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Y学08-09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
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1.李某因倒卖外汇于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徒刑5年。
修改后的刑法实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
法院应当如何处理?()A.撤销原判,改判无罪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C.驳回申诉,维持原判D.考虑到李某已服刑2年,改判为有期徒刑2年并予释放2.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
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盗窃罪B.抢劫罪C.绑架罪D.抢劫罪、绑架罪3.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
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
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4.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
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
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5.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
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
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A.故意伤害罪B.正当防卫C.防卫不适时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6.赵某持刀闯入钱某家中,声称要割下钱某的一只耳朵以教训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第一题:罪犯A因犯下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两年,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重新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请分析 A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可以享受的法律地位以及A再次犯罪的刑罚确定原则,并说明依据。
答案: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可以享受刑罚免除的法律地位。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8条的规定,经法律规定可以对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宣告缓刑的,可以对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裁定缓刑。
法律明确规定,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案件执行机关应当对判决决定作出终结,并为罪犯免除刑事责任。
因此,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可以免于服刑。
然而,如果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再次犯罪,则需要受到重新刑罚的确定。
根据刑法第63条第1款的规定,凡是受过缓刑判决,缓刑考验期限届满后又犯新罪的,可以判处原判决的刑罚。
依照该条规定,罪犯A因重新犯罪,应当受到判决刑罚的制裁。
总结: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可以免除刑事责任,但如果在此期限届满后再次犯罪,需要重新受到判决刑罚。
这是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所确定的。
第二题:请简述“必要防卫”的法律要件以及适用条件,并结合案例说明。
答案:必要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防止或者抵制非法侵害而采取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0条第1款的规定,必要防卫的情节必须符合以下要件:1. 非法侵害:必要防卫行为只允许在受到非法侵害的情况下进行。
非法侵害包括他人对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其他合法权益的非法侵害。
2. 立即必要:必要防卫的行为必须是立即必要的,即不能使用过度的武力。
防卫行为必须是用于抵制或防止非法侵害的最低限度的行为。
3. 被侵害者:必要防卫只允许被侵害者采取行动,而不能由第三人代替被侵害者采取防卫行为。
以上是必要防卫的基本要件。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必要防卫的适用条件。
案例:甲在家中休息,突然发现一名陌生人翻墙进入自己的院子,并试图破门而入。
甲为了防止陌生人进入并对自己及家人造成伤害,持家中的防狼器械击伤了陌生人。
最新电大【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简答题及答案全
【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简答题及答案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简答题1.如何理解刑法学及其研究对象答: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刑法.而刑法的基本内容是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所以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也可以说刑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刑法学研究对象的这种特殊性是葂于其他部门法学的主要标志.2、如何理解刑法的性质阶级性质: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
法律性质:(1)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广泛;(2)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3、怎样理解我国刑法制定的实践根据宪法是我国刑法制定的法律根据,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是我国刑法制定的实践根据。
4、刑法的解释有哪些种类一按解释效力的不同可分为: 1.立法解释,就是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2.司法解释,就是由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3.学理解释,就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属于有权解释,有法律约束力.学理解释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属于无权解释.二按解释的方法不同可分为: 1.文理解释,就是对法律条文的字义,从文理上所作的解释.2.论理解释,就是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论理解释可分为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5、怎样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答:(一).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的原则;(二.)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精神;(三.)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6、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法定化,即犯罪与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擅断。
(2)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法律规定。
(3)明确化,即刑法条文必须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
7、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是什么?含义是: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同样情节的犯罪人,在定罪处罚时应当平等;任何人受到犯罪的侵害,都应当依法受到保护,而且被害人同样的权益应当受到刑法同样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规定的特权,不得因犯罪人或者受害人的特殊身份、地位、或者不同出身、民族、宗教信仰等而对犯罪和犯罪人予以不同的刑罚适用。
刑法学(一)测试试题
刑法学(一)试题————————————————————————————————作者:————————————————————————————————日期:2刑法学(一)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直接客体2、直接故意3、犯罪中止4、假释5、牵连犯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番号填入题前表中的相应题号下。
错选或者不将正确答案填在规定位置的,该题无分。
)1 2 3 4 5 6 7 8 9 101、甲带邻居家5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
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1)法律的直接规定(2)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2、甲在13周岁时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
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罪数额应为()。
(1)14500元(2)12500元(3)9500元(4)4000元3、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射击。
甲的行为是()。
(1)犯罪未遂(2)犯罪中止(3)犯罪既遂(4)犯罪预备4、医生甲疏忽大意开错药方,司药乙没注意检查,误照错药方发药,至婴儿服药后死亡。
对甲、乙的行为()。
(1)应按共同犯罪处理(2)甲乙都是过失犯罪,应分别处理(3)属于意外事件(4)甲是过失犯罪,乙不构成犯罪5、甲为了迫使债务人乙还债,将乙关在地下室达一个星期,甲的行为属于()。
(1)连续犯(2)继续犯(3)徐行犯(4)结合犯6、甲因犯某罪,于1987年4月2日被公安机关逮捕。
1987年6月10日,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甲在有期徒刑执行期间于1991年4月2日获假释。
对甲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开始计算时间是:(1)1987年4月2日(2)1991年4月2日(3)1987年6月10日(4)1991年6月10日7、冬季某日,爆炸工某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其同事的饭盒,放在炉子上加热,以致发生爆炸事故,某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刑法学(1)历届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刑法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二是强制性最为严厉。
