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五脏相关理论之病机传变模式探讨
应用“调补五脏方”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
慢 性 阻塞 性肺 疾 病 (ho i o s u t ep l crnc bt c v u— r i
m nr i ae C P o ayds s , O D)是 一 种 以气流 受 限为 特 征 e
大 多年 事 较 高 , 气 渐 虚 , C P 反 复 发 作 , 正 且 OD 迁
促。 肾精 不 足 , 可 引起肺 虚 而 喘 咳 。 日“ 亦 经 精气 夺 则 虚 ” “ 之 所 凑 , 气 必 虚 ”C P ,邪 其 . O D之 所 以反 复
胡、 炙远 志 、 当归 、 全 丹参 、 贝 、 川 麦冬 、 甘 草 等组 炙 成 , 中炙 黄 芪 、 参 、 白术 、 山 药 、 苓 益 肺 方 党 炒 淮 茯 健脾 ; 五 味 子 、 北 山茱 萸 、 丝 子 、 菟 蛤蚧 补益 肺 肾 , 益 气 固摄 ; 北柴 胡 、 远 志疏 肝 解郁 ; 当归 、 参 炙 全 丹 活 血 化 瘀 ; 贝 止 咳 化 痰 ; 冬 与 参 、 , 生 脉 川 麦 味 即 饮 , 益气养阴、 摄心神作用 , 麦冬甘、 , 具 调 且 寒 配 伍 于 温 燥药 中 , 制燥 烈 之 性 而药 性偏 于 平 和 ; 监 炙 甘 草 益 气健 脾 、 和诸 药 。诸 药配 伍 , 凑 补肺 健 调 共 脾 益 肾养 心调 肝 、 血化 痰 开郁 之效 。 活 现代 药理研 究显示 , 芪 、 参 、 黄 党 白术 、 味 五 子 、 冬、 麦 山茱 萸 、 蚧 、 胡 、 蛤 柴 当归 等 均 具 有 增 强 机 体免 疫 功 能 、 衰 老和 耐缺 氧 能力 : 味子 具有 抗 五
福 建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1 0 0年 4 月 第 2 0卷 第 2期
J u a o ui  ̄ es o o r l f j n Ur v r W f n F a i TCM r 0 0 2 ( ) Ap i 2 1 , 0 2 l
慢阻肺本虚标实、下虚上实的病机探讨(各科临床)
慢阻肺本虚标实、下虚上实的病机探讨(各科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临床简称“慢阻肺”,相当于中医“咳嗽”、“喘证”、“肺胀”范畴,多因反复咳喘,日久不愈,肺、脾、肾虚损,气道阻塞不利而发为缠绵难愈之病症。
根据中医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发病学观点,慢阻肺的病机应是“本虚标实,下虚上实”。
本虚、下虚是指脾肾亏虚,尤其本病患者多因年老体弱,咳喘日久,脾肾阳虚,下元虚惫,肾不纳气,以致气不归根,逆而上冲,下虚上实,使肺气胀满,呼多吸少,动则气喘;标实、上实则是风、寒、痰、瘀、湿等邪气蕴阻肺管,成为肺失肃降,反复发病之诱因。
1.本虚标实、下虚上实与慢阻肺的临床表现根据对慢阻肺的病机本虚标实,下虚上实的认识,对慢阻肺患者在形体、脏象、呼吸、精神方面的各种具体表现,以“膈”作为上下的相对区隔线,予以深层次的归纳分析。
针对台湾、香港、广州及北京等地区326名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表现加以调查,发现该病患者普遍存在一系列“下虚上实”的病理性身心症状,尤其在形体症状的表现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膈)上(膈)下虚实分野,现归纳如下:下虚是指除了肺虚以外,随着病变日久,多数患者出现脾肾阳虚,丹田无力,导致中气不足,气不归根,生新不足,吐故无能,成为老年病虚实夹杂,以虚为本,疾病趋向难治化的病理关键。
其下虚症状在形体上表现为腹肌虚弱无力,喜温暖,喜按压,腰酸腿软,步履蹒跚,行动迟缓,不耐行走,平衡性差,容易跌倒;脾肾功能方面则表现为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减退,腹胀、纳呆,致使体重下降或骨瘦如柴和精力不足、性欲减弱、阳萎、早泄、尿频或小便清长、形寒、肢冷、足部尤甚等症状。
上实包括:呼吸方面,表现为呼吸急促、表浅,肺气胀满,痰涎壅盛,上气咳喘,呼多吸少,动后尤甚。
精神方面,表现为经常紧张、焦虑、恐慌、疲乏、郁闷及情绪不稳,并且难以自我放松;同时伴随头昏、脑胀或头晕、头痛,记忆减退,白天哈欠连连,夜间则有失眠或多梦等心神不宁之表现。
中医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理论探讨
咯痰 、 短 、 闷等为 主 的第 一道 防线 ,又 “ 主气 ,司呼 气 胸 肺 肿 ,配合药线 点灸刺激 局部穴 位能 床 以咳嗽 、 属 咳嗽 ” “ 、 喘证 ” “ 、 肺 吸 ” “ 使气 至病所 、 舒经活络 、 通利关节 。 症 , 中医学 “ ,主皮 毛 ” “ ,开窍 于鼻 ” “ 邪 ,温 扭 伤 2h以后 , —3 内瘀 血 、 4 2 天 肿胀 胀 ”等 范畴 。历代 医家 为探 索此 病 上 受 , 先犯肺 ” 人体 的 呼吸 系统 首 。 明显 ,此时在药 线点灸 的基础 上加 的治疗 规律 , 高其治 疗 水平 ,积 与外 界 相通 ,易受气 候变 化 , 境 提 环 以跌 打丸局敷 ,二者协 同作用 以加 累 了丰富 的理论 和经 验 , 现将 笔 者 中有 害颗 粒 和气体 接触 , 邪乘 虚 外 速瘀 血 、 水肿 的吸收 、 消散 , 从而达 对 该病 的认 识 总结 如下 。 到疏 通 气 血 经 络 、消 肿 止 痛 的 目
局部血液循环 , 开通经络 、 可 温化瘀 浊 。外踝扭 伤部位 多为 足少 阳胆经
冼 寒梅
广 西 中 医学院 500 30 1
关 键词 慢 性 阻塞性 肺疾 病 ; 验 总结 ; 经 中医药疗 法
中图分类 号 : 5 3 R 6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 3 7 9 20 )4 O 2 3 10 —0 1 (0 7 0 —0 4 —0
循行所过 , 阳陵泉 、 悬钟 、 丘墟 归属 足少 阳胆 经 ,其 中阳 陵泉 为足 少 阳
胆经之合穴 , 有统 领少 阳经气 , 强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五脏相关理论初探
延他 脏 , 邪易感 , 外 以致 C P O D反 复发作 。水 液 的正
运主病” 明代张介宾的“ 、 五脏互藏” 清代何梦瑶的 、 “ 五脏关涉” 等理论 。但是 , J 随着 中医学 的发展 , 特别是脏腑辨证的 日 益完善 , 五行学说已显得局限, 如五行认为生理上 , 心生脾 , 但藏象理论认 为, 主 肺 身之气 , 能助脾气 ; 肝的疏泄正常 , 也能助脾之运 化 ; 阳根 于 肾 阳 ; 脾 因此 , 、 、 肺 肝 肾功 能 正常 都 能促
・
( 收稿 日期 :0 1 - 责任 编辑 : 2 1  ̄50 6 李丛 )
1 ・ 3
JA XIJ RNA ING OU L OF RA T ON Hl s ME Cl T DI I AL C NE E DI NE
含 ” 唐代 孙思 邈 的 “ 、 五脏 旁 通 ” 金 代 刘 完 素 的 “ 、 五
江西中医药 2 1 0 1年 7月第 7期总 4 2卷第 33期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与五脏 相
★ 韩林 华 ( 苏省 如皋市 中医院 江
如皋 2 60 ) 250
关键 词 : 性 阻塞 性 肺 疾 病 ; 脏 相 关 ; 医药 疗 法 慢 五 中
中图分类号 : 5 . R2 6 1
文献标识码 : A
气汤一类病证 , 虚者则发展成五苓散 、 麻仁丸 , 甚至
