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6秋物理粤教版必修1练习:章末质量评估(二) Word版含解析
金版学案2016秋物理粤教版必修1练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检测(一)(测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人沿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跑了半圈,则此人的位移大小是()A.2R B.πR C.2πR D.0答案:A2.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从物理知识的角度看,这是因为()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人的惯性B.系好安全带可以增大人的惯性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D.系好安全带可以让人更加舒适解析:惯性只决定于物体的质量,与其他因素无关,所以A、B 错,选C.答案:C3.如图所示,质量为20 kg的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在其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30 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是(g=10 N/kg)()A.20 N,向右B.20 N,向左C.30 N,向右D.30 N,向左解析:物体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即f=μmg=20 N,方向向右.A选项正确.答案:A4.下面关于速度与加速度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匀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由于其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很大B.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C.加速度不变(且不为零)时,速度也有可能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加时,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加解析:判断物体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应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来判断,若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一定增加,若加速度与速度反向,速度一定减少,C、D错;加速度是描述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A错,B对.答案:B5.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h,司机突然以2 m/s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汽车滑行的距离为()A.16 m B.25 mC.50 m D.144 m解析:汽车刹车的时间t=v0a=102s=5 s,即汽车5 s已停下,所以,刹车距离s =v 0t -12at 2=⎝ ⎛⎭⎪⎫10×5-12×2×52 m =25 m. 答案:B6.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 =5 N ,则弹簧秤A 和B 的示数分别为( )A .5 N ,0B .0,5 NC .10 N ,5 ND .5 N ,5N解析: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弹簧秤的示数等于一根绳子的拉力大小,即等于物体的重力5 N.答案:D7.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物体用两根轻绳悬在空中,其中绳OA 固定不动,绳OB 在竖直平面内由水平方向向上转动,则在绳OB 由水平转至竖直的过程中,绳OB 的张力的大小将( )A .一直变大B .一直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8.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运动状态不变B.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C.物体所受合外力增大时,加速度一定增大D.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答案:AC9.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的图象是()答案:AD10.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900 m答案:CD11.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悬挂的摆球相对小车静止并与竖直方向成θ角,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车一定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g tan θ,方向向左C .悬绳的拉力一定大于小球的重力D .小球所受合外力方向一定向左解析:小球只受重力与绳子的拉力作用,其合力水平向左,所以其加速度一定向左,其大小为a =mg tan θm=g tan θ,小球随小车运动,所以小车加速度与小球一样,小车可能向左加速运动或向右减速运动.答案:BCD12.“蹦极”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 点自由下落,图中a 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 点是人能到达的最低点,b 点是人静止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人在从P 点下落到最低点c 的过程中( )A .人在Pa 段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 .在ab 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C .在bc 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D .在c 点,人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为零解析:可通过以下表格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三、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47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2分)(1)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①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 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 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填“L0”或“L x”)的差值.③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 m/s2).(2)如图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沙和沙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①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沙和沙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沙和沙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沙和沙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D.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沙和沙桶,释放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能自由滑动②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A.M=2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B.M=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C.M=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D.M=4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解析:(1)①静止②L x③k=mgx=50×10-3×9.810×10-2N/m=4.9 N/m.(2)①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选B.②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要求M≫m,在实验中,M比m大得越多,误差越小,所以选C.答案:见解析14.(11分)某架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4 m/s2,飞机的滑行速度达到80 m/s时离开地面升空.如果在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时,突然接到指挥塔的停止起飞的命令,飞行员立即制动飞机,飞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 5 m/s2.求:(1)在匀加速运动阶段,飞机滑行的位移大小;(2)在飞机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最后静止阶段,飞机滑行的位移大小;(3)此飞机从起飞到停止共用了多少时间.解析:(1)匀加速运动阶段有:s =v 2t -v 202a; 所以滑行的位移大小为:s 1=802-02×4m =800 m. (2)飞机匀减速到停止的过程,可看作反方向的匀加速运动:s =v 2t -v 202a; 所以滑行的位移大小为:s 2=0-8022×(-5)m =640 m. (3)飞机加速运动时有:t =v t -v 0a; 所以飞机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80-04s =20 s. 飞机减速运动时由逆向思维可得:t =v t -v 0a; 所以飞机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2=0-80-5s =16 s. 共用时间为:t =t 1+t 2=(20+16)s =36 s.答案:(1)800 m (2)640 m (3)36 s15.(12分)在某一旅游景区,建有一山坡滑雪运动项目.某段斜坡可看成倾角θ=30°的斜面,一名滑雪者总质量m =80 kg ,他在这段斜坡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50 m 时,其速度增大到20 m/s(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问:(1)滑雪者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为多大?(2)滑板与雪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大?解析:(1)以滑雪者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受到重力G=mg,斜坡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将重力G沿斜面和垂直斜面方向分解为G1和G2.由几何知识得:G1=mg sin θ,G2=mg cos θ.设下滑的加速度为a,由公式v2t-v20=2as可得:a=v2t-v202s=202-02×50m/s2=4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a=80×4 N=320 N,由受力分析图可知:F合=G1-f=mg sin θ-f,联立解得:f=80 N.(2)斜面的支持力N=G2=mg cos θ,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两式联立解得:μ=0.12.答案:(1)80 N(2)0.1216.(12分)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向右匀加速行驶的车,车在2 s的时间内速度由2 m/s增为6 m/s,车内用绳AB与绳BC拴住一个小球,BC绳水平,AB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为37°,小球质量为0.8 kg,小球在车中位置始终未变(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小球对AB绳的拉力大小;(2)小球对BC的拉力大小.解析:小球受力如图所示,水平方向上:F2-F1sin θ=ma,①竖直方向上:F1cos θ-mg=0,②而小车的加速度a=v2-v1t=2 m/s2,将数据代入①、②求得:F1=10 N,F2=7.6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AB、BC绳的拉力分别为10 N和7.6 N.答案:(1)10 N(2)7.6 N。
金版学案2016秋物理粤教版必修一练习:第4章章末复习课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答案填写]①匀速直线运动②静止③质量④所受合外力⑤质量⑥F=ma⑦向上⑧向下⑨大小相等⑩方向相反⑪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主题1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是解决多力平衡问题和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的重要方法.正交分解法是把物体受到的各个力沿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本质是化 "矢量运算〞为 "代数运算〞.利用正交分解法解题的一般步骤:(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2)建立直角坐标系xOy.①沿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②沿力的方向 ,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③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3)分别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坐标轴上.(4)用代数运算法分别求出所有在x 轴方向和y 轴方向上的合力∑F x 和∑F y .(5)最|后根据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典例1】 如下图 ,质量为4.0 kg 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 37°角、大小为20 N 的拉力F 作用下 ,沿水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20;取g =10 m/s 2 ,cos 37°=0.8 ,sin 37°=0.6;求:(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2)经过2 s 撤去F ,再经3 s 时物体的速度为多大 ?(3)物体在5 s 内的位移是多少 ?解析:(1)物体受力如下图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x -F μ=ma ;F N +F y -mg =0 ,又:F μ=μF N ;F x =F cos 37°;F y =F sin 37° ,故:a =F cos 37°-μ (mg -F sin 37° )m=2.6 m/s 2. (2)v 2=at 2×2 m/s =5.2 m/s ,撤去F 后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故:a ′=-μg ×10 m/s 2=-2.0 m/s 2 ,由于:t 止=v 2a ′=2.6 s <3 s =(5-2)s , 那么撤去F 后 ,再经3 s ,即5 s 末时速度为:v 5=0.(3)前2 s 内物体位移:s 1=0+v 22t 2=02×2 m =5.2 m , 后3 s 内物体的位移:s 2=v 2+02t 止=错误!×2.6 m =6.76 m ,或:s 2=-v 222a ′=-错误! m =6.76 m , 物体5 s 内位移:s =s 1+s 2=(5.2+6.76)m =11.96 m.答案:见解析针对训练1.如图 ,将质量m =0.1 kg 的圆环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杆上.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环与杆间动摩擦因数μ ,与杆夹角θ=53°的拉力F ,使圆环以a =4.4 m/s 2的加速度沿杆运动 ,求F 的大小(取sin 53°=0.8 ,cos53° ,g =10 m/s 2).解析:假设F sin 53°=mg 时 ,F =1.25 N ,当F <1.25 N 时 ,杆对环的弹力向上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μF N =ma ,F N+F sin θ=mg ,解得:F=1 N ,当F>1.25 N时,杆对环的弹力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μF N=ma ,F sin θ=mg+F N ,解得F=9 N.答案:9 N主题2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与隔离法.(1)系统内物体间相对静止或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把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即为整体法.(2)将系统内某个物体(或某局部)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即为隔离法.2.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1)假设系统内各物体相对静止或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优先考虑整体法.(2)假设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一般选用隔离法.3.考前须知.(1)用整体法时,只需考虑整体所受的各个外力,不需考虑系统内各物体间的 "内力〞.(2)用隔离法时,必须分析隔离体所受到的各个力.(3)区分清楚内力和外力.【典例2】如下图,质量为M=1 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m=0.5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3 m/s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外表冲上木板 ,带动木板一起向前滑动.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1)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 ,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 和方向;(2)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 ,滑块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a ;(3)木板的加速度.解析:(1)滑块相对木板向右运动 ,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 ,f =μmg .由牛顿第三定律 ,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μmg 方向向右.(2)对滑块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所以a =μg .(3)木板受到滑块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对木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 ,所以a ′=μmg M .答案:见解析针对训练2.如下图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 和B 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在物体A 上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后 ,A 和B 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求:(1)B 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B 施于物体A 的作用力大小.解析:(1)A和B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向右运动,可以看成整体,设它们运动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2ma,所以a=F2m.(2)求A、B之间的作用力,要把A与B隔离,以B为研究对象,B 在水平方向只受到A对它的向右的力F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N=ma=F2.B施于A的作用力与B受到A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物体B施于物体A的作用力大小为F2.答案:见解析主题3临界问题1.临界值问题: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常常要讨论相互作用的物体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会发生别离等,这类问题就是临界问题.2.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析临界状态,两物体间刚好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必须出现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物体要别离时,相互之间的作用的弹力必定为零.3.解决临界问题的一般方法:(1)极限法:题设中假设出现 "最|大〞、 "最|小〞、 "刚好〞等这类词语时,一般就隐含临界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常常是把物理量(或物理过程)引向极端,进而使临界条件或临界点暴露出来,到达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2)数学推理法:根据分析物理过程列出相应的力学方程(数学表达) ,然后由数学表达式讨论得出临界条件.【典例3】如下图,平行于斜面的细绳把小球系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为使球在光滑斜面上不发生相对运动,斜面体水平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不得大于多少?水平向左的加速度不得大于多少?解析:(1)设斜面处于向右运动的临界状态时的加速度为a1,此时,斜面支持力F N=0 ,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水平方向:F x=F T cos θ=ma1 ,竖直方向:F y=F T sin θ-mg=0 ,由上述两式解得:a1=g cot θ.因此,要使小球与斜面不发生相对运动,向右的加速度不得大于a=g cot θ.(2)设斜面处于向左运动的临界状态的加速度为a2 ,此时,细绳的拉力F T=0.小球受力如图乙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沿斜面方向:F x=F N sin θ=ma2 ,垂直斜面方向:F y=F N cos θ-mg=0 ,由上述两式解得:a2=g tan θ.因此 ,要使小球与斜面不发生相对运动 ,向左的加速度不得大于a =g tan θ.答案:见解析针对训练3.如下图 ,在前进的车厢的竖直后壁上放一个物体 ,物体与壁间的摩擦因数μ ,要使物体不下滑 ,车厢至|少应以多大的加速度前进(g 取10 m/s 2)?解析:设物体的质量为m ,在竖直方向上有mg =F ,F 为临界情况下的摩擦力 ,F =μF N ,F N 为物体所受水平弹力 ,又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a ,由以上各式得:加速度a =F N m =mg μm =100.8m/s 2=12.5 m/s 2. 答案:12.5 m/s 2主题4 图象在动力学中的应用动力学中的图象常见的有F -t 图象、a -t 图象、F -a 图象等.(1)对F -t 图象要结合物体受到的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分析每一时间段的运动性质.(2)对a -t 图象 ,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 ,分析每一段的运动情况 ,然后结合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3)对于F -a 图象 ,首|先要根据具体的物理情景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a -F 间的函数关系式;由函数关系式结合图象明确图象的斜率、截距的意义 ,从而由图象给出的信息求出未知量.【典例4】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 ,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 ,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物块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由这两个图象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 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A .0.5 kgB .1.5 kg ,215C .0.5 kg ,0.2D .1 kg 解析:由题Ft 图和v t 图可得 ,物块在2 s 到4 s 内所受外力F =3 N ,物块做匀加速运动 ,a =Δv Δt =42m/s 2 ,F -f =ma ,即3-10μm =2m .①物块在4 s 到6 s 所受外力F =2 N ,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那么F =f ,F =μmg ,即10μm =2.②由①②解得m =0.5 kg ,μ= ,故A 选项正确.答案:A针对训练4.如图甲所示 ,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夹角α ,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 ,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 作用下向上运动 ,推力F 与小环速度v 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图甲 图乙(1)小环的质量m ;(2)细杆的地面间的夹角α.解析:由题图得:0~2 s 内 ,a =Δv Δt =12m/s 2=0.5 m/s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前2 s 有F 1-mg sin α=ma ,2 s 后有F 2=mg sin α ,代入数据可解得:m =1 kg ,α=30°.答案:(1)1 kg (2)30°统揽考情牛顿运动定律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分析近几年(高|考)题 ,命题角度有以下几点:1.