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解读
0—6个月婴儿建议纯母乳喂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部署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工作,切实保障贫困地区儿童生存和发展权益,实现政府、家庭和社会对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成长的全程关怀和全面保障。
《规划》指出,我国儿童事业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4000万儿童,在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对于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等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强调,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儿童的健康和教育,要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实施全过程的保障和干预,编就一张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儿童发展整体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规划》明确,要重点围绕健康和教育两个儿童发展的核心领域,兼顾儿童福利和安全,实施好五方面任务。
一是新生儿出生健康方面,聚焦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孕产妇营养补充、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管理等重点工作。
二是儿童营养改善方面,推进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扩大婴幼儿营养改善试点范围、完善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补助政策等营养干预措施。
三是儿童卫生医疗保健方面,实施儿童健康检查、疾病预防控制、医疗保障、卫生服务、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任务。
四是儿童教育保障方面,明确开展婴幼儿早期保教、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保障学生安全成长等政策措施,主要解决特殊困难地区的教育薄弱环节。
五是特殊困难儿童教育和关爱方面,加强留守儿童、孤残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困难儿童的福利保障、特殊教育、救助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突破困境,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健康成长
19
突破困境,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健康成长
金卓菡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在我国现有对学生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中,对学生群 体心理健康的关注日渐增多,多数地区学校都有配备心 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然而,随着城镇 化浪潮,城乡人口流动加剧,受城乡经济差异大、教育 资源供给不足、传统观念制约等因素影响,社会对乡村 小规模学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爱难以落地。
学习与成长“ 难续”。随着乡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很 多小规模学校因“ 撤并”而“ 日渐消失”,对于被并学 校的乡村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的生活与学习节奏容易被 打乱,出现“ 非连续性教育”现象,即学习或生活的持 续性状态突然中断,或碰到忽然发生的教育现象和事件, 如转学、升学,迫使自身从当前已知的、熟悉的、持续的、 习惯的状态转入一种未知的、陌生的、改变的、不适的 状态中学习与生活。首先,被并校的学生与家庭之间的 物理距离增长,每天需要花费长时间步行或者乘坐公交 车上下学,学生出行安全无法保障,家长也不便照料孩子。
2021年发布的《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表明: 乡村儿童在普通儿童中抑郁率较高,调查显示有25.2%的 乡村儿童存在抑郁风险,焦虑风险检出率为25.7%,抑郁、 焦虑情况极其严重。在乡村儿童中,留守儿童这两项指标 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风险更大。《 中国留守儿童 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 以下称《 白皮书》)调查结果 显示:中国留守儿童心理危险系数还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由东到西明显上升,西北地区最为严重,东部最低。农村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家 庭教育、校园生活和教师教学等,亟需家庭、学校与社会 多方的共同支持与持续关注。
社会支持网络“ 失联”。缺少专业化身心健康关爱体 系与机制也是乡村儿童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乡村儿童 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存在结构性短板。《 中国乡村儿童发 展报告(2021)》指出,乡村儿童基础性、普惠性、兜底 性资源亟须补充,乡村儿童照料缺失情况仍然较为普遍。 乡村家庭、学校与社区普遍存在“ 失联”情况。有研究 分析发现,小规模学校与乡村社区的互动存在互动目的 不统一、互动难以发生、互动资源匮乏、学校的教育资 源难以满足等问题,如有的地区社区基层医疗资源匮乏, 村卫生室离学校距离远、布点少,乡村服务类社会组织 的服务范围无法覆盖全体乡村儿童,社会对乡村儿童教 育发展的支持系统出现“ 末位缺失”。同时,家校之间的 协作也缺乏专项资源与联动机制,亟需社会的支持。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印发2014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方案的通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印发2014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公布日期】2014.11.24•【文号】国卫办妇幼函〔2014〕1076号•【施行日期】2014.1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妇幼健康,扶贫、救灾、慈善正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印发2014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函〔2014〕1076号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妇联:为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改善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决定在你省(区、市)开展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现将《2014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方案》(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妇幼健康频道儿童卫生栏目下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全国妇联办公厅2014年11月24日2014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改善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全国妇联继续合作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一、项目目标(一)总目标。
为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以下简称营养包),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与技能,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
(二)具体目标。
1.项目地区县、乡、村相关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国务院关于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2.06.21•【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情况的报告——2022年6月21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受国务院委托,就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健康促进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大会上强调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肥胖防控、心理健康服务、缓解儿童医疗服务资源短缺问题、幼儿园和中小学卫生与健康工作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推进儿童健康服务的优先供给,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深入实施健康儿童计划。
