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绎的文献学成就
古代文献学的重要学派与代表人物
古代文献学的重要学派与代表人物古代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古代文化和古代历史的学科。
它对我们了解古代社会、人文思想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古代文献学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派,并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
本文将对古代文献学的重要学派和代表人物进行介绍。
一、秦汉文献学派在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发展中,秦汉文献学派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派。
这个学派主要研究的是古代史书和古代编年体史书。
代表人物有司马迁和班固。
1. 司马迁(约145年前后-约86年前后)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鼻祖。
他著有《史记》,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后世学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对古代文学、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记载,成为中国古代史书的重要典范。
2. 班固(32年-92年)班固是司马迁的侄子,他著有《汉书》,是一部严谨的正史。
《汉书》梳理了从西汉到东汉的历史沿革,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汉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班固提出了“治史三原则”,强调史书要真实、传世和稳健,对后来的历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唐代文献学派唐代是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的高峰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学派和文献学家。
其中,以王勃和刘知几为代表的两个学派是最为重要的。
1.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王勃是唐代文献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尊称为“文学鼻祖”。
他的代表作是《滕王阁序》,这是一篇叙事诗,被誉为古代文学的瑰宝。
《滕王阁序》以其雄奇的气势和优美的文采,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
2. 刘知几(约661年-约721年)刘知几是唐代文献学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
他著有《百家丛书述评》,这是一部研究儒家典籍和古代文化的著作,被后世钦佩为“望族好古、博赡之名士”。
刘知几致力于整理和评注古代文献,为后来的丛书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宋元文献学派宋元时期,文献学在中国古代学术领域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孙复为代表的学派。
文献学试题
一、填空:(10分)1、明焦竑有《国朝献征录》一百二十卷,这个书名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当代人物传》)。
2、明代的《永乐大典》其原书的装订方式是(包背装)。
3、我国文献由翻译而来者为数甚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方面:佛典翻译、(学术翻译)、文学翻译。
二、判断(10分)1、中国古代印刷术普及后抄写仍是文献的重要流布方式。
(√)2、清代帝王重视藏书的程度高于前代,清代藏书最盛时是乾隆时期。
(√)3、《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类书。
(×)4、丛书的主要功用是查找辞藻。
(×)51234A5A、念。
六、简答题(10分)1,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是什么?(3分:每个要点2分)文献学是通向文献宝库的门径,是打开文献宝库的钥匙。
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在于:⑴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比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⑵同时还要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不同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
⑶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自己使用以外,还可供更多的人使用。
2,作业典藏散佚七、论述题题(20分)(1)2分,(2)—(7)每要点3分。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演变过程大致如何?(1)古籍分类的目的,一是为了查找方便;二是总结学术源流。
我国古籍分类的方法大致经历的演变过程是:六分法→九分法→七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
(2)六分法。
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产生于西汉。
当时刘歆编撰的《七略》,将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其类例创于刘向而定于刘歆。
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
《七略》原书已佚,其分类法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沿袭。
(3)九分法。
继承刘向刘歆分类体系而又有所发展的是刘宋时王检的《七志》:经典志(六艺小学史记杂传);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地域及图书);道经;佛经。
中国园林意境理论发轫之文献学证据——兼论徐派园林“意境念”论的产生
02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内在魅力,亦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1-2]。
但是,目前关于中国园林意境理论确切起源的研究甚少,且仅有的研究也多泛泛而谈,少有从文献学角度开展深入探究。
周维权认为,自两晋南北朝以来,山水诗文、山水画与园林在潜移默化中互相渗透,中国园林的意境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再创造[3]。
