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工程测量适用专业:钢结构建造技术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学时:64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建筑工程测量是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具备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建筑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建筑设计、施工中工程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钢结构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钢结构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

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建筑制图、工程力学、钢结构设计与原理、钢结构制作、钢结构安装和钢结构焊接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工作情境,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与项目单元及任务。

2.课程设计思路(1)目标设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体现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新教学理念,采用凸显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最终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即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

(2)内容设计设计五个学习情境即:1.测量工作认知2.高程测量;3.平面控制测量4.地形图测绘;5.建筑工程测量。

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每个教学项目又选取若干个教学任务。

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定制测量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定制测量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______(如:工程测量技术、测绘原理与应用等)2. 课程代码:______3. 学时:______学时4. 学分:______学分5. 教学对象:______(如:测绘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了解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熟悉测量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 掌握测量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应用。

2. 能力目标:- 具备独立进行测量工作的能力;- 具备测量仪器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具备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力;- 具备测量成果的应用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 测量基本理论;- 测量仪器与设备;-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测量方法与应用;- 测量案例分析。

2. 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______学时- 实践教学:______学时- 课外辅导:______学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测量方法与应用;-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实验室教学:在实验室进行仪器操作、实验、实训等环节;- 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实习等。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1.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______%- 期末考试:______%- 实践环节:______%2.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对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能力培养: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素质表现:根据学生的职业道德、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工程测量cad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cad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cad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AutoCAD软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AutoCAD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AutoCAD进行简单的工程测量图形绘制,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

1.了解AutoCAD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

2.掌握AutoCAD软件的基本绘图、编辑命令。

3.熟悉工程测量图形的基本要素和表示方法。

4.能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进行基本操作。

5.能独立完成工程测量图形的绘制和编辑。

6.能运用AutoCAD软件解决简单的工程测量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工程测量图形的基本绘制和编辑方法。

1.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绘图命令(如直线、圆、矩形等)–编辑命令(如移动、复制、旋转等)–标注与注释2.工程测量图形的基本绘制:–平面图形绘制–立面图形绘制–斜面图形绘制3.工程测量图形的编辑方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用于讲解AutoCAD软件的基本功能、操作方法和工程测量图形的绘制技巧。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工程测量图形的绘制。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测量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AutoCAD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AutoCAD软件操作及工程测量相关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4.实验设备:提供高性能计算机,确保学生实践操作的需要。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分为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各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40%、30%和30%。

工程测量第5版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第5版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第5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第5版教材中涉及的各类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掌握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误差理论、数据校正和有效数字的运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操作测量仪器,进行实际工程中的基本测量工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数据处理的技巧,准确计算测量结果,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设计简单的工程测量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3. 培养学生对工程测量工作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于工程建设的热情。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实际工程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需要通过实践提高其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操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基本原理:包括测量的定义、分类、单位制和坐标系统等,重点讲解第5版教材中第一章内容。

2. 测量仪器及其使用:详细介绍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二章。

3. 测量数据处理:包括误差理论、数据校正、有效数字处理及测量结果的精度分析,重点阐述第三章内容。

4. 测量方法及应用:讲解地面测量、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四章。

5. 工程测量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操作,如控制网建立、地形测绘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对应教材第五章。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全野外数字测图法
利用全站仪、GPS-RTK等测量设 备,在野外直接采集地形特征点 的三维坐标,通过数据传输、处 理、编辑等步骤,生成数字地形
图。
摄影测量法
利用航空或地面摄影技术,获取 地面的影像资料,通过解析或数 字摄影测量处理,提取地形特征
信息,生成数字地形图。
地图数字化法
将已有的纸质地形图通过扫描仪 等设备转化为数字图像,再利用 专门的软件对图像进行矢量化处 理,提取地形特征信息,生成数
04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的概念与分类
控制测量的定义
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建立和维护一个具有统一坐标系统 和高程系统的控制网,为后续的地形测量、施工放样等提供基准。
控制测量的分类
根据测量目的和精度要求,控制测量可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 控制测量主要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而高程控制测量则确定控制点的高程。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我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测量任务,并具备了一定 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学习态度与方法
我认为自己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态度认真、方法得当,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及时完成课后 作业和课程设计任务。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建议继续深入学习工程测量学 的相关知识,包括高级测量技 术、精密工程测量、变形监测 与数据处理等,以提升自己的 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道路中线测设实践
在校园内选择一条道路,进行中线测设实践,包括控制点的布设、中线点的测量和道路中 线的绘制等。
数据处理与精度分析
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检查、平差计算和精度分析等,评估道路中线测设的精度 和可靠性。同时,结合道路设计参数和要求,对道路中线进行合理性分析和优化调整。

