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14 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全国二卷部分省市2019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全国二卷部分省市2019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宝鸡一模(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欧阳修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

更特地、忆王孙。

(注]①谢家池:据《南史.惠连传》载,谢灵运有诗云:“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②江淹浦: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

③王孙:公子,指远游之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栏干十二独凭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表明主人公凭栏远眺了很久,表现了心情的焦虑急切。

B.“晴碧远连云”-句,写出了春草的颜色,春草在晴天显得更绿,既从侧面咏叹春草,又烘托了离别的忧愁。

C.下片前两句,作者连用两个典故咏物抒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为诗歌的最后两句抒发离愁做了铺垫。

D.抒情主人公应是一-位思妇,她于当春之季,独上翠楼,无论艳阳晴空,还是疏雨黄昏,都在思念离人。

15.做词如同做画,有点染之法。

即先点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着意渲染。

本词在描绘春草时是如何运用点染手法的?请具体分析。

(6 分)14、B15、正确答案①“晴碧远连云”- -句是点,“千里万里,二月三月”,两句为染;②“千里万里”承接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渲染,极言春草的绵延无限;③“二月三月”呼应首句一个“春”字,从草生长的时间上渲染,极言春“草滋生之盛。

咸阳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闻泉李咸用浙浙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

急响穿岩曲,低应过石平。

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第一句点题,写诗人初闻泉声的状态,其中“梦初惊”写泉声将睡梦中的诗人惊醒后引起的心理反应,该句对其刻画的惟妙惟肖。

B.诗歌第二句用“窗”的“幽”和“枕簟”的“清”描写居室的幽深安谧以及诗人卧具的洁净,以此营造出一种清幽、恬静的意境。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导学案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节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导学案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节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考试说明》中规定:在以唐宋诗词为主要内容的鉴赏评价的考查中,要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并且能“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通过分析历年的高考真题,发现其中涉及鉴赏古诗词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三方面的问题约占67.35%,因此,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要考点明确,考题典型。

形象、语言、技巧类考点是高考的重头戏。

江苏高考古诗词鉴赏重点考查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审美)的能力,得分的关键在于读懂诗词。

即结合“知人论世”的知识积累,明确作品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来写的,从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

1. 备考的重点仍是“读懂”
即要搞清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来写的。

古诗词中的基本手法往往是有限的、具体的,可以在考前进行集中梳理。

还要了解一些著名诗人的生平事迹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 在大致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把握命题方向
江苏卷命题角度比较小,设问往往放在某一个点上,具体实在。

解答时需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去感悟,严格按照题干指令,怎么问怎么答,这样就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理解与分析过程。

3. 强化规范答题
鉴赏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答案基于对诗句的准确理解,因此主观题必须客观化。

答案要强调阐释、分析;结论的形成要有理有据;答题的思路为: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表述方式为:直奔题目,提出观点—简明阐述—或总结上文,或揭示全诗的感情。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23 含答案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23 含答案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唐代诗歌(时间:40分钟满分:88分)一、初盛唐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岘山怀古陈子昂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①,尚想卧龙图②。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注] ①堕泪碣:堕泪碑。

晋羊祜做襄阳太守时,清名远扬,很受百姓的爱戴,且有献策平吴之功。

羊祜病卒,襄阳百姓在岘山建碑纪念,望其碑者,无不流涕,此碑即被人称为“堕泪碑”。

②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

此处专指《隆中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答:(2)请赏析“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两句。

(5分)答: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岘山前贤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以及前贤逝去而自己不被理解、有志难伸的孤独感。

(2分)诗人来到岘山,俯瞰襄阳,不禁想到晋朝的羊祜、三国的诸葛亮。

他们一个是清名远扬、深受百姓爱戴的太守,一个是足智多谋的丞相,而现在,英雄豪杰、古圣先贤都已经凋零作古了。

自己虽也想和他们一样建功立业,但没有人理解、重用自己。

踌躇在先贤生活过的地方,诗人不禁生出一种孤独感。

(4分)(2)远处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住了;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2分)这两句借景抒情,通过“野树”“苍烟”“晚气”等意象,表现了忧愁孤独之感。

(3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陇头吟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禆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1)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5分)答:(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