朱有阶认为,园林意境的创始时代可以追溯到东晋至唐宋年间,代表人物为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柳宗元、王维、白居易、欧阳修等兼具文学家、艺术家等诸多身份的经始山川者或园林创作者[1]。
只有王少华根据陆机、郭璞、葛洪、顾恺之、宗炳、刘义庆及王羲之、王微、萧绎等人的记述或论述,较为摘要依托典籍、诗文中有关六朝时期园林造园意境的论述,从史学角度对中国园林意境理论的起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晋永嘉前后至刘宋末年的南渡徐人在解放个性、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思想、情感与自然山水相互融通,提出一种全新的造园理念——“师造化”“意境念”。
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中国园林意境理论最早的论述,亦是中国园林意境理论之发端。
关键词中国园林;意境理论;意境念;徐派园林AbstractRelying on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s of the classics, poems, and other ancient books about landscape artistic conception, we studied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garden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from historiograph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uthern cross people proposed a new idea of the garden — “artistic conception mind” in the liberation of personality, close to nature, thoughts, emotions, and natural scenery mutual accommodation, in the Yong Jia of Jin dynasty to Liu Song dynasty. This theory is the earliest exposition of Chinese gardens’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and the beginning of it.Key wordsChinese garden;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artistic conception mind; Xu-style Garden文章编号:1000-0283�2021�03-0002-07 DOI :10. 12193 / j. laing. 2021. 03. 0002. 001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20-09-03修回日期:2021-01-19李旭冉1987年生/男/山东聊城人/徐州市徐派园林研究院副研究员,徐州市园林建设管理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植物育种与引种(江苏徐州 221000)刘庭风1967年生/男/福建龙岩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园林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历史分会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历史与文化(天津 300350)园林,2021,38(03):02-08.*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 ���*LI Xuran LIU Tingfeng*中国园林意境理论发轫之文献学证据�����������������Philological Evidence of the Origin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of Chinese Garden—on the Emergence of the Theor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Mind ” in Xu-style Garden基金项目: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园林历史与理论中心基金项目(编号:2020CAGC01)确切地指出:“如果说‘师造化’‘意境’等论在书法、绘画领域是唐代才确定形成,那它在六朝时期的园林艺术论中就已经被明确提出。
萧绎文学创作思想探源
萧绎文学创作思想探源
钟仕伦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88(000)004
【摘要】还在本世纪初,刘师培就已经发现萧绎文学思想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把萧绎的代表作《金楼子》列为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国文学教材所必须参考的文献之一,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他又多次征引萧绎的理论观点来证明南朝文学的发展规律。
之后,鲁迅、黄侃、范文澜、郭绍虞等人都对萧绎的文学思想进行过研究。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萧绎的文笔之辩上,尚未顾及到其他方面,因此很难看出萧绎文学思想的本来面目。
实际上,萧绎的文学思想虽然博
【总页数】5页(P126-130)
【作者】钟仕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屠格涅夫文学创作中哲学思想探源 [J], 王晨
2.奥威尔文学创作思想探源 [J], 王晓华
3.论梁元帝萧绎的目录学思想 [J], 陈志平
4."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梁元帝萧绎的道家思想浅析 [J], 洪卫中
5.萧绎文艺思想新探——从作品看萧绎的文艺思想 [J], 钟仕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文取旨达”到“文章不群”:论陶渊明文学史地位的升格
从“文取旨达”到“文章不群”:论陶渊明文学史地位的升格◎钟书林内容提要 南北朝时期是陶渊明文学史地位的重要奠定时期。
颜延之《陶征士诔》对陶渊明“学非称师”“文取旨达”的盖棺定论,体现了他对陶渊明的了解相当有限。
钟嵘《诗品》将陶渊明列入“中品”,将其从不入流擢入中品,体现了钟嵘的慧眼和卓识。
而萧统称誉陶渊明“博学”“善属文”,并称“其文章不群,词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更彻底改变了东晋以降陶渊明的文学定位。
萧统从《陶渊明集》《陶渊明集序》及《陶渊明传》等将陶渊明生平事迹及其诗文以综合而立体的形态呈现给后世。
综观《文选》所选诗人及作品,陶渊明藉《文选》脱颖而出,代表着东晋文学的最高成就。
这一定位,是萧统在《文选》选录体系中有意识地奠定的。