孙春兰副总理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重要政策措施,部署推进重点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政策,狠抓工作落实。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一)完善儿童健康促进法规政策。
全国人大以宪法为依据,不断完善儿童健康法律体系,制定公布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妇幼保健事业,建立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两次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不断强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母婴保健和婴幼儿照护服务。
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加强未成年人全方位保护。
修订药品管理法,进一步明确鼓励儿童用药品的研制和创新,对儿童用药予以优先审评审批。
在民法典、传染病防治法、疫苗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学前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制修订中,均强化儿童健康促进有关规定。
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相关法律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全力推进儿童健康促进工作。
营养不良、学前教育缺失,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先天不足”状况堪忧——阻断贫困,瞄准儿童早期发展
营养不良、学前教育缺失,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先天不足”状况堪忧——日前一项研究结果令人堪忧:我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不良、学前教育短缺等现象严重,城乡儿童早期发展的隐形差距,将造成“贫困代际传递”,其长远影响不容小视。
如何促进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试验表明,实施“早期营养干预”和“送教到村”,成本经济、效果明显,是适合国情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家有关部委已经在全国100多个贫困县开展试点。
关心贫困儿童的童年,就是关心农村的未来,敬请关注本期报道。
青海乐都县2299名农村孩子吃上营养包——“小土豆”们壮实了本报记者张志锋王梅土豆喂大的孩子,瘦弱得就像“小土豆”过去,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基本上是“放养”——吃饱饭,到处跑。
如今,青海省乐都县等地的农村正在改变传统的养育观念和方式。
“今年大旱,洋芋种不上,农民快急死了。
”4月11日,洪水镇河西村卫生室大夫李全玉一边带路,一边指着白花花的田地叹气。
乐都是多民族聚居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地盛产的洋芋是农民的主菜、主食。
李全玉当了29年村医,问起村里的娃娃长得好不好,她说:“农村人养孩子比较粗放,5岁左右的娃娃低人家半头,也没人家聪明。
”“早上土豆丝、中午土豆片、晚上土豆饼,娃娃断奶后就随着大人吃,有鸡蛋算好的。
”9个月大的小哲翰的爷爷说,河西村离县城约30分钟车程,6年前,盒装牛奶等营养品在村里很难买到。
2009年8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派出专家,随机对该县寿乐镇等乡镇124名6—24个月龄婴幼儿基本营养指标进行测试,贫血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58%和5.8%,比全国贫困地区平均指标高出不少。
专家还对当地3—5岁儿童的语言、认知等基本能力进行测试,明显低于本省西宁等城市的同龄孩子。
平时怎么教育孩子?“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年人没什么文化,大人去地里干活,娃娃跟去。
”一些老人这样回答。
“过去这里的娃娃长得瘦小,脸黄黄的,像个‘小土豆’。
见了生人就躲在大人背后,也不太敢说话。
《2021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新政策提案,今年两会关于教育改革》
《202x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新政策提案,今年两会关于教育改革》202x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新政策提案,今年两会关于教育改革提高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出台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升学政策,推动大城市免试就近入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行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资源,这是我们从未放弃的梦。
3月5日,这个梦被再次唤醒。
总理在202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教育时,要求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总理的报告引发追问:这些年教育公平究竟走出多远。
党的十九大以来,无论是促进机会公平、推动资源配置公平,还是实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覆盖,都记录着我国教育公平行进的一串串足迹。
提高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出台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升学政策,推动大城市免试就近入学——促进机会公平保障每个孩子公平接受教育“儿子在学校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后变得很有礼貌,工作总结懂得感恩,学习也有了进步。
”这是武汉市德才中学一位进城务工的家长写在国家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员办事处发放的问卷调查“您最感动的事情”一栏中的文字。
这既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一群体在流入地接受教育的现实写照,也是近年来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始终兜住教育民生“底线”的一个缩影。
202x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升学考试开始“破题”,26个省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12个省份4440名考生参加高考。
202x年,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逐步完善。
全国28个省份实施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加高考,涉及考生5.6万名。
截至202x年底,全国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比例保持在80%。
此外,政府购买的民办学校学位不断增加,202x年达到124.6万个。
202x年,学籍系统为507万名学生省内转学、62.6万名学生跨省转学提供了服务。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
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
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
学习《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心得体会学习《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心得体会1 在市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和组织下,我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的具体表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重新燃起了更多欲望,同时也再次深感作为人民教师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在不断进步:实施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希望工程”等扶困助学工程;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每一位义务教育段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贫困子女受教育问题;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严格考风考纪,确保教育的公平、透明等都已惠及了全国人民。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在发展目标中,职业教育在未来必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社会认可。
