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的教案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和主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成语。
(2)体会作者的感情色彩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交流阅读感悟,分享心得。
3.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3.4 朗读训练(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学生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3.5 教师讲解与示范(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
(2)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3.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
四、课后作业4.1 作业内容:(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总结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查字典弄懂意思。
4.2 作业要求:(1)按时完成作业,做到认真、细致。
(2)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3)作业批改后,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学生课堂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发言积极性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第【1】篇〗一、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潘爷爷给我们做得精彩报告中,神五、神六飞天的场面。
看着那场面,再想想嫦娥奔月的神话,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传说,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会热血沸腾。
昨天我们预习的第27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我感觉这句话说出了华夏儿女的心声。
来,说出我们的心声(齐读课题),写出我们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收获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课文,准备交流预习收获。
1、需要注意读音的词语猝然长逝苍穹参与2、需要理解的词语3、课文主要内容▲可以总结课文主题思想,也可以用时间表列举航天大事明代:万户尝试飞天失败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三、课文赏析1、六人小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
2、全班展示赏析▲重点段的朗读处理:第八段(赏析略)“那天早晨九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自由读、新闻播报的形式读、向不知道这个喜事的好朋友说的形式读,看神五飞天的录像片段,再次表达我们的心情朗读第九段(赏析略)“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
”向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宣布;向曾经看不起我们的人宣布;向未能等到成功便猝然长逝的航天人宣布。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不仅是炎黄子孙的自豪之感,更是对成千上万的航天人的赞扬)三个大组分别赞扬,齐声赞扬,熟读成诵四、以第十段总结孩子们,在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两年后的2005年10月12日我们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记得潘爷爷说,预计2020年中国人将成功登上月球,也可能更早,大家要做好准备,在这个时间表上还有很多震撼地球的日子等待着你们去填写。
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3篇

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简要勾勒了中国航天的发展轨迹。
课文以时间为序,突出了航天发展史中的关键事件,展现了中国航天取得的伟大成就。
课文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开始,到明代万户进行的火箭飞行尝试,再到“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神舟五号”飞行成功、“探月工程”取得成功,展现了中华民族为了实现飞天梦,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团结协作、自主创新的不懈努力。
课文在客观讲述航天发展史的时候,又饱含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文中“古代就有”“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等句子读了让人振奋,让人为中国航天的巨大成就而感到骄傲。
【学情分析】学生对太空探索往往充满好奇,这篇介绍中华民族追寻飞天梦想的文章他们会有较强的阅读兴趣。
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航天发展史,脉络清楚,重点突出,学生阅读后基本能了解航天发展的历程,并感受文中洋溢的民族自豪感。
课文对航天发展的介绍相对简略,留下了一些空白,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些疑问,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航天发展知识。
【教学目标】1.认识“鹏、揽”等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四字词语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并主动积累。
“嫦娥奔月”的“奔”读“bèn”。
2.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围绕“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这一问题展开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再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精选6篇)

小学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篇1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1、(“嫦娥一号”)导入:知道这是什么场景吗?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有关航天的资料。
2、(板书)一瞬间的飞跃,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飞天梦今天终于实现了。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了解。
1、看到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请快速默读课文,了解飞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课件)2、交流。
指导学生理清行文线索。
(课件)三、细读,感受自豪之情。
1、千年的梦想,千年的期待,今天终于飞天成功。
当看到一次成功发射的壮观场面之后,你的心情怎样?请找出让你激动、自豪的地方,可以在旁边写一写感受,然后与同位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人造卫星。
读,放映。
看到这一幕,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对全世界说什么?再读。
(2)神舟五号。
读,放映。
与上一次不同的是什么?(卫星与载人的区别)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这成功靠的是什么?读。
(课件)大声读。
有怎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
(3)神舟六号。
读,放映。
与上一次又有什么不同?(空间实验活动)标志着什么?“里程碑”是什么?“里程碑意义”是怎样的意义?再读。
四、精读,品味不易。
师:这一次一次的成功像里程碑一样,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梦想的实现容易吗?从哪儿能看出来?交流。
重点是:1、有没有放弃?从哪儿能看出来?因为我们?(勇于探索、锲而不舍)读。
在成功之后有没有止步不前?从哪看出来?你知道为什么还要发展载人航天技术?你发现了这两段话在文章当中有什么特殊作用?(过渡段)2、“载人航天工程……则多达三千多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最需要什么精神?师:是呀!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千万人勇于挑战、共同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精细、魄力、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自主探究,交流体会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中国航天发展史的资料2、教师:制作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1、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通过预习,谁来说说“梦”指的是什么?“圆”呢?谁能来说一说课题又是什么意思?2、当千年的飞天梦在今天变成现实时,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骄傲、自豪、兴奋)让我们带着激动、自豪的心情,齐读课题。
3、指生朗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⑴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⑵在实现这个飞天梦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感想。
】二、自主探究,初学文本:、1、依据自学提示,自己默读文本,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并写出感受。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并交流感受。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文本:1、回答问题:“中华飞天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指生说,教师总结板书:想象和尝试(古人)发射人造卫星探索和奋斗(新中国)研发载人飞船2、全班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重点领悟: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1)屏幕出示这段话,学生自由读。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优秀5篇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优秀5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在快速默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体会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明白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新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题目中的“梦”指的是什么?“圆”是什么意思?那整个题目的意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圆了,它体现在哪些事件上?(神五、神六、神七成功飞天)当你知道我们的飞天梦圆了,你什么心情?好,就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全世界-----(再次齐读课题)(二)自读自悟:教师:飞天梦想的实现并不是仅仅经历了十年、几十年,而是历经了数千年之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种激动、自豪的感情走进炎黄子孙千年缘梦的历程,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收获更多的情感。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书105页,在读文之前,我们先看看文前的阅读提示,谁愿意为大家读一遍。
这个阅读提示比较繁杂,老师整理了一下,谁愿意读一遍。
