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事业发达的驱动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面貌。
创新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使教学过程成为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创造能力的过程。
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在教会学生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打破思维定式、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营造民主氛围、力求答案的多样化上下工夫,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创新思维;方法一、创新教育的概念创新教育是什么?中央教科所阎立钦教授曾精辟地论述道: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其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个性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其中核心内容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以开拓认知新领域的攻坚武器,教育创新中的直感、联想、顿悟、感悟等思维都是右脑潜能发挥功能的结果。
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努力关注学生右脑资源的开发,注重挖掘学生能源的潜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思维定式的表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一种错误的思想认识,认为只要记住条款,用思维定式来回答就行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严重,稍微将问题的思路改变一下,学生可能就不知所措。
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而这种思维定式显然不利于创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发展。
一般来说,形成这种思维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1.凭经验思考处理问题,教条式地搬用以往的经验知识,片面地、静止地认识事物。
由于思维定式负效应的影响,有些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些学生在遇到问题后,不是认真动脑筋思考,仔细研究,而是习惯凭借经验,按自己固有的模式去思考,结果使自己的认识水平始终停滞不前,思想上也没有创新。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高中思政课程的创新教育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高中思政课程的创新教育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除通过学校接受知识外,还可通过互联网学习空间等获取知识。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及对其今后成长都有难以忽视的重要作用。
为此,教师可借助网络平台搭建高中思政课程教育载体,充分助力教育信息化发展,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全面提高网络信息化时代高中生思想政治水平,将思想道德健全的人才投入至社会发展中。
本文简要分析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高中思政课程现状后,对其在教学中应用提供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中思政教育;创新教育引言: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数高校已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过程,高中思政课程借此背景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借助网络可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拓宽其获取知识的路径,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
随着此应用方式的不断完善,还可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极大程度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内涵,强化思政课程受关注度,为学生终身发展创造良好价值。
一、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高中思政课程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高中课堂正借此机会提升课堂教学手段及其形式,伴随越来越多的成果应用至课堂,高中思政课程创新教育的优缺点也逐渐清晰,其中优势主要呈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传统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多重视文本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且单一。
而现阶段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除文本资料,教师还可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课后师生双方也可通过电子产品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另一方面,电子信息化在扩充高中思政课堂内容的同时,可增强学生思政教育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且学生可在大数据帮助下,借由多种图文或声情融会的情境,体验并领会思政教育中心思想,令自身心灵及情感得到升华。
弊端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数据处理难度较大。
尽管科技在不断发展,但教师变动情况较小,多年教学经验影响着其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理论范文.doc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理论-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以先进的理念与教学观念指导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34-01放眼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为此,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伟大历史任务。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
新课改全面展开,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实现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平衡,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绪,使学习活动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心智的拓展,心灵的放飞,使学生得到自由、健康、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自主学习就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学习内在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新课改中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以要求人人都能进步为教学宗旨,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理念。
