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 第4单元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pptx

合集下载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2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2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A)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解析]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支持,故B 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马鞍山高一检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B)①黄海大战②平壤战役③威海卫战役④辽东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解析]黄海大战、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和辽东战役分别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1894年9月15日、1895年春和1894年10月,故正确答案是B项。

3.(2018·湖北学业水平模拟)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C) 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解析]《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强的冲击。

4.(2018·四平高一联考)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

而黄海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功。

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

”郭离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这反映出(C)A.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B.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C.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D.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学设计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出现北族政权和中原政权对峙,最后走向统一的历程,与这一时期爆发的交战相比,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相互交融的趋势,这一时期文化领域取得了灿烂的成果,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40分钟一节的课堂,内容要涉及思想、文学艺术、科技、文字等方面的内容,确实不易,需要老师花很大的心思进行内容的整合和优化。

二、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上高中,还有很多的不适应,对历史科的学习更是,因为初中历史并不是中考科目,学生初中的知识和能力储备非常有限,在这节课的内容中,思想方面的儒学,本来就抽象,初中教材中又没有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更是更加了本节内容学习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儒学、文学艺术、科技、文字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理解这一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特征并分析其历史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理解三大发明的传播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4、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界领先,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程朱理学的影响。

2、三大发明的历史意义。

3、这一时期文化取得灿烂成果的原因。

五、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的设计遵循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新情境设计、问题导学为原则。

2、本节课讲授的是灿烂的文化,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可着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方面的素养。

六、教学过程设计三、问题探究探究一: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概述宋代“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1: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

只为从那里来。

“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材料2: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课教案_16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课教案_16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

2、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

2、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列举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淘宝购物、腾讯QQ、微信、百度、搜狗、校园网、新浪微博、苹果手机。

同学们,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呢?对,是互联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讲述新课向学生展示课标要求想一想: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主要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一、“蒸汽时代”的到来:【温故知新、自主梳理】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思考:蒸汽时代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到来的?1、背景:(1)政治: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2)经济: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3)技术: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瓦特改良蒸汽机:(1)改良经过:(提供历史资料图片)①单动式蒸汽机: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②联动式蒸汽机:18世纪80年代,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4
【点睛】 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分水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经济上,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 治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向西方学习上,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11.庚子 7 月,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致酿成大患,各 国亦以剿匪及保护商民教士为名,调舰增兵,合而谋我。”各国“合而谋我”的后果是 A. 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 B. 列强侵华开始进入资本输出新阶段 C.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合作 D. 以华治华成为侵华的主要政治手段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庚子年是1900年,“各国亦以剿匪及保护商民教士为名,调舰增兵,合而谋我”说的 是八国联军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事情,此事件后签订《 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 D 项正确;A 是《中法新约》影响;B 是《马关条约》影响;C 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12.1900 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坤一等 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 不相扰”。这一事件 A. 加剧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 B. 地方的自保避战最终导致中国战败 C. 激化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 地方实权派开始介入国家外交事务 【答案】A
6
(3)原因:结合所学,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方式: 结合所学可知,侵略方式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 结果: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12 小题,总共 48 分.) 1.“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首诗反映了某历史事件产生的后果,该历 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中法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解析】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作业 岳麓版必修3【必做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作业 岳麓版必修3【必做练习】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随堂检测]1.人们在谈及文艺复兴时,常常引用罗沙克的话:“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

”这里所谓的“古人”和“道路”可以理解为( )A.古典文化/人文主义B.神学思想/自由主义C.君主专制/自由主义D.经院哲学/唯物主义解析:选A。

文艺复兴表面上是复兴古希腊文化,即古典文化,实质上宣扬资产阶级文化,核心是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自由主义是19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潮,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开展的,时间不符,故B、C项错误;经院哲学是产生于11—14世纪欧洲基督教教会学院的一种哲学思潮,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而唯物主义不符合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2.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 )A.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讴歌了人性,提倡人类平等C.使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D.打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枷锁解析:选B。

《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被称为“人曲”,故B项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文艺复兴并未打碎基督教神权统治枷锁,故A、C、D项错误。

3.建筑是社会文化的折射。

在中世纪,由于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能否得救,因此修建陵墓时大多注重表现死者生前的功德和对上帝的虔诚。

