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法第十五章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合集下载

竞争法中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竞争法中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竞争法中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竞争法通过限制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指的是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上具有显著的影响力,通过实施一系列行为来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或发展,从而保持或加强其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现代经济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垄断定价、拒绝交易、限制市场准入和损害竞争者等。

本文将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定义、滥用行为的形式、竞争法对此的规制以及未来的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定义竞争法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定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但概念的核心相似。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指某个企业在一定的市场上具有显著的影响力,能够单方面控制市场上的价格、产量、营销手段等相关因素,从而对市场竞争造成不合理的影响。

这种市场支配地位的形成可以是由于企业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或其他特殊条件所致。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背了市场公平的基本原则,不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以及其他竞争者的合法权益。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形式1. 垄断定价: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往往通过垄断定价来获取额外的利润。

垄断定价指的是企业以高于正常市场水平的价格销售产品或服务,从而限制了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和发展。

这种行为剥夺了市场上的选择权,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 拒绝交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还可能采取拒绝与其他竞争对手交易的方式来限制其进入市场。

例如,企业可能以歧视性定价或其他手段拒绝向竞争对手提供关键资源、技术或产品,以此打击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3. 限制市场准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可能通过操纵市场准入条件来阻碍其他竞争者的进入。

例如,企业可以设置高昂的准入门槛、滥用合同条款或利用垄断地位谈判对手等方式,限制新进入者的参与,进而保持自身的主导地位。

4. 损害竞争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可能采取一系列行为来直接或间接损害其他竞争者的合法利益。

这包括恶意诋毁竞争对手的声誉、妨碍其市场推广活动、进行强迫性交易等等。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规制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规制
(二)有关行为对经济运行效率 、社会公共利益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没有正当理由 (程序问题)
( 1 )判定主体 ( 2 )举证责任 ( 3 )提出时间
三、指南阐释:支配地位的合理判 断 ( 一 ) 市 场 支 配 地 位 的 认 定
《反垄断法》第 17 条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 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 、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 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 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没有正当理由 (实体问题)
( 1 )认定标准 ( 2 )表现角度 ( 3 )理由事项 ① 经济效率上的正当性 ② 利益平衡上的正当性 ③ 维护竞争上的正当性
2011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 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第八条:工 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本规定第四条至 第七条所称的正当理由,应当综合考 虑下列因素: (一)有关行为是否为经营者基 于自身正常经营活动及正常效益而采 取;
( 1 ) 本身违法 合理
( 2 )?个相关市场
( 3 )宽严标准
3. 考察维度
( 1 )相关商品市场
是根据商品的特性、用途及价格等因 素,由需求者认为具有较为紧密替代 关系的一组或一类商品所构成的市场。 这些商品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关系,在 反垄断执法中可以作为经营者进行竞 争的商品范围。
对价格歧视行为的解析
1. 经济学与法学的界定
经济学观点:同一企业的同一商品, 卖给这些顾客贵些,卖给另一些顾客 便宜,在这个市场卖得贵,在那个市 场卖得便宜
法学观点: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 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 件上实行差别待遇
没有正当理由 ( 1 )针对消费者 对弱势消费群体的优惠 正常的讨价还价行为 ( 2 )针对经营者 不同的成本

竞争法反垄断与公平竞争的法律原则

竞争法反垄断与公平竞争的法律原则

竞争法反垄断与公平竞争的法律原则竞争法反垄断与公平竞争的法律原则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反垄断和公平竞争两个方面介绍相关的法律原则,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反垄断的法律原则反垄断是指禁止和限制垄断行为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竞争法中的一些反垄断原则:1.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法禁止市场主体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以排除、限制竞争,损害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

2.禁止搭售和交叉补贴:竞争法禁止搭售和交叉补贴等垄断协议和行为,以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3.禁止垄断价格和限价:反垄断法禁止市场主体以垄断价格和限价等手段排除、限制竞争,维护市场价格的正常运行。

4.禁止经营者集中垄断:竞争法对于经营者集中形成垄断的行为进行了限制,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5.禁止滥用知识产权:反垄断法同时规定了禁止滥用知识产权以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保护市场竞争秩序。

