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必修1: 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系列一)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含解析1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含解析1

4 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

B.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C。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D。

以乱易整,不武.武:威武.项,“武”应为“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即“武德”.2。

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

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行李”,文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今天通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相同.项,《左传》中的“传"不同于“志”“记”,是解说经义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语文高一(新人教必修一)课件:第二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语文高一(新人教必修一)课件:第二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转第一自
第9章
诵读提示
扩1、声系晋统侯调音、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楚秦也。晋晋军围函陵郑,秦示军氾意南。图



崤山 军
公元前630年
郑 新郑
氾秦 南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诵读提示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 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 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焉。”( )许之。
第1之层所:知郑既也知。亡夫。晋(,语何气沉厌着之真有挚?。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第2若层不:阙亡郑秦利,晋将。焉(取语之气平?稳阙、秦严以正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 第第34说层层,::与存回郑顾郑利过人秦去盟。,。晋(使不语杞讲气信高子用亢、。、逢诚(孙恳语、。气杨)慷孙慨激戍烈之。,)乃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 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思佚:考沉:重—坚定。为国事而忧心焦虑(“危”),对烛之武的信任 1(“、“ 犹本必”段”、)“涉;矣及烛”到:、哪慨“些叹也人—已伤”物感)?。;在才公括不:号能心里用平,气补牢和上骚。人满真物腹切姓(自名“责也,。”指,明利 2害、。理(解“是句,式过:”是、寡“人不利之焉过”也)。 3、分角色读课文,揣摩人物的语气、感情 。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

(完整word版)⼈教版⾼中语⽂必修⼀⾄必修五⽂⾔⽂电⼦课本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于郑伯⽈:“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之壮也,犹不如⼈;今⽼矣,⽆能为也已。

”公⽈:“吾不能早⽤⼦,今急⽽求⼦,是寡⼈之过也。

然郑亡,⼦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盟。

使杞⼦、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犯请击之,公⽈:“不可。

微夫⼈之⼒不及此。

因⼈之⼒⽽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燕南界。

太⼦丹恐惧,乃请荆卿⽈:“秦兵旦暮渡易⽔,则虽欲长侍⾜下,岂可得哉?”荆卿⽈:“微太⼦⾔,⾂愿得谒之,今⾏⽽⽆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乃得有以报太⼦。

”太⼦⽈:“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之私,⽽伤长者之意,愿⾜下更虑之!”荆轲知太⼦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千⽄,⾢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吾每念,常痛于⾻髓,顾计不知所出⽿!”轲⽈:“今有⼀⾔,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为之奈何?”荆轲⽈:“愿得将军之⾸以献秦,秦王必喜⽽善见⾂。

⾂左⼿把其袖,⽽右⼿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此⾂⽇夜切齿拊⼼也,乃今得闻教!”遂⾃刎。

部编版2020高中语文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部编版2020高中语文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 04 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 01 课时)1.《左传》原名《》,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书,为《十三经》之一。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合称为“”。

《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

2.读课文,识生字。

氾( )南佚( )之狐缒( )而出阙( )秦共( )其乏困 亡郑以陪( )邻秦伯说( ) 杞( )子逢( )孙3.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__________”)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__________”)③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__________”)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__________”)1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课文题目即是。

由此可加深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 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 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的紧急情况下出场的。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 在胸。

1.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氾.南(fàn) B.缒.(zhuì) C.共.其乏困(ɡōnɡ) D.逢.孙(pánɡ)失其所与.(yù) 佚.之狐(yì) 夫.晋(fú) 以鄙.远(bǐ)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亡郑以陪.邻(péi) 焦、瑕.(xiá)朝.济.(zhāo jì) 阙.秦(quē)舍.郑(shě) 秦伯说.(yuè)杞.子(qǐ) 肆.其西封(sì)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2.4《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84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2.4《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84张PPT