桂枝附子等诸证。笔者认为 , 仲景所论脾约 , 实因脾 虚 ,伤 寒论 》 《 中脾 约是 以脾 虚为 主 的一 类 证 型 。医 家多以胃强脾弱论之 , 囿于麻仁 丸之方药。仲景 实 予 阳明篇置一脾约 , 用意深矣。阳明篇首外邪初受 即有中风中寒之论 , 中外邪入里更举 胃实睥约之 篇 辨, 即一中风, 复有麻黄桂枝之不同, 同一胃实, 却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病机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病机探讨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病机探讨作者:张丹婷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广东广州 510000)【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机;气虚;痰浊;血瘀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其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为我国的常见疾病,据WHO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估计,当前世界上约有6亿COPD患者,死亡原因在1990年为全球第6位,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5位。
由于其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目前单纯的西医药物治疗尚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所以对COPD的治疗及防治越来越重视综合治疗。
在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并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简称为慢阻肺)这一现代病名,但其在临床中可表现为咳嗽、咯痰、胸闷、气促等症状,这些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中的“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多是由于肺脏长期遭受多种内伤、外感之邪的侵袭,而导致宣降功能的失常,日久则肺气受损,肺虚日久,则子盗母气,而出现肺脾两虚,久而病势深入耗伤肾气,最终导致肺脾肾俱虚。
由于肺脾肾的亏虚,导致水液代谢的失常,水湿瘀久化热,炼液成痰,痰浊内蕴;又由于正气亏虚,“气为血之帅”,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行减慢而成瘀,久则瘀阻血脉。
痰瘀互结,阻遏气机,肺气郁闭,气体交换受阻,清气不能输送濡养全身,浊气难以排出而滞于胸中,渐而成疾。
故慢阻肺的病机不外乎本虚与标实,而致病的关键即为气虚、痰浊、瘀血。
故临床常以“益气固本”、“理气化瘀”、“清化痰浊”为治疗原则。
笔者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来探讨慢阻肺的中医病机。
1 气虚、痰浊、瘀血为慢阻肺的中医病机1.1 气虚慢阻肺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久咳、支饮、喘哮、肺痨等慢性疾患迁延日久,或因失治误治,或因反复感受外邪,迁延缠绵,久治未愈,导致肺脾肾功能严重受损,使脾失运化水湿之能,肺失通调水道及宣降之职,肾失纳气之司。
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规律探讨五脏相关理论的科学内涵_吴蕾
向: 中医各家学说。 通讯作者: 艾军,Email: aijun63@ yahoo. com. cn
标,肺功能、BODE 指数、营养学指标、中医证候疗效等 为次要结局指标,探讨以健脾为中心、五脏相关的治法 对 COPD 稳定期患者的症状改善、生存质量、预后等方 面的临床疗效。 3结语
五脏相关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提出的理论学说,还 需要系统的、深入的以及能反映其内涵和本质的研究 模式。以呼吸系统重大疾病———COPD 为切入点,进 行五脏相关理论的研究,可望揭示部分五脏相关理论 的科学内涵,同 时 拓 展 了“多 脏 同 治 ”的 途 径,使 五 脏 相关理论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并得以推广应用,依据研 究中的知识发现,还可进一步提出中医理论上新概念, 增强中医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中医杂志 2011 年第 38 卷第 铭1,2 ,艾军1 ,陈升1 ,赵清山1
( 1. 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2.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7 级博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07)
摘 要: 从温病基本病机( 正邪交争与正气受损、热郁瘀相关病机) 、系统病机(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 及症状病 机( 温热与湿热、新感与伏气、温疫与温毒) 论述温病证候病机学内容,以丰富和促进温病病机病理学的研究和临床运用 的发展。
Abstract: Treat the syndrome pathogenesis for febrile disease from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febrile disease ( good and evil and cross-competition,righteousness damage、pathogenesis-related to pathogenic heat ,depression of Qi and blood stasis) 、the system pathogenesis ( differentiation of Wei-Qi-Ying-Xue and Triple Burner syndrome) ,the pathogenesis of diagnostic ( warmth and heat,damp heat、acute and seasonl febrile disease,insidious pathogen 、infectious epidemic disease and virulent heat pathogen) , in order to enrich and promote the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febrile disease pathogenesis pathology.
从相关脏腑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探析
R e l e v a n t Z a n g a n d F u C H E NG C h a n g—s h u n , , D o n g—n a n , 【 0 i ⅣS h a o—m i n , e t a 1 .( e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i n L u o h u i n S h e n z h e n , S h e n z h e n , 5 1 8 0 0 1 ,C h i n a )
