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不确定现象第1课时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
我们将通过硬币抛掷游戏来引入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并学习如何用概率来描述不确定事件的可能发生情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发生情况,并能够运用这个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概率的运用。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概率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硬币抛掷游戏,我准备了20枚硬币作为教具,每个学生也会发到一枚硬币作为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向学生们介绍硬币抛掷游戏的规则,并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抛掷,观察和记录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发现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否相等,并解释这个现象。
接着,我会让学生们尝试用概率来描述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并引导他们理解概率的意义。
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让学生们运用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不确定现象2. 概率3. 硬币抛掷游戏4. 可能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20枚硬币,他连续抛掷了5次,请你计算一下,小明抛掷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答案:小明抛掷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1/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不确定现象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发生情况。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学生对概率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练习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用其他的物品来进行不确定现象的实验,比如掷骰子、抽签等,以此来加深他们对不确定现象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硬币抛掷游戏的引入和实践情景的构建。
八、不确定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八、不确定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不确定现象"。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今天的课程主要涉及第77页到第79页的内容,包括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分类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不确定现象,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和分类,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作为教具,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份学习指南,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图片,如抛硬币、抽奖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知识讲解:然后我介绍了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和分类,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并区分随机现象和确定现象。
3. 例题讲解:接着我给出了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给出了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分类和例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复习课堂所学内容的题目,另一部分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课堂的讲解和练习都较为充分,但可能在例题的设置上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同时,我也给出了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情景引入情景引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在引入不确定现象这一概念时,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如抛硬币、抽奖等,这样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确定现象的存在,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四章第一节《不确定现象》。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随机现象的定义、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理解不确定现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识别生活中常见的不确定现象,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不确定现象。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确定现象,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骰子、卡片、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在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确定的事情?”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和讨论不确定现象。
(2)新课讲解:我会通过PPT展示随机现象的定义和相关例子,讲解随机现象的特点。
(3)实验观察:我会组织同学们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来更深入地理解不确定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随机现象的定义、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实验观察的结果。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中找一个不确定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答案:由于不确定现象的答案不唯一,同学们的作业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理解了随机现象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不确定现象,并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活动。
这就是我关于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的教学设计。
希望通过这次分享,大家能有所收获。
重点和难点解析作业设计是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我会布置观察日记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一个不确定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不确定现象 第1课时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
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2.能够描述、分类不确定现象,并总结规律;
3.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各类不确定现象的分类;
2.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教学难点
1.各类不确定现象的分类;
2.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白板、彩笔;
3.提前准备好需要的实物。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引出本课重点内容——不确定现象,并进行概念解释。
2.讲解不确定现象的分类,结合实物进行说明。
2. 讲授新课
1.讲解随机事件概念,以及基本概率公式的应用,并进行范例演练
2.播放 PPT,带领学生观察屏幕上的实物,并说出可能发生的随机事件
3. 巩固练习
1.分组进行竞赛,现场测算问题 A、B、C 三种不确定事件概率大小,并将作答结果展示在班级榜单上。
课后作业
1.分小组,收集身边的不确定事件,并用图、表等形式进行描述和分类;
2.针对本次课程进行巩固复习,开展同步练习。
总结
本课时主要教授学生掌握数学中的不确定现象和概率计算方法,并用实例进行讲解。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控制和运用概率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一、教材分析: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涵盖了有关不确定现象的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认识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并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如天气、抽奖、掷骰子等。