二、公平竞争的法律原则公平竞争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实现自由选择和公平交易。

以下是竞争法中的一些公平竞争原则:1.禁止虚假宣传:竞争法规定,市场主体在广告和宣传中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禁止虚假宣传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2.禁止不正当竞争:反垄断法对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如商业诋毁、恶意抄袭等进行了限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3.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竞争法规定,市场主体在交易中应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消费者享受公平竞争带来的好处。

4.鼓励创新与竞争:竞争法强调鼓励市场主体进行创新,并保护创新成果,在公平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推动经济发展。

5.建立公平竞争秩序:竞争法要求建立公平竞争秩序,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干扰。

三、反垄断与公平竞争的法律原则的应用反垄断与公平竞争的法律原则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包括商业、生产、服务等。

以下是一些实践中的例子:1.反垄断调查与制裁:当发现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价格等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时,相关机构会进行调查,并根据法律的规定对违法者进行制裁,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经济法与不正当竞争法打击不公平竞争的法律规定

经济法与不正当竞争法打击不公平竞争的法律规定

经济法与不正当竞争法打击不公平竞争的法律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采取不正当手段,违反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损害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为了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与不正当竞争法,用以打击不公平竞争行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关于不正当竞争的主要法律。

该法于1993年发布实施,2017年又进行了修订,对于打击和防范不正当竞争起到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

该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虚假宣传、恶意诋毁他人商品、商业贿赂、侵害商业秘密、强行捆绑销售等。

对于上述不正当竞争行为,该法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以保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此外,该法还加强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明确了商业秘密的界定和保护范围,并规定了如何处理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法律规定除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有其他一系列相关法律对不公平竞争行为进行规范。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是重要的法规之一。

该法主要针对价格垄断、价格欺诈等不公平竞争行为作出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监督机构和行政处罚措施。

其目的在于维护市场价格的公平、透明,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法律规定广告作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不正当竞争的重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广告行为进行了规范,以防止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不公平竞争行为的发生。

根据该法的规定,广告必须真实、准确,并明确了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和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该法还强调了对特定商品的广告监管,如医疗广告、食品药品广告等,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加强了对不公平竞争行为的打击。

四、《反垄断法》的法律规定垄断行为是不正当竞争的一种重要表现,对于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合理有着重要意义。

《反垄断法》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在反垄断领域的法律空白,进一步加强了对垄断行为的打击。

简述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制度

简述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制度

简述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制度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制度是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旨在防止市场主体(企业、组织等)在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况下,采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制度主要包括以下要点:
1. 定义市场支配地位:制度明确了如何判断一个市场主体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标准和方法。

通常主要考虑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等因素。

2. 确定滥用行为范围:制度规定了哪些行为被认定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例如定价垄断、排斥竞争对手、限制销售渠道等。

3. 禁止滥用行为的处罚措施:制度规定了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责令停止行为、限制经营范围、追究法律责任等。

4. 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制度明确了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负责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执法措施。

通过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制度,旨在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了解反垄断法律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

了解反垄断法律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

了解反垄断法律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垄断行为导致市场秩序紊乱,消费者利益受损。

为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反垄断法律。

本文将介绍反垄断法律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反垄断法律。

一、反垄断法律的基本原则(一)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禁止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独占或垄断地位,能够对市场定价或其他经济条件产生重大影响。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包括不正当定价、限制竞争、妨碍市场准入等行为,目的是削弱竞争、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空间。

(二)禁止横向和纵向垄断协议反垄断法律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禁止横向和纵向垄断协议。

横向垄断协议是指同一水平上的竞争对手达成的协议,限制竞争、共同定价等。

纵向垄断协议是指厂商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议,控制供应链并垄断市场。

这些垄断协议旨在排除其他竞争对手,限制市场竞争。

(三)禁止滥用知识产权反垄断法律还禁止企业滥用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滥用知识产权会导致排除竞争、限制市场竞争。

