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在今朝》完美版
四年级下8《千年梦圆在今朝》
四年级下8《千年梦圆在今朝》《四年级下 8〈千年梦圆在今朝〉》从古至今,人类对于飞天的梦想从未停止过。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明朝万户尝试火箭飞行,再到如今的载人航天工程,中华民族在逐梦苍穹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拼搏,终于实现了千年的飞天梦想。
在古代,人们就对天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向往。
嫦娥奔月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月球的美好憧憬;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展现了人们对飞翔的渴望。
然而,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这些梦想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
直到明朝,有一位名叫万户的勇士,他试图借助火箭的力量实现飞天的梦想。
万户把自己绑在一把椅子上,椅子下面绑了 47 支火箭。
他让人点燃了火箭,希望能飞上天空。
虽然最终的结果是悲壮的,万户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的勇气和探索精神令人钦佩。
万户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他的尝试为后来的航天发展奠定了基础。
时光荏苒,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的航天事业逐渐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航天科技的发展。
在艰苦的条件下,科研人员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这一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到“嫦娥”系列探测器的月球探测,再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每一次的成功都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和智慧。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03 年 10 月 15 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在太空中飞行了 21 小时 23 分钟后,成功返回地面。
这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杨利伟成为了民族英雄,他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航天的历史长河中。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新课标版】PPT课件(完整版)
练一练
一、请你搜集一句有关太空的古诗。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毛泽东《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作用?
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 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火箭运行的 轨迹比作巨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箭飞向天空时 的盛况。
神话。 寄托着中华 民族的飞天 梦想。
1970-4-24
“神舟五号”载 人航天飞行成功。
中国明代
中国成为第三个 独立掌握载人航
万户试验乘火箭上天。天技术的国家。
中国古代 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
实现人类首 次月球背面 软着陆。
读完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你可以怎 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 课文中提到的“鲲鹏展翅”是怎 样一个故事?
05
演讲技巧与配合
1-自信流畅演讲风格 2-掌握好时间节奏和进度安排 3-与观众互动,提高参与度 4-准备好备用方案和应对措施
06
检查、修改及反馈收集
1-仔细检查每一页内容准确性 2-邀请他人审查并提供意见反馈 3-根据反馈进行必要调整优化4-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品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坚持不懈,勇于探索
坚持不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
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
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
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
洲、日本、中国、印度和以色列等国家纷纷加入深空探测 队伍。
资料链接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8課《千年夢圓在今朝》課文原文飛離地球、遨遊太空是中華民族很久以來的夢想。
在中國的古代,早就流傳著“嫦娥奔月”的神話,人飛於天、車走空中的傳說,鯤鵬展翅、九天攬月的奇妙想像。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像力的炎黃子孫,於千百年的歲月流轉之中,不斷地嘗試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
中國明代的官員萬戶,是世界曆第一個試驗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綁在椅子下麵,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兩只大風箏,叫人點火發射。
隨著一聲巨響,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煙霧中。
儘管人類首次火箭飛行嘗試沒有成功,但萬戶仍然被國際航太史學家公認為人類升空探索的先驅。
為了紀念他,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
萬戶那種勇於實踐的探索精神,極大地震撼和鼓舞著人們。
數百年來,堅定而執著的炎黃子孫,在實現飛天夢的過程中,遭受了無數失敗,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是,始終沒有放棄飛離地球的努力。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族的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中國的航太事業也呈現出勃勃生機。
毛澤東主席在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之後的第二年——1958年,莊重地表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遼闊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響起了中國人的聲音,那穿越蒼穹的《東方紅》樂曲,讓海內外華人振奮不已,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發射衛星的國家。
在準備發射人造衛星的同時,中國科學家滿懷希望地開始了載人航太技術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黨中央決定實施載人航太工程,一百一十多個單位直接承擔了研製、建設和發射任務。
經過廣大科技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十餘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飛船被送上太空。
火箭宛若一條蜿蜒的巨龍,劃過一道絢麗的曲線,瞬間便消失在了蒼穹之中。
10月16日6時23分,飛船在環繞地球十四圈後成功返回著陸場。
太空人楊利偉在即將登機返回北京的時候,用三句話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時的太空旅行:“飛船飛行正常。
四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赏析《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之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1958年4月,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第五个能发射卫星的国家。
三位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太空之旅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
这篇课文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文章的重难点是作者具体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
文章分段清楚,条理分明,按照时间顺序把中国人的飞天梦实现的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
文章中描述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史,从明代万户为尝试飞天而献身到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了航天领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特别是对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升空过程的描述,非常详尽,让人感到身临其境。
总的来说,《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课文,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人民为实现飞天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是语文六年级下册书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
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丽的飞天之梦,他们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只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的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千年梦圆在今朝完整版本
千 年 梦 圆 在 今 朝
最新编辑ppt
1
导语设计
最新编辑ppt
2
千年执著为圆梦,飞向太空在今朝!