超重、失重问题 ,瞬时性问题.2.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3.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真题例析(2021·海南卷)(多项选择)如图 ,物块a 、b 和c 的质量相同 ,a 和b 、b 和c 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 1和S 2 相连 ,通过系在a 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线剪断 ,将物块a 的加速度记为a 1 ,S 1和S 2相对原长的伸长分别为Δl 1和Δl 2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在剪断瞬间( )A .a 1=3gB .a 1=0C .Δl 1=2Δl 2D .Δl 1=Δl 2解析:剪断细线前 ,轻弹簧S 1的弹力FT 1=2mg ,轻弹簧S 2弹力FT 2=mg ;在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 ,根据F =kx 知Δl 1=2Δl 2 ,C 正确 ,D 错误;细线剪断瞬间 ,弹簧弹力不变 ,此时a 物体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下的拉力FT 1 ,A 其合力为3mg ,因此a 的加速度a 1=3g ,A 正确 ,B 错误 ,应选A 、C答案:AC针对训练如下图 ,质量为m 的小球用水平轻质弹簧系住 ,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 托住 ,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 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 .0 B.233g C .g D.33g 解析:未撤离木板时 ,小球受重力G 、弹簧的拉力F 和木板的弹力F N 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通过受力分析可知 ,木板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233mg .在撒离木板的瞬间 ,弹簧的弹力大小和方向均没有发生变化 ,而小球的重力是恒力 ,故此时小球受到重力G 、弹簧的拉力F ,合力与木板提供的弹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故可知加速度的大小为233g . 答案:B1.用平行于斜面的力推动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沿着倾斜角为α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向上运动 ,当物体运动到斜面的中点时撤去推力 ,物体恰能滑到斜面顶点 ,由此可以判定推力F 的大小必定是( )A .2mg cos αB .2mg sin αC .2mg (1-sin)αD .2mg (1+sin α)解析:有推力F 时 ,a =F -mg sin αm,撤去F 后 ,a ′=g sin α ,由v 2=2as ,有:a =a ′ ,即:F -mg sin αm =g sin α ,F =2mg sin α ,故B 正确.答案:B2.如下图 ,车厢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均为20 N 的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为1 kg 的物块 ,当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时 ,两弹簧测力计受拉力的示数均为10 N ,当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为8 N ,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A .2 m/s 2 ,水平向右B .4 m/s 2 ,水平向右C .6 m/s 2 ,水平向左D .8 m/s 2 ,水平向左解析:开始两个弹簧处于受拉状态 ,小车匀速运动时两弹簧拉伸的长度相同;现甲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小 ,说明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大 ,因为弹簧的弹力F 与形变量x 成正比 ,且F x =ΔF Δx,故甲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减小2 N ,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增大2 N .根据合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的关系 ,物块的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由F =ma ,有a =12-81m/s 2=4 m/s 2.应选项B 正确. 答案:B3.(多项选择)如下图 ,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 ,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 ,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 ,撤掉拉力 ,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A .物块先向左运动 ,再向右运动B .物块向右运动 ,速度逐渐增大 ,直到做匀速运动C .木板向右运动 ,速度逐渐变小 ,直到做匀速运动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 ,直到为零解析:物块相对于木板滑动,说明物块的加速度小于木板的加速度,撤掉拉力后木板向右的速度大于物块向右的速度,所以它们之间存在滑动摩擦力,使物块向右加速,木板向右减速,直至|到达向右相同的速度,所以B、C正确.答案:BC4.(多项选择)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F1和F2的作用,在第1 s内物体保持静止,假设两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第2 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B.在第3 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C.在第4 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D.在第5 s末,物体的加速度为零,运动方向与F1的方向相同解析:在第2 s内和第3 s内物体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大,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选项A、B错误;在第4 s内物体所受的合力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但速度一直增大,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选项C正确;在第5 s末,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F1的方向相同,选项D正确.答案:CD5.(多项选择)如图甲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在0~1 s内,外力F不断增大B.在1~3 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C.在3~4 s内,外力F不断减小D.在3~4 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解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0~1 s内物块速度均匀增大,物块做匀加速运动,外力F为恒力;1~3 s内,物块做匀速运动,外力F 的大小恒定,3~4 s内,物块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外力F 由大变小.综上所述,只有B、C两项正确.答案:BC6.(多项选择)如下图,5块质量相同的木块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当用力F推第1块木块使它们共同加速运动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由右向左,相邻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小B.由右向左,相邻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大C.第2块木块与第3块木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为FD.第3块木块与第4块木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为F解析: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5μmg=5ma.再选取1、2两块木块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μmg-F N=2 ma ,联立两式解得F N =0.6 F ,进一步分析可得 ,从左向右 ,相邻两块木块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依次变小的.选项B 、C 正确.答案:BC7.(多项选择)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平安检查仪 ,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平安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模型 ,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 =1 m/s 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 ,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AB 间的距离为2 m ,g 取10 m/s 2.假设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 =1 m/s 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 处去取行李 ,那么( )A .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 处B .乘客提前0.5 s 到达B 处C .行李提前0.5 s 到达B 处D .假设传送带速度足够大 ,行李最|快也要2 s 才能到达B 处 解析:行李放在传送带上 ,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μg =1 m/s 2,历时t 1=v a =1 s 到达共同速度 ,位移x 1=v 2t 1=0.5 m ,此后行李匀速运动t 2=2-x 1v =1.5 s 到达B ,共用2.5 s .乘客到达B ,历时t =2v =2 s ,故B 正确.假设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一直加速运动,最|短运动时间t min=2×21s=2 s ,D项正确.答案:BD8.如下图,航空母舰上的起飞跑道由长度为l1×102 m的水平跑道和长度为l2=20 m的倾斜跑道两局部组成,水平跑道与倾斜跑道末端的高度差h=4.0 m.一架质量为m×104 kg的飞机,其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大小恒为F=×105 N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在运动过程中飞机受到平均阻力大小为飞机重力的110.假设航母处于静止状态,飞机质量视为不变并可看成质点,取g=10 m/s2.(1)求飞机在水平跑道上运动的时间及到达倾斜跑道末端时的速度大小;(2)为了使飞机在倾斜跑道的末端到达起飞速度100 m/s ,外界还需要在整个水平跑道阶段对飞机施加助推力,求助推力F推的大小.解析:(1)飞机在水平跑道上运动时,水平方向受到推力与阻力的作用,设加速度大小为a1 ,末速度大小为v1 ,运动时间为t1 ,有F合=F -f=ma1 ,v21=2a1l1 ,v1=a1t1 ,其中fmg ,代入数据可得:a1=5.0 m/s2 ,v1=40 m/s ,t1=8.0 s.飞机在倾斜跑道上运动时,沿倾斜跑道受到推力、阻力与重力沿倾斜跑道向下的分力作用,设沿倾斜跑道方向的加速度大小为a2,末速度大小为v2 ,沿倾斜跑道方向有:F′合=F-f-G x=ma2 ,G x=mg hl2×104 N ,v22-v21=2a2l2 ,代入数据可得:a2=3.0 m/s2 ,v2= 1 720 m/s=41.5 m/s.(2)飞机在水平跑道上运动时,水平方向受到推力、助推力与阻力作用,设加速度大小为a′1,末速度大小为v′1,有:F″合=F推+F-f =ma′1 ,v′21=2a′1l1 ,飞机在倾斜跑道上运动时,沿倾斜跑道的受力没有变化,加速度大小a′2=a2=3.0 m/s2 ,v′22-v′21=2a′2l2 ,根据题意,v′2=100 m/s ,代入数据解得:F推×105 N.答案:(1)8.0 s41.5 m/s×105 N。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
模块综合检测(二)(测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情况中所研究的物体(题中加点的)可看成质点的是( )A .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自转 B .用GPS 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 C .教练员对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进行指导 D .在国际大赛中,乒乓球运动员王浩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解析: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视物体为质点.如地球虽然很大,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就变成次要因素;我们完全可以把地球当作质点看待.当然,在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了.同样,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时也不能把旋转的乒乓球看成质点.又如看一个同学的跑动速度时,可以把人看成质点,但对他的起跑动作进行指导时,就不能看成质点.答案:B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伽利略认为重的物体下落比较快B .牛顿发现并总结了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C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D .速度表达式v =s t表示的是t 时刻的瞬时速度答案:C3.张明同学双手握住竖直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滑下的过程中,张明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 1和f 2,那么( )A .f 1和f 2都是静摩擦力B .f 1和f 2都是滑动摩擦力C .f 1方向竖直向下,f 2方向竖直向上,且f 1=f 2D .f 1方向竖直向上,f 2方向竖直向上,且f 1=f 2解析:匀速向上攀时,双手受向上的静摩擦力,匀速下滑时,双手受向上的滑动摩擦力,它们都等于重力.选D.答案:D4.如图所示,有两条质量相等的有蓬小船,用绳子连接(绳子质量忽略不计),其中一条船内有人在拉绳子,如果水的阻力不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绳子两端的拉力不等,跟有人的船连接的一端拉力大B.根据两船运动的快慢,运动快的船里肯定有人,因为是他用力,船才运动的C.运动慢的船里肯定有人,因为绳子对两条船的拉力是相等的,但有人的船连同人的总质量大,所以加速度小D.无法判断解析:注意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及物体运动快还是运动慢,牛顿第三定律均成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作用力相等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故选项C正确.答案:C5.如图所示,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测力计与水平桌面平行,拉力从零逐渐增大,拉力为8 N时,木块不动;拉力为12 N时,木块恰好被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时拉力为10 N.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分别是( )A.12 N,8 N B.12 N,10 NC.10 N,12 N D.10 N,8 N答案:C6.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轿车越来越多,行车安全就越显得重要.在行车过程中规定必须要使用安全带.假设某次急刹车时,由于安全带的作用,使质量为70 kg的乘员具有的加速度大小约为6 m/s2,此时安全带对乘员的作用力最接近( )A.100 N B.400 NC.800 N D.1 000 N解析:刹车过程安全带对乘员的作用力F可近似看作合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70×6 N=420 N,选择B.答案:B7.某时刻,物体甲受到的合力是10 N,加速度为2 m/s2,速度是10 m/s;物体乙受到的合力是8 N,加速度也是2 m/s2,但速度是20 m/s,则 ( )A.甲比乙的惯性小B.甲比乙的惯性大C.甲和乙的惯性一样大D.无法判定哪个物体惯性大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得m 甲=F 甲a 甲=102 kg =5 kg ,m 乙=F 乙a 乙=82kg =4 kg ,物体的惯性只与其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m 甲>m 乙,所以B 正确.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8.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 .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C .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 .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解析:运动员起跳时,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向上,支持力大于重力;支持力和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等大反向.答案:AB9.升降机地板上水平放置一完好的盘秤,现往盘秤上放一质量为m 的物体,当秤的示数为0.8mg 时,升降机可能做的运动是( )A .加速上升B .减速下降C .减速上升D .加速下降解析:超重、失重现象是由于物体做竖直方向的变速运动时产生的“视重”发生变化,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升降机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过程,盘秤的计数会减小.答案:CD10.一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初速度为30 m/s ,当它位移大小为25 m 时,经历时间为(g 取10 m/s 2)( )A .1 sB .2 sC .5 sD .3 s 解析:由s =v 0t +12at 2知:当s =25 m 时,t 1=5 s ,t 2=1 s ,当s =-25 m 时,t 3=6.7 s ,A 、C 正确.答案:AC11.如图所示,车内绳AB 与绳BC 拴住一小球,BC 水平,车由原来的静止状态变为向右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仍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则( )A .AB 绳拉力F T1不变,BC 绳拉力F T2变大B.AB绳拉力F T1变大,BC绳拉力F T2变小C.AB绳拉力F T1变大,BC绳拉力F T2不变D.AB绳拉力F T1不变,BC绳拉力F T2的大小为(F T1sin θ+ma)解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F T1cos θ=mg可知F T1不变;由F T2-F T1sin θ=ma可知F T2=F T1sin θ+ma.答案:AD12.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受水平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弹簧,如图所示,在物块与弹簧接触后,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接触弹簧后立即做减速运动B.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后减速C.当弹簧处于压缩量最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不等于零D.当弹簧的弹力等于F时,物块速度最大解析:设物块压缩弹簧后某瞬间的弹力为f,根据牛顿定律得,F-f=ma,开始时F比f大,a与运动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当F与f相等时,加速度为零,物块有初速度,继续向右运动而压缩弹簧,弹力增大,合力增大,加速度也增大,但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当弹簧的弹力等于F时,速度最大.答案:BC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的三个实验步骤如下:(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绳套,通过细绳套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它与细绳套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2)在白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3)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筋,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细绳套的方向.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错在哪里.(1)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中还应记下两细绳套的方向(2)中根据F 1和F 2的大小及方向(3)中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筋,使它的结点也到O 点14.(8分)用斜面、小车、砝码等器材探究a 、m 、F 三者关系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实验中一条打点的纸带,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且间距s 1、s 2、s 3、……、s 6已量出.(1)写出几种加速度的表达式.(2)图甲是A 同学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aF 图线,试简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3)B 、C 同学用同一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 图象,如图乙所示.说明两位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并比较其大小.答案:(1)a =s 2-s 1T 2;a =s 4-s 13T 2, a =(s 6+s 5+s 4)-(s 3+s 2+s 1)9T 2. (2)由图象可以看出,当F ≤F 0时,小车的加速度a =0,可能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当托盘及砝码的总质量比较小时,小车不动.(3)由图象可知,小车的质量不同,当F 相同时,a B >a C ,说明C 车的质量大于B 车的质量.15.(10分)飞机着陆后以6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时速度为60 m/s ,求它着陆后12 s 内滑行的距离.解析:飞机着陆后做匀减速运动,飞机最终会停下,此时速度为零,由加速度定义式可知,t =v 0a =606s =10 s. 由位移公式得:s =v 0t -12at 2=60×10 m -12×6×102 m =300 m ;飞机运动10 s 已停下,所以12 s 的位移等于10 s 的位移,因此飞机12 s 的位移等于300 m.答案:300 m16. (14分)如图所示,升降机中的斜面和竖直墙壁之间放一个质量为10 kg 的光滑小球,斜面倾角θ=30°,当升降机以a=5 m/s2的加速度加速竖直上升时(g=10 m/s2),求:(1)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2)小球对竖直墙壁的压力大小.解析:小球受力如图所示:水平方向上:F2sin θ=F1,竖直方向上:F2cos θ-mg=ma,将数据代入以上两式求得:F1=50 3 N;F2=100 3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斜面和竖直墙的压力大小分别为100 3 N,50 3 N.答案:(1)100 3 N (2)50 3 N17.(14分)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随拉力F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木块质量为0.78 kg(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图甲图乙图丙(1)求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木块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上方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以a=2.0 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在长木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丙所示,拉力大小应为多大?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3.12 N.由f=μF N=μmg,得μ=fmg=3.12 N0.78×10 N=0.4.(2)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F N、摩擦力f、拉力F作用,如图所示,将F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f=ma,F N+F sin θ=mg,又f=μF N,联立各式,解得F=4.5 N.答案:(1)0.4 (2)4.5 N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2019秋 金版学案 物理·选修1-1(粤教版)练习:章末质量评估(二) 含解析
.将磁铁插入螺线管的过程中
.磁铁放在螺线管中不动时
.将磁铁从螺线管中向上拉出的过程中
.将磁铁从螺线管中向下拉出的过程中
只要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
B.向右平移
D.以ab为轴转动
线圈向上平移、向右平移、向左平移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变,没有感应电流产生,故A、B、C
通量减小,线圈将产生感应电流,故D正确.
