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教案北京版
语文版(新版)2020年秋季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古诗二首
![语文版(新版)2020年秋季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古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d9ae2f4a650e52ea54189846.png)
2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联想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两首古诗的教学,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中包含的感情。
2.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谁能说说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自由发言)2.(出示墨梅图)同学们看图,这是什么梅?(墨梅)为何称作它为墨梅?(因为这是用墨画出来的梅花。
)[~&%*#]3.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
这就是——墨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墨梅的诗。
(板书课题:墨梅)4.简介作者:王冕。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教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练读古诗。
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砚墨夸梅淡)3.请一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读一读古诗。
(个别读。
)4.读得字正腔圆。
刚才老师听出你在“吾家”后面停顿了,在“洗砚”后面停顿了,你读出了古诗的节奏。
通常七言诗都是按照二二三的方式停顿的,这样就能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了。
下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手势,一起来把这首诗有节奏地读一读。
5.齐读。
(师用手势引导)[^%&@*]三、细读品味,领悟诗情1.齐读古诗《墨梅》,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学习前两句。
出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1)自读前两句,边读边画出朗读节奏: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2)字词讲解。
①“吾”:我,古人说吾,我们现在说——我,这是古今语言表意的不同。
像这样的例子在这首诗中还有一处:个个花开,我们现在说——朵朵花开。
②“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他在池子里洗笔砚,久而久之,池子都黑了,于是人们把这个池子叫做洗砚池。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教案)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fdef7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f.png)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4)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夜宿山寺》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家对于夜晚的山寺和星空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歌意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我尝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图片辅助教学,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视频、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以降低学习难度。
(2)词语多义性的理解:诗中的某些词语具有多义性,学生容易混淆。
-梳理词语的不同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词语在诗中的意义。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词语的用法。
(3)诗人情感的体会: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较难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5.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1.理解并感悟《夜宿山寺》的文化内涵,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掌握古诗赏析的基本方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141015f97cd184254b3535fb.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课设计:古诗二首古诗二首教课目的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领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收集描绘秋景或表达想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一、沟通资料,认识背景1、学生沟通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朝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季,他走开家乡,单独在外。
一个夜晚,他出门漫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形,请大家认真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第1页/共5页1、自由朗诵:放声朗诵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修业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相互评论、相互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说明或联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沟通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讲堂沟通:小组指派代表沟通,一同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领会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涌现画面:诗歌描述了一幅如何的情形?2、小组沟通,组内成员相互增补。
(要发散学生的思想)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指引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领会感情:若是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单独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形,你会产生如何的心情?(依据讲堂状况可让学生写一写)5、感情朗诵: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诵古诗。
经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兴趣活动1、我说你读。