All Rights Reserved.关键词 陶渊明 萧统 《文选》 文学史定位〔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07-0087-10 钱钟书先生曾说:“渊明文名,至宋而极。
”①陶渊明的文名确实到了宋代因为苏轼、黄庭坚、杨万里、朱熹等名人的推崇,而达到极高的地位。
不过,南北朝时期作为陶渊明文学史地位的重要奠定阶段,其中如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及其所辑八卷本《陶渊明集》的一些价值意义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如颜延之《陶征士诔》对陶渊明早期形象及定位所造成的误读和影响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拨正。
颜延之《陶征士诔》对陶渊明“学非称师”“文取旨达”的盖棺定论,显然远非陶渊明其人其文的全貌,却被不少人奉为圭臬,影响至今。
而相较之下,萧统《陶渊明集序》称誉陶渊明:“其文章不群,词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
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②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萧统这段对陶渊明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知晓者却不多。
而实际情形是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及其所辑《陶渊明集》从生平传记、序跋、文集版本,三位一体,全面展示陶渊明全貌。
文学友于·政治阋墻论萧绎的“曹植情结”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2020年7月第48卷第4期July,2020V ol.48,No.4文学友于·政治阋墻:论萧绎的“曹植情结”*林宗毛(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摘要:中古时期的曹家和萧家虽时隔百年却仍有某种意义上的互动——即萧家比附曹家。
爬梳现存这类比附文献后发现萧纲和萧绎存在共有“曹植之誉”的矛盾。
虽然萧纲获誉时间先于萧绎,但萧纲对此不仅未有自矜,而且在其立为太子后更是将此誉让给了萧绎。
面对萧纲让誉,萧绎则表现出了乐于接受的态度。
萧氏兄弟面对这项殊荣,表现出了各不相同态度,究其原因当为各自对于自身政治身份的权衡,此外也与萧绎固有的“曹植情结”有关。
萧绎“曹植情结”的产生是二人之间诸多合辙的人生经历所决定的,此后这种情结在萧绎的政治、文学和文学观等方面都得到了体现,尤其在政治上,萧绎完成了对曹植的突破从而奠定了其作为历史人物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萧绎;曹植之誉;曹植情结;政治;文学DOI :10.13568/ki.issn1000-2820.2020.04.012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820(2020)04-0101-07中古时期,文学是世族巩固地位的重要手段,因此此期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拥有“家风”或“家学”的家族,南兰陵萧氏便是其中较著者之一。
萧梁开创者萧衍及其子萧统、萧纲和萧绎凭借政坛优势入主文坛并成就斐然,此种情况在稍前的历史上也曾有过,即建安时期的曹氏父子,正如林文月所云:“梁代萧氏父子、兄弟在文学史上与魏之曹氏父子、兄弟皆以政治的领导者兼具文坛之领导者地位,而且其宫廷文士集团的附庸唱和亦直追邺下风流。
”[1]这样的巧合,南兰陵萧氏或早已发觉,因为就现存文献来看,萧衍父子都有过自比或被他人比做曹氏父子的记载。
《文选》分类
《文选》分类现存最早也最重要的大型诗文选集《文选》出于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之手,他手下的文人如刘孝绰(481—539)等人对此也有所贡献。
《隋书·经籍志》说:“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
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于是采摘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以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是后又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
”作家作品的日益增多早就在呼唤具有选集性质之总集(一书之中包括多位作者)的出现。
关于文学选本,鲁迅先生发表过一个著名的意见,他说:“选本可以借古人的文章,寓自己的意见”,“凡是对于文术自有主张的作家,他所赖以发表和流布自己的主张的手段,倒不在于作文心、文则、诗品、诗话,而在出选本”。
萧统的本意是要通过《文选》来提倡“典”而“丽”的文风,而其意义和影响之大则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萧统具有从事选本编纂的最佳工作条件。
这位太子文化修养极高,有条件利用皇家所藏典籍。
他本人藏书近三万卷;手下文士甚多,不仅帮他工作,又可以凭此人脉关系广泛利用各路藏书。
建安以来,文学界对于文体分类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出现了大量成果,如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翰林论》,逐步积累起丰富的学术资源,而刘勰的《文心雕龙》更将文体和文学批评的研究推向空前完备而深入的阶段,到萧统编《文选》时已有很好的条件予以总结。
编选文章有两种办法,或分类或编年,“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文选》继承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翰林论》的传统,按文体分类选文。
萧统将选文分成三十八个体类,其中的赋与诗,因为入选的作品比较多,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
《文选·序》扼要地论述了各种文体的古今变化,然后写道:“余监抚余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
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时更七代,数逾千祀。
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
萧绎宫体诗研究
萧绎宫体诗研究
赵伟
【期刊名称】《兰州学刊》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关于萧绎宫体诗研究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其诗歌追求辞藻华丽、语言洗练、音节婉转流畅、感情细腻丰富,肯定他在诗歌格律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认为其诗歌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吟风弄月、缺少审美价值的艳诗.本文汲取并扬弃今人研究成果,在对其宫体诗题材分类的基础上,从文本解读入手,分别论述了其宫体诗"流连哀思"的情感特征、"纤秾绮丽"的语言以及内敛中和的风格,并从主体审美观念与时代审美风尚等方面具体地分析其成因.