.一个闭合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产生,由此可以得出
B.发现电荷相互作用规律.用实验证实电磁波存在D.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金版学案2016秋物理粤教版必修一练习:第1章第3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A级|抓根底1.(多项选择)在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除电源、纸带外,还需选用的仪器是()A.停表B.刻度尺C.速度计D.打点计时器解析: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的间隔数可知任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故不需要停表,再利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距离就可进一步求出平均速度,故不需要速度计.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各点间的位移.答案:BD2.(多项选择)对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B.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一样C.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D.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电火花和墨粉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电火花和墨粉,所以C、D错误.答案:AB3.(多项选择)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点迹 ,直接记录了( )A .物体运动的时间B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C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D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解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都是每隔0.02 s 在纸带上打一个点.因此 ,根据打在纸带上的点迹 ,可直接反映物体的运动时间.因为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 ,打点计时器固定 ,所以纸带上的点迹就相应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故正确答案为A 、B.答案:AB4.(多项选择)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 .时间间隔B .位移C .速率D .平均速度解析: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点迹的间隔数就可知道时间间隔 ,其位移可利用刻度尺测量 ,而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或某一时刻的速率那么需利用公式v =Δs Δt求解. 答案:AB5.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 Hz 的交流电 ,其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 ,假设纸带上共打出N 个点 ,这条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 ,那么以下各式正确的选项是( )A .T =0.1 s ,t =NTB .T =0.05 s ,t =(N -1)TC .T =0.02 s ,t =(N -1)TD .T =0.02 s ,t =NT解析:电源频率f =50 Hz ,那么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T =1f =150s =0.02 s ,纸带上共打出N 个点 ,那么有N -1个时间间隔即t =(N -1)T ,C 正确.答案:C6.以下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 ,其中 ,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解析:由图可知四条纸带所取点迹的总长相差不多 ,其中纸带A 上点迹最|稀疏 ,即所用时间最|短 ,故其平均速度最|大.答案:AB 级| 提能力7.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下图 ,纸带在A 、C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A 、D 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解析:由题意知 ,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A 、C 两点间的距离为14.0 mm =0.014 0 m ,A 、D 两点间的距离为26.0 mm =0.0260 m .由公式v =Δs Δt得v AC =0.014 02×0.02 m/s =0.35 m/s ,v AD =错误! m/s ≈0.43 m/s.答案:8.如下图为一条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打出的纸带 ,其中A 、B 、C 、D 、E 为计时器连续打下的五个点 ,且打点计时器每打一个点所用的时间为T .为求得计时器打点C 时纸带的速度 ,那么以下算式中最|合理的是( )A.Δs 1TB.Δs 2+Δs 32TC.Δs 3+Δs 42TD.Δs 1+Δs 2+Δs 33T解析:为求打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利用的是对平均速度取极限的思想方法 ,故为求打点C 时纸带的速度 ,可以在C 点两侧各取一点 ,使这两点间所对应的时间间隔尽量最|短.由题图可知 ,所取的两点应为点B 和D ,那么B 、D 之间的平均速度v BD =Δs 2+Δs 32T即为所求 ,应选B.答案:B9.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 ,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29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1 s ,遮光条的宽度为3.0 cm ,试分别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解析: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 ,可以用短程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v 1=d Δt 1=0.03 m 0.29 s ≈0.10 m/s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 2=d Δt 2=0.03 m 0.11 s≈0.27 m/s. 答案:0.10 m/s 0.27 m/s10.如下图为物体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 ,图中相邻的点间还有四个点 ,打点计时器接交流50 Hz 的电源 ,那么ae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d 点的瞬时速度约为________m/s.解析: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 时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0.02 s .当每5个点为1个计数点时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 s ,故ae 段的平均速度为v =s ae 4T = (8.4+13.6+26.8+38.8 )×10-24×0.1m/s = 2.19 m/s.d 点的瞬时速度最|接近ce 段的平均速度 ,故v d =s ce 2T = (26.8+38.8 )×10-22×0.1m/s =3.28 m/s. 答案:。
《金版学案》物理_必修(粤教版)期末综合试卷
期末综合检测卷(考试时间:50 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9 小题,每题6 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 6 分,漏选得 3 分,错选或不选得0 分)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A .伽利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 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 .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D .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2. 在下列所描述的运动过程中,若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则机械能守恒的是(C)A .小孩沿滑梯匀速滑下B.发射过程加速上升的火箭C .被投掷出的在空中运动的铅球D .随电梯一起匀速下降的货物解析:小孩匀速滑下过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A错,D错;火箭发射过程速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 错;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 C 正确.3. 如下图所示,飞船从轨道1 变轨至轨道2.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道2上的(AD)A .运行周期长B .向心加速度大C .动能大D .角速度小r 3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T 2= k 可知,飞船的轨道半径越大,其 2 n运动周期越大,A 对;由3= T 得,周期越大,角速度越小,D 正确; 飞船运动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小, B 、C 错误.4. 有一种大型器械,它是一个圆形大容器,筒壁竖直,游客进 入容器后紧靠筒壁站立,当圆筒开始转动后,转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突然地板塌落,然而游客却发现自己没有落下去,这是因为 (CD)pp pA .游客处于超重状态B .游客处于失重状态C .游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D .筒壁对游客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解析:当地板塌落时游客没有落下去,说明游客随筒壁做匀速圆周运动,筒壁对游客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D正确;竖直方向游客没有加速度,所以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C正确.5. 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B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D)A .速率的变化量不同B.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C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6. 如图所示,天车吊着货物正在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行驶,同时天车上的起重机吊着货物正在匀速上升,则地面上的人观察到货物运动的轨迹是下图中(C)解析:货物同时参与了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速运动,由于货物在两个方向的分力都为零,合力亦为零,故货物做匀速直线运动,C正确.7. 汽车沿平直的公路以恒定功率P从静止开始启动,经过一段时间t达到最大速度V,若所受阻力始终不变,则在t这段时间内(BC)A .汽车牵引力恒定B.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PtC .汽车加速度不断减小1 2D .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尹v2解析:牵引力的功率恒定,在t时间内,牵引力做的功为Pt, B 正确,D错误;由P= F v知,当v增大时,F减小,A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 ma,加速度a减小,C正确.8. 物体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物体的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A .物体从A下落到B的过程中,弹性势能不断增大B. 物体从A下落到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C. 物体从A下落到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动能都是先变小后变大D .物体在B点的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解析:在A点物体的重力大于弹簧的弹力,将做变加速下降,当重力等于弹力时,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值;物体继续下降,重力小于弹力,物体将做变减速下降直到速度为零,在整个下降过程中重力一直做正功,则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弹簧的弹力一直做负功,则弹性势能不断增大;无论从A到B还是从B到A的过程中,合外力做功都是先做正功,动能变大,再做负功,动能变小,而且在B点速度为零,但合外力不为零,所以正确的说法是选项A、B.9. 下图是滑道压力测试的示意图,光滑圆弧轨道与光滑斜面相切,滑到底部B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其示数N表示该处所受压力的大小,某滑块从斜面上不同高度h处由静止下滑,通过B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有(BC)A. N小于滑块重力B. N大于滑块重力C. N越大表明h越大D. N越大表明h越小2解析:滑块通过B点时,根据牛顿定律得,N —mg=:,所以,N>mg, A错,B对;滑块沿光滑斜面下滑过程机械能守恒,即mgh m v2=2, h越大,v越大,N越大,C正确,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46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0. (15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室 所给的电源为输出电压为6V 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物从高处由 静止开始下落,重物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 进行测量. (1) 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A .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材;B. 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端上;C. 用天平测量出重物的质量;D .释放悬挂纸带的重物,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E. 测量打出的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F. 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物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 于增加的动能.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____________ (将其选项对应的字 母填在横线处).(2) 某同学在上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较为理打点?実子嫌带n想的纸带,若0点为重物下落的起始点,重物的质量为m,电源的频率为f ,则重物从0到C 过程减小的重力势能为 ____________ 增加的 动能为 __________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用给出的字母表示).11. (15分)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通过引进、创先、研发 后,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大型运输机已试飞成功,此机可在短时间内 投放物资和人员进行救灾、抢险和军事活动,能争取更多时间.现有 总质量为m = 210 t 一架大型喷气式飞机,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 到1= 6.0X 102 m 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 v = 60 m/s,在此过程中飞机 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力的0.02倍(g = 10 m/s 2).问:(1) 飞机起飞时的动能E k 为多大?(2) 飞机起飞时的功率P 为多大?⑶若飞机在整个起飞过程中保持功率不变,当速度为30 m/s 时 加速度为多大?E k = ;m v 2 = 2 x 2.10 x 105 x 602 J = 8 3.78 x 108 J.(2)由题意得F 严0・02mg,由公式:P = F v = F v m = 0・02x 2.10x 106 x 60 W = 2.52x 106 W.P P⑶由公式:F 合=F — F v= - =ma 可得,V V m解析:(1)由题意可得;答案:(1)CF — F 卩 2.52X 10^1 丄! 2m = 2.10X 105 30— 60 m/s 答案:(1)3.78 X 108 J (2)2.52 X 106 W(3) 0.2 m/s 1 2 312. (16分)小物块A 的质量为1 kg,斜坡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 h=5 m ,倾角为0= 37°;斜坡与水平面均光滑;物块从斜坡进入水平 滑道时,在底端O 点处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 g 取10 m/s 2 .将轻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水平滑道 M 处并固定墙上,另一自由端恰位于坡 道的底端O 点,如图所示.物块A 从坡顶由静止滑下,求(sin 37 =0.6, cos 37 = 0.8):1 物块滑到0点时的速度大小;2 弹簧为最大压缩量时的弹性势能;3 物块A 被弹回时,若在斜坡上放了一层特殊物质,此时物块与坡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尸0.3,则物体在坡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解析:⑴物体下滑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有 mgh = ;m v 2,得 v = 10 m/s.(2)在水平道上,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 v 2= E p ,a = 0.2 m/s 2.11 / 9弹簧为最大压缩量时的弹性势能 E p = 50 J.(3) 设物块A 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i ,物块被弹回过程中由动能 定理得1 20—?m v = — mgh i — 口 mghcot 6, 解得:h i =错误! m^3.57 m.答案:(1)10 m/s (2)50 J (3)3.57 m。
金版学案2016秋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章末质量评估(3) Word版含解析
