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ppt课件(50页)

合集下载

《新闻两则》优秀精美PPT

《新闻两则》优秀精美PPT

已( 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指全部被消灭。
指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指夺取土地。 指掌握军事要地,获得主动权。 船只不能自由通行。
切断
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毛泽东
背景资料
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 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 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 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 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948年到 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 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 正是淮海战役的前夜。
背景资料
1948年底到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 定局,但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收缩兵力,在 长江南岸加强防守,企图依靠长江这道天然防线 来保存力量,以便卷土重来。并于4月20日拒绝 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发布 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清 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民报道前线最 新战况的新闻稿。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新闻:又称消息,它是报道国内外最 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的记叙文。 新闻的特点:及时性; 真实性; 简明性。
• 何时?——时间
新 闻 的 六 要 素
• 何地?——地点
• 何人?——人物 • 何因?——事情发生的原因
• 何事?——事情发生的经过
• 如何?——事情发生的结果
阅读新闻时,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 就不难理解了。
新 闻 的 结 构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 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 表现主题,为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 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版本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版本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2 问题探究3 问题探究4
重难知识探究
关于过渡自然,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内在联系紧密,还应从语言标 志上去体会其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的特点。如文中前面写了“二 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鲁港地区” 交代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后面就用“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 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既交代了西路军渡江作战情况,又补充 说明了上文没提及的中路军所遇之敌的情况。前面写了“二十一 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后面就写“我东路军三十五万大 军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上文呼应。前面写了“战犯 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后面就写“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 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与之相呼应,起到了紧密衔 接的作用。
聩(������������ì)振聋发聩 揭(������������ē)揭发
篑(������������ì)功亏一篑 剔(������ī)剔除
匮(������������ì)穷匮
歇(������������ē)歇息
靖(������ì������������)绥靖 衔(������������á������)衔接
基础知识梳理
歼灭:消灭(敌人)。 击溃:打垮;打散。 封锁:(采取军事措施)使不能通行。 管辖:管理;统辖(人员、事务、区域、案件等)。 逃窜:逃跑流窜。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基础知识梳理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和诗人,中 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 东诗词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新闻两则》ppt

《新闻两则》ppt

词语积累
yú zhuàn
负隅顽抗 撰写
wǎn 古宛县 huáng 潢川 负隅顽抗( xiù 星宿 è

suí wǎn 绥 靖 wén
jì ng
è 阻遏 阌乡 yù lián 濂 聿


角落 )

悍然拒绝( 蛮横的样子 )
课文朗读
自主学习:
1、归纳出本文的新闻“六要素”? 2、根据新闻的结构,划分本文的 结构。 3、思考本文主体可划分几个层次?
4、新闻的语言: 准确性、严密性
5、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 电头写明 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 求明确、简练、突出。
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新闻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 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 它根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消
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题部分,也插在 “导语”或“结语”之中。
毛泽东
写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 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 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 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 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 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 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 统治中心南京。
课文朗读

《语文新闻两则》课件

《语文新闻两则》课件
公正性
新闻媒体应该公正地报道事实,不偏袒任 何一方。
新闻的分类
01 按媒体分类
可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 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 等。
03 按报道内容分类
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
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
等。
02 按传播方式分类
可分为文字新闻、图片新 闻、音频新闻、视频新闻 等。
04 按时效性分类
可分为时事新闻、特写新
《语文新闻两则》 PPT课件
目录
•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 新闻的结构与要素 • 新闻的写作技巧与风格 • 新闻的阅读与分析 • 《语文新闻两则》内容解析 • 课堂互动与讨论
01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记录社会、 01 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它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 02 ,或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最新的事实信息
快速浏览标题和导语:初步了解新闻的主 题和要点。
留意新闻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注意新 闻的语言准确性和客观性。
如何分析新闻
识别新闻类型
判断新闻是硬新闻还是软新闻,了解 其报道目的和受众。
挖掘新闻深层含义
透过新闻报道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 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
分析新闻结构
了解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 等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新能源技术的探索和创新。
06
课堂互动与讨论
关于新闻的热门话题讨论
01
总结词
激发学生兴趣
02
详细描述
选取当前社会关注的热门新闻话题,引导学生展 开讨论,激发他们对新闻的兴趣和关注。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新闻报道
总结词