到十五世纪时,陵墓的修建则突出了世俗因素,更多地表现死者生前的生活和业绩。

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 A.科学技术的进步B.建筑风格的改变C.思想解放的影响D.宗教束缚的消失解析:选C。

十五世纪陵墓修建“突出了世俗因素”,结合时代特征,可知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帮助人们摆脱宗教束缚,树立新的观念,故C项正确;科技的进步与风格是否世俗之间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建筑风格的改变只是表面原因,深层次还是价值观念的改变,故B项错误;十五世纪宗教束缚减弱而非消失,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2课 随堂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2课 随堂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一、选择题1.(2018·合肥高一期末)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B)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解析]材料是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看待甲午中日战争的,并未真正揭示战争爆发的原因,掩饰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严重阻碍了其资本主义发展,人民起义不断,为解决这些矛盾,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这就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故选B项。

2.(2018·肇庆高一期末)如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图。

请问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情形出现在(C)A.《南京条约》之后B.《北京条约》之后C.《马关条约》之后D.《辛丑条约》之后[解析]19世纪末,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在中国纷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2018·太原高一检测)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盲目的排外性,这是指义和团(D)A.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坚决B.没有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C.没有认识到西方侵略的目的和结果D.没有区别外来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解析]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体现了农民阶级无法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选D项。

4.(2018·郑州高一期末)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2017·绵阳期末)近代某次战争中,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该次战争最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根据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次战争最有可能是甲午中日战争,故C项正确。

答案:C2.《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增开通商口岸B.赔款白银二亿两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解析:《马关条约》签订于19世纪末,这时的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对外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就是资本输出的一种重要形式。

答案:D3.(2017·邹城期中)中国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他们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并非科学纲领,与材料中“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相符,故C项正确。

答案:C4.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投资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解析:依据已学史实可知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甲午战争是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资本输出,所以这两者的共同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前导入教师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前导入教师用

必修三导入: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展示一组孔林、孔庙、孔府的图片,问学生有没有去过山东的“三孔”?主要祭奠是谁?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有何重要地位呢?请学生说出孔子与其对孔子的了解。

“大家说的都非常好,老师对孔子及其思想也很有兴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孔子及他同时代的许多学派的思想。

”……老师:大家看必修三封面上的两位伟人分别是谁?学生:(回答)老师: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

(出示课件,展示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学生:(齐读)老师:易中天说“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儒家思想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想一想如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由此导入。

展示董仲舒画像,问题:在了解了春秋战国土家思想形成一户,有一个人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他就是董仲舒,请学生来介绍他所了解的关于的董仲舒的情况,他的名字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不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3、宋明理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从此儒学便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

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儒学的权威会不会受到挑战呢?答案是肯定的!儒学的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儒学又如何保持它的主流地位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说!儒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4)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4)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1.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 ×)2.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 ×)3.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差异性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 ×)4.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 √)5.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 ×)6.个人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 ×)1.价值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下列能体现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的是(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②这些花儿很漂亮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④这些水果真香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D2.三十多年来,他接手的孕产妇、新生儿没有出现一例重大事故或死亡;三十多年来,他负责的长坪乡土墙坪村、春溪沟村的病人从没因抢救不及时而病逝。

“背篼村医”李朝安用他的背篼背出山民的健康,这说明( )A.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精神贡献为主C.人的价值在于得到社会尊重和认可D.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答案 A3.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其哲学依据是( )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具有客观性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突破社会规律的制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 B4.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以及个别人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的欠缺,网民聚集在一起时,往往会出现群体的情绪化、极端化等非理性现象,甚至引发群体性社会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选试题及答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 “心外无物”C.“理”D. “格物致知”2.(2009高考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3.(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5.(2009福建文综高考)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6.(2009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7.(2009高考上海单科)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

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

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8.(2009高考海南单科)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9.(2009高考海南单科)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二、非选择题1.(2009高考广东单科)(14分)请回答:(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

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 林黛玉进贾府2 祝福3 老人与海第二单元4 蜀道难5 杜甫诗三首6 琵琶行并序7 李商隐诗两首第三单元8 寡人之于国也9 劝学10 过秦论11 师说第四单元12 动物游戏之谜13 宇宙的边疆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表达交流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讨论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欣赏小说。

从内容上来说,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小说,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

既有展示中国古代大家族生活的《林黛玉进贾府》,也有表现现代中国妇女命运的《祝福》;还有塑造现代西方硬汉形象的《老人与海》。

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给人以人生的启示与精神的陶冶。

从表现手法上来说,这三篇小说也各有特点。

《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以现实主义的细腻笔法,真实而客观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人物风貌。