【总页数】4页(P259-262)
【作者】赵伟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新世纪宫体诗研究述评 [J], 郑斌
2.齐梁宫体诗与南朝民歌比较研究 [J], 汪毓梓
3.萧绎诗文研究现状 [J], 尹雪华
4.萧绎诗歌用韵研究 [J], 肖湘维;
5.萧绎诗歌用韵研究 [J], 肖湘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诗学体系论摘要
《中国诗学体系论》摘要作者:陈良运绪论(一)中国诗学的历史发展公元前4世纪,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诗学》“摹仿说”:人类的艺术创造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和“再现”。
中国诗学发展四个时期:1.诗歌观念发生与诗学建设初创期——先秦到两汉。
“《诗》以言志。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园有桃》;“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四月》);“作此好歌,以极反侧”(《何人斯》)——诗人自述以表现忧伤、哀痛、怀念、愤激之情。
孔子====教化不崇神话:“不语怪、力、乱、神。
”思想意义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情感审美体验:“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社会、认识、审美的功能判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草木鸟兽之名。
”屈原====抒情抒“劳苦倦极”“疾痛惨怛”之情,“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荀子====言志“诗言是,其志也。
”诗论====卫宏《诗大序》——阐述“作诗言志”,计的性质和特征。
郑玄《诗谱序》、班固《离骚序》和《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论》——反对、贬低屈原“抒情”特质。
王逸《楚辞章句序》和《离骚经序》——辩护、褒扬屈原“抒情”特质:“露才扬己”。
音乐性:“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声成文,谓之音”。
但无可循的审美范式。
2、诗歌观念转型与诗学体系形成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无专门诗论。
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意——情志合一而称意:“常谓情志所托,以意为主。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对创作主观因素作了集中系统的表述。
南北朝:散论:沈约《谢灵运诗传论》、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明诗、乐府》三章、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湘东王书》和《答新渝侯和诗书》、徐陵《玉台新咏序》、裴子野《雕虫论》。
萧绎诗歌创作心路历程
创作心境探究
内心矛盾
萧绎中期诗歌的创作心境常常表现出内心矛盾, 他在追求艺术完美和个人情感表达的同时,也承 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
人生感悟
萧绎中期诗歌的创作心境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 和思考,他通过对历史、文化和人生的探索,寻 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04
后期创作
创作特点
深情厚意
萧绎后期诗歌创作中,深情厚意 是其显著特点,他的诗歌多以情 感为主题,抒发对亲友的思念和 爱意,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忧国忧民
萧绎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诗歌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他在后期创 作中,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以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和忧虑 。
05
诗歌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01
02
03
清新自然
萧绎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 ,流畅明快,不事雕琢, 贴近生活。
简练质朴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质朴, 不追求华丽辞藻,用简单 的词汇表达深刻的情感。
对后世的影响
开启一代新风
萧绎的诗歌创作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领了一代文学新 风。
启发后辈诗人