《新闻两则》.ppt

《新闻两则》.ppt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 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 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 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 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之一。
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2、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 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 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导语的要求: 一是要 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 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 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 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 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
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四)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 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 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 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 重要的信息。
渡江战役示意图
四、自主学习
1.根据所学新闻知识分析《我三十万大 军南渡长江》的新闻要素,结构及语 言特点。 2.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 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 大无畏精神。
问 题 讨 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 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 表达效果。
标题
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新闻两则》PPT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新闻两则》PPT课件
2)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渡至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 三十万人。
1)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 渡江战役情况。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 的无能。两文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 洁的特点。
不同点:
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人》文统 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 情况作介绍。《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交代时间、地 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 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 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 《人》文有关于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我》文 只是按时间先后介绍一处战役情况。《人》文有对于敌军的分 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我》文对 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人》文语言凝练、概括,描述部分 近乎绘画的“白描”,深刻生动;《我》文语言朴实无华,描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积累字词
è
yù zǔ è wú hú kuì tuì
鄂 豫 阻遏 芜湖 溃退
xiè qì qū yù dí gǎng jiān miè yào sài 泄气 区域 荻港 歼灭 要 塞

《新闻两则》PPT

《新闻两则》PPT

文体知识
• 新闻: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 从狭义上来讲,就是指消息 • 新闻的特征: • 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 3.简明性:简明扼要。 •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 一、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又分为引标题、主标题、 副标题。 • 二、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 主要内容。 • 三、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 实表现主题。 • 四、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 五、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韶山人,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导师。新中 国的缔造者。主要作品都收集在 《毛泽东选集》中。
作者简介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 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 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 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 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 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 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 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 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 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 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 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 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中路军三十万,西 路军、东路军各三十五万。看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还能找出这则新闻中体现真实性的 语句或词语吗?
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人数之多(兵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攻势之利 “横渡长江”—— 地点和事件结果 齐读导语部分,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 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 领全文。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安庆
九江 九江
进入演播厅
当当播音员: 假如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 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
(1)全文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2)“突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 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3)“不料,正是、、、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1)②句好。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 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 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 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 复。
请同学自由朗 读课文,在文中 圈点批注内容的 六要素,整体掌 握新闻的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 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 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 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 要打响。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新闻,也知道新
闻之于我们生活的意义,那就让我们 走进《新闻两则》。 • 这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澎湃, 是新闻作品中车载斗量的瑰宝,它出 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新 闻 两 则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 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清朝 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逝世 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中国革命 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 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 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 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 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 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之一。
•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
报纸上的新闻吗?
•喜欢新闻,可以表示一个人敏锐
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 口,是社会变化的一张晴雨表。
新闻发布会
(检查上节课作业)
资料卡片:新闻
•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
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其中 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 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 气象、新成就。
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 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新闻的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
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 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
者以总体印象。(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
来当当制片人
下面我们将要分成地图绘制、场景设置、镜头 剪辑三个组,要求: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自身 小组的任务。
1、地图绘制组: 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 进发点用箭头标出。可以在课本中的图上描画。 2、场景设置组: 假如电视台想在新闻播报之后还进行一次军事访谈,请你设计一下 访谈人物的背景、服装、道具等。 3、假如这则新闻出现在电视上,与新闻播音相配的画面应是哪些?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拓 展 延 伸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合作探究
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默读课文,画出新闻的结构(再读)。 2、探究新闻的结构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2)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3)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 在一起的? (4)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 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主体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 军渡江作战情况。 第二层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 层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 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说到督战原因:“汤恩 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 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 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的防线又 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 接作用,由“西路军”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入“东路军”。
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紧随导语之后,是消息(新闻)的主干,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
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 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补充: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
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如本文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 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 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 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②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及时性 报道迅速及时。 准确性 语言简明扼要。
资料卡片:新闻
•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
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 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采 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这几层意思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及 各路军进展情况安排。中路军和西路 军所遇到的敌人的抵抗均甚微弱,东 路军所遇到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路、 西路放在一起先写,东路军后写。
能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开头的括号部分是什么内容?有 何作用?
新闻语言具有真实、准确、及时的特 点,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三大特点 的句子。 真实性: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多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战线长 攻势猛 战况好
(从四个方
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东路军: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 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作业
• 1、观看本晚的《新闻联播》,选择感兴趣 的新闻,概括出六要素。 • 2、再读课文,试理清文章的结构。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 不同的表达效果。)
(1)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 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2)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 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 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3)“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 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 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初,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 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 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 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 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 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 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 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