-掌握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常用词汇,如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如频数、频率等。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不确定现象,如天气变化、抽奖结果等。
-能够使用常用词汇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
-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如记录频数、计算频率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掌握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常用词汇。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引导学生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统计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知识。
首先,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觉得明天的天气会是晴天还是雨天呢?请举手表达你们的观点。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非常好!你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这就是一个不确定现象。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明天的天气,因为天气是不确定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知识。
第二环节:概念解释教师:不确定现象是指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或确定结果的事物或事件。
除了天气,还有其他许多不确定现象,比如抽奖、掷骰子等。
请你们举出一些你们知道的不确定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记录在黑板上)教师:非常好!我们已经列举了一些不确定现象。
最新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8不确定现象优质教学设计
可能性(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5~126页例1、例2,第127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五第1题.教学目标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地发生是可能地,有些则是不可能地.2.在具体地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地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3.体验数学与生活地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在具体地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地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教学难点能用比较规范地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教具学具准备硬币、装乒乓球地盒子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教师:上课之前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地结果,有地事情则不能确定它地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地可能性.(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研究不确定现象.(1)教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地结论.(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地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5)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地,可能出现地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地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板书:结果不止一种不确定).2研究确定现象(1)展示盒子里地球——全是白球.学生可分组摸球后,记录摸球后地结果.教师: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学生用自己地语言进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地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板书:一定)教师: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黄球吗?学生用自己地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地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板书:不可能)教师:(展示盒子里地球——全是黄球)当盒子里全是黄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又怎样呢?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三、猜想验证1.(教师将两种球混装)提问:现在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会是什么球呢?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2.小组摸球,试验验证.(1)试验要求.教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请组长负责安排,小朋友按次序摸球.要求:①每人可以摸两次,摸之前要先想想:会摸出什么球呢?然后再摸.②组内地记录员要将小朋友每次摸球地结果记录下来.③每次摸出地球要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再继续摸.教师: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小组活动开展得又快又好.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2)教师小结:完成教科书127~128页1~3题.2.讨论生活中地不确定现象.教师: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地事情?哪些是一定要发生地事情?教师举例,引导思考,如:“猜中指”、“石头、剪子、布”等游戏.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些游戏?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教师小结:可能出现地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地.学生举例,分析游戏结果.教师:想一想,平常你还玩过哪些游戏,或者你能不能自己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使它可能出现地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地.要求:独立思考,同桌互玩,边玩边想:这个游戏地结果是确定地吗?为什么?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地这些有趣地游戏,它可能出现地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地,属于数学上地“不确定现象”.也正是因为结果地不确定,人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地结果中去感受无穷地乐趣.四、全课小结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不确定现象》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1.了解不确定现象的特点;2.掌握用可能性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方法;3.能够通过图形化的方式组织、分析可能性事件;4.培养学生探究、创新、合作、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不确定现象的定义与特点;2.不同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描述方法;3.用图形化的方式组织与分析可能性事件。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组织以下活动:1.自由谈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论自己曾经遇到过的不确定事件,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观察小实验:通过一个小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事件的发生概率,并记录下自己的推理过程。
3.2 拓展活动拓展活动分为两个部分:3.2.1 概率的定义与概念1.概率的定义: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概率的概念:教师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可能性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2.2 可能性事件的图形化描述1.Venn 图的绘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对不同可能性事件进行分类,并使用 Venn 图进行图形化描述。
