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科学上册要点1.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3.细胞形态多种多样。
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4.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有孔虫)海洋单细胞生物。
5.不同生物,同一生物的不同部位,细胞是(不同)的。
6.观察细胞要用(显微镜),使用时要把显微镜放到桌子的(左上)方,用(右手)记录。
显微镜下我们看到洋葱表皮一个个小格子就是细胞。
2、像与不像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2.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3.灭绝的生物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4空气的成分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 78% ),支持燃烧的(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它气体约占(1%)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人类的活动需要(空气),动物的生存需要(空气),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
3、氧气的作用:答:氧气可以用于(1)生活:浴缸的增氧机;(2)航天事业:火箭的推进剂;(3)医疗:病人吸氧;(4)工业:炼钢、炼铁。
4、氮气的作用:答:氮气可用于医疗手术,制造氮肥,保护食品等。
5、二氧化碳的作用:答: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制冷剂、提高作物产量、灭火剂等5、燃烧与灭火一、填空1.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知识点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
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动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究的。
9.模拟火山成因尝试,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发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活动)、(自然气力)、(人的气力)等。
第二单元常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青岛版五上科学复习资料
青岛版五上科学复习资料随着中小学学期结束,考试复习成为了每个家长和学生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而针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科学复习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下青岛版五上科学复习资料。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教材内容的特点是清晰明了,适合初学者,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各类科学知识。
在这里,我们结合教材掌握的情况,为大家提出以下学科的复习建议:1. 科学与生活本章节内容主要是介绍科学的发展和性质以及科学的应用。
建议同学们重点把握课本中的科学方法、实验设计、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点,如洗衣、食物中的营养、健康饮食等。
2. 物质的分离和组合在这一章节中,同学们将学习到一些物质的基本性质,了解各种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建议同学们重点理解课本中的物质的分离和组合,包括物质的变化和呈现状态,如固体、液体、气体、物质溶解等。
3.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属于大家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组成,同学们还将对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进行深入学习。
建议同学们重点了解课本中的生物基本特征,如感知、运动、呼吸等。
4. 日常能量的转化与应用在这一章节中,同学们将学习到一些关于能量的基本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能量的转化和应用。
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内能、热能、化学能和机械能的转化、消耗和应用。
5. 地球与宇宙这一章节主要介绍地球和宇宙的基本概念,同学们将了解地球的形成和发展、宇宙中其他星球的特征和地球与周边星球的关系。
建议同学们重点掌握地球和宇宙的基本概念,如地球的形成、星球的类型等。
综上所述,青岛版五上科学复习资料主要包括科学与生活、物质的分离和组合、生物的基本特征、日常能量的转化与应用以及地球与宇宙五个章节。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老师也可以结合互动课堂、科学实验等方法,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让同学们对科学知识更深层次地理解与掌握。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取得好成绩。
新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光1课认识光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有自然光,如:太阳光、萤火虫光、水母光、闪电光等;人造光,如:电灯光、电焊光、霓虹灯光、激光等。
月球、地球、镜子不会发光,不是光源。
2、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方法(方案):①2000年前墨子及其弟子用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激光笔、手电筒等打开就会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③用直纸筒能够看见点燃的蜡烛,用弯纸筒不能看见点燃的蜡烛。
④当三个纸板上的小孔和手电光在一条直线时,能在后面的纸屏上看到手电筒的光点。
3、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光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坏处。
好处:光能够照明、取暖、发电等,光有能量。
坏处:使用不当会造成伤害,如光污染。
4、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彩光污染、人工白昼三类。
5、怎样防止光污染?①夜间要注意控制照明亮度。
②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
③晚上行车尽量使用近光灯。
2课光的反射1、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
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到物体。
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2、怎样看到自己的后脑勺?用两个平面镜,一个放在后边,一个放在前边。
调整角度,让后脑勺的光反射到后面的镜子上,再反射到前面的镜子上,最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到后脑勺了。
3、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穿衣镜、后视镜、潜望镜、万花筒、弯道的反光镜、医生的额头镜等。
3课潜望镜的秘密1、潜望镜为什么能从低处看到高处的景物?潜望镜有上、下两面倾斜45度的平面镜。
地面上高处景物的光反射到上面的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上,最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在低处就能看到高处的景物了。
2、地下掩蔽工事、潜水艇用到潜望镜。
4课彩虹的秘密1、三棱镜能够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雨后,空气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 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