因此,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和交往的需要,更有助于形成学生学习和交往的技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发展。
政治教育教学学生思维创新之我见论文
政治教育教学学生思维创新之我见摘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育就是一种创新。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进行创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创新自身具有很高的风险,另外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与培养,所以学生就会在无意间形成一种定性的思维模式,很难进行思维创新。
本文主要从高中政治教学的角度出发,政治教学中如何锻炼和培养学生个人的创新性思维进行有效探析,并提出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政治教育教学学生思维创新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因此便肩负着育人的重要社会责任。
随着新课改的应用与推行,教师需要进一步打破应试教育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因此就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的教育途径培养和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
一、敢于创新,打破常规,勇于面对失败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大量创造发明者事迹的讲述,让学生明白和掌握现有的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要想进行创新就需要敢于打破常规,对失败一定要具备足够的勇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并且要懂得抓住时机,具有顽强的批判与挑战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例如,教师在对某一政治问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利用实验的方式进行大胆的尝试,最终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对这一政治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效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完成政治的教学目的。
二、敢于提出质疑,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对政治课程的创新来说,不一定是当前没有被发现的知识,并且这种创新对高中生来说很不切实际的。
这个阶段的政治教育教学的创新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对社会以及自己人生一种思考的创新,也就是说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思考和处理。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实践联系与观察,然后再在实际操作中对理论进行有效的检验,这样就可以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和充实。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龙南第二中学赖永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接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这就是说,开展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自身教学的核心任务。
然而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却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格格不入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只是重传授知识、轻培养能力;重知识灌输注入、轻问题探索创造;重统一模式、轻发展个性等等,尽管最近几年,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取得一些成绩,但这仍然不能满足创新教育的要求。
下面就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法,谈点自己的体会。
第一、营造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课堂教学气氛。
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活跃、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们知道:追求片面升学率,只重视考试成绩,死板的教学方法,这些都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自我发现,勇于表达自己见解,学生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为此,作为思想政治老师更应解放思想,大胆更新自己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这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自己的角色,不把自己居于绝对权威地位,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把课堂创为一个能让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学气氛中积极思考的课堂氛围。
另外,我们要善于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巧妙灵活地调节课堂气氛,为学生积极思考、发表看法、表达观点架起一座情感桥梁。
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把学生看作是探索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变教学要求为学生自身的要求,进而让学生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时代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分析
新时代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分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变革。
新时代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新时代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要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社会担当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热点,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
教育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的兴衰成败,了解社会的历史沿革,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懂得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知道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时代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要具备不断创新的意识,敢于挑战自我,勇于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还要有扎实的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且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社会问题,让他们动手实践,增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时代教育在新时代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时代教育。