2.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3.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属于犯罪的间接故意。
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6.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7.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的终身自由,强制其参加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
8.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9.缓刑考验期限应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二、选择题1.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AD)。
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2.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 A )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3.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 D )。
A.聋哑人和盲人B.精神正常时的间歇性的精神病人C.生理醉酒的人D.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C )处罚。
A.从轻 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 D.减轻或者免除5.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
某乙失血过多死亡。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简答题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简答题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答: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旦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
(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
(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
(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筒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
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
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
(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一个无期徒刑。
(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白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
3.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
答:(1)在通常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2)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3)在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4)在时效延长的情况下,追诉期限不受限制,E|J: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4.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实施并旦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
刑法学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刑法学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 )。
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刑法典正确答案:B解析: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广义刑法除刑法典外,还包括其他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单行刑法是针对某种或几种犯罪和刑罚单独制定的专项刑事法律。
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的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规定,如《产品质量法》、《海关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刑事方面的规定。
知识模块:刑法学2.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但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犯罪,但应免除处罚正确答案:C解析:为了区分犯罪与一般的违法行为,我国刑法在规定犯罪概念的时候特别强调犯罪“量”的因素,没有达到一定“量”,就不能认定为犯罪。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就是没有达到需要动用刑罚来制裁的程度,所以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
故选C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故选C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4.王某盗窃正在使用的汽车的轮胎,数额不大,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刘某盗窃轮胎厂准备出厂的轮胎,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
王某、刘某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原因是( )。
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B.犯罪对象本身性质不同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D.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正确答案:D解析:决定犯罪本质的是犯罪客体而不是犯罪对象。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
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刑律的行为 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敲诈勒索罪
C.放火罪 D.抢劫罪
4.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处罚。
A.减轻或者免除 B.免除或者减轻
C.酌情减轻或者免除 D.酌情免除或者减轻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减轻 D.从轻
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刑法学(1)作业1第一题:参考答案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
山本某某违反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监管,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某某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
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走私行为开始于我国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
同时,山本某某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某某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因而适用我国刑法管辖。
对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于走私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
并以此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据。
第二题: 参考答案:习某不构成奸淫幼女(14岁以下),更不构成强奸罪,因为强奸罪主观故意的内容,行为人必须具有奸淫的目的,而且只有具有奸淫的目的,才能构成强奸罪,否则,就不构成此罪。
客观方面,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从他手段,致使妇女不敢抗拒、不能抗拒、无法抗拒和不知抗拒,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之性交的行为。
根据所述习某主客观都不符合强奸罪刑法学(1)作业2第一题:参考答案:赵某焚烧他人房屋边的草堆,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且对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其行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赵某实施放火行为时不满十四周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符合犯罪主体的成立条件,其行为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第二题参考答案:李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故意(间接故意)杀人的行为。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 24分)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按照( )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
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
D.犯罪对象的多少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处罚。
A.从轻 B.减轻
C.从轻或者减轻 D.减轻或者免除
4.犯罪既遂是指( )。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
