限制了其在美国的发展。

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

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

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孩子们通过感官经验来探索世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方法注重直觉和自由探索,强调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和发现,而不是被老师强加知识。

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念,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在中国的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法注重的记忆和背诵,而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和体验。

而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则强调让孩子们通过感官经验来理解和学习知识。

通过感官教育,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各种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感官刺激,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认知。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念。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放置各种形状、颜色和质地的物体,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和观察来学习。

我们还可以利用儿童画和手工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感官操作能力。

通过这种教育方法,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感官能力,还可以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念来进行亲子教育。

父母可以通过触摸、观察和发音等多种方式来与孩子交流。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感官能力和思维能力。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直觉和自由探索。

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教育理念来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通过感官教育、手工活动和亲子教育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浅析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办学的金钱利益化、形式化、教师角色不明化等问题。

理当在本国现有的基础上吸收外国运用蒙氏教育法的经验,为蒙氏教育法融入本国本土文化做好准备。

以正式的态度为前提,考虑文化差异,正确的了解蒙台梭特教育法,了解其精髓和本质是基本要求,针对蒙台梭利教育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结合我国实际从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实施等各个方面来进行改革是主要目的。

如此,发挥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作用,才能找到我国幼儿事业继续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幼儿;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享誉世界的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所创建。

她在罗马创立了第一所“儿童之家”,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效果惊人。

蒙台梭利具有巨大的魅力的教育方法曾轰动了整个欧洲,影响着世界各地。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全面区别于传统教育的科学教育法,优先的教育观、儿童观,强调以儿童为重点,尊重了解儿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由法则,把握儿童发展各个阶段的敏感期。

一、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法应用的现状分析从蒙台梭利创设第一所儿童之家开始,到现在已有一百一十二年的历史了。

目前的蒙台梭利班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更有一些蒙台梭利培训机构由于师资欠缺或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对蒙氏教育理念的了解甚浅,成果不佳。

这些蒙台梭利班大多数注重形式主义,忽视了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内涵。

关键期教育对幼儿是影响深远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幼儿的性格、对待生活的态度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并且会影响着幼儿日后的学习与生活。

我会结合前段时间的实习来谈谈蒙台梭利思想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一)片面追逐经济利益,偏离其教育目的本源教育教学空有其形式而未能反应蒙氏教育的精髓。

蒙台梭利幼儿园在本土化的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十分严重,部分幼儿园在教学中只是将蒙氏的教具摆放在教室,教师禁止幼儿自己自由动手操作,限制操作时间,教学的内容生硬而且内容范围狭小,而且并不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也没有教导幼儿理解与巩固教学内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蒙氏教育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的教育理念,以其注重幼儿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的特点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蒙氏教育在国内的推广,不少农村地区的幼儿园也开始引入蒙氏教育理念,试图提升农村幼儿的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农村幼儿园蒙氏教育的本土化实践入手,就其现状进行分析。

一、农村幼儿园蒙氏教育的背景与现状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越来越多的农村幼儿园开始尝试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其中蒙氏教育成为了不少幼儿园的选择。

在农村地区推行蒙氏教育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教育投入有限,很难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条件来支持蒙氏教育的实施。

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普遍较为欠缺,很难找到专业的蒙氏教育培训师,也很难吸引高素质的教师来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农村家长对蒙氏教育的认知程度较低,很难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农村幼儿园在推行蒙氏教育时面临的困难不容忽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幼儿园的蒙氏教育本土化实践也呈现出了一些特点和现状。

二、农村幼儿园蒙氏教育的本土化特点1. 融合本土文化农村幼儿园在引入蒙氏教育理念的也会融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寻求蒙氏教育与本土文化的契合点。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会注重围绕当地的节日、民俗、习俗等进行教育,让孩子们在学习蒙氏教育的同时也能增进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 创新教学模式农村幼儿园在推行蒙氏教育时,常常会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设定符合蒙氏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

在班级活动中引入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家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强化家校合作农村幼儿园在蒙氏教育本土化实践中,也更加强调家校合作。