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让学生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获取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利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性教学,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者需要利用互联网资源,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时代教育。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 关键词】 高中 政治教学 创新 【 中图分类号] G 6 3 3 . 2 【 文献标识码 】 A
在我 国实行素质教 育的当下 。高中思想政 治课教 学作为学 校德 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 , 负有培 育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的 重任 。 由于社会 经济 的发 展 和 时代 的进 步 , 以及 家庭环 境 、 复 杂 的社 会 环 境 、 学校 教 育 环 境 的影 响 。 当代 高 中生 的社 会 交 际和 人 际交往发生 了很大变化 , 拥有 了很大的特殊性。 因此 . 必须对高中 思 想政 治教 育课进 行 改 革 。 下 面笔 者将 从 高 中政 治课 中存 在 的 问 题及如何创新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搞 的轰轰烈烈 .但高 中思想政 治教学很 多 时候都陷入 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怪圈中。 老师对学生采取的灌输式 教 学, 使 学生只 学到 了一些过 于死板和教 条的无用的理论 , 而并 没有从 自身 出发认真思考从 而得到精神上的教 育与道德上的升 华, 这使得思想政治教 育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意义和功能 。究其 原 因。 我认 为主 要是 以 下几 方面 :
一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9 一 O 0 7 3 一 o 1
育。使 思 想政 治教 育课 无 关 紧要成 为 一种 定 式思 维 二、 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建议 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指在教 育的过程 中注重培养和训练 学 生的创 造 性 思 维 、 开发 创 造 性 智 力 . 这 是 现 代教 育 区别 于传 统教 育的显 著 特征 。教 育部颁 布 的新 的课 程标 准指 出: “ 本课 程 要 改 变 过 分 注重 知识 性和 单 一的 纸笔测验 的评 价 方 式 . 立 足 思想 政 治素 质的提 高, 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 学 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 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 积极 变化的过程 , 采 用多种方式, 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 治素质的 发展现状。 ” 因此 。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以及 国 家的发展 方 向 不断 创新 ( 一) 转 变教 育 观念 , 创 新教 育 方法 。 教师的教 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影响 教 学质量和学生发展 的重要 因素。黑格 尔认为 : “ 一切改革 . 归根 ( 一) 教 学 理念 与教 育方 法滞后 结底 是观 念 的 更新 。” 要找到、 探 索新 的教 学方 式 . 就 要 正确 认 识 由于受到传统教 育观念的影响 , 目前的思想政 治教 学中。 只 到 思想政 治课 程 的 重要 性 。 就要 完成 角 色观 念 由传授 者 到促 进 者 注重 知识 结果 , 忽视 能 力 生成 ; 重理 论 、 轻 实践 ; 重模 式 统一 , 轻 个 的正确转换 , 增强教学的民主性。教师应该从发展 的观念和创新 性发展等 ,使 思想政治课教 学完全成为一种 灌输式的程式化教 的角度改革思想政治教 育课堂 , 采用启发式、 研 究性等方式进行 学。而一些教师依 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 。 习惯 于根据 自己的思 教 学, 激发 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 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教 学课程, 并 路进行教 学。并且他们 满足于 目前的教学现状 , 以自己的教 学方 从 中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推动思想政 治教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方 式 为傲 , 固步 自封 , 不去主动更新观念 , 接 受 现 代 教 育 理 论 的成 向转 变。就要 完成教师改变思想政 治课教 学的被动局 面 果。即使是在 最为热烈的课堂讨论时, 无论学生的思路是多么精 ( 二) 社会 各界 加 强对 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重视 彩纷呈, 到 最后老师也总是用 自己的“ 标准答案” 导之 。因此学生 在应试教 育的今天 。 思想政治考试的地位应 当被摆正 倘若 更没有 了自己思考的空问。 没有围绕学生经历、熟悉或者关切 考试异化为教育的 目的、 考试的任务 。 思想政 治课也就成为 阻碍 的社会生活问题组 织教 学 ; 过于注重预设 。 淡化过程 , 忽视生成。 教 育发展 的障碍。 但是为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以评估学生掌握知 过 于迂腐落后的教 学方式耽误 了学生的前程和未来。 识 的程度 , 考 试 又是 必要 的 。理论 和 实 际相脱 节是 中学 生对 思 想 ( 二)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 育的认识有限 政 治课 产 生厌 烦心理 的 一 个重要 因素。 老 师只顾 高谈 阔论 . 而把 由于 高考 的 形 式和 社会 教 学评 价观 的影 响 下 .学 生将 思想 学 生的诸 多疑 问抛 之 脑 后 。如 果 社 会 各界 不 对 这 些 问题加 以 重 政 治课 3作 - 一 门要 应付 的课 程 来 看待 。并未 给 予必要 的重视 , 在 视 。 就会造成 学生在思想上 的读书无用论 . 降低学生学习思想政 平时的学习中, 学生采用死记硬 背以应付 考试 的基本方法 . 只求 治课的积极性 。只有学生端正学习思想政 治课的态度 . 社会各界 将此课程应付 完毕 , 因而就 出了学生夜 以继 日的苦背教条以应付 共 同努力, 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 考 试 的现 象 , 思 想政 治课 的 问题 就 出现 在 这 些条 条 中 。学 生 的 学 感 , 思 想政 治教 学 问题 就会 迎 刃 而解 。 习兴趣 遭 受 了很 大 打 击 , 缺 乏积 极 性 , 思想 政 治 也 成 为 了一 门无 结论 : 关 紧要的末等学科。 学生在 学习思想政 治教 育课上的创新精神被 高 中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教 条 化 与 应试 性 使 思 想道 德 教 育 失去 抹煞. 丧 失学 习 的主 动性 。 了它应 有 的意 义 ,思 想道德 教 育 的重要 性 也被 社会 各 界 所 忽视 。 ( 三) 社 会 忽视 了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价 值 在 中国开展素质教育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 我们必须重新 高 中思 想政 治课 的理 论 性 和 时代 性 较 强 .但 是 与 此 同时 它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 加 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 并在 也是 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 如今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的现 象出 社会各界 中引起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现的原 因是 学校、 学生、 家长 。 甚至是部分教师的长期不重视和错 参 考 文献 : 误理解造成的。 这种现 象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突出的德育的 【 1 】 林 区教 学 ; T e a c h i n g o f F o r e s t r y Re g i o n . 2 0 1 2年 0 2 期 要 求, 更阻碍 了学校教 学质量的整体提 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思 [ 2 】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 0 0 9 年总 目次田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想政治课程的存在的价值 。 高考科 目调整更是降低 了思想政治课