2.条形图的统计:教师将学生分成多组,每组描述一个不同的可能性事件,并使用条形图进行统计与比较。
3.3 总结活动1.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结果与其他组进行对比,总结出组内与组间出现的不确定性。
2.总结回顾:教师通过问答、班级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作品评价:对学生的 Venn 图、条形图等作品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深度与综合能力。
2.学生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3.学生反馈:通过问卷、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与反馈,并据此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西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八不确定现象》教案
西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八不确定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来达到如下目标:1.了解什么是不确定现象,能够给出一些常见的不确定现象的例子。
2.引导学生认识“概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意义。
3.学习和掌握口算思路,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不确定现象,熟悉各种不确定现象的常见例子。
2.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概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3.让学生掌握口算思路,提高口算速度及准确度。
2. 教学难点1.了解什么是不确定现象。
2.理解概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让学生口头交流,了解一些他们知道的不确定现象,例如:掷骰子、抽卡牌等。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交流,引出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并适当给予解释。
2.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概率?概率对我们有哪些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思考,引出概率概念的重要性及其帮助的方面,例如减少风险、更好地掌握大事发生的概率等。
2. 认识不确定现象1.引导学生看以下两个例子:–“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抽一张扑克牌,点数是 A 的概率是多少?”2.让学生思考以上两个例子属于哪一类现象,可以总结出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3. 学习概率概念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概率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掷一枚硬币 100 次,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得出正反两面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的结论。
2.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概率是一种描述“可能性”的方式。
3.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例如“概率为 1/2 表示这个事件有一半的可能性发生。
”4. 学习口算方法1.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口算方法来辅助学生的口算。
2.例如:先用“整十法”找到比被减数小且为 10 的倍数的减数,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进退位的计算。
四、教学效果评估1.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如果有两个硬币,分别掷了 100 次,正反两面出现的次数是否都大致相等?2.教师可以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口算练习和技巧的重要性,并通过练习综合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口算速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为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准备的,课程的是“不确定现象”。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材章节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77页到第78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不确定现象,包括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方法。
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用来展示不确定现象,还准备了一些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事件,让学生来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比如抛硬币、抽奖、掷骰子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讲解:然后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讲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方法。
4. 应用:我给学生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确定性”,“不确定性”,“可能性大小”这几个关键词,并在旁边附上相应的解释和例子。
七、作业设计我给学生设计了一道作业题:小明有3个红球,2个蓝球,1个绿球,他随机拿一个球,问他拿到的可能性最大的是哪种颜色的球?最小的是哪种颜色的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节课结束后,我让学生谈谈他们的学习感受,他们都说这节课很有趣,也很好理解。
我觉得我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得比较清楚,也给了他们足够的练习机会。
对于拓展延伸,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些不确定现象,比如天气预报,然后判断一下它们的准确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不确定现象,如抛硬币、抽奖、掷骰子等。
这样的引入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不确定现象的直观认识,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不确定现象的内容。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学会如何用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来表示不确定现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够用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来表示不确定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用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来表示不确定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够用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来表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笔记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袋子,里面有3个红球和2个蓝球,问学生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从中摸出一个球,你们猜猜会是什么颜色?”学生们积极猜测,有的说是红色,有的说是蓝色。
我接着问:“我们能不能确定摸出的球一定是红色或蓝色呢?”学生们回答:“不能。
”2. 例题讲解我拿出一份列表,上面列出了10个学生的名字,其中有5个男生,5个女生。
我问道:“我们能不能确定这个列表中一定有男生或女生?”学生们回答:“能。
”我接着问:“那我们能不能确定这个列表中一定有男生且一定有女生呢?”学生们回答:“不能。
”3. 随堂练习我让学生们自己想一个不确定现象,并用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来表示。
学生们积极思考,有的画图,有的列表,都很好地表达了不确定现象。
4. 板书设计确定现象:摸出的球一定是红色或蓝色不确定现象:摸出的球颜色不确定六、作业设计1. 请用画图或列表的方式表示一个不确定现象。
答案:略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来表示不确定现象。
但在课堂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如何用列表的方式来表示不确定现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练习。
