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电影

合集下载

中国老电影目录大全

中国老电影目录大全

中国老电影目录大全

天马电影制片厂

女篮五号(1957)

情长谊深(1957)

雾海夜航(1957)

幸福(1957)

椰林曲(1957)

布谷鸟又叫了(1958)

兰兰和冬冬(1958)

铁窗烈火(1958)

千女闹海(1958)

前方来信(1958)

三毛学生意(1958)

两个巡逻兵(1958)

林冲(1958)

鲁班的传说(1958)

苗家儿女(1958)

三八河边(1958)

无名英雄(1958)(1958)

沙漠追匪记(1959)

香飘万里(1959)

钢铁世家(1959)

地下航线(1959)

地下少先队(1959)

春满人间(1959)

六十年代第一春(1960) 斗诗亭(1960)

风流人物数今朝(1960)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0) 向阳花开(1960)

红色娘子军(1961)

英雄小八路(1961)

女理发师(1962)

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

魔术师的奇遇(1962)

燎原(1962)

金沙江畔(1963)

红日(1963)

宝葫芦的秘密(1963)

蚕花姑娘(1963)

双珠凤(1963)(1963)

球迷(1963)

槐荫记(黄梅戏)(1963)

武松(京剧)(1963)

柳荫记(黄梅戏)(1963)

血碑(1964)

家庭问题(1964)

霓虹灯下的哨兵(1964)

柜台(1965)

年青的一代(1965)

舞台姐妹(1965)

戏曲集锦(采茶戏)——怎么谈不拢(赣南采茶戏)(1965) 戏曲集锦(采茶戏)——小保管上任(高安采茶戏)(1965) 上海之春(音乐舞蹈)(1965)

中国电影 发展史

中国电影 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时期:1896-1905年

电影传入中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形式,直到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这部影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2. 初步发展时期:1905-1934年

随着《定军山》的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在此期间,中国的电影放映业逐渐发展起来,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34年,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诞生,该影片被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

3. 抗日战争时期:1934-1949年

战争期间,中国电影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和困难。然而,在这个时期也诞生了一些经典的电影作品,如《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这些电影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4. 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以歌颂社会主义、反映工农兵生活为主题,注重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期的电影作品包括《白毛女》、《铁道游击队》等。

5. “文革”时期:1966-1976年

“文革”期间,中国电影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挫折,许多电影工作者受到迫害和打压。然而,“文革”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的电影作品,如《活着》、《芙蓉镇》等。

6.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和人性情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如《小花》、《黄土地》、《霸王别姬》等。同时期的电影市场也日益繁荣,中外合作拍摄的影片也逐渐增多。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一、拓荒时期(1905年—1931年)。

中国电影前辈将西方的电影艺术移植到中国,1905年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的几个折子,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表演。1913年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问世之后,开始有电影摄制机构出现,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的《孤儿救祖记》有了丰厚的票房收入,吸引了一批投资者对民族电影的关注,相继成立了电影企业,1925年在上海就有100多家,后明星、联华和天一三家初具规模。拓荒时期的中国电影带有浓厚的纯娱乐性和纯商业性,出现了混乱、变幻不定的局面。

二、民族电影探索时期(1932年—1949年)。

这时期的电影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阵地,电影创作转向现实生活,面向劳苦大众。左翼电影运动蓬勃兴起,《三个摩登女郎》、《大路》、《渔光曲》、《新女性》、《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等都是这时期的优秀影片。还有一些影片反映现实生活,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很好,《八千里路云与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万家灯火》和《乌鸦与麻雀》等都及时地表达了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下民众的痛苦与呼声,奠定了民族电影的基础。

中国电影史大纲

中国电影史大纲

中国电影史大纲

中国电影史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早期文艺电影阶段、政治宣传电影阶段、建国初期电影阶段、改革开放电影阶段和现代多样化电影阶段。

1. 早期文艺电影阶段(1896年-1949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

影的起步阶段,最早的电影在上世纪末进入中国,先后由外国人拍摄和展示。然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逐渐有了本土的发展和创作。在这个阶段,一些重要的电影作品如《劫后余生》、《神女》等出现,成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基础。

2. 政治宣传电影阶段(1949年-1976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

影受到政治影响比较严重的时期,由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电影被用来宣传党的政策和意识形态。在这个阶段,许多电影作品都以宣传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如《武训传》、《智取威虎山》等。