测绘工程课表设计方案模板

测绘工程课表设计方案模板

测绘工程课表设计方案模板1. 课程名称:测绘工程2. 课程编号:CE1013. 学分:34. 课时:365. 课程设计方案:测绘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使用测绘仪器和软件进行测量、数据处理和地理空间信息分析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本课程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a. 课程大纲1)测绘工程概论- 测绘工程的定义、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和应用2)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 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坐标系统的概念和应用3)测量仪器和技术- 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技巧- 实地测量与数字化测量技术4)测量数据处理与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 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空间数据分析b. 教学安排本课程为每周3学时,共12周完成。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1-2周:测绘工程概论第3-4周: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第5-6周:测量仪器和技术第7-8周:测量数据处理与地理信息系统第9-10周:实地测量实习第11周:GIS软件操作实验第12周:期末考试c.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理论课上,将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辅以实例分析和案例讨论,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安排学生进行测量实习和GIS软件操作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d. 教材和参考书目主要教材:《测绘工程概论》,李明,清华大学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张伟,科学出版社参考书目:《现代测量学》,张三,人民邮电出版社《GPS测量原理与实用》,李四,地震出版社以上为本课程的设计方案模板,旨在让学生系统学习测绘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其将来的工程实践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希望通过本课程设计方案的制定,能够不断完善和创新,使得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定位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是让学生能通过本门课程能掌握实际工程所需的测量技能,并且为深入学习测量知识打好基础,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必备的课程。

本课程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技能内容,定位为学生必备技能的课程,并且在今后工作中能成为独挡一面的测量员或测量主管,无论是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还是施工后的验收工作,能结合相应软件处理施工必要问题。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测量测绘能力,以提升测量水平为目标,给予学生基本的测量能力,掌握基本的测量知识。

另外,面向未来工作的需求,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在技术上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在职业素养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及吃苦耐劳和敬业的精神;在技能运用上,培养学生在工作中能做好工作的规划,培养学生对工作的统筹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通过教师对基本知识讲解,利用生活或者实际施工中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测量内容。

通过生活中的事件,引出测量的知识,从生活中需要的测量的知识拓展到工程上的测量知识。

工程测量应从简单到难,首先是对较简单且常用的水准测量进行教学,通过讲解规范、教师示范、现场指导,项目实训达到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技能要求。

后半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全站仪的操作及使用,对于仪器的架设由于仪器的消耗及折旧问题,并且仪器架设的操作与经纬仪完全一样,所以在全站仪的架设教学与训练上,应首先使用经纬仪进行仪器架设教学,掌握基本操作完成后再深入坐标的采集与放样的教学。

教学期末评定可以不用纸质版卷面考试,采用项目考核实际操作及相应表格的填写计算作为期末课程评定结果。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工程类基本的水准测量、坐标放样和坐标数据采集、利用CAD绘制测量图形或进行施工土石方计算。

以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程施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以实训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的能力。

《工程测量基本技能》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基本技能》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基本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建筑工程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建筑工程类专业测量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建筑工程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测量基础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建筑工程类从业人员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中涉及的测量基础知识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角度、距离、高程、坐标的基本测量方法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整体考虑教学单元间的层次梯度、逻辑结构,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常规测量仪器,掌握测量基本要素的测定及测设方法,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1.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测序与原则,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构造及各部件的作用,掌握相关仪器正确的操作步骤。

2.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以及三、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程序及计算方法,能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及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3.掌握角度测量的原理,以及水平角、竖直角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4.了解全站仪距离测量、坐标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用全站仪进行距离、坐标测量及放样的方法。