方法:第2页/共5页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光景,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边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二首一 绝句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二首一 绝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8ce3e53c1ec5da51e2703f.png)
古诗二首(一)绝句教学设计一直接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古诗二首(一)当中的绝句。
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绝”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个绞丝旁,右边是个颜色的色,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吧!生读课题。
看了诗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呢?二认识绝句和作者生:什么叫绝句呢?师:绝句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一般来说,一首诗有四句话的时候,就被成为绝句。
每句话有五个字的就叫五言绝句,七个字的就被称为七言绝句,快来看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是几言绝句呢?出示诗。
生: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七言绝句。
师:是啊,杜甫我们一点也不陌生,谁来给大家介绍下杜甫呢?出示: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的诗人。
杜甫自幼好学,后漫游各地。
安史之乱前在长安住了近十年,因曾住在杜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
谁来给大家介绍?三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提到杜甫,我们大家很快就能想到上学期我们还学习了杜甫的一首诗呢,想起来了吗?生:江畔独步寻花。
我们一起朗诵一遍吗?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绝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理解诗文的内容可以借助哪些方式?生:注释、图片、查阅资料师:出示自学提示:1.轻声读古诗,把字音读准确。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理解。
师:出示诗文,谁能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这首诗都哪个字是生字呢?黄鹂的“鹂”,“鸣”,“一行”的“行”,行是个多音字,一般情况下,在它做排列或者做量词时就读hang,而作走或从事的意思时候读xing,显然,这个字在这里做量词,因此,应该读hang,同学们再来读这句。
“窗”和“含”是生字,大家来一起读这句。
“泊”和“吴”是生字,在这里读bo,表示停船靠岸的意思,一起读这句。
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这首诗,注意刚才同学们提醒的这些读音。
(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一)
![(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一)](https://img.taocdn.com/s3/m/7433e4ea84254b35eefd347d.png)
古诗二首(一)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登鹳雀楼》。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描绘的情景,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
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字典。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课的设计积极倡导“自由、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
营造一种“阅读、感悟、创作”的自主学习氛围,采用比较,欣赏的方式,得出诗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力,选用同学们自己搜集的诗歌,让学生看到了自己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就感。
教学目标: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粗解字义。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登鹳雀楼》。
3、继续学习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和方法。
4、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描绘的情景,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诗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大家还有印象吗?(有印象的试着背一背。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这首古诗,主要是帮助大家理解诗的意思。
●二、自学《登鹳雀楼》:1、提出自学要求:(1)利用生字表自学生字和认读字,读准字音,记住生字字形。
(2)读古诗,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欲穷(困)(2)指名学生读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问题?a、看注释知道“鹳雀楼”在哪,“依”“尽”“欲”“更”是什么意思。
b、查字典知道:“穷”有四个意思,取“尽”的意思。
(根据课文意思选择合适的解释。
)c、“白日”是什么意思?(指傍晚的太阳,即落日。
)(3)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95050aaf45b307e971972c.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3、古诗两首
练习一
6、西湖
练习2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正确字词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竖笔画的字怎样写才好看。
3.读读背背,积累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联系特定语境,在字典中选择正确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读读背背中的成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用字词句
1.在《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大家细细读一读,想想这句话里的“漾”是什么意思?
4.那你们想一想这句话里的“漾”字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
5.方法小结:一个字词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字词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
7.出示句子,查出带点字的读音,指导生将语句读通顺。
8.小组讨论带点字应该字典中的哪种解释。
9.集体交流——蔫:在这里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这里是说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
蹑:在这里是指小彼得掂着脚尖动作很轻。