萧绎的诗歌成为了后世诗人学习的范本,他的创作理念也启发了 许多后辈诗人。
丰富了中国诗歌宝库
萧绎的诗歌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为后人留下了珍 贵的文化遗产。
在历史中的地位
1 2
承前启后
萧绎的诗歌创作观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 传统,又为后世诗歌创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萧绎诗歌创作的成就和不足
• 表现手法新颖,运用了大量的象征、隐喻等修辞 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厚的内涵和意境。
萧绎诗歌创作的成就和不足
01 不足
02 部分诗歌过于注重形式和技巧,导致内容略显空 洞。
新高考语文 练案[2] 第一板块 专题一 分点突破二 分析、推导与判断文本观点
练案[2]第一板块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二分析、推导与判断文本观点一、专项练习(2022·运城入学摸底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网络时代,为了吸引大众眼球,为了人们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抓取最有兴趣的东西,各种网络平台、新媒体技术都推出了快速视听的内容。
倍速“追剧”,已是时下很多年轻人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和休闲生活方式。
“倍速”能够改变播放的速率。
一部1小时的剧,在开2.0倍速的情况下,30分钟就可以看完;扩展到一部剧,用20集的时长就能看完40集的电视剧,缩短了很多观剧时间。
而比起跳着放,倍速播放并不会遗漏重要的情节。
网上有一个关于“倍速”的调查,参与者近八成为上班族,超六成为90后。
在选择倍速模式观看内容的类别中,音乐娱乐内容以68.2%居榜首,而历史人文类与知识技能类内容也占到了45.5%……还有一些视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出了“5分钟看一部电影”“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等,把倍速带入了经典阅读之中。
诸如《一本书读通中外经典》《世界经典名著快读》《一分钟读懂×××》……这些指导阅读的图书,基本以速成、倍速为主。
这些图书大多是对名著经典的作家生平、写作背景、情节梗概、人物角色作简明扼要的梳理,偶尔会加上编者个人的评价。
这些图书透露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理念:教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名著的精华,从而不用再去啃原著这块“硬骨头”。
有学者认为“倍速”阅读的流行,说明“速食”阅读的后经典时代已经到来。
“过去的时代慢,所以是沉浸式阅读。
后经典时代其实是在孕育一个新的审美快感,要看到迅速阅读的美学体验和这个时代相呼应。
”但我们都知道,书籍所记录的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者阅读的同时要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所以,倍速阅读的流行,不能证明阅读的深度不再重要,也不能说明阅读需要去精神化。
倍速阅读的弊端不仅在于这种阅读方式挤占了深阅读的时间,使我们无法形成理性化、系统的知识体系。
南朝兰陵萧氏的文学成就
在诗歌创作中,萧氏成员最为典型的就是宫体诗嚄创作。梁代宫体诗形成了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创作流派,有着明显的创作纲领,数量很大的创作队伍,特色鲜明的创作题材和美学风格。
侯景之乱带来了萧氏成员生活皀巨大变化,也带来了他们文学创作的巨大转变。他们乱后创作的视野不再尀限于花心月影和秀闺深宫,而是转向了战乱、苦难和描写愤慨的心灵,这也使他们作品中冲突着百转千回的情感洪流,使他们的作品呈现出老成、苍凉的裎貌。梁末文化的转型具有承前启后的乜用,它是国文学走向盛唐的先声。
二、南兰陵萧氏,史学方面的成就
1.萧氏成员的史学著述。作为齐梁两代皇室的萧氏家族也撰写了不少史书,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现存正史之一的萧子显的《南齐书》和梁武帝萧衍的纪传?通史著作《通史》(现已亡佚)。萧子显《南齐书》的史学价值较高。萧子显一生热衷于撰史,他修撰现存二十四史中的《南齐书》。《南齐书》记萧齐史事比较详尽,评论亦有见地。萧齐在南朝政权中,历史最短暂,首尾不过二十四年。《南齐书》撰成六十卷,几近于陈寿《三国志》的卷数。以列传论之,入传人物将近二百人,尚未包括卒于萧梁者。其中虽然属于宗室、后妃者占去五六十人,但有关萧齐一代的人物与事件均有反映。正因为《南齐书》材料比较丰富,遂成为后人研究南齐和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之一。
总之,在文学方面,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在中国文学史上并称“四萧”。“四萧”主要贡献在编纂文集,这是总结性的,承前启后的,其中萧统编纂的文集具有里程碑意义。
重义理亦不废考据——萧一山的文献学成就与学术特色