例如,企业通过滥用专利权或版权等知识产权,限制他人进入市场或取得竞争优势,这被视为反垄断法律的违规行为。

二、反垄断法律的适用范围(一)国内市场反垄断法律适用于国内市场,旨在保护国内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各国的反垄断法律往往有所不同,但基本原则相似。

例如,美国的《谢曼反托拉斯法案》、欧盟的《欧洲竞争法》等都是为了维护国内市场竞争的法律。

(二)跨境合作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跨境合作日益增多。

在跨境合作中,如果企业滥用市场优势、限制竞争或操纵价格等,将涉及到反垄断法律的适用。

跨境合作的反垄断法律适用涉及到国际合作和执法协调等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形成跨国反垄断执法合力。

(三)行业监管某些特定行业存在垄断行为的风险,国家会进行行业监管,制定相应的反垄断法律和规章,以保护市场竞争。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不正当竞争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不正当手段侵犯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的行为。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规范竞争行为,各国纷纷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本文将对不正当竞争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探讨。

一、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不正当竞争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以下几种常见类型:1.虚假宣传:企业通过虚假宣传、夸大产品性能等手段误导消费者,并以此获取竞争优势。

2.侵犯商业秘密:企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从而获得商业上的利益。

3.恶意比价:企业通过无理低价、倾销等手段,以损害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迫使其退出市场竞争。

4.制造混淆:企业通过模仿竞争品牌、滥用知名商标等手段,混淆市场,误导消费者选择。

5.无理限制竞争:企业通过垄断地位、控制生产要素等手段,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参与和发展,破坏市场公平竞争。

二、国内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述中国于199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保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该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禁止虚假宣传:对虚假宣传进行明确的禁止,规定了虚假宣传的定义、处理办法和责任追究。

2.保护商业秘密:明确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和处理办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严格打击。

3.禁止恶意比价:规定恶意比价的情形,并对其进行禁止和处罚。

4.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5.禁止垄断行为: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捆绑销售、强制交易等垄断行为进行明确禁止和处罚。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意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定与执行对保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保护消费者利益:通过禁止虚假宣传、保护商业秘密等手段,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2.促进公平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对于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3.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行可以有效减少市场秩序混乱和不健康竞争现象,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竞争法的基本知识

竞争法的基本知识

竞争法的基本知识竞争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领域,旨在促进市场的竞争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本文将介绍竞争法的基本概念、目的和原则,以及其在商业运作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竞争法的基本概念竞争法是指用于规范市场竞争和限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体系。

它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二、竞争法的目的和原则竞争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和自由,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其基本原则包括:1. 公平竞争原则:竞争法强调市场参与者应当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竞争,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串通价格、垄断市场等行为。

2. 限制垄断原则:竞争法旨在防止和制止垄断行为,限制垄断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以维护市场竞争。

3. 保护消费者权益原则:竞争法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禁止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4. 经济效益原则:竞争法兼顾经济效益和公益目标,在保护市场竞争的同时,促进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竞争法的应用领域竞争法适用于各个经济领域和市场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反垄断:竞争法通过限制垄断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打击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2. 横向和纵向协议:竞争法禁止企业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协议,如价格垄断、合谋定价等行为。

3. 不正当竞争:竞争法规定了一系列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虚假广告、商业诋毁、贿赂等,以保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4. 企业集中:竞争法对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合资等企业集中行为进行审查和监管,以防止市场垄断。

四、竞争法的作用和意义竞争法在商业运作和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竞争法通过禁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 保护消费者权益:竞争法规定了一系列的消费者保护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维护市场秩序。

3. 促进经济发展:竞争法能够有效地限制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促进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暂行规定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暂行规定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暂行规定(2019年6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1号公布)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制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负责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反垄断执法工作。

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反垄断执法工作。

本规定所称反垄断执法机构包括市场监管总局和省级市场监管部门。

第三条市场监管总局负责查处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一)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二)案情较为复杂或者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三)市场监管总局认为有必要直接查处的。

前款所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市场监管总局可以指定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处。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授权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时,发现不属于本部门查处范围,或者虽属于本部门查处范围,但有必要由市场监管总局查处的,应当及时向市场监管总局报告。