10.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试着用这种方法预习新课文中的字词(师出示例句,供学生练习。
)。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教案北京版(1)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教案北京版(1)](https://img.taocdn.com/s3/m/0f02c43b55270722192ef731.png)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七绝~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
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稚、侧”,认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遥招手、鱼惊、应”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3.掌握”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写一写”的学诗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5.品味乡村生活~感受童年快乐~生成素朴情趣。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积蓄童年情愫~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品味古诗语言~抓住”蓬头”“遥招手”等词语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1、让爸爸妈妈帮助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乐事。
2、鱼竿、小凳、补充材料教学过程:一。
揭题生趣1.钓鱼确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小孩儿学钓鱼就更有趣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师板书,。
请大家拿出笔来~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在作业本上写好课题。
【注意提示】”垂”的横画比较多~第二横最长~写的时候还要注意笔顺。
”钓”的右边是一点。
2.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很好懂。
同学们能通过这个题目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3.看来同学们不仅是钓鱼的高手~还是猜谜的高手。
二。
初读觅趣。
1.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朗朗上口为止。
112.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很顺口地读。
3.读得不错:比如~”稚子”的”稚”是翘舌~”垂纶”的”纶”是边音~真是读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读读看~不但顺口地读~而且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4.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教案北京版(1)word版本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教案北京版(1)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710ce5f1581b6bd97e19eadb.png)
《小儿垂钓》教课方案教材剖析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 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少儿情味的七绝~作者是唐朝诗人胡令能。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少儿儿初学垂钓时的情形。
孩子仔细专注、天真绚丽的神情呼之欲出。
诗句平常易懂~活龙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绚丽的小孩儿形象~令人感觉传神、和蔼~是一篇情形交融、形神兼顾的描绘少儿的佳作。
教课目的 :1.学习生字”稚、侧” , 认识”纶”、”莓” , 理解”蓬头、稚子、钓鱼、侧坐、遥挥手、鱼惊、应”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领会垂钓孩子的天真、可爱。
3.掌握”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写一写”的学诗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诵、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5.品尝农村生活~感觉童年快乐~生成素朴情味。
教课要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境界~领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诵~存储童年情素~丰富古诗累积。
教课难点 :品尝古诗语言~抓住”蓬头”“遥挥手”等词语联合诗句睁开想象~领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境界产生共识。
教课准备 :1、让爸爸妈妈帮助回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乐事。
2、鱼竿、小凳、增补资料教课过程 :一。
揭题生趣1.垂钓确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少儿儿学垂钓就更风趣了~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 师板书 , 。
请大家取出笔来~跟老师一同认仔细真地在作业本上写好课题。
【注意提示】”垂”的横画比许多~第二横最长~写的时候还要注意笔顺。
”钓”的右侧是一点。
2. 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很好懂。
同学们能经过这个题目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3.看来同学们不单是垂钓的能手~仍是猜谜的能手。
二。
初读觅趣。
1.下边请大家翻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频频读~向来读到顺口了、朗朗上口为止。
112. 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 念书要的就是这类状态: 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很顺口地读。
3.读得不错 : 比方~”稚子”的”稚”是翘舌~”钓鱼”的”纶”是边音~真是读得特别正确 : 谁再来读读看~不只顺口地读~并且字正腔圆、有声有色地读:4. 有滋味 : 不用我说~大家必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二首 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二首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400c3c02020740be1e9b9a.png)
第二单元:春天的脚步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两个生字,认读两个字。
2.朗读、背诵《绝句》。
3.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
(1)师: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赞美春天。
画家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音乐家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诗人写出了一首首赞美春天的诗歌。
老师听说你们会背很多古诗,那有没有赞美春天的诗呀?(附板书:春天的诗)。
