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阅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之三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之三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之三教材分析《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变化”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叙述性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一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作者对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这首诗丰富内涵,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它节奏美、韵律美,朗读时要体现现代诗的特点。

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

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

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注意易错字,区别形近字。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①歌碟《春天的故事。

》②深圳剪影。

③前进中的家乡——昌明、中华布依第一寨剪影。

教学过程一、歌曲欣赏,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想听吗?让我们一起欣赏吧!(播放《春天的故事》。

同学们跟着唱。

)2.简短交流。

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你们想了解这首歌曲的什么呢?3.简介时代背景。

(播放深圳的过去、现在的剪影,老师同时作一个概括介绍。

)4.出示课题,读题,破题(理解“昨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自己解决或在小组内互帮互学。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

这篇课文是一首记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一座村庄(深圳特区)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全文一共有8个小节,它借诗歌的形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和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学校和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县城直属的一所小学,良好的教学条件,先进的教学设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生大多来自于城镇,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由于年龄小,对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的变化以和社会的发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对这首诗歌内容的整体掌握和情感的体悟会相对困难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身喜欢的小节。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和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3.学习“灶、庞、焕”等生字,理解并积累“渺茫”、“晨曦”、“焕然一新”等词语。

4.引导学生找一找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5.找出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具体情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诗歌叙述的是一座村庄——深圳特区改革开放后,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现代化城市的故事。

小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对诗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不易理解,我先让学生从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入手,进而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谈话(之前访问家长关于改革开放前的一些情况),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主要是想让学生自己从深圳过去与现在的图文对比中了解深圳特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作者对巨大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在观察、朗读、对比、谈话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准备: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顺利导入新课,我利用课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2、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我准备了一些显示深圳改革开放前后面貌的图片;3、学生准备好访问长辈的关于改革开放前的一些情况。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说明歌曲唱的就是诗歌中的事,从而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通读感知,初识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充分自学。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学生思考:诗歌主要讲什么?(村庄——深圳的情况)三、细读感悟,体会变化1、课件出示深圳原貌图片:(1)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和物。

(2)找出与图片对应的诗歌内容,细心认真默读。

(3)说说观察和默读后的感受(贫穷落后)。

2、课件出示深圳现在图片:(1)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和物。

(2)找出与图片对应的诗歌内容,认真朗读。

(3)说说观察和朗读后的感想(焕然一新)。

3、讨论交流:通过刚才两组图片的观察和诗歌的朗读,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深圳变化太大了:翻天覆地)4.学习最后一节:(1)集体朗读本节思考:因为什么使深圳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为他们插上了金翅膀。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通用13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篇1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看看屏幕上打出的这两张图片,你能用什么词来概括一下?那么,你能将这两幅图片联系到一起来想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是的,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闻名的经济特区。

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板书课题:同学齐读课题从题目上看,会写有关深圳的哪些方面内容呢?师板书:昨天今日二、指导学习1、听读课文,留意字音。

2、在预习中你都解决了哪些字词?(课堂汇报一下)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索: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今日,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昨天?可以分为几部分?4、小组沟通分部分5、沟通感受第一部分(1~2小节)1)、深圳的昨天是怎样的?诗人是怎样描绘的?请读出有关诗句,找出重点词语。

老师板书:贫困落后泥泞的古路破旧的小屋稻草堆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摆的夕阳……”这句话?这名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3)、第一小节和其次小节是什么关系?2)、指导朗读诗的第一部分(语调迟缓低沉)屏幕显示过去的图片,过渡:如此贫困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6、指导朗读其次部分。

1)、深圳的今日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板书:高速大路厂房幢幢儿童乐园还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同学说出人的变化)由城市的变化到人的变化,用了一个什么句子?2)、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美之情。

3)、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7、指导朗读其次部分(读出惊喜、赞美之情)屏幕显示现在的图片,过渡:由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庄,进展到一个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是什么力气让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8、齐读第7小节同学说,老师板书:改革开放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方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日的农夫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妙春光”?其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9、深圳特区的建设成就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大活力,使大家从深圳这个窗口发现了祖国美妙壮美的进展前景。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1、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深圳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讴歌改革开放的政策。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中,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情感;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诗中描绘的深圳的巨大变化,体会作者对这种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从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可喜变化的重义。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诗歌,体会作者对深圳巨变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教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境,触变化1. 同学们,课前老师想放一首歌给大家听,想听吗?(首先播放《春天的故事》的前几句歌词),同学们要注意听好歌词的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然后启发提问学生:歌词中那个“圈”指的是哪里?——深圳,那位老人又是谁呢?——邓小平爷爷。

