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2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概论 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 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目标: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一: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学内容:1. 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各个行业的影响;3. 讨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提出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对机电一体化概念的共识;4. 利用多媒体资料、案例等资源,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5.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2. 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运行安全等方面的作用;3.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化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兴趣;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一个具体行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案例展开研究;3. 学生报告小组研究成果,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以加深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理解;4. 利用多媒体资料、实物展示等方式,展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5.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三: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和功能;2. 引导学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3. 鼓励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和创意表达。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和功能;2. 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3.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讨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思路和创意表达;4. 组织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实践活动;5. 学生展示并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创新和分享。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模板范文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3)使学生熟悉常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和元件。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4. 常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和元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关于“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简要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引导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区别。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讲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原理,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列举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 引导学生思考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

4. 常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和元件- 介绍常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和元件的种类、特点及用途。

- 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这些设备和元件。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应用领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优势。

2. 学生独立完成: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四、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教案2A

机电一体化教案2A

教案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授课教师:授课班级:选用教材:教师授课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本章主要内容1. 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结构的精度(机械系统整体精度概念和零件精度概念)2. 机械系统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材料,支撑结构,平衡,机械传动机构,制造的工艺性)3. 机械传动系统的结构特点(传动轴及其支撑,轴上零件的固定)2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4. 滚珠丝杠与滚珠导轨(滚珠丝杠的类型,结构,应用特点;滑动导轨副的结构及应用特点,滚动导轨副的结构类型及应用特点)㈠关于精度的概述1.精度的概念:某特定物理量所度量的数值与真值符合的精确程度2.误差概念:某特定物理量所度量的数值与真值的差值3.精度的3个方面的含义:(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值的近似程度(2)精密度:随机误差意义的测量值与真值的近似程度(3)精确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反映4.精度的具体概念:包括以下主要精度内容(在整体和零件范围内)设计精度,定位精度,加工精度,装配精度5.精度可归纳为2大类:(1)机械系统设备的整体精度(2)涉及具体零件的精度㈡设备整体精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1.例:机床精度的概念:指机床空载的原始精度,包括几何,定位,传动等精度,(例C6140有18项精度标准,以下为几项主要的精度指标)2.几何精度:指机械系统在静态时各部件的几何状态精确程度3.传动精度:传动链输入输出端瞬态传动比实际值和理论值的精确程度4.定位精度:运动部件到达运动终点的实际位置和理论位置的精确程度5.加工精度:加工设备加工的产品的尺寸和理论值之间的符合程度6.动态精度:系统动态时的精度误差,和静态精度,刚度,惯量等有关7.重复精度:统一系统同一测量方法所呈现的精度参数的变化程度8.装配精度:若干零部件组装成一个功能部件后体现的综合精度9.运动精度:设备运动部件作规定运动时表现出的误差大小的程度10.测量精度:测量仪器设备的检测结果和实际值符合的精确程度11.再现精度:设备较长时间间隔后检测值和理论值的符合程度(其结果应低于重复精度,表征机械系统的稳定性能㈢设计零件的进度概念1.零件的设计精度:设计结果和产品要求及提出方案的符合程度(设计精度体现产品的性价比)2.加工精度:指机械加工后实际几何参数和理论参数的符合程度(主要包括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33.定位精度:工件在加工设备上的实际位置和理论要求的加工位置的符合程度(1)零件在机床上进行加工,要实现完全定位需要限定6个自由度(某些加工定为可例外,如铣轴上键槽)(2)必须正确的选择零件的定位基准板书设计:1。

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培养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的深入理解与实践应用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培养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的深入理解与实践应用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培养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的深入理解与实践应用能力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的深入理解与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学生将学会基本的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技术,掌握相关工具和方法,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 理解机电一体化中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2.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 理解并运用标准的自动控制图形符号;4. 熟悉主要的自动控制器件和传感器的种类、特点和应用;5.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

教学重点:1. 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 自动控制图形符号的认识和应用;4. 常见自动控制器件和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理论课讲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图形符号的使用;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设计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并进行调试;3. 讨论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节:自动控制原理概述及基本概念1. 自动控制原理的定义及作用;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3.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区别。

第二节:自动控制系统的框图表示与分析1. 自动控制系统的框图表示;2. 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稳定性分析;3.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的区别。

