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五高二年级第9课 《说木叶 》课件(29张ppt)

人教版必修五高二年级第9课 《说木叶 》课件(29张ppt)

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思 念
鸿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西洲曲》 雁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
《声声慢》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
秋风叶落的季节
精读探究
品味诗句“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悲风”,比较 诗中“高木”与“高树”的不同意味。并分析作者引 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精读探究
品味诗句“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悲风”,比较诗中“高木” 与“高树”的不同意味。并分析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精读探究
根据“木”的形象特征,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 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和“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 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味。
探究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 与 “落叶”的不同意蕴。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落叶
木叶 落木
探究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 与 “落叶”的不同意蕴。
初读文章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
第1段: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 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 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 展到了“落木”。指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 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 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初读文章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 课件 (共28张)语文课件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 课件 (共28张)语文课件PPT

文本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自然段列举四个名句说明了什么观点?
答案:列举四个名句,说明木叶之美,说明“木叶”是那么突 出地成为诗人喜爱的形象,为下文的分析张本。
2.第2自然段中“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 了”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再进一步指出宁用“落木”而不用“落叶”,又非偶然现象, 悬念的设置使人急欲弄清原因。此处言简意丰。一是指出创新的途 径:“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二是指出 个例中体现的普遍性;三是含蓄地告诉我们,这样细致地揣摩是欣 赏诗的精妙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林庚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 他的《唐诗综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把唐诗这一课题的研究提 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诗的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 人。《说“木叶”》就是这部书中的精品佳作之一。
单音字
①袅袅(niǎo) ②萧萧(xiāo) ③翩翩(piān) ④冉冉(rǎn) ⑤绵密(mián) ⑥缠绵(chán mián) ⑦吟唱(yín) ⑧王褒(bāo) ⑨皎皎(jiǎo) ⑩灼灼(zhuó) ⑪亭皋(ɡāo) ⑫柳恽(yùn) ⑬寒砧(zhēn) ⑭万应锭(dìnɡ)⑮窸窣(xī sū)
说“木叶” 林庚
作者名片
简历:林庚(1910-2006),中国作家、诗人、古 典文学研究学者。字静希,祖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 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曾创 办刊物《文学月刊》。
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又参与编辑《文学季刊》。 1934年后,先后在民国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授中国文学史课程 ,继续写诗。这时期是他写自由诗的时代。1935年以后对诗的形式 有进一步的追求,从现代生活、语言的节奏与民族诗歌发展的规律中 探索新的格律体诗。抗战后,赴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北归任燕京 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联理事、《文学遗产》 编委,一直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对于新诗的形式、中国古典诗 词有独到的研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9《说“木叶”》 课件 (共47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9《说“木叶”》  课件           (共47张PPT)优秀课件

面对飘零的落叶,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将之 定格成永恒的风景,凝聚成挥之不去的情结。

林庚 gēng
林庚
清华大学中 文系教授,既是 诗人,又是学者。 在唐诗和楚辞的 研究中卓有建树, 提出了著名的 “盛唐气象”。
识词
袅袅 (niǎo) 灼灼 (zhuó) 涔阳 (cén)
——王安石《梅花》
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 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 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 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 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比“树”更显得 单纯,仿佛本身就含 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精读课文第6段:
概括“木”在形象 上的第二个特征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 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 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 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 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压力逼迫得痛哭一百次,但哭完记得笑一千次给它看,你可以习惯为别人付出,但至少别忘了为自己而活,你可以学会假装,但最后不要变成 你当初讨厌的那种人。
5 、诚实就如埋藏在泥土里面的果实,谎言犹如枝头上妖艳的花朵。虽然谎言能给人暂时的美感,但它的枯萎是不可避免的,而诚实会在那里 生根发芽。
3 、拼搏是成功的通行证,美貌是失败的墓志铭。不要再斤斤计较于你的容貌,关键是打造自己强大的内心。朋友,凤姐就是榜样啊,你长得 比她还励志,你行的! 6 、会说话的多说,不会说话的少开口,要小心言多必失。成功人士大多沉默寡言,不多开口,这不是说沉默寡言能够做出什么创造性贡献, 而是减少错误的发生。

