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现象1》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8.1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8.1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一、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事情不是百分之百可以确定的,比如天气预报、摇彩票的结果等等。
这些现象被称为“不确定现象”。
那么,不确定现象有哪些特点呢?我们又该如何对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呢?二、知识讲解1. 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可重复性。
同一条件下,不确定现象的结果可能不同,但他们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
(2)随机性。
不确定现象的结果是按照一定的概率规律出现的。
(3)不可预测性。
不确定现象的结果无法通过事先观察或者计算得出。
2. 随机事件与其概率对于不确定事件,我们可以用随机事件来描述它。
随机事件是指具有随机性质的事件,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比如抛一枚硬币,它的随机事件可以是正面朝上或者反面朝上。
而针对随机事件,我们可以用概率来描述它的发生可能性。
概率是指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般用P(A)表示事件A的概率,其取值范围是0≤P(A)≤1。
如果P(A)=1,则事件A一定会发生;如果P(A)=0,则事件A一定不会发生。
3. 概率与频率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而频率是对随机事件发生次数的度量。
如果进行了N次试验,其中事件A发生了M次,则事件A的频率就是M/N。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可以用大数定律来描述,即当试验次数趋近于无限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趋近于事件的概率。
三、思考与拓展1. 举例解释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现象无处不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抛硬币,正反面的结果不确定。
(2)掷骰子,点数的结果不确定。
(3)摇号码,中奖号码的结果不确定。
(4)天气预报,明天的天气结果不确定。
2. 小试牛刀(1)抛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2)掷一颗均匀的骰子,点数是奇数的概率是多少?(3)掷两颗均匀的骰子,点数和为7的概率是多少?(4)掷两枚硬币,正面朝上的个数为1的概率是多少?(5)从10个数中取出3个,其中有奇数个数的概率是多少?3. 拓展思考(1)随机事件与概率在哪些领域中有应用?(2)你能否找到一些不确定现象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如何应用?四、总结本文重点介绍了不确定现象的特点、随机事件与其概率、概率与频率的关系等知识,并通过举例以及练习题让大家更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
第八单元 不确定现象 第1课时 不确定现象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新征程》四年级数学
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
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描述和模拟不确定现象;
3.掌握小学数学中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和模拟不确定现象;
2.掌握概率计算方法。
三、教学步骤
1.导入
引出课题,师生讨论“不确定”的概念和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分类,如翻硬币、掷筛子、罐子里的球等。
2.理论讲解
1.向学生介绍概率、随机、不确定、可能性等概念。
2.让学生模拟概率实验,提高其感性认识,如掷硬币、掷筛子等。
3.概率计算
1.从生活实例引入概率,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应用场景。
2.带领学生逐步学习概率计算,如掷硬币,P(正面)=1/2;掷筛子,P(奇
数)=1/2。
4.案例分析
引入一个生活案例,如一堂课上老师问问题,学生抢答,第一位答对的概率是多少?请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概率。
5.练习
提供几个课堂练习题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师生一起讨论、总结。
6.课堂小结
一起回顾本课的概念、知识、技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
1.设计本课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概率计算的实用性。
2.概率计算的内容相对较多,设计练习题目要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
3.课堂互动要充分,通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4.要注重多种方式展示概率计算实验过程及结果,从而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新课导航:师:同学们;你们抽过奖吗?那你中奖的次数多吗?抽到什么奖的次数最多呢?其实抽奖这个事件就包含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我们一起来探究抽奖的奥秘;一起来学习《不确定现象》。
设疑自探:1、活动一(确定现象)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活动;考考你的观察能力。
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看看我往盒子里放的纽扣(全是红色的);猜一猜老师摸出的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生:红色。
(师摸)师:为什么你们每次都能猜中呢?生:因为你放进去的全是红色纽扣;所以每次都能摸到红色纽扣。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那你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老师摸纽扣的过程和结果吗?试试吧!(盒子里全是红色纽扣;从里面任意摸一颗;一定能摸到红色纽扣。
)师:我可能摸出白纽扣吗?为什么?生:不可能。
因为盒子里没有白纽扣。
师: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纽扣吗?为什么?生:不可能。
因为盒子里根本没有其他颜色的纽扣。
师:那你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把刚才老师摸纽扣的过程和结果补充完整吗?试试吧!(盒子里全是红纽扣;从里面任意摸一颗;一定能摸到红纽扣;不可能摸到其他颜色的纽扣。
)师:也就是说当盒子里全是红纽扣;我们从盒子里任意摸一颗;事先能确定摸纽扣的结果;摸出来棋子的颜色只有一种结果。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确定现象。
在数学中;常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生活中有许多确定现象的例子;比如:太阳东升西落;公鸡不可能下蛋......我知道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是确定现象的例子吗?(不确定现象)师:如果我把盒子里的4个红纽扣换成白纽扣;使得白纽扣、红纽扣的数量同样多。
老师继续摸;想一想老师摸出的纽扣会是什么颜色的?(说话时放慢速度)猜猜看?生1:白的。
生2:红的。
生3:也许是白的;也许是红的。
(师继续多次摸)师:为什么老师这次既可能摸到红纽扣又可能摸到白纽扣呢?生:因为盒子里有红纽扣;也有白纽扣师:也就是说;这次摸纽扣出现了两种可能。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 )来描述这种现象。
试一试:连线。
练习
1.“青蛙”跳水。
乒乓球可能跳入盆中,也可能跳到盆外。
练习
2. 根据图片信息判断。
(1)小猫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蓝球。( √ ) (2)小猫一定能摸到红球。( х ) (3)小猫不可能摸到蓝球。( х ) (4)小猫能摸到红球也是确定现象。( х ) (5)小猫摸到蓝球是不确定现象。( √ )
他抓了一个阄,不打开纸条,立即把阄放进嘴里吞噬了。并说:“我 抓的阄,我认命了,打开另一个阄,便知生死。” 于是,在金殿上,监阄 人打开另一个阄,纸条上是“死”字。二者必居其一,忠臣甲便活了下来。
忠臣甲这一聪明的举动,在于抓阄前有人告诉他,阉是奸臣乙亲制的, 他判断一定是两个“死”字。