1、郑既知亡 2、亡郑陪邻
(表面) 3、舍郑利秦
对秦 对秦
对秦
4-5、亡郑阙秦 对秦 (深层)
退出(示弱) 层
有害(离间) 层 深 入
有利(利诱) 步 步
有大害(瓦解) 紧 逼
——分析利弊,利用矛盾,转移矛盾。
春秋无义战! 利益至上。
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郑 亡 (言于秦) 亡 郑 (害于秦) 舍 郑 (利于秦) 晓 以 处处言秦,处处为郑 赐 晋 (负于秦)利 害
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 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师:军队。
之:代词,他。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
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 伯同意了。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
犹:
子的独立性,不译。
什么了。为:做(什 么)已,同“矣”
• 3、积累(圈点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古语
“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久之 自悟。”——姚鼐《尺牍》
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记叙散文, 那么什么是散文(体裁)呢?
•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
裁,文学体载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 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 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 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 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 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
《左传》
文言文要掌握哪几类知识?
• 1、实词的意义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 4、偏义复词 5、一词多义 6、词类活用 7、特殊句式 (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

语文人教必修一讲义: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必修一讲义: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第5课荆轲刺秦王◎第6课鸿门宴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作者简介(一)背景链接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曏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1.左传《左传》全称《左氏春秋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2.《春秋三传》《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很难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Ⅱ.文化常识西周春秋爵位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27张ppt)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27张ppt)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哪里)
虚词
4、之 ①子犯请击之
他们(指秦军,代词 是寡人之过也 的,助词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助词, 不译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 制,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因为造习惯的就是自己,结果人又成为习惯的奴隶!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 时侯,一定要抬头看看你去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你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当你在占有这个优势时,必须争取主动,再占据下一个优势,这需要前瞻的决断力,需要的是智慧!世上本无移 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生最聪明的态度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亿万财富不是存在银行里,而是产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没找到路,不等于 什么,你必须知道现在应该先放弃什么!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获得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人人都有两个 一个是心门,成功的地方。能赶走门中的小人,就会唤醒心中的巨人!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自己改变,只有自己改变,才可改变世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1、烦恼的时候,想一想到底为什么烦恼,你会发现其实都不是很大的事,计较了,就烦恼。我们要知道,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该发生的,都是因缘。顺利的就感恩,不顺 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修行者的心境,就是“过而不留”。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经得起 子;担得起责任;1提得起精神。闲时多读书,博览凝才气;众前慎言行,低调养清气;交友重情义,慷慨有人气;困中善负重,忍辱蓄志气;处事宜平易,不争添和气; 泊且致远,修身立正气;居低少卑怯,坦然见骨气;卓而能合群,品高养浩气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间。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难求完 反而深陷于计较的泥潭,不能自拔。若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不介怀,自然落得清闲自在。人活一世,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财富名利毕竟如云烟,心情快乐才是人生 在路上,在脚踏实地的道路上;我们的期待在哪里?在路上,在勤劳勇敢的心路上;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在路上,在健康阳光的大道上;我们的朋友在哪里?在心里,在真 钟,对自己负责;善于发现看问题的角度;不满足于现状,别自我设限;勇于承认错误;不断反省自己,向周围的成功者学习;不轻言放弃。做事要有恒心;珍惜你所拥有 学会赞美;不找任何借口。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与小人为伍,则要当心;只满足私欲,贪图享乐者,则不可用;处显赫之位,任人唯贤,秉公办事者,是有为之人;身 则可重任;贫困潦倒时,不取不义之财者,品行高洁;见钱眼开者,则不可用。