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2021年12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光1、我们看到的光,有的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如太阳光、灯光。
自已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有的光是物体反射的,如月光。
2、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
光具有能量。
3、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从空气射向镜子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光又回到空气中,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5、在什么条件下能看到物体?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就能使我们看到物体。
6、找一找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镜子。
由于光的反射,镜子可以把接收到的光反射过来,这样人就可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样子。
(2)汽车的后视镜也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汽车后视镜作出凹面,后面的景物反射回人眼时就缩小了,因此可以在很小的镜面中看到后面的大面积景物。
(3)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都用"回归反光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把车灯射出的光逆向返回,所以标牌上的字特别醒目。
7、潜望镜是在潜水艇或地下掩蔽工事里观察水面或地面以上情况所用的光学仪器。
8、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的。
9、太阳光是由多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当太阳光入射透明物体时,每种单色光按照自己的角度射出,会与其他颜色的光发生偏离,产生彩色光带。
10、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雨后,阳光照射在空中的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形成彩虹。
第二单元水循环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
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2、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3、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物体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4、雨来自云。
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
• • • • • • • • •
3.选择(填写序号) ①填海造田、修建水库、绿化沙漠等 ②高山的岩石风化 ③地震 ④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⑤土地沙漠化 由于自然力量形成的有:② ③ ④ 由于人的力量形成的有:① 既有自然力量又有人为力量形成的有: ⑤
√ • 7.声音可以在钢轨中传播。( ) • 8.使用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 ×) • 9.水在自然界里是不停地循环的,因此节约 用水的意义不大。( ×) • 10.棉花属于天然材料。( √ ) • 11.人造革属于天然材料。(√ ) • 1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 ) • 13.水在0度不会发生蒸发现象。( ×)
一、填一填
6.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 蒸发 )。 做( 7.水的沸点是( 100 )度;水的冰点是(0 ) 度。 8.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 ( 凝结 )。 9.仙后座的五颗星构成一个(W)形或(M)形, 好像一位美丽的王后坐在宝座上。 10.不易导电的两种材料有(陶瓷 )、( 玻璃 )。
二、我是小法官
• 1.矿产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因此在开采中不 必节约。 ( ) √ • 2.地球表面是一成不变的。( × ) • 3.我们这儿很少发生地震,所以,没有必要 进行避震演习。(×) • 4.煤不但可以当燃料,还可以作为药品、燃 料、杀虫剂等的原料。(√ ) • 5.将一满杯水放在窗台上,一周后数量没有 任何变化。( × ) • 6.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4.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可以用语言 叙述,也可以画图表示)
答:水从地表蒸发,凝结成云,降水到 地面上,积累到土中或水中,再次蒸发, 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 5.请你写2条避震小常识。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青岛版)在五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探索许多有趣且重要的知识领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星球。
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占 71%,陆地面积约占 29%。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865 千米。
地核则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地球上的地形多种多样,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等。
山脉是地壳板块运动形成的,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
火山喷发时,会喷出岩浆、火山灰和气体。
地震则是由于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需要通过介质,比如空气、水、固体等。
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这使得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控制声音,减少噪音对我们的危害。
比如,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在道路旁设置隔音屏障等。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无数闪烁的星星。
在秋冬季节,有一些显著的星座。
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一个非常明显的星座,它的形状像一个“W”。
猎户座是冬季星空中最引人注目的星座之一,它有三颗亮星组成了猎户的腰带。
通过观察星星的位置和亮度变化,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的奥秘。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知识点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
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第二单元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详细版)
第一单元知识点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好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地壳下面是地幔,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固态物质。
地幔下面是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主要由铁镍组成。
4.制作地球模型的实验中,用到的材料是: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5.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6.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7.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就像烧融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火山爆发时有时会伴随地震的发生。