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学生可能背诵《草》、《咏柳》、《春晓》、《江南好》、《村居》2.配乐诗朗诵《绝句》:(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二.初读感知: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绝句杜甫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介绍杜甫呀?(请一学生到前面点击课件: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
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有1400多首。
《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
)自己再读读。
3.学习生字:(1)读生字卡片:快看,调皮的生字朋友跑这来了,快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2)记字形(绝、句):你怎么记住他们的样子呢?(结构记、用“色”记等,记“句”字,可用勺、包记,注意笔顺的变化书空)(3)指导书写:记住了这两个生字朋友的样子,你们想不想把它写漂亮啊?你们觉得哪个字不好写?4.读词语: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
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课件:迟日泥融沙暖鸳鸯(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图片。
喜欢吗?觉得怎么样?那咱们再读读。
看图后再读鸳鸯,注意指导读好轻声)5.这些字词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教案 北京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教案 北京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b73c2ea26925c52cc5bf59.png)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疏通古诗,释词明意。
2、引导多元理解和深度理解,品词析句,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3、诵读古诗,传情达意,陶冶情趣。
教学重点: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疏通古诗,释词明意。
2、引导多元理解和深度理解,品词析句,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诵读古诗,传情达意,陶冶情趣。
教材学情简析这首诗就是以儿童的生活为描绘对象,学生对钓鱼的生活体验也是比较丰富的,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明了诗意,感悟形象,丰富意境,发现作者的匠心独运。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古诗,整体感知。
1、谈钓鱼,引入古诗。
师:同学们,钓过鱼吗?第一次钓鱼是在什么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或教师谈自己的钓鱼感受:①享受和乐趣,②成就和满足。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诗,这首诗是诗人专门为我们写的,用短短的28个字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天真可爱的小男孩的形象。
听老师朗诵一下,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谁在干什么?2、揭课题,了解作者。
师: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事情,用四个字概括就是……①板书课题“小儿垂钓”。
注意“垂”字的笔顺。
②了解作者胡令能。
(呈示课件)胡令能虽然传世的作品不多,只有四篇,但是个个都是精品,反映了他是位很有才华的诗人。
3、学质疑,阅读期待。
学习最可贵的品质是学会疑问,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学习的收获就越大。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带着问题,引导发现。
1、归纳问题。
比如,外貌?哪儿钓?怎样钓?钓到了吗?发生了什么?……(简单板书)师:这些问题有的有的可以从古诗中找到答案,有的找不到答案,能找到的我们一起来发现,不能找到的要通过我们的想象来解决。
(板书:疑问+发现+想象=智慧。
)首先,我们必须把诗歌读懂,读懂了,这些问题自然就能解决了。
2、读正确,注意节奏。
(呈示课件)3、自由读,尝试理解。
(蓬头:头发蓬乱;稚子:小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苔:这里泛指野草;映:掩映、遮掩;借问:向人打听;遥:远远地;怕得:生怕,唯恐;应:理睬,应答。
北京版《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北京版《古诗二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c553f4eff9aef8951e06e1.png)
北京版《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北京版《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_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泊)及新词。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绝句》中的生字新词,会背诵和默写全诗。
2、使学生学生理解《绝句》这首诗的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叫绝句。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写的。
二、新授:1、按照正确的读音,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小组互相读一读,评议。
3、指名读,纠正读音。
4、自学生字。
(1)出示鹂(li)鹭(lu)泊(bo) 等三个字,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各宇的音、形,义。
(2)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明白黄鹏,白鹭,泊等词语的意思。
(3)听写检查。
三、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汇报。
(1)说一说每一句写的是什么情景?这个景色是在近处?还是在远处?为什么?(2)教师小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下面我们从远处来看这幅景,(出示图这幅图画展示了一派和平安静的环境。
为什么杜甫喜欢这个环境呢?那时,国家刚刚平息了安史之乱,人民要求过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实现了。
四、指导朗读,加深理解,指导背诵。
五、复习巩固,背诵并默写。
六、作业:默写这首诗。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
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最新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最新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958ea27d3240c8547ef69.png)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音乐诵古诗烘托气氛(小组同学共同分享)二、新授(一)师过度语:引出古诗1、介绍(绝句)2、介绍诗人杜甫(课件)(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把古诗读给同桌同学听。