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拥抱一颗阳光 随缘。心无所求,便不受万象牵绊;心无牵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故生优雅。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华在身外,心里满是阳 飞,心随流水宁。心无牵挂起,开阔空净明。幸福并不复杂,饿时,饭是幸福,够饱即可;渴时,水是幸福,够饮即可;裸时,衣是幸福,够穿即可;穷时,钱是幸福,够 畅即可;困时,眠是幸福,够时即可。爱时,牵挂是幸福,离时,回忆是幸福。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很 的环境,也不是他人的言行,而是我们自己。人心如江河,窄处水花四溅,宽时水波不兴。世间太大,一颗心承载不起。生活的最高境界,一是痛而不言,二是笑而不语。 人生的幸福在于祥和,生命的祥和在于宁静,宁静的心境在于少欲。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去,无所谓失去,得失皆安谧。闹市间虽见繁华,却有名利争抢;田园间无争, 和升平,最终不过梦一场。心静,则万象皆静。知足者常在静中邂逅幸福。顺利人生,善于处理关系;普通人生,只会使用关系;不顺人生,只会弄僵关系。为人要心底坦 脑清醒,不为假象所惑。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对人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心;对事多一份认真,多一份责任;对己多一 长,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警醒自己。静能生慧。让心静下来,你才能看淡一切。静中,你才会反观自己,知道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哪些地方还需要精进,在静中让生命 觉悟。让心静下来,你才能学会放下。你放下了,你的心也就静了。心不静,是你没有放下。静,通一切境界。人与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财富的差距,实际上是福报的差 实际上是人品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气质的差距,实际上是涵养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实际上是心地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与人都差不多,内心境界却大不相同, 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 这样一想、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 太阳就要光临。成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 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时候其实 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是失败的开 光临。成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实。以平 在危险面前,平常心就是勇敢;在利诱面前,平常心就是纯洁;在复杂的环境面前,平常心就是保持清醒智慧。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不 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命运不靠等待,全靠争取。成熟就是学会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在顺境时保持清醒。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 要外来的赞许时,心灵才会真的自由。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 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 错误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坚持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多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 作一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不说谎话,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别人光鲜的背后或者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 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注意自己的修养,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孝顺父母。不只是嘴上说说,即使多打几个电话也是很好的。爱父母,因为他 爱的最无私的人。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 连词,表顺承 ( 连词,表转折
焉 (1)子亦有不利焉 . (2)焉 用亡郑以陪邻 . (3)且焉 置土石 . (语气词,表陈述 ) ( 疑问副词,为什么 ) ( 疑问代词,哪里 ) ( 代词,之 )
栏 目 链 接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之 (1)公从之 . ( 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 ) (2) 臣 之 . 壮 也 , 犹 不 如 人
第二单元 4 烛之武退秦师
栏 目 链 接
1.走近作者
左丘明(生卒年不详),______ 春秋 时期鲁国史官。一说左 丘为复姓,双目失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一说他姓丘
名明,因其世代为左史官,人们尊其为左丘明。现在一般
认同第三种说法。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 左传 》《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与《公羊传》 《________ 《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著作,合称“春秋三传”,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 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 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 向外扩张的意愿,所以,秦、晋联合就是必然的了。
栏 目 链 接
3.文体常识
编年体史书是以________ 年代 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 书,它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 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但也有不便于集中 读者不易了解人物、事件的全貌。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
以 (1)以 其无礼于晋 . (2)敢以 烦执事 . (3)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 . ( 连词,因为 ) ( 介词,拿,用 ) ( 介词,把 )
栏 目 链 接
而 (1)今急而 求子 . (2)夜缒而 出 . ( ( 连词,表顺承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