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等方式,加强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度,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蒙氏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中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现状、问题及

中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现状、问题及

蒙台梭利幼儿园的现状、问题及发 展对策
国内目前蒙台梭利幼儿园的现状、问题 ★初级阶段 1、对蒙台梭利幼儿园的理解 2、教学现状 3、管理现状 4、发展对策 ★过渡阶段 1、对蒙台梭利幼儿园的理解 2、教学现状 3、管理现状 4、发展对策
中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现状 问题蒙台梭利教师培训的现状、问题及 发展对策
目前国内培训现状、问题 1、培训机构 2、师资水平 3、培训教材 4、培训内容 发展对策 ★中国蒙台梭利协会的培训工作 一、幼儿园教师培训的五个统一: 1、统一教材 2、统一课程
3、统一的讲师 4、统一的考核标准 5、统一的证书 二、幼儿园园长培训 三、蒙台梭利讲师培训 1、0—3岁讲师培训 2、3—6岁讲师培训 四、研究生培训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与城市不同,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家长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在农村幼儿园中推行蒙氏教育,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和需求,实现与本地教育文化的结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农村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以促进农村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提升。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为农村幼儿园的蒙氏教育本土化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研究,我们也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当地文化和实际情况,推动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落地和实施,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和优化配置,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为农村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蒙氏教育的本土化实践有助于传承和发展当地文化传统,充分挖掘农村幼儿的潜能和特长。

在蒙氏教育的框架下,结合农村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符合当地文化背景和实际需求的教育方案,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本土化实践还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参与蒙氏教育的实践探索和交流学习,农村幼儿园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拓展教育视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农村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提升。

2. 正文2.1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现状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地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匮乏: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相对简陋,缺乏专业的蒙氏教育师资和教学材料,无法有效实施蒙氏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2.教育理念融合不足:农村幼儿园普遍以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为主,对于蒙氏教育的理念和特点了解不深,无法将其有机融合到实际教学中。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一、农村幼儿园蒙氏教育发展的困境和挑战在农村幼儿园中,发展蒙氏教育首先面临的是教育资源的不足。

许多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高,幼儿园建设和教育投入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

这造成了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匮乏,无法提供齐全的教育器材和教材,也无法让专业的蒙氏教育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念。

其次,农村幼儿园缺乏与城市幼儿园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和标准。

城市幼儿园在教学理念、环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这些要求是建立在完整的教育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的。

而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状况的不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和体系,这给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推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第三,农村幼儿园的师资队伍普遍素质不高。

目前农村地区的教师大多是当地居民或其他专业未知的人员,这些人员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对于蒙氏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普遍较低,对于如何将其本土化、实践化也存在很大困惑。

此外,一些教育机构招聘的年轻教师也有缺乏耐心、热爱教育的现象,这会影响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推广和实践。

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是开展蒙氏教育的关键所在。

针对上述问题和难点,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以促进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中的本土化实践:1、加强幼儿园教育投入和改善教育资源。

政府应对农村幼儿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对幼儿园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加入,营造良好的幼儿园建设和教育氛围。

同时,幼儿园在发展蒙氏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建立良好的教育资源保障机制,打造教育器材、教材和师资力量相对完备的教学环境。

2、制定符合农村幼儿园本地特点的教育标准和管理制度。

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符合本土文化、经济、社会特点的教育标准和管理制度,落实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指南,确保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中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3、提升幼教师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摘要】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摘要: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阐述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

在研究背景中探讨了蒙氏教育的概念和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

正文部分分析了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普及程度、本土化实践的难点和挑战以及地区特点对实践的影响。

同时探讨了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问题。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展望。

本文旨在促进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蒙氏教育、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普及程度、难点、挑战、地区特点、融合、存在问题、建议、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引言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蒙氏教育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本土化实践的难点和挑战所在。

深入探讨地区特点对蒙氏教育的本土化实践造成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融合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从而为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揭示在农村地区开展蒙氏教育的现状情况,明确其在本土化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探讨怎样更有效地推动蒙氏教育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普及,并为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改革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展望。