作为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形象生动;而《祝福》则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情节曲折完整,人物相貌、语言描写生动传神。

《老人与海》重在阐发对人生的思考,无论故事还是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

像桑地亚哥,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运气不佳的渔夫,但在作品的象征层面则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抓住人物形象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人物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都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即使是现代派小说,也离不开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的刻画。

高中历史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主要介绍

高中历史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主要介绍

高中历史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主要介绍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

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人教版高三下期历史教案

人教版高三下期历史教案

人教版高三下期历史教案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高三下期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高三下期历史教案1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一、教材分析:《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反映的是二战以后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

亚洲民族国家经济的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是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与教材的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密切。

亚洲民族国家经济的发展虽然起步较迟,但进入60、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十分迅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又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借鉴。

因此,本节教材的教学成为本章教材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高二历史说课稿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1、主要掌握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以及西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理解“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均衡增长”战略、石油输出国组织等概念。

结合区域,掌握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

2、发展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使学生善于从典型的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原因中比较其异同。

并分析亚洲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3、使学生在解读历史中感悟历史,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去审视亚洲历史发展的作用,并从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典型史实中总结经验。

三、教学方法主要采取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布置预习提纲,要求学生根据学习提纲的要求自己进行预习。

2、出示《亚洲的经济发展形势》图,让学生熟悉亚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

3、提出问题:“亚洲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引导学生从国际政治和经济、亚洲国家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入手分析。

有利因素:世界政局相对稳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民族独立;劳动力和资源丰富;不利因素: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亚洲国家生产力落后。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96页 0150页 0187页 02424页 0482页 0558页 0583页 0605页 0607页 0693页 0729页 0765页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7课 启蒙运动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附录一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 想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 源及其发展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1.阐述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难点)2.掌握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

①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②渔业上的捕捞强度的确定。

3.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①概念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对点连线)【提示】A—c—ⅡB—a—ⅠC—b—Ⅲ(4)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4.种群的空间特征(1)随机分布,如杂草的空间分布。

(2)均匀分布,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如飘虫的空间分布。

[合作探讨]探讨1: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①~④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④某中学高一·(五)班所有学生。

提示:①~④均不属于种群,理由如下:①不属“同一区域”;②不属“同一物种”(鱼有很多种类);③不属“全部个体”。

④“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探讨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提示: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因为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思维升华]1.种群特征之间的联系“+”、“-”分别表示增加、减小―→表示“直接因素”表示“间接因素”(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电子版教师用书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电子版教师用书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电子版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4)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5)
2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11)
第2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17)
3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18)
4 欧洲文化的形成 (24)
5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29)
第3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36)
6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37)
7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42)
8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47)
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52)
9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53)
10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59)
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64)
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65)
12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70)
13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75)
第6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80)
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81)
15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87)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93)
古诗词推荐
1小学李白的古诗
2小学杜甫的古诗
3小学白居易的古诗
4小学苏轼的古诗
5小学王维的古诗
6初中李白的古诗
7初中杜甫的古诗词
8初中白居易的古诗词
9初中苏轼的古诗词
10初中王维的古诗词赞助商链接。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我会怎么想,我会怎么做?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不断发动战争,社会文化的冲突和融汇也在悄然进行。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试图为学生打开两个视角,一是从当时人的视角看待历史,理解当时人的感受;一是一定程度上从外部世界考察这场战争,将之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背景下比较。

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这一过程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是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教材《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包括了三节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历史上的重大战争与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碰撞,本课内容专门针对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一)结构体系在结构体系方面,本课教材内容注重时序性,注重历史发展进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注重史事的前后联系,从而展现历史进程的基本线索,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本课按照近代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先后为美洲、欧洲和亚洲的战争,方便学生建构时空观念。

具体内容上通过战争反映文化的传播交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便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唯物史观。

(二)知识内容本课内容包含三次战争与文化的互动。

其中,第一部分是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第二部分是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第三部分是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第一部分“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主要包括独立战争前美洲文化的特点、产生原因和表现,独立战争对美洲文化的影响,战后美洲文化的特点。