广东省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01 含答案

广东省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01 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01一、最新高考解读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的分析与鉴赏.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4.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它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二、思维突破1.诗歌的基本类型(1)送别类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从诗题“送”和“别”上就可以看出这是送别诗.尽管前一首写得黯然神伤,深婉含蓄;而后一首写得豪爽自信,粗犷热情.但都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2)怀古类怀古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另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如杜牧的《夜泊秦淮》是一首怀古诗,属第一种类型.这首诗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抨击了他们只知贪图享乐,不问国家前途的罪行.(3)边塞类与思乡类(5)借景抒情类和咏物言志类是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抱负.“景语”即“情语”,也就是使人物思想感情与景物高度一致.咏物言志类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赞扬,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或理想.如王维的《过香枳寺》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的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表达出一种对恬淡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宁静的情趣.如果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能注意这些,就能比较容易进入诗歌内容,准确地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作出评价.2.形象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艺术形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都是诗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等,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精雕细刻,可以铺垫、衬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3.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给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4.语言特点由于作家的生活阅历、感情气质、艺术修养等不尽相同,因而在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古诗的语言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如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以清新的笔墨,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2)质朴.这类语言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作者往往不刻意追求华美的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杜甫的《三吏》、《三别》都是这类语言的典范.(5)简练.其特点是语言简洁、凝练,注重练字、炼句,如贾岛的诗就属这类.5.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修辞方式在修辞一节已复习过,要应用到鉴赏的实践中去.下面主要介绍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1)抒情方式①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另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以上两种抒情方式均属间接抒情.③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①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②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③虚实这是古人论文章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文艺作品在写到较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陆续介绍了贾府中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贾母‘王熙风、贾宝玉等登场亮相,为实写;贾赦、贾政等没出场,为虚写.再加《望庐山瀑布》,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拟庐山瀑布,为虚写.表的婉约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同一流派作家的作品有大致相同的艺术风格,他们在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运用以及创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例如婉约派词,写得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豪放派词,则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思想内容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不严格遵守音律.但同一流派的作家不只有一种风格,他们可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同为豪放派,苏词广达洒脱,辛词则慷慨愤世.有关诗歌风格的一些常用术语:(1)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的《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的《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尤其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特别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笔下有狼山大漠,有绝域孤域,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2)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就作为主体的诗人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志向高远,襟怀旷达.就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而言,往往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苏轼则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3)沉郁.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但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4)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悲慨的内容包括: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辛弃疾的词.(5)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如杜牧的诗,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既有撑天宏志,又感报效无门.(6)冲淡.即冲和淡泊.王维的山水诗均有闲、静、淡、远的特点.其笔下的大自然往往就是诗人自己,反映着涛人冲淡的心情.7.论世知人所谓“世”主要指诗人所处的时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所谓“人”主要指诗人,他的生平遭遇、思想性格及艺术风格.论世知人,对鉴赏古典诗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这方面的知识,现撮其要略陈述如下.(1)南北朝时代.①民歌分北方、南方.北方战乱频繁,加之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剽悍,其民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木兰诗》就是女孩子“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典型例子.当然,连年的征战也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不少民歌也反映了这一主题.南方虽政权频繁更替,但与北方相比,还是比较安全.士大夫享乐之风延及民间,因此男女恋情几乎成了这一时期南方民歌的惟一主题.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双关等手法含蓄地表达男女爱慕情怀.《西洲曲》是其代表作.②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厌弃官场,向往自然,去职后长期归隐,开创田园诗派,多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诗风平淡爽朗,语言质朴自然,极为精练.(2)唐诗题材多样,风格多姿多彩.学习唐诗,必须了解“安史之乱”.唐王朝以此为界,前期鼎盛繁荣,后期逐步衰败.这对诗歌有重大影响,“安史之乱”也是唐诗的一个转折点.乱前诗歌大多气象雄阔,感情豪迈,诗坛弥漫着浪漫气息.尤以李白为代表,奇幻的情思,绚丽的文采,不羁的性格形成了他的飘逸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以高适、王昌龄、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诗主题大多为两点:一方面歌颂从军报国,英勇杀敌,另一方面反对无休止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因此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情肠,其诗雄奇瑰丽,其情则悲凉慷慨,又缠绵婉转.而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则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其诗恬静自然,用语精深华妙,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唐末以温庭筠为代表,温词偏重写闺情,词藻艳丽;五代以李煜为代表,其亡国之后的词感叹、沉痛,直抒胸臆,不加雕饰,生动形象.宋初以保持晚唐五代婉约风格的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晏词闲雅而有情思,音调谐婉,华美工整;欧词则有所开拓,述怀、咏史、绘景,风格爽朗清丽.北宋中叶直到南宋,革新派词人先后兴起,以柳永、苏轼为代表.柳永是专力写词第一人,创制慢词,善于铺叙,长于情景交融,语言浅显平易,不避俚词俗语.苏轼以诗入词,大大扩展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跳出了婉约词一般写离愁别绪、男欢女爱的狭窄范围,达到“无事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其词境界宏阔,激昂慷慨,开创了豪放词派.当然苏轼也不乏清新婉丽之作.北宋的覆灭,是历史上少见的一次大浩劫,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女词人李清照于汴京破后南渡,流离转徒,词情词风为之一变,前期词多写个人的离愁,后期词则带有深沉的家国之痛,多写无法排遣的悲愁惨痛.其词承继婉约,又兼豪放之长,长于抒情,善用白描,出语自然而创意新奇,富有音韵美.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入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诗词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了像辛弃疾、陆游等一批杰出的爱国作家.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为一体,而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结晶.辛弃疾慷慨愤世,将抑郁不平之气寄于词中,成为豪迈词派的最杰出的代表.姜夔的词则以感喟哀时为主.【难点探究】古诗鉴赏设问的不同角度(一)从内容、意境角度设问1.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例①: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问: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例②: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回答问题.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2.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诗歌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例①: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回答问题.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例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例①:阅读《长歌行》(节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回答问题.问:本诗的主题是什么?答:人生也有盛衰,宝贵的是精力旺盛的少壮时期,应该及早努力,如果不抓紧大好时机,等到老年时徒然伤悲也没有什么用了.例②:阅读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回答问题.问: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体现在哪几句?5.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例①:读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回答问题.问:全诗用梅花来比拟人的品格,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意?答:作者赞美梅花的高贵品质,实际上是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是借物言志的一种方法.例②:阅读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回答问题.问:本诗明写对项羽的赞扬,暗写了什么?答:讽刺了以宋高宗为首的南宋君臣,是多么贪生怕死,懦弱无能.6. 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例①:阅读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回答问题.问: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答:原野辽阔无垠,天地相连,天比树低,水月映照,仿佛月在身边.描景状物非常真切动人. 例②:阅读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回答问题.问:竹林、孤琴、长啸、明月这些普通景物能构成清幽意境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作者恬淡澄净的心情与此情此景相互融合.。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抢分点二四类鉴赏分析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抢分点二四类鉴赏分析题含答案

