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在今朝》

合集下载

语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件(共43张PPT)

语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件(共43张PPT)
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里,有的倒在了回家的路上。他 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场景。
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 里,有的倒在了回家的路上。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 能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场景。
资料袋
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受控再入大气层, 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② 接触: 附着、着陆、不着边际
③ 使接触、使附着(zhuó): 着眼、着手、着色、着力、着实、 着想、着重、不着痕迹、沉着冷静
zháo
zháo

岁月流转
zhèn
震耳欲聋
惨重代价 勃勃生机 庄重表示 崭新一页
有朝√ 一日

朝夕相处
√ 朝思暮想
朝气蓬勃
实验: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去验证。 试验:结果不确定,更多带有尝试和探索的意味。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 号”探测器发射成功,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2020年7月31日上午,中国正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 星导航系统开通。依托卫星导航系统、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 的支撑,“万物互联”的智慧时代即将来临。
2021年12月23日18 时12分,我国在文昌发射场 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 功将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
勇于实践和进取的探索精神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 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 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
团结协作和执着精神
团结协作和执着精神
资料袋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共设 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 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课件

词语解释
【先驱】 在前面开路引导,也指引导的人。 【宛如】 好像,仿佛。 【绚丽】 耀眼而华丽。 【振奋不已】 精神十分振作兴奋,已经不能控制自己。 【勃勃生机】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想一想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
千年的梦 想现在实现了。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简要叙述了古代人们为了“飞 天”所进行的尝试。
第二部分:(3~7)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 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
课文解读
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 久以来的梦想。在古代就有“嫦娥奔月” 的神话,有人飞上天、空中飞车的传说, 还有“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 想象。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 孙,在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 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 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 天梦。
教学目标
认识“鹏、揽”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 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 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 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探索精神以及坚定而执着的追求。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 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 人航天工程……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1、播放,教师激情导入:师: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的神话,看鲲鹏展翅()自由自在,九天揽月()让人神往。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千百年来就有飞天之梦。

今天我们终于能够飞上天(),圆了千年的梦想,同学们简单说一说你对航天的认识(2――3名简单说)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航天事业的艰难历程。

齐读课题。

(2)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就是按照导读,明确学习任务。

解决导读中提出的问题。

二、指名读阅读提示。

指名说学习任务。

(生:默读下面……)三、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一步一步用箭头表示出来。

先动笔画一画,然后再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并写在书的空白处。

写完后小组内交流。

四、全班交流,研究读航天事业的辛路历程。

1.指名说: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现实的,谁来说,(2――3名)课件出示:美好的梦想——大胆的尝试——突破性进展——艰苦的努力——飞天成功——-登临月球师;同学们归纳的很好。

它经历这样一个艰难的历程,就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部分进交流,可以谈感受,也可以结合资料来谈。

或者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调整。

书中插图。

1.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1段)生:第一段前两句。

师:“正因为有了美好的梦想,所以人类才能进行大胆的尝试。

(课件出示: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2.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2-4段)(万户部分)生:可能读第二自然段师:万户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为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万户这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的确让人深受震撼和鼓舞,所以月球上才会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环形山。

(课件出示: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3.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5段)师:人们还做出了哪些努力?生读句子: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主要内容

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主要内容

《千年梦圆在今朝》主要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以及“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的事迹。

表现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千年梦圆在今朝》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写的一篇议论文。

原文(节选):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苍穹之中。

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骄傲。

”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重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国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成为了美好的现实。

2005年10月12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开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

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于17日凌晨4时顺利着陆,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赏析:《千年梦圆在今朝》以议论文的形式让人们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尽心尽力、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感。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千年梦”指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离地球、漫游太空的企图。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企图在无数航天人的努力下,现在终于实现。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飞离地球、漫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企图。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豪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当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

随着一声巨响,他消逝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尽管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旧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地震动和鼓励着人们。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进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舍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出现出勃勃生气。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孤寂而广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期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行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当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清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试题-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一、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cháng)苍穹.(qióng)揽.月(lǎn)B.宛.若(wǎn) 捆.绑(kǔn) 先驱.(qǖ)C.绚.丽(xuàn) 火焰.(yàn) 实践.(jián)D.遨.游(áo) 不懈.(jiè) 拍摄.(shè)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夜以()()奔月震耳() 鲲鹏展()锲而() ()生机1.这个小发明家不仅养成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还具有____________的钻研精神。

2.我们要有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要如同____________一般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没有....这运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仿写: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有__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有__________________!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读了《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使我了解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

四、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填序号)1.下列属于神话故事的是()。

A.嫦娥奔月B.人飞于天C.车走空中2.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中国明代官员()。

A.朱元璋B.莱特兄弟C.万户3.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应归功于()。

A.飞行员B.科学家C.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五、课内阅读。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

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运行正常。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课件