本工程测量方案范文

本工程测量方案范文

本工程测量方案范文本工程的测量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前期准备、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过程、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

一、前期准备1.详细了解工程的设计要求、测量任务和测量目的,明确测量的范围和精度要求。

2.调查研究场地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现场情况,了解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3.确定测量的基准系统和参考系,如国家大地坐标系和相对高程系统等。

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任务书,明确各个测量任务的具体内容、方法和要求。

2.选取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确保其性能和精度满足测量要求,并进行校准和检定。

3.安排有经验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制定测量人员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计划。

4.根据测量任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和测量网,并进行先验测量和控制测量。

三、测量过程1.进行现场布置和标志,确保测量点的准确定位和标志,清理现场杂物,确保测量环境的整洁。

2.根据测量任务书的要求,使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进行实测,如经纬度测量、线路测量、平面坐标测量等。

3.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记录,使用合适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合理安排测量的时间和顺序,根据测量任务书的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四、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辅助资料的整理和压缩,如照片记录、测量记录等。

2.进行数据的校正和过滤,检查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排除异常值和误差。

3.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平差和配准,通过数据的平差和配准,得到测量结果的最终精度。

4.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编制测量报告,详细记录测量过程和结果,包括测量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情况、测量方法和过程的描述、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等。

本测量方案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实施。

工程测量授课方案

工程测量授课方案

工程测量授课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2. 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工程测量领域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程测量基本概念:测量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控制。

2. 测量仪器的使用: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实地测量方法:平面测量、高程测量、建筑测量等实地测量方法和技术。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绘图,熟练使用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利用校内或外实地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4.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测量课程设计,培养其创新意识。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实物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讲授。

2. 实验室教学: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3. 课外实习:组织学生到工地或测绘机构进行实地实习,增加实践经验。

4. 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拓展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通过期中、期末考核、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多组织讨论交流,加强学生参与度。

3. 教学效果: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结合《工程测量》教材进行教学,辅以相关参考书籍和文献。

2. 实验室设备:利用校内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3. 互联网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和学习交流。

4. 实习基地:与测绘单位或工程公司合作,提供实地实习基地。

七、教学安排1. 每周3课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工程制图及测量课程设计

工程制图及测量课程设计

工程制图及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掌握制图规范,能运用比例、标注等技巧完成中等难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

2. 学生能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对不同物体进行准确测量,并能够将测量结果正确转换到图纸中。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工程图纸在制造业和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CAD软件,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工程图纸的绘制。

2. 学生能够使用测量工具,如卷尺、卡尺等,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并准确记录数据。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小型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制图工作,展示其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和制图工作的兴趣,激发他们从事相关领域职业的愿望。

2. 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团队协作制图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教育他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为团队目标努力。

4. 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工程图纸的准确性与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系,培养其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工程制图基本知识:包括制图的基本原理、制图规范、比例与标注方法、投影原理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制图工具的使用与维护- 图纸布局与线型运用- 三视图的绘制方法2. 机械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绘制:以教材第四章为基础,深入学习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技巧。

- 零件图的绘制步骤与要求- 装配图的组成与绘制方法- 尺寸标注与公差表示3. CAD软件应用:结合教材第六章,介绍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绘图技巧。

- CAD软件的界面认识与基本操作- 二维图形的绘制与编辑- 三维模型的建立与渲染4. 测量工具与实际测量:参考教材第五章内容,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 常用测量工具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测量误差分析- 实际物体的测量操作与记录5. 综合项目实践:结合整个学期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工程项目设计和制图。

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书

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书

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书一、风雨桥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如下图所示,拟在云龙湖北区建立一座跨湖观景桥,桥梁跨越为约1110米,为连续箱梁结构,共三联37(10+17+10)孔。

为了桥梁的施工建设,需布设施工控制网。

控制网需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同时考虑费用和布设难易程度等其他因素,综合选择最优的布设方案。

1.2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2测区已有资料及成果利用2.1地形图资料拟建桥梁区域1:1000地形图(实际是1:1000,实习指导书上说是1:500),作为工作计划图和控制网布设工作底图。