拓展
抓阄定生死的故事
相传某朝某代,朝廷形成忠奸两派。甲是忠臣之头,乙乃奸臣之首。 乙在皇帝面前诬陷忠臣甲,欲置甲于死地。皇帝不知所措。奸臣乙趁皇帝 犹豫之机,提出以“生死抓阄”才决定甲的命运。
皇帝主持抓阄。按常理,阄是两张纸条,一张写着“生”字,一张写 着“死”字。而奸臣乙为置忠臣甲于死地,阄的两张纸都是“死”字。而 忠臣甲抓阄后,最终活了下来。用的什么办法呢?
球,因为( 盒子中全是红球,没有白球 );小猫摸
出的一定是( 白 )球,( 不可能 )是红球,因为
( 盒子中全是白球,没有红球
)。
小虎和小猫在摸彩球之前其实会摸到哪种颜色的结果
事先就( 能够 )确定,因为只有( 一 )种结果,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 确定 )现象,可以四年级(上)
不确定现象
1、通过例1和例2的自学,我发现“抽签” 和 “抛硬币”
结果事先都( 不能 )确定,因为至少都会出现( 两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不确定现象 第1课时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
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2.能够描述、分类不确定现象,并总结规律;
3.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各类不确定现象的分类;
2.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教学难点
1.各类不确定现象的分类;
2.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白板、彩笔;
3.提前准备好需要的实物。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引出本课重点内容——不确定现象,并进行概念解释。
2.讲解不确定现象的分类,结合实物进行说明。
2. 讲授新课
1.讲解随机事件概念,以及基本概率公式的应用,并进行范例演练
2.播放 PPT,带领学生观察屏幕上的实物,并说出可能发生的随机事件
3. 巩固练习
1.分组进行竞赛,现场测算问题 A、B、C 三种不确定事件概率大小,并将作答结果展示在班级榜单上。
课后作业
1.分小组,收集身边的不确定事件,并用图、表等形式进行描述和分类;
2.针对本次课程进行巩固复习,开展同步练习。
总结
本课时主要教授学生掌握数学中的不确定现象和概率计算方法,并用实例进行讲解。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控制和运用概率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一、教材分析: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涵盖了有关不确定现象的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认识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并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如天气、抽奖、掷骰子等。
-掌握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常用词汇,如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如频数、频率等。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不确定现象,如天气变化、抽奖结果等。
-能够使用常用词汇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
-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如记录频数、计算频率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掌握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常用词汇。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引导学生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统计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知识。
首先,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觉得明天的天气会是晴天还是雨天呢?请举手表达你们的观点。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非常好!你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这就是一个不确定现象。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明天的天气,因为天气是不确定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知识。
第二环节:概念解释教师:不确定现象是指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或确定结果的事物或事件。
除了天气,还有其他许多不确定现象,比如抽奖、掷骰子等。
请你们举出一些你们知道的不确定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记录在黑板上)教师:非常好!我们已经列举了一些不确定现象。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不确定现象》教案
不确定现象一、教材分析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确实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
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确实定性和不确定性。
二、设计思路1、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1、知识目标:借助摸球游戏,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时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确定性描述2、能力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教学难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国庆节快到了,各大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准备举行一次摸奖活动。
提供摸奖的规那么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但凡一次购物满100元的顾客,都有一次摸奖的时机。
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
创设问题: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案?板书学生方案:全放红球、全放白球、既放红球又放白球设计意图:更为贴近学生、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将显示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确实定性与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小组合作摸球,感受事件发生确实定性与可能性。
小组合作,用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摸球用的盒子、5个黄球、5个白球、实验结果记录单〕依次进行摸球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不确定现象》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 不确定现象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在 认识的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清楚事物比较直观,就安排非常生 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乐趣,同时也在学习知识。 在这节课中,可以看到整节课学生几乎一直都是在玩,玩的非常开心,在 玩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思考,虽然老师没有更多的讲授,但是对知识的 理解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却都到达了。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3.例:抛硬币。
分析与解答:硬币落地后哪一面朝上是不能确定的,类似这样不能事 先确定的事都是不确定现象。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定”和“不可能”都是( )现象,可能是( ) 现象。