科园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务管理上是符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精神和思想的,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所走的道路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同时,我们在教学管理上的探索和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应该以此次《规划纲要》的学习为契机,以提高教学服务能力为推手,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远程教育网的资源共享,信息化现代化的城市班班通建设,当代教师再不是处在只能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三大教具时代。
“一贫如洗、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也再不是现代教师的真实写照,“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不再是句口号,每年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红火场面足以向世人昭示教师职业的巨大吸引力,越来越多的知识型人才开始青睐教育事业,“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更加稳定了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怎样的人算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因材施教”再次成为本纲要中体制改革的关键性问题。
《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深度分析
《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深度分析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深度分析1. 引言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旨在全面深入地促进中国儿童在各方面的均衡发展,确保儿童享有基本的权利和福利,以及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
本深度分析将详细解读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参考。
2. 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主要目标2.1 总体目标到2030年,中国儿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明显提高,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充分保障,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更好实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2.2 分项目标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明确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分项目标:1. 儿童身心发展:提高儿童身心发展的整体水平,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
2. 教育与学习:实现儿童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健康与福祉:保障儿童的健康权益,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4. 保障儿童权利:加强儿童的权益保障,确保儿童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5. 环境与友好:营造儿童友好的环境,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6. 社会参与与权益:促进儿童的社会参与,保障儿童的权益。
3. 深度分析3.1 儿童身心发展儿童身心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基础。
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全面性,注重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心理素质。
2. 加强儿童体育教育,提高儿童体质水平。
3. 注重儿童艺术教育,培养儿童的艺术素养。
4. 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服务。
3.2 教育与学习教育与学习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途径。
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强调实现儿童教育的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儿童的全面能力。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
2020年)》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部署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工作,切实保障贫困地区儿童生存和发展权益,实现政府、家庭和社会对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成长的全程关怀和全面保障:《规划》指出,我国儿童事业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4000万儿童,在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对于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强调,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儿童的健康和教育,要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实施全过程的保障和干预,编就一张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儿童发展整体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
平的目标。
《规划》明确,要重点围绕健康和教育两个儿童发展的核心领域,兼顾儿童福利和安全,实施好新生儿出生健康、儿童营养改善、儿童卫生医疗保健、儿童教育保障和特殊困难儿童教育和关爱五方面任务。
(中国教育报,2015-1-16)。
(201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
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
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详尽解读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详尽解读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详尽解读本文解读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旨在指导和促进中国儿童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对该纲要的详细解读:背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儿童权益保护的需要而制定的。
这一纲要旨在为中国儿童的成长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实现儿童权益的最大化。
目标该纲要的主要目标如下:1. 全面提升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确保每个儿童都能享有健康成长的权利。
2. 促进儿童的教育发展,确保每个儿童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3. 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儿童心理咨询和支持。
4. 加强对儿童的社会保护,保护儿童免受暴力和虐待。
5. 提升儿童的文化素养,推广优秀的儿童文学和文化活动。
策略为实现上述目标,纲要提出了以下策略和措施:1. 建立全面的儿童健康监测和评估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儿童健康问题。
2. 加强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和质量。
3. 完善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档案。
4. 制定和完善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虐待儿童行为的打击力度。
5. 鼓励儿童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