1.3 研究意义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引言2. 正文2.1 现状分析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普及程度:目前,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导致蒙氏教育在农村地区很难得到有效推广和实行。

很多农村幼儿园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使得蒙氏教育无法有效落地。

本土化实践的难点和挑战:在农村幼儿园进行蒙氏教育的本土化实践面临诸多难点和挑战。

首先是教育资源不足,缺乏合格的蒙氏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其次是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突,农村家长对蒙氏教育理念的接受度较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给蒙氏教育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论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现状3

论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现状3

论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现状及其对策钟臣菁(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摘要:当我们谈到幼儿教育发展史的时候,无不及述蒙台梭利的思想及其教育观。

自1994年起,蒙氏幼儿教育法以及以蒙氏教育思想为基础创立的幼儿园模式逐步地被引进中国,其独特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学方式、人性化的环境规划和显著的教育成果,越来越受到中国幼教界、幼儿园和家长的青睐。

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蒙氏教育学在中国本土化还是存在着不足,为蒙台梭利教育法能更好地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提出相关思考。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一、蒙氏教育法的概念当我们谈到幼儿教育发展史的时候,无不及述蒙台梭利的思想及其教育观,它的创始人玛丽亚·蒙台梭利是西方教育史上杰出的幼儿教育家。

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设有专门的错误控制系统,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

蒙氏教育重视儿童智力早期开发,但是反对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蒙台梭利学校主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主从日常的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

蒙氏教育法认为儿童发展存在一定规律性:其一,儿童发展有一个胚胎期;其二,儿童发展有一个敏感期;其三,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其四、儿童是在“工作”中成长的。

二、我国蒙氏教育现状(一)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类型1994年起,蒙氏幼儿教育法以及以蒙氏教育思想为基础创立的幼儿园模式逐步地被引进中国,其独特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学方式、人性化的环境规划和显著的教育成果,越来越受到中国幼教界、幼儿园和家长的青睐。

在我国,蒙氏的教学组织形式有许多类型,各种类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性,主要有以下3种:1.以个别指导为主的教学形式我国将蒙台梭利引入,并认为工作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能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如培养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并且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学地解读和本土化

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学地解读和本土化

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学地解读和本土化蒙台梭利教育法对当今世界全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正确解读,认识和吸取其对我国幼教有指导作用的教育精髓,同时承认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及运用中的文化障碍,找到将其本土化的途径。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精髓(一)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内在需要。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备一种自我成长发展并形成健全人格的生命力,正是这种内在的生命力,促使儿童不断地发展。

蒙台梭利将对儿童的自发的生命力是进行压制还是引导,看成是区分教育优劣的分水岭。

在她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

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基于这种儿童观,蒙台梭利课程由一系列操作来实现,这些操作活动按其目的与所发展的儿童能力,分为不同领域,主要有日常生活、感官、数字、语言、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表现7个领域,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自我纠正,顺应儿童生命力发展的内在需要,促进其自我发展。

蒙氏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

例如,儿童对颜色、声音、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在2至4负,而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则在2至6岁。

并且,每个个体儿童有不同的发展节律,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为儿童提供不同的教育。

因此,儿童的课程与教学应该建立在儿童的兴趣、发展需要、疑问与经验之上,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即实施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主要通过区域教育活动的形式进行。

所以,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使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蒙氏个别教育活动中的幼儿可以自由地在已设计好、适合他们需要的环境中选择活动。

在对教具的设计方面,强调对儿童的吸引力不在于它的外表,而在于它的内部——能够满足儿童内在的需求,能够长时间地吸引孩子。

她的这种儿童观以及由此设计的课程,符合现代教育哲学的理念,与人的本质发展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只有顺应儿童内在生命力发展需要的教育,才会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浅析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创建并于1907 年在罗马创立了第一所“儿童之家”,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对3-6 岁的儿童进行教育,效果惊人,风靡欧洲乃至全球。