肾、 肝、 心、 肠 6个 方 面 论 治 慢 性 阻塞 性 肺 病 。 关键词 : 慢 性 阻塞 性 肺 疾 病 ; 肺胀 ; 从 脏 腑 论 治
中图分类 号 : R 5 6 3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7 1 5 6 ( 2 0 1 3 ) 0 1 — 0 0 0 1一 O 3
s u c h a s l u n g,s p l e e n,k i d n e y,l i v e r ,s t o ma c h a n d i n t e s t i n e S O a s t o p r o v i d e l f t h e r a p e u t i c me t h o d f o r t r e a t me n t o f
程 昌顺 昊 东南 榻 少敏 雷红 芳
摘要 : 慢性 阻塞性肺 疾病属 中医肺胀范畴 , 其病机 属本虚标 实, 本虚 指五 脏虚 , 并 以肺 、 脾、 ’ 为主 , 标 实主要体现在痰 浊、 瘀血、 气滞、 毒 邪等 痹阻于肺 。从肺、 脾、 肾、 肝、 心、 肠等脏腑的 生理病理 方 面分析 与本痛发 生、 发展 的关 系, 并探讨从 肺、 脾、
i n t e s t i n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i t s o c c u r r e n c e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 a s w e l l a s t o d e t e r m i n e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b a s e d i n z a n g a n d f u
浅谈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
浅谈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省市兖州区中医院科乔彬 27200【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持久性气道阻塞性或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肺胀、喘证等畴,究其病因病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为在之因,外邪引动为其外因。
从中医学角度探讨其病因病机,对中医辨证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因病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展性开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响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l]。
气流受限进展性开展,可伴有气道高反响性,或并发肺源性心脏病,反复急性发作甚至并发呼吸循环衰竭(喘脱)等危候。
其发病率高,是现今世界第四位致死性疾病[2]。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肺胀、喘证等畴。
近年来,中医中药在防治本病取得一定的进展,故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对防治本病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古代医家认识中医学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病症属于“咳嗽〞、“喘证〞、“肺胀〞等病证畴[3]。
在古今医籍中,对“咳嗽〞、“喘证〞、“肺胀〞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均有详细的描述。
如《素问·咳论》指出咳嗽系“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
《素问·五邪》:“邪在肺,那么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
《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是动那么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所言“上气〞既是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
又说:“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机探讨
【学 术 论 著 】
·1949 ·
慢性 阻塞性肺疾 病病机探讨
张 元 澧
摘要: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其高患病率及高死亡率,而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 目前其确切的病因还不 是十分清楚,并且也没有确切的方法及药物阻止其发展。所以,本文将从正虚、邪凑、痰瘀及多脏腑功能失调等方面来探讨其病机。
慢 阻肺后 期 ,患者 肺 、脾 、肾 、心 ,甚 至脑 功 能 失 调 非 常 明显 。《医贯 ·喘》说 :“真元 损耗 ,喘 出 于 肾 ,气 之 上奔 ……乃气 不归 元也 ” 。说 明肾 纳气 功 能直 接 影 响肺 主气 功能 ,肾为先 天 之 本 ,寓 元 阴元 阳 ,肾气 盛 衰 也必 然影 响肺 气盛 衰 。脾为后 天之 本 ,在 宗气 的生 成 、
《黄 帝 内经 ·素 问》日 :“精 气 夺 则 虚 ”,“邪 之 所 凑 ,其气 必 虚” 。慢阻 肺 之所 以反 复 急性 发 作 ,重 要 原 因之 一就 是 机 体 虚 弱 ,抵抗 力 低 下 。 “虚 ”,尤 其 表 现 在肺 、脾 、肾三脏 之 虚 ,其 中肺 气 虚 是本 病 发 病 的首 要 条件 ,肺虚 气机 不 主 ,故 常见 语 声 低 弱 ;肺 虚 卫 外 不 固 ,故常 易感 受外 邪 而 发病 ;肺 虚 不 能 宣 降 ,故 津 液 聚 而 成痰 。脾气 虚是 本 病 发 展 的必 要 环 节 ,因为 脾 主 运 化 ,乃后 天之 本 ,气 血 之 源 ;所 以脾 虚 失 运 ,则 水 湿 停 积 ,聚而 为痰 ;并且 ,脾 虚失运 ,则 精微 不输 ,气血 无 源 ; 如此 看来 ,很 多慢 阻肺 病 人 在 后 期 表 现 为 消瘦 、乏 力 、 易反 复发 作等 证 ,概 当责之脾 虚 。 肾为 真气 之 源 、先 天 之本 ,若 患者 先天不 足 ,或后 天 消 耗 过 度 ,均 可 导 致 肾 气不 足 、肾不 纳气 ;肾不 纳气 ,动则 喘促 。肺 为气 主 ,肾 乃气 根 ,肺 属燥 金 ,肾属 寒水 ;在正 常情 况下 ,则 金水 相 生 ,若 肾精 不 足 ,则 肾虚 而 喘 。 由此 看来 ,肺 、脾 、肾在 本病 的发 病过 程 中相互 作用 ,如脾 虚而 土不 生金 ,可 引 起肺 气虚 损 ;肺 虚而 母 病 及 子 ,可 导 致 肾 不 纳气 ;肾 虚 又子 病及 母 ,则 肾不 纳气 ,动 则喘促 。所 以慢 阻肺 发病 初期 ,主要 表现 为肺 虚 ,随着 病 情 进 一 步 发展 ,可 出 现 肺 脾 两虚 ,至疾 病后 期 ,则 肺 脾 肾俱 虚 。 2 外 邪是 慢性 阻塞 性肺 疾病 发生 、发展 的 主要 因素
