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的概述读后感
《智力障碍的概述》学后感
《智力障碍的概述》学后感
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教师,对于智力障碍的儿童或者是带有特殊问题的儿童方面的教学经验是相当匮乏的,因为很少会碰到这样的学生,当然,也不是说就不存,只是几率非常小。
因此在教学经验方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唯有的也只能借助理论知识及自己去探索、积累。
通过了此次的继续教育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理论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再通过一些视频案例的学习,对智障儿童特点、心理及其教学都有更深层的认识。
智力障碍是一个用于描述儿童在发展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难或比同龄儿童学习落后的专有名词。
除了智力障碍以外,我国较常用的词还有智力落后、智能障碍、智力残疾和弱智这些词经常混用,尽管有所不同,却都是用来指那些在思考、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上有困难的儿童。
在对待这类学生的教育时,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利用一切的条件,用心去为其设计学习计划,用心去关注、关爱他们,给予更多的自信心,家校联合、密切合作,努力去为孩子争取更大的可能性。
读书让我深思,读书提高了我的眼界,读书让我觉得越读问题越多,我也越来越了解我的学生们,今后我将按照认真、周到、细致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专业素养,对待工作、善待学生。
智力障碍的概述学读后感(通用6篇)
智力障碍的概述学读后感(通用6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力障碍的概述学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力障碍的概述学读后感作为教师,面对特殊儿童这个群体,在工作的精神面貌上,特别是工作态度上更要注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而让学生时刻在你的身上感受到一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从业素养。
例如、守时、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等等。
有人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得到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而这个播种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教师,我们自己给孩子树立的标杆,就是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
其次,我认为启智的职业教育教师要具备更多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文化素养。
现代化的特殊教育要求教师由教学的“一面手”成为教学“多面手”。
多年来我校先后派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在校内经常性地开展特教理论研究,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省市内外的听课、观摩活动,校内每学期进行凭优课。
同时,正在研发系统的校本教材。
教师人人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确立了多个子课题形成群众性研讨氛围。
作为职业教育教师更应“博览札记”,广泛学习、钻研本专业的各种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从而为构建独特的春晖职业教育献力献策。
不仅要做“苦干型”的教师,更要向“科研型”“学者型”方向发展。
第三,培智学校的职业教师要有一定的能力和素质。
职业教育教师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弱智学生经常制作和使用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不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
否则,很难适应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是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我们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学必须经常反复解释,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奥”的知识,但也以自然友好的语言、生动恰当的语言和情感语调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学习智力障碍概述学后感
篇一:《智力障碍概述学后感》智力障碍概述学后感这学期继续教育选修了《智力障碍概述》,通过学习,我对智力障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智力障碍又可以称为智力落后,是一个用于描述儿童在发展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难或比同龄儿童学习落后的专有名词。
除了智力落后以外,我国较常用的词还有智能障碍、智力残疾和弱智,这些词经常混用,尽管有所不同,却都是用来指那些在思考、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上有困难的儿童。
人类从胚胎到发展完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其间来自遗传的、物理-环境的以及社会-心理的因素都可能造成智力障碍。
出生前的致病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先天获得性异常,其中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先天代谢性疾病以及其他遗传因素。
出生后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发作性疾病,如高热惊厥及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和脑膜炎等,此外,脑损伤、中毒、营养不良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都可能导致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的预防一是指在问题发生前采取措施,消除智力障碍的病因,预防智力障碍的发生,主要通过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及围产期保健以及健康教育来实现;二是指通过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的严重先天缺陷,早起发现伴有智力障碍的疾病,早期预防,缩短现存问题的持续时间,或逆转其效果的措施,主要通过产前筛查与诊断、对高危儿随访、出生缺陷检测、发育监测等实现;三是指通过对患儿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使问题的不利后果受限,并改善个体功能程度的措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总之,在优生优育的时代,我们应尽量排除先天和后天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因素,预防孩子智力障碍问题的出现。