对于不确定现象的拓展延伸,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思考更多的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并尝试用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来表示,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确定现象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含义。
2.学生能够区分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
3.学生能够用文字描述、图形表示、数值比较等方式展示不确定现象。
4.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分析,理解概率的概念。
5.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概率方法进行估计,并且对结果进行验证。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不确定现象概念2.区分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3.用不同方式表示不确定现象4.运用概率原理进行估计5.对估计结果进行验证三、教学难点1.用不同方式表示不确定现象2.运用概率原理进行估计四、教学方法1.案例探究法2.演示引导法3.实验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出示两面硬币,让学生回答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引出概率概念及经典概率。
2. 案例研究以掷骰子为例,引出不同的概率。
然后让学生讨论,如果掷出来的点数是偶数,那么掷出的点数是2的概率是多少。
引出条件概率。
让学生进行不同掷骰子问题的讨论。
3. 实验教学让学生实际进行硬币、骰子等问题的游戏,并通过游戏来理解概率概念。
然后引出概率的估计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方式进行估计。
4. 概率计算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表达不确定现象,然后引出概率计算方法。
让学生进行简单计算,并且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5. 相关练习老师出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进行巩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探究、实验教学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具备了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区分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的能力,运用不同方式表达不确定现象的能力,以及概率计算方法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一些概念仍存在一定疑惑,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重点强化,并且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概念。
8.1不确定现象(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8.1 不确定现象(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我今天要教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不确定现象》。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本质,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不确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上课,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例子。
板书设计上,我会把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和规律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随时查阅。
作业设计上,我准备了几个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尝试把不确定现象的教学拓展到其他学科,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个概念。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今天的课,真正理解不确定现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必须确保学生不仅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而且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本次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
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界定是另一项需要我细致考虑的工作。
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本质是一个挑战,因为它涉及到抽象的思维方式。
而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则是教学的重点。
我需要设计一些实用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
板书设计上,我将把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和规律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随时查阅。
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有条理地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是我教学计划中的另一个重点。
我准备了几个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练习题,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巩固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课后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不确定现象的理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是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会认真思考今天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
我还会探索如何将不确定现象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以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视野。
《八 不确定现象》【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八不确定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了解什么是不确定现象。
2.能够将自己接触到的不确定现象进行总结和分类。
3.能够通过自主实践,了解和探究不确定现象。
4.能够通过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解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总结和分类已知的不确定现象。
2.如何通过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确定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了解知识点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了解程度。
•你们是否遇到过一些什么事情,你们无法准确预测结果的情况呢?•有什么事情是你们可以掌控的,而有什么事情是你们无法掌控的呢?让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初步认识。
2. 学习不确定现象向学生介绍什么是不确定现象,以及一些常见的不确定现象,例如:•掷骰子的点数•翻硬币的正反面•赛车比赛的胜负•考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将已知的不确定现象进行分类,例如可以分为:随机事件、分数及排名、人的行为等等。
其中,随机事件是不可控制的,而分数及排名和人的行为则有一定的可控性。
3. 自主实践让学生自己进行一些有关不确定现象的实践,例如:•翻硬币,记录正反面的结果•掷骰子,记录点数的结果•进行小组比赛,记录胜负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对实践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例如,翻硬币的结果可能是正反面各50%,而赢得小组比赛的可能性可能取决于团队的实力、技能和运气。