3. 建国初期电影阶段(1949年-1966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

影开始恢复和发展的时期,与政治宣传电影阶段相比,这个阶段的电影更加注重艺术性和表现力。在这个阶段,电影工作者试图探索和表现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如《黄土地》、《小兵张嘎》等。

4. 改革开放电影阶段(1976年-2000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

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电影开始接触到外国电影,并受到了西方电影的影响。同时,中国电影也开始尝试新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这个阶段的一些重要电影作品有《黄金时

代》、《霸王别姬》等。

5. 现代多样化电影阶段(2000年至今):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的时期,中国电影开始追求多样化和国际化。一些新兴的导演和制片人涌现出来,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和话题。同时,中国电影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一些成绩,一些电影作品如《卧虎藏龙》、《芳华》等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

中国老电影目录(八十年代)

中国老电影目录(八十年代)

2010-01-01 09:54:43来自: 上士(不能一肚子文化,却越来越疲软) 祝福(1956)

一件提案(1954)

小白兔(1954)

智取华山(1953)

一贯害人道(1952)

龙须沟(1952)

陕北牧歌(1951)

新儿女英雄传(1951)

走向新中国(1951)

民主青年进行曲(1950)

吕梁英雄(1950)

鬼神不灵(1950)

和平保卫者(1950)

儿女亲事(1950)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大全

千万里追寻你(2000)

情人假日酒店(1999)

生态养殖(1999)

最后的猎鹿人(1999)

北侠欧阳春(1999)

二亮浪漫曲(1999)

给您道喜啦(1999)

眷恋(1999)

流泪的野樱花(1999)

男妇女主任(1998)

竞选村长(1998)

愁眉笑脸(1998)

丑汉和他的俊媳妇(1998)

塬上的太阳(1998)

无言的界碑(1998)

农村鼠害防治(1998)

世纪约会(1997)

旭日惊雷(1997)

白山黑水(1997)

灯塔世家(1997)

金色的草原(1997)

撼天雷(1996)

红盖头(1996)

红月亮(1996)

半个世纪的辉煌(1996)

毕业交响曲(1996)

喜莲(1996)

征服死亡地带(1996)

走入险区(1996)

青年刘伯承(1996)

如血黄昏(1995)

女警神威(1995)

霹雳神鹰(1995)

生死警探亡命匪(1995)

太阳有耳(1995)

天国逆子(1995)

挑战者(1995)

铁血情仇(1995)

主仆历险记(1995)

张鸣岐(1995)

月亮跟着星星走(1995)

浴血追杀情未了(1995)

敌后武工队(1995)

中国老电影目录大全

中国老电影目录大全

中国老电影目录大全

天马电影制片厂

女篮五号(1957)

情长谊深(1957)

雾海夜航(1957)

幸福(1957)

椰林曲(1957)

布谷鸟又叫了(1958)

兰兰和冬冬(1958)

铁窗烈火(1958)

千女闹海(1958)

前方来信(1958)

三毛学生意(1958)

两个巡逻兵(1958)

林冲(1958)

鲁班的传说(1958)

苗家儿女(1958)

三八河边(1958)

无名英雄(1958)(1958)沙漠追匪记(1959)

香飘万里(1959)

钢铁世家(1959)

地下航线(1959)

地下少先队(1959)

春满人间(1959)

六十年代第一春(1960)

斗诗亭(1960)

风流人物数今朝(1960)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0)向阳花开(1960)

红色娘子军(1961)

英雄小八路(1961)

女理发师(1962)

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

魔术师的奇遇(1962)

燎原(1962)

金沙江畔(1963)

红日(1963)

宝葫芦的秘密(1963)

蚕花姑娘(1963)

双珠凤(1963)(1963)

球迷(1963)

槐荫记(黄梅戏)(1963)

武松(京剧)(1963)

柳荫记(黄梅戏)(1963)

血碑(1964)

家庭问题(1964)

霓虹灯下的哨兵(1964)

柜台(1965)

年青的一代(1965)

舞台姐妹(1965)

戏曲集锦(采茶戏)——怎么谈不拢(赣南采茶戏)(1965)戏曲集锦(采茶戏)——小保管上任(高安采茶戏)(1965)上海之春(音乐舞蹈)(1965)

江南电影制片厂

不老松(1959)