中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1.1病名我国古代医学中并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一名称,但根据发病机理、症状、体征等特点,常可归为“肺胀”范畴。
《灵枢?胀论》篇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灵枢·经脉》篇中.又日:“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1.2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致肺不敛降,每因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中记载“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
”指出肺虚久病,卫外不固,复感外邪,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
本病以肺脾肾虚为本,痰瘀阻肺、气道壅塞为标,多属标实本虚。
1.3辨证分型的研究copd属于中医学上“咳嗽”、“喘病”、“肺胀”范畴,至今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
刘小虹等[1]对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以痰热壅肺肺及痰浊郁肺两种证型最多见。
唐仕欢等[2]通过对150例copd患者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例数据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研究结果显示:在慢性支气管炎阶段,主要是肺脾同病和肺肝同病为主,当发展到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阶段,累及心脾肾脏时,出现肺脾同病、肺脾心同病、肺脾肝肾同病。
根据临床证型分布研究,大致可分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肺脾气虚、肺肾气虚、气阴两虚、阳虚水泛等辨证类型。
1.4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1.4.1急性加重期⑴清热化痰蔡敏等[3,5]对30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结果发现定掌汤在改善急性发作期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肺功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等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吕英[4,5]等应用化痰清肺汤对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证属痰热郁肺者治疗,结果发现:化痰清肺汤在改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方面,疗效显著。
⑵温肺化饮久延痰从寒化成饮,而又外感风寒,则表寒引动内饮,则可成为外寒内饮之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探析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是本虚标实。
标实是指外邪、痰饮、瘀血,见急性加重期,三者是主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本虚是指肺、脾、肾三脏亏虚,见缓解期,三脏功能虚弱是主要病机变化。
治疗应谨守病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而且要衷中参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疗法;病机;辨证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性肺疾病。
中医学无此病名记载,但属祖国医学的“喘证”“肺胀”“痰饮”范畴。
其病机复杂,病程迁延,具有常见性、复发性、难治性的特点,近几年来,发病率增高,临床缺乏较好的治疗方法,笔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讨慢阻肺的辨治机理,兹述如下。
1 病机之辨本虚标实“谨守病机”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有助于认识疾病的本质,更好的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正如王冰说“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针对慢阻肺的复发性、难治性,又缺乏较好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本虚标实是其病机本质,能全面反映慢阻肺的病理过程。
本虚是指肺、脾、肾三脏虚弱;标实是指外邪、痰饮、瘀血,外邪是六淫之邪,既是致病因素,也是诱发加重因素[1],瘀血、痰饮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加重因素。
本虚主要表现以下3个方面,(1)慢阻肺是多种肺疾病,长期迁延不愈发展而来,久病致肺气阴亏虚。
(2)慢阻肺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这正同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3)肺病日久,会出现子盗母气和母病及子,即可见脾肾亏虚之象。
标实是慢阻肺加重的关键,一方面六淫、痰饮、瘀血可单独致病,由于肺气虚卫外功能较弱,六淫之邪趁虚而入,使肺气郁闭,不能宣肃而发病,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直接相关[2];肺病宣肃失职,津液不得敷布,积聚成痰,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水液停滞中焦成痰;肾虚蒸腾气化失职,直接影响脾肺对津液的输布,促进痰液的形成,痰饮贮藏于肺,阻碍肺气的宣发肃降而发病,瘀血在慢阻肺的病理过程中不容忽视,正如元代医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咳嗽》说:“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
从肺脾肾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探讨
从肺脾肾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探讨
朱彦;张伟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15(031)007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本虚标实,本虚指五脏虚,但以肺、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体现在痰浊、瘀血、气滞、毒邪等痹阻于肺.基本病机为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气虚弱.从肺脾肾失调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变化,从而通过宣肺平喘、健脾祛痰、补肾纳气等方法论治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总页数】2页(P1-2)