而作为一名教师,在面对智障的学生时应该了解其生理、心理和学习特征,帮助他更好的成长。
篇二:《智力障碍的概述学后感》智力障碍的概述的学后感智力落后是一个用于描述儿童在发展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难或比同龄儿童学习落后的专有名词。
除了智力落后以外,我国较常用的词还有智能障碍、智力障碍、智力残疾和弱智,这些词经常混用,尽管有所不同,却都是用来指那些在思考、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上有困难的儿童。
智力障碍学后感
智力障碍的概述学后感骆添连智力落后是一个用于描述儿童在发展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难或比同龄儿童学习落后的专有名词。
除了智力落后以外,我国较常用的词还有智能障碍、智力障碍、智力残疾和弱智,这些词经常混用,尽管有所不同,却都是用来指那些在思考、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上有困难的儿童。
出生前的原因导致出生前产生智力障碍的因素很多,大致上可以归纳为遗传因素与先天获得性异常两大类。
一、遗传因素 1.染色体异常(1)唐氏综合征(2)脆性X综合征(3)其他染色体异常①特纳综合征②13三体综合征③18三体综合征④猫叫综合征⑤克莱里菲尔特综合征⑥威廉姆斯综合征⑦普瑞德-威利综合征⑧安格尔曼综合征 2.先天代谢性疾病(1)苯丙酮尿症(2)粘多糖1幵型(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3.其他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引起的先天性颅脑畸形也会导致智力障碍,如先天性脑积水和小头畸形。
此外,常染色体伴显性遗传,如萎缩性肌强直、结节性硬化等,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二、先天获得性异常 1.胎儿期感染 2.药物毒性损伤 3.放射线和化学毒物的损害 4.吸烟与饮酒三、其他因素孕妇内分泌失调、妊娠剧吐、营养不良以及长期情绪不佳、先兆流产等都可能给胎儿带来伤害。
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其营养完全依赖于母体供给,在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适当的热量,还需要许多营养物质,在胎内营养不良的婴儿中约有30%会有智力障碍。
还有研究认为,父母高龄(男55岁以上,女40岁以上〉也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和引起智力障碍。
出生时的原因一、早产和低体重二、窒息 1.胎儿宫内窒息 2.新生儿窒息出生时的原因一、早产和低体重二、窒息 1.胎儿宫内窒息 2.新生儿窒息三、新生儿产伤出生后的原因出生后如患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高烧、抽搐、全身麻醉、药物影响、缺氧昏迷、脑外伤、免疫反应性疾病、癫痫、严重营养不良等都可能导致智力障碍。
一、发作性疾病 1.高热惊厥 2.癫痫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人类的大脑组织外面由一个三层组织的脑膜包围着,它可以保护大脑,使其避免受到伤害。
关爱智障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关爱智障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关爱智障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前言智障是一种特殊的心智障碍,患者在智力、语言、社交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困难。
他们常常被边缘化,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意识到关爱智障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智障群体提供帮助与关注。
在实践中,我不仅见识到了智障的困境,也明白了他们的需求和潜力。
本文旨在分享我在关爱智障社会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以期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智障群体的关注,促进智障群体的融入和社会公平。
第一部分:关爱智障的重要性1.1 智障群体的现状智障群体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和边缘化的群体。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约有2%的人口患有智力障碍。
智障群体在认知、学习、社交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困难,他们往往面临就业困难、教育差异、社交障碍等问题。
智障群体的脑功能发展受到限制,但他们仍然是社会的一部分,需要我们的关爱和支持。
1.2 关爱智障的价值意义关爱智障不仅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关爱智障能够增加社会的包容性和公平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关爱智障,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提升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
关爱智障也能够提高社会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因为智障群体有一些特殊的才能和优势,他们可以为社会带来新的视角和观点。
第二部分:参与智障关爱社会实践的体会2.1 参与智障关爱社会实践的目的和动机作为一个大学生,我选择参与智障关爱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想通过实践了解智障群体的真实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其次,我想为智障群体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最后,我也想通过实践活动,唤起社会对智障群体的关注和关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平。
2.2 参与智障关爱社会实践的具体经历和感受在智障关爱社会实践中,我参与了多个项目和活动,包括志愿协会的智障关爱项目、社区的智障社交活动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与智障群体建立了深入的联系,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和生活状态。
在志愿协会的智障关爱项目中,我主要负责与智障儿童互动和辅导。
学习智力障碍的学后感