2.过渡: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深圳已成为国际花园城市,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具有时代特征的画面——深圳的今天。

问:今天的深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整齐的街道,五彩的霓虹灯,林立的高楼大厦。

)今天的深圳如此美丽,如此壮观,那么邓爷爷没有画这个圈之前深圳又是什么样的呢?——《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知变化1. 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朗读课文,检查生字。

2、以这首诗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给每部分写提纲,(板书)“深圳昨天今天”从总体感知课文。

3、读了这首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三、研读感悟,说变化(一)感受“昨天的贫穷落后”。

(学习第1、2小节)1.自由朗读第1、2小节,让我们一起看看原来的深圳是什么样子的?感受深圳的过去。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

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1.《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教材分析《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

同时,让学生发现这些变化而感到喜悦与充实,这也将作为学生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积淀而贮存。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

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板书课题](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

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小学语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2.理清层次(用数字1、2、3……标出自然段,归纳批注自然段大意,尝试写提纲笔记,思考课文写作顺序)
3.勾画字词(生字用圆圈,词语用横线,句子用破浪线)
4.记住生字(拼读,去拼音读,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写法,在书上扩词三个)
5.学习词语(读词两遍,理解意思,不明白的查阅工具书并摘抄在书上)
6*思考课后问题,写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2.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课文,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3.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1)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2)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过渡: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第4~7小节。
(1)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那个小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通过读,自身知道了什么?读后可以与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你从哪知道的?用书上的话来回答(指名学生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个小节的朗读。)
(3)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村庄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指名朗读第4小节,评价。
5.教师过渡:旧貌换新颜!村庄的生存环境彻底地改变了,那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他们又有什么改变呢?
(1)乡亲们有什么变化呢?
(2)想一想你在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人们投资办厂,与外商谈判、洽谈业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空虚头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等)
(3)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人们告别了贫困,放眼世界,开拓进取,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
作业布置
1.把诗歌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习作。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村庄变化前后环境的对比。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变化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感受村庄变化前后的氛围。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村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学生分享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并简要说明原因。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环境变化,对比村庄变化前后的不同。

2.学生举例说明环境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

2.学生举例说明生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文解析1.教师解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引导学生感受村庄变化前后的氛围。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分享家乡变化的故事。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环境变化的感受。

(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学校或家乡的变化。

2.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变化,并进行交流分享。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这儿,原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题,概括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

三是理解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的重难点: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

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能力。

我们从语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教学准备:图片、《春天的故事》VD等。

时安排:两时教学设计第一时(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

而这儿,原是一座村庄。

[板书题](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1、自读,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1、这座村庄原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

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教学目标: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

3.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1.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

2.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自读:1. 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 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二、交流协作对学:1.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

2.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群学: 3.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展示点拨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

“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达标测评:1.听一听《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想一想:“一位老人”指的是谁?从这首歌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文中《春天的故事》指( )A.春天的好人好事。

B.春天迈出的改革开放的步伐2.查字典,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困扰:渺茫:边陲:焕然一新: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测听写词语:二、自主学习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弄懂下面的问题:1.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2.品读----理解与感悟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交流协作交流自主学习。

四、展示激励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

歌中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之一.doc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之一.doc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之一一、教材分析《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

同时,让学生发现这些变化而感到喜悦与充实,这也将作为学生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积淀而贮存。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二、设计理念《课标》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

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_教案教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_教案教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本文是关于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句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诗歌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

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

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本课的设计就是通过诗歌所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体会诗人的情感,紧扣“变化”,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思,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认识。

教学目标:1.掌握“灶、庞、焕”三个生字,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1)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1)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和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个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4.引导学生找一找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5.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具体情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示幻灯片,学生说说中是什么?(高楼大厦)看,这就是深圳,中国南部一个海滨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这里高楼林立,花园广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交通便当发达,美不胜收的旅游景点令人向往,扑朔迷离的霓虹灯璀璨闪烁……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着令人眩目的繁华!深圳——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

出示第二张幻灯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困扰渺茫晨曦边境面庞翩翩起舞焕然一新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能够分为几局部?学生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及结构,适时点拨指导。

三、感受“昨天的贫穷落后”。

1.轻声默读课文,考虑:昨天,小村庄是什么样子?(学生说一说)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村庄原来的样子吗?(贫穷落后、一贫如洗、偏远闭塞)3.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边读边想:昨天这个座村庄是怎样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它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扰?划出相关的句子和词语。

(读书时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出人们的无奈、贫穷的感受。

)(学生汇报)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村庄原来的样子吗?(贫穷落后、一贫如洗、偏远闭塞......)4.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当时人们用水的不便,路途的遥远)。