第三节:自动控制系统的模拟与仿真1. MATLAB/Simulink的基本操作;2. 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模拟与仿真;3. 仿真结果的分析与优化。

第四节: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1. 常见的自动控制系统案例及其应用领域;2. 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3. 设计实际自动控制系统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介绍: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与电气相结合,在设计、制造、控制等方面进行整体协调和统一管理的一种技术形式。

它将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留了机械和电气各自的特点,又实现了相互协作和优化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电一体化的运行原理和应用领域;3. 学习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 机电一体化的特点和优势;4.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5. 机电一体化案例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本教案的教学过程如下:1. 学习阶段: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学习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同时,学习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

2. 实践阶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机电一体化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了解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3. 总结阶段: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讨论。

从中探讨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资源本教案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提供相关机电一体化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查阅和学习。

2. 实验室:提供实验室设备和工具,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研究。

3. 计算机和软件:提供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支持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的设计和模拟仿真。

五、教学评估本教案的教学评估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听课态度、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实验报告的质量等进行评估。

2. 作业和考试:布置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作业和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综合题等形式。

3. 实际操作: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研究进行评估,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案本201 -201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目班级教师教案编写要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教学方式。

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标和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2008年3月教学过程:落料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到传送带上,并给PLC一个输入信号。

(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黑色接输出)放料孔:物料落料位置定位。

金属料槽:放置金属物料。

塑料料槽:放置非金属物料。

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3~5mm(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黑色接输出)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5~10mm(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黑色接输出)三相异步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教学过程:一、 FX—20P—E型简易编程器的组成与面板布置1、FX—20P—E型简易编程器的组成FX—20P—E型简易编程器的硬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件:(1) FX—20P—E型编程器;(2) FX—20P—CAB型电缆;(3) FX—20P—RWM型ROM写入器模块;(4) FX—20P—ADP型电源适配器;(5) FX—20P—FKIT型接口。

其中编程器与电缆是必须的,其他部分是选配件。

编程器右侧面的上方有一个插座,将FX—20P—CAB电缆的一端插入该插座内(见图3.1),电缆的另一端插到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RS-422编程器插座内。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掌握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二、教学内容。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概念和特点;2.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四、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案例分析;2.实验教学;3.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概念和特点(1课时)。

1.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定义;1.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特点;1.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意义。

2.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1课时)。

2.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起源;2.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2.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现状和趋势。

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课时)。

3.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3.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核心技术;3.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应用案例。

4.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课时)。

4.1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4.2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4.3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5.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1课时)。

5.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趋势;5.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5.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挑战与机遇。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2.实验报告和作业;3.期末考试。

七、教学资源。

1.教材,《机电一体化工程导论》;2.实验设备,机电一体化工程实验箱;3.案例资料,机电一体化工程应用案例。

八、教学反思。

机电一体化工程是当今工程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最新的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大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大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以及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分类。

2.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成和应用: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配合。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包括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分析方法。

4.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PLC控制系统等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便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集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工程于一体的新兴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自动化、电气、机械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教学设计,主要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知识和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背景和现状。

2.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3.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领域知识,如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控制等。

能力目标1.能够设计和调试机电一体化系统。

2.能够独立完成机电一体化项目。

教学内容第一章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1.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1.3 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现代工业的影响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1 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2.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流程2.3 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元器件的选型和相关参数计算第三章机电一体化系统调试与维护3.1 机电一体化系统调试流程3.2 机电一体化系统故障诊断与维护3.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控制第四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案例4.1 工业机器人技术4.2 智能家居系统4.3 自动化生产线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利用PPT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清晰、生动的讲解。

2.实践操作:对相关器材、元器件进行操作,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

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问答和讨论,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教学评价1.课堂考勤与作业:对于学生的课堂出勤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课程考试:对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比30%(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

2.期末考试占比70%。

教材参考1.《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高清出版社;2.《机电一体化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机电技术应用教案模板范文

机电技术应用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前景。

(2)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技术要素及其作用。

(3)使学生熟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2. 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要素3.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实例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二、讲授新课1.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 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本质、发展前景等。

- 通过实例讲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要素- 讲解机械本体、动力单元、传感检测单元、执行单元、驱动单元、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接口等要素。

- 分析各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实例- 选取典型应用实例,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

- 分析实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给实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2.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讲解,其他学生补充意见。