章末质量评估(三)(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3分,错选、不选或多项选择均不得分.)1.以下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B.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垂直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D.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解析: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物体间有形变产生,才会产生弹力.A 不合题意.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不一定与轻杆方向垂直,也可能与其方向垂直,弹力方向根据受力平衡来确定的.B不合题意.压力和支持力均属于弹力,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C符合题意.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但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不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还与劲度系数有关,D不合题意.应选C.答案:C2.如下图,P是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砝码,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为m.在P 运动的过程中,假设不计空气阻力,那么关于P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B.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C.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D.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解析:以P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P受到绳的拉力和桌面对P 的摩擦力的作用,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摩擦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B正确.答案:B3.如下图,木箱A中放一个光滑的铁球B ,它们一起静止于斜面上,如果对铁球B(不包括木箱A)进行受力分析,那么铁球B受力个数为()A.3 B.4C.2D.1解析:对B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对球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箱子对球平行斜面向上的弹力,三力平衡,共3个力.A对.答案:A4.如下图,将一张A4纸(质量可忽略不计)夹在英汉字典内,书对A4纸的压力为3 N ,A4 ,要把A4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 )A .0.6 NB .1.2 NC .2.4 ND .3 N解析:根据F =μF N ,F =1.2 N ,因为纸的上下两面都要受到书对它的滑动摩擦力 ,所以要把纸从书中拉出 ,拉力至|少应为2.4 N ,C 正确.答案:C5.如下图 ,在粗糙水平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 ,两木块之间用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 ,两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 ,当两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两个木块间的距离为( )A .L +μkm 1g B .L +μk (m 1+m 2)g C .L +μk m 2g D .L +μk (m 1m 2m 1+m 2)g 解析:对木块1进行受力分析 ,水平方向受到弹簧对它的弹力及滑动摩擦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 ,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μm 1g ,弹簧的伸长量为:x =f k =μk m 1g ,那么两木块间的距离为:L +μkm 1g ,A 正确.答案:A6.如下图 ,大小分别为F 1、F 2、F 3的三个力恰好围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且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F2<F3,那么以下四个图中,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可知,A图中三个力的合力为2F1 ,B图中三个力的合力为0 ,C图中三个力的合力为2F3 ,D图中三个力的合力为2F2 ,由于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F2<F3 ,所以C图合力最|大.故C正确.答案:C7.如下图,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C 物体上,使A、B、C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物体受几个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A受6个,B受2个,C受4个B.A受5个,B受3个,C受3个C.A受5个,B受2个,C受4个D.A受6个,B受3个,C受4个解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可以判断A受地面的摩擦力.C匀速,那么A、C间有静摩擦力,B匀速,那么A、B间无摩擦力.A受重力、地面摩擦力和支持力,C对A的摩擦力及B、C对A的压力,共6个力;B受重力和A的支持力,共2个力;C受重力、拉力、支持力、A对C的摩擦力,共4个力,故此题选A.答案:A8.如下图,在竖直光滑墙壁上用细绳将一个质量为m的球挂在A 点,平衡时细绳与竖直墙的夹角为θ,θ<45°.墙壁对球的支持力大小为N ,细绳对球的拉力大小为T ,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N>mg ,T>mg B.N>mg ,T<mgC.N<mg ,T>mg D.N<mg ,T<mg解析:以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重力mg、悬绳对球的拉力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有:T=mgcos θ,N=mg tan θ,球所受绳和墙壁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等于mg,由于θ<45°,那么:N<mg ,T>mg.应选C.答案:C9.如下图,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那么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A.32mg 和12mgB.12mg 和32mgC.12mg 和12μmg D.32mg 和32mg 解析:根据重力mg 的作用效果 ,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 1和使三棱柱压紧斜面的力F 2 ,根据几何关系得F 1=mg sin 30°=12mg , F 2=mg cos 30°=32mg , 因为 ,F 1与三棱柱所受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F 2与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因此 ,选项A 正确.答案:A10.如下图 ,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 、B 、C 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 ,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弹簧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0° ,弹簧C 水平 ,那么弹簧A 、C 的伸长量之比为( )A.3∶4B .4∶ 3C .1∶2D .2∶1解析:将两小球及弹簧B 视为一个整体系统 ,因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该系统水平方向受力平衡,那么有kΔx A sin 30°=kΔx C ,可得Δx A∶Δx C=2∶1 ,选项D正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此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6分,少选得3分,选错、多项选择或不选得0分.)11.在水平力F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沿墙壁匀速下滑,如下图.假设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A.μF B.μF+GC.G D.F2+G2解析:由f=μF N得f=μF;由竖直方向二力平衡得f=G.应选AC.答案:AC12.假设两个力F1、F2的夹角为α(α≠π) ,且α保持不变,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一个分力增大,合力一定增大B.两个分力都增大,合力一定增大C.两个分力都增大,合力可能减小D.两个分力都增大,合力可能不变解析:此题考查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为了方便比拟,以二力作用点O为圆心,以原合力F的大小为半径画圆,从图(a)中可以看出:当F1增大到F1′,F2增大到F2′时,合力F′<F;从图(b)中可以看出;当F1增大到F1″,F2增大到F2″时,合力F″=F.答案:CD13.同一物块在不同情况下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力情况如下图,以下对各力的关系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图甲中的F0是图乙中F1、F2的合力B.图丙中的F N1、f1是物块重力G的两个分力C.图丁中的F N2、F3的合力大小等于G ,方向竖直向上D.图乙中F1、F2的大小随θ角的变化而变化,其合力不变解析:由题意知,F0与F1、F2作用效果相同,F0是F1、F2的合力,选项A正确;F N1、f分别是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不是重力G的分力,选项B错误;根据力的平衡条件,F N2、F3的合力与G等值反向,选项C正确;根据力的平衡条件,F1、F2的合力与G等值反向,图乙中F1、F2随θ角的减小而减小,随θ角的增大而增大,其大小可以小于G、等于G、大于G ,选项D正确.答案:ACD14.如下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 ,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壁之间放一光滑球B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假设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那么()A.B对墙的压力减小B.A与B之间的作用力增大C.地面对A的摩擦力减小D.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解析:设物体A对球B的支持力为F1,竖直墙对球B的弹力为F2 ,F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因物体A右移而减小.对球B受力分析如下图,由平衡条件得:F1cos θ=m B g,F1sin θ=F2,解得F1=m B g,F2=m B g tan θ ,θ减小,F1减小,F2减小,选项A对,B错;对cos θA、B整体受力分析可知,竖直方向,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F N=(m A +m B)g,与θ无关,即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选项D对;水平方向,地面对A的摩擦力f=F2 ,因F2减小,故f减小,选项C对.答案:ACD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6分)15.(8分)一同学用电子秤、水壶、细线、墙钉和贴在墙上的白纸等物品,在家中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图(a)图(b)图(c)(1)如图(a) ,在电子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壶,记下水壶________时电子秤的示数F;(2)如图(b) ,将三细线L1、L2、L3的一端打结,另一端分别拴在电子秤的挂钩、墙钉A和水壶杯带上,水平拉开细线L1 ,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________和电子秤的示数F1;(3)如图(c) ,将另一颗墙钉B钉在与O同一水平位置上,并将L1拴在其上,手握电子秤沿着②中L2的方向拉开细线L2 ,使________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②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F2;(4)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电子秤拉力F、F1、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作出F1、F2的合力F′的图示,假设______________ ,那么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得到验证.解析:(1)要测量装满水的水壶的重力,那么记下水壶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F;(2)要画出平行四边形,那么需要记录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的同时也要记录三细线的方向以及电子秤的示数F1;(3)已经记录了一个分力的大小,还要记录另一个分力的大小,那么结点O点位置不能变化,力的方向也都不能变化,所以应使结点O的位置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2)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F2;(4)根据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作出F1、F2的合力F′的图示,假设F 和F′在误差范围内重合,那么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得到验证.答案:(1)静止(2)三细线的方向(3)结点O的位置(4)F和F′在误差范围内重合16.(10分)如下图,物块A放在木板上,当缓慢抬起木板的一端,使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α分别为30°、37°、45°时,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10 N、12 N、10 N ,那么物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解析:木板倾角越大,物块越容易下滑.由题意知,当倾角为α1=45°时,物块应该处于运动状态,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所以f=μmg cos θ.而当倾角α2=30°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大小为f1=mg sin 30°,两者联立那么μ=22.答案:2 217.(13分)如下图,重为500 N的人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牵引重200 N的物体.当绳与水平面成60°角时,物体静止,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求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解析:人和重物静止,所受合力皆为零,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到,绳的拉力F′等于物重200 N;人受四个力作用,将绳的拉力分解,即可求解;且人受绳的拉力F大小与F′相同,那么F=F′=200 N.如右图所示,以人为研究对象,将绳的拉力分解得:水平分力F x=F cos 60°=200×12N=100 N ,竖直分力F y=F sin 60°=200×32N=100 3 N ,在x轴上,f与F x二力平衡,所以静摩擦力f=F x=100 N ,在y轴上,三力平衡得,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 N=G-F y=(500-1003) N=100(5-3) N.答案:100(5-3) N100 N18.(15分)如下图 ,在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 2的物体B ,物体A 的质量为m 1 ,A 、B 间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 ,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体A 施加一竖直向上的拉力 ,使A 以加速度a 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那么A 至|少运动多长时间才能将B 拉离地面 ?解析:原来静止时 ,A 受重力和弹簧向上的弹力 ,该弹簧的压缩量为x 1 ,由二力平衡知m 1g =kx 1 ,得x 1=m 1g k,B 恰好被拉起时 ,此时地面对B 刚好没有支持力 ,弹簧被拉伸且对B 物体有向上的大小等于B 的重力的弹力.设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 2 ,得x 2=m 2g k. A 运动的位移x =x 1+x 2= (m 1+m 2 )g k, 由x =12at 2 ,得t = 2 (m 1+m 2 )g ka . 答案: 2 (m 1+m 2 )g ka。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课件单元质量评估(二)
C.这1 s内的末速度
D.物体在t=0.5 s时的瞬时速度 【解析】选B、D.题中1 s内的平均速度为1 m/s,平均速度等
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即t=0.5 s时的瞬时速度亦为
1 m/s,故B、D正确;由于不知计时时刻的初速度,所以无法 求加速度和这1 s的末速度,故A、C错误.
8.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开始由静止开始匀 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 A.物体在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L B.物体在t/2时的瞬时速度是 2 L
(2)900 m
16.(11分)(2011·肇庆高一检测)卡车以72 km/h的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遇情况紧急刹车,加速度大小为 6 m/s2.求: (1)4 s内的位移; (2)若正前方30 m处恰好有一辆自行车以2 m/s的速度同向 匀速行驶,问是否会发生事故,为什么? 【解析】(1)设卡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卡车做匀减速直 线运动,则a=-6 m/s2,又卡车速度v0=72 km/h=20 m/s
公路上行驶,0~6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t图线;
(2)求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解析】(1)由加速度—时间图象可知前10 s汽车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中间30 s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20 s 汽车做匀
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
由a-t图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得 vm=a1t1=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示.
多少? (3)上升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是多少,下降过程的加速度是
多少?