不夜城(1957)

乘风破浪(1957)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第二代:披荆斩棘的乱世翘楚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涌现出一批艺术水准高、个人风格独特的电影导演群,他们忠实记录 时代变迁和民生疾苦,在大胆抨击现实生活的同时融入民族传统的美学元素与表现技法,形成中国第二代导演鲜明的艺术 特色。 蔡楚生:“现实主义电影奠基人”,《渔光曲》(1934)《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 吴永刚:《神女》(1934)《壮志凌云》(1936) 袁牧之:《马路天使》(1937) 史东山:《保卫我们的土地》(1938)《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 费穆:《小城之春》 第二代导演在那个战火弥漫、硝烟四起的战乱年代,将命运与时代捆绑,直面惨淡的现实,以电影作为 冲锋利器,在枪林弹雨中披荆斩棘,成就了一段电影人乱世翘楚的不朽神奇。 自抗战爆发以来,极具历史文献价值和鼓舞抗战热情的新闻纪录片也得到长足发展。
第六代: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
“新生代”导演补了中国当下社会所遗留的话语空白,以探求最真实的人性和最现实的生活为突破口,开始了关注个体的生命诉求和 生存状态为主的边缘化艺术创作之路。 《流浪北京》、《妈妈》、《小武》、《东宫西宫》、《北京杂种》、《头发乱了》、《周末情人》、《邮差》、 《安阳婴儿》、《十七岁的单车》、《阳光灿烂的日子》——边缘化、非常规 《长大城人》、《城市爱情》、《梦幻田园》、《过年回家》、《爱情麻辣烫》、《洗澡》——从边缘向“中心”靠拢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概述

中国老电影1200部(30年代--90年代)名录大全

中国老电影1200部(30年代--90年代)名录大全

中国老电影1200部(30年代--90年代)名录大全

中国老电影1200部(30年代--90年代)名录大全

001哀乐中年(1948)

002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

003白衣战士(1949)

004表(1949)

005长恨天(1942)

006长相思(1946)

007乘龙快婿(1947)

008春(1942)

009春蚕(1933)

010大团圆(1948)

011都市风光(江青主演)(1935)

012二百五小传(1949)

013风雨江南(1949)

014风云儿女(1935)

015歌女之歌(1948)

016各有千秋(1947)

017 孤城烈女(1936)

018光芒万丈(1949)

019红楼梦(周璇主演)(1944)

020 花外流莺(1948)

021 还乡日记(1947)

022回到自己队伍来(1949)

023 混江龙李俊(1940)

024家(1941)

025狼山喋血记(江青主演)(1936)026浪淘沙(1936) 027 劳工之爱情(1922)

028丽人行(1949)

029留下他打老蒋吧(1948)

030马路天使(1937)

031莫负青春(1949)

032 母亲(1949)

033母与子(1947)

034木兰从军(1939)

035南国之春(1932)

036怕老婆(1929)

037桥(1949)

038 清宫秘史(1948)

039情海重吻(1929)

040秋海棠(1943)

041如此繁华(1937)

042塞上风云(1942)

043三毛流浪记(1949)

044 神女(1934)

045 生死恨(1948)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

一、早期电影(1896-1949)

1.1 电影的引进与发展

1.1.1 电影的引进

1.1.2 电影的发展与早期电影制片厂的建立

1.2 中国电影产业的兴起

1.2.1 第一部中国电影的诞生

1.2.2 国内电影市场的崛起

1.2.3 电影院的建立与电影放映的普及

1.3 敌占时期的电影

1.3.1 敌占时期电影的宣传与抗日主题片的兴起 1.3.2 敌占时期电影艺术的特点

1.3.3 敌占时期电影与国内电影的关系

二、新中国电影的起步与发展(1949-1976)

2.1 电影事业的国家化与电影企业的建立

2.1.1 电影事业的国家化与电影院线的建立 2.1.2 电影企业的建立与电影工业的发展 2.2 电影宣传与政治背景

2.2.1 新中国电影宣传的主要特点

2.2.2 电影宣传与政治背景的关系

2.3 代表作品及影响

2.3.1 《武训传》与中国电影的革命性

2.3.2 《英雄儿女》与中国电影的抒情性

2.3.3 《红高粱》与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

三、改革开放与中国电影的崛起(1978-至今)