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⑨赐:恩惠⑽阙:侵损,损害⑾说:通“悦”。

教材简析《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必修一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单元。

学习本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艺术。

本文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两国人马自动撤退的故事。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15.因:依靠16:敝:损害17:知:通智下载文档。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一篇篇目,讲述了___和___围攻郑国的故事。

___和___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没有给___应有的礼遇,同时又向楚国投靠。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则在氾南。

______告诉___说:“国家危急,如果让___见___,敌军必然会撤退。

”___听从了他的建议,但___推辞说:“我年老体弱,已经没有能力了。

”___说:“我没有早点任用你,现在急需你,这是我的过错。

但如果___亡了,你也会受到牵连。

”最终,___同意了。

___夜里爬墙而出,拜见了___,说道:“晋国和秦国正在围攻郑国,___已经知道必然会亡。

如果___亡了对你有好处,我愿意为你效劳。

___虽然远离,但你知道它的强大。

为什么要牺牲郑国来陪伴邻国呢?邻国对你的好处微乎其微。

如果你放弃郑国,成为东道主,你们的贸易往来可以互相帮助,你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

而且你曾经送过礼物给___,___给他焦、瑕两个地方,但事实上你并没有兑现。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既然你放弃了郑国,晋国就会把目光投向你的西部领地。

如果你放弃了秦国,让晋国得利,那就看你的决定了。

”___被说服了,与___结盟,派遣杞子、逢孙、___驻守郑国,然后撤军回去。

子犯建议攻击秦国,但___却说:“不行。

我们不能利用别人的力量来摧毁他们,这不公正。

我们也不能失信于我们的盟友,这是不明智的。

我们不能用混乱来换取秩序,这不符合武人的行为准则。

我们必须回归正道。

”于是,___撤退了。

焉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为什么不和邻国结盟呢?“焉”表示疑问,“用”表示原因,“陪”表示增加,“邻”指晋国。

邻国的势力强大了,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

“之”表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表示雄厚。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也是一种选择。

“舍”表示放弃(围___)。

行李”这个词在古今有不同的含义,这里指出使的人。

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2.4《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2.4《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4.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4.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二单元“知屋漏者在雨下”?2013年《每周文摘》第1期第8版刊有《2012年那些新闻景点》一文,文中说:“知屋漏者在雨下,知政失者在网络。

”句中的“知屋漏者在雨下”是“知屋漏者在宇下”之误。

东汉王充的《论衡》中有句名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意思是: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老百姓(在草野)的评价最准确。

现在是网络世界,网民的声音最能体现民情民意,所以把“知政失者在草野”改为“知政失者在网络”,是符合现实的。

“宇下”即屋宇下,“雨下”即大雨下,把“宇下”误为“雨下”,意思就不通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高良槐作者简介左丘明(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鲁国史官。

一说左丘为复姓,双目失明。

一说单姓左,名丘明。

一说他姓丘名明,因其世代为左史官,人们尊其为左丘明。

现在一般认同第三种说法。

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著作,合称“春秋三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相传《国语》亦出于左丘明之手。

相关知识在冯梦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烛之武的名字被写作烛武。

小说中他是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没有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yǔ)正”(养马的长官),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

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1.注音(1)氾.南 ____ (2)逢.孙 ____ (3)杞.子 ____ (4)函.陵 ____ (5)秦伯说. ____ (6)佚.之狐 ____ (7)夜缒.而出 ____ (8)共.其乏困____ (9)越国以鄙.远____ (10)⎩⎪⎨⎪⎧阙.秦 宫阙. (11)⎩⎪⎨⎪⎧厚薄.薄.暮 薄.荷(12)⎩⎪⎨⎪⎧朝济.而夕设版 人才济.济 (13)⎩⎪⎨⎪⎧失其所与. 参与. 答案:(1)fán (2)pán ɡ (3)qǐ (4)hán (5)yuè (6)yì(7)zhuì (8) ɡōnɡ (9)bǐ(10)⎩⎨⎧quēquè (11)⎩⎪⎨⎪⎧b áo b ób ò (12)⎩⎪⎨⎪⎧j ìj ǐ (13)⎩⎪⎨⎪⎧y ǔy ù2.写对字形(1)⎩⎪⎨⎪⎧ quē秦乐què (2)⎩⎪⎨⎪⎧亡郑以péi 邻péi 偿péi 育bèi 道而行答案:(1)⎩⎪⎨⎪⎧阙阕 (2)⎩⎪⎨⎪⎧陪赔培背“髟”音biāo ,小篆写成“人披着长发的样子”。

语文版-语文-高一-《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语文版-语文-高一-《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4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三)情感目标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教学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疏通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

2.了解背景知识,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1.解题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主要是记公元前 630 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2.时代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

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

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

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盈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

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3.主要人物介绍烛之武是中心人物。

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档: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档: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Word版含答案

4烛之武退秦师本课话题——爱国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烛之武是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

他在佚之狐推荐之前,没有被重用,有着怀才不遇的怨愤,但在郑国危难之际,却挺身而出,只身去劝说秦伯,足见其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劝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