8.火山爆发后形成金刚石等珍贵矿产,地热资源;但岩浆造成树木、房屋损毁;说明火山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9.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
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
如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
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
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
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
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
如我国长白山天池。
10.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11.地震成因模拟实验中,筷子——地壳的岩层;筷子被用力弯曲——挤压产生褶皱;当筷子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填空: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
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2课、火山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五四制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归纳1.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2.17世纪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次从树皮上切了一片软木簿片,放在自制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细胞命名。
事实上,他现察到的细胞早已死亡,仅能看到残存的植物细胞壁。
3.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4.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
5.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也就是说洋葱表皮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
6.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7.有孔虫是单细胞生物, 5亿多年前就产生在海洋中,至今种类繁多。
8.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叫做变异。
9.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10.右图所示,五个狗狗的外貌、体型、毛色等和狗妈妈相同,这种现象是遗传,五个狗狗的大小不相同,这种现象是变异。
11.遗传和变异谚语举例。
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变异:龙生九子,九子各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鸡窝里飞出金凤凰;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12.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
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恐龙及其他生物的化石。
13.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恐龙蛋化石告诉我们恐龙是卵生的,有些恐龙体型巨大。
根据恐龙足迹化石,我们可以了解恐龙的体重、长度、行进速度等信息,根据恐龙牙齿化石或粪便化石,可以知道恐龙的食性;根据水杉化石,我们可以了解水杉的形态和生活环境等。
14.灭绝的生物与当今某些生物在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说明现在的生物与远古生物有一定的联系,由此可以推断当今生物是由古生物进化而来的。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题一、选一选1. 北极星是B中的一颗星。
A、大熊座 B、小熊座2. 俗称勺子星的是B。
A、北极星 B、北斗星3. 观察北天时,我们的左边是B,右边是A。
A、东 B、西4.你知道的北天的星座有A.A、仙后座,大熊座、小熊座、B猎户座、大熊座、小熊座5.冬季星空,我们看到了一些在秋季星空未看到的星座,这是B。
A、地球自转的结果B、地球公转的结果C、星座运动的结果6. 木材是B。
A、人工合成材料 B、天然材料7. A是不可再生的材料。
A、天然材料 B、人造材料8. 属于天然形成的材料是B。
A、塑料人造革人造纤维B、竹子木材石油棉花煤9.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B、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11. 造纸术是B。
A、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的 B、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发明的12. 下列纸中,吸水性最强的是B。
A、牛皮纸 B、宣纸 C、复印纸13. 用铁锤敲击瓷片,我们发现陶瓷具有B的特点。
A、易碎 B、绝缘14. 陶瓷是电的B。
A、良导体 B、绝缘体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瓷是中国发明的B、瓷是古代中国发明的C、古代中国是瓷的发明国之一16.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多用陶瓷器皿盛装盐碱等调料,这是因为陶瓷能C。
A防潮; B防渗漏; C防腐蚀。
17. 下列材料中,热传导性能较强的是C。
A、陶瓷材料B、木材C、金属材料18.下列可作电的绝缘材料的是B,可作导电体的材料是A。
A、铁丝、钢丝、铝丝等金属材料B、瓷瓶、瓷砖瓦、木材、纸等材料19.下列材料中,适于作隔热材料的是B。
A、玻璃B、热固塑料C、金属20.下列材料中,适于作绝缘材料的是A、C。
A、塑料B、金属C、木材21.下列材料中,抗腐蚀的是C、D。
A、金属B、塑料C、玻璃D、陶瓷23. 羊绒衣的制作材料是B。
A、人造材料B、天然材料二、判对错1、全天的88个星座是为了观察研究需要而人为划分的。
(√)2、仙后座是一个由5颗亮星构成的星座。
2024年最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上册全册全单元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一单元《光》知识点汇总第1课认识光1.什么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
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2 .自然光源:太阳、闪电、发光的萤火虫等。
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点燃的蜡烛、燃烧的篝火等。
3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 .举例说明利用光可以做什么?答: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
5 .如果利用不当,光就会对人造成伤害。
光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污染。
6 .光污染一般分为臼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
7 .怎样防治光污染?(1)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
(2)交替使用远近光灯。
(3)夜间要注意控制照明亮度。
(4)减少彩光污染。
8 .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光是沿宜线传播的,成倒立的像。
第2课光的反射1.什么叫光的反射?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9 .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10 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物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11 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潜望镜、转弯镜、汽车后视镜、医用额镜等.第3课潜望镜的秘密1 . 是潜水艇的“眼睛”。