4. 活动探究最后,让学生进行一些活动探究,例如通过抛硬币的方式来了解正反面的总体概率,或者通过抽奖的方式来了解中奖的概率。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分类方法,通过自主实践和活动探究,学生可以掌握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和概率的概念,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八不确定现象》(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八不确定现象》(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八不确定现象》,这是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在这一章中,我们会学习到不确定现象的定义,以及如何用概率来描述不确定现象。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并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不确定现象。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这一章内容,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入不确定现象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概率来描述不确定现象,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和概率的计算方法进行板书,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概率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的内容。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后反思中,我会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对于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会在引入环节通过具体的实例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确定现象的存在,并通过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不确定现象的基本理解。
如何用概率来描述不确定现象是本章内容的难点。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我会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另外,对于作业设计,我会特别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会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八 不确定现象(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八不确定现象(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判断某些事件是否为不确定现象。
3.能够简单计算不确定现象的概率。
二、教学重点1.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判断某些事件是否为不确定现象。
3.简单计算不确定现象的概率。
三、教学难点1.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区别。
四、教学内容1. 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特点•定义:“不确定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结果可能发生多种可能性的现象。
•特点:–结果不确定。
–可能有多种可能性。
–概率可以计算。
2. 判断某些事件是否为不确定现象•举例说明:抛硬币是不确定现象,掷骰子是不确定现象,摸彩票也是不确定现象;而两加数等于和是确定现象。
•判断方法:根据是否存在多个可能性来判断。
3. 简单计算不确定现象的概率•定义:“概率”是指在某些条件下,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计算方法:P(事件发生的概率) = 该事件发生的次数÷ 总次数。
•例:在一副扑克牌中,红桃A的概率为1/52,因为有4个红桃A,而总的牌数为52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不确定现象,如掷骰子、摸彩票等。
•让学生分析这些事件的共性和特点,引出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抛一次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提出不同的答案,并分析答案的正确性和错误性。
3. 讲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老师讲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概率,如何计算概率。
4. 练习计算概率•老师出几个计算概率的例题,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把答案说出来,老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5. 综合联系•老师让学生综合联系,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判断不确定现象和计算概率。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特点,学会了判断某些事件是否为不确定现象,并且能够简单计算不确定现象的概率。
最新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教材分析不确定现象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的知识作准备。
对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体验,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如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青蛙跳水、套圈等活动,都是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不确定现象的游戏和事例。
因此,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能准确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难点则是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关键则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本单元共编排了4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进一步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能在具体情景中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结果。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进一步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重点)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能在具体情景中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结果。
(难点)X |k | B| 1 . c|O |m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重点、难点重点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难点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建议首先,要充分发挥主题情景图的作用,创设情景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八 不确定现象》一等奖创新教案_1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八不确定现象》一等奖创新教案“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初步感受和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不确定现象有了一定的生活感知,但是还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学具准备:硬币、乒乓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师: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玩游戏。
玩什么呢?(大屏幕显示:“石头”、“剪刀”、“布”)在我们玩之前,孩子们猜一猜,谁会赢?生猜。
师:那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可说好哟,一局定输赢。
准备好了吗?“石头、剪刀、布!”师生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师:赢了的孩子举手。
师:输了的孩子举手。
师:咦,怎么有的孩子两次都没举手呀?师:孩子们,这个游戏好不好玩呀?(好玩)在玩之前能确定谁赢吗?有几种结果?生:不能确定。
可能我们赢,也可能刘老师赢,还可能是平局(如果提到“可能”,师:这个词语用得好“可能”。
)师:在生活中有些事情结果无法确定,这在数学上叫做“不确定现象”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不确定现象的秘密。
二、探究新知。
游戏一:抛硬币1、教师示范师(出示一枚硬币):孩子们看,这是什么(硬币) 我们约定有数字的一面为正面,有花的一面为反面(大屏幕显示)。
老师现在要用它来抛一抛,抛之前我想请一个孩子先猜猜(教师板书:猜想),硬币落到桌上后是正面朝上呢,还是反面朝上(生猜)究竟哪面会朝上呢大家认真看:先把硬币在手里摇一摇,再轻轻的放在桌上(师示范抛硬币)。
八不确定现象-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不确定现象-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的方式体验不确定现象。
3.理解不确定现象与概率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2.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体验不确定现象。
3.理解不确定现象与概率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将铅笔在桌子上掷十次,记录下铅笔落笔头和落笔尾的次数。
2. 引入新知识•在掷铅笔的过程中,铅笔将有可能落在头或尾,我们无法预测每次掷铅笔的结果,这就是不确定现象。
•不确定现象的结果可能有多种,但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都是不同的。
3. 实验活动•由老师给学生一个颜色、形状或字母等的图形,让学生掷骰子看看自己获得的结果是不是自己所想象的结果。
•让学生在小组中掷骰子,记录每种结果出现的次数和频率。