5.预习后我还知道:摸球游戏中,袋中有几种球,这几种球都( )被摸到,袋 中没有哪种球,这种球就( )被摸到,袋中只有一种球,这种球( )被摸
2、探究确定现象 出示例3,摸彩球。 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红球,另一个全是白球。学生可分组摸球 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
师和学生交流:当盒子里全是红球时,小虎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 结果怎样呢?
预设:学是白球时,小猫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 结果怎样呢?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初步体验事件产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 事情。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主 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 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 己内在的东西。
《不确定现象》说课稿
《不确定现象》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不确定现象》。
下面我会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
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
本节课学生是在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二、说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认识、总结。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情况,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进一步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过程与方法1.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能在具体情景中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学难点】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四、说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
所以需须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因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
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讨论式教学法、动手操作等。
四年级数学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法,探索不确定现象的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观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概率,例如抛硬币、抽签等,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概率的计算。
2.对于教学难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逐步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
-通过具体实例,如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彩票中奖概率等,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的含义。
1.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上课前。
2.作业格式:字迹清晰,书写规范,文章类作业要求段落分明,逻辑清晰。
3.作业评分标准:基础知识巩固题占40%,实践应用题占30%,小组合作探究题占20%,家庭作业占10%。
4.作业反馈: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小组合作探究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道拓展题。题目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概率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此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数据分析能力。
4.家庭作业:布置一份综合性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科普文章。文章内容包括:不确定现象的定义、生活中的实例、概率计算方法和应对策略等。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
1.不确定现象的概率计算,尤其是对概率的基本理解和运用。
2.学生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不确定现象,使用的是西师大版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关于不确定现象的认知。
这一课时包括了教材第106页的例1、例2以及第107页的“做一做”和“练一练”。
学生们将通过这些例题和练习,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学会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不确定现象。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掌握用可能性来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方法。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与数学的可能性知识相联系,运用可能性知识对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的图片和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确定现象,什么是确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我会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并通过例1、例2让学生了解如何用可能性来描述不确定现象。
3.课堂练习:我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做一做”和“练一练”中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不确定现象的概念2.可能性的表示方法3.可能性的大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5题)3.应用题:小明抛硬币5次,请计算小明得到正面的可能性。
(2题)作业答案:1.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2.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3.应用题:每题5分,共10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并观察学生们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应用不确定现象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精心挑选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不确定现象》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不确定现象》教案【教学内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摸棋子游戏,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能列举出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知道其不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
能力目标: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学难点】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教具准备】课件、盒子、棋子、转盘、小黑板等。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
