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积累文本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鉴赏烛之武的劝辩艺术。

教学难点:深入探究烛之武的劝辩艺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文化引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长于叙事,简洁生动、工巧严谨;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

辞令;善于写人,工于记言,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二、解题及背景导入:

烛之武:郑国大夫。退:使……撤退,击退。秦军:秦国军队。

事件背景:前628年,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成为中原

霸主。郑国在战争中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晋要寻找

得力伙伴,秦此时也要争夺霸权,向外扩张,这样晋秦联合围郑一

拍即合。本文记述的是前630年秦晋联合攻打郑国前发生的一场外

交斗争。

画出三国的简略地图:秦──晋──郑

三、整体诵读课文,识记文言重点词语。

放声散读课文,正音。强调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逐段疏通之后归纳整合知识点如下: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2.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

③今老矣(老,老年)

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4.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2.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佚之狐言于郑伯

3.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四、作业

1.识记本文文言重点知识,背诵全文。

2.自行翻译“城濮之战”,对接原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文本重点实词:

晋军.函陵辞.曰夜缒.而出越过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共其乏困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朝济.而夕设版.焉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若不闕.秦失其所与.

三、探究思考:

1.秦晋为何围郑?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

2.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哪一点最关键?

3.文章写法有何特点?塑造了烛之武怎样的形象?

归纳: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一段话是本题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