3、认读诗中的生字(课件)4、指导断句(1)第一句师指导标画断句(2)生独立在书上标出断句(3)根据你所标注的断句再把诗读两遍(三)理解诗意1、读第一句话,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两个黄鹂鸣翠柳根据注释教学生怎样理解诗意生:边读边思考把你看到的景象与大家共同分享。
(理解诗意)2、同样方法学习其他几句。
生:边读边思考小组互相说说你所看到的景色。
每小组由一名代表描绘你所看到的美景(说出古诗大概意思)师过度:(诗文、景、配乐)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3、展示学生作品、小结诗人不是画家,但胜过画家,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丽多彩的春景图。
三、练习朗读古诗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自由练习朗读小组选出一名朗读较好朗读与大家共同分享。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动乱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可以乘舟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这又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再读这首诗,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四、背诵、识字、默写。
1、指导背诵师: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可惜啊!(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五、识字师:懂得背诵还不够,还要把它默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教案北京版word版本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教案北京版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b0d0909c783e0912a3162af4.png)
《小儿垂钓》教课方案教课目1、通自主、合作、研究的教课方式疏导古,明意。
2、引多元理解和深度理解,品析句,感觉形象,体会境界。
3、古,情达意,陶冶情味。
教课要点:1、通自主、合作、研究的教课方式疏导古,明意。
2、引多元理解和深度理解,品析句,感觉形象,体会境界。
教课点:古,情达意,陶冶情味。
教材学情析首就是以小孩的生活描象,学生的生活体也是比丰富的,在教的合适引下,学生可以通各种方式了然意,感悟形象,丰富境界,作者的匠心独运。
教具准件教课程:一、引入古,整体感知。
1、,引入古。
:同学,?第一次是在什么候?最大的感觉是什么?(或教自己的感觉:①享受和趣,②成就和足。
):今日,我来共同学一首,首是人我写的,用短短的28 个字生地刻画了一位天真可的小男孩的形象。
听老朗一下,想想,首写的是在干什么?2、揭,认识作者。
:作者要告我的事情,用四个字概括就是⋯⋯①板“小儿垂”。
注意“垂”字的笔。
②认识作者胡令能。
(呈示件)胡令能然世的作品不多,只有四篇,但是个个都是精选,反响了他是位很有才的人。
3、学疑,期望。
学最可的品是学会疑,提出的越多越好,学的收就越大。
看到个,你有什么疑?(学生疑,教要点列。
)二、着,引。
1、。
比方,相貌?哪儿?怎?到了?生了什么?⋯⋯(板):些有的有的可以从古中找到答案,有的找不到答案,能找到的我一起来,不可以找到的要通我的想象来解决。
(板:疑 ++想象 =智慧。
)第一,我必把歌懂,懂了,些自然就能解决了。
2、正确,注意奏。
(呈示件)3、自由,理解。
(蓬:蓬乱;稚子:小孩子;垂:;:用的;莓苔:里泛指野草;映:掩映、掩盖;借:向人打听;遥:地;怕得:惟恐,生怕;:理睬,答。
⋯⋯)4、着成完好的意。
(一个蓬乱的小男孩在河学,他着身子坐在莓苔的岸,借着草掩盖自己的身子。
有人向小男孩路,他地挥手,因他惟恐惊了儿,不敢回答人的。
)三、引想象,丰富境界。
1、提,发掘空白。
:在,我已依据古的序,也就是依据循蹈矩的方法将古的意思弄懂了,也解决了我一开始提出的部分。
古诗两首(教案)_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_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c9833d2bb68a98270fefa38.png)
三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北京版2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本课12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默写课文。
3。
感受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会诗情画意。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12个生字新词,认读2个生字。
2、能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问题、3。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会诗情画意。
【教学重点】熟记生字,读明白诗歌含义,能够背诵、默写课文、【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同学们,我们差不多学过许多古诗了、这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鹿柴》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二、初读课文,感知理解(一)学习《鹿柴》1、简介作者: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出水画派,有“诗佛”之称、代表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摩诘文集》。
2、释题、鹿柴:地名,柴,读zhài,同“寨”。
有篱落的乡村不墅、3。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播放视频:《鹿柴》)(1)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鹿柴》,完成下面要求:①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②把生字记在本上与同学一起读一读写一写。
(2)学习生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lù xiǎnɡtáizhài鹿响苔柴(3)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4。
理解字义、①但闻:只听见、但,只;闻,听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疏通古诗,释词明意。
2、引导多元理解和深度理解,品词析句,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3、诵读古诗,传情达意,陶冶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疏通古诗,释词明意。
2、引导多元理解和深度理解,品词析句,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
诵读古诗,传情达意,陶冶情趣。
教材学情简析
这首诗就是以儿童的生活为描绘对象,学生对钓鱼的生活体验也是比较丰富的,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明了诗意,感悟形象,丰富意境,发现作者的匠心独运。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古诗,整体感知。
1、谈钓鱼,引入古诗。
师:同学们,钓过鱼吗?第一次钓鱼是在什么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或教师谈自己的钓鱼感受:①享受和乐趣,②成就和满足。
)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诗,这首诗是诗人专门为我们写的,用短短的28个字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天真可爱的小男孩的形象。
听老师朗诵一下,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谁在干什么?