【作者】朱彦;张伟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3
【相关文献】
1.从肺脾肾虚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祛痰治疗 [J], 付敏
2.浅析从脾肾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J], 刘建秋;王丽洁;李竹英
3.温肺背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肾亏虚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J], 尚鑫;肖顺琼;唐志宇
4.温补脾肾汤对肺脾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疗效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浆和肽素的影响研究 [J], 马红霞;张茜
5.补肺汤化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肾虚、痰瘀互结证)肺功能及血气影响 [J], 孟巍;王雪飞;王玉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五脏关系及其病变规律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五脏关系及其病变规律的研究唐仕欢;淮晓永;吕冬梅;王丽华;杨洪军;黄璐琦;王永炎【期刊名称】《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年(卷),期】2005(002)003【摘要】目的: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变过程中中医五脏的传变规律及其相互影响关系.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例数据库,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预处理转换,并导出到Weka的格式(.arff),然后利用Weka进行相关的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变过程中,初起病位在肺,逐步转变为肺脾肾、肺脾心同病,后期肺脾心肝肾五脏俱损,且中焦脾土是其传变的关键.结论: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疾病病变过程中五脏的传变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总页数】5页(P38-42)【作者】唐仕欢;淮晓永;吕冬梅;王丽华;杨洪军;黄璐琦;王永炎【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江西省中医院呼吸科,南昌,330006;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3.1;N94【相关文献】1.MODS/SIRS患者中医五脏传变规律探讨 [J], 杨广;张敏州;李松;郭力恒;颜芳;李菁雅2.基于隐喻结构映射模型的中医“五脏生克关系”概念隐喻研究 [J], 林佑益;谢菁;贾春华3.解剖学组织器官与中医五脏对应关系的研究 [J], 张连才4.记忆力减退与中医五脏病变的关系探析 [J], 马作峰;姜瑞雪;张六通;王平5.寻常型银屑病季节发病规律与中医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关系的探讨 [J], 何中秋;王凯;欧阳雪晴;郝平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机探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机探微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000;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沈阳 110000【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肺肿,是呼吸科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
【1】COPD的发病率高,患病人群广,发病后死亡率较高。
其主要特征是患者的呼吸受阻明显,且病情发展为进行性,造成的伤害不完全可逆。
其气流阻塞的原因可能是有害物质侵犯肺部引发了不正常的炎症反应。
目前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多为对患者的病情恶化和临床症状进行缓解,并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为主,而这样的治疗往往效果不够理想。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医拥有其独特的辩证理论,相比于西医有更好的疗效。
因此对中医中关于COPD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对其临床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机探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慢性阻塞、呼吸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总称,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
【2】由于患者的呼吸受阻,因此大大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并且会有并发肺源性心脏病的可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咳嗽、肺胀和喘证的范围,其病情多缠绵久不愈,较易复发,且患病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与痛苦。
本研究对临床上中医治疗COPD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内因在中医理论中,肺部的慢性疾病多与肺气的虚衰有关。
肺气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讲肺的作用为“主气,司呼吸”,外界的空气吸入肺中,与人体内的元气和饮食之气结合形成行于全身的宗气。
内经中说肺为“相傅之官,主治节”,且肺“朝百脉”,全身的经脉气血全部流经肺部,所以肺的功能与全身的脏腑经络的功能关系密切。
除此之外,肺还具有“卫外”,“主皮毛”的功能,肺能宣发卫气,并向皮毛输送精气,使体表的卫气能够起到抵抗邪气的作用。
目前,许多研究调查发现,免疫力较差的人多伴有肺气虚衰,肺气虚,则卫气不能正常地输布于体表,腠理疏松,邪气易进入体内,引发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五脏相互关系的初步探讨的开题报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五脏相互关系的初步探讨