实施与监测纲要明确了实施机构和监测机构的职责,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和监测措施。
实施机构将负责具体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监测机构将对纲要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结论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致力于促进中国儿童的全面发展,保障儿童权益。
通过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社会和文化保障措施,纲要旨在为每个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实现儿童权益的最大化。
---以上是对《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的详尽解读。
国家基层儿童发展项目
国家基层儿童发展项目国家基层儿童发展项目是针对我国农村和贫困地区儿童的一项重要工程,旨在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发展条件,使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本文将对该项目的背景、目标、重点工作以及实施效果进行阐述。
一、背景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儿童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缺乏基本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学校。
由于家庭贫困,他们无法享受到良好的医疗保障和生活条件,身心健康的发展受到阻碍。
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国家基层儿童发展项目应运而生。
二、目标国家基层儿童发展项目的目标是提升农村和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加强儿童保护和健康管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三、重点工作1.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该项目通过增加教师编制、修建学校等方式,为农村和贫困地区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还鼓励教师担任志愿者,到偏远地区授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源和卫生条件等方式,建设优良的生活环境,确保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加强儿童保护机制:该项目注重加强对儿童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的儿童保护机制,确保农村和贫困地区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4.提供医疗保健服务:通过建设乡村医疗机构、培训医务人员等方式,为农村和贫困地区儿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改善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四、实施效果经过多年的实施,国家基层儿童发展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方面,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农村和贫困地区儿童的受教育率明显提高。
他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
另一方面,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和医疗保健服务,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此外,国家基层儿童发展项目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主题讲解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主题讲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主题讲解引言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4-2030)是为了推动中国儿童全面、健康、快乐成长而制定的重要文件。
本纲要旨在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健康、保护和发展机会,以实现儿童权益的保障和促进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标和原则1. 实现儿童权益的全面保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法律保护等基本权益。
2. 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加强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3. 推动儿童教育公平: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条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儿童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4. 加强儿童保护工作:加大对儿童权益保护的力度,预防和惩治虐待、遗弃、拐卖和性侵等恶性事件,确保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
5. 培养儿童全面发展能力: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为儿童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重点任务1. 完善儿童权益保障体系:加强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儿童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对儿童权益侵害行为的打击和惩治。
2. 推进儿童教育公平: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
3. 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建立全面的儿童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体系,开展儿童健康体检和疾病预防工作,提高儿童的健康素养。
4. 健全儿童保护机制:完善儿童保护机构和机制,提高社会对儿童保护的关注度和响应能力,加大对虐待、拐卖和性侵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5.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推动儿童的素质教育和综合素养培养,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实施措施1. 加强政府领导和部门协作,建立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合力推动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
2. 加大对儿童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确保纲要中各项目标的顺利实施。
全国及各地区家庭教育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全国及各地区家庭教育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国家层面家庭教育行业政策
显示,近年来,为了促进家庭教育行业发展,中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关心孩子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如2022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深化“‘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讲好红色家风故事,引导青少年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助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
2015-2022年国家层面家庭教育行业政策汇总
地方层面家庭教育行业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家庭教育行业发展,如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和河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强化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支持保障。
推进实施家庭教育工作规划,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普惠享有,并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培育家庭教育服务机构。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