2 .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答:地下掩蔽工事、潜水艇、地下管道。
3 .潜望镜的内部有什么?两面平面镜。
4 .潜望镜中两面平面镜是怎样摆放的?两面镜子相互平行,镜面相对,与观察方向成45度角。
5 .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平面镜使来自物体的光经两次反射进入人眼中。
第4课彩虹的秘密1.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
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2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答: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3 .制造“彩虹”的方法:(1)在阳光下用喷壶喷水制造“彩虹”(2)阳光下吹泡泡制造“彩虹4 .在阳光下用喷壶喷水制造“彩虹”,观察彩虹的方向?背对着太阳。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5、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
试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这次地震的原因。
答: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6、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答: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
来不及逃出时,应该选择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以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4、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的破坏。
地面破坏。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
人员、牲畜的伤亡。
1、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卵石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高山上的卵石风化、崩塌;第二是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磨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科学习题1.地球内部有什么一、我来填一填:1.地球从表面到中心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蛋黄相当于地球的地核。
3.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
4.科学家就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二.当好小法官:1.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2.地幔内部的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温度大约有5000℃。
(×)3.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幔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5.地幔和地核主要由铁构成,所以地球上的铁是取之不尽的。
(×)三、我来选一选:1.地幔的下面是 B.地核,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A.地壳 B.地核 C.地心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A.岩石组成的。
A.岩石 B.沙子 C.土壤2.火山一、我来填一填: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
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2.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那里的物质热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叫做岩浆。
二、当好小法官:1.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2.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3.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我来选一选:1.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喷发的火山叫 A 。
A.活火山 B.死火山2.地壳厚薄不均,高山处地壳较厚,海洋下面地壳较薄,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有 B 千米。
A.20 B.30 C.40 3.地球内部的温度 C 。
A.很低 B.与地面一样高 C.很高,能把岩石熔化4.岩浆冷却后变成的是岩石,说明岩浆的成分 A 。
A.与岩石接近B.与岩石完全一样5.火山喷发是,岩浆是 C 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 B.靠地球的引力作用 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3.地震一、我来填一填:1.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形。
2.当产生褶皱的岩层进一步受到压力作用时,岩层可能发生断裂,这时储存在岩层中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使大地震动,这就是地震。
4.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地震最早的国家,早在1800多年前,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它叫地动仪。
二、当好小法官:1.构成地壳的岩层厚薄是均匀的,所以它们受到的压力也是均匀的。
( × )2.岩层弯曲、褶皱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3.发生地震时,应拉开电闸,关掉天然气,灭掉炉火。
( √ )4.地震现象可以说明地壳的岩层也是在不断变动着的。
(√)5.凡是地震,人都能感觉得到。
(×)三、我来选一选:1.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B 。
A.岩层弯曲 B.岩层断裂2.如果发生地震,应该及时 B 。
A.进入室内B.离开屋子,到空旷的地方去3.地震发生前,常有 A 或 C 等前兆。
A.井水突然升降B.天气转暖C.动物惊慌D.天降大雨4.做一块卵石一、我来填一填:1.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二、当好小法官:1.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程度不同的膨胀或收缩,常常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2.植物根系的生长和穴居动物的活动等,也都可以对岩石起破坏作用。
(√)3.风化不能将巨大的山脉剥蚀成细小的沙粒。
(×)4.水、二氧化碳、氧气、生物有机体和酸雨也能风化岩石。
(√)5.卵石的形成显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说明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6.高山上的岩石,由于昼夜、夏冬冷暖反复变化,会产生裂缝。
(√)三、我来选一选:1.渗入岩缝的水结成冰时体积会 A ,从而对岩石产生很大的破坏力。
A.胀大B.缩小C.不变2.高山上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会变成 A 。
A.碎石B.卵石5.各种各样的矿物一、我来填一填:1.通常人们把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
二、当好小法官: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重要的能源矿产。
(√)2.从金属矿产中提炼金属的过程十分简单,只要敲敲打打,挑出金属就行了。
(×)4.我国矿产资源丰富,许多矿产的储量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人口多,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非常低。