(出示幻灯片)阅读提示:(1)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在炎黄子孙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边读边思考,画出让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悟。
教师:阅读要求读懂了吗?好,开始自己学习,如果有拿不准的地方,可以小组内研究研究。
(三)交流、感悟。
1、教师:看大家学得非常投入,谁愿意第一个说一说i,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教师相机板书)2、飞天的梦想从古到今历经了千年之久,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梦感悟到了什么呢?学生汇报读书感悟,教师相机点拨,提升感悟,指导朗读。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航天梦以及现代航天事业的发展。
(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运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千年梦圆1. 导入新课(1)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是谁吗?他叫什么名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杨利伟的事迹,总结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意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杨利伟的事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4.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杨利伟的事迹。
难点: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以杨利伟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评价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
六、教学过程第2课时:梦圆时刻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024年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的教案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
(2)掌握本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了解中国的航天发展历程及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性。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关键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1)对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航天发展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航天探索的了解和看法。
3.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并进行口语练习。
3.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义。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作业布置4.1 作业一:(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记录下自己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型。
(2)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的小短文。
4.2 作业二:(1)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航天发展的小短文,并分享给同学们。
五、教学反思5.1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5.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1)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宁夏彭阳第二小学马玉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独立阅读,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录像资料,重点句子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过渡: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飞天梦。
二、出示课题,质疑问难
课件出示课题,同时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
齐读课题,说说“圆”是什么意思,千年的“梦”又指的是什么?整个课题什么意思?大还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
预设:千年的“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说千年的“梦”今朝圆了?)
三、读阅读提示,自定目标
读阅读提示,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数千年的飞天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数千年的飞天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学生自由交流)
2、默读课文,思考:
你从圆梦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自己感受深刻的词句旁作批注。
然后同桌或四人小组再合作交流,互相补充。
)
3、汇报交流,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现——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4、抓住具体事例和重点语句体会交流感悟深刻的句子,体会圆梦的艰辛和不易。
相机引导体会写法。
在谈体会的过程中,重点点拨理解以下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链接按钮,相机灵活出示):
A、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却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抓住“尽管……还”、“无数”“惨重”“坚定而执着”“没有放弃”等词体会实现飞天梦的艰辛。
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
B、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具体抓住“一百一十多个单位”“三千多个”这庞大的数字体会参加到研制、建设、发射的单位及工作人员之多;体会他们的同心协力、团结合作;结合““夜以继日”这个词体会大家默默奉献、忘我工作、勇于探索的精神)(相机让学生板书从中体会到的体现航天人精神的词语:团结协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
C、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主进医院;有的年轻人虽然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具体抓住“积劳成疾”“风华正茂”“华发早生”“猝然长逝”这些词语理解、体会工作人员为了航天事业无私奉献、废寝忘食、不懈奋斗的高贵品质。
相机引导体会排比句式及省略号的作用)师激情拓展补充:是啊!为了“神州五号”的飞天,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
同学们,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
你们知道吗?——出示补充资料:
a、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场景。
b、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还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位航天工作者,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有的人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年轻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出示墓碑图片及文字资料)
师:同学们这一座座墓碑不会说话,但却铭记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航天英雄,就让我们一同饱含深情的再来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航天英雄—杨利伟,杨利伟用3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
D、“飞船飞行正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骄傲。
”
读了课文,你怎样理解杨利伟的这三句话?
(杨利伟对飞船的评价,也是对研制飞船的航天人的赞扬。
说明“神舟五号”飞船是很安全、很稳定的,也说明我国的航天工作人员的水平很高。
)让我们怀着对航天人的崇高的敬意齐读这三句话。
E、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第九段,体会交流梦圆的意义。
以情激情,师生带着敬佩和民族自豪感合作读: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
师小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他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这真是——(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神舟六号”的问天,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E、激情升华:
师:正是这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美丽的辉煌的结果,才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才会有“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五、拓展朗读,升华情感
1、情感升华。
师:千年梦一次又一次地圆了,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配乐:在《超越梦想一起飞》歌声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此时此刻让我们怀着自豪激动的心情,齐读课后“阅读链接”
《炎黄飞天梦》(出示)
师:同学们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把航天精神发扬光大。
相信你们一定会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技术建设的大潮中去。
未来,中国航天事业的接力棒就交给你们了!
六、布置作业:
作业套餐:任选一题
A.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了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了个别
差异的需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其次,是多样化教学,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了课时内容。
授课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了授课。
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精心设计问题,从多方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朗读形式也多
样化。
譬如:为了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播放了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真实场景,在播放的同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了描写发射时的片段,包括听课的老师在内,那种抑制不住的澎湃的心情涌上心头,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骄傲。
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朗读的欲望,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达到了精读理解的目的。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预习过程中忽略了对词语的理解或教师讲解过程中对词语解释不到位,导致学生在活用词语的时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