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
本节课学生是在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学生状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我校地理位置特殊,一半以上学生是农村外来人员的子女。
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较差。
因此,我根据这些特点,设计了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突出主题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不过我们做游戏是有目的的,我们要通过做游戏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不确定现象》,不知你有没有信心学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确定现象(第一课时)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确定现象(第一课时)西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确定现象(第一课时)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在这篇教案中,我将以第一人称,以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确定现象为主题,详细阐述这些要素。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不确定现象这一概念。
具体章节为第七章“不确定现象”,主要包括随机事件的定义、可能性的计算以及如何利用树状图来分析不确定现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学会利用树状图分析不确定现象,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学会利用树状图分析不确定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抽奖游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抽奖结果是否确定?引出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树状图分析:教授如何利用树状图来分析不确定现象,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树状图,并加以讲解。
4.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树状图分析实际问题,如:抛硬币、抽签等,并让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随机事件可能性树状图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绘制一个关于不确定现象的树状图,并写一篇短文,阐述你是如何利用树状图来分析不确定现象的。
答案: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抛硬币的结果。
学生可以绘制一个树状图,分支表示正面和反面,然后写一篇短文,阐述他是如何利用树状图来分析抛硬币结果的。
2. 教材练习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际例题的讲解,使学生理解了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并学会了利用树状图来分析不确定现象。
三年级数学《不确定现象》教案
箱子里装着10个红球,2个白球。小明从箱子里摸一个球,摸到的球可能是()球、也可能是()球,摸到()球的可能性更大。
想一想:从中摸一个球,
⑴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红球,应该怎么办?
⑵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白球,应该怎么办、
⑶要想经常摸到红球,也就是红球的可能性大些,应该怎么办?
⑷要想偶尔摸到红球,也就是红球的可能性小些,应该怎么办?
生1:我把区域大的设为中奖区,获奖的就多些。
生2:我把区域小的设为中奖区,获奖的就少些。
生3:我把两种区域设为一样大,获奖机会一样多。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从转盘游戏到摇奖设计,让学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
(二)能力目标:
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⑸要使摸到红球、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应该怎么办?
(指名口答)
(设计思路:由形象的游戏活动过渡到抽象的语言表述,检测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引入词语:经常、偶尔,渗透语文知识加强学科整合)
三、例2的教学。
1、情景引入
师设计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猜猜谁中奖的可能性大。
验证猜测:老师和一名学生配合摇20次转盘,一名学生记录统计,其他学生观察、监督,把得出的结果填课本上。
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能够列举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不确定事件•掌握制作简单的事件表格的方法2.能力目标•发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统计思想,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不确定事件的概念,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思想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四、教学设计1.导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不确定事件吗?”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2.讲解教师通过课件、PPT、实物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工具,让学生生动地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3.练习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归纳生活中常见的不确定事件,比如说:明天会不会下雨;走在路上会不会撞到人等。
2.让学生参与制作不确定事件表格,列举可能的结果,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不确定事件。
4.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统计思想分辨真假信息,如:同学们每人抛20次硬币,统计正反面朝上的次数,然后通过计算发现正反面出现的频率不同,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统计思想。
5.总结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提高其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练习情况,以及学生课后的测试结果,来评价本次教学的效果,从而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集体备课讲稿
《不确定现象》集体备课讲稿(一)单元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中感受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对具体情境中的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进行描述。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这是本套教科书第1次出现“可能性”内容,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概率的知识作准备。
对于可能性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程度的体验,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这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有利条件。