p a a c o c n e t x e d d i f r a i n b sn l d c m e t d a d e t n i e e i e c ,a d e r n e t o t n ,e t n e n o m t y u i g we l o u n e n x e sv v d n e n o — f l we h rn i l fF rOt e ’ n e in e a l h i e Th s r i l a l n f s i ol o d t e p i c p e o o h r S Co v n e c l t e tm . e e t a t ce ry ma i th s s e
第 2 卷第 1 5 期 21 0 2年 O 1月
唐 山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Ta g h nColg o r a n s a l e o e
Vo . 5 No 1 12 .
Jn 2 1 a.02
重 义 理 亦 不 废 考 据
萧一 山 的文 献 学成 就 与 学术 特 色
萧一 山, 号非 宇 , 苏 铜 山人 , 代 清 史 学 科 的奠 基 人 之 江 现
一
在 太 平 天 国 史 料 上 的 贡 献 已有 初 步 研 究 , 对 他 在 会 党 史 料 但
。
著有《 清代通 史》 清史 大纲 》 曾国藩 传》 非宇馆 文存 》 《 《 《
方 面 的 贡 献 关 注 仍 然 不 足 , 其 文 献 工 作 学 术 特 色 的 分 析 更 对 是付诸缺如 。 本文拟于这两方 面略陈 浅见 , ② 以期 全 面 认 识 萧 氏文 献 学 成 就 , 为 当 前 的 文 献 工 作 提 供 参 考 和 借 鉴 。 并
“志定而学乃益”
作者: 林火
出版物刊名: 江汉论坛
页码: 47-47页
主题词: 王船山;读书;梁元帝萧绎;社会主义;引文;西魏;出处;投降;古今;首都
摘要: <正> “志定而学乃益。
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
”(《读通鉴论》卷十七,以下引文未注出处的同此)王船山在论梁元帝萧绎焚书时这样说。
公元554年冬,西魏发兵攻打梁的首都江陵。
城破,萧绎投降,被杀。
魏兵入城时,萧绎焚毁所藏古今图书十四万卷;自叹“读书万卷,犹有今日”。
王船山指出,萧绎自取灭亡,“未尝非读书之故”;因为他的读书与“六博投琼、耽酒渔色”无异,“玩物丧志”,“读书止以导淫”。
王船山认为,读书必须有志,无志而读书是不行的。
中国文献学作业
《中国文献学》作业:1、解释牛弘五厄2、说明《汉书·艺文志》文献分类的特点3、唐宋时期有哪些重要类书4、校勘的常规方法要求:尽量手写,论文答辩前交隋代牛弘提出“五厄”之说,论中国历代图书被焚毁,首当其冲即为秦始皇焚书,二是西汉末赤眉入关,三是董卓移都,四是刘石乱华,五是魏师入郢。
1.“牛弘所论五厄,皆六代前事,书自六牛弘所论五厄,皆六代前事,朝后复有五厄。
朝后复有五厄。
”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胡应麟《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胡应麟后五厄隋末广陵焚书唐安史之乱唐末战乱北宋靖康之灾南宋绍定之祸“隋开皇之盛极矣,未几皆烬于广陵。
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
见《隋书·牛弘传》五厄指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
即: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
见《隋书·牛弘传》。
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籍之厄》:“世间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书为甚。
隋牛弘靖请开献书之路,极论废兴,述五厄之説,则书之厄也久矣。
”2、汉书艺文志是当时公家藏书的分类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目录。
它是今人研究先秦秦汉文化学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我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自周代以来,官修私著,书籍繁多,内容宏富,故需校理群书,以为目录。
刘向受命校书,在校书过程中著有《别录》,刘歆继承父业,并在《别录》基础上著成《七略》。
《七略》分辑略、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七个部分;班氏自言,“今取其要,以备篇籍”。
_四萧_文献学研究综述
第29卷第9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29 No.9 2008年9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2008“四萧”文献学研究综述李柏(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北京 100875)摘要: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在南朝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四萧”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四萧”的文献学研究相对滞后,该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四萧”研究进行了综合考察。