1909 年,随着《蒙台梭利方法》的出版,蒙台梭利教育法成为独特的幼儿教育法。

它以顺应儿童的内在需要为前提,以蒙台梭利教具为手段,将儿童的发展与“有准备的环境相结合”,以真正实现幼儿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法应用的现状分析20 世纪90 年代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随即我国创办了300 多所蒙台梭利学校,对于改进我国传统幼教模式,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和改善其教学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诸多显著的成绩。

但是,像一把双刃剑一样,它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很多问题,以下就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追求形式主义,未真正理解其精髓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髓和核心在于其“有准备的环境”,它“有准备的环境”又包含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其中,物质环境指的是蒙台梭利教具、多种多样满足儿童内在需求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教学材料;人文环境是指各种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

在我国蒙台梭利法的幼教实践中,能够真正理解其精髓的不多,将其运用到实践的更是屈指可数。

大多数教师只是简单地认为在我国传统幼教模式下,设置蒙台梭利学校,将蒙台梭利教具摆进教室,机械照搬照抄蒙台梭利教育法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在这种错误的观念指导下的实践只会导致与其真正教育精髓背道而驰,形而上学。

(二)片面追逐经济利益,偏离其教育目的本源蒙台梭利教育源于罗马贫民区的“儿童之家”,其教育目的是通过培养新人类来更好地建设新社会,最初是针对贫困家庭以及弱势群体的儿童发起的幼儿教育,现如今在我国却演变为只有富裕家庭才能负担得起的“贵族教育”,盲目追求高额经济利益,高价买回蒙台梭利教具,聘请教师,装饰教室,却不会正确使用蒙台梭利教育法,实际上等同于光滑外表下无实质内容的一具空壳。

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困境及建议

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困境及建议

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困境及建议作者:杨玉洁来源:《新课程研究·下旬》2018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并掀起了一阵蒙台梭利教育的热潮。

蒙台梭利课程的理念、内容及教学方式与我国本土的教育思想相互作用、碰撞,并呈现出时间短、起点高、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在其本土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困境,如课程本身的局限性、师资力量不足、家园合作的缺失等。

关键词: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作者简介:杨玉洁,河北省直机关第七幼儿园教师。

(河北石家庄 050000)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2-0107-02一、概念的界定1. 蒙台梭利课程。

蒙台梭利课程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精神与宏观课程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基于课程的本质而产生的,是一种刻有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印记的课程体系。

蒙台梭利课程的指导思想为“儿童为中心”,其特点为:①“不教的教育”,即让幼儿自己做;②把握儿童的敏感期;③无奖惩措施;④培养儿童的完全人格;⑤实施混龄班教育;⑥整备的环境和丰富的工作材料等。

2. 本土化。

“本土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研究西方民族与文化的西方人类学研究者针对人类学研究的弊端提出来的。

所谓的本土化,是将从外部引入的新事物与本地域相融合,使之与本土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及现状相互交融,从而达到新的事物在本土环境下的生长。

有学者在民族化的研究范式内,认为本土化既可以理解为民族化,将新鲜的外来事物或是思想观念播种在本地原有文化的土壤中,使之在本土环境下实现再创生,其前提是民族性与时代性。

二、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实施中的困境蒙台梭利课程的引入,丰富了我国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教育方法,但是,蒙台梭利课程在我国幼儿园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现实的困境,阻碍了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进程。

1. 课程自身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课程理论都有值得借鉴与学习之处,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蒙台梭利课程也是如此。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问题浅析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问题浅析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问题浅析改革开放以来,蒙台梭利教学法影响了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

该教学方法虽然为中国学前教育拓宽了理论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丰富了教育改革资源,但在某些方面往往只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标签:蒙台梭利教学法;中国;本土化;学前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法从1913年传入中国起,就一直备受冷落,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引起各方的重视,相继出现了大量的理论著作、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幼儿园。

时至今日,从沿海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地区,从民办幼儿园到公立幼儿园,从实验班到全日制蒙氏园,目前已遍及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的二十九个省区和直辖市。