2.2平面控制资料为了使大桥施工坐标系统与大桥勘测资料坐标系统的一致性。

故选用两个国家二等三角网点A,B,这两个控制点都是大桥连接线勘测阶段时建立的线路控制测量的起算点。

2.3高程控制资料为使大桥施工控制网的高程系统与大桥连接勘测时建立的高程系统相一致,故大桥施工控制网的高程系统选择1985黄海高程系,桥两岸有国家二等水准点各两个。

表1 桥梁两侧控制点坐标(单位:米)3作业规范及要求和仪器3.1相关测量规范3.2等级、精度要求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1)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宜布设成自由网,并根据线路测量控制点定位。

(2)控制网可采用GPS 网、三角形网和导线网等形式。

(3)控制网的边长,宜为主桥轴线长度的0.5-1.5倍。

(4)当控制网跨越江河时,每岸不少于3点,其中轴线上每岸宜布设2点。

3.2.1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表2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表3 桥梁施工控制网等级的选择注:1 L 为桥的总长2 l 为跨越的宽度指桥梁所跨越的江、河、峡谷的宽度。

3.2.3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表4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成带节点的水准网时,节点之间或节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路线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L为往返段附合或闭合环的水准路线长度,km。

n为测站数。

3.2.4主要测量仪器表表5 主要测量仪器表4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4.1桥梁控制网特点和平面控制网精度4.1.1桥梁施工控制网建立的一般特点桥梁施工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正确测设出桥墩、桥台的位置,而桥轴线长度又是设计与测设墩台位置的依据,因此,保证桥轴线测量的必要精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工程测量方案范文

工程测量方案范文

工程测量方案范文一、引言工程测量是在建筑、路桥、航空航天、地质勘探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测量活动。

它是对自然界物体空间位置和形状的测定,是对地面、地下和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测量,是为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

工程测量具有高精度、大范围、复杂环境等特点,因此在进行工程测量时需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针对工程测量的特点和常见的测量任务,制定一套完整的工程测量方案,并对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安全防护等措施进行详细说明,以此为实际工程测量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测量任务1. 地形测量:用于绘制地形图,为设计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2. 建筑测量:进行建筑物的平面和立面测量,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3. 道路测量:对道路的纵断面、横断面进行测量,确定道路的坡度、弧度等参数。

4. 桥梁测量:对桥梁的结构进行测量,确定桥梁的位置、跨度、高度等参数。

5. 隧道测量:进行隧道的断面测量,确定隧道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6. 基础测量:对建筑物、桥梁、隧道的基础进行测量,确定基础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7. 坐标测量:确定建筑物、桥梁、隧道等物体的空间坐标。

8. 室内测量:对室内空间的平面和立面进行测量,确定空间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9. 水文测量:对水体的水位、流速、水深等参数进行测量。

10. 工程变形监测:对建筑物、桥梁、隧道等进行变形监测,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测量方案1.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1 制定测量方案:根据测量任务和要求,确定测量方法、仪器设备、测量精度等。

1.2 确定控制点:在测量区域内布设控制点,以提供测量基准。

1.3 了解测量环境:对测量区域的地形、地貌、建筑物、交通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测量环境的特点。

1.4 编制测量作业程序:对测量任务进行详细分解,制定测量作业程序,确定各个测量任务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1.5 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制定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方案,确保测量作业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

工程测量方案范文

工程测量方案范文

工程测量方案范文工程测量方案是指为了掌握工程项目的地理空间信息,合理布局和确定各类工程设施位置、大小、形状和相互关系等各项参数,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并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的要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行测量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的总称。

一、测量任务本次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高层建筑项目进行全面测量,主要包括:1.控制测量:建立工程控制点网络体系,确定工程的基准面、坐标原点以及放线控制线等。

2.平面测量:对工程范围内地表地形进行测量,绘制工程区域的平面地形图。

3.高程测量:测量工程地块内道路、管道、建筑物等各个点的高程,制作高程平面图。

4.杆塔测量:对特定地块内的电力杆塔进行测量,测定其立杆位置、垂直度和线间距离等参数,确保电力线路的安装质量。

5.内部结构测量:对建筑物内部结构,如楼梯、门窗、墙体等进行测量,制作内部结构平面图,确保设计和施工的一致性。

6.施工监控: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控,测量施工进度、水平度、垂直度等参数,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的要求。