3.1 电影市场的开放与多元化

3.1.1 电影市场的开放与国外电影的引进 3.1.2 电影市场的多元化与国内电影的发展 3.2 中国电影的商业化与国际化

3.2.1 商业化转型与产业链的建立

3.2.2 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与国际合作

3.3 代表作品及影响

3.3.1 《霸王别姬》与中国电影的艺术性

3.3.2 《卧虎藏龙》与中国电影的国际化

3.3.3 《流浪地球》与中国电影的科幻元素

附件:

1:中国电影发展历史的时间线

早期中国电影

早期中国电影

早期中国电影(1905—1949)

大致脉络

l 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1896年中国出现了电影放映;1905年秋,北京丰泰照像馆的任景丰在北京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戏剧舞台纪录电影《定军山》,这件事被认定为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

l 1909年由外国人创办中国的第一家电影制作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1916年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电影制作公司是张石川和几个朋友联合创办的“幻仙影片公司”。但这家公司只拍了一部影片《黑籍冤魂》,便因资金困难而宣告结束了。此后,由中国的民族资本投资拍摄电影的公司是著名的商务印书馆。1917年,商务印书馆从一个外国人手里低价买进了一批电影器材,决定在图书出版之外,兼营电影业,这是中国自己投资拍摄电影较有规模的开端。

l 2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当时全国数十个城市大小电影公司林立,仅上海就达141家。出现了中国第一批导演和电影明星。这个时期既有商业化程度很高的娱乐片(如武侠片、古装片等),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生问题剧”。20年代,上海每年的观众数超过700万人,这个规模和世界其它大城市不相上下。

l 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发展转折时期。1931年,夏衍等人成立了共产党领导的电影小组。1933年2月9日,“中国电影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直接干预时政的影片也多了起来,电影从摄影棚中走出来,承担起唤起民族精神的时代任务。同事,有自由派文人支持的商业电影也相当繁荣,这些抱着娱乐人生目的商业电影人曾与左翼电影人发生过激烈的论战。

l 30年代后期—40年代中期,抗战爆发后,中国存在着四种电影形态:上海汪伪政府电影、重庆国民党电影、伪满洲电影、延安电影。但总的来说,电影艺术发展缓慢。

中国老电影目录(1905—1949)

中国老电影目录(1905—1949)

中国老电影名录(1905—1949)

1 定军山

2 庄子试妻

3 春香闹学

4 天女散花

5 劳工之爱情

6 孤儿救祖记

7 玉梨魂

8 弃妇

9 盲孤女

10最后之良心

11儿孙福

12道义之交

13玉洁冰清

14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

15夜明珠

16美人记

17火烧红莲寺

18飞行鞋

19红侠

20故都春梦

21野草闲花

22歌女红牡丹

23虞美人

24歌场春色

25银汉双星

26桃花泣血记

27恋爱与义务

28旧时京华

29啼笑因缘

30一夜豪华

31南国之春

32共赴国难

33人道

34十九路军抗日战史

35义人吴凤

36狂流

37女性的呐喊38前程

39春蚕

40丰年

41时代的儿女

42盐潮

43铁板红泪录

44中国海的怒潮45二对一

46姊妹花

47三个摩登女性48都会的早晨

49母性之光

50天明

51小玩意

52城市之夜

53满江红

54民族生存

55吉地

56同仇

57华山艳史

58到西北去

59美人心

60暴雨梨花

61渔光曲

62乡愁

63体育皇后

64神女

65空谷兰

66再会吧,上海67良宵

68大路

69上海二十四小时70桃李劫

71船家女

72夜来香

73劫后桃花

74新女性

75凯歌

76逃亡

77人之初

78时势英雄

79昏狂

80方芸英

81风云儿女

82都市风光

83红羊豪侠传

84翡翠马

85自由神

86生死同心

87新旧上海

88迷途的羔羊

89小孤女

90化身姑娘

91狼山喋血记

92压岁钱

93十字街头

94马路天使

95夜半歌声

96望春风

97西北线上

98八百壮士

99热血忠魂

100保卫我们的土地101血溅宝山城102日出

103雷雨

104貂婵

105蜜月快车

106好丈夫

107中华儿女

108孤岛天堂

109木兰从军

中国电影史1

中国电影史1

中国电影史(一)

第一章早期中国电影( 1905—1931)