仅仅30年,影响如此之广,可见蒙氏教育的魅力之大。

可这样的西方教育方法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否能得到中国家长的认可?是否最终能实现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呢?一、蒙台梭利教学法与中国国情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目前的国情,也是通向高级阶段的必经之路。

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蒙台梭利教学法从创立之初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就与新中国成立之初所向往的社会目标相一致。

经过30多年中国本土文化的熏染和蒙氏教育实验的深入开展,其成效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接受这一良好的教育。

它所关注的幼儿个性的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蒙台梭利教学法从六大领域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权利的关注,是蒙氏教育精神的宝贵财富,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 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精髓在于通过为孩子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使孩子充分地自由成长,自主发展,进而培养健全的人格,这与我国《全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目标相一致。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下,着眼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利用蒙氏教学法,从幼儿的自由、个性、全面、健康、和谐等方面,大力推动国家的基础教育建设势在必行。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1.本土化教育理念的引入随着蒙氏教育理念的进入,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填鸭式教育逐渐被替代,注重儿童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蒙氏教育理念被引入到农村幼儿园中。

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2.教育环境的改善随着蒙氏教育理念的引入,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得到了改善。

学校开始注重环境的美化和设施的更新,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更适合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学校还加强了安全和卫生管理,确保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3.师资队伍的培训为了更好地贯彻蒙氏教育理念,许多农村幼儿园对教师进行了相关培训。

教师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逐渐转变了教学方式和理念。

他们逐渐意识到,教育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4.教育成果的显现随着蒙氏教育理念的引入,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成果也逐渐显现出来。

许多幼儿在蒙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习方式更加主动和积极,个性特点更加突出,增强了自信心和创造力。

5.家长参与的增加蒙氏教育理念的引入,也促使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

他们逐渐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长的参与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他们开始主动了解蒙氏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困难和挑战1.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观念在农村地区根深蒂固,改变这一观念需要时间和耐心。

一些教育者和家长对蒙氏教育持保守态度,认为这种教育方式过于注重个性发展而忽视了知识的传授。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面临的重要困难之一。

2.师资队伍的短缺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很多教师只有基础的教育专业知识,对蒙氏教育理念理解不深。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一支符合蒙氏教育理念的师资队伍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3.教育资源的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包括教材、教具,以及各种辅助资源都存在不足的情况。

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困境及建议

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困境及建议

学前教育摘要:近年来,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并掀起了一阵蒙台梭利教育的热潮。

蒙台梭利课程的理念、内容及教学方式与我国本土的教育思想相互作用、碰撞,并呈现出时间短、起点高、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在其本土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困境,如课程本身的局限性、师资力量不足、家园合作的缺失等。

关键词: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作者简介:杨玉洁,河北省直机关第七幼儿园教师。

(河北石家庄050000)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2-0107-02□杨玉洁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困境及建议一、概念的界定1.蒙台梭利课程。

蒙台梭利课程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精神与宏观课程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基于课程的本质而产生的,是一种刻有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印记的课程体系。

蒙台梭利课程的指导思想为“儿童为中心”,其特点为:①“不教的教育”,即让幼儿自己做;②把握儿童的敏感期;③无奖惩措施;④培养儿童的完全人格;⑤实施混龄班教育;⑥整备的环境和丰富的工作材料等。

2.本土化。

“本土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研究西方民族与文化的西方人类学研究者针对人类学研究的弊端提出来的。

所谓的本土化,是将从外部引入的新事物与本地域相融合,使之与本土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及现状相互交融,从而达到新的事物在本土环境下的生长。

有学者在民族化的研究范式内,认为本土化既可以理解为民族化,将新鲜的外来事物或是思想观念播种在本地原有文化的土壤中,使之在本土环境下实现再创生,其前提是民族性与时代性。

二、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实施中的困境蒙台梭利课程的引入,丰富了我国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教育方法,但是,蒙台梭利课程在我国幼儿园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现实的困境,阻碍了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进程。