【解析】(1)从图象可直接读出8 s、24 s和32 s时探测器 的速度分别为64 m/s、0、-32 m/s. (2)当t=24 s时探测器达到最大高度,最大高度为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末整合训练试题粤教版必修2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末整合训练试题粤教版必修2专题一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合运动的性质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性质决定,判断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则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决定.1.合运动的性质判断.(1)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如两个分运动都是匀速运动,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2)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恒力时,做匀变速运动,如一个分运动为匀速运动,另一个分运动为匀变速运动,合运动的加速度恒定,故合运动是匀变速运动.(3)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变力时,做变加速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的判断.(1)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做直线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合外力方向都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2)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做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合外力的方向都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2014·天津高一期中考)关于曲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不可能是一种匀变速运动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外力可能为零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化的D.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解析: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只决定于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线上,A、B、C选项错误;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时刻变化,一定是变速运动,D选项正确.答案:D变式训练1.(2014·浙江余姚高一期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必定变化B.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C.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D.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解析: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是曲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曲线的切线方向时刻变化,A正确;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刻变化,B错误;只要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时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C、D错误.答案:A专题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合成和分解,遵循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按物体实际参与的运动效果进行:如小船渡河问题中,小船同时参与了水流和静水中小船自身两个分运动.(2)按正交分解法进行:把物体参与的运动按两个选定的直角坐标方向进行分解.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1)小船渡河问题的应用.①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渡河的最短时间由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速度及河宽决定,t min=d v ⊥. ②小船渡河的最短距离:a .若v 船>v 水,则当船的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有最短的距离,等于两河岸的距离d ,这时船头与河岸的夹角为cos α=v 水v 船.b .若v 船<v 水,当船头与船的合速度垂直时,渡河的距离最小,船头与河岸的最小夹角α,则cos α=v 船v 水. (2)跨过定滑轮(或绳拉物体)运动速度的分解问题:按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可分解为沿绳的方向和垂直于绳的方向的运动,若物体的速度(合速度)为v ,沿绳方向的分速度为v 1,垂直于绳方向分速度为v 2,则v =v 1cos α,如果v 1恒定,则v 是变化的,匀速拉绳子时,船做变速运动.如图所示,用一根轻绳拉住一置于水平地面的物体,绳的另一端通过定滑轮被人拉住,则当人用手匀速向左拉绳时,物体将做( )A .匀速运动B .减速运动C .加速运动D .不能确定解析:物体的速度v 为合速度,人的速度与绳的速度相同,则v 人=v cos α恒定,物体靠近墙边的过程,α角增大,则船速v 增大.选项C 正确.答案:C专题三 抛体运动1.抛体运动的特点.抛体运动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1)只受重力的作用,故抛体运动都是匀变速运动.(2)初速度不为零,所以,当合力与速度在一直线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当合力与速度不在一直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如平抛和斜抛运动.2.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平抛运动是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从下面三方面介绍其应用.(1)利用平抛运动的偏转角度解题. 设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下落高度为h ,水平位移为x 时,速度v A 与初速度v 0的夹角为θ,由图可得:tan θ=v y v x =gt v 0=gt 2v 0t =2hx①将v A 反方向延长与x 相交于O 点,设A ′O =d ,则有: tan θ=h d解得d =12x ,tan θ=2hx=2tan α②①②两式揭示了偏转角和其他各物理量的关系.(2)利用平抛运动的轨迹解题.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已知抛物线上的任意一段,就可求出水平初速度和抛出点,其他物理量也就迎刃而解了.设图为某小球做平抛运动的一段轨迹,在轨迹上任取两点A 和B ,分别过A 点作竖直线,过B 点作水平线相交于C 点,然后过BC 的中点D 作垂线交轨迹于E 点,过E 点再作水平线交AC 于F 点,小球经过AE 和EB 的时间相等,设为单位时间T .由Δs =aT 2知T =Δyg=y FC -y AFgv 0=y FET=g y FC -y AF·y EF .(3)斜面与平抛运动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抓住斜面倾角的正切值,从这条主线入手,问题就迎刃而解.小球从空中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落地前1 s 时刻,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g 取10 m/s 2.求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及抛出的初速度.解析:如下图所示,作出平抛运动轨迹上该两时刻的速度分解图,设小球初速度为v 0,其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t ,则由图示直角三角形关系得tan 30°=g (t -1)v 0,tan 60°=gtv 0,将有关数字代入即可求得t =1.5 s ,v 0=5 3 m/s.答案:1.5 s 5 3 m/s如图所示是倾角为45°的斜坡,在斜坡底端P 点正上方某一位置Q 处以大小为10 m/s 的水平速度向左抛出一小球,小球恰好能垂直撞在斜坡上,运动时间为t ,则t 的值是(不计空气阻力,g =10 m/s 2)( )A. 2 sB.12s C .2 s D .1 s解析:设小球的末速度为v ,把v 分解为水平分速度v x 及竖直分速度v y ,由几何关系可得tan 45°=v y v x,而v x =v 0=10 m/s ,v y =gt ,可得t =1 s ,D 选项正确.答案:D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在离地面高h 处有个小球A ,以速度v 1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地面上有个小球B ,以速度v 2竖直向上抛出,两个小球在空中相遇,则( )A .从抛出到相遇所需的时间为h v 1B .从抛出到相遇所需的时间为h v 2C .两球抛出时的水平距离为hv 2v 1D .两球抛出时的水平距离一定为h解析:A 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设两球经时间t 相遇,则y A +y B =h ,而y A =12gt 2,y B =v 2t -12gt 2即12gt 2+v 2t -12gt 2=h ,解得t =hv 2,故B 正确,A 错误;两球抛出时的水平距离即A 球的水平位移x =v 1t =hv 1v 2,故C 、D 错误. 答案:B。
金版学案2016秋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章末质量评估(4) Word版含解析
章末质量评估(四)(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3分,错选、不选或多项选择均不得分.)1.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以下实验属于理想实验的是()A.探究加速度、力、质量关系的实验B.伽利略的斜面实验C.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加速度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解析:伽利略在认识到摩擦力对运动有影响的根底上,加上自己丰富、发散而又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设计出了理想斜面实验,充分地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B正确.A、C没有这样的特点,A、C错误.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主要特点有两点:一是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揭示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下落快的错误理论;二是把实验结论合理、大胆外推(推至|斜面倾角为90°)得出结论,而非理想化处理,D错误.答案:B2.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较大的惯性B.物体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推力越大,那么惯性越大C.物体的重力越大,惯性越大D.物体所含的物质越多,惯性越大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它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小,因此A、B、C错误,D 正确.答案:D3.轿车的加速度大小是衡量轿车加速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一些高级|轿车的设计师在关注轿车加速度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 "加速度的变化率〞,用 "加速度的变化率〞这一新的概念来描述轿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并认为,轿车的加速度变化率越小,乘坐轿车的人感觉越舒适.下面四个单位中,适合做加速度的变化率单位的是()A.m/s B.m/s2C.m/s3D.m2/s2解析:新物理量表示的是加速度变化的快慢,所以新物理量应该等于加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的单位是m/s2,所以新物理量的单位应该是m/s3 ,所以C正确.答案:C4.一雪橇放在冰面上,现让一只狗拉着雪橇在冰面上匀速前进,那么()A.狗对雪橇的拉力与冰面对雪橇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 .雪橇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雪橇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 .雪橇对冰面的压力与雪橇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雪橇匀速前进 ,那么雪橇受力平衡 ,狗对雪橇的拉力与冰面对雪橇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与雪橇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选项A 、D 错误;雪橇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选项B 错误 ,选项C 正确.答案:C5.竖直上抛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f 大小恒定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间为t 1 ,从最|高点落回抛出点用时t 2 ,上升时加速度大小为a 1 ,下降时加速度大小为a 2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a 1<a 2 ,t 1<t 2B .a 1>a 2 ,t 1>t 2C .a 1<a 2 ,t 1>t 2D .a 1>a 2 ,t 1<t 2解析:上升时 ,mg +f =ma 1 ,下降时 ,mg -f =ma 2 ,得a 1>a 2.上升和下降的位移相等 ,h =12a 1t 21=12a 2t 22 ,因为a 1>a 2 ,所以t 1<t 2.D 正确. 答案:D6.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 的物体 ,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 ,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 的物体 ,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 ,斜面倾角为30° ,如下图 ,那么物体所受摩擦力( )A .等于零B .大小为12mg ,方向沿斜面向下 C .大小为32mg ,方向沿斜面向上 D .大小为mg ,方向沿斜面向上解析: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竖直悬挂时有kL =mg .设物体放在斜面上时所受摩擦力为f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有kL +f =2mg sin 30°=mg ;由上述两式联立可得f =0 ,A 正确.答案:A7.如下图 ,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使物体以加速度a 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假设不计阻力.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假设拉力改为2F ,物体加速度为2aB .假设质量改为m 2,物体加速度为2a C .假设质量改为2m ,物体加速度为a 2D .假设质量改为m 2 ,拉力改为F 2,物体加速度不变 解析:根据题意得:F -mg =ma ,解得:a =F -mg m =F m-g .假设拉力改为2F ,物体加速度a 1=2F -mg m =2F m-g >a ,故A 错误.假设质量改为m 2 ,物体加速度a 2=F -12mg 12m =2F m -g >a ,故B 错误.假设质量改为2m ,物体加速度a 3=F -2mg 2m =F 2m-g <a ,故C 错误;假设质量改为m 2 ,拉力改为F 2 ,物体加速度a 4=12F -12mg 12m =F m -g =a ,故D 正确.答案:D8.如下图 ,质量为M 的斜面A 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 ,动摩擦因数为μ ,物体B 与斜面间无摩擦.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 作用下 ,A 与B 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两者无相对滑动.斜面的倾角为θ ,物体B 的质量为m ,那么它们的加速度a 及推力F 的大小为( )A .a =g sin θ ,F =(M +m )g (μ+sin θ)B .a =g cos θ ,F =(M +m )g cos θC .a =g tan θ ,F =(M +m )g (μ+tan θ)D .a =g cot θ ,F =μ(M +m )g解析:B 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作用 ,其合力向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 θ=ma ,解得a =g tan θ;研究A 、B 整体同理有F -μ(M +m )g =(M +m )a ,解得F =(M +m )g (μ+tan θ) ,C 正确.答案:C9.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 ,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 ,小球与弹簧不粘连 ,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 ,如下图(cos 53° ,sin 53°=0.8)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34mg B .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45mg C .细线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gD .细线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53g 解析:小球静止时 ,分析受力情况 ,如图 ,由平衡条件得: 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 =mg tan 53°=43mg , 细绳的拉力大小为:T =mg cos 53°= 53mg ,故A 错误 ,B 错误. 细绳烧断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 ,那么小球所受的合力与烧断前细绳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那么此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Tm ,a=53g.故C错误,D正确.应选D.答案:D10.放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推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6 s前后的路面不同,重力加速度g=10 m/s2 ,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物块的质量为2 kg ,B.物块的质量为2 kg ,C.物块的质量为1 kg ,D.物块的质量为1 kg ,动摩擦因数前后不一样,6 s ,6 s解析:根据0~3 s内的v t、F -t图象可知,物块在该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推力等于摩擦力,即滑动摩擦力μmg=4 N;根据3~6 s内的v t图象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2=m×2 ,解得:μ ,m=1 kg;由6 s后的v t图象可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6-μ′mg=m×1,解得:μ,故D正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此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6分,少选得3分,选错、多项选择或不选得0分.)11.a、b、c为三个物块,M、N为两根轻弹簧,R为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它们的连接如下图,并处于平衡状态.那么()A.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B.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C.有可能N处于自然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D.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自然状态解析:对于物体a而言受力平衡而其一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故A和D选项正确.还有可能M处于压缩状态,N处于自然状态,而N不可能处于压缩状态.A、D正确.答案:AD12.如下图,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压在箱顶上.假设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那么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A.加速下降B.加速上升C.减速上升D.减速下降解析:木箱静止时物块对箱顶有压力,那么物块受到箱顶向下的压力,当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时,物块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向上,说明系统有向上的加速度,是超重,可能是加速上升,也可能是减速下降,B、D正确.答案:BD13.如下图,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1在地面上,m2在空中) ,力F与水平方向成θ角.那么m1所受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正确的选项是()A.F N=m1g+m2g-F sin θB.F N=m1g+m2g-F cos θC.f=F cos θD.f=F sin θ解析:该题考查连接体的平衡问题,利用隔离法求相互作用力,利用整体法求外力.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有f=F cos θ,在竖直方向有F N+F sin θ=(m1+m2)g,F N=m1g+m2g-F sin θ,故A、C选项正确.答案:AC14.如下图,一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物体相对于传送带保持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可能受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B.物体可能受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C.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D.物体肯定受摩擦力的作用解析:设皮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α ,那么物体不受皮带的摩擦力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α.假设皮带做向下加速度大于g sin α的运动,仅仅由物体的重力沿皮带方向的分力提供合力还不够,因此物体受到皮带向下的摩擦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故A正确.假设皮带做向下加速度小于g sin α的运动,假设由物体的重力沿皮带方向的分力提供合力还较多,因此物体受到皮带向上的摩擦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B正确.假设皮带做向下加速运动,其加速度恰好等于重力沿皮带方向的分力产生的加速度,即为g sin α,所以物体不受皮带的摩擦力,故C正确.