的开题报告
题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五脏相互关系的初步探讨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COPD不仅与呼吸系统有关,还可能引起全身多个器官的损害。
五脏相互关系是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秉承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观念,强调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和相互关系,因此,对于COPD患者
五脏相互关系的探讨显得非常必要。
研究目的:探讨COPD患者稳定期五脏相互关系的变化规律,为中
医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研究内容:通过查阅文献和临床数据,搜集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肺功能指标、症状评估、中医体质辨识、舌诊、脉诊等中医诊断指标,以及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等相关检查结果,归纳总结出COPD患
者稳定期五脏相互关系的变化规律。
研究方法:采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COPD患
者各项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确定相互关系的变化规律。
研究意义:通过对COPD患者五脏相互关系的探讨,可以深入了解COPD的全身影响机制,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有望提高COPD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五脏相互关系探析的开题报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五脏相互关系探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医疗和健康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AECOPD)是该病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其严重程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转归和预后。
五脏相互关系是中医经典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指五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相互调节的机能联系。
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常常用到五脏相互关系形成的治疗方法,这也使得研究五脏相互关系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一种临床症状较为明显的肺部疾病,然而五脏相互关系是否会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证据支持。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探寻五脏相互关系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定义和病因病理(2)五脏相互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3)五脏相互关系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关系分析(4)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结合分析2.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
(2)临床观察法选择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观察和病例分析,研究五脏相互关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影响,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3)实验研究法选取一定数量的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研究,观察五脏相互关系的变化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究五脏相互关系是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预后和治疗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更好的理解中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论宗气亏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横向传变的关键因素
论宗气亏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横向传变的关键因素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肺部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喘息、痰多等,其中喘息是COPD的主要症状。
COPD患者的肺功能随着疾病的发展而逐渐退化,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COPD的发病过程中,气道阻塞是主要病理表现之一,而宗气(指在体内气机运行中不参与养生活动、无利于人体合理代谢的气,逆行上冲并遏止正常气的运行)的存在与阴阳失调有关,是导致COPD恶化和肺功能下降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宗气亏虚对COPD横向传变的危害。
宗气概述宗气是《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所提出的概念,指在体内气机运行中不参与养生活动、无利于人体合理代谢的气,逆行上冲并遏止正常气的运行。
宗气亏虚是指由于食物不当、劳累过度等原因,导致人体内部宗气过多、正气不足而致病。
在中医理论中,宗气与正气共同构成了人体的气机,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
宗气的过多和亏虚都会影响气机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COPD横向传变的定义COPD横向传变是指COPD患者的肺功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急性恶化,导致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