第四条反垄断执法机构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时,应当平等对待所有经营者。

第五条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或者服务(以下统称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本条所称其他交易条件是指除商品价格、数量之外能够对市场交易产生实质影响的其他因素,包括商品品种、商品品质、付款条件、交付方式、售后服务、交易选择、技术约束等。

本条所称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包括排除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或者延缓其他经营者在合理时间内进入相关市场,或者导致其他经营者虽能够进入该相关市场但进入成本大幅提高,无法与现有经营者开展有效竞争等情形。

第六条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八条第一项,确定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可以考虑一定时期内经营者的特定商品销售金额、销售数量或者其他指标在相关市场所占的比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条国家鼓励、支持和保护一切组织和个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支持、包庇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二章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五条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第六条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第七条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第八条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竞争条款规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定

竞争条款规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定

竞争条款规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创新的重要力量。

然而,竞争同时也可能导致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损害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为了确保公正竞争和统一市场秩序,各国法律规定了竞争条款。

本文将介绍竞争条款规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定。

一、竞争条款的概念和作用竞争条款是指合同中规定的限制或约定各方在市场竞争中行为的条款。

竞争条款可以约定价格、市场份额、分销渠道等方面的限制,以限制竞争对手之间的行为。

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避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在竞争法中,竞争条款的法律规定主要涉及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两个方面。

反垄断法的目的是防止垄断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则旨在禁止各种违法的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二、竞争条款的法律规定1. 反垄断法规定的竞争条款在反垄断法中,对于竞争条款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禁止协议限制竞争:禁止企业、垄断协议中的独家供应协议、排他协议等限制竞争的行为。

(2)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市场主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竞争能力。

(3)禁止垄断价格行为:禁止垄断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操纵商品价格,损害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

(4)禁止垄断经营收购:禁止通过收购等手段,扩大市场份额,减少竞争对手,从而实施垄断行为。

2.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竞争条款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涉及竞争条款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禁止虚假宣传:禁止企业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手段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2)禁止侵犯商业秘密:禁止企业通过盗取、泄露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获得不正当竞争优势。

(3)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禁止其他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恶意诋毁、虚假比较、搭售等行为。

三、合法竞争行为的判断标准除了明确规定禁止的竞争行为外,法律对于合法竞争行为的判断也有一定的标准。

具体而言,合法竞争行为应具备以下几点特征:(1)合法合规:合法竞争行为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市场规则和行业惯例。

论述题(经济法)

论述题(经济法)

精品文档论述市场调节缺陷理论:( 1 )市场的不完全和不公平竞争。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但竞争必然出现经济集中导致垄断的产生。

垄断的结果就是限制了竞争,破坏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另一方面,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其竞争对手,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2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

由于市场多元化主体追求短期利益,当某产品供不应求或稀缺,出现超额利润时,社会资源就向该领域或行业流动,结果导致对同一产品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结果产品供过于求,引发经济危机。

(3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异如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败德行为、不利选择及信号失灵(4)市场经济活动产生的外在效应或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短缺。

外“部性”主要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交易相对方以外的第三人的利益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以存在某种法律关系为前提,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如果损害了第三人的利益,称之为负“外部性”;反之,如果给第三人带来的是收益,称之为“正外部性”。

(5 )社会分配不公。

社会分配不公既有机会分配的不公,也有资源分配的不公,这些社会分配不公是社会不公平竞争的结果( 6)市场经济的周期性。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的规律性波动。

论述政府调控缺陷理论:( 1 )政府内部性。

政府作为一个实体,有其组织机构和官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使职能部门背离其行政目标。

(2 )权力行租权力。

行租是指在实行政府干预或管制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主体为了谋取由政府干预和管制所形成,通过某种受国家法律或法规保护的“特殊权利”实现的利润租金而进行的,以争取政府的种种优惠为目的的活动。

(3)政府干预手段有限。

因人类知识技能和思想观点的局限性,政府官员所制定的计划、措施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客观要求。