二、测量方法与仪器1.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GPS测量系统建立工程控制点网络体系,全站仪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能够快速获取各个测量点的坐标数据;GPS测量系统用于获取全局坐标系统,提供坐标原点的确定。

2.平面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点位的平面测量,获取各个地点的坐标数据,然后利用CAD软件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制作平面地形图。

3.高程测量: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结合GPS进行高程控制,获取地块内各个点的高程数据,制作高程平面图。

4.杆塔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立杆位置和线间距离的测量,采用水平仪进行垂直度的测量,确保电力杆塔的安装精度。

5.内部结构测量:采用激光测距仪、钢卷尺等工具进行墙体、窗户、门等建筑内部结构的测量,通过CAD软件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制作内部结构平面图。

6.施工监控:采用全站仪进行施工进度、水平度、垂直度的测量,及时发现问题,保障施工质量。

三、测量精度要求1. 控制点的精度要求为5mm;2.平面测量的精度要求为1:1000;3. 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为5mm;4. 杆塔定位和线间距离测量的精度要求为5mm;5. 内部结构测量的精度要求为5mm。

工程测量方案范文500

工程测量方案范文500

工程测量方案范文500一、引言本工程测量方案是为了对某项目进行测量工作,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保项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方案将包括测量目标、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人员、测量流程、测量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二、测量目标1. 测量项目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土地测量、建筑测量、水利测量、交通测量等。

2. 测量目标要求对地形、地貌、水文、气象、交通、建筑结构等进行精确测量,并绘制详细的测量图纸和报告。

三、测量方法1. 土地测量将采用放样、测绘、GPS、全站仪等测量技术。

2. 建筑测量将采用激光测距、平面测量、高程测量等测量技术。

3. 水利测量将采用水文测量、水流速测量、水位测量等测量技术。

4. 交通测量将采用交通流量测量、路面测量等测量技术。

四、测量工具1. 测量工具将包括但不限于全站仪、GPS定位仪、激光测距仪、水文测量仪、交通流量测量仪等。

2. 所有测量工具必须经过质量检验和校准,确保测量准确度和可靠性。

五、测量人员1. 测量人员将包括测量工程师、测量技术员、测量助理等。

2.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测量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3. 测量人员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必须明确,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六、测量流程1. 测量流程将包括测量前准备、测量现场布置、测量实施、测量数据采集、测量数据处理等。

2. 测量前准备将包括制定测量计划、准备测量工具、简易现场调查、确认测量任务等。

3. 测量现场布置将包括确定测量控制点、设置测量基准、确定测量路线等。

4. 测量实施将根据测量任务和测量流程的要求进行测量工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测量数据采集将包括对测量数据的实时采集、测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等。

6. 测量数据处理将包括对测量数据的计算、校核、分析、绘图等。

七、测量数据处理1. 测量数据处理将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2. 测量数据处理将包括对测量数据的计算、分析、校核、绘图、报告等。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论文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论文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测量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工程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熟悉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具备进行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工程测量任务,并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工程测量学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测量学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树立正确的测量观念和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程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测量的定义、分类和方法,测量学的数学基础,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2.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器等,以及相关的测量辅助设备如测绳、测杆、测板等。

3.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测量数据的采集、记录和整理,测量坐标的计算和转换,测量结果的精度分析和评价。