一、草创

1、开端

⑴国产电影开端

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 1905年春夏之交;任庆泰(字景丰)

拍摄;谭鑫培主演。

⑵故事片开端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1913 年;导演:张石川、郑正秋;编剧:郑正秋;新民公司拍摄。

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1921 年;导演:任彭年;编剧:杨小仲。

【注:短片≤ 6 本;长片≥ 7 本】

⑶其他开端

香港第一部电影——《庄子试妻》; 1913 年;导演:黎北海;编剧:黎民伟;主演:黎北海、严珊珊(中国第一位女演员、非职业)

2、终结

《劳工之爱情》—— 1922 年;中国短故事片创作基本终结的标志

3、滑稽短片

《劳工之爱情》—— 1922 年;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

地位:中国喜剧电影的奠基之作,现存最早的中国电影。

成就:制作过程规范、镜头语言成熟、喜剧元素丰富。

4、“商务”之短片

商务印书馆影戏部

任彭年

5、1919—1922 年间的三大公司

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

司二、初盛景观

1、《孤儿救祖记》

1923 年年底;明星公司推出

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

主演:王汉伦——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

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其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结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

拓荒期(1896-1932)中国电影的传入以及第一个黄金时代

探索期(1932-1949)中国点一个的初步成熟

发展期(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创作

停滞期(1966-1976)文革十年的中国电影

复苏期(1976-1984)新中国电影的恢复

繁荣期(1984至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

1:社会历史变革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变革 2: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 3:中国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特殊联系,尤其是戏剧的影响更加明显 4:与世界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 5:各个创作部门的发展不平衡

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建起—虹口大戏院

电影创作:

1913年《难夫难妻》(郑正秋导演编剧)中国故事片开端

1913年《庄子试妻》(黎民伟)“香港电影之父”

20年代《阎瑞生》(任彭年导演)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中国电影探索期结束

《车中盗》(任彭年导演)中国最早类型片,确立了娱乐观众的方向

商业投机性:决定中国工业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一味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粗制滥造模仿外国商业影片

1920年商务印书馆为梅兰芳拍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

郑正秋电影成就:

1922年与张石川等组成明星电影公司,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

❤艺术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把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电影创作:《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艺术特色,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种开端)《玉梨观》《劳工之爱情》(滑稽短片)《自由之花》《姊妹花》(最早有声故事片)

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中国电影经历了百年历程,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为默片阶段、声音电影阶段、解放战争时期电影艺术阶段、大跃进时期电影艺术阶段以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电影艺术阶段。下面将分步骤阐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为默片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是1896年至1930年。本阶段的代表作有《二十四节气》等。默片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片长短,拍摄技术和手段落后。另外,在技术上也缺乏新的研发和创新,缺乏声音和色彩的应用,正因为这一特点,使得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地位比其他国家的电影发展更为落后,不过默片阶段也奠定了中国电影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声音电影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1930年,结束时间为1949年,代表作有《神女》等。相比于默片阶段,声音电影的特点是可以发音的操作。虽然声音电影的问世给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机遇,但由于时代背景的限制,电影艺术的发展仍有许多不足。

第三阶段是解放战争时期电影艺术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为1949年至1965年,代表作有《武训传》等。这一阶段中国电影艺术进入了新时期,不仅技术设备得到了快速的更新,而且拍摄题材也更加宏大、高深。此时的中国电影代表了西方电影的自由主义思想和独特的中国文化形态,享有“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的盛誉。

第四阶段是大跃进时期电影艺术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为1965年到1979年,代表作有《红高粱》等。这一阶段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低谷,电影制作遭到了政治干扰,限制了电影艺术发展的自由性。这期间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宣传机构和铺张的宣传,但由于思想不够自由、审美不够开放,导致电影艺术陷入了停滞状态。

100部中国老电影

100部中国老电影

100部中国老电影

1、《松花江上》金山与张瑞芳正处在热恋之中的一部“私报于公”的作品,也是两个人唯一一次的银幕合作。

2、《渔光曲》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荣誉大奖的中国早期电影,最为突出的亮点是那首由蔡楚生作词、任光作曲的哀婉绵长、旋律优美的主题曲。

3、《壮志凌云》金焰、田方、王人美主演,最动人的是银幕之外的于蓝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而悄悄喜爱上银幕上的田方,而当时享有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帝”之称的金焰,通过这部电影,与“美牙美人”王人美一见钟情,喜结秦晋之好。