抢分点二四类鉴赏分析题——情感、形象、语言、技巧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4页突破点一鉴赏诗歌的情感[典例](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看提示,定基调。

题目要求从“戏赠”入手,“戏赠”的意思是戏谑、赠送给两位老友。

可见诗歌中会有“调侃”意味。

结合注释可知,“老元偷格律”“短李伏歌行”正是这种写法。

第2步:抓意象,挖内涵。

由于这是一首序跋性质的小诗,没有意象,但可以根据诗中写到的人和事分析。

第3步:品词句,悟感情。

“应无分”“合有名”。

按照常理,自己应能“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个“应”字,一个“合”字,表明应该,但现实恰恰未能如愿。

“气粗言语大”是对自己前文“海口”的评价,有自嘲之意。

[规范作答]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评分细则]能从夸耀自己和无奈自嘲两个角度概括,并结合具体内容略加分析即可。

每点3分。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丑奴儿令龚自珍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注]。

【注】金字经:指佛经。

下片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变化?答:答案:“自忏飘零”写出了十五年来词人劳苦奔波,怎奈一事无成,而今想来后悔不已,情绪落寞低沉;“不信”二字,又表达了词人心有不甘、意欲奋发的强烈愿望,情绪顿时昂扬;然而现实无情,挣扎无功,无奈只能通过拜佛诵经求得心安、解脱,情绪归于平静。