4.常见工程测量任务和方法,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建筑物测量、道路测量等。

5.测量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介绍测量学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地质工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阐述,向学生传授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工程测量案例,让学生了解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掌握测量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提供系统的测量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学校:河北工程大学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教师:2013 年06月24 日至 2013 年06月30 日《1》支漳河区段工程测量设计方案一、概况1.1实习目的1.2实习任务1.3实习地点及时间1.4实习组织形式1.5测区概况1.6位置1.7测量依据1.8已有测绘成果二、内容2.1选点2.2选点要求2.3标石类型2.4 使用仪器三、平面控制测量3.1观测准备3.2 观测3.3 GPS静态观测作业的要求3.4选择最佳的观测时段3.5外业观测步骤3.6外业成果记录检查3.7数据处理3.8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3.8.1 成果验收3.8.2上交资料四.图根控制测量4.1选点4.2施测4.3内业计算五、高程控制5.1水准点布设5.2水准路线的布设5.3使用仪器5.4观测过程5.5水准测量内业计算六、地形图测量6.1精度要求6.2外业流程6.3内业处理数据七、横纵断面测量7.1绘制横断面图7.2绘制纵断面图八、土方量计算九、测量放样9.1测量仪器9.2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9.3施工测量9.4土方工程9.5测量核实《2》建筑物楼体沉降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2、工程地质条件3、监测依据4、监测目的5、监测项目6、测点布置7、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8、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9、监测频率10、监测报警值11、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附录C《1》支漳河区段工程测量设计方案一、概况1.1 实习目的工程测量实习,作为测绘工程专业一门基本的必修专业实践课,对我们学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测量不仅是获取书本的理论知识,更是培养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总结,以及体会测量思想“从控制到碎部,从整体到局部,步步检核”等原则对工程测量的指导意义。

这项技能的熟练掌握对将来走向工地有极大的帮助,毕竟国内高校给予学子实践的机会远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机会创造最大的知识收益。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实习这个平台,改善我们的思维结构,培养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1.2 实习任务全面完成对支漳河分段的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并绘制1:500数字化地形图,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河道横断面图,最后将设计好的道路曲线进行GPS放样。

1.3 实习地点及时间1. 实习地点:邯郸市支漳河(拦水坝至邯大公路段)。

2. 实习时间:2013年8月29日——2013 年9月18 日。

1.4 实习组织形式1.以班为单位,每班分五个小组;2.实习小组由5人组成,设小组长1名,负责本小组的实习组织、人员安排、纪律考勤;副组长一名,负责仪器管理与手簿记录整理等。

组员要服从和全力支持组长的工作。

1.5 测区概况支漳河(拦水坝至邯大公路段)处于邯郸市区南郊,沿城市外围,沿线地势平坦,且植被较少,无不良地质条件,目前河道平均宽度55米,全长1.0km。

该河段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

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约为摄氏13度,最低为摄氏-20度,最高温度可达摄氏38度。

年降雨量627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无霜期为235天。

本流域暴雨多发生在每年的7~8月,其中7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生的次数占总数的37%,且大于300mm的大暴雨均发生于7月上旬~8月上旬。

1.6位置邯郸市支漳河分段整治工程(中华大街至邯大公路)该工程位于邯郸市南郊,全长1.7千米(附图2)。

1.7 测量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4. 《1:500、1:1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1.8 已有测绘成果(1)测区内有国家二等水准点各两个(2)国家二等三角测量控制点各两个(3)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国家坐标系统(4)高程坐标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5) 投影带的选择: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4°。

二、内容1.1选点根据设计的首级控制网(GPS D级网),在支漳河两侧,埋设12个木桩+钢钉,全局性考虑,既要便于进行导线测量,同时考虑到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进行碎测量,并使所选点位构成良好的图形。

选点同时绘制各点点之记,便于以后找点。

1.2选点要求1.选择周围应易于安置仪器,视野开阔,障碍物高度角不高于15º。

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

3.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4.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

1.3标石类型(木桩)1.4 使用仪器三、平面控制测量3.1观测准备GPS接收机在开始观测前,应预热和静置,具体要求按接收机操作手册进行。

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其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b、天线集成体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没有圆水准气泡的天线,可调整天线基座脚螺旋,使在天线互为120°方向上量取的天线高互差小于5㎜。

3.2 观测依据接收机的台数和点位情况,结合现场的情况,静态观测安排为,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中D级网的技术要求,进行两个时段的静态观测,采用边连式构成GPS控制网。

D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2。

3.3 GPS静态观测作业的要求1.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2.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观测员可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未预料到的情况,应记录在测量手簿的备注栏内,并及时报告调度组织者。