然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4. 概率的概念•学生会发现,当掷骰子的次数越多,每个结果出现的次数和频率都会接近一个确定值。
•将频率分布直方图称为概率分布图,概率为某一结果在所有结果中出现的次数的比例。
•可以计算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来预测某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5. 课堂练习•给定一个字母的频率,《西游记》中的一个字母(例如“众”字)的出现概率是多少?•控制掷骰子的次数,画出每种结果出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计算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
6.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强调不确定现象和概率的关系。
•呈现学生小组掷骰子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
四、作业•设计一个关于不确定现象的实验,并得出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
•练习计算概率,预测某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和练习,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特点,明白概率分布图的含义,并能够计算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
在实验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增强了互动性和合作精神,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确定现象(第一课时)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确定现象(第一课时)西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确定现象(第一课时)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在这篇教案中,我将以第一人称,以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确定现象为主题,详细阐述这些要素。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不确定现象这一概念。
具体章节为第七章“不确定现象”,主要包括随机事件的定义、可能性的计算以及如何利用树状图来分析不确定现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学会利用树状图分析不确定现象,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学会利用树状图分析不确定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抽奖游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抽奖结果是否确定?引出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树状图分析:教授如何利用树状图来分析不确定现象,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树状图,并加以讲解。
4.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树状图分析实际问题,如:抛硬币、抽签等,并让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随机事件可能性树状图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绘制一个关于不确定现象的树状图,并写一篇短文,阐述你是如何利用树状图来分析不确定现象的。
答案: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抛硬币的结果。
学生可以绘制一个树状图,分支表示正面和反面,然后写一篇短文,阐述他是如何利用树状图来分析抛硬币结果的。
2. 教材练习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际例题的讲解,使学生理解了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并学会了利用树状图来分析不确定现象。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不确定现象 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确定现象与确定现象的区别。
2.回答询问不确定现象的问题。
3.学会用简单的思维图表记录数据和信息。
二、教学内容1.学生通过听课、观察实验现象等方式,了解不确定现象与确定现象的区别。
2.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性认识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3.学生练习用简单的思维图表记录数据和信息。
三、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之间的异同之处。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和思维图表记录数据和信息。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针对有特殊性质的“不确定现象”给出高质量的问题。
2.帮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思维图表记录数据和信息。
五、教学准备1.课件、实验工具、学生手册。
2.老师需要提前对实验进行演示。
六、教学过程1.针对预习内容,老师简要复述“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的概念及其区别,并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概念和区别的理解。
2.构思实验:首先,把纸片平铺在桌子上,注意纸片不要 overlapping 和连接。
然后给出纸片的数量和桌子的尺寸。
接着,针对学生实验结果,询问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的区别。
3.分组讨论:让学生以三至四人一组进行讨论,针对自己组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有关问题。
4.小组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优秀的问题并分享。
5.老师总结:在全班共同出的问题中推导出一些通用性问题并提高评价。
如何有效记录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旅程。
老师讲解相应的思维导图。
6.最后,老师核对总结记录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
七、教学评价1.通过针对有特殊性质的“不确定现象”提出的高质量问题来评价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
2.通过学生记录“解决问题的旅程”的思维导图来评价学生对信息归纳和记录的能力。
八、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构思问题的方式演绎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之间的关系。
2.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探讨如何更加体现出现象的不确定性。
九、教学注意事项1.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在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之间区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教材分析不确定现象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的知识作准备。
对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体验,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如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青蛙跳水、套圈等活动,都是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不确定现象的游戏和事例。
因此,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能准确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难点则是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关键则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本单元共编排了4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进一步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能在具体情景中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结果。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进一步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重点)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能在具体情景中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结果。
(难点)X |k | B| 1 . c|O |m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重点、难点重点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难点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建议首先,要充分发挥主题情景图的作用,创设情景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如上课时,教师可故意神秘地说:“同学们,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通过学生的猜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需要。