2019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最新】

2019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最新】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19高考语文全国Ⅱ卷答案带解析

2019高考语文全国Ⅱ卷答案带解析

2019高考语文全国Ⅱ卷答案带解析1.B[解析]于文无据。

文中第二段仅提到“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多长”,并没有提到“他对古今中外各种诗歌文体都有正面评价”,故选B。

2.D[解析]强加因果。

由文中第三段“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可知,选项中的“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错误,故选D。

3.D[解析] A项“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仅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对杜甫之前的人进行评价。

B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做出革新”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举例的目的是论证“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所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汇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C项,“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曲解文意,作者例举“逃避”“被击败”这二种回应危机的方式的目的是对杜甫“正面担荷”的欣赏和肯定。

故选D。

4.D[解析]冠戴。

由材料三可知,实现数据融合的是应用支撑层,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的才是数据层,故选D。

5.C[解析]于文无据。

“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错,文中虽然提到智能建造平台,但没有说是“首创的”,故选C。

6.①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②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从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解析]题目问“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名片”,其实也就是让考生总结当今我国桥梁建筑有哪些发展,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然后考生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对其进行筛选总结即可。

7.B[解析]曲解文意。

“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生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错,由原文他的穿戴可知他并不是出身高贵,且细读下文可知他并不是“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8.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心的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分册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分册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选C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与2019届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与2019届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与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文言文阅读(带答案)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真题回顾]例1.(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与分析能力。

分析时要抓住“万里”“九龙盘”等表现其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

后一句中的“豁”指割裂,写出了江水泛滥中国的情景,“崔嵬”指高大雄伟,“飞迅湍”表现江水之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第一句宏观联想江流的宏大分布,第二句具体描绘江水之浩瀚与奔腾,这种宏大的景象暗示当时盛唐气象的象征性,其主要目的是为后四句的议论抒情铺垫与蓄势。

【参考答案】第一问: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第二问: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具体分析典故的作用。

最后两句紧承第7、8句的“大唐王朝统一天下、无为而治的盛况”的意思反用典故。

当年的任公子因为水中有巨鱼而钓,如今水中无巨鱼,任公子也无所作为了。

依据注释,“水中无巨鱼”表示世无巨寇,显然对大唐王朝的赞颂,同时作者自比任公子,本想有番作为,却也只能像任公子一样“罢钓竿”,有失落之感。

【精品】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精品】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精品】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一)(2019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一)(2019全国Ⅰ卷)14.C15.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二)(2019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二)(2019全国Ⅱ卷)14.D15.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我们准备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第1讲读懂诗歌通诗意,首要任务要明了准确答题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的,在二轮复习中应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仍是备考“古诗歌阅读”的首要任务。

一、明确考场读懂“标准”--- 别“求全责备”1•“读懂”只是相对的对于一首诗来说,“读懂”可能永远“在路上”。

考场上的“读懂”,仅限于把握了诗的大体内容,思路是什么,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不要求有多么深刻、全面。

不要为达不到平时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理解得那么深入、只是“懂”而已。

2•咬文嚼字,理解诗意至少要读三遍,要把时间用在品读语言理解诗意上,尤其要咬文嚼字,要寻找最直接、最快捷、最牢靠的读懂路径。

3•多方联系,扫除障碍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

而这些,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掌握读懂“两大路径”一一要“双管齐下”[增分策略]1•最直接快捷的路径一一善借标题、注释和情语(1)看标题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

唐人作诗,最重标题。

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秋)、节日(如除夕、重阳)、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

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析注释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

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写作背景T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T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T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T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T与诗人仕途失意、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2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精练提分1古代诗歌阅读精准判断选择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2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精练提分1古代诗歌阅读精准判断选择题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导图重温·锁要点MING QUEKAO QING BU DUAN BAN明确考情·补短板1.选材:2019年、2020年全国三套卷以唐宋、名家非名作诗歌为主。

五言、七言均有涉及。

(1)题材多样化:2019年全国卷Ⅰ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是一首题画诗(山水诗),全国卷II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是一首投赠诗,全国卷Ⅲ刘禹锡的《插田歌》是一首田园诗。