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烛之武和钱学森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诠释了责任,诠释了选择,诠释了才能……背诵——相关名言警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李四光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巴斯德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 ) 阙.秦( ) 共.其乏困( ) 戍.之( ) 杞.子( ) 逢.孙( ) 失其所与.( ) 【答案】 fán yì zhuì quē ɡōnɡ shù qǐ Pán ɡ yǔ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 1.“已”同“矣” 2.“共”通“供”,供给 3.“说”通“悦”4.“知”通“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毒之乎(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但微.颔之( ) 3.许⎩⎨⎧ 许.君焦、瑕(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知何许.人也( ) 4.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5.焉⎩⎨⎧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 ) 6.之⎩⎨⎧子犯请击之.( )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辍耕之.垄上( ) 7.以⎩⎪⎨⎪⎧以.其无礼于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乱易整( ) 【答案】 1.连词,假如 代词,你 动词,好像 2.动词,没有 副词,稍微 形容词,轻微,轻轻 3.动词,答应,听从 动词,赞同 数词,左右,上下,表约数名词,表处所 4.名词,边远的地方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形容词,浅陋 5.语气词,表陈述疑问副词,为什么疑问代词,哪里兼词,在那里 6.代词,代秦军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动词,到7.连词,因为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介词,用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晋军.函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6.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8.若不阙.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1.邻之厚.,君之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2.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 1.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3.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4.名词作动词驻军 5.名词作动词结盟 6.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7.动词作名词恩惠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侵损,削减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10.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11.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12.形容词作动词损害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请客的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方法。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3
学习建议
1.学习文言文要重视诵读,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由于这些文
章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较为遥远,很多词汇、语法已经与我们今天
的语言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要理解这些文章的含意,反复诵读十
分重要。在诵读中注意断句、节奏和语气。
2.要重视积累。学习文言文,重点是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要
也就是说,阅读文章,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把握文章的叙事脉络,
化繁为简,概括出文章的大意,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4
人教版 必修一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好教育云平台 /edu/home_index.action
2019年5月5日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23
烛之武应召进见郑君,却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 为也已。”烛之武年轻时没有得到郑伯的重用,自然免不了牢骚满 腹。他是临阵退却还是义无反顾?读者不禁为他,更为郑国的命运 担心。此又一抑。及至郑伯反躬自省、自责致歉进而晓以大义、 点明利害时,这份诚恳自责,这番透彻分析给烛之武以极大的思想 触动,他终于决定顾全大局,勇担重任。这令我们心神为之一振,郑 国或许有救。此又一扬。
动,描写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在一篇作品中集中笔墨叙
写一个人的事迹,表现人物性格,揭示其内心世界。《史记》是历
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艺术性首先表
现在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成功地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人物塑造上,又竭力做到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既写活
了历史,也使人物栩栩如生。总之,这些源于先秦和汉代的记叙散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7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以《左 传》又称《春秋左氏传》。该书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 面,比较系统地记述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诸侯国所发生的 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好处。当然,这些好处的前提,就是要秦国放弃进攻郑国。这样一
分析,攻郑与友郑的利弊轻重,自然就摆在了秦伯面前。这是烛之
武的高明之处。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18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 点评:这一段,烛之武对秦伯叙说秦、晋的历史。在经过一番拉 拢引诱之后,烛之武察言观色,又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 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从历史说到现实, 烛之武又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 这样一发挥,秦王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不仅与郑国订立了盟约,还进 一步帮助郑国。这是烛之武的又一高明之处。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10
3.解多义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连词,假如)
(1)若 曾不若孀妻弱子(动词,及,比得上)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动词,像)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把……当作边邑)
(2)鄙 蜀之鄙有二僧(名词,边境,边远的地方)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浅薄,鄙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动词,侵损、削减)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二单元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1