2、揭课题,了解作者。
师: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事情,用四个字概括就是……
①板书课题“小儿垂钓”。
注意“垂”字的笔顺。
②了解作者胡令能。
(呈示课件)胡令能虽然传世的作品不多,只有四篇,但是个个都是精品,反映了他是位很有才华的诗人。
3、学质疑,阅读期待。
学习最可贵的品质是学会疑问,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学习的收获就越大。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教师重点罗列。
)
二、带着问题,引导发现。
1、归纳问题。
比如,外貌?哪儿钓?怎样钓?钓到了吗?发生了什么?……(简单板书)
师:这些问题有的有的可以从古诗中找到答案,有的找不到答案,能找到的我们一起来发现,不能找到的要通过我们的想象来解决。
(板书:疑问+发现+想象=智慧。
)首先,我们必须把诗歌读懂,读懂了,这些问题自然就能解决了。
2、读正确,注意节奏。
(呈示课件)
3、自由读,尝试理解。
(蓬头:头发蓬乱;稚子:小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苔:这里泛指野草;映:掩映、遮掩;借问:向人打听;遥:远远地;怕得:生怕,唯恐;应:理睬,应答。
……)
4、试着联结成完整的诗意。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男孩在河边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莓苔的岸边,借着绿草遮掩自己的身子。
有人向小男孩问路,他远远地招手,因为他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答别人的问话。
)
三、引导想象,丰富意境。
1、继续提问,挖掘空白。
师:现在,我们已经按照古诗的顺序,也就是按照循规蹈矩的方法将古诗的意思弄懂了,也解决了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部分问题。
但是,这个时候,我想,喜欢刨根问题的同学一定会有新的问题产生。
而且,我认为,好的古诗一半是作者写出来的,一半是我们读出来的。
因为作者不可能把眼前所见所闻全都写出来,必然留有许多的空白,需要我们用想象去填补。
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还有什么没有写出来,让你产生了疑问,请提出你的疑问。
【预设问题,有效引导:小男孩为什么钓鱼?小男孩除了头发蓬乱,还会有哪些外貌特征?小男孩所处的环境除了“草映身”还有些什么?他是怎样学钓鱼的?路人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有何贵干,为何借问,外貌怎样,怎样借问等等?小男孩有什么反应?(或小男孩与路人进行了怎样的对话?)小男孩钓到鱼了吗?】(呈示课件)
师:借助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让古诗变得丰富多了。
下面,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将作者没有写到的东西补充进去,让人听了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给予提示,变序练说。
(呈示课件)
①学生练说。
②全班交流。
四、品析词语,感悟形象。
1、教师质疑,品析词语。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头发蓬乱”,丑化小孩?有人看到“稚子”两个字认为小男孩显得很幼稚,作者眼中的小男孩是幼稚的吗?作者为什么写“侧坐”而不是“正坐”?小男孩为什么坐在“草映身”的地方?小男孩为什么远远的“招手”而不是摇手?小男孩只顾自己钓鱼却“不应人”是不是显得太没有礼貌了?(呈示课件)
2、思考应答,感悟形象。
师:由此,你发现作者笔下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小儿郎?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的小男孩。
)师:是的,作者用细致的观察和写实的手法,把一个……的小男孩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能看到他的样子,听到他的声音,仿佛他那温热的气息拂过我们的面颊。
这是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呀,这真是童趣盎然的画面呀!(呈示课件)
3、积累诵读,传达情感。
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生趣、情趣。
这些便是难得的童趣!……
4、尝试背诵,体味童趣。
五、课内拓展,解读“钓”味。
师:其实,古时候的诗人写了很多以钓鱼为题材的诗,这些诗因为出自不同诗人的手,因此有了不同的味道。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首“钓鱼诗”。
(呈示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