努力,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 取得巨大成功。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2019年1 月3日,“嫦娥四号”软着陆,与“玉兔二号”顺利互相拍 摄,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千年梦圆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 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 家。月球探测成功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 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 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震动;摇撼。
①实行(自己的主张);履行(自己的诺 言)。②人们有意识地从事改造自然和改 造社会的活动。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天空。 ①设在大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 比喻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灿烂美丽。
学习课文之前,先想一想课题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这个“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再读课文,通过文中列 举的事例,领会“梦圆”的精神力量。学完课文,进一步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航空领域的新发展,新成就。
1992年9月
党中央决定实施 载人航天工程
时间
2003年10月 2007年10月
2019年1月
事件 “神舟五号”上天 成功发射“嫦娥一号”
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3.“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
到骄傲。”对杨利伟的这三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A

A.这三句话体现了杨利伟对其他航天工作者的极高评 价,也表现了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傲人的成 绩。
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 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过一道 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件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件
使圆满, 使周全。
1.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
2. 总结一下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的原因?
3.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 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 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 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lǎn
yàn qū jiàn
揽 月 火 焰 先驱 实践
dǎng
shī
xiè wǎn
bēi
党中央 实施 不 懈 宛 如 里程 碑
注意:读准翘舌音“施”, 前鼻音“揽 焰 践”,后鼻音“党”。
指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走 在前端的人。
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 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音很大。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
九天揽月:揽,采摘。
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 形容壮志豪情。本课指中 华民族很久以来的人飞上 天、车走空中的奇妙想象。
鲲鹏展翅:是指施展抱负,实
现宏伟的理想,创造一番事业。 本课指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人飞 上天、车走空中的奇妙想象。
千年的梦 现在想实现了。
你从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中了解到什么?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 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 你能读出这种激动的心情吗?
千 年 梦
圆 在 今 朝
飞 天
万户飞天 发射卫星 载人航天
梦 月球探测
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人民勤劳智慧
课文通过写中国自古就有_飞__天__的梦想, 在万户飞天失败以后,中国人经过几代不懈 地努力,飞天梦想终于实现,我国的航天事 业取得了_举__世__瞩__目__的成就。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 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 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 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 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 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 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 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 年10月15 日有了结果。

2020年部编版《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

2020年部编版《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有人飞上天、空中飞车的传说,还有“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在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把四十七只火箭安装在椅子背后,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风筝,叫人点火发射。

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尽管他的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然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的震撼和鼓舞着人们。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苍穹之中。

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着陆场。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通用7篇)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通用7篇)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通用7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篇1[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着”。

2.默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千年梦想的历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3.通过搜索信息了解中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引出课题1.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个人资料,现在请大家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2.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其实在中华民族的航天历史上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英雄。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它的名字叫“万户”,万户做了什么呢?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提出不懂的问题1.学习新单词,掌握多音字。

(1)指导识字正音。

强调“载人航天”中的“载”读“zài”,“着陆”中的“着”读“zhuó”。

(2)理解单词。

(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单词)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试着自己提几个问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提了哪些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3.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刚刚的阅读,大家提了哪些问题呢?预设1:文章写我国的载人航天发展,为什么第1自然段要列举很多的神话传说?(这是根据文章的写法提问)预设2:通过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的了解,你有什么启示?(对阅读启示进行提问)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一)整体把握,读懂文章主要内容1.默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描述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了千百年来流传的神话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是人们对月球,对太空的美好想象,也正是这些美好的想象激发人类不断去尝试、探索。

)2.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

万户实验成功了吗?(没有)既然万虎的实验没有成功,为什么要在这篇文章中称他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因为千千万万敢于探索的家庭的付出,激励着后人不断尝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8千年梦圆在今朝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8千年梦圆在今朝课件(共18张PPT)

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是如何实现的。
时间 古代 我国明代
事件
有许多关于飞离地球、漫游太空 的神话、传说和想象。
万户利用火箭上天失败,被公认 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
影响或意义
激励人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断尝试实现飞天愿望。
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鼓励着人们 坚定地去实现飞天梦。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一说中华
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是如何实现的。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 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 探测技术的国家。
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为什么能实现?请你从文中 找出关键语句。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在千百年的岁月流传 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美好的梦想
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为什么能实现?请你从文中 找出关键语句。
影响或意义
激励人们不断尝试实现飞天愿望。
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鼓励着人们 坚定地去实现飞天梦。
振奋人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 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 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一说中华
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是如何实现的。
时间 古代 我国明代 1970年4月24日 2003年10月16日 2007年10月24日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 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坚持努力的态度
查资料
第一颗人造卫星
图片资料
让我们一起来凝 听这穿越苍穹的 《东方红》乐曲!
音频资料
查资料
无数失败、惨重代价
文字资料
为了保证“神州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 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计策139个;8位科学家未 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倒在出差的火 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 却没有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场景。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第【1】篇〗一、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潘爷爷给我们做得精彩报告中,神五、神六飞天的场面。

看着那场面,再想想嫦娥奔月的神话,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传说,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会热血沸腾。