3.每时段观测开始及结束前各记录一次观测卫星号、天气状况、实时定位经纬度和大地高、PDOP值等。

4.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其测量方法及要求见附录D。

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簿记事栏。

5.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a、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b、进行自测试;c、改变卫星仰角限;d、改变数据采样间隔;e、改变天线位置;f、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6.在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中,同一观测单元期间:a、参考站观测不能中断;b、参考站和流动站采样间隔要相同,不能变更。

7.经认真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均已全面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且将点位和觇标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

3.4选择最佳的观测时段根据卫星星历预报,选择卫星星数较多,高度角较大,PDOP值较小的观测时段进行观测。

3.5外业观测步骤1.调度安排,确定每台接收机观测的测站,开机时间,搬站情况。

2.观测组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3.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记录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

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取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簿。

3.6外业成果记录检查GPS测量作业所获得的成果纪录应包括:1.测量手簿(见附图2);2.其他记录,主要有观测计划、偏心观测资料等。

3.7数据处理静态观测结束,为了获得GPS观测基线向量并对观测成果进行质量检核,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以确保是否达到预期精度。

GPS数据处理分为基线解算、网平差计算。

3.8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3.8.1 成果验收交送验收的成果,包括观测记录的存储介质及其备份,内容与数量必须齐全、完整无损,各项注记、整饰应符合要求。

验收重点包括:1.实施方案是否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2.补测、重测和数据剔除是否合理;3.数据处理的软件是否符合要求,处理的项目是否齐全,起算数据是否正确;4.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3.8.2上交资料1.测量任务书(或合同书)、技术设计书;2.点之记、环视图、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选点资料和埋石资料;3.接收设备、气象及其它仪器的检验资料;4.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簿及其它纪录;5.数据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成果表;6.GPS网展点图;7.技术总结和成果验收报告。

四.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加密网采用一级导线网,最大闭合差1/30000,导线边长大于1.2公里,布设成三角网形式。

4.1选点由于采用的是GPS RTK模式,导线点间无需通视,但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之处,便于碎部测量的地点;障碍物高度角不高于15º;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

4.2施测使用GPS RTK测量导线点,可以不用单独测角、量距,只需对每个导线点进行GPS测量即可。

一人画草图,一人持手簿,一人操作移动站。

4.3内业计算计算之前全面检查外业记录,有无记算错现象。

然后根据已知起始方位角及坐标和导线测量的数据,计算导线点坐标。

然后绘制导线略图,把各项数据标注图上。

五、高程控制由于本地区地势较平坦,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三等水准测量。

本测区以已知的平面控制点作为高程控制起算点,布设三等水准网,作为高程控制网,以满足测区高程控制的需要。

加密时,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5.1水准点布设高程控制点采用平面控制测量的4个控制点。

5.2水准路线的布设在本地区作为首级高程控制,水准路线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

5.3使用仪器5.4观测过程三等水准测量每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奇数站采取后前前后观测,偶数站采取前后后前观测,读取基本分划的上下丝视差读数;人员组织:观测员2人,司尺员2人,记录员1人。

a.首先将仪器整平(气泡式水准仪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时,水准气泡影像的分离,不得超过1cm,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气泡位于指标环中央);b.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黑面,用倾斜螺旋调整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度定标尺读数;c.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尺面黑面,按b款操作;d.照准前视尺面红面,按b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e.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尺面红面,按b款操作。

观测间歇时,最好能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间歇后应对间歇点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转折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见表5-3)。

5.5水准测量内业计算首先检查外业记录是否符合要求,之后按水准路线进行平差计算。

六、地形图测量6.1精度要求由于使用的是华测X-90接收机,并利用河北工程大学cors基站,采用RTK (OTF)定位模式:水平精度(RMS) 为:同步1 cm + 1 ppm*基线长度垂直精度(RMS):2 cm + 1 ppm*基线长度完全可以满足测绘1:500地形图(比例尺精度0.05m,地形点间距15米,高程点间距图上不大于5cm,当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应精确至1cm;大于0.5m 时,注记可精确至0.1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