篇一:《智力障碍概述学后感》智力障碍概述学后感这学期继续教育选修了《智力障碍概述》,通过学习,我对智力障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智力障碍又可以称为智力落后,是一个用于描述儿童在发展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难或比同龄儿童学习落后的专有名词。
除了智力落后以外,我国较常用的词还有智能障碍、智力残疾和弱智,这些词经常混用,尽管有所不同,却都是用来指那些在思考、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上有困难的儿童。
人类从胚胎到发展完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其间来自遗传的、物理-环境的以及社会-心理的因素都可能造成智力障碍。
出生前的致病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先天获得性异常,其中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先天代谢性疾病以及其他遗传因素。
出生后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发作性疾病,如高热惊厥及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和脑膜炎等,此外,脑损伤、中毒、营养不良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都可能导致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的预防一是指在问题发生前采取措施,消除智力障碍的病因,预防智力障碍的发生,主要通过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及围产期保健以及健康教育来实现;二是指通过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的严重先天缺陷,早起发现伴有智力障碍的疾病,早期预防,缩短现存问题的持续时间,或逆转其效果的措施,主要通过产前筛查与诊断、对高危儿随访、出生缺陷检测、发育监测等实现;三是指通过对患儿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使问题的不利后果受限,并改善个体功能程度的措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总之,在优生优育的时代,我们应尽量排除先天和后天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因素,预防孩子智力障碍问题的出现。
而作为一名教师,在面对智障的学生时应该了解其生理、心理和学习特征,帮助他更好的成长。
篇二:《智力障碍学后感》智力障碍的概述学后感学习了《智力障碍的概述》后,我深深认识到自己以前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
智障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爱心,不要忽视他们。
智力障碍的概述的学后感智力落后是一个用于描述儿童在发展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难或比同龄儿童学习落后的专有名词。
智障儿童学后感 Word 文档
智障儿童学后感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
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关键,他们可以进人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
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础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简单的计算能力。
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成人以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
他们在生活情境发生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1、生活自理实际上就是指与人的生存和需要密切联系着的诸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随着个体的逐渐成熟或是逐步达到在不需要别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这种自我料理生活所需要的活动能力就是生活自理能力。
它主要包括:饮食、大小便、衣着、睡眠、安全、卫生等方面。
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特别是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往往不会自己吃饭,特别是不会自己用筷子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不会自己大小便等。
2、智力障碍儿童进食基本技能训练:训练儿童学会吸水、喝水、咽、吐等训练。
如饮水训练:拿带有吸管的瓶装饮料,教儿童用吸管去吸瓶子里的饮料,或者让儿童去吸茶杯碗里的白水,在这当中,必要时可对儿童进行呼吸训练,儿童会吸气,再让他用吸气的方法就吸到水。
同时也可以将训练寓于游戏中,看谁吸的快。
当然为防止儿童呛水现象的发生,可以让他们开始时少吸水,以后慢慢的多吸,并且吸得越快越干净越好!喝水的训练也是这样,同时可把吸水喝水咽水结合起来。
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结合平常的教育教学我对住智障儿童的自理训练有以下感受:自理训练要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现在的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宠爱,很多事情都一手包办,特别是智障儿童的家长,他们总感觉孩子这个样子实在是亏欠孩子很多,因此事事代替,不给他们动手的机会。
其实这样恰恰是害了孩子。
智障总结范文
智障总结引言智障是指智力发育迟缓或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特殊人群。
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面临很多困难,需要特别关注和帮助。
本文将总结智障问题的主要特点、原因以及应对措施,希望为了解和支持智障人群的人提供一些参考。
特点智障人群的主要特点如下: 1. 智力发育迟缓:智障人群的智力发展速度较慢,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低于正常人。
2. 社交能力差:智障人群在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
3. 自理能力低:智障人群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例如衣着、饮食、卫生等方面需要他人的协助。
原因智障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缺陷可能导致智力发育受阻。
2. 孕期问题:孕期受到外界环境污染、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大脑发育。