COPD患者的病情恶化与气道炎症、氧化应激、感染等因素有关,而宗气亏虚也是导致COPD横向传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宗气亏虚对COPD横向传变的影响1. 宗气亏虚导致阴阳失调中医理论认为,阴阳是世界万物最基本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失调是造成疾病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COPD患者中,由于肺部组织受损、氧化应激加重等原因导致局部氧供减少、代谢产生障碍,从而使阴阳失调,宗气随之亏虚。
宗气亏虚导致正气受损,导致病情恶化。
2. 宗气亏虚导致炎症反应加重COPD 患者的气道炎症是导致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抗病原菌、异物和损伤因素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但如果炎症反应过度,则会导致正常组织的损伤和病情加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脏腑病机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脏腑病机探讨
朱慧志;韩明向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05(23)6
【摘要】根据中医对肺脏及相关生理病理的认识,结合COPD的相关生理、病理表现、临床特点及相关研究情况,试对COPD的脏腑病机作一探讨。
【总页数】3页(P1042-1044)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脏腑;病机;探讨
【作者】朱慧志;韩明向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6
【相关文献】
1.刘完素脏腑六气病机探讨 [J], 孟锋;卢红蓉;王笑红
2.从中医脏腑八纲辨证理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及治疗方法 [J], 赵智宏;徐杰
3.从"脏腑经络传变"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机衍变规律 [J], 魏江平; 文雯; 代渊; 文跃强; 徐世军
4.基于"皮腠-筋骨-脏腑"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中医病机演变 [J], 毕张扬;张伟
5.从脏腑学说探讨儿童发声性抽动发病机制 [J], 陈茗洲;韩新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宗气亏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横向传变的关键因素
论宗气亏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横向传变的关键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或胸闷等症状的疾病。
COPD是全球主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也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宗气亏虚与COPD宗气亏虚是中医术语,指肺、脾、肾三藏的精气阴阳不足。
在COPD患者中,宗气亏虚表现为气血不足、免疫力降低、疲劳、心悸等症状。
宗气亏虚可以影响COPD患者的疾病进程和预后。
宗气亏虚的影响加重炎症反应COPD患者因吸烟或长期接触有害气体而导致肺部出现慢性炎症。
如果患者同时存在宗气亏虚,炎症反应会加重,导致肺部组织破坏和气流限制加重。
诱发恶性循环宗气亏虚导致患者易患感染和诱发急性加重,急性加重又会引起宗气的继续亏虚,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影响治疗效果宗气亏虚会影响COPD治疗的效果。
药物、物理治疗等方式的治疗可能因为宗气的亏虚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中药治疗COPD的作用中药治疗COPD的主要作用是调和脏腑,补益宗气。
通过中医调理,可减轻COPD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防止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治疗COPD的主要方剂有清肺汤、麦门冬汤、六味地黄丸等。
宗气亏虚与横向传变横向传变是指COPD患者的肺部炎症进一步加重,加速肺部组织受损,导致疾病恶化。
横向传变是COPD治疗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宗气亏虚是横向传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宗气亏虚导致COPD患者免疫力降低,肺部炎症反应加重,使得横向传变的风险明显增加。
此外,宗气亏虚还可能促进肺部细菌感染,在横向传变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结论COPD是一种以肺部气流限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在治疗COPD过程中,了解宗气亏虚的影响,通过中医调理恢复宗气,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防止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宗气亏虚也是COPD横向传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加强对宗气状态的调理,可以减少横向传变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献 研 究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五脏相关理论之 病 机传 变模式探讨
林 琳 吴 蕾 许 银姬
( 东省 中 医院 , 东广 州 5 0 2 ) 广 广 1 1 0
摘
要
通 过 对 历代 文 献 的 系统 调 研 。 结 中 医辨 治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病 ( OP ) 总 C D 的规 律 , 与传 统 并
,
结 论 的正 确性 , 可把 痰 浊 、 滞 、 并 气 血瘀 、 气虚 确
eo h g a c n e :urn eut r m h e s. o d sp a e l a cr c re trs l f te at r J s o W l
S r , 9 4,8 3) 4 ug 1 9 1 ( : 7 3 食 管癌 基本证 型因素 【1 牛 红艳 , 嘉 湘. 医药 抗肿 瘤 转 移 临床 研 究进 展 食管 癌 中医辨 证分 型
关键 词 慢 性 阻 塞性 肺 疾 病 五 脏 相 关 理论 病 机 传 变
中 图 分 类 号 R5 3 6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O D五 脏 相关 理 论框 架 .从 而揭示 五 邓铁 涛教 授 提 出的五 脏 相关 学 说用 以指 导 中医 拟探 索 构建 C P 实践 . 能够 提 高疗效 , 理解 释 临 床复 杂病 机 证 脏 相关理 论 的科学 内涵 合 然 而作 为一 种 中 医基础 理 论 学 说 . 五脏 相 关 理 1 方 法 缺乏 系统 的 整理研 究 . 内涵 有待 进 一步 充 实 。 11 收 集 文献资 料 其 .