( 4 )官僚机构膨胀,政策效率递减。

这是政府作为自然垄断组织难以避免的结果。

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全文(新规)

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全文(新规)

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全文(新规)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爱护市场公正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进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解、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解、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第四条国家制定和实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规章,完善宏观调控,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五条经营者可以通过公正竞争、自愿联合,依法实施集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量。

第六条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解、限制竞争。

第七条国有经济占掌握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平安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爱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技术进步。

前款规定行业的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恳守信,严格自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不得利用其掌握地位或者专营专卖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

第八条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解、限制竞争。

第九条国务院设立反垄断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履行下列职责:(一)讨论拟订有关竞争政策;(二)组织调查、评估市场总体竞争状况,发布评估报告;(三)制定、发布反垄断指南;(四)协调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规章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条国务院规定的担当反垄断执法职责的机构(以下统称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据工作需要,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应的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有关反垄断执法工作。

竞争法和反垄断政策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与维护

竞争法和反垄断政策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与维护
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 护。
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 慑力。
Part
03
反垄断政策对消费者权益维护 措施
防止市场垄断行为出现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反垄断政策通过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 位的企业滥用其优势地位,防止其通 过不正当手段排挤竞争对手或限制竞 争,从而保护消费者权益。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竞争法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市场竞争,防止和制止不正当竞争和限制 竞争行为,保障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称。
竞争法作用
竞争法通过规范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保障经营者和消费者 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反垄断政策目标与原则
反垄断政策目标
要求企业公开相关信息,如价格、产 品质量等,使消费者能够做出明智的 购买决策。
打击限制竞争协议
禁止企业间达成限制竞争的协议,如 价格固定、市场划分等,以确保市场 的开放和竞争性。
禁止价格歧视和虚假宣传
防止价格歧视
竞争法禁止企业在没有合理依据 的情况下对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 的价格,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公平
企业缺乏合规意识
01
一些企业缺乏对竞争法和反垄断政策的了解和认识,不知道如
何进行合规经营。
内部合规制度不完善
02
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合规制度和流程,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
法行为。
获取不正当利益,故意规避监管,采取各种手段
掩盖违法行为。
新兴产业领域出现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
1 2 3
反垄断政策的目标是维护市场的 公平竞争,防止和制止垄断行为 ,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 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竞争法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定

竞争法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定

竞争法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定竞争法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的重要法律规范,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是其核心内容。

本文将对竞争法中关于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解析。

一、反垄断的法律规定反垄断法是竞争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防止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保护公平竞争环境。

反垄断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规定:1.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根据反垄断法,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不得滥用其地位,以排除、限制竞争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方式固定和提高市场价格。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市场公平,防止企业过度垄断,损害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

2. 禁止搞垄断协议:反垄断法明确规定,企业之间不得建立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

这包括价格垄断、区域垄断等协议,旨在遏制企业之间的勾结行为,保护市场竞争的公正和自由。

3. 禁止滥用知识产权:反垄断法也对知识产权的滥用进行了限制。

企业不得滥用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以排除、限制竞争,妨碍市场竞争的正常进行。

二、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定除了反垄断之外,竞争法还通过对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限制,维护市场公平和消费者权益。

下面是关于反不正当竞争的一些法律规定:1. 禁止虚假宣传:竞争法规定,企业在商品或者服务宣传过程中不得做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以免误导消费者。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维护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2. 禁止商业贿赂: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企业不得采取贿赂、利诱等手段获得商业机会或者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这一规定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基础,遏制企业之间的不正当行为。

3. 禁止恶意比价:竞争法对恶意比价行为进行了限制。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得恶意降价,以排挤竞争对手,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的联动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竞争法通过联动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规定,维护市场的公平与稳定。

例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如果通过恶意降价来排挤竞争对手,既涉及反垄断,也涉及反不正当竞争。

反垄断法与竞争法维护市场公平和消费者利益

反垄断法与竞争法维护市场公平和消费者利益

反垄断法与竞争法维护市场公平和消费者利益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竞争是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一些企业或组织垄断市场、限制竞争,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消费者的利益。