2020年全国卷Ⅰ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是一首唱和诗,全国卷II王安石的《读史》是一首哲理诗, 全国卷Ⅲ陆游的《苦笋》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2)选材暗合社会核心价值观。

《题许道宁画》侧重于艺术欣赏,以期提高考生的鉴赏能力,获得美好感受;《投长沙裴侍郎》侧重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引导考生要懂得感恩;《插田歌》表现了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相吻合。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侧重于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

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引导考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苦笋》中体现的“对人才培养”的理念更具有现实意义。

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考点:重点考查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题目设置近三年为一选择一简答。

3.思想感情:命题者对表达家国情感和感慨个人身世的作品较为青睐,而格调不高、儿女情长的作品逐渐被排除在范围之外。

继续聚焦立德树人,精心选择试题材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传承,仍然是最高准则。

【二轮复习达标】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代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应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

(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14含标准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14含标准答案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
命题
规律
1.
选材
:研究五年江苏高考,从体裁看,以诗词为主;从时代看,以唐宋时期
的诗歌为主;从表达方式看,手法多样,或叙或摹,或抒或议。

2.命题:题型稳定,以简答题为主,设2~3道题,分值均是11分。


五年高频考点为赏析艺术技巧、评价思想情感和作者观点态度。

表达
技巧考查角度各不相同,设题角度新颖,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融会贯
通以及灵活应对陌生问题的能力,旨在引导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深
入。

技法提分点14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
读文支招
抓住标题,初判题材,读懂诗歌。

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这两首诗的标题都揭示了诗中的主要事件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事件——拜访友人,只是身份各异,一位是王侯列卿,姓名与官职明确;另一位只知道身份是隐者。

情感不同——结果都是“不遇”,会产生失落惆怅之感。

之后要联系具体诗句及事件的结局来具体分析。

可联系学过的诗歌《寻隐者不遇》(贾岛)和《游园不值》(叶绍翁)等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如此读懂了诗歌标题,领悟全诗就不难了。

典题文本
(2014·江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错误!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 四类鉴赏分析题 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 四类鉴赏分析题   含答案

抢分点二四类鉴赏分析题——情感、形象、语言、技巧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4页突破点一鉴赏诗歌的情感[典例](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看提示,定基调。

题目要求从“戏赠”入手,“戏赠”的意思是戏谑、赠送给两位老友。

可见诗歌中会有“调侃”意味。

结合注释可知,“老元偷格律”“短李伏歌行”正是这种写法。

第2步:抓意象,挖内涵。

由于这是一首序跋性质的小诗,没有意象,但可以根据诗中写到的人和事分析。

第3步:品词句,悟感情。

“应无分”“合有名”。

按照常理,自己应能“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个“应”字,一个“合”字,表明应该,但现实恰恰未能如愿。

“气粗言语大”是对自己前文“海口”的评价,有自嘲之意。

[规范作答]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评分细则]能从夸耀自己和无奈自嘲两个角度概括,并结合具体内容略加分析即可。

每点3分。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丑奴儿令龚自珍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注]。

【注】金字经:指佛经。

下片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变化?答:答案:“自忏飘零”写出了十五年来词人劳苦奔波,怎奈一事无成,而今想来后悔不已,情绪落寞低沉;“不信”二字,又表达了词人心有不甘、意欲奋发的强烈愿望,情绪顿时昂扬;然而现实无情,挣扎无功,无奈只能通过拜佛诵经求得心安、解脱,情绪归于平静。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2)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2)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考向三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诗歌
的表现手法很多,常考的有衬托、联想、想象、对比、起
兴、象征、渲染、抑扬等。
一、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
手法 衬托 效果 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
或烘托
对比
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或烘托是为了凸显一方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对比或对照是为了凸显两方。这是衬托和对比 的区别,也是考生最易出错的地方
②联系内容,分析运用。 “ 故园松桂发 ” 是想象,属于 虚写;“万里共清辉”是说自己在万里之外,看到的是同一 轮圆月,是实写。 ③赏析效果。诗歌的结尾,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
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 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 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 )秋天杜甫流 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
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 析。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 这是要求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诗歌最后两句。
第二步,思考角度:
①指明手法是“虚实结合”。
染力。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 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 设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
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 说服力。

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16含答案(1)

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16含答案(1)