金 项 目 : 家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展 计 划 ( 7 国 9 3计 划 ) 题 ( 0 5 B5 3 0 ) 课 20 C 2 5 2
阳 ” 朱丹 溪则 认 为 “ 气 之 为病或 饮 食不 谨 , : 夫 内 火 . 热毒 内生 则 气 血 津液 俱 耗 。 此 . 实 夹 杂 本 应 因 虚 情 或 食 味过厚 , 助 阳气 , 成膈 热 ” 偏 积 等等 , 不 为 食 管 癌 主 要 证 型 。但 统 计 分 析 中 该 证 仅 占 无 食管 癌 的虚实 夹杂病 机
条 件 . 出 C P 脏 腑 病 机 传 变 的模 式 包括 肺 脾 、 肾 、 心 、 脑 、 肺 、 肾 、 肝 、 心之 间 的 双 提 OD 肺 肺 肺 肝 脾 心 肾 向 或 单 向 传 变 。 体 以 肺 为 中心 , 、 、 、 四脏 与 肺 之 间可 相 互 影 响 , 期 还 可 能 由肺 及 脑 。 总 脾 肾 心 肝 后
五 行 学说 比 较 . 建 C P 五 脏 相 关 理 论 框 架 。 究 结 果 证 实 C P 病 位 在 肺 , 脾 、 、 、 等 脏 构 OD 研 OD 与 肾 心 肝 腑 系统 皆有 关 系 。 尤其 与脾 、 关 系 密切 ; 确 了 C P 脏 腑 病 机 传 变的 模 式 以及 病 机 传 变 的 基 础 和 肾 明 OD
1 .1 , 虚 证 却 占 3 .1 . 示 临床 上 虽 以 虚 实 42 % 而 76 % 提
在对 各 类证 型按 因 素进 行划 分后 .统 计分 析 发 夹杂 多 见 . 却 以本 虚 为辨证 要 点 . 见扶 正 之法 在 但 可 浊、 气滞 、 血瘀 、 虚分 别位 居前 4位 , 气 出现 频 次 本病 辨证 治疗 中起着 极 其重要 的作 用 计 比例 为 6 .O 且 与 其 他证 型 因 素 有显 著 差 4 参考 文献 1 %. 1 结 果 为 x= 3 . , < .5 此结 果 更 加 印 证 了 2 104 P 00 , 7 【 Z agD ,h n Y, u n Je a.prbesum u 1 】 h n W C egG H agG ,t 1 ea l q a o s O
.
以实证 居 多 ( 4 .8 , 示 临床 上 食管 癌 辨 占 81%) 提 【】 林 炳 奎 . 瘤 的 中 西 医 结合 治 疗 经 验 与展 望. 国 中西 医 3 肿 中 实证 多 见 , 实证 之 中又 以气 滞血 瘀 、 痰 互结 在 瘀 结 合 杂 志 ,0 3。3( : 1 2 0 2 8) 6 2
性 阻 塞性 肺 疾 病 (ho i o s u t e p l n r 111 范 围 古 代 医 著 , 代 医著 、 科 书等 , 术 c rnc b t ci umo ay r v .. 现 教 学
诊疗 规 范等 . 医学 期刊 。 s . O D)这一 具 体 的疾 病 中如何 认 识 与 运 用 机 构 所制 订 的有 关标 准 、 eC P 相 关理 论 . 得 深入 探 讨 。 研究 在 系统 调 研 古 11 值 本 .. 纳 入 标 准 ( ) 代 文 献 中病 名 为 “ 胀 ” 2 1古 肺 、 、 咳喘 ” “ 咳” “ 、喘 、 支饮 ” ,主要 表 现 为气 紧 、 献 的基 础上 . 过探 讨 C P 的病 机传 变模 式 。 “ 证 ” “ 通 OD 喘
志 。 0 2。3( :5 2 0 1 2) 10
: 互结 三证 出现频次 最高 ( 别 占 2. %、 气 分 48 O
第 一作 者 : 司银 套 (9 3 ) 男 , 治 中 医师 . 16 一 , 主 本 ) %和 1 . % ) 可 见 气 滞 、 95 8 , 血瘀 、 浊 是 形 成 实 科 学历 。 痰 中医消化 内科 专业 基本 病 理 因素 , 并且 三者 多 两两 相互 搀 杂 . 而非 通讯 作者 : 志 良。 黄 电子邮 箱 :ziag ia o hhl n @s , m i 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