高中政治教学分析论文(10篇)
高中政治教学分析论文(10篇)第一篇:新媒体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整合新媒体可以给很多课程的教学带来十分明显的辅助效果,对于高中政治课堂的展开过程而言,教师如果善于利用新媒体教学工具,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将那些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清晰,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也会更浓厚,而且理解知识点的难度会很大程度得到降低。
新媒体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实现整合的切入点也较为丰富。
教师在具体使用这些教学工具前,首先很有必要充分的分析教学题材,明确教学重点以及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进一步制定教学方向与策略,并且有针对性的使用新媒体工具,这会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新媒体工具情境化教学问题新媒体工具的教学辅助效果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它能够让教学过程实现情境化,无论是教师在分析具体的知识点还是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时,都可以以相应的情境作为依托。
政治课本中的很多内容之所以会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一方面在于其中的不少知识点非常抽象晦涩,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不少知识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并且理解这些内容需要借助历史人文知识作为依托,这无形中加强了知识理解上的障碍。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透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来化解这些障碍,让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更集中,理解知识的难度有所降低。
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来创设教学情境,将具体的思考问题或者是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点都融入相应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与分析这些内容时更方便。
在讲《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一课时,教师如果直接从理论层面出发,提出课本中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探析,这不仅会让学生感觉找不到头绪,大家思考问题的效率也会很低。
教师不妨转变教学策略,借助教学工具来营造相应的情境,并且将问题融入情境中让学生思考,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容易很多。
教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以课件形式来展示一段材料:猜猜他是谁?列出与丘吉尔相关的事迹,比如:(1)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创新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
、
确 立 适 应 新 形 势 的教 育 观 念
对 于新 时 代 的高 中学 生 ,加 强 改 进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关 键 是 增 强 教育 效 果 。 要 切 实 改 进 思想 政 治 教 育 , 先 必 须 确 立 而 首 适 应新 形 势 的新 观 念 。过 去 那 种 仅 以关 心 个 人 政 治 上 的 成 长 进 步 为 出发 点 而 采 取 的 单 纯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只 能 取 得 短 期 效 果 , 得 表 面思 想 稳 定 。 代 社 会 人才 培 养 是 以复 合 型 为 目 求 现
标 . 一 目标 要 求 培 养 出 的 人 才 , 意 识 品 质 上 , 该 是 创 新 这 在 应 精 神 和求 实 态 度 的 统 一 ; 能 力 上 , 是 理 论研 究 能 力 和 实 践 在 应 应 用能 力 的 统 一 。 而 , 生 渴 望 全 面提 高能 力 素 质 的 心 情越 因 学
新 的 《 程 标 准 》 一 次 提 出 了 教 学 “ 动 建 议 ” 明 确 课 第 活 , 指 出 “ 堂 的 知 识 教 学 要 与 课 外 的实 践 活 动 结 合 进 行 ” 要 课 , 求 教 师 “ 有 计 划 地 组 织 学 生 开 展 社 会 调 查 、 观 、 会 服 应 参 社 务 , 及 引导 学 生搜 集 名言 、 语 、 言 , 办 展 览 、 报 , 以 谚 格 举 壁 观 看 电 影 、 视 、 像 等 活 动 , 安 排 高 年 级 学 生 撰 写 小 论 电 录 并
来 越迫 切 , 对思 想 教 育 的 要 求 也越 来 越 高 。 此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为 要 改革 创 新 , 须 确 立 “ 教 育 ” 念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学 必 大 观 融 科 文化 知 识 学 习 、 体 素 质 锻 炼 为 一 体 , 力 提高 学 生 的综 合 素 身 着 质。 同时 , 想政 治 教 育 既 要 立 足 当前 , 要 着 眼未 来 , 培养 思 更 从 跨 世 纪 人 才 的 战 略 目标 出发 ,有 针对 性 地 开展 深入 细致 的理 想、 信念 、 识 、 力 等 方 面 的 素 质 教 育 ; 要 立 足 解 决学 生 的 知 能 既 现 实 思 想 问题 。 要 教 给 学 生 分 析 和处 理 问 题 的 方法 : 要 对 更 既 学 生 的 今 天 负 责 。 要 为 学 生 的 明 天 着 想 , 助 学 生 树 立 终 身 更 帮
创新的重要性高中政治
创新的重要性——高中政治在高中政治教育中,创新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和素质,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探讨创新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1. 创新的定义和内涵创新是指在既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融合、整合和变革,产生新的理念、观点或方法。
创新体现了个体或社会面对问题时的独立思考和解决能力,它不仅包括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包括将创新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创新更多指的是学生对政治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以及针对复杂的政治现象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法的能力。