1.课程自身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课程理论都有值得借鉴与学习之处,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蒙台梭利课程也是如此。

第一,蒙台梭利课程是一种自成体系的、完整的课程理念,它有其独特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及评价标准,很难与其他课程模式相融合,所以我国虽然引进了该课程,但幼儿园不能采用完整的蒙台梭利课程体系。

蒙台梭利与华德福的课程本土化启示和建议

蒙台梭利与华德福的课程本土化启示和建议

蒙台梭利与华德福的课程本土化启示和建议
蒙台梭利教育和华德福教育是两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教育模式,它们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着一些共同之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点。

本土化是将这些教育模式与本国的文化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以适应当地的教育需求。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启示:
1. 了解本国教育现状:在将蒙台梭利教育或华德福教育本土化之前,先了解本国的教育现状,包括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教育目标等。

这有助于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并避免与当地法律法规相冲突。

2. 保留核心价值观:蒙台梭利教育和华德福教育都有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综合能力、注重个体发展等核心价值观。

在本土化过程中,这些价值观应得以保留并贯穿于教育内容和教学实践中。

3. 结合本国文化和语言:本土化要求将教育模式与本国的文化和语言相结合,创造符合本土实际的教学资源和教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可以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历史、艺术等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4. 考虑家长和社区需求:教育本土化不仅要考虑学生的需求,也要考虑家长和社区的期望。

与家长和社区密切合作,了解他们对教育的期待和需求,将其纳入教育计划中,增加家长的参与度和支持。

5. 适度调整教学方法:蒙台梭利教育和华德福教育都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但具体的教学方法可能需要根据本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结合当地教学实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更适合本地学生的教育体验。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和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了解本地教育需求、保留核心价值观、结合本国文化和语言、考虑家长和社区需求以及适度调整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本土化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现状及其对策钟臣菁(宁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浙江,宁波)摘要:当我们谈到幼儿教育发展史的时候,无不及述蒙台梭利的思想及其教育观。

自1994年起,蒙氏幼儿教育法以及以蒙氏教育思想为基础创立的幼儿园模式逐步地被引进中国,其独特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学方式、人性化的环境规划和显著的教育成果,越来越受到中国幼教界、幼儿园和家长的青睐。

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蒙氏教育学在中国本土化还是存在着不足,为蒙台梭利教育法能更好地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提出相关思考。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一、蒙氏教育法的概念当我们谈到幼儿教育发展史的时候,无不及述蒙台梭利的思想及其教育观,它的创始人玛丽亚·蒙台梭利是西方教育史上杰出的幼儿教育家。

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设有专门的错误控制系统,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

蒙氏教育重视儿童智力早期开发,但是反对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蒙台梭利学校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主张从日常的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

蒙氏教育法认为儿童发展存在一定规律性:其一,儿童发展有一个胚胎期;其二,儿童发展有一个敏感期;其三,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其四、儿童是在“工作”中成长的。

二、我国蒙氏教育现状(一)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类型1994年起,蒙氏幼儿教育法以及以蒙氏教育思想为基础创立的幼儿园模式逐步地被引进中国,其独特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学方式、人性化的环境规划和显著的教育成果,越来越受到中国幼教界、幼儿园和家长的青睐。

在我国,蒙氏的教学组织形式有许多类型,各种类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性,主要有以下3种:1.以个别指导为主的教学形式我国将蒙台梭利引入,并认为工作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能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如培养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并且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

儿童使用教育的活动称之为“工作”,儿童日常的玩耍使用普通玩具的活动就是“游戏”。

儿童在工作中有一种对秩序的爱好和追求,他们要求独立,排斥成人过多的帮助,喜欢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工作的时候非常的投入,专心致志,他们对于能够满足其内心需要的工作,能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进行,乐此不疲。