(√)5.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因而可以尽量开采,放开使用。
(×)6.地表的变化一、我来填一填: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个地区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2.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当好小法官:1.地球内部和表面都在时刻不停地变化着。
(√)2.所有生物死后都能变成化石。
(×)3.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的形态。
(√)4.化石不但能帮助我们推测地表曾经的变化,还为研究古环境提供了线索。
(√)三、我来选一选:1.下列哪项不是自然因素对地表的影响? CA.地震 B.火山喷发C.修路架桥D.板块的挤压2.自然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形式有ABCD 。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7.声音的产生一、我来填一填:1.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各种物体,只要振动就必然发出声音,若想让声音停止,就必须设法让物体停止振动。
二、当好小法官:1.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如录音机播放的声音。
(×)2.只有固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而气体、液体振动都不能发出声音。
(×)3.大海的波涛声是由海水振动而产生的。
(√)4.人的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5.自然界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三、我来选一选:1.对着空瓶子口吹气,就会听到一种声音,这声音主要是 B 振动产生的。
A.瓶子B.空气2.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B 。
A.耳朵的错觉B.振动停止后,声音还会持续3.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 C 。
A.水面十分平静 B.水向一个方向流C.水面会振动起来四、科学探究: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人说话的声音是否也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呢?请试着解释一下。
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2.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怎样让鼓、锣、小提琴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立即停止?用手按住鼓面、锣面,小提琴的琴弦,可以使正在发出的声音停止。
因为这样能使正在振动的物体停止振动,从而使声音停止。
8.谁能传播声音一、我来填一填: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2.任何声音都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3.铃声响了,校园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这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4.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用手轻轻挠桌底或桌腿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5.在游泳池中潜水时,能听到岸上的人们说话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6.在宇宙中,宇航员交谈要靠无线电,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当好小法官:1.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2.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都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的,这是各种声音的共同之处。
(√)3.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并且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其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三、我来选一选:1.我们听到打雷声,是B把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A.水B.空气B.大地2.我们在游泳时,如果潜入水中,仍能听到声音,这声音是通过 A 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A.水B.空气C.游泳池的墙壁或大地3.如果把耳朵贴在墙上,能听到隔壁房间敲击墙壁的声音,这声音是通过 C 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A.水B.水蒸汽C.墙壁4.声音是以 B 的形式传播的。
A.水波B.声波四、科学探究:1.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快,大约每秒30万千米,很快能传到我们眼睛里,而声音的传播速度较慢,在空气中大约每秒340米,过一会才能传到我们耳朵中,所以我们就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当闹铃在真空密闭的容器中振动时,为什么我们听不到铃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当闹铃在真空密闭的容器中振动时,我们听不到铃声。
9.怎样听到声音一、我来填一填:1.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2..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3.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4.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5.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如果受到伤害,人的听力就会下降,甚至丧失。
二、当好小法官:1.鼓膜被震碎后,声波就不能传到中耳、内耳,人就聋了。
(√)2.遇到巨大的声响,要紧闭住嘴,以保护鼓膜不受伤害。
(×)3.当想听的声音很远很微弱时,把手放在耳后,手可以帮助耳廓收集声波,声音就听得比较清楚了。
(√)三、我来选一选:1.耳廓的作用是 A 。
A.收集声波B.传递声波2.外耳道的作用是 B 。
A.收集声波B.传递声波3.鼓膜的作用是 A 。
A.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并把振动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B.收集声波四、哪些动物的耳廓很大很长?这对这些动物有什么作用?答:蝙蝠的耳朵圆圆的,与身体相比显得很大。
蝙蝠飞行时,耳朵像两只喇叭口,能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耳朵上的毛还能觉察到轻微的振动,比蜗牛的触角还灵敏。
兔子的耳朵是竖起来的,只要有一点声响,它就能听见,而耳朵还能转向,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答案不唯一)10.各种各样的声音一、我来填一填:1.声音有高低和大小的不同。
2.当物体振动快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高,当物体振动慢时,我们到的声音就低5.声音的高低我们称为音调。
6.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 20~20000赫兹。
因此,当物体的震动超过一定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的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7.次声波就是振动频率在 20 赫兹以下的一种低频率声波。
二、当好小法官:1.没有物体照样能有声音。
(×)2.向瓶中吹气,能够发出声音主要是因为瓶子在振动。
(×)3.声音只有大小之分,没有高低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