2. 创新对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性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政治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政治制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案例研究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从而激发他们对政治制度的兴趣和理解。
2.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创新和创造的思维方式。
政治学科本身就需要学生对政治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通过创新教育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政府职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从不同角度思考政府职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
2.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创新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并且需要将创意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高中政治教育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分析政治问题,并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通过这样的创新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高中政治教育的常态化与创新
高中政治教育的常态化与创新引言:高中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民主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塑造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高中政治教育在形式与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常态化与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高中政治教育的常态化1. 提高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现行高中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
应该增加相关教材的编制与更新,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实际政治情况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此外,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政治组织和机构的运行情况,以及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原理。
通过参观政府部门、模拟社会管理活动等,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政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引入多元教学资源和方法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缺乏互动性和个性化。
可以引入多元教学资源,如政治教育专家、政治学者等的讲座和研讨,以提供权威的政治知识和理论指导。
并且,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的运用,开设政治教育课程,提供在线学习材料和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
此外,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科竞赛、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辨与合作能力。
3.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政治课堂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格局,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发言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鼓励他们进行政治思考和提出问题,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政治学习环境的营造,如建立政治学习角落、打造政治学习社团等,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二、高中政治教育的创新1.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时代的发展给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开设关于政治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课程,教授学生使用互联网和其他媒体资源获取和分析政治信息的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的论文
高中政治教学之我见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创造性、开拓型人才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
在思想政治课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如何做到课堂教学的创新,这是广大政治教师急待探索的课题。
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个人的见解。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创新的世纪。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如何才能满足这一社会需要呢,历史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教育上。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各种各样的创新教育也就孕育而生了。
创新一词顾名思义就是淘汰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发展。
创新教育就是指在教育中,对学生的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取向,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一、提高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
“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否则,就很困难了。
事实上,导致政治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说明:培养兴趣是教师的一大重任。
1.“点化”旧知识,进入参与角色。
“点化”旧知识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参与兴趣的。
这是因为:第一,中学生正处在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所以,只要合理地利用大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在课堂中进入角色的。
浅议高中政治课中的创新教育
、
最 后 , 师 总 结 。通 过 “ 习 ”培 养 学 生 的 自学 能 力 、 立 思 教 实 , 独 设 备 落后 , 资 薄 弱 。 设备 落 后 的农 村 信 息 技术 课 程 无 从 谈 师 在 起, 如果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要 作 为 一 项 基 础课 程在 各地 发展 , 先 首 应 解决 的是 农 村 学 校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设 备 的问 题 。试 想 一 个 忽 略 中 国 大部 分 人 口的 基 础课 程 还 有 什 么 发 展 前途 ?