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5.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 )。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免除处罚 D.不予处罚。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未归还D. 酒后驾车答案:C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哪些?A. 故意和过失B. 故意和意外C. 过失和意外D. 故意、过失和意外答案:A3.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结果答案:D4.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指什么?A. 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B. 为了报复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故意制造事故D. 为了个人利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答案:A5.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犯罪未遂B. 自首C. 犯罪中止D. 犯罪预备答案:B6.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贪污罪”?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物D.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人财物答案:A7.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普通公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公司财物D. 普通公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私人财物答案:A8.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诈骗罪”?A. 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B. 通过暴力、威胁的方法,迫使他人交付财物C. 通过盗窃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D. 通过抢劫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答案:A9.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答案:A10.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走私罪”?A. 非法运输、邮寄、携带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B. 非法收购、销售国家禁止经营的物品C. 非法制造、销售假药D. 非法占用农用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侵犯财产罪”?A. 盗窃B. 诈骗C. 贪污D. 抢夺答案:ABD12.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B.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C. 对正在进行的盗窃、诈骗等非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D. 对正在进行的故意伤害,采取防卫行为答案:BD14.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罪”?A. 放火B. 决水C. 爆炸D. 投放危险物质答案:ABCD15.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尚未完成。
开放大学刑法学1考试试题及答案
开放大学刑法学1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刑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犯罪:一切危害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刑事责任: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4、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5、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6、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7、刑罚: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8、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9、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0、普通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二、简答题1.简述刑法的任务。
答:《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我们可以将刑法的任务概括为保护法益,保护的方法是禁止和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2.简述论理解释的主要种类。
刑法学1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2007-09-16 12:24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走私毒品B、贩卖毒品C、决水D、拐卖妇女、儿童2、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3、甲离婚后嫌才三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
甲五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甲属于()A、纯正的不作为犯B、不纯正的不作为犯C、纯正的作为犯D、结果加重犯4、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
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原则B、保护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属地原则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6、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甲的行为属于()。
A、预备犯B、实行犯C、帮助犯D、未遂犯7、想象竞合犯之所以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因为()A、只触犯一个罪名B、只造成一个危害的结果C、只侵犯一个客体D、只有一个行为8、如果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存在,则犯罪行为仍然存在。
具备这一特征的是()A、连续犯 B、想象竞合犯 C、牵连犯 D、继续犯9、甲因为男友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
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
乙在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
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回家,发现乙已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
2022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2022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A. 犯罪动机B. 犯罪目的C. 犯罪行为D. 犯罪结果答案:A2.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构成故意伤害罪?A. 医生在手术中因疏忽大意造成患者受伤B.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慎导致学生受伤C. 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因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他人受伤D. 因私人恩怨,故意对他人身体进行攻击造成轻伤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正当防卫的条件?A. 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人身、财产等权利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答案:C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盗窃罪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A.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B. 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C. 携带凶器盗窃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D. 入户盗窃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答案:C5. 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国有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公司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答案:D6.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A.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他人个人信息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获取个人信息C. 非法监听他人电话,获取个人信息D. 在公共场所故意散布他人隐私信息答案:B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项不是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A. 单处罚金B. 处以罚金C.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D. 责令停产停业8.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构成非法经营罪?A.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专营、专卖物品的经营活动B.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证券交易活动C.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D. 所有上述行为答案:D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项不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A.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作品B. 未经表演者许可,播放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C.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使用其专利D. 未经许可,出租电影作品的复制品答案:C10. 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后,及时退还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C. 两人以上事前通谋,共同实施犯罪的D. 一人教唆他人犯罪,该他人实施了犯罪的答案:ACD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些情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A. 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B. 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C. 