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16含答案(1)七看法分析情感态度读文支招1.读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读懂诗歌永远是做对题目的第一步。

本诗标题蕴含的信息有:①交代了写作缘由或目的(寄赠好友刘禹锡);②明确了诗歌题材(赠与诗)。

2.明作者张籍,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人。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3.察背景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友人,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遭人攻讦而失势,接连被贬放。

长庆四年夏,刘禹锡调任和州刺史的诏书下达。

张籍听说刘禹锡被贬到自己的家乡和州,于是给刘禹锡写书信,并附上了这首诗。

4.通正文首联交代自己与友人刘禹锡分离已久,友人长期踯躅外郡,官场失意。

颔联和颈联描述故乡风物,想象刘禹锡在和州的闲适生活场景:送客登临、流连风光。

尾联抒写对友人才华的赞誉,对友人境遇的劝慰和深深的关切之情,并以知己自许,暗示自己能“听见”友人的醉中高咏。

典题文本(201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对点解题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
技法提分点 14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
读文支招
抓住标题,初判题材,读懂诗歌。

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这两首诗的标题都揭示了诗中的主要事件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事件——拜访友人,只是身份各异,一位是王侯列卿,姓名与官职明确;另一位只知道身份是隐者。

情感不同——结果都是“不遇”,会产生失落惆怅之感。

之后要联系具体诗句及事件的结局来具体分析。

可联系学过的诗歌《寻隐者不遇》(贾岛)和《游园不值》(叶绍翁)等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如此读懂了诗歌标题,领悟全诗就不难了。

典题文本
(2014·江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赏析】《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首句即扣标题中的“休暇日”,作者在官场忙碌劳累九天时间,好不容易得到一日的清闲,于是兴致勃勃地前往寻访王侍御,没想到不遇而还,“空”字写出作者不遇王侍御后的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回家后想,以前一直奇怪王侍御的诗歌给人清冷的感觉,原来因为他一直住在寒风侵袭、大雪满山的地方。

结句暗示了王侍御诗歌风格的成因,侧面写出了对他的诗风、人格的赞美之情。

全诗中作者的情感起伏波折,乘兴而去,怅惘而归,转而悟出了友人诗歌风格成因,也不虚此行吧。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诗歌首句便揭示隐者的居住环境,城郊的人几乎没人认识这位隐者,住处用柴门做成,远处传来悲哀的猿啼声。

这两句侧面描写了隐者居住环境的偏僻荒凉与住处的简陋。

江边白石铺成的小路,只有打鱼砍柴的人经过,让人想到隐者的“渔樵于江渚之上”的隐逸生活,最后写自己访隐者不遇后傍晚回家大雨淋湿衣服,侧面写出作者对隐者的情深与执着。

对点解题
1.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答:
解析本题赏析人物形象。

题干已明确形象是“隐者”,第一步即省略。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由“城郭休过识者稀”可知此人“城里少有人知”;由“哀猿啼处有柴扉”中的“哀猿啼处”可知此人“家住深山”,由“有柴扉”可知此人“居室简陋”;由“沧江白石渔樵路”中的“渔樵路”可知此人“与渔樵为伍”。

结合本题分值,即可写出答案。

答案①城中识者甚少,②居室偏僻简陋,③混迹渔樵行列。

2.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解析由“九日驱驰一日闲”中的“驱驰”可看出作者是“乘兴而往”;由“寻君不遇又空还”中的“不遇”和“空还”可看出作者是“怅惘不遇”;由“怪来诗思清人骨”中的“诗思清人骨”可看出作者是“欣赏叹慕”。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
解析第一首诗的结句,是前一句的原因,所以应结合前一句进行赏析;第二首诗的结句可有两种理解,既可理解为实写诗人自己,也可理解为续写所访隐者。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1.(2018·江苏南通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1)意象有断桥、夕阳、树影、鸟雀、枝头,意境特征为“和谐、宁静”。

(2)注意结合诗句中的“清游”“静处”分析情感。

(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这里有虚写、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答案(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①虚写(或“想象”)。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借景抒情。

借“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含蓄深长地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2.(2018·南京、盐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
苏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

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漂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

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

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

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

步携手林间,笑挽扦扦。

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

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1)上阕写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况?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