浅谈高中政治的创新教育
证思维 和逻 辑思维 能 力。
生 每上一 节课 都 有新 的感 觉 、 的发现 、 的体 验 , 而保 持 较 浓 新 新 从
厚 的学 习兴趣 , 维保持 活跃 的状态 , 生强 烈的求 知欲 望和 萌动 思 产
【 注】 I 关 史地政论坛l
浅 谈 高 中政治 的创新灵魂 , 国家 兴旺 发达 的不竭动 力 。 是 创
的心 弦 , 燃思 维 的火 花 , 点 引发 学 生探 索 问题 的热 情 , 在积 极 主动
新 教育就 是通过 培养 学生 的可持 续发展 的素 质 ,促 进整 个社 会可 持 续发展 的 当代 教育 的指导 思想 ,是根 据社会 主义 现代 化发 展对 人 才的 素质要 求 , 目的地 培 养学 生 的创新 意 识 、 有 创新 精神 、 创新 能 力的新 型教育 模式 。在高 中政治 教学 中 , 如何 进行 创新 教 育呢? 根 据 自己的教学 实践 , 我认 为关键是 做好 “ 营造 氛 围、 激发 兴 趣 、 自
情 景
思想 政治课 较 为抽象 、 趣味 性差 , 感性知 识与理 性 知识往 往 不 能取 得 内在的一 致和 契合 , 生往 往感 到政 治课 枯燥 无 味 , 谈 不 学 更 上 有所创 新。 因此 , 教师必 须想 尽办法 采取 灵活 多样 的形式 , 引 将
地位 , 师只要 是 给予 巧 妙 的启发 和 点拨 , 能使 学 生融 为 一体 。 教 就
潜能、 发展 个 性和完 善人格 为 中心 , 以主动 参与 、 协调 合作 、 自主 发 展 为主要 外显 特征进 行 的探 索性 、 究性 的学 习过程 。 研 ( 安龙县 第 -, 学 ) p 儿童 的感 知世 界 , 强化 体验 。 让 学 生在 体验 中感 悟 . 感 悟 中 创 在 造, 以学 生 为主 体 , 时构 建 学 习活 动 , 适 积极 引导 学 生 把 目光 投
创新 创造 发展——浅谈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以表 达清 楚 的 内容 ( 象 内容 )向学 生 展 示 ,来 突 出教 抽
题 。这 样 学生 就 成 为 课堂 教 学 的 主体 ,知 识 内容在 师生 学 活 动 中 的重 点 ,化 解 教 学 内容 中 的疑 点 和难 点 , 以达
1改 变传统观 念 ,树立创新意识
要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和 创新 能力 ,首 先 要激 发 学 生 的创新 意识 ,只 有 思想 观 念 更新 了 ,有 了创新 意识 ,
3巧设悬念 ,培养创新思维
学 生 的 求 知欲 强 烈 , 学 习兴 趣 就 浓 厚 。求 知欲 的产
生 需要 新 奇 的刺 激 。在 教 学 中利 用 学 生 的好 奇 心 理 ,避
/ 学实践 / 教
1. 99 j is .6 14 9 .0 10 .7 0 36 / .s n 17— 8X 2 1. 70 7
创 新
创造
刘 贺春
发 展
__浅 谈 高 中政 治 课 堂 中 的创 新 教 育
创新 是 学生 成才 的基础 ,是 学生 成 功 的源 泉 ,在迎 接 知识 经 济挑 战 的2 世 纪 显得 尤其 重 要 。素质 教 育 的核 心是 1 创 新 教 育 ,而高 中时期 是培 养 学 生创 新精 神 和 能力 的最 佳 时期 。 目前 ,我 国正在 大 力 实施 新 课程 改革 ,提倡 素 质教 育 ,着重 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精 神 和创 新 能 力 ,而 思想 政治 课 教学 在这 方 面 具有 自己独 特 的优 势 。在 高 中政 治教 育 中如 何 培养 学生 的 创新精 神 呢 ?