此时的教师不应多加干涉,让幼儿自主学习,若遇到个别幼儿“工作”进行有一定困难,教师再进行一定的指导,发挥个别指导的作用。

2.集体教学组织形式这是一种在国内蒙氏教育法中常见的组织形式。

由教师在集体幼儿面前“示范”(这里的“示范”是慢动作的演示),然后由幼儿进行操作。

这样的组织形式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一些日常的行为训练,帮助幼儿更好的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混龄编班的组织形式在编班形式上,蒙台梭利提倡混龄编班,以大带小,以强带弱。

但台湾地区幼稚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混龄与分龄并举的编班形式。

例如台北青年幼稚园的小混龄与分龄相结合,1.5~3岁班,3~5岁班,1.5~6岁班。

但在我国的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孩子普遍缺乏兄弟姐妹、社会性发展受到某些制约的情况下,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同龄编班而对混龄编班没有概念,因此,实行混龄编班首先就遭到家长们的反对。

(二)存在问题1.蒙氏学校收费普遍较高蒙台梭利教育法从1994年在中国幼儿教育界开始流行至今,我们已经有约300多个蒙台梭利教室,并有增加的趋势。

但蒙氏学校收费普遍较高。

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许多幼儿园经费相当紧张,而购买一套蒙台梭利教育,需要花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许多幼儿园只能靠提高收费来运作。

再者,蒙氏教育在我国涉及度很狭隘,致使许多蒙氏学校以提高自己的收费来显示蒙氏的专业性,先进性与特殊性。

2.对蒙氏教学的错误理解,导致幼儿的个性发展存在弊端蒙台梭利一生从事儿童教育研究工作,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与方法。

她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人的遗传素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的自我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儿童进行观察、指导,帮助和鼓励、赞许;重视儿童自我活动,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强调在作业中培养儿童的秩序感,在生活服务中养成互助、友爱、合作和守纪律的精神;主张把纪律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批评传统教育不了解儿童的本性,只按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儿童,要求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

蒙台梭利的这些思想与我国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21世纪对儿童所提出的要求非常吻合。

目前我国一些幼儿园已经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也引进了具有开创性的教育方法,但大多数的蒙氏教育工作者都是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与学习的,从而也误解了蒙氏教学的精华。

我国的,蒙氏教育法中过分地生搬硬套,过分强调儿童的天性,操作练习也过于机械化,过分地强调纪律,从而导致制约了儿童创新性、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发展,影响了儿童本有个性的发展。

3. 由蒙氏教学转化为传统化教学形式的幼小衔接问题蒙氏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与我国现行的教学形式有很大差异。

蒙氏教育法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可以为我们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具体实施内容提供借鉴。

它是多层次、全方面、重操作的特点正符合我们所提出的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能力发展的要求。

而在当今的小学教育实践中,整个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个给幼儿布置各种内容的“作业”(这里的“作业”指学校的一切活动),而这些“作业”并不是儿童自愿的和喜欢做的,而是近与教师和外界压力不得不去完成。

这样的“作业”没有成为儿童喜欢的活动,反而成为他们的负担,对儿童的发展不利;同时,这样的作业趋向于正规化,活动和游戏成分减少,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匹配。

从而使幼儿由蒙氏教学的幼儿园学习突然转化为传统化的小学教学形式的不适应,出现许多幼小衔接的问题。

(三)原因分析1.蒙氏学校在我国并不普及蒙台梭利运动在我国的正式启动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我国不仅进行了不少关于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研究,而且还开展了大量借鉴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90年代以来,教育界陆续发表了几十篇文章论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表明她的教育思想已被我国幼儿教育界人士所熟知。

自1994年我国最早的2间蒙台梭利教室并取得丰硕成果以来,蒙台梭利教育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幼教界人士所认识,但开始运用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园却很少。

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大部分人都不是很了解蒙台梭利教学法,教育投入昂贵,使许多幼儿园都望而却步。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推广。

2.蒙氏教育工作者专业性不强蒙台梭利教育法从1994年开始引入至今,我国已经约300多个蒙台梭利教室,并有增加的趋势。

虽然,北京师范大学亚洲教育研究所1998年4月全面启动了“中国蒙台梭利教师培训计划”,但每年暑假组织一次培训,名额只有30名,这在数量上远远无法满足全国各地对蒙台梭利教师的需求。