本单元在编写上,一是注重选取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的事例作为学习的素材,二是注重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不确定现象,教科书用图画和文本相结合的形式来呈现一些基本的教学思路。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能恰当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单元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和恰当区分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三)单元教学建议1、设计好学生体验探索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2.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推理的能力。
例1教学不确定现象(1)用课件或挂图呈现情境图,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2)猜一猜:“抽签决定演讲顺序,谁会抽到第1个呢?”通过学生的猜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需要。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无法预先确定,所以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从而引出课题:不确定现象(4)引导学生讨论:抽签的结果可能是怎样的。
例2也是教学不确定现象。
(1)猜想:让学生先猜抛一枚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2)验证:学生两人一组,亲自抛一抛,验证刚才的猜想。
(3)交流:用“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来准确描述这一现象。
(4)总结:例1中“谁抽到第1个演讲不能事先确定”,例2中“硬币落地后是哪一面向上也不能事先确定”,这些现象都是不确定现象。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不确定现象 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确定现象与确定现象的区别。
2.回答询问不确定现象的问题。
3.学会用简单的思维图表记录数据和信息。
二、教学内容1.学生通过听课、观察实验现象等方式,了解不确定现象与确定现象的区别。
2.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性认识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3.学生练习用简单的思维图表记录数据和信息。
三、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之间的异同之处。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和思维图表记录数据和信息。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针对有特殊性质的“不确定现象”给出高质量的问题。
2.帮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思维图表记录数据和信息。
五、教学准备1.课件、实验工具、学生手册。
2.老师需要提前对实验进行演示。
六、教学过程1.针对预习内容,老师简要复述“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的概念及其区别,并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概念和区别的理解。
2.构思实验:首先,把纸片平铺在桌子上,注意纸片不要 overlapping 和连接。
然后给出纸片的数量和桌子的尺寸。
接着,针对学生实验结果,询问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的区别。
3.分组讨论:让学生以三至四人一组进行讨论,针对自己组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有关问题。
4.小组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优秀的问题并分享。
5.老师总结:在全班共同出的问题中推导出一些通用性问题并提高评价。
如何有效记录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旅程。
老师讲解相应的思维导图。
6.最后,老师核对总结记录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
七、教学评价1.通过针对有特殊性质的“不确定现象”提出的高质量问题来评价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
2.通过学生记录“解决问题的旅程”的思维导图来评价学生对信息归纳和记录的能力。
八、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构思问题的方式演绎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之间的关系。
2.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探讨如何更加体现出现象的不确定性。
九、教学注意事项1.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在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之间区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沔小学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执笔胡洪莉审核授课时间
授课人胡洪莉班级小组姓名
教师复备或课题不确定现象1
学生笔记【学习内容】
教科书P102-106的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第1、
2题。
“练习二十三”第2题。
【学习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是
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
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
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预测】
重点: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
定现象。
难点: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进行分析描述。
【自主学习】
一.情境引入。
1.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黑板上的“小组评分记录表”是对我们同学每节课的学习情况的统计。
猜一猜,这节课哪一组总得分最多?指名回答。
师:现在同学们的回答都只是一种猜测,究竟哪一组得分最多,在这节课下课之前,我们是无法确定的。
生活中,像这样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2.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
二.自主体验。
(一)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上“自主体验”部分的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102-103页的例1、例2、例3,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下面的填空。
(1)一场篮球比赛,一定会有个结果,但是比赛的结果在比赛前都是(确定/不确定)的。
(2)买一张福利彩票,能否中奖结果是(确定/不确定)的。
(3)今天下雨,明天(可能/一定/不可能)下雨。
(4)一位同学期中测试数学成绩100分,他在期末测试中数学成绩(可能/一定/不可能)得100分。
2.想一想,生活中的现象都是不确定的吗?如果不是,
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二)教师评价:
【互动研学】
三.探究确定现象
1.合作探究。
(1)投影出示例3的小虎摸彩球图。
师问:小虎在干什么?
猜一猜,小虎从装有红球的盒中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指名回答。
下面进行分组活动,验证他们的猜想。
活动要求:
A.摸球之前先猜一猜:摸出的是什么颜色?再摇一摇;再摸一摸;最后想一想:摸的结果与猜的结果一样吗?
B.小组合作,每人摸2次,每次摸后要放回去。
组长确定摸球同学的顺序,用画“正”的方法把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在记录单“活动一”的表格里。
C.摸完之后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你们组共摸了几次?
黄球摸到几次?
其他颜色球摸到几次?
摸的结果与猜的结果一样吗?
通过实践你们组有什么发现?
2.展示反馈。
各组按照讨论的问题进行全班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板书:一定
(2)投影出示例3的小猫摸彩球图。
师问:小猫在干什么?