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机电一体化概论的基础知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并了解其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了解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教学准备:1. 教材:《机电一体化概论》。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设备:机电一体化实验装置(如果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5分钟)1. 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介绍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强调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

三、讨论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领域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案例。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并进行讨论。

2. 指导学生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

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机电一体化系统与应用教学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与应用教学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与应用教学设计前言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相互融合所产生的的一种技术,它具有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双重特性,是目前工业现代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地位,学校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就机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教学目标•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相关技术。

•具备设计和开发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能力。

•能够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必要前提。

教师可以在讲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演练和分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逐步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原理和特点。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相关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种技术组成的一种综合性系统。

在此环节,教师应教学生深入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各自组成部分的结构和特性以及两个或更多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方式。

3.设计和开发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能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运用能力。

在此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并通过创新性、探索性、实践性等多方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通过模拟或实际项目的方式,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

学生应该能够借助机电一体化技术为相关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 单元教学法教师可以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单元,针对每个单元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也方便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2.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演练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原理和特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第2版)》电子教案 课题二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第2版)》电子教案 课题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任务一 认识常用机构
• ③调整螺旋: 用于调整零件的相对位置, 如机床、仪器中的微调机 构。如图2-16 所示为虎钳钳口调节机构, 可改变虎钳钳口距离, 以夹紧或松开工件。
• (2) 平面连杆机构的结构和维护 • 平面连杆机构是面接触的低副机构, 低副中的间隙会引起运动误差
, 所以要注意保证良好的润滑以减少摩擦、磨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任务一 认识常用机构
• 要定期检查运动副的润滑和磨损情况, 以避免运动副严重磨损后间 隙增大, 进而导致运动精度丧失、承载能力下降。
• ③按从动件的运动形式分类: 直动从动件与摆动从动件。 • ④按锁合方式分类: 力锁合与形锁合。 • (2) 凸轮机构的应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任务一 认识常用机构
• 凸轮机构的结构简单紧凑, 易于设计, 只要适当地设计凸轮轮廓, 就可以使从动件实现特殊的或复杂的运动规律; 缺点是凸轮轮廓曲 线的加工比较复杂, 且凸轮与从动件为点、线接触的高副机构, 易 磨损, 不便润滑, 故传力不大。在自动机或半自动机中, 广泛应用 着凸轮机构。
• 图2-11 所示为凸轮机构可以使机构5 实现预期运动规律的往复 移动。利用图2-12 所示的凸轮机构可以使构件4 实现预期运动 规律的往复摆动。而利用图2-13 所示的所谓双凸轮机构不仅可 以使构件4 实现预期的运动要求, 而且可以使构件4 上的F 点按照 所需要的轨迹运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 1.平面连杆机构 • 平面连杆机构是所有机构全部用低副连接而成的平面机构, 又称平
面低副机构。低副是面接触, 压强低、磨损小; 两构件接触表面为 圆柱面和平面, 制造比较简单, 易获得高精度; 此外, 这类机构容 易实现常见的转动、移动及其转换。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案讲义 第二章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案讲义 第二章

第2章常用传感器和信号处理
教学要求
掌握传感器的概念、特性和分类,掌握常用的电位器式、电感式、电容式、磁电式和压电式等传感器测量原理和特性,掌握光栅、光电编码器和磁栅等数字式传感器,掌握信号调理中的信号放大、滤波和隔离等处理方式,初步了解A/D转换。

教学重点
传感器的概念及特性。

常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传感器。

各类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信号隔离、放大和滤波等处理电路。

教学难点
各类传感器的特性。

传感器的应用。

信号处理电路。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12课时。

教学大纲
1、传感器的概念。

2、检测和控制的关系。

3、传感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4、常用模拟量传感器:电位器式、电感式、电容式、感应同步器、磁电式、霍尔、压电式等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常用数字式传感器:光栅、光电编码器、磁删以及各类电子开关的原理及应用。

6、在不同应用场合下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7、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隔离、放大、滤波等电路的原理。