3. 出生问题:早产、窒息等出生时的问题也会对智力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脑炎、中毒等,如果在大脑发育期发生,也有可能导致智力发育异常。
应对措施为了帮助智障人群获得更好的生活和教育,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 1. 提供专业教育:智障人群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帮助,这包括提供适合他们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提供心理支持:智障人群容易面临各种心理困扰,需要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3. 培养社交能力:为了改善智障人群的社交能力,可以组织一些适合他们参与的团体活动,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4. 增强自理能力: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帮助智障人群提高自理能力,逐渐实现自主独立生活的目标。
结论智障是一种特殊的人群,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提供专业教育、心理支持和培养社交能力等措施,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希望社会能够加强智障人群的关怀和支持,减少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
发展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发展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第一篇:发展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分享最近读《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其中第六章发展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印象深刻。
当谈到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的一些观点时感觉非常的实用,和大家分享一下:智力障碍是指儿童在发展期间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常态,同时伴随适应性行为方面的缺陷。
这个定义必须符合3个条件:1、智商低于平均水平两个标准差2、伴随有适应性行为障碍3、发生在18岁之前。
智障儿童主要的心理问题是不良适应行为,人格偏差,人际与社会适应不良,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有个体原因和环境原因。
作为智障孩子的家长,面对智障孩子心理问题,应该如何去做?下面有6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式:1、转移法。
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家长可用其他有趣的事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2、忽视法。
孩子有时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而出现打自己的头或呕出食物等不良行为,以得到关心。
如果父母表现的很关心,那么下次孩子便会乐此不疲。
3、疏导法。
智障儿童由于语言能力差,无法正确表达自我需求,因而有时会以伤害他人,顺坏物品等方式来引人注意。
为此,父母平时应多关心,并进行沟通方式的训练,使孩子掌握表达和发泄需求和情绪的途径。
4、手的控制。
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父母可用手牢牢地握住他犯错的手腕,待他挣扎1-2分钟后才放手,通常此法对打人、摔物、打头、扯电线等手部行为有制止效果。
时候再教孩子掌握表达和发泄需求和情绪的途径。
5、拥抱控制。
当孩子任意吵闹或到处游走时,可紧紧地拥抱他,使她无法挣脱,同时一边拍抚他一边同他轻言细语,直到孩子不再挣扎。
6、环境控制法。
为孩子布置一个属于他的游戏和活动空间,教他收拾物品于固定处,不希望他接触的物品要收藏好,容易引发他异常行为的物品尽量不要让他见到。
作为老师,面对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如何处理呢?(一)如何处理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失控问题智力障碍儿童轻度的情绪行为问题可以通过特殊教育和训练得到有效地控制和改善1、寻找出可能造成情绪失控的因素2、善于用行为改变技术3、提供书写的机会,培养书写习惯,以减少情绪爆发4、短暂隔离,或转移注意力,以稳定情绪挫败也可能导致暴怒行为,教师宜避免让儿童承受过多的挫败,当儿童显现暴怒行为时,教师可把他带离现场,送到另一处小而安静的地方,没有玩具,也没有任何活动,提供儿童充分休息的机会。
智力障碍教师心得体会
首先,尊重和理解是教育智力障碍学生的基石。
在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个智力障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需求。
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他们的心理,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耐心倾听、关注细节、给予鼓励,都是帮助他们成长的关键。
其次,个性化教学是提高智力障碍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每个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运动能力、语言与交往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再次,家校合作是促进智力障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智力障碍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因此,我们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举办家长会、家访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向家长请教教育经验,实现家校共育。
此外,关爱和鼓励是智力障碍学生克服困难、不断进步的动力。
在教学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
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我会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会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我对智力障碍教育的一些具体心得体会:1.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智力障碍学生往往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等。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