教材没有简单罗列美利坚文化的特点,而是让学生回顾北美大陆的开发过程,给学生呈现北美大陆的源文化种类,使学生联系已学过的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启发学生思考独立战争对美利坚文化形成的作用。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学案(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学案(含答案)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 12 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学案)(一)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

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二)学习目标1、利用图文史料,实证独立战争前美利坚民族的发展概况,辩证分析独立战争对美利坚文化形成的作用。

从语言、族群等方面实证拉丁美洲文化的多元特征,解释拉美独立战争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2、了解拿破仑帝国的时空特色,解释拿破仑战争对欧洲的影响。

对“十二月党人”起义、波兰民族起义、德意志的改革与革命等进行个案分析,理解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重构的表现。

3、以印度、中国、埃及为例,解释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客观影响,认识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总体特征。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1、美国文化(1)美国独立战争前①文化的多元特征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

在欧洲人排斥和压迫有色人种的基础上,在人们开拓殖民地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②表现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

他们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他们的饮食文化、艺术生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

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也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到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同时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2)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①直接因素:独立战争。

②概况2、拉丁美洲文化(1)拉丁美洲的概念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的国家。

到19世纪上半叶,它们控制着美国以南的广大美洲地区。

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

(2)拉丁美洲文化①族群特征:在拉丁美洲,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八单元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课标要求:1.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世界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世界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二十二课文学的繁荣学习目标: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背景、著名作家及代表作。

2.掌握现代主义文学、苏联文学、亚非拉文学的主要成就。

3.认识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学会区分不同的文学流派。

[情景导学]材料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撒!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雪莱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思考:作品风格与他相似的你还知道有哪些人?提示:雨果、拜伦等。

一、浪漫主义文学[教材导学]1.背景(1)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原因①欧洲各国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②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2.特点(1)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

(2)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创作风格。

3.代表(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3)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轻巧识记]文学流派的判断方法对一种文学流派的判断,一定要全面把握这种流派的时代背景、风格特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地位。