犯罪后能够主动赔偿被害人损失的D. 犯罪情节较轻,对社会危害不大的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借给他人使用的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情形构成立功?A. 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B. 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刑法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甲在公共场合故意放火,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其行为构成:A. 故意伤害罪B. 放火罪C. 故意杀人罪D. 破坏生产经营罪答案:B3. 乙在没有取得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进入他人住宅,其行为构成:A. 非法侵入住宅罪B. 盗窃罪C. 抢劫罪D. 非法经营罪答案:A4. 丙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伤害了他人,其行为构成:A. 故意伤害罪B. 过失伤害罪C. 故意杀人罪D. 过失杀人罪答案:B5. 丁在明知是赃物的情况下,仍然购买,其行为构成:A. 盗窃罪B. 诈骗罪C. 窝藏赃物罪D.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盗窃B. 抢劫C. 故意伤害D. 贪污答案:ABCD2.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C. 一人故意犯罪,一人过失犯罪D. 一人故意犯罪,一人不知情答案:A3.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自首?A. 犯罪后主动投案B. 犯罪后被他人发现,但如实供述C. 犯罪后被他人发现,但隐瞒事实D. 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答案:AD4.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立功?A. 揭发他人犯罪行为B. 协助司法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C. 为犯罪分子提供帮助D. 为犯罪分子提供隐匿场所答案:AB5.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C. 为了保护个人的人身权利D. 为了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利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2. 犯罪中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正确3. 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大一刑法试题
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刑法,就是规定、和的法律。
2、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和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并对直接负责的和判处刑罚。
6、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
7、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或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8、刑罚适用的主体是。
9、对犯罪的时候的人和审判的时候,不能适用死刑。
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的犯罪分子。
二、选择题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对前段的例外3、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A、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4、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5、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
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6、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
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1) 试题
2009年1月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2,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4.刑法上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6.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7.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8.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9.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
lo.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一年—。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中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 24分)
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BD )。
A. 对前段的补充
B. 对前段的限制
C. 对前段的强调 D.是前段的例外
2.按照( C )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
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3.盲人犯罪后可以( B )。
A. 不负刑事责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减轻处罚
4.某甲故意用言语和行动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 D )。
A.提前防卫 B. 事后防卫
C. 防卫过当 D.防卫挑拨
5.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 A )全部罪行处罚。
A.集团所犯的 B.他组织、领导的
C.他参与的 D.他指挥的
6.对于被判处( AB )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 无期徒刑 B.死刑
C. 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D. 驱逐出境
7.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l万元。
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C )。
A. 吸收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 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D.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 D )之日起计算。
A. 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2.疏忽大意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3.特殊自首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4.时效中断时效中断: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犯罪分子又犯新罪而使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的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
(4分)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
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2分)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
(2分)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分)
2.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
根据刑法典的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的限定。
(2分)
(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
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
(2分)
(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
(3分)
(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这是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即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
(3分)
五、案例分析(16分)
案情:
王某,男,25岁。
王某于2007年在江某开办的厂子里找了份临时工作。
2008年3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单位东西为由开除了王某,并拒绝给其发放1至3月份的工资。
王某不服,但几次与江某交涉均不欢而散。
4月1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谈,双方发生激烈争执,人高马大的江某还打了王某一拳。
感觉吃了亏的王某遂起意报复。
4月“日中午,王某提着一桶汽油出现在江某家门前。
江某开门发现是王某,便问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说:“还是工资的事儿,今天你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不然没你好果子吃!”王某一边说一边晃了晃手中的汽油桶。
江某一闻到汽油味,马上返身进屋并锁上门,然后打电话给保安员。
王某则在门外高声叫骂并将汽油泼在江某的门口。
保安员赶到时,正好听见王某说“你再不出来,我就烧死你!”保安员立即将王某扑倒在地,并从其衣袋中搜出一只打火机。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
处罚(只答处罚原则)?
1。
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2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
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分)
3.本案中,王某出于报复心理,为实施犯罪而事先准备好汽油并且带到现场泼洒在地,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被保安员扑倒制服而未能着手实施放火的实行行为,因此,其行为符合刑法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属于犯罪预备而非犯罪未遂。
(?分)
4.根据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因此,对于王某的行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