这时老师再做适当的归纳,得出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无法确定,所以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
从而引出课题:可能性。
其次,例1、例2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则是确定的。
因此,例1、例2的内容都可以让学生亲自做一做。
如教学例1时可让学生先猜抽签顺序,然后再亲自抽签,验证刚才的猜想,最后用可能是、也可能是来准确描述这一现象。
教学例2时,可让学生先猜“抛一枚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然后再亲自抛一抛,验证刚才的猜想,最后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来准确描述这一现象。
教学例3时,可让学生依次摸球得出结论后再进行分类。
如小虎和小猫所摸到的彩球是确定的,用“一定”“不可能”进行描述。
小猪所模的彩球是不确定的,用“可能”“也可能”进行描述。
在该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表达。
例4应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列举出这个不确定事件的3种可能的结果。
教学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随机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课时安排本单元用2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课时不确定现象 28.1 不确定现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96页例1、例2、例3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不确定现象。
⏹教学提示本节内容学习条形统计图,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在认识的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抽签、抛硬币、摸彩球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时不确定的,并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帮助学生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谁能说一下明天的天气情况。
预设:下雨、阴天、晴天……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引出不确定现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存在与周围世界中,从而有利于学生体会可能性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新知1、探究不确定现象(1)教学例1四个同学参加元旦文艺汇演,利用抽签的方法确定出场顺序,谁会抽到第1个呢?学生猜测。
师和学生交流:这是一道关于可能性的问题。
谁抽到1号,谁就第1个演讲。
但是全班同学抽到1号都有可能性,但是到底谁能抽到1号,不确定。
全班有4个同学参加演出,这4个同学只有1个人能抽到1号。
在抽签之前,不能确定谁一定能抽到1号,谁都可能抽到第1个。
只有抽签之后才能确定谁第1个出场。
可能是小明抽到第1,也可能小芳抽到第1。
板书:可能……也可能……师:这个现象是不确定现象。
(2)教学例2师和学生交流: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学生猜测。
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抽签、抛硬币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板书:结果不止一种 不确定设计意图: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所以我用学生常见的事例和常玩的游戏进行新课教学,这样学生学起来才觉得真实和亲切,也便于接受。
在数学的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样学科间的渗透,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间的溶合。
2、探究确定现象出示例3,摸彩球。
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红球,另一个全是白球。
学生可分组摸球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
师和学生交流:当盒子里全是红球时,小虎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预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红球,都是红球……师和学生交流: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小猫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预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
小虎摸到的一定是红球,小猫摸到的不可能是红球。
这些现象是确定现象。
板书:确定现象X k B 1 . c o m师质疑: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黄球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
(板书:不可能)师和学生交流:(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黄球)当盒子里全是黄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又怎样呢?预设: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
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设计意图:第一次小组合作“抽签”游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初步感知“可能性”。
第二次师生互动“摸球”游戏,再次让学生在愉悦中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
自然而然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个数学用语。
(三)巩固新知课本第97页课堂活动1、2题。
设计意图: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数学上的“不确定现象”。
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四)达标反馈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3、人用右手写字。
()4、地球上没有空气。
()5、人跑得比马快。
()6、母鸡下蛋。
()7、我的年龄比爸爸小。
()8、明天会下雨。
()9、小王抛10次2分钱硬币,一定都是反面朝上。
()10、100个白球中放一个黄球,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黄球。
()答案:1、一定 2、一定 3、可能 4、不可能 5、不可能 6、可能7、不可能8、可能 9、可能 10、可能(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说一下吧!预设1:我们知道了不确定现象的描述方法。
预设2:我们知道了“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个词语来描述事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六)布置作业判断对错1、太阳不可能从西方升起。
()2、冬天哈尔滨会下雪。
()3、从装有5个白珠子和4个红珠子的盒子里,一定摸不到黑珠子。
()4、地球一定绕着太阳转。
()5、月亮可能从东边升起。
()6、我这次考了90分,下次一定会考100分。
()7、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
()8、一个盒子里有10个黑球和5个红球,任意摸一个,一定能摸到黑球。
()9、一个口袋有10个红球,任意摸一个一定能摸到红球。
()10、李强有3 张5 元和7张10元钱,任意摸出一张,摸到的一定是5 元的。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板书设计不确定现象可能……也可能……结果不止一种 不确定一定确定现象⏹教学反思一、体现玩中学的教学思想。
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我就安排非常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乐趣,同时也在学习知识。
在这节课中,可以看到整节课学生几乎一直都是在玩,玩的非常开心,在玩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思考。
虽然老师没有更多的讲解,但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却都达到了。
二、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始终。
在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节课中,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平时学生喜欢的抽签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魔盒的活动中体会事件的可能性,之后又让学生带着要求去摸球,进一步巩固对一定不可能可能的认识。
三、注意学以致用的思想。
学有用的数学是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孩子自觉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