根据皮带的运动状态不同,物体受到皮带的摩擦力可能与皮带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也可能不受摩擦力,故D错误,应选ABC.答案:ABC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6分)15.(6分)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________.图中a0表示的是________时小车的加速度.图(a) 图(b) (2)某同学得到如图(c)所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A 、B 、C 、D 、E 、F 、G 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Δs =s DG -s AD =________cm.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保存两位有效数字).图(c)解析:(1)由图纵截距可知 ,无力就运动了 ,说明长木板的倾角过大;F =0 ,说明未挂沙桶;位移差Δs =s DG -s AD =(6.50-26.0)-(26.0-5.0)=1.80 cm ;加速度a =Δs T2=错误! m/s 2=5.0 m/s 2. 答案:16.(10分)如下图 ,楼梯口一倾斜的天花板与水平地面成θ=37°角 ,一装潢工人手持木杆绑着刷子粉刷天花板 ,工人所持木杆对刷子的作用力始终保持竖直向上 ,大小为F =10 N ,刷子的质量为m =0.5 kg ,刷子可视为质点 ,刷子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天花板长为L =4 m ,g 取10 m/s 2 ,sin 37° ,cos 37° ,试求:(1)刷子沿天花板向上的加速度;(2)工人把刷子从天花板底端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解析:(1)以刷子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设滑动摩擦力为f ,天花板对刷子的弹力为F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sin 37°-μ(F -mg )cos 37°=ma代入数据 ,得a =2 m/s 2.(2)由运动学公式 ,得L =12at 2 代入数据 ,得t =2 s.答案:(1)2 m/s 2 (2)2 s17.(14分)如图甲所示 ,质量为1 kg 的物块 ,在水平向右、大小为5 N 的恒力F 作用下 ,沿粗糙水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空气阻力 ,其大小随着物块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当物块速度为零时 ,空气阻力也为零.物块加速度a 与时间t 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求:图甲 图乙(1)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t =5 s 时物块速度的大小;(3)t =6 s 时空气阻力的大小.解析:(1)当t=0时,由题意可知,物块所受空气阻力为零,此时物块的受力情况如下图.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ma0①F N-mg=0②又因为f=μF N③由①②③可求得:μ=0.3.(2)由题意可知,在a-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为速度的增加量,所以t=5 s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v=12×2×5 m/s=5 m/s.(3)由题图可知,t=5 s后,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所受的空气阻力不变,设此过程中物块所受空气阻力为F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F空=0④联立以上各式解得:F空=2 N.答案:(1)0.3(2)5 m/s(3)2 N18.(16分)如下图,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 kg ,长为L=1.4 m.木板右端放着一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 kg ,其尺寸远小于L.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取g =10 m/s 2.(1)现用恒力F 作用在木板M 上 ,为了使得m 能从M 上面滑落下来 ,问:F 大小的范围是什么 ?(2)其他条件不变 ,假设恒力F =22.8 N ,且始终作用在M 上 ,最|终使得m 能从M 上面滑落下来.问:m 在M 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长 ?解析:(1)小滑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f =μN =μmg .小滑块在滑动摩擦力f 作用下向右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1=f m=μg .木板在拉力F 和滑动摩擦力f 作用下向右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2=F -f M ,使m 能从M 上面滑落下来的条件是a 2>a 1.即F -f M >f m ,解得f >20 N.故F 的范围为F >20 N.(2)设m 在M 上滑动的时间为t ,当恒力F =22.8 N ,木板的加速度a 2=F -f M, 小滑块在时间t 内运动位移s 1=12a 1t 2 , 木板在时间t 内运动位移s 2=12a 2t 2 , 因s 2-s 1=L ,解得t =2 s ,故m在M上滑动的时间为2 s.答案:(1)F>20 N(2)2 s。
金版学案2016秋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模块综合检测(2) 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检测(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3分,错选、不选或多项选择均不得分.)1.关于质点的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要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和路程相等B.物体只有在做直线运动时,其瞬时速度的大小才等于瞬时速率C.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的速度总是在发生变化D.平均速率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解析:物体只有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和路程相等.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瞬时速度的大小始终等于瞬时速率,但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不一定相等.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其速度就会变化,C正确.答案:C2.歼-20战机是中国最|近研制出的隐身重型歼击机.它以具有隐身性、高机动性以及先进的航电系统让世|界震惊.关于歼-20战机的受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战机受到的重力指向地心B.战机受重力的同时,它也对地球产生引力C.战机向前运动的推力无施力物体D.战机匀速飞行,它不受重力作用解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不一定指向地心,A错.由于地球对战机的引力而产生重力,同时战机对地球也产生向上的引力,B 对.任何力都有施力物体,战机向前的推力来自于空气,C错.任何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作用,D错.答案:B3.同时作用在某物体上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大小分别为6 N 和8 N ,当8 N的力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两力合力的大小() 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增大D.逐渐减小解析:当8 N的力减小到6 N时,两个力的合力最|小,为0 ,假设再减小,两力的合力又将逐渐增大,两力的合力最|大为6 N,故A正确.答案:A4.(2021·北京(高|考))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解析:此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重在物理过程的分析,根据加速度方向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可以匀速,当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物体从静止到运动,必有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错误;手和物体别离之前速度相同,别离之后手速度的变化量比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D5.在做自由落体运动升降机内,某人竖直上抛一弹性小球(即碰撞后小球以等大的反向速度运动) ,此人会观察到()A.球匀速上升,到达最|大高度后匀加速下降B.球匀速上升,与顶板碰撞后匀速下降C.球匀速上升,与顶板碰撞后停留在顶板处D.球匀减速上升,到达最|大高度处停留在空中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向上为正方向,小球的速度:v1=v0-gt;升降机速度:v2=gt.故小球相对于升降机的速度:v=v1+v2=v0;故球匀速上升;下降过程,球和升降机相对地面的加速度均为g,故速度差值恒定,球相对升降机匀速下降,应选B.答案:B6.如下图,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的拉力F作用下加速往前运动,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cos θB.物体受到摩擦力为μmg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mgD.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mg-F sin θ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下图,那么有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μN=μ(mg-F sin θ) ,故A、B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而支持力等于mg-F sin θ,故C错误.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mg-F sin θ,故D正确.答案:D7.火车沿平直轨道以20 m/s的速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正前方50 m 处有一列火车正以8 m/s 的速度沿同一方向行驶 ,为防止相撞 ,司机立即刹车 ,刹车的加速度大小至|少应是( )A .1 m/s 2B .2 m/s 2C .0.5 m/s 2D .1.44 m/s 2解析:最|小的刹车加速度就是当后面火车刚好遇上前面火车时 ,其速度与前面火车速度一样 ,即8 m/s ,另外注意位移差 ,从开始刹车到刚好碰上 ,后车比前车多跑50 m .由以上分析列式得⎩⎪⎨⎪⎧20t -12at 2=8t +50 20-at =8解得a =1.44 m/s 2.D 正确.答案:D8.星级|快车出站时能在150 s 内匀加速到180 km/h ,然后正常行驶.某次因意外列车以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将车速减至|108 km/h.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那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列车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3m/s 2 B .列车减速时 ,假设运用v =v 0+at 计算瞬时速度 ,其中a =-13m/s 2 C .假设用v -t 图象描述列车的运动 ,减速时的图线在时间轴(t 轴)的下方D .列车由静止加速 ,1 min 内速度可达20 m/s解析:列车的加速度大小a =Δv Δt =50150 m/s 2=13m/s 2 ,减速时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a′=-12 ,故A、B两项都正确.列3m/s车减速时,v t图象中图线依然在时间轴(t轴)的上方,C项错.由v=at可得v=13×60 m/s=20 m/s ,D项对.答案:C9.用一轻绳将小球P系于光滑墙壁上的O点,在墙壁和球P之间夹有一长方体物块Q ,如下图.P、Q均处于静止状态,那么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Q物体受3个力B.P物体受3个力C.假设绳子变短,Q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增大D.假设绳子变长,绳子的拉力将变小解析:墙壁光滑,Q处于静止状态,那么P、Q间必有摩擦力,Q 应受4个力作用,P受4个力作用,故A,B错.对Q,P物体受力分析如下图,对P由平衡条件:T sin θ=N1,T cos θ=m P g+f,对Q由平衡条件:f′=m Q g,故f′不变,C错.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f′,N1=N1′,当绳子变长时,θ减小,故T减小,D对.答案:D10.如下图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 ,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 =kt (t 是常数) ,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以下图中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选项是( )解析:当拉力F 很小时 ,木块和木板一起加速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木块和木板:F =(m 1+m 2)a ,故a 1=a 2=a =F m 1+m 2=k m 1+m 2t ;当拉力很大时 ,木块和木板将发生相对运动 ,对木板:μm 2g =m 1a 1 ,得a 1=μm 2gm 1 ,对木块:F -μm 2g =m 2a 2 ,得a 2=F -μm 2g m 2=k m 2t -μg ,A 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此题共4小题 ,每题6分 ,共24分.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选对得6分 ,少选得3分 ,选错、多项选择或不选得0分.)11.如下图 ,照片中的这位男士骑着一辆搞笑的另类自行车 ,在骑车人用力蹬车前进的过程中 ,车轮上黑白两色的鞋子与地面接触 ,它们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关于地面对鞋子施加的摩擦力的方向 ,下面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前轮黑色的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B.前轮黑色的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C.后轮白色的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D.后轮白色的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解析:自行车前轮为从动轮,后轮为主动轮,假设后轮不受摩擦力,那么后轮一直转动,但不会向前运动,实际上后轮是向前运动的,所以它必受方向向前的摩擦力;同理,可判知前轮所受摩擦力向后.故正确答案为BC.答案:BC1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直线同时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0~t1时间内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B.t1~t2时间内甲物体始终在乙物体的前面C.t2时刻两物体相遇D.t1~t2时间内,甲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解析:由v -t图象可知,0~t1时间内甲、乙均做匀速运动,t1~t2时间内,甲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错误,D正确;t2时刻之前,v甲始终大于v 乙 ,两物体又从同一地点同向运动 ,故t 1~t 2时间内甲物体始终在乙物体前面 ,且两物体相距越来越远 ,B 正确 ,C 错误.答案:BD13.如下图 ,传送带的水平局部长为L ,向右传动速率为v ,在其左端无初速释放一木块.假设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那么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能是( )A.L v +v 2μgB.L vC.2L μgD.2L v解析:假设木块一直匀加速至|传送带右端 ,那么由L =12μgt 2可得 ,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为t =2L μg,假设木块加速至|传送带右端时恰与带同速 ,那么由L =v 2t 可得:t =2L v ,假设木块加速至|v 后又匀速一段至|带的右端 ,那么有: t =vμg +L -v 22μg v =L v +v2μg ,故A 、C 、D 均正确.答案:ACD14.如下图 ,轨道由左边水平局部ab 和右边斜面局部bc 组成 ,b 处为一小段光滑圆弧连接 ,斜面倾角为θ=37° ,斜面长L =10 m .一个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 ,Pb 距离为x =10 m ,经过P 时速度v 0=20 m/s ,小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g =10 m/s 2 ,sin37° ,那么( )A .小物体最|终停在轨道水平局部距斜面底端6 m 处B .小物体最|终从c 处离开斜面C .从P 点开始计时 ,小物体沿接触面运动的时间为(3-315) sD .从P 点开始计时 ,小物体沿接触面运动的时间为(3-3) s 解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μg =5 m/s 2(方向与速度v 0方向相反).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 2=g sin θ+μg cos θ=10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到斜面底端时速度设为v 1 ,应用速度与位移关系式有v 21-v 20=-2a 1x ,解得v 1=10 3 m/s.滑上斜面到速度减小为0需运动的位移为L 1=0-v 21-2a 2=15 m>L ,小物体最|终离开斜面 ,A 错 ,B 对.离开斜面时的速度设为v 2 ,v 22-v 21=-2a 2L ,v 2=10 m/s ,小物体从P 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间t 1=v 1-v 0-a 1 ,沿斜面上滑的运动时间为t 2=v 2-v 1-a 2,小物体沿接触面运动的时间为t =t 1+t 2=(3-3) s ,C 错 ,D 对.答案:BD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6分)15.(8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填 "远大于〞 "远小于〞或 "近似等于〞).(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如下图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μ乙,由图可知,m甲________m乙,μ甲________μ乙(填 "大于〞 "小于〞或 "等于〞).解析:(1)通过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砝码桶,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木块,A、D正确,B、C错误.(2)因为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G=mg,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F=Ma=M mgM+m =mg1+mM,要使G-F=0,那么应使mM=0,即m≪M,所以要求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要远小于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3)因为图象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所以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因为纵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表示动摩擦因数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所以甲的动摩擦因数小于乙的动摩擦因数.答案:(1)AD(2)远小于(3)小于小于16.(8分)一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两个小球A 和B((中|央)有孔) ,A、B间由细绳连接着,它们处于如下图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情况下,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线成30°夹角,B球的质量为3 kg ,求细绳对B球的拉力和A球的质量m A(取g=10 m/s2).解析:对A球受力分析如下图,可知:水平方向:T cos 30°=N A sin 30°,竖直方向:N A cos 30°=m A g +T sin 30° ,同理对B 球进行受力分析及正交分解得:竖直方向:T sin 30°=m B g ,联立以上三式可得:T =60 N ,m A =2m B =6 kg.答案:60 N 6 kg17.(12分)如图甲所示 ,小球A 从水平地面上P 点的正上方h =1.8 m 处自由释放 ,与此同时 ,在P 点左侧水平地面上的物体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B 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 ,B 物体的质量为2 kg ,且A 、B 两物体均可看作质点 ,不考虑A 球的反弹 ,g 取10 m/s2.求:图甲 图乙(1)小球A 下落至|地面所需的时间t ; (2)要使A 、B 两物体能够同时到达P 点 ,求物体B 的初始位置与P 点的距离x ;(3)假设作用在物体B 上的水平拉力F =20 N ,求B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解析:(1)由h =12gt 2可得 ,小球A 从下落至|地面所需的时间t =2h g =0.6 s. (2)要使A 、B 两物体能同时到达P 点 ,那么物体B 运动的时间也为t =0.6 s ,故x =12at 2 ,又a =Δv Δt=8 m/s 2 ,解得:x =1.44 m. (3)由F -μmg =ma 可得μ=0.2.答案:(1)0.6 s (2)1.44 m18.(18分)如下图 ,小木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外力F 作用下 ,从A 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 ,前进了0.45 m 抵达B 点时 ,立即撤去外力.此后小木块又前进0.15 m 到达C 点 ,速度为零.木块与斜面动摩擦因数μ=36,木块质量m =1 kg.求:(1)木块向上经过B 点时速度为多大 ?(2)木块在AB 段所受的外力多大 ?(3)从出发到回到A 点经历的时间.解析:(1)小滑块减速过程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 ,得a 2=7.5 m/s 2.①对于减速过程 ,根据运动学公式 ,同样有x 2=v 22a 2,②由①②解得:v =1.5 m/s ,故木块向上经过B 点时速度为1.5 m/s.(2)小滑块加速过程受推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F -mg sin θ-μmg cos θ=ma 1 ,③对于加速过程 ,根据运动学公式 ,有x 1=v 22a 1,④ 代入数据解得:F =10 N ,a 1=2.5 m/s 2.(3)A 到B 的过程中:t 1=v a 1=错误! s =0.6 s. B 到C 的过程中:t 2=v a 2=错误! s =0.2 s , 木块下降过程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 mg sin θ-μmg cos θ=ma 3 ,得:a 3=2.5 m/s 2.⑤根据位移公式 ,有12a 3t 23=x 1+x 2 ,⑥ 解得:v 3=0.48 s ≈0.69 s ,从出发到回到A 点经历的时间:t =t 1+t 2+t 3=0.6 s +0.2 s +0.69 s =1.49 s.答案:(1)1.5 m/s (2)10 N (3)1.49 s。