2. 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3.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4.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会学生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基本生活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5. 加强家校合作。
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实现家校共育。
总之,作为一名智力障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智障儿童教育的体会
智障儿童教育的体会我们所谓的智障儿童,就是智力发育不正常的儿童。
这些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大部分需要特殊的教育和训练。
他们需要倾听,需要理解,需要支持。
我有一个亲戚,他的儿子是个智障儿童。
他在出生时就被诊断出智力发育迟缓,需要进行特殊的教育。
当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这个孩子感觉像个正常孩子,但是当我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的智商确实远低于我的预期。
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动手能力,他都比同龄孩子差。
这个孩子非常需要倾听,需要我们耐心地和他交流。
在跟他谈话时,我必须特别注意自己说的话,用简单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他才能更好地理解我。
但是,这个孩子的父母非常重视他的教育和训练。
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让孩子接受了各种特殊教育和训练。
孩子在理智、语言表达、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虽然他的智商很低,但是他每天都在进步。
我认为,智障儿童教育是需要重视的。
这些孩子需要得到特殊的教育和训练,以便他们得到最好的发展。
他们需要更多的倾听、理解和支持,在家庭和学校中都需要。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培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父母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同时,父母也应该向专业的机构求助,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在学校中,教育者需要更专业化的技能和教育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这些孩子。
教育者需要给智障儿童提供全面的帮助,比如言语治疗、职业训练、认知训练等等。
同时,教育者也需要关注每个孩子的特殊需求,根据孩子的自己能力和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和训练方案。
总的来说,智障儿童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全方位支持。
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只要我们花费时间和心血,我们就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他们有更好的未来。
育智特殊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育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这项充满挑战与温馨的事业。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育智特殊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入了解,尊重差异育智特殊教育,顾名思义,是针对智力障碍儿童开展的教育活动。
这些孩子由于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是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
1. 认识智力障碍智力障碍是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低于同龄人,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障碍。
智力障碍儿童在认知、语言、情感、社交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了解智力障碍的类型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2. 尊重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尊重这些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
二、关注个体,激发潜能育智特殊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心理和社交能力。
通过激发孩子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1. 情感关怀智力障碍儿童往往情感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情感关怀,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 心理辅导智力障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克服心理障碍。
3. 社交能力培养智力障碍儿童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注他们的社交能力培养。
通过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社交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育智特殊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以下是一些我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教学方法:1. 个别化教学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通过个别化教学,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智力障碍的概述读后感
智力障碍的概述读后感智力障碍的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思想的传播,我们早已不用“白痴”、“愚蠢”、“笨拙”、“迟钝”等词语来形容智力障碍儿童。
现在多采用“智力障碍”、“智力缺陷”、“智力残疾”、“智力薄弱”来描述此类儿童。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
它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教师读后感作为一名特教老师,如果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教智障孩子的?智障孩子有哪些特点?通过你的教学,智障孩子有进步吗?每当想到这里,我无言以对,是心虚?是惭愧?真的不知如何回答。