因此蒙台梭利教室或蒙台梭利幼儿园已开设,而教师还未经过专门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育质量。

即使经过专门的培训,但由于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她们在工作中存在着“不求其解”、“囫囵吞枣”的现象,有的则存在着“照抄照搬”,机械搬用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形式,而未真正领会其教育思想,严重阻碍蒙氏教育的开展。

3.蒙氏的自由学习方式与我国传统教学存在的差异性蒙氏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与我国现行的教学形式有很大差异。

在当今的小学教育实践中,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个给幼儿布置各种内容的“作业”(这里的“作业”指学校的一切活动),而这些“作业”并不是儿童自愿的和喜欢做的,而是近与教师和外界压力不得不去完成。

这样的“作业”没有成为儿童喜欢的活动,反而成为他们的负担,对儿童的发展不利;同时,这样的作业趋向于正规化,活动和游戏成分减少,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匹配。

从而使幼儿由蒙氏教学的幼儿园学习突然转化为传统化的小学教学形式的不适应。

三、对策和建议(一)加大宣传力度,把正确的蒙氏教育观念贯彻到我国的教育实践当中现在,中国多数家长都是习惯性地追求教给孩子知识,其实年轻的父母们与其煞费苦心地教孩子学这学那,还不如激发孩子的内心需要,给予他们独立学习和获取经验的机会。

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或家长不清楚什么是蒙台梭利式幼儿园,也不明白蒙氏幼儿园的指导性准则是什么,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真正掌握蒙氏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使得有些蒙氏幼儿园名不副实,因此,误导了社会对蒙氏教育的认识。

有些幼儿园的确在使用蒙氏教学法并引进了相关的教具,但是并没有深刻地领会并掌握蒙氏幼儿教学法的核心思想与精髓,没有深入地去探讨蒙氏幼儿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在使用与运用蒙氏幼儿教学法时,犯简单化与照搬硬套的错误。

更有甚者,打着蒙氏教育的牌子只是为了招生与经济利益。

造成这种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没有高水平的蒙氏教师培训机构,教师远达不到蒙氏教师资格的国际标准。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即便具备了其它一切蒙氏教育硬件条件,也很难实施真正的蒙氏教育。

因此,我们加大宣传力度,端正蒙氏教育观念,当务之急是培训合格的蒙氏教师队伍。

同时也要加强标准化蒙氏园推广。

现在真正的蒙氏学校并不多,许多的学校都是假借名目,应多多建立规范化的样板式蒙氏幼儿园,开展蒙氏幼儿园特许加盟或辅导机制,发挥专业机构的特长,合理利用蒙氏教育资源,搞好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研究试验基地建设,为教师培训提供实习的基地。

(二)增强蒙氏教育工作者的师资培训与认证教师的水平与素质是蒙氏教育能否成功实施与发展的关键。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师资培训基地,系统地培训蒙氏教师与双语教师,让教师掌握蒙氏教育知识,树立教师的教学信心,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积极性,确保培养出合格的蒙氏教师。

要加强教师培养的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师资、教材以及教学管理等优势与经验,采取先与国际蒙氏机构联合,再寻求独立发展的策略,最终实现教师培训的本土化。

严格按照国际蒙氏教师和双语教师的认证标准,研究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师资认证评估体系,制定师资格认证标准,建立教师持续发展机制,确保蒙氏教育师资的标准化、规范化与专业化。

(三)蒙台梭利教育法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我们要防止产生盲目崇拜的倾向。

蒙台梭利的那些既有趣又有效的教具,对于当时那些严重遭受文化剥夺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具有诱惑力的。

教师不要指望幼儿园只要有了蒙台梭利教具就会创造出教育的奇迹,还需要教师学会观察、帮助、鼓励和指导,更需要教师建设性的努力。

我们在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法时应该把蒙台梭利教育法看成是一个起点,仿效她的发明精神,挖掘她丰富的设计思想源泉,使教具适用于我国当今的每个儿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