金版学案2016秋物理粤教版必修1练习:第一章章末复习课 含解析
第一章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答案填写]①质量②初位置③末位置④位置的变化⑤st⑥方向⑦错误!⑧速度变化量⑨速度变化快慢主题1 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位移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化,可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确定位移时,不需要考虑物体运动的实际路径,只需要确定初、末位置即可.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确定路程时,需要考虑物体运动的实际路径.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2.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与联系.在该点的运动方向联系(1)单位都是m/s(2)当时间极短时,可认为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3)瞬时速度的大小为瞬时速率,但是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3.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的比较.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它等于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率.【典例1】为使交通有序、安全,公路旁设置了许多交通标志.右图甲是限速标志图,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图乙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青岛还有160 km,则这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分别是( )A.80 km/h是瞬时速度,160 km是位移B.80 km/h是瞬时速度,160 km是路程C.80 km/h是平均速度,160 km是位移D.80 km/h是平均速度,160 km是路程解析:80 km/h指瞬时速度,160 km指实际路径的长度,为路程,故B正确.答案:B针对训练1.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几个运动物体有相同位移时,它们的路程也一定相同C.几个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它们的位移可能相同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于0,其位移也不等于0解析:位移的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路程则是物体经过的实际路径的长度,因此,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但这种情况也不能说路程就是位移,因为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选项A错误;位移只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具体路径无关,路程与具体路径有关,选项B、D错误,选项C正确.答案:C主题2 s-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1.s—t图象: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线上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2.v—t图象: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线上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形状一样的图线,在不同图象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因此在应用时要注意看清楚图象的纵、横轴所描述的是什么物理量.3.s-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模块综合评价(二)含答案
模块综合评价(二)(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鱼儿摆尾击水跃出水面,吞食荷花花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鱼儿吞食花瓣时鱼儿受力平衡B .鱼儿摆尾出水时浮力大于重力C .鱼儿摆尾击水时受到水的作用力D .研究鱼儿摆尾击水跃出水面的动作可把鱼儿视为质点解析:选C 鱼儿吞食花瓣时处于失重状态,A 错误;鱼儿摆尾出水时浮力很小,鱼儿能够出水的主要原因是鱼儿摆尾击水时水对鱼向上的作用力大于重力,B 错误,C 正确;研究鱼儿摆尾击水跃出水面的动作不可以把鱼儿视为质点,否则就无动作可言,D 错误。
2.中国自主研发的“暗剑”无人机,速度可超过2马赫。
在某次试飞测试中,一“暗剑”无人机起飞前沿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过程中连续经过两段均为120 m 的测试距离,用时分别为2 s 和1 s ,则它的加速度大小是( )A .20 m/s 2B .40 m/s 2C .60 m/s 2D .80 m/s 2答案:B3.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四个完全相同的排球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相互接触。
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 )A .上方球与下方三个球间均没有弹力B .下方三个球与水平地面间均没有摩擦力C .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支持力均为43mgD .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摩擦力均为43μmg 答案:C4.甲、乙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中a 、b 所示,不考虑甲、乙碰撞,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质点做曲线运动,乙质点做直线运动B .乙质点在t 2~t 3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C .t 1~t 4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位移相同D .t 3~t 4时间内乙质点比甲质点运动得快解析:选C 位移—时间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的规律,因此甲、乙两质点都做直线运动,A 错误;由图像知,t 2~t 3时间内乙质点的位置没变,即静止,B 错误;t 1和t 4时刻,甲、乙两质点均处于同一位置,所以t 1~t 4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位移相同,C 正确;根据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快慢,可知t 3~t 4时间内甲质点的斜率比乙质点的大,即t 3~t 4时间内甲质点比乙质点运动得快,D 错误。
金版学案2016秋物理粤教版必修一练习:章末质量评估(3) Word版含解析
章末质量评估(三)(测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B.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C.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D.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答案:A2.F1、F2是力F的两个分力.假设F=10 N ,那么以下可能是F 的两个分力的是()A.F1=30 N F2=9 NB.F1=20 N F2=20 NC.F1=2 N F2=6 ND.F1=10 N F2=30 N解析:合力F和两个分力F1、F2之间的关系为|F1-F2|≤F≤F1+F2 ,那么应选B.答案:B3.如下图,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下端悬挂一重物,重物质量为m ,平衡时物体在a位置.现用力将物体向下拉到b位置,a、b间距离为x ,那么此时弹簧的弹力为()A.kxB.mg+kxC.mg-kx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平衡时物体在a位置,根据平衡条件得kx a=mg ,物体在b 处时的弹力F=k(x+x a)=kx+mg ,B选项正确.答案:B4.在举重比赛中,某运发动举起了质量m=367.5 kg的杠铃,如下图,杠铃静止时,运发动每个手臂承受的压力为(取g=10 m/s2)()2 N B.3 675 2 NC.1 837.5 N D.3 675 N解析:运发动每个手臂承受的压力与手臂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杠铃处于平衡状态,如下图,由几何关系得2F sin 45°=mg ,解得F 2 N ,A对.答案:A5.如下图,在水平地面上放着斜面体B ,物体A置于斜面体B上,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A.在力F变大的过程中,两物体相对地面始终保持静止,那么地面对斜面体B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A.N变大,f不变B.N变大,f变小C.N不变,f变大D.N不变,f不变解析: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支持力、推力和静摩擦力,在力F变大的过程中,地面对斜面体B的支持力N的大小始终等于两者的重力,保持不变,静摩擦力f的大小等于F ,那么静摩擦力f变大,故C正确.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此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6.广州亚运会男子跳水决赛中3米板工程中,中国选手何冲获得金牌.如下图是何冲从跳板上起跳的瞬间,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他对跳板的压力大于他受到的重力B.跳板对他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他对跳板的压力的大小C.跳板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跳板的压力D.他对跳板的压力等于他受到的重力解析:起跳时,人向上做加速运动,支持力大于重力,A对,D 错;跳板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跳板的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对,C错.答案:AB7.2013年10月24日,中国选手廖辉在举重世锦赛夺得三金,打破挺举、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如下图,假设廖辉抓举质量不变,而两手臂间的夹角变大,当举起保持稳定时,两手臂的用力F1和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为()A.F1增大B.F1不变C.F增大D.F不变解析:抓举质量不变,两臂用力的合力F大小等于抓举重力大小,即不变;合力不变,两手臂间的夹角变大时,由平行四边形定那么知,两手臂的作用力变大.答案:AD8.如下图,一个人在半球形屋顶上向上缓慢爬行,他在向上爬的过程中()A.屋顶对他的支持力的大小不变B.屋顶对他的支持力的大小变大C.屋顶对他的摩擦力的大小不变D.屋顶对他的摩擦力的大小变小解析:半球形屋顶可以看成倾角不断变小的斜面,屋顶对他的支持力F N=mg cos θ,θ为人所在的半径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屋顶对他的静摩擦力f=mg sin θ,由于θ不断变小,所以屋顶对他的支持力的大小变大,屋顶对他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小.所以B、D正确.答案:BD9.如下图,物体A重4 N ,物体B重1 N ,摩擦及绳子、滑轮的质量均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3 NB.测力计的示数为2 NC.物体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2 ND.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解析:向上拉A的力大小应等于B的重力1 N ,这样A受三个力的作用:向下的重力为4 N ,向上的绳子的拉力为1 N ,地面对A的支持力应竖直向上为3 N,故A正确,C错误;而测力计的示数应为两绳子向下的拉力之和,都等于B的重力,故应为2 N ,所以B正确,D错误.答案:AB三、非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共51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0.(6分)在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如图乙坐标系中,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为L0=________cm ,劲度系数k =________N/m.解析:F=0时,即图线和横轴的交点为弹簧的原长10 cm ,图线的斜率为劲度系数25 N/m.答案:102511.(10分)在 "寻找等效力〞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测力计.(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弹力F/N伸长量x/×10-2 m根据表中数据作出F-x图象并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下图,其读数为_______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 N ,请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3)由图得到F合=________N.解析:(1)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F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找点,选尽可能多的点连成一条线,其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k,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如(6×10-2,),那么k=错误!N/m≈53 N/m.(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10 N ,合力F合的图示如下图.(3)经测量,合力F合=3.30 N.答案:(1)见解析图53(说明:±2范围内都可)(2)2.10(说明:有效数字位数正确,±范围内都可)见解析图(3)3.30(说明:±0.02范围内都可)12.(10分)如下图,重力为500 N的人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牵引重200 N的物体,当绳与水平面成60°角时,物体静止,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求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解析:人和物体静止,所受合力皆为零,对物体分析得到,绳的拉力F等于物重200 N;人受四个力作用,将绳的拉力分解,即可求解.如下图,将绳的拉力分解得:水平分力F x=F cos 60°=200×12N=100 N.竖直分力F y=F sin 60°=200×32N=100 3 N.在x轴上,f与F x=100 N平衡,即摩擦力f=100 N.在y轴上,由三力平衡得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 N=G-F y=(500-1003)N≈326.8 N.答案:326.8 N100 N13.(12分)甲、乙两人在两岸用绳拉小船在河流中行驶,如下图,甲的拉力是200 N ,拉力方向与航向夹角为60°,乙的拉力大小为200 3 N ,且两绳在同一水平面内.(1)假设要使小船能在河流正中间沿直线行驶,乙用力的方向如何?小船受到两拉力的合力为多大?(2)假设F乙大小未知,要使小船沿直线行驶,乙在什么方向时用力最|小,此时小船所受甲、乙的合力多大?(3)当θ=60°时,要使小船沿直线行驶,F乙多大?解析:(1)取船航向为x轴,与船航向垂直为y轴建立坐标系.如下图,将F甲、F乙沿两坐标轴正交分解,有F甲x=F甲cos 60°=200×12N=100 N ,F甲y=F甲sin 60°=200×32N=100 3 N.F乙x=F乙cos θ,F乙y=F乙sin θ.假设使小船在河流正中间行驶,那么必须满足|F乙y|=|F甲y|=100 3 N ,即F乙sin θ=100 3 N ,sin θ=12,故θ=30°,F乙x=F乙cos θ=300 N ,小船所受甲、乙的合力F合=F甲x+F乙x=100 N+300 N=400 N.(2)当θ=90°时,F乙有最|小值为F乙min=100 3 N,方向为垂直于船的航向,此时两拉力的合力F合′=F甲x=100 N.(3)当θ=60°时,那么有F乙sin 60°=F甲sin 60°,那么F乙=F甲=200 N.答案:(1)与航向夹角为30°400 N(2)与航向垂直100 N (3)200 N14.(13分)如图(a)所示, "〞型木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木块水平外表AB粗糙,斜面BC光滑且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木块右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力传感器受压时,其示数为正值;当力传感器被拉时,其示数为负值.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过程中,传感器记录到的力和时间的关系如图(b)所示.sin 37°,cos 37°,g取10 m/s2.求:(1)斜面BC的长度;(2)滑块与木块水平外表AB的摩擦因数.公众号:惟微小筑解析:(1)分析滑块受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得:a1=g sin θ=6 m/s2 ,通过图象可知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1=1 s.由运动学公式得:s=12=12×6×12 m=3 m.2at(2)滑块对斜面的压力为:N1=mg cos θ,木块对传感器的压力为:F1=N1′sin θ,由图象可知:F1=12 N.解得:m=2.5 kg.传感器=0.2.对木块的拉力F2=f′=μmg=5 N ,那么μ=F2mg答案:(1)3 m。
【金版学案】高一物理粤教版必修1练习:第1章 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乘坐出租车是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方式之一.除了等候时间、低速行驶时间等因素外,打车费用还决定于出租车行驶的(A)A.路程B.位移C.平均速度D.加速度2.如图是某辆汽车的速度表,汽车启动后经过20 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A)A.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90 km/hB.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90 m/sC.启动后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 km/hD.启动后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 m/s3.物体做直线运动,关于速度与加速度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一定增大B.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可能不变C.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D.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解析:速度的增减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若速度与加速度同向,速度增大,反之减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无关,A错;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很大,但没有变化,加速度为零,B 错,C 对;速度变化大,若用的时间很长,加速度并不大,B错;速度为零,但速度在变化,故有加速度,D 错.4.某游泳运动员在50 m 的蛙泳比赛中,以30.68 s 的成绩获得金牌.高科技记录仪测得她冲刺时的最大速度为4.0 m/s.则她在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B )A.0.61 m/sB.1.63 m/sC.2.0 m/sD.4.0 m/s解析: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s t =5030.68m/s =1.63 m/s.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5.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BC )A.做精彩表演的花样滑冰运动员B.研究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跑完全程的时间C.研究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运行需要的时间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需的时间解析:在研究马拉松比赛的全程及研究火车从南京到上海所需时间时,运动物体的大小相对运动过程可以忽略,BC 正确.6.一辆汽车向东行驶,在经过路标甲时速度表指示为50 km/h ,行驶一段路程后,汽车向北行驶,经过路标乙时速度计指示仍为50km/h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度相同B.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度不同C.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率相同,但运动方向不同D.汽车向东行驶和向北行驶两过程的平均速度相同7.如图为初速度为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 t 图象,其末速度为v t ,在时间t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 -,则(CD )A.v -<12(v 0+v t )B.v -=12(v 0+v t )C.v ->12(v 0+v t )D.t 时间内的位移小于v t ·t解析:若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v -=12(v 0+v t ),但是本题中的运动是变加速直线运动,由图象跟t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变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故平均速度大,则C、D选项正确.8.质点甲、乙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AB)A.在运动过程中,质点甲比质点乙运动的快B.当t=t1时刻,两质点的位移相同C.当t=t1时刻,两质点的速度相同D.质点甲的加速度大于质点乙的加速度解析:按照st图象的特点,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则可知A正确,C错误;在t=t1时刻,两物体位移相同而不是速度相同,则B对;位移—时间图象的直线图线都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9.在下图所示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ABC)解析:A图表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图表示反方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表示匀减速运动,A、B、C选项正确.三、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0.(18分)(1)打点计时器是利用(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进行的计时仪器,若电源频率为50 Hz,则它们每隔秒打一个点,其中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用电压为伏.(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其中s1=3.01 cm,s2=6.51 cm,s3=10.50 cm,s4=14.99 cm,s5=20.01 cm,s6=25.50 cm.①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A.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不同的实验要求不同②纸带上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s.③利用以上数据可求得A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结果保留小数点后面三位)()A.0.476 m/sB.0.525 m/sC.0.851 m/sD.0.048 m/s答案:(1)交流 0.02 220 (2)①A ②0.1 ③v A =s 1+s 22T =(3.01+6.51)×10-22×0.1m/s =0.476 m/s. 11.(18分)一个质量为50 kg 的人站在升降机中,升降机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取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试回答下列问题.(取g =10 m/s 2)(1)前3 s 升降机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少?(2)第9 s 升降机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少?方向如何?(3)升降机上升的总高度是多少米?解析:(1)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得前3 s 的加速度a 1=v t -v 0t =3-03 m/s 2=1 m/s 2.(2)同理得第9 s 的加速度a 2=v t -v 0t =0-33 m/s 2=-1 m/s 2.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3)升降机上升的总高度等于速度图象的“面积”,即H =[(8-3)+11]×32m=24 m.答案:(1)1 m/s2(2)-1 m/s2,方向竖直向下(3)24 m12.(18分)在距离斜坡底端10 m的山坡上,一辆小车以4 m/s 的速度匀速向上行驶,5 s后,小车又以2 m/s的速度匀速向下行驶.设小车做直线运动且位移和运动方向都以沿斜坡向下为正方向,试作出小车在这20 s内的st图象和v t图象,并由图象再确定小车在20 s 末的位置.解析:在前5 s内小车运动的位移:s1=v1t1=(-4)×5 m=-20 m,方向沿斜坡向上;在后15 s内小车运动的位移:s2=v2t2=2×15 m=30 m,方向沿斜坡向下;以小车的出发点作为坐标原点,在这20 s内小车的st图象和v t 图象如图由图可知小车在这20 s内的位移s=10 m,方向沿斜坡向下,即第20 s末小车处于斜坡底端.答案:见解析。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末质量评估(二)+Word版含答案.doc