经 济 发展 、科 技 进步 的一 个 主 要 因素 是 我 国 劳动 力 素 质 源 于 疑 。疑 问是 思 维 的 火种 ,思 维 以疑 问为 起 点 ,有 疑 和 科 技创 新 能 力 不 高 。高 中 生 即将 承 担 起 建设 祖 国的 重 问才 有 思 维 ,经 过 思 维 ,才 能解 疑 。在 教 学 过程 中通 过 任 ,必须 要 有 创新 精 神 才 能 适应 当今 世 界 发展 的这 个 大 设疑 、 释 疑 、解 惑 ,可 极大 地 引发 学 生学 习 的 热情 ,诱 趋 势 ,所 以,培 养他 们 的创新 精神 势 在必 行 。 另 外 ,现 在 的政 治 考试 打 破 以前 死 记硬 背 的套 路 , 即使 开 卷 考 试 几乎 也 找 不 到答 案 ,题 目灵活 ,包 含 多 学 创新 ,只 有把 学过 的 政 史地 知 识 融 会 贯通 ,揉 为 一体 ,
高中政治课创新教学论文
高中政治课创新教学初探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变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无疑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加深对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中去,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对此,政治教学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课创新教学进行初探。
一、变革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课改以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填鸭式”、”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更是严重地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教育,得到关心、帮助和爱护。
但是,学生是有着自觉能动性的个体,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见,对于给予自己的教育,时时都会产生接受或拒绝、认同或反对、积极或消极的反应,由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
所以我们必须真正的把学生当成是接受教育的能动主体。
教师与学生应相互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尊重学生的老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师道尊严”,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师生平等,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精心设计,紧扣环节,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体,创造读书思考、动手操作、独立探求新知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存在的思想误区,教师要细心、耐心地说服,给予辩证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为适应新课改,政治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上的几点看法,提出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体现人文与科学相交融的课程观、发展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教育
一、重视教材研究和教学设计
(一)准确把握教材特别是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课改的稳步推进不仅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更要稳定教学质量,因此,教学容量与课时的矛盾,首先取决于我们对教材知识的把握和处理。
这就要求重视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内,教学设计中最简单的就是一课一课地进行设计,而优秀的教师总是要对内容进行重组而进行大单元的、相对完整的设计,实现内容的纵向贯通和横向联系。
新课程的模块内容不是线性的单一线索,而是立体网状的综合体。
因此,在模块课程背景下,一课一课地进行教学设计,是不可取的。
(二)重视对课本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
教材是教学的范本,更是实施新课标的工具和载体。
这个新的标准就是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淡化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知识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课程定位。
教师要充分调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注重根据课标内容目标和要求,按照以大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教
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模块。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一)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求知的最大动力。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发展智力的前提,是“打开思维的金钥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动因。
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学生认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兴趣人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创建和谐的教学情境,调动学习主体内在诸要素,从而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基础;第二,要善于旁征博引,用引人人胜的事例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三,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望。
第四,要设计新奇导入,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学习;第五,要善用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研究探索,认识并掌握新知,务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善于创新
(一)大力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独立处理教材,搜集材料,强调
学生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时进行再思考,然后进行组内试讲。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
(二)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指碰到某一问题时,大胆设想,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发散性思维质量的高低,通常从三个维度衡量:第一,流畅性,对问题能流畅地作出反应,找到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二,变通性,对问题能够从各方向找到解决方案;第三,独特性,对问题能够找到独到的解决办法。
(三)开展专题性研究课程,在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谓研究性课程是指以学生学科领域或垮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为中心,以参与、合作、自主发展为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为目标的教学活动,这种研究型课程可以真正构建起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四、挖掘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一)坚持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反映出一种对人的文化、素质、人格的完整性要求,从本质上说,与我国历来倡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是一致的。
首先,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想,引导他们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反对唯心主义。
其次,要注意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勇于批判,追求真理。
对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要明辨是非,更要富有创造的精神。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批判的、严谨的、求实的态度。
(二)作为人文学科的政治课,这种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师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课教学首先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应体现在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比较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能够较自觉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上。
教师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学,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改造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发展一定的道德情感、审美能力、合作精神等。
总之,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大胆创新,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校、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式,从教学的每个环节入手,因材施教,才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刘万翔.浅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j].教育导刊,2004年第11期
[2]李维忠.开拓创新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