关键词:萧衍;萧统;萧纲;萧绎;文献学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8)09-0027-03在南朝文坛上,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明人王世贞认为,“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其次则汉文、宣、光武、明、肃,魏高贵乡公、晋简文、刘宋文帝、孝武、明帝,元魏孝文、孝静,梁武、简文、元帝……凡二十九主。
而著作之盛,则无如萧梁父子。
”[1]张溥也曾将三曹与四萧对举[2]。
与三曹的研究相比,学术界目前对于萧氏父子的研究还显得有些薄弱。
尤其是对四萧的文献研究还很不够,本文拟对四萧的文献学研究进行综合考察。
一兰陵萧氏世系和兴起相关研究关于兰陵萧氏家族的世系,《南齐书》和《梁书》都记载兰陵萧氏为汉太傅萧望之的后人,而萧望之又为汉初宰相萧何之后。
曹道衡先生通过王符《潜夫论》的记载认定长陵萧氏与杜陵萧氏并非一支,从而否定萧望之为萧何之后。
进而,曹先生又通过比照,否定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
并且,对于兰陵萧氏是否出于萧望之,曹先生也提出了疑问。
通过曹先生的钩沉,兰陵萧氏的世系变得清晰起来。
曹先生还详细论述了兰陵萧氏从刘宋时代开始的兴起过程,即“齐梁房”是如何通过“皇舅房”逐渐发迹的。
[3]杜志强先生[4]和王永平先生[5]也对兰陵萧氏的世系,以及“齐梁房”依仗“皇舅房”逐渐兴起的过程进行了考述,其结论同曹道衡先生的观点相同。
帝王方志学家萧绎考论
帝王方志学家萧绎考论
张乃格
【期刊名称】《江苏地方志》
【年(卷),期】2022()2
【摘要】一梁元帝萧绎(508-555),字世诚,号金楼子,籍贯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生于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
南朝梁第四位皇帝(552―555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
作为一代帝王,萧绎也许算不上成功的政治“强人”。
但作为一个文化人,他却具有多方面才华,集诗人、文学家、学者、画家、书法家、藏书家、军事理论家、音乐理论家、佛学家、医学家、围棋国手、相马师等于一身,堪称“文艺大咖”“学术大师”“科学巨匠”。
【总页数】5页(P91-95)
【作者】张乃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旧志整理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革命家徐锡麟非方志学家考
2.革命家徐锡麟非方志学家考
3.千古学者短命帝王——兼以《金楼子》来论萧绎
4.明清方志所见陕西文学家族著述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萧统、萧绎“文学独立观”的历史定位
作 为影 响过 整整一 个 时代 的魏晋 玄学 ,其 兴起 绝非 仅是 简单 的哲学 问题 ,更 是一 次社 会思 想 的大 解放 运动 。而且 其 出现也 不是 突然 的孤 立现 象 ,源
德之 《 诗学》 ,解 析神质 ,包举 洪纤 ,开源发流 ,
作者简介 :郭外岑 ( 1 9 3 5 一 ) , 男 ,甘肃武 山人 ,兰州文理学院文学院教授 ,甘肃省唐代 文学学会 常务理事
教 的特行 个性 。如据 《 三 国志》记 载 :郭 嘉称 颂 曹
口号 ,遂把 人性 解 放 的思潮 推 向高潮 ,甚至 表现 为
畸形 或 变态 。
操 “ 公体性 自然”( 《 郭嘉传》 ) ,杨修称扬曹植 “ 体
萧 氏兄弟身上。他们抛弃传 统 “ 言志”观 ,而以 “ 缘情”和 “ 绮靡 ”为文学创作 两大新基 点,把儒家经典 、诸子
散文、历史记传乃 至应用杂 文从 文学 中排 除出去 ,终于确立文学独立存在 的 自身价值和地位。
关键词 :萧统;萧绎 ;人 的觉醒;文学 的 自 觉 ;文学独立论
中图分 类号 :I 2 0 6 . 0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1 3 5 1( 2 0 1 5 )0 4 — 0 0 5 4 — 0 7
政 ,嫜 直 之 风 ,于 斯 行 矣 ” ,以至造成 “ 危 言 深
论 ,不隐豪强 ,自公卿以下 ,莫不畏其贬议 ”的强 大舆 论 压 力 。 而 这种 放 言 不讳 ,无所 避 忌 ,乃 至 公 卿豪 强 亦 闻之 胆 寒 的 “ 士 人 清议 ” ,正 是 人们 冲
决封 建专 制统 治 和神学 迷信 思想 所 闪现 的人性 觉醒 的理 性 光 芒 ,无 疑 具 有 极 大 的思 想 解 放 意 义 。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史 》 纪 载 萧 绎 “ 悟 俊 朗 , 才英 发 , 南 本 聪 天 出言 为 论 , 音
响若 钟 。年 五 六 岁 , 帝 尝 问所 读 书 , 日 :能 诵 曲 礼 。 ’ 武 对 ‘ 武
齐 梁 时期 , 仅 官 府 注 重 藏 书 , 多 王 公 缙 绅 亦 蓄 积 坟 籍 , 不 许 私家藏书量 已相当可观 , 《 书 ・ 畴传》 记载 任畴“ 如 梁 任 就 聚