猜一猜,小猫从装有白球的盒中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指名回答。
试一试,指名摸球。
它能摸出黄球吗?为什么?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不可能
3.精讲巧点。
像这种小虎从红球盒中摸出的球一定是红球,小猫从白球盒中摸出的球一定是白球,事先可以确定其结果的现象,数学上叫做确定现象,数学上一般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教师板书:确定现象
四.探究不确定现象
1.合作探究。
教师:如果把黄球和白球放入一个盒中,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摸出的球又是什么颜色呢?你们猜一猜?指名回答。
下面进行分组活动验证他们的猜想,活动要求:
A.摸球之前先猜一猜: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再摇一
摇;再摸一摸;最后想一想:摸的结果与猜的结果一样吗?
B.小组合作,每人摸2次,每次摸后要放回去。
组长确定摸球同学的顺序,用画“正”的方法把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在记录单“活动二”的表格里。
C. 摸完之后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你们组共摸了几次?
黄球摸到几次?
白球摸到几次?
摸的结果与猜的结果一样吗?
通过实验你们组有什么发现?
2.展示反馈。
各组按照讨论的问题进行全班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板书:可能……也可能……
3. 精讲巧点。
像这种一个盒子里放入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事先不能确定其结果的现象,数学上称之为不确定现象,数学上一般用“可能……也可能……”进行描述。
板书:不确定现象
【评价反思】
六.应用反思。
1.独立完成p103中间的“试一试”。
指名展示汇报。
2.投影出示例2图。
(1)问:他们在玩什么?你们想玩吗?
在玩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硬币,硬币的两面有什么不同?放在投影里让学生观察。
我们规定有1角或1元字样的为正面,则另一面为反面。
猜一猜:抛起的硬币落地后是哪面朝上?各小组实践验证一下就知道了。
活动规则:
A.抛硬币之前先猜一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再抛一抛,抛之前先用双手捧住硬币摇几下,再抛到桌面上,硬币不要抛得太高,落到桌面后赶快用手悟住,以免滚到地上;最后再想一想:抛的结果和猜的结果一样吗?
B.小组合作,每人抛2次,组长确定抛硬币同学的顺序。
C.小组讨论汇报:通过实践你们组有什么发现?
3.完成p103“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提示:
放物时不能让他人看见。
先猜再打开手,验证他的猜想是否正确。
说一说你在这游戏中有什么发现?
4.小组自己设计游戏玩一玩,再全班展示,其他同学看后说你从游戏中的发现?
5.目标测检(针对学习内容的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2题。
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展示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学习单上的“应用反思”部分的判断题。
先独立完成,再指名展示你是怎样想的?
6.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评价这节课的表现情况。
(3)教师小结这节课的评价结果。
7.课后反思:
【课后巩固】
(课后练习题)
附:《不确定现象1》学习单
一.自主体验。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102-103页的例1、例2、例3,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下面的填空。
(1)一场篮球比赛,一定会有个结果,但是比赛的结果在比赛前都是(确定/不确定)的。
(2)买一张福利彩票,能否中奖结果是(确定/不确定)的。
(3)今天下雨,明天(可能/一定/不可能)下雨。
(4)一位同学期中测试数学成绩100分,他在期末测试
中数学成绩(可能/一定/不可能)得100分。
2.想一想,生活中的现象都是不确定的吗?如果不是,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二.应用反思。
判断。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这次数学考试,小明可能得100分。
( )
2.拔河比赛,四(1)班一定赢。
( )
3.在装白球的盒子里一定摸不出红球。
( )
4.人不可能像鸟一样在天上飞。
()
活动记录汇报单
活动一:(从黄球盒中摸球)
摸黄球次数摸其他颜色球次数摸球总次数
摸完之后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你们组共摸了几次?
黄球摸到几次?
其他颜色球摸到几次?
摸的结果与猜的结果一样吗?
通过实践你们组有什么发现?
活动二:(从装有黄白两种颜色球的盒中摸)
摸黄球次数摸白球次数摸球总次数
摸完之后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你们组共摸了几次?
黄球摸到几次?
白球摸到几次?
摸的结果与猜的结果一样吗?
通过实验你们组有什么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