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2

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2

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2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销售大厅服务岗: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流程行为规范迎接指引递阅资料上饮品(糕点)添加茶水工作要求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注意事项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待;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中工作程序工作要求注意事项饮料(糕点服务)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托盘;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子;下班程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1.3.3.3吧台服务岗1.3.3.3.1吧台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的客人提供全程的休息及饮品服务;2)保持吧台区域的整洁;3)饮品使用的器皿必须消毒;4)及时补充吧台物资;5)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问题点;1.3.3.3.2吧台服务岗工作及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21.线性调幅就是让载波的()A.幅值随调制信号按线性规律变化B.频率随调制信号按线性规律变化xxxC.相位随调制信号按线性规律变化D.阻尼比随调制信号按线性规律变化3.转速调节器ASR和电流调节器ACR采用PI电路是为了()A.提高系统的稳定性B.减小系统的超调量C.消除系统静差并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性xxD.消除系统的动态误差4.启动或反向时,系统的输入运动与输出运动之间的差值就是系统的()A.定位误差B.系统误差C.静态误差D.死区误差5.决定步进电动机转速大小的是各相绕组的()A.通电相位B.通电幅值C.通电频率xxD.通断电频率6.控制系统极点在z平面单位圆内时,对应的暂态响应是()A.衰减或振荡衰减的B.发散或振荡发散的C.不变或等幅振荡的D.衰减或等幅振荡的7.D/A转换器0832的单缓冲工作方式控制信号状态为()A.0112===XFERWRWR,B.012===XFERWRWRWR,C.1012===XFERWRWR,xxD.112===XFERWRWRWR,8.调制就是使缓变信号驾驭在()A.调制信号上以便于放大和传输B.调幅信号上以便于放大和传输C.载波信号上以便于放大和传输D.调频信号上以便于放大和传输10.负载转动惯量由执行部件以及上面装的夹具、工件或刀具、滚珠丝杠、联轴器等直线和旋转运动部件的质量或惯量折合到()A.齿轮轴上的惯量组成B.输出轴上的惯量组成C.电动机轴上的惯量组成D.丝杠轴上的惯量组成xx11.动态响应过程结束后伺服系统输出量对输入量的偏差称为伺服系统的()A.累积误差B.动态误差C.稳态误差D.静态误差xx12.最少拍数字控制系统满足最快速达到稳态要求就是系统()A.Φ(z)趋近于零的拍数为最少B.G(z)趋近于零的拍数为最少C.E(z)趋近于零的拍数为最少D.1-Φ(z)趋近于零的拍数为最少13.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理想空载转速为()A.aeukB.eakuC.atukD.aauR15.滚珠丝杠副的传动效率高达0.90以上,为滑动丝杠副的()A.6倍B.0.5倍C.3~4倍D.10~20倍xxxx16.为了提高滚珠丝杠副的旋转精度,滚珠丝杠副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A.调整径向间隙B.预紧C.预加载荷D.表面清洗17.偏心轴套调整法是采用偏心轴套的旋转来改变()A.两齿轮轴向位移量以消除齿侧间隙B.齿轮之间的中心距以消除齿侧间隙C.两齿轮相对旋转的角位移消除间隙D.两薄片齿轮之间垫片厚度以消除间隙18.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反馈控制系统称()A.顺序控制系统B.伺服系统C.数控机床D.工业机器人19.频率调制是让一个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随()A.调制信号而变化的过程B.调幅信号而变化的过程C.载波信号而变化的过程D.调频信号而变化的过程20.D/A转换器0832的单缓冲工作方式的控制信号线状态为()A.012==XFERWR,B.102==XFERWR,xxxxC.002==XFERWR,D.112==XFERWR,23.机电一体化是机械与()A.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xxxxB.伺服驱动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C.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D.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xxxx25.连续信号经过采样之后可得到时间上()A.连续的信号B.离散的信号C.随机的信号D.振动的信号26.某伺服电动机最高大输出转矩为5N·m,通过齿轮系5:1减速,可带动()的最大转矩负载。

A.25N·mB.50N·mC.2.5N·mD.1.25 N·m29.DAC0832的直通式接口的控制状态为:()A.1112=====ILEXFERWRWRCS,B.1012=====ILEXFERWRWRCS,C.0112=====ILEXFERWRWRCS,D.0012=====ILEXFERWRWRCS,xxxx30.对多路转换开关的基本要求是()A.导通电阻小而开路电阻大B.导通电阻大而开路电阻小C.导通电阻小且开路电阻也小D.导通电阻大且开路电阻也大31.在设计滚珠丝杠副时所要求的硬度HRC()A.越小其硬度系数就越小B.越大其硬度系数就越小C.越大其硬度系数就越大D.大小与其硬度系数无关32.PWM指的是()。