文 , 且 他 读 书非 常 用 功 , 《 而 在 自序 》 中 , 曾有 这 样 一 段 篇 他 文 字 :吾 小 时 , 日夕 中下 绛 纱 蚊 绚 , “ 夏 中有 银 瓯 一 枚 , 山 贮
阴甜 酒 。卧读 有 时 至 晓 , 以为 常 。 经病 疮 , 膝烂 尽 。比 率 又 肘 以来 三 十余 载 , 泛玩 众 书 万余 矣 。 自余 年 十 四 , 眼疾 沉 痼 , 苦 比来转 暗 , 复 能 自读 书 , 十 六 年来 , 令 左 右 唱 之 。曾生 不 三 恒 所 谓 ‘ 诗 读 书 , 古 人 居 ; 书 诵 诗 , 古 人 期 ’ 兹 言 是 诵 与 读 与 , 也 。 ” 绎 自幼盲 一 目, 书较 常人 吃力 , 萧 读 以至 后 来 “ 复 能 不
一
也 。” 见 , 可 幼年 的萧 绎 , 已是 才 情 并 茂 , 虽 然 是 由于 他 天 这 资 聪 颖 , 主 要 还 是 得 益 于他 的勤 学 苦 读 。 虽贵 为 皇帝 , 但 萧
绎 却 不 好 酒 色 弹 棋 。亦 不 好 骑 射 ,最 大 的 爱 好 就 是 读 书 著
。
终 其 一 生 , 绎 几 乎 每 到 一 处 , 不 忘 以抄 书 聚 书 为要 萧 都
藏 书 之 富 , 以说 是 空前 的 。萧 绎 藏 书 大 抵 有 两 个 来 源 , 可 一
( 江 苏 常 州市 西 北 ) 。他 是 梁 武 帝 第 七 子 . 其 父 萧 衍 。 今 人 与 其兄萧统 、 纲并称 “ 萧 四萧 ” 。天 监 十 三 年 ( 1 ) 封 湘 东 郡 55 ,
合 , 花 发 稍稠 。风 入 花 枝 动 , 林 日映水 光 浮 。 ’ 而稍 学 为 文 因
私 人 藏 书 的 范 围 已 远 远 超 出 官 府 所 藏 。如 梁 阮 孝 绪 著 《 七 录》 所 据 图 书 多 取 自私 藏 , 著 录 图 书数 就 大 大 超 过 了 此 , 其
前 所 有 官 藏 。因 此 , 录 就 自然 成 为 萧绎 藏 书 的重 要 途径 之 抄
书 至 万余 卷 ” 沈 约 更是 “ 书 至二 万 卷 , 师 莫 比”1 , 聚 京 [ 2 。而且 ,
帝 使诵 之 , 即诵 上篇 。左 右 莫 不 惊 叹 。 ” 外 , 绎 在 《 楼 此 萧 金 子・ 自序 》 中亦 云 :余 六 岁 解 为诗 , 敕 为诗 曰 :池 萍 生 已 “ 奉 ‘
是他个 人积平 生之力 所藏 ; 是平侯 景后 。 二 自建 康 秘 阁 西
运而来。
据 《 楼 子 ・ 书》 载 , 金 聚 所 萧绎 私人 藏 书 的 方 法 大 致 有 以
下几种 :
一
、
抄 录 : 聚 书 》 篇 中 多 次 提 到 萧绎 派人 抄 录 私 家 藏 《
书, 由此 可 见 , 录是 萧 绎 藏 书 过 程 中 运 用 最 频 繁 的 方 法 。 抄
第 3 1卷 第 1 期
21 0 0年 1 月
云 梦 学 刊
J r a fYu m e g ou l n n n o
Vo . .No 1 1 31 .
Jn. Ol a 2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萧绎 的文献学成就
张蓓 蓓
( 京 大 学 中文 系 ,北 京 1 0 7 ) 北 0 8 1
摘 要 : 梁元 帝 萧 绎是 南朝 最著 名 的 藏 书 家 , 前 累计 聚 书 约 十 四 万卷 。他 在 位 期 间 , 生 梁秘 书省 、 德 殿 及 东宫 藏 书 之 文
富 , 以说 是 空前 的 , 且 其 藏 书 兼具 多 、 、 三 个 特 点 。 萧绎 所 著 《 可 并 广 善 金楼 子 . 书》 实 系其 为 自著 或 命人 代 撰 之 书所 开 列 著 篇 的一篇 目录。 这篇 目录对 于 中 国 古典 文献 学研 究 具 有 重要 价 值 。此 外 , 萧绎 的文 献 学 成就 还 体 现在 对 古籍 的 校勘 、 考证 及 注 释 等 方 面。
“ 为扬 州 时 , 吴 中 诸 士 大 夫 写 得 《 居 注 》 又 得 徐 简 肃 勉 就 起 ,
《 居 注 》 , 荆 州 时 , 函 求 录 了 晋 安 王 萧 子 时 的 一 些 藏 起 ”在 致 书 , 外 , 派 人 全 部 抄 录 了刘 之 遴 、 之 亨 、 法 才 、 乔 此 还 刘 乐 庾 宗 、 格 、 持 等 人 所 藏 的 大批 经 书 , 还 石 城 时 , 得 元 儒 庾 法 “ 写
务 , 他 “ 东州 时 , 如 为 写得 《 》 《 》 《 国 志 》 《 书 》 又 史 、汉 、三 、晋 ,
写 刘 选 部 孺 家 、 通 直 彦 远 家 书 , 遣 人 至 吴 兴 郡 , 夏 侯 谢 又 就
宜写 得 书 , 又写 得 虞 太 中 阐家 书 。” “ . 为丹 阳时 , 格 五戏 ” 写 ,
关键 词 : 萧绎 ; 文献 学 ; 书 ; 藏 目录 学
中 圈分 类 号 : 5 .5 G2 7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 6 6 ( 0 0 0 — 0 20 1 0 —3 5 2 1 ) 10 9 .3
萧 绎 ( 0 —5 ) 字 世诚 , 字七 符 , 5 85 4 , 小 自号 金 楼 子 , 兰陵 南
王 , 历 任 会稽 太守 、 阳尹 、 州 刺 史 、 后 丹 荆 江州 刺 史 等职 。侯 景 叛乱 , 奉命 讨 伐 。 大 宝 三 年 ( 5 ) 克 平 侯 景 , 他 52 , 即帝 位 于 江 陵 , 元 承 圣 , 称 梁 元 帝 。 承 圣 三 年 (5 ) 西 魏军 队攻 改 史 54 , 破江陵, 他被 害 , 被 迫 尊 为孝 元 皇 帝 , 号世 祖 。 后 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