我总不能说:跟普通教师一样教,智障孩子无非就是笨点,他们学不了多少东西。
但除了这些,我又该说些什么呢?看来,该读点有关智障孩子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来充实一下自己贫乏的知识储备,也为以后碰上类似的问题,不使自己太尴尬。
《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是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专业课教科书,全书共分九章,其内容包括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觉、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智力落后儿童的记忆、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等等,系统地阐述了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的教育理论及方法。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针对性及实用性,是我教学的好帮手。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智力落后与学习障碍儿童、孤独症的区别,知道了要确认智力落后儿童不能仅仅盯在智力的智商值上,还要注重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了解到制约智力落后儿童心里发展的因素不仅包括遗传因素,还有环境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认识到教育、训练、康复是改变智障孩子命运的唯一途径。
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发展的障碍,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去学习高深的文化知识,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一味追求对他的文化知识的教育,将会收效不大。
通过进一步学习,我发现智力落后儿童由于生理或心理发展迟缓或有欠缺,而造成的心理缺陷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替代、改善或恢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通过训练智力落后儿童感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刺激大脑皮层的发育和完善,同时也能发展以上几方面的能力,改善他生存的条件。
智力障碍学习学后感
智力障碍学习学后感
4月份,去南昌学习了有关智力障碍的知识,通过这十天的努力学习,我对智力障碍的成因及预防,以及智障儿童的身心特征有了全新的了解,也让我明白到对智障儿童的治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治疗中,其最终目标就是使孩子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的人,能够照顾自己。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医生及治疗师有计划、有策略、巧设计地进行治疗及教育。
这次学习,重点学习了双溪课程的评估与治疗课程的按排,这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克服智力障碍儿童的不足,张扬他们的个性,就必须对弱智儿童的普遍心理特征及个性特点有全面了解,同时对所治疗患儿的个体特征有深入细致地了解。
在全面了解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及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设计及实施,即可达到水到渠成的治疗效果。
比如说,我们可能根据智力障碍儿童认识迟钝、感觉器管感受能力低,注意范围狭窄,注意分配难,稳定性差,记忆过程缓慢,记忆容量小等这些特点,则我们在治疗教学过程中速度不能过快,要低起点,小步子,大循环。
治疗所选用
具需直观鲜明,以维持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动机、注意力,教学活动要多变化,还可以结合音乐、画画、舞蹈等,使他们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知识,形成概念。
智力障碍实训反思
智力障碍实训反思
一、实施实训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1、组织实施实训时,只把重点放在神经病学研究上,没有把训练方法也作为训练组织实施上的一部分。
2、在智力障碍的子组实施实训的时候,没有把握住孩子们的兴致,没有根据孩子们的特点来安排实施方式。
3、实施实训时,没有考虑到各个孩子的不同,没有根据各个孩子的特点调整训练方法和组织实施的程序,没有根据各个孩子的特点来调整训练的强度和内容。
4、在开展实训过程中,没有用幼儿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可信度,没有对孩子们进行充分的交流,也没有对孩子们进行贴切的方法设置。
5、在实施实训时,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智力障碍,没有安排合适的支持,也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个性特点,没有安排让孩子们达到积极的反馈。
二、总结实施实训的体会
1、在组织实训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特点,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安排实训的计划和设施,给予孩子们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2、开展实训的时候,要把握孩子的兴致,不要一味的灌输知识,要采用幼儿化的方式,多进行交流,通过不同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参与实训,获得满意的结果。
3、开展实训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孩子们的智力障碍,提供和调整合适的训练方法,以达到有效的实训效果,根据孩子们的反馈给予评价,以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
智力障碍实训反思
智力障碍实训反思1. 引言智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它会导致个体在智力、学习、适应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等方面出现明显的缺陷。
在智力障碍实训中,我扮演了一个参与者的角色,与智力障碍者进行交流和互动,同时也观察了他们的行为和表现。
通过这次实训经历,我对智力障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也学到了一些有效的沟通和支持技巧。