A.机器人B.计算机集成系统C.脉宽调制D.可编程控制器33.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或输入指令作用时,其输出响应的过渡过程随时间的()A.增加而增加B.增加而衰减C.增加而等幅振荡D.增加而不变xxxx34.Mechatronics是两个不同学科领域名称的组合,这两个不同的学科是()A.机械学与信息技术B.机械学与电子学C.机械学与自动化技术D. 机械学与计算机37.对步进电动机进给系统中齿轮传动装置进行传动比分配的原则是()A.最大负载惯量原则B.最小负载惯量原则C.最大负载转矩原则D.最小负载转矩原则xxxx38.PWM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一定频率的方波电压,通过对方波的()A.频率控制来改变输出电压平均值B.相位控制来改变输出电压平均值C.脉宽控制来改变输出电压平均值D.幅值控制来改变输出电压平均值39.滚珠丝杠副为单圆弧型面螺纹滚道时,其接触角随轴向负荷()A.增大而减小B.增大而增大C.减小而增大D.减小而减小41.单向晶闸管从阻断到导通的条件必须是()A.阳极加正向电压B.控制极加正向电压C.阳极和控制极加正向电压D.阴极和控制极加正向电压42.PD称为()控制算法。

A.比例B.比例微分C.比例积分D.比例积分微分44.对多路转换开关基本要求是()A.交叉干扰小且切换速度慢B.导通电阻小切换速度慢C.导通电阻大且切换速度快D.交叉干扰小且切换速度快45.PWM指的是()A.机器人B.计算机集成系统C.脉宽调制器D.可编程控制器46.电压比较器是以()A.数字量为输入,模拟量为输出的电路B.模拟量为输入,数字量为输出的电路C.电压量为输入,电流量为输出的电路D.电流量为输入,电压量为输出的电路47.小信号双线变送器是将现场微弱信号转化为4~20mA的标准电流输出,然后通过一对双绞线传送信号以()A.实现强电信号与弱电信号的隔离B.实现信号和电源的一起传送C.实现信号的幅度线性调制与解调D.实现信号的脉宽调制与解调48.A/D转换器MC14433的输出线DS1=1且Q3=1、Q0=0时,输出转换结果状态为(A)A.千位数0B.千位数1C.输出结果为正D.输出结果为负49.适应性设计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A.对现有系统进行局部更改的设计B.根据抽象原理对系统性能要求进行设计C.仅改变现有系统的规格尺寸的设计D.根据抽象原理进行局部更改的设计50.若光栅栅距为0.02mm,则经过四细分后,每个计数脉冲代表的位移量为()A.0.05mmB.0.005mmC.0.5mmD.5mm1.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转速调节器处于饱和时,系统为()A.电流无静差系统B.电压无静差系统C.负载力矩无静差系统D.转速无静差系统2.多路转换开关型号为()A.ADC0809B.DAC0832C.MC14433D.AD75013.在数控系统中,复杂连续轨迹通常采用()方法实现。