4、《八千里路云和月》白杨和陶金的“银幕搭档”的开门之作。

5、《家》、《春》著名大文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2,可惜缺少之3的《秋》与之相配套,想当年,大陆的上海和香港都曾经拍摄过这部名闻遐迩的代表作品。

6、《马路天使》几乎家喻户晓的一部由明星组合的佳作,赵丹与周璇个人情感的最佳“激情交叉点”。

7、《南国之春》在影圈有“南国乳燕”之称的陈燕燕的早期默片。

8、《青年进行曲》大剧作家田汉的忧国忧民的应时之作。

9、《太太万岁》张爱玲的“小资情调”代表作,卖点不是女主角的“太太”,而是喧宾夺主的大有“观众缘”的上官云珠。

10、《桃李劫》袁牧之和陈波儿的珠联璧合。

11、《啼笑因缘》“言情大圣”张恨水加上“电影皇后”胡蝶,精心演绎一出民国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喜剧。胡蝶一人饰两角,对当时的观众来说是倍感好奇。

12、《万众一心》民族电影加抗战题材的双相结合。

13、《西厢记》“银幕慈母”林楚楚的古装扮相,中国最早把王实甫的古典名著改编拍成的电影。

14、《塞上风云》当时话剧界的明星,如陈天国、舒绣文和黎莉莉等联合主演的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应景之作。

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五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五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五个阶段

一、早期(1896~1920)

1896 年,诞生了祖国第一部电影《奔腾》。从此,中国的电影事业开始了萌芽的发展。这期间,中国陆续出现了京剧蜡烛电影、珍珠岛电影、北京电影公司等,为中国电影发展历史添砖加瓦。此期间的电影发展缓慢,但却是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

二、百年结构期(1920~1949)

1920 年,中国内地的电影。更是碾压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以宣传为目的的时代性作品,如《伊拉克伊斯兰共和国彩色电影》、《国民党革命宣言》等,提高了电影的宣传水平。

三、新生期(1949~1966)

1949 年中国的新纪元出现,建国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创作出抗日文艺电影、人民电影等,紧紧抓住描绘社会生活、反映社会变革以及宣传共産主义思想的主攻方向。根据电影思政教育的需要,1953年专门成立了新国产影片组。

四、发展期(1966~1976)

1966年开始,中国电影产生了蓬勃发展,开拓出了新的路线,以改进电影质量为重点,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如《钟鼓楼》、《新中国的第一道旗帜》等。

五、改革开放期(1976至今)

1976年以后,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许多青年导演利用当今社会现实素材与主题,创作出了众多精彩作品,更加广泛地对外宣传和影响,把中国电影风潮推上世界中心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中国电影

(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

(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

《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37~1945)

在国民党统治区,1938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领导工作,直接地推动了抗战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政治部三厅领导下,由阳翰笙担任编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迅速投入抗战电影的摄制及其他工作。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国民党直接领导的中央电影摄影场和1935年成立于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也拍摄了宣传抗日的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

香港到1937年6月底为止,成立了南洋、大观等50多家拍摄粤语片的电影公司。随着抗日战争爆发,香港爱国电影工作者拍摄了抗战题材的影片。

从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上海租界为止,上海被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1938年有新华、艺华、国华等私营电影公司拍摄影片。随着新华摄制的影片《木兰从军》上映后的卖座,形成了古装片拍摄浪潮。1941年,时装片取代古装片,新华、艺华、国华、金星等10几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时装片有60部。万籁鸣、万古蟾(见万氏兄弟)绘制完成的动画片《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较长的动画片。

在日本占领区,日本帝国主义1937年8月21日在长春成立“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后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于上海成立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将新华等几家影片公司合并,成立中华联合制片有限公司(简称中联)。1943年5月12日将以上电影机构合并,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中联和华影在4年中拍摄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扬所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的《春江遗恨》等影片,为迷惑中国观众,也拍摄了不少以恋爱为中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据地,1938年,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下,由延安电影团袁牧之担任编导,吴印咸、徐肖冰、吴本立担任摄影,用仅有的两部摄影机拍摄长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又完成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以及一些反映当时延安重大社会政治生活的新闻片。还建立一个放映队,在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前线一带放映电影。新四军淮北根据地于1942年购得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有关新四军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长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45~19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