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
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一)儿童与健康。
主要目标:1.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减少出生缺陷所致残疾。
2.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3‰以下。
降低流动人口中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
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6。
4.控制儿童常见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5.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6.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降低到1‰以下。
7.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8.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
9.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3。
10.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
11.提高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
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
12.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
13.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
14.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
策略措施:1.加大妇幼卫生经费投入。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和边远地区妇幼卫生经费投入,促进儿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2.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省、市、县均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
加强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基层妇幼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县级以上妇幼保健院设置儿科,增加儿童医院数量,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
加强儿童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儿童卫生服务能力。
3.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
推进儿童医疗保健科室标准化建设,开展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服务。
逐步扩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儿童保健服务内容。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均达到8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解读
儿童发展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系社会公平公正。
国办日前印发《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健康和教育为重点,给予贫困地区儿童以关怀和保障,帮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起公平“起跑”。
我国儿童健康水平不平衡现象突出
“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儿童营养问题更为突出。
”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农村地区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为城市地区的3至4倍,而贫困地区农村又为一般农村的2倍。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9.5‰和12‰,较2000年分别降低了70.5%和69.8%。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降低到10%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贫血患病率降低到12%以下。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并保持在90%以上。
中小学生体质基本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规划为未来5年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的孩子们勾
勒出了健康路线图。
规划当中的有些措施是之前措施的“增强版”,如营养改善计划等,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做好学前教育阶段儿童营养改善工作。
“还有些措施处于实验阶段,如孕妇的营养干预、零至三岁儿童早期养育等。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说,这需要在探索中不断改进。
对儿童早期投入回报效果最明显
“学术界的研究和大量实验数据证明,早期投入回报效果最明显,儿童发展关系终生,早期营养、健康和教育做好了,一生成长都会受益。
”卢迈说。
这一规划的出台,是我国反贫困的重要措施,能有效减少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
保障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4 000多万儿童的营养健康和教育,也有助于提高我国未来劳动力大军的素质,建设人才强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1年10月,国务院决定从当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在此之前,广西不少贫困山区的学生一天只吃两顿“黄豆蒸饭”,贫困农村儿童营养健康问题堪忧。
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后大大改善了这些儿童的健康状况,提高了基础教育水平。
然而,实施3年多来这一计划也暴露出补助标准过低、管理不善、食品安全难保障、经费被侵占等问题。
一些基层
教师反映,此次出台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需要地方政府加强配套,引入第三方公众监督,让国家资源真正花在孩子身上。
对此,卢迈认为,目前我们国家尚拿不出足够的财力覆盖每一个贫困地区,应该先尽着最贫困的地区改善儿童发展,各省也要负起责任,提高区域内儿童健康成长保障水平。
为特殊困难儿童“雪中送炭” 不仅“养活”更要“养好”
如果说儿童是娇弱的花朵,需要在关爱与呵护下成长,那么特殊困难儿童更需要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此次规划提出,完善特殊困难儿童福利制度,内容涉及探索适合孤儿身心发育的养育模式,落实好为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的政策,探索建立其他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0~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补贴等方面。
专家指出,对孤残儿童的救助,更体现在积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成长为心智健全的人。
对此,民政部于去年9月出台《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让更多孤残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由于受经济贫困、监护缺失、家庭暴力、教育失当等影响,一些未成年人遇到了生存困难、监护困境、成长障碍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社会保护制度。
规划对完善儿童
社会保护服务体系作出安排,提出推动建立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国家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在坚持家庭对未成年人养育负有首要责任的前提下,政府要开展预防、监督、转介、帮扶等服务,协助监护人正确、有效履行家庭监护职责。
能够接受教育,对于残疾儿童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是他们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在贫困地区,由于理念的落后和师资力量的欠缺,残疾儿童即使能接受教育,也是用正常教育来教的,效果很不明显。
”北京市海淀培智中心学校校长于文认为,对贫困地区的残疾儿童特殊教育,除了加大硬件的投入、资金投入,也要注重软件建设。
(来源:新华网胡浩刘奕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