A.插补B.切割C.画线D.自动4.某4极交流感应电动机电源频率为50Hz,当转差率为0.02时的转速为()A.1450r/minB.1470r/minC.735r/minD.2940r/min5.为保证闭环数字控制系统的稳定性,()A.1-Φ(z)的零点必须包含G(z)的所有不稳定零点B.1-Φ(z)的极点必须包含G(z)的所有不稳定零点C.Φ(z)的零点必须包含G(z)的所有不稳定零点D.Φ(z)的极点必须包含G(z)的所有不稳定零点6.当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电参量形式时,需要采用基本转换电路将其转换成()A.电压量后再送入后续检测电路B.电容量后再送入后续检测电路C.电感量后再送入后续检测电路D.电阻量后再送入后续检测电路7.某三相步进电动机,转子40个齿,欲使其步距角为1.5o,应采用的通电方式为()A.单拍制B.双拍制C.单双拍制D.细分电路8.测量放大器的目的是检测并放大叠加在()A.高共模电压上的微弱信号B.差模电压上的微弱信号C.输入电压上的微弱信号XXXD.耦合电压上的微弱信号9.旋转变压器在结构上其定子和转子之间空气间隙内磁通为()A.正弦分布规律B.尖脉冲分布规律C.矩形波分布规律D.直线分布规律10.导轨截面为矩形截面的滚动导轨承载时其受力()A.上下方向相等但左右不等B.上下左右各方向大小相等C.上下方向不相等但左右相等D.上下左右各方向大小均不相等11.滚动直线导轨副的承载能力是平面滚道形式的()A.23倍B.13倍C.4倍D.33倍12.控制系统极点在z平面单位圆上时,对应的暂态响应是()A.衰减或振荡衰减的XXXB.发散或振荡发散的C.不变或等幅振荡的D.衰减或等幅振荡的13.PI调节器由于有积分调节功能使系统具有积累保持特性,故能()A.提高系统的稳定性B.消除系统的静态误差C.提高系统的响应快速性D.增大系统的超调量14.滚动摩擦系数几乎与运动速度无关,其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之差()A.极大B.极小C.为零D.为无穷大15.积分分离式PID控制系统最大允许偏差值为E0,当|e(n)|>E0时采用()A.PI控制器控制系统B.PD控制器控制系统C.PID控制器控制系统D.P控制器控制系统16.数字式传感器检测系统的传感器输出信号为()A.模拟信号B.电流信号C.电压信号xxxD.增量码信号17.带死区的PID控制系统的误差死区宽度为E0,当|e(n)|≤E0时取e(n)=0,则控制器()A.输出量为零B.输出量为无穷大C.输入量为零D.输入量为无穷大18.A/D转换器ADC0809的模拟输入通道的量程为()A.0~10VB.0~5VC.0~10mvD.0~5mV19.解调就是从已调制波中恢复()A.调制信号过程B.调幅信号过程C.载波信号过程D.调频信号过程20.若把A/D转换器MC14433的DU引脚与EOC引脚相连接,则()A.每次A/D转换结束后自动启动新的转换B.每次D/A转换结束后自动启动新的转换C.A/D转换结束后自动输出千位数D.D/A转换结束后自动输出千位数21.就滚珠丝杠副压杆稳定性和临界转速比较,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结构形式()A.比一端固定一端游动的低B.比一端固定一端游动的高C.与一端固定一端游动相等xxD.为最高22.采样信号的频谱在幅值上是原连续信号频谱的()A.T倍XXB.1/T倍C.1倍D.0.5倍23.在开环步进电机-丝杠系统中,齿轮副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大小与系统()A.丝杠长度有关B.导轨长度有关C.丝杠导程有关D.导轨刚度有关24.最少拍控制系统是在最少的几个采样周期内达到在()A.采样时刻前输入输出无差的系统B.采样时刻后输入输出无差的系统C.采样时刻间输入输出无差的系统D.采样时刻输入输出无差的系统25.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基波频率由()A.控制电路三角波频率决定B.变频器供电电压频率决定C.逆变器供电电压频率决定D.控制电路参考电压频率决定26.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力——电压等效法,此时机械系统的阻尼等效于电系统的()A.电容B.电荷C.电阻D.电感27.旋转变压器的鉴相工作方式是根据旋转变压器转子绕组中感应电动势()A.频率来确定被测位移大小的方式xxB.相位来确定被测位移大小的方式C.幅值来确定被测位移大小的方式D.脉宽来确定被测位移大小的方式28.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A.增加而减小B.增加而增加C.减小而减小D.变化而不变30.若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负载电阻趋于无穷大,则输出电压与转速()A.成反比B.成正比C.成平方关系D.成指数关系31.A/D转换器MC14433的输出线DS1=1且Q3=0、Q0=1时,输出转换结果状态为()A.输入欠量程0 xxB.输入过量程C.输出结果为正D.输出结果为负32.交流伺服电动机在工频以上维持定子电压为额定值采用()A.维持励磁磁通不变的恒转矩调速控制B.降低频率增大磁通的恒功率调速控制C.增加频率减小磁通的恒功率调速控制D.维持磁通不变的恒压频比的调速控制33.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步进电机通常用于控制系统的()A.半闭环控制B.闭环控制C.开环控制D.前馈控制34.逆变器功率开关管的控制信号由参考电压信号与()A.正弦波电压信号比较而得B.方波电压信号比较而得C.三角波信号比较而得D.直流电压信号比较而得35.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控制,在频率从工频以下是按()A.恒压频比控制方式的恒转矩调速B.弱磁升速控制方式的恒转矩调速C.恒电动势频率比控制方式的调速xxD.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方式的调速36.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