中国人民在很早以前就对火箭进行研究,明代的官员万户便是其中之一, 也是世界历史上 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之后勤劳的中国人对这进行了 更积极、深刻的研究。
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上午9 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 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 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 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 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 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 千年的飞天梦想。
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xiè)
我会反义词
崭新—— 陈旧
辽(liǎo阔—— 狭(xiá)窄(zǎi)
锲而不舍—— 半途(tú)而废(fèi)
最新编辑ppt
14
朗读感悟
最新编辑ppt
15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文中大概意思,并回答以下问题。
1.谁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中国人: 明代官员万户
2、熟读课文,自己简单概括每件事。
最新编辑ppt
16
课文赏析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中国的古代,
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 “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 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 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那么,怎样做到首尾呼应呢?
1 . 要把握好构思关。构思文章,不光要搭好架子,还应当注意
到前后的照应。
2. 要写好开篇交代句和末尾总结句,增强文章的照应性。结尾
2019-2020年《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2019-2020年《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
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丽的飞天之梦,他们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只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的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主进医院;有的年轻人虽然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在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传说,我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利用火箭上天的人。
他把四十七支火箭安装在椅子背后,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
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尽管他的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然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地震撼和鼓舞着人们。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
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运行正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骄傲。
”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重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国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成为了美好的现实。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 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 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 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 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 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 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 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 年10月15 日有了结果。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与朗诵.doc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与朗诵编辑:指导:日期:《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与朗诵⑧千年梦圆在今朝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
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尽管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然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地震撼和鼓舞着人们。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六下《千年梦圆在今朝》
千年梦,今朝圆了!
蔡 桂 林
炎黄飞天梦 蔡桂林 嫦娥奔月,那是神话; 女娲补天,更是传说。 九万里遥想,九万里追求, 一朝相约! 听天风浩浩,迎接远客; 看天庭结彩,与我伴歌。 哪里是我的长城? 哪里是我的黄河? 站在星河岸边, 亲亲的唤一声—— 我的中国!
啊, 一瞬间的改变, 一瞬间的飞跃, 五千年的梦啊! 今天圆了!
2005年10月13日
2007年10月24日
神舟六号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神州五号”能顺利升天,你认为应该归功 于谁?
广大的科技人员和武警官兵 杨利伟
杨利伟用3句话概括 了他21小时的太空 旅行:
“飞船飞行正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骄傲。”
读了课文,你怎样理 解杨利伟的这三句话?
团结协作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 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 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 方便,将铺盖搬到工厂车间;有的人 积劳成疾,几次住进医院;有的年轻 人虽然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 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 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 逝 … …
默默奉献
热爱祖国
资料卡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 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 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 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中 国航天员景海鹏、翟志刚、 刘伯明 乘坐飞船于2008年9 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 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 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 行2天20小时27分。实现了 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 太空漫步,让中国成为第三 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 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 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中国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 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 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成为了美好 的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建议:在文中划出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想,小组内交流。
•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 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勇于探索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 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 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 多达三千多个。
1999年11月20日
2001年1月10日
2002年3月25日
2002年12月30日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号
翟志刚成了中国 太空行走第一人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活动
2011年11月1日
神舟八号
2012年6月29日
默默奉献
为了保证“神州五号”的成功发 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 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 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 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的 壮丽场景。
飞船飞行正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骄傲。
热爱祖国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 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 跨世纪重点工程。
神舟九号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 人物“嫦娥”命名。嫦 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 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 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
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
2013年2月28日10时18分, 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成 功突破2000万公里,标志着中 国月球及深空探测能力实现新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 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 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 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 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 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 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人教版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文六年级下册
瑰丽 尝试 惨重 穿越 精细 评价 嫦娥奔月 积劳成疾
震耳欲聋
火箭 捆绑 参与 振奋 规模 协作 概括 着陆 魄力 炎黄子孙 风华正茂
猝然长逝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阅读提示:
1、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 现实的? 2、抓住文中的大量事实(圆梦过 程),领悟“千年梦圆”靠的是什么 精神?
的跃升。
炎黄飞天梦 嫦娥奔月,那是神话; 女娲补天,更是传说。 九万里遥想,九万里追求, 一朝相约! 听天风浩浩,迎接远客; 看天庭结彩,与我伴歌。 哪里是我的长城? 哪里是我的黄河? 站在星河岸边, 亲亲的唤一声—— 我的中国! 啊, 一瞬间的改变, 一瞬间的飞跃, 五千年的梦啊! 今天圆了!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 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 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 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 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 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 了美好的现实。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 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 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团结合作
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 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坚定执著、锲而不舍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 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 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 盖搬到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 住进医院;有的年轻人虽然风华正茂却华 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 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 逝 „„
小组合作学习(一)
1、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 步变成现实的?
阅读建议:动笔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
句,标上序号,在小组内交流。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神州五号” 发射──巨大的成功
“神州六号” 发射──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小组合作学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