单元风向标
本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三篇记叙散文分别选自《左传》
《战国策》和《史记》。这三篇文章或记载能言善辩的外交奇人,
或描绘侠肝义胆的抗秦义士,或展现波诡云谲的会见场面。在记人
叙事上,《左传》在真实记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很注意描写的形
象性,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战国策》围绕谋臣策士的游说活
(鄙,名词用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2)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3)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4)既东封郑
(封,名词用作动词,使……成为边境)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14
5.分古今
例句
东道主
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
行李 行李之往来
夫人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19
讨论探究
有人说,烛之武临危受命,是一志士;有人说,烛之武孤身深入敌营,
是一勇士;还有人说,烛之武以三寸不烂之舌,退秦、晋虎狼之兵,是
一辩士。你是怎样看待烛之武这一形象的?
提示:①志士。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的满腹牢骚与委屈溢
于言表,以至于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
这“三抑三扬”,使情节波澜起伏,险象环生,充分体现了《左传》 写人叙事的高超技巧。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25
美文品读
永远的烛之武 刘明珠
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 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 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义无反 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 出熠熠夺目的光华!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21
结构板书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22
鉴赏评价
三抑三扬的结构美 《烛之武退秦师》除去主体说辞部分的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 外,首尾几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却使情节的推进波澜起伏、扣 人心弦。总体来说,其情节结构可以概括为“三抑三扬”。 开篇写秦、晋联合,攻城略地,直逼郑都,大有锐不可当之势。郑国 势单力薄,岌岌可危,朝不保夕,读者自然会为郑国命悬一线而捏一 把汗。此一抑。第二段写佚之狐慧眼识英雄,关键时刻荐举烛之武 出使秦军:“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简简单单十四 个字,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烛之武是一个可以解民于水火、救 国于倒悬的乱世奇才。读到这里,我们又感觉到郑国安危系于一人、 万民生死系于一行的些许希望。此一扬。
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害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
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
士。
②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
而出”,勇入秦营,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20
③辩士。烛之武到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 先论说灭掉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强邻国的势力;然后承诺 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与秦国 的小小恩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利 诱之后,烛之武就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公忘恩负 义的本性,离间秦、晋,并且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 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 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 士”形象。
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也没有给予什么安慰和许诺,而
是先用“是寡人之过也”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
②但是,郑伯并没有止于自责,而是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你烛
之武也没有任何好处。郑伯可谓善于做思想工作,他的诚意和透彻的
分析,终于打动了烛之武,使烛之武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去见秦伯。
2019年5月5日
注意思考这个词有哪些义项,我们现在还用的有哪些。还要注意比
较,比如,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有哪些相同与
不同的地方。通过积累、比较,就能逐渐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也就能够较为顺畅地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3.“提要钩玄”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唐朝韩愈在《进学解》
中告诉学生,阅读文章时,“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文章结尾写子犯建议晋文公击秦,在这个秦背晋约援助郑国的敏 感时刻,这种原本就不牢固的盟国关系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潜 在危险,读之令人心神倍感紧张,似乎“山雨欲来风满楼”。郑国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24
命运何去何从,又令人担忧。此又一抑。可是晋文公用一番“ 不仁”“不知”“不武”的理性分析和清醒判断果断地拒绝了子 犯的建议,并最终撤军后退,这又让我们心神舒缓,紧张化为轻松。 此又一扬。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5
首页
人们常用“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来形容那些纵横捭阖的外 交家,用“不战而屈人之兵”来形容那些高明的谋略家,这并非溢美 之词。本文就生动地展现了这样一位外交家、谋略家的风采。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6
知人论世
本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 事情发生在鲁僖公三十年(前630)。在此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 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 在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 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 郑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最终没能感化 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两年后发动了这场战争。秦、晋历史 上关系一直很好,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在出兵攻郑这 件事上,秦、晋一拍即合,意欲联合出兵伐郑。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17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
点评:①这是烛之武退秦师的关键之处,喻之以利。上一层,烛之
武分析了秦国攻打郑国的危害,动摇了秦伯;这一层,烛之武则是以
利益引诱秦伯了。
②假如烛之武继续在秦、晋关系上做文章,很有可能引起对方的
反感。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
微夫人之力不 及此
古义 东方道路上的 主人 出使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