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消费者的利益,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反垄断法和竞争法。

本文将探讨反垄断法与竞争法对市场公平和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性,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一、反垄断法与竞争法的背景和意义垄断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很常见,它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限制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无论是国际垄断还是国内垄断,都会导致市场的不有效运行,并最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政府出台了反垄断法和竞争法,旨在保护市场公平和消费者利益。

反垄断法和竞争法的主要意义在于:首先,它们能够打破市场上的垄断局面,确保各个企业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运营。

其次,这些法律法规能够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最重要的是,反垄断法和竞争法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保护,通过确保市场的竞争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二、反垄断法与竞争法的主要内容1. 反垄断法的主要内容反垄断法主要包括反垄断法规和反垄断机构。

反垄断法规是对垄断行为进行规范和界定的法律,如禁止价格垄断、限制输出、限制市场准入等。

反垄断机构负责对垄断行为进行监管和惩罚,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

2. 竞争法的主要内容竞争法主要包括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禁止不正当竞争。

禁止垄断协议是指企业之间达成的限制竞争的协议,如价格垄断、市场分割等。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企业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支配地位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例如垄断定价和滥用知识产权。

禁止不正当竞争是指企业通过虚假宣传、恶意诋毁竞争对手等手段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三、反垄断法与竞争法的实施效果反垄断法和竞争法的实施对市场的公平性和消费者的利益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实施反垄断法和竞争法能够减少市场上的垄断现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高市场效率。

法律对恶性竞争的打击

法律对恶性竞争的打击

法律对恶性竞争的打击恶性竞争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取市场份额,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的竞争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不符合商业道德,还损害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

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和市场秩序,法律对恶性竞争采取了严厉打击措施。

一、反垄断法的运用反垄断法是打击恶性竞争的核心法律工具之一。

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市场上存在过度集中的现象,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在打击恶性竞争方面,反垄断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禁止垄断协议:企业之间达成的价格垄断、限制生产、限制销售等协议被认定为恶性竞争行为,并禁止使用。

2.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市场上某个企业拥有过大的市场份额,通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压低价格等行为也被视为恶性竞争。

3. 禁止经营者集中:企业之间的兼并、联合经营等行为需要经过反垄断法的审查,以防止产生市场垄断现象。

二、侵权法的适用除了反垄断法,侵权法也是打击恶性竞争的重要法律工具。

侵权行为通常指的是企业或个人通过虚假宣传、恶意诋毁竞争对手等手段进行的诋毁和损害行为。

根据侵权法的规定,被侵权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赔偿,并通过法院判决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商标法的保护商标法对商标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企业通过注册商标来保护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避免竞争对手采取模仿或冒充品牌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

商标法明确规定了商标的范围和保护措施,对侵犯商标权的行为予以打击和制裁。

四、不正当竞争法的运用不正当竞争法是为了打击恶性竞争行为而设立的特定法律。

它主要通过规定并明确了一系列恶性竞争的行为范围,对侵犯者予以法律制裁。

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虚假宣传、恶意诋毁、非法垄断等,这些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格打击。