7.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茅屋低矮破旧、人们衣衫褴褛、生活困苦不堪、道路尘土飞扬……)(体现了人们对贫困生活的无奈。

教案模板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9篇

教案模板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9篇

教案模板北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9篇北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1《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反思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力争营造一个亲切,愉快的课堂。

我在阅读教学《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一课时,在新课导入时,由故事引入,设计富于童趣的卡通动画,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如在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看图片,然后问大家“这什么地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而且说得很完整,声音洪亮,于是我抓住他这一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

此时他向我微微一笑,我也向他点头微笑,从这一笑中使我感觉到,在教学中把笑意写在脸上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亲切,愉快,学生对我也极愿亲切,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内在的亲师感。

用含笑眼睛注视学生,会使学生放弃戒备心理,造成一种融洽的气氛。

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定会绽放。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反思《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变化”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叙述性诗歌。

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作者对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这首诗丰富内涵,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它节奏美、韵律美,朗读时要体现现代诗的特点。

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因此,教学中,我努力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把朗读与语言感知、理解、运用、积累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自由读、轻声读、想象读、默读、赛读、引读中探究、感受村庄的巨大变化。

这样,不仅教师减少了许多烦琐的讲解,而且学生乐学,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朗读训练也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根据我班学生亟待提高写作能力的迫切要求,我还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和对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本课叙述的是一座村庄,深圳特区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城市的故事,学生受年龄以及所处环境的制约,对诗中的内容肯定有所不理解,因此可以准备反应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的图片或视频材料让学生观看、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和其当地人民的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1.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2.体会作者对深圳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歌。

课件出示深圳城市建设图片,背景音乐为
《春天的故事》)
2.歌中唱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指名说)
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3.是啊,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为每一个小节标上序号,把你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课文中的生词都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面庞、困扰、渺茫
晨曦、劳作、边陲
翩翩起舞、焕然一新
3.这首诗歌一共几个小节?八个小节。

(指名朗读各个小节)
4.指名读诗歌。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原来的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回答。

5.读了这首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三、品读课文,体会内涵
1.谁愿意把1、2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呢?(学习第1、2小节)
2.互评,说说读得好的理由,读的不好又该怎么读呢?说说理由。

(同时在阅读中理解内容,并找出描写小村庄模样的句子。


3.指导朗读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4.学生用多种形式,有表情的朗读。

5.提问:后来,小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习第3-7小节)
(1)读第3-7小节。

2.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2)找出发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据生发言,引导学习相应小节)
(指名回答:村庄的道路、房屋的变化,城市建筑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变化)3.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要读出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
(相机板书: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第3小节:“短短的几年”“奇迹般的改变”与开篇说的“昨天”对照,体会出“深圳变化快、变化大。

朗读是抓住“只不过”“超出”“奇迹般”等词,体会是诗人的惊喜、赞叹之情。

第4小节:第一、二句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村庄过去和现在城市的变化大。

第5小节:朗读时,要注意三个问号的语势是逐渐加强的,而最后一句,要重读不,读出肯定的语气。

6.原来的一座小村庄短短几年就变成了繁华的大都市,是什么原因让他有如此变化呢?
7.学习最后一小节。

(1)读最后一小节。

(2)理解“春燕”指谁?从“描画这美好春光”我们体会到改革开放带给特区人们的巨大变化。

(3)请你读读这句诗,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指名回答,你有什么感受?(相机板书)
(5)你能带着你体会和想象出来的感情来读读这一小节吗?(指导朗读)
6.改革开放让深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如果配上音乐来朗读这首诗,我想你会更深切的感受到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诗人那种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对比的图片,播放《春天的故事》)
深圳,这座昔日的小村庄,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座座厂房,所有的变化让人瞩目。

时间就像
流水一样,从我们身边缓缓流过,该去的去了,该来的来了,我们从来也不觉得有什么异常。

直到有一天,你回头看看过去的日子,不经意间你会忽然发现,原来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在悄悄的变化着。

同学们,只要你愿意去观察、去思考,你就会感受到时间在流动中带给我们的变化。

五、作业布置
1.把诗歌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们记下来》。

新课标强调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初读感知,读通诗歌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由“原来的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切入,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边读边思考。

在细读感悟、理解文本的这个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3-7小节,引导学生读文章,谈感受,理解课文内容,在美读中体会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在悄悄地变化着。

在学生理解了内容,看到了深圳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是翻天覆地、焕然一新之后,我就重点指导朗读。

因为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对仗工整等特点,因此在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

我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读,如赏读,个人读、同桌读、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