时代特征决定作品风格,作品风格反映时代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 三项错误
验结 论
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 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促进了 人类认识的飞跃
【答案】 A
1.西方基督教宣扬上帝创世说,认为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是 上帝创造的。这一说法在西方禁锢人们思想有一千多年,导致这一现 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基督教的说教具有麻痹性 B.欧洲 封建教会垄断了教育 C.教会对挑战神 学的“异端”残酷镇压 D.封建社会生 产力和科学的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维 新派积极宣传和介绍进化论思想,高呼“物竞 关键句“以呼唤国 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以呼唤国 人,发出了与天争胜、 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指出 图强保种的呐喊”说 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汰之公理而亡国亡种,让 明了进化论对中国思 当时处于“知识饥荒”时代的中国知识界如 想界的促进作用 获至宝,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影响。
[误区警示] 生物学发展缓慢的原因 欧洲生物学发展非常缓慢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不 是宗教神学的精神独裁,宗教神学的精神独裁是其发展缓慢的重要原
因。
学无 止 境
教材整理 2 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条件 (1) 思想基础:文艺复兴以后,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 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2) 物质基础: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 人们的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更加开放。 (3)理论基础: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提出:19 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 3.内容 (1)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 (2)提出两个著名的原则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4.意义: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教材整理 3 达尔文与进化论 1. 标志:1859 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 2. 内容 (1) 发展进化:生物是进化而来的,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 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 自然选择: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 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 生存竞争:生物必须适应或对付周边环境的挑战,还必须与 其他种类的生物以及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4) 适者生存:能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繁殖机会较 多,发生有害变异的个体将遭到淘汰。
【解析】 进行环球航行和考察并不能“把世界翻了一个个”, 排除 A 项;开启人类科学新时代的是伽利略,排除 B 项;此时工业
革命已经开始,排除 C 项;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推翻了
学无止 境
上帝创造万物学说,从而“把世界翻了一个个”。 【答案】 D
探究点一 生物进化论诞生的条件
学无止 境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每一个曾作多次观察而且检查过许多 根据关键信息“环 标本的人,对于这样的事都会确认。即随着栖 境约束的变 息地、地势、气候、食物、生活方式等环境约 化”“也因之而发 束的变化,在动物体的身长、形态、各部分间 生与上述变化相应 的比例、色彩、品质、轻捷性以及技能上的诸 的变化”可归纳出 特性,也因之而发生与上述变化相应的变化。 拉马克的主张:环境
学无 止 境
(1) 思想条件:由于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的 洗礼,基督教神学思想遭受重创,人们开始面向世界、重视实践、 崇尚理性。 (2) 物质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为进化论的 产生提供了政治和物质基础。
(3)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也为进化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4) 达尔文的主观努力:实地考察,顽强探索,大胆创新,追求 真理。
学无止 境
【解题模板】
抓关 键
题干中“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适应现存环境”“不 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等关键信息可判断该理论是生 物进化论
德国科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
排易 误
的新途径;启蒙运动发生在 17 世纪到 18 世纪,而进化论出 现在 19 世纪中期,故不可能为其提供思想武器;伽利略开创 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故 B、
3.影响
学无 止 境
(1)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 (2)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3)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60“学思之窗”,思考:围绕着达尔文的 进化论,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那么,产生这些分歧的原因是 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
【答案】 D
学无 止 境
2.18 世纪下半期到 19 世纪,发现了植物、动物结构的基本单 位,从而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基础的生物学研究成果是( )
A.细胞学说
B.早期进化论
C.进化论
D.血液循环理论
【答案】 A
3.1859 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创立了( )
【导学号:71640022】
A.上帝创世说
的变化影响动物体 ——拉马克《动物哲学》 的变化
史料二 在神学统治的夹缝中,生物学研究在 史料以句号为界,分 为三个层次,从生物
静静地积累和稳步地发展。随着西方思想解放 学自身的发展、思想
运动的高涨和科学技术革命的进展,19 世纪中 解放和科学技术革
叶后,生物学领域迎来了革命性变化。英国生 命的进展以及达尔
B.生物进化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量子论
D.自由放任说
【解析】 达尔文《物种起源》否定上帝创世说,故 A 项错误;
1859 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故 B 项正确;
量子论是德国普朗克创立,故 C 项错误;自由放任学说是英国经济
学家亚当·斯密创立,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4.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墓志是:“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儿,虽 然并不完全。”“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儿”是指达尔文( ) A.进行了环球航行和考察 B.开启了人类科学的新时代 C.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D.推翻了上帝创造万物学说
学无止 境
第 12 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学习目标: 1.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 问 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1.重点: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 容 及影响。 2.难点:理解科学与宗教在人类 起 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原因。
教材整理 1 教会的禁锢 1.原因 (1)在古代,人们相信神创造了人类和世界万物。 (2)在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 2.表现 (1)基督教宣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上帝创造的。 (2)教会指责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 3.影响: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史料应用】
学无 止 境
(1)根据史料一,分析生物进化论在当时的影响。 【提示】 进化论推翻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引起天主教会和 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2)根据史料二,指出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提示】 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史论拓展】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历史影响 (1) 对欧洲思想界:挑战封建神学,否定神创说,促进欧洲的思 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根本性变化。 (2) 对欧洲科学界: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 学发展的新时代。 (3) 对世界理论界: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创立提供了重要基础。 (4) 对中国思想界: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了 巨大震动,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和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 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 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 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有力地冲击了神学创世说 B.开 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提示】 大主教和赫胥黎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立场不 同,代表的利益不同。赫胥黎科学阐述了进化论思想,同时,他不畏 主教的强权,勇敢捍卫真理,都是值得称赞的。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科学与宗教 的根本分歧是:生命是自然界进化 的结果,还是上帝创造的产物。 2.早期进化论思想的出现,对生物 进化论的创立产生了积极影响。物 竞天择、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是进 化论的基本观点。 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 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 基础之上。
探究点二 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达尔文否认了神的创造行为,由于他
说人类起源于猴子,损害了人类的尊严、道德 抓住关键语“受到了
和宗教,因而受到了不公正的谴责。本杰明·迪 不公正的谴责”“站
斯雷利曾庄严宣告:如果要在猴子和天使之间 在天使这一边”来分
做出选择,他将站在天使这一边。
析进化论的影响
物学家达尔文在南美洲和太平洋岛屿考察时, 文的实地考察等三
发现这些地方虽然在地理上隔绝,但许多动植 方面讲述了生物进
物品种却十分相像。 化论形成的条件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概括拉马克的生物进化思想。 【提示】 拉马克提出环境对生物体有影响。 (2)根据史料二,概述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诸多条件。 【提示】 生物学自身的发展;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和科学技术革 命的影响;达尔文的实地考察。 【史论拓展】 生物进化论诞生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