五、刑法的威慑力除了民事补偿外,法律对恶性竞争的打击还包括了刑事打击。

某些情况下,恶性竞争行为涉及到了犯罪行为,例如商业贿赂、商业诈骗等。

刑法对这些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以刑事制裁来达到警示效果,使恶性竞争者知道其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垄断高价或垄断低价
垄断高价或垄断低价是指具有市场支配 地位的经营者以垄断低价采购商品(或 排挤竞争者)或者以垄断高价销售商品 的行为
二、差别待遇
差别待遇也称为歧视或价格歧视,是指具有市 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在提供 相同商品或者服务时,对条件相同的经营者在 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使其它 经营者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的行为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具有下列特点: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具有下列特点:
(一)行为主体是具有支配地位的经营者 (二)必须是经营者滥用自己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目的,或者是为了维持、 加强自己的支配地位,排除竞争,或者是为了榨取 高额垄断利润
二、我国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主要法律规范
《反不正当竞争法》
规定了三种经营者滥用支配地位的行为: 第6条公用企业和其它依法独占经营者的 强制交易; 第11条 舍本排挤; 第12条 搭售或附加 不合理条件。
第一节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概述
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和特点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指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滥用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操 纵市场,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其它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危害 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第十五章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第14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它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 权益; (二)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 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 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它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 (四)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它经 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它经营者实 行价格歧视; (六)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 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 (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 (八)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它不正当价格行为。
1、在特定市场内独家经营的 2、在特定市场内居于优势(压倒性)地位, 其它经营者难以进入 3、在特定市场内虽然存在两个以上的经 营者,但他们之间无实质竞争
(三)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
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可以我国台湾《 公平交易法施行细 《 则》第3条的规定为借鉴: 1、一事业在特定市场之占有率达二分之一 2、二事业全体在特定市场之占有率达三分之二 3、三事业全体在特定市场之占有率达四分之三 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规定也大致相似
(四)特定市场(相关市场)的界定 特定市场(相关市场)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特定市场的市场支配地位, 因此对于特定市场的界定将直接与市场支配地位紧密 相关,它是确定市场份额并进而确定市场支配地位等 的重要前提 .(产品市场、地区市场、时间市场)
第三节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立法体例: 概括式 概括列举式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排斥性滥用-- --针对竞争者 排斥性滥用--针对竞争者 剥削性滥用--针对交易相对人 剥削性滥用--针对交易相对人 --
三、拒绝交易
拒绝交易,也称为抵制,如果是几个经营者联合起来拒绝交易, 也就是联合抵制,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 拒绝向购买者销售商品的行为


四、强制交易
强制交易,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胁迫或其它强制手段强 制交易,排除或者限制其它经营者公平竞争的行为
强制交易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强制交易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行为主体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 2、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采用的是胁迫或其它强制手段, 不是利诱或其它如贿赂手段等 而
3、行为表现为以强制手段,强迫交易相对人与自己进行交易,或者强迫 交易相对人不得同其它市场主体进行市场交易、以及强迫交易相对人只 能与自己指定的市场主体进行交易等行为
第四节
第二节 市场支配地位及其认定
一、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一个或者几个经营者在特定市场内拥 有控制价格或者排除、限制竞争的能力 二、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和推定
(一)判定市场支配地位的因素 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占有市场份额 所经营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
(二)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1、《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三种经营者滥用支配地 反不正当竞争法》 位的行为:第6条公用企业和其它依法独占经营者的强 制交易;第11条 舍本排挤;第12条 搭售或附加不合 理条件 2、《价格法》第14条的规定 《价格法》 3、国家工商局:1993年12月发布的《关于禁止公用企 关于禁止公用企 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 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年11 月1日起施行的《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其中 《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 的第5、6、7、8条是对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系 统表述
【本章小结】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一个或者几个经营者在特定市场内 拥有控制价格或者排除、限制竞争的能力。 拥有控制价格或者排除 、 限制竞争的能力 。 市场支配 地位主要依据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占有市场份额、 地位主要依据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占有市场份额 、 所 经营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和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的难易 程度等判定。 程度等判定 。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指处于市场支配地 位的经营者滥用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操纵市场, 位的经营者滥用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 , 操纵市场 , 扰 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 损害其它经营者或消费者的 合法权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合法权益 , 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 滥用市场支配 地位行为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排斥性滥用( 地位行为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 排斥性滥用 ( 包括 舍本排挤、独家交易、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 舍本排挤 、 独家交易 、 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 ) 和剥 削性滥用(垄断高价、差别待遇、拒绝交易、 削性滥用 ( 垄断高价 、 差别待遇 、 拒绝交易 、 强制交 易等) 易等 ) 。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责任大致包括 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三种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责任
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 法律责任大致包括: 法律责任大致包括
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三种法律责任,而 行政责任、
以行政责任为主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及其法律责 任的规定散见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规范性文件中, 《反不正当竞争法》 系统完整的规定还有待于《反垄断法》的出台 。 《反垄断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