在本次反思中,我将回顾整个实训过程,并总结其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 实训过程2.1 实训准备在参与智力障碍实训之前,我首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阅读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了有关智力障碍的定义、分类、症状以及对其进行支持和帮助的方法。
我还参加了一些培训课程,学习如何与智力障碍者进行有效沟通,并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2.2 实训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与智力障碍者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和互动。
我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抽象概念。
我还注意观察他们的反应和表现,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并确保他们能够理解我的意思。
在与智力障碍者进行交流时,我发现他们对于具体、实际的事物更感兴趣。
因此,我尽量将话题围绕在他们熟悉和喜欢的事物上,例如家庭、朋友、爱好等。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他们的参与度,还能够更好地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
除了与智力障碍者进行交流外,我还尝试给予他们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可能需要一些指导或提示才能完成某项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耐心地给予他们指导,并鼓励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希望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实训总结通过这次智力障碍实训,我对智力障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意识到智力障碍者在认知、学习和适应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特长。
与他们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更多耐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 收获与不足3.1 收获通过参与智力障碍实训,我收获了以下几点:•对智力障碍的深入理解: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我对智力障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智力障碍的概述读后感〕
*篇一:智力障碍的概述学后感
智力障碍的概述的学后感智力落后是一个用于描述儿
童在发展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难或比同龄儿童学习落后
的专有名词。
除了智力落后以外,我国较常用的词还有智能障碍、智力障碍、智力残疾和弱智,这些词经常混用,尽管有所不同,却都是用来指那些在思考、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上有困难的儿童。
出生前的原因导致出生前产生智力障碍的因素很多,大致上可以归纳为遗传因素与先天获得性异常两大类。
一、遗传因素1.染色体异常(1)唐氏综合征(2)脆性X综合征(3)其他染色体异常①特纳综合征②13三体综合征③18三体综合征④猫叫综合征⑤克莱里菲尔特综合征⑥威廉姆斯综合
征⑦普瑞德-威利综合征⑧安格尔曼综合征2.先天代谢性疾病(1)苯丙酮尿症(2)粘多糖1幵型(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3.其他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引起的先天性颅脑畸
形也会导致智力障碍,如先天性脑积水和小头畸形。
此外,
常染色体伴显性遗传,如萎缩性肌强直、结节性硬化等,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二、先天获得性异常1.胎儿期感染2.药物毒性损伤3.放射线和化学毒物的损害4.吸烟与饮酒三、其他因素孕妇内分泌失调、妊娠剧吐、营养不良以及长期情绪不佳、先兆流产等都可能给胎儿带来伤害。
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其营养完全依赖于母体供给,在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适当的热量,还需要许多营养物质,在胎内营养不良的婴儿中约有30%会有智力障碍。
还有研究认为,父母高龄(男55岁以上,女40岁以上〉也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和引起智力障碍。
出生时的原因一、早产和低体重二、窒息1.胎儿宫内窒息2.新生儿窒息出生时的原因一、早产和低体重二、窒息1.胎儿宫内窒息2.新生儿窒息
三、新生儿产伤
出生后的原因出生后如患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高烧、抽搐、全身麻醉、药物影响、缺氧昏迷、脑外伤、免疫反应性疾病、癫痫、严重营养不良等都可能导致智力障碍。
一、发作性疾病1.高热惊厥2.癫痫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人类的大脑组织外面由一个三层组织的脑膜包围着,它可以保护大脑,使其避免受到伤害。
许多微小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原生虫等都可能侵犯脑组织。
它们可能直接进人脑部进行破坏,也可能借助免疫反应,使脑组织自行破坏或退化。
1.脑炎
2.脑膜炎
三、脑损伤
儿童因意外(如高处坠落、车祸等)可能会导致脑损伤,进而引起智力障碍。
小儿颅腔与脑组织之间的间隙狭窄,脑组织可以活动的幅度较小,由于颅腔内可以用做缓冲的空间较小,轻度脑水肿或出血即可引起脑受压症状。
脑损伤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两大类。
前者形成于受伤的当时,引起的病变主要为脑震荡、脑挫伤、脑裂伤(后两者常被合
称为脑挫裂伤);后者形成于损伤的一段时间以后,常见的
病变为脑水肿、出血和血肿等。
四、中毒
1.一氧化碳中毒
2.铅中毒
五、营养不良
六、社会心理因素
随着人类对智力障碍问题研究的深人,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社会心理因素在智力障碍形成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智力障碍均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
不同程度的关系,特别是轻度智力障碍。
据估计,全世界2/3以上的轻度智力障碍者是由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所致,此类患儿没有脑的器质性病变,主要由神经心理损害和感觉剥夺等不良环境因素造成,如严重缺乏早期合适刺激和教育。
智力障碍的病因是多元的,出现的时间也不同。
对此,世界
卫生组织提出了三级预防模式: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三级预防
*篇二:智障概述(培训稿)
智障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智障及其成因、预防
一、智障是什么?