昨天我们预习的第27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我感觉这句话说出了华夏儿女的心声。

来,说出我们的心声(齐读课题),写出我们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收获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课文,准备交流预习收获。

1、需要注意读音的词语猝然长逝苍穹参与2、需要理解的词语3、课文主要内容▲可以总结课文主题思想,也可以用时间表列举航天大事明代:万户尝试飞天失败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三、课文赏析1、六人小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

2、全班展示赏析▲重点段的朗读处理:第八段(赏析略)“那天早晨九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自由读、新闻播报的形式读、向不知道这个喜事的好朋友说的形式读,看神五飞天的录像片段,再次表达我们的心情朗读第九段(赏析略)“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

”向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宣布;向曾经看不起我们的人宣布;向未能等到成功便猝然长逝的航天人宣布。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不仅是炎黄子孙的自豪之感,更是对成千上万的航天人的赞扬)三个大组分别赞扬,齐声赞扬,熟读成诵四、以第十段总结孩子们,在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两年后的2005年10月12日我们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记得潘爷爷说,预计2020年中国人将成功登上月球,也可能更早,大家要做好准备,在这个时间表上还有很多震撼地球的日子等待着你们去填写。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第二单元-8《千年梦圆在今朝》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第二单元-8《千年梦圆在今朝》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第二单元-8《千年梦圆在今朝》带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篇课文讲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以及科学家们为实现这个梦想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课文通过讲述“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故事,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文本解读、信息提取和思维拓展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的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型。

2.难点:文本解读、信息提取和思维拓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答互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型。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4.问答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涉及的科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6.情感体验: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年级下册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知识点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22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

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骄傲。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第二年,我国正式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

这是完全自主创新的伟大工程。

2022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

2022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传回了第一张月背近距离拍摄的清晰的月表形貌图。

随后,“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它的月球车——“玉兔二号”,顺利进行了互相拍摄,带有五星红旗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留下了历史性的珍贵影像。

“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__________本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写。

四年级下册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知识点多音字:传chuán传奇zhuàn传记转zhuǎn流转zhuàn转圈着zhuó着陆zháo着火zhāo高着儿zhe看着近义词:遨游——漫游梦想——理想奇妙——美妙探索——摸索鼓舞——鼓励庄重——庄严寂寞——孤独辽阔——广阔振奋——激动希望——期望骄傲——自豪宣告——宣布反义词:成功——失败放弃——坚持崭新——陈旧辽阔——狭窄蜿蜒——笔直清晰——模糊理解词语:【九天揽月】到天的处去摘月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

8.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材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道运行了1天。

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打破了由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

“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四号卫星”简称“嫦娥四号”,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主要任务是接着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精选5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精选5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今朝得以梦圆。

热情地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敢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科技内容道的作品时,要注意体会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独立阅读,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阅读课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

体会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感受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读课文后获得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想、展、理相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力求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三、【说学法】阅读教学是通过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朗读、默读文章之后,采用作批注的方式表达感悟,不仅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还使他们掌握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 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 跨世纪重点工程。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 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 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 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 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 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 了美好的现实。
为了保证“神州五号”的成功发 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 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 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 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的 壮丽场景。
飞船飞行正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骄傲。
——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 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 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1999年1Βιβλιοθήκη 月20日融入历史学科2001年1月10日
融入历史学科
2002年3月25日
融入历史学科
2002年12月30日
融入历史学科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杨利伟
融入历史学科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
融入历史学科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号
融入历史学科
翟志刚成了中国 太空行走第一人
句,标上序号,在小组内交流。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融入历史学科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融入历史学科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融入科学学科
“神州五号” 发射──巨大的成功
融入科学学科
“神州六号” 发射──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融入科学学科
小组合作学习(二)
2、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什 么?
阅读建议:在文中划出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想,小组内交流。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 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 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 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 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 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 盖搬到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 住进医院;有的年轻人虽然风华正茂却华 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 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 逝 ……
作业:
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融入美术学科
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融入历史学科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
2013年2月28日10时18分, 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成 功突破2000万公里,标志着中 国月球及深空探测能力实现新
的跃升。
融入历史学科
炎黄飞天梦 嫦娥奔月,那是神话; 女娲补天,更是传说。 九万里遥想,九万里追求, 一朝相约! 听天风浩浩,迎接远客; 看天庭结彩,与我伴歌。 哪里是我的长城? 哪里是我的黄河? 站在星河岸边, 亲亲的唤一声—— 我的中国! 啊, 一瞬间的改变, 一瞬间的飞跃, 五千年的梦啊! 今天圆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讲述中华飞天梦,融入历史学科。
介绍神舟飞船,融入科学学科。
思维导图作业,融入美术学科。
阅读提示:
1、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 现实的? 2、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你感悟到 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一)
1、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 步变成现实的?
阅读建议:动笔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活动
2011年11月1日
神舟八号
融入历史学科
2012年6月29日
神舟九号
融入历史学科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 人物“嫦娥”命名。嫦 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 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 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
融入科学学科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 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 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 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 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 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 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 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 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