章末质量评估(二)(测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越来越小B .加速度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C .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 .速率随时间有可能增大解析: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A 错;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同向时加速,反向时减速,B 对;单方向减速的过程中位移越来越大,C 错;单方向匀减速到零之前速率越来越小,D 错.答案:B2.飞机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跑道上加速前进,当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升空.已知飞机加速前进路程为1 600 m ,所用时间为40 s ,若这段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用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A . a =2 m/s 2,v =80 m/s B .a =2 m/s 2,v =40 m/s C .a =1 m/s 2,v =40 m/s D .a =1 m/s 2,v =80 m/s解析:由x =v 2t ,得v =2x t =2×1 60040 m/s =80 m/s ,而a =v t =8040m/s 2=2 m/s 2,故选项A正确.答案:A3.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制动后能在2 m 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40 m/s 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 )A .2 mB .4 mC .8 mD .16 m解析:由于0-v 20=2as ,s =-v 202a,位移s ∝v 20,故初速度是原来的两倍,位移应是原来的4倍,即8 m ,C 正确.答案:C4.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为h ,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t ∝hB .t ∝1hC .t ∝hD .t ∝h 2解析:根据题意分析,直尺下落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12gt 2,可得t =2hg,所以t ∝h ,故C 正确.答案:C5.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 m 所需时间为( )A .3 sB .4 sC .5 sD .6 s解析:根据s =v 0t +12at 2,将v 0=20 m/s ,a =-5 m/s 2,s =37.5 m 代入,得:t 1=3 s ,t 2=5 s .因刹车时间t 0=0-v 0a=4 s ,所以t 2=5 s 应舍去.故只有选项A 正确.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6.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 、B 两质点的st 图象,由图可知( )A .t =0时,A 在B 的前面B .B 在t 2时刻追上A ,并在此后跑在A 的前面C .B 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 小,t 2时刻后才大于A 的速度D .A 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 大解析:t =0时,A 在原点正方向s 1位置处,B 在原点处,A 在B 的前面,A 对.t 2时刻两图线相交,表示该时刻B 追上A ,并在此后跑在A 的前面,B 对.B 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 小,t 1时刻后A 静止,B 仍然运动,C 、D 错.答案:AB7.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两物体(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2∶1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C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D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1解析: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无关,与其重力无关,C 错,D 对;又根据v =2gh ,A 对,B 错.答案:AD8.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解析:A 、B 选项中的左图表明0~3 s 内物体做匀速运动,位移正比于时间,加速度为零,3~5 s 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Δv Δt =2 m/s 2,A 错,B 对;C 、D 选项中左图0~3 s内位移不变,表示物体静止(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3~5 s 内位移与时间成正比,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v =ΔsΔt=2 m/s ,a =0,C 对,D 错.答案:BC三、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7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9.(15分)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已知打点频率为50 Hz)图甲图乙(1)实验时下面步骤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A .释放纸带B .接通电源(2)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3)图乙中是连续的几个计时点,每个计时点到0点的距离d 如下表所示.解析:(1)根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步骤,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顺序为BA. (2)纸带与重物相连的那端最先打点,故点的分布比较密集些,所以重物连接在纸带的左端. (3)我们用逐差法来求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 a =[(42.10-19.30)-19.30]×10-2(3×0.02)2m/s 2≈9.72 m/s 2. 答案:(1)BA (2)左 (3)9.72 m/s 210.(14分)(2015·福建卷)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 图象如图所示.求:(1)摩托车在0~20 s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a 的大小; (2)摩托车在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的大小. 解析:(1)据a =v -v 0t,由图线斜率,得 a =1.5 m/s 2.(2)由v-t 图象,得0~75 s 内车的位移s =25+752×30 m =1 500 m , 0~75 s 内车的平均速度v —=s t =1 50075m/s =20 m/s.答案:(1)1.5 m/s 2(2)20 m/s11.(14分)为打击贩毒,边防民警在各交通要道上布下天罗地网.某日,一辆藏毒汽车高速驶进某检查站,警方示意停止,毒贩见势不妙,高速闯卡.闯卡后,此车在平直公路上可视为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可由公式s1=50t来描述.藏毒车闯卡同时,原来停于卡口边的大功率警车立即启动追赶,警车从启动到追上毒贩的运动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可由公式s2=2t2来描述.本题位移单位均为m,时间单位均为s.(1)藏毒车逃跑时的速度是多大?警车追赶藏毒车时的加速度为多大?(2)在追赶过程中,经多长时间警车与藏毒车的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3)警车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藏毒车,追上时已距离检查站多远?解析:(1)藏毒车逃跑时的速度v0=50 m/s,警车追赶藏毒车时的加速度a=4 m/s2.(2)当警车速度v与藏毒车速度v0相等时距离最远即v0=at1,得t1=12.5 s,此过程藏毒车位移s1=v0t1=50t1=50×12.5 m=625 m,警车位移s2=2t21=2×12.52m=312.5 m,最远距离Δs=s1-s2=625 m-312.5 m=312.5 m.(3)警车追上藏毒车时位移相同即50t2=2t22,得t2=25 s,此时与检查站距离s=50t2=50×25 m=1 250 m.答案:(1)50 m/s 4 m/s2(2)12.5 s 312.5 m(3)25 s 1 250 m12.(14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 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5 m/s,取g=10 m/s2.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运动员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设运动员自由下落的高度为h1,则此时速度为v1,有v21=2gh1.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时,满足:v22-v21=2ah2.式中v2=5 m/s,a=-14.3 m/s2,又h2=125 m,联立解得h1=180 m,所以总高度为H=h1+h2=(180+125) m=305 m.(2)设第一过程经过的时间是t 1,有h 1=12gt 21,t 1=2h 1g=2×18010s =6 s ; 第二过程经过的时间t 2=v 2-v 1a =5-60-14.3s ≈3.85 s .所以总时间为t =t 1+t 2=9.85 s. 答案:(1)305 m (2)9.85 s美文欣赏1、 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质量评估(二)(测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伽利略在对运动的研究过程中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________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A.猜想B.假说C.实验D.思辨答案:C2.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运动方向不变),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C.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速率随时间有可能增大解析: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A错;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加速,相反时减速,B对;单方向减速的过程中位移越来越大,C错;匀减速到零之前速率越来越小,D错.答案:B3.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制动后能在2 m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40 m/s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A.2 m B.4 m C.8 m D.16 m解析:由于0-v 20=2as ,s =-v 202a,位移s ∝v 20,故初速度是原来的两倍,位移应是原来的4倍,即8 m ,C 正确.答案:C4.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OC 段与AB 平行,CB 段与OA 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1到t 2时刻两车的距离越来越远B .0~t 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C .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D .t 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解析: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t 1到t 2时刻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所以两车间距离保持不变,故A 错误;由图知0~t 3时间内甲、乙两车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s t可得两车平均速度相同,B 错误;因OC 段与AB 平行,所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故C 正确;由图知t 3时刻甲、乙两车相遇,D 错误.答案:C5.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A.在第8 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B.在第4 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C.在第2 s末到第4 s末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最大D.在第4 s末和第8 s末在同一位置上解析:由v-t图象知,在0~6 s内速度方向为正,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在t=6 s末,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最大,即在6 s 末物体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故A、B均错误;在4~8 s这段时间内,v t图象的斜率最大,即在这段时间内加速度最大,C错误;在第4 s末和第8 s末,物体的位移相同,在数值上均等于0~4 s内v t图象所围的面积,即在第4 s末和第8 s末,物体位于同一位置上,D 正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6.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为s=5t+2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初速度为5 m/s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4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12at2,对照s=5t+2t2,可得,v0=5 m/s,a=4 m/s2,A对;前2 s的位移s=5×2 m+2×22m=18 m,平均速度v=18 m2 s=9 m/s,B错;根据加速度a=4 m/s2,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4 m/s,D错;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Δs=aT2=4 m,C对.答案:AC7.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两物体() A.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2∶1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D.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1解析: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无关,与其重力无关,C错,D对;又根据v=2gh,A对,B错.答案:AD8.A与B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B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A.两质点速度相等B .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C .B 的瞬时速度是A 的2倍D .A 与B 的位移相同解析:由题意可知二者位移相同,所用的时间也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再由v -=v A 2=v B ,所以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故选B 、D.答案:B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7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9.(15分)(1)在“利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下述器材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用代号表示).①低压交流电源 ②220 V 交流电源 ③刻度尺 ④停表 ⑤小车 ⑥带滑轮的长木板 ⑦纸带 ⑧天平 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实验时通过测量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迹来测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该同学在实验时得到6条纸带,在每条纸带上取6个点,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点的时间间隔T 均为0.02 s .其中1、2、3点相邻,4、5、6点相邻,在3点和4点之间还有若干个点.s 1是1、3两点的距离,s 2是4、6两点的距离,s 3是2、5两点的距离.①测出s 1、s 2、s 3后,计算打第2点时瞬时速度的表达式是v 2=________,计算打第5点时瞬时速度的表达式是v 5=________,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是a =________.②该同学测得的数据是s 1=4.00 cm ,s 2=6.60 cm ,s 3=28.10 cm ,根据数据求出a =________.解析:在(1)中要求学生知道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的是220 V 交流电源和打点计时器可直接测出时间,还要学会根据实验的需要来选择仪器.(2)要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来求打第2点和打第5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再利用所求的速度和s 3的数据,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推论v 2t -v 20=2as 即可求出a 值.答案:(1)①④⑧(2)①s 12T s 22T s 22-s 218s 3T 2 ②3.07 m/s 2 10.(14分)一质量为2 kg 的重物被一根轻绳拉住从地面开始沿竖直方向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绳子突然断了,重物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 =10 m/s 2).求:(1)重物在第2 s 末的加速度;(2)重物在第5 s 末的加速度;(3)根据图象判断何时绳子断了;(4)求重物上升的最大高度.解析:(1)0~4 s 内物体加速度相同,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a 2=v t -v 0t =20-04m/s 2=5 m/s 2.(2)同理可得第5 s 末的加速度a 5=v t -v 0t =0-202m/s 2=-10 m/s 2.(3)由图象可知重物在第4 s 末加速度突然变为10 m/s 2,说明此时绳子断了.(4)从图象可知0~6 s 内重物向上运动,第6 s 末到达最大高度,此时高度可由图象的面积求解,即H =12×20×6 m =60 m. 答案:见解析11.(14分)在公园的草坪上主人和小狗正在玩飞碟游戏.设飞碟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t 0=5 s ,飞碟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 0=10 m/s ;小狗在1 s 内匀加速到v =8 m/s ,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抛出飞碟的同时小狗应在离主人多远的地方向飞碟跑去才能恰好接住(小狗与飞碟运动同向共线)?解析:设小狗应在d m 处向飞碟跑去才能恰好接住.根据位移关系,飞碟的位移s =v 0t 0,小狗的位移s ′=v ×12+v (t 0-1), 两者满足的关系是d =s -s ′,代入得d =10×5 m -⎝ ⎛⎭⎪⎫8×12+8×4m =14 m. 答案:14 m12.(14分)汽车从静止开始以1 m/s 2的加速度前进,在车开始运动的同时,车后20 m 处,某人开始以6 m/s 的速度匀速追赶,能否追上?若不能追上,人与车的最小距离是多少?若能追上,什么时候追上?解析:解法一 利用速度相等这一条件求解.当车的速度与人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近,此时若追不上,以后永远追不上.v 车=at ,v 人=6 m/s ,当v 车=v 人时,时间t =v 人a =61s =6 s. 以人开始追时的位置为起点,此时人与车的位移分别为:s 人=v 人t =6×6 m =36 m ,s 车=12at 2=12×1×62 m =18 m. 显然s 车+s 0=38 m >s 人,追不上.人与车相距最近为Δs =s 车+s 0-s 人=18 m +20 m -36 m =2 m. 解法二 利用二次函数求解车与人的位移分别为s 车=12at 2,s 人=v 人t , 车与人相距:Δs =s 车+s 0-s 人=s 0+12at 2-v 人t =20+12t 2-6t =12(t -6)2+2. 显然Δs 总大于等于2 m ,即追不上,而且当t =6 s 时,Δs 有最小值2 m,即相距最近为2 m.答案:不能 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