要了解智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智能和智商(IQ、适应行为IDQ)。
智能是人的学习、思考、解决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
智商是一个值,用来反应一个人的智能程度,用IQ来表示。
(IE是什么?情商:??)IDQ:适应行为??
从上述来看,从字面上讲,智障就是智力障碍。
它是人在学习、思考、解决问题和社会适应等智能和适应行为方面的发展迟缓缺陷。
美国智能协会(AAMR)在1983年对什么是智障作了一个鉴定,这个鉴定也是现在大多数人用来解释智障的方法,其鉴定分为三个方面来说明:
1、一般智力显著低过平常人标准;
2、适应行不有偏差,未能适应日常生活要求;
3、十八岁以下出现以上情况。
以上三条标准成了83年后智障的基本内容,也就是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至于用“十八岁以上”来界定主要是方
便在医学上和因病患或行为失常做区别,如老人痴呆。
根据1983年智障的概念,提出了分类系统,其表如下:1983年关于智障的分类指标和教育分类对应表
该表引自2004年两岸四地交流《论文汇编》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如科学的发展使原本一些有障碍的人变成没有障碍,故1992年美国智能协会对智障重新做了界定,主要是从人和环境的支持度入手,其鉴定方法是:
智力障碍是指现在功能水平存在实质性限制,其特征表现为智力功能显着低于平均水平;同时随有下列两种或以上相关限制:沟通、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交技能、使用社区、健康与安全、功能性科学能力、休闲娱乐和工作;智力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1992年智力障碍的定义基于以下四个基本假说:
1、有效的评做必须考虑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以及不同的沟通与行为因素;
2、适应技能的缺陷存在与否,必须依个人同龄群体所有的社区环境为背景,对照个人求要的支持度;
3、即使存在着某些适应技能缺陷,往往也同时存在着其它优势适应技能或某些个人能力;
4、因此,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支持,智力障碍者的生活能力也可以普遍改善。
1992年的智力障碍定义的理论模式是一个三角形的“功能模式”,这模式的一边是智力,它包括智力和适应能力;另一边是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和学校;第三边是功能。
以上三边形成一种关系即第一边和第二边的互动形成第三边功能其图如下:
(该图引自2004年两岸四地交流《论文汇编》)
1992年的智障定义在观念上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它摒弃了按智力障碍程度分类的标准,提出了按智障者的支持度来分类的新系统:
1、间歇支持:为智障者提供偶尔的、只是在某一特定时期提供支持,如在生活发生变化时才提供必要的短时间的协助;
2、有限支持:在几个特定的方面对智力障碍者经常地提供短时间的支持,如语言沟通、人际关系和学习数学等方面时需要经常提供短期支持协助;
3、广泛支持:在某几个环境或几个方面需要得到经常和持续的支持,如在运动、语言理解与表达等方面需要得到经常的、专业化的支持,如物理治疗和语言治疗等;
4、全面支持:在多种环境和方面都需要得到持续的各方面的支持,这种支持可能维系终身,全面的支持往往需要多种科学和专业人员的参与。
康复医生、特殊教育老师、心理工作者等等。
2002年美国智能协会再次为智障作了定义,其定义是:智力障碍是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方面存在实质性限制
的一种障碍,主要表现在概念、社交和实用的适应能力方面;智力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其定义对实应能力的表述归类为三个方面:概念
化技能、社会技能和实践技能。
三方面的具体内容如下:概念化技能:接受性和表达性语言、阅读和写作、金钱概念和自我引导;
社会技能:人际关系、责任、自我尊重、信任、遵守规则、服从法律和避开危险;
实践技能:
1、个人生活自理技能:吃、喝、穿衣、行走和如厕;
2、使用日常工具的活动能力:准备食物、医药护理、使用电话、财务管理、使用交通工具和处理家务;
3、职业技能:维持安全环境;
2002年概念的理论模式:
(该图引自2004年两岸四地交流《论文汇编》)
我国对智障方面的研究起步晚,但发展快,也对智障进行了几次界定,其界定方法和美国智能协会基本类似,故大部份人还是用。
二、智障的成因及预防:
虽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但也不能知道每一位智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