9《说木叶》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9《说木叶》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一部分(1-3):写“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现象)
第二部分(4-6): “木”被人喜欢的原因。(特征 )
第三部分(7): “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似,Βιβλιοθήκη 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却是一字千里。
(总结 )
阅读1-3段,思考作者谈论了哪些文学现象?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2、“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3、“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总结

木叶
疏 朗空 阔

相去无几


一字千里
树叶
绵密 饱满

什么诗诗歌的暗示性?文章如何阐释诗歌暗示性的问题?
文章谈到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作为概念影子的暗示 性是指概念以外的意义,如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这样 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在诗歌鉴赏中不但要玩味诗歌的语义, 而且要玩味诗歌语言以外的意义。中国诗歌语言注重语言的 含蓄,注重暗示,给予读者的暗示、启发是无尽的。作者用 了许多例子做了分析,讲明了这个问题。
比较下面三首诗“梅”的特点:

• 梅花 王安石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卜算字·咏梅 陆游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独立完成“自学深 思”部分内容。

小组讨论完成 “合作探究” 部分内容。
正字音

袅袅(niǎo) 灼灼(zhuó) 涔(cén)阳 窸(xī)窣(s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九课《说“木叶”》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2张PPT(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九课《说“木叶”》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2张PPT(共22张PPT)

枫叶: 江枫渔火对愁眠/枫叶荻花秋瑟瑟 /停车坐爱枫林晚/晓来谁染霜林醉/明朝挂 帆席,枫叶落纷纷 柳: 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然烟笼十里堤/枝上柳絮吹又少/羌笛何须 怨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月: 月上柳梢头/残月脸边明/杨柳岸晓 风残月/别时茫茫江浸月/山高月下/烟笼寒 水月笼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是故乡 明/举杯邀明月/床前明月光/近水楼台先得 月/明月几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 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种纤腰学不成。
阅读1~3段,思考:
作者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什么现象?
“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 的不同,其关键点在哪?
关 键 点
在“木”字
全文思 路
发现问题 (1—3)
雪: 飞雪连天射白鹿/独钓寒江雪/楼船 夜雪瓜洲渡 花: 花非花,雾非雾/无可奈何花落去/ 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径不曾缘客扫/花落知多 少 日: 夕阳无限好/日出江花红胜火/东边 日出西边雨 杜鹃: 杜鹃夜半犹啼血/杜鹃枝上杜鹃啼 /望帝春心托杜鹃 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松: 静听松风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_第9课_说“木叶”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_第9课_说“木叶”ppt课件

zhuó ) (2)灼 灼 ( .
(5)招徕 ( lái ) .
(3)寒砧 (zhēn ) .
quán ) (6)言筌 ( . tiáo ) (9)迢 远 ( . ɡǔ ) (12)蛊 惑人心 ( .
lǎnɡ ) (7)疏朗 ( .
(10)皎 皎( jiǎo ) .
piān ) (8)翩 翩 ( .
托„„人与自然有着天生的联系,谁都无法抗拒那或宏伟壮丽或清灵俊秀的
美景。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让我们的心情放飞在另一片天空。

2.和谐是山间叮咚的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和谐是清晨第一缕阳
光,冲破了黑暗和阴霾;和谐是一阵轻柔的海风,拂去萦绕在心头的烦忧和 纷扰。有人渴望橄榄枝永久地摇曳在枝头,有人相信爱是人类力量的来源, 有人崇尚科技引领着人类的进步„„然而和谐才是基础,它是摩天大厦最坚 固的基石。

辨 一
流传:指顺着时间往下传或扩大范围往外传。

留传:指留存下来传给后世。
(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1)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2)一言难尽:一句话很难说完。形容事情曲折复杂,很难用一句话说清 楚。尽,完。 (3)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这 句话出自《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迢 迢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典型 典范

一 填
(1)“感动社区·感动和平”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隆重
典型 举行,又有10个市民和集体成为了道德传承的先进

(2)当前,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从产业规模、工业体系、
未来科技上已成为全球 典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课件 (4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课件 (47张PPT)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 “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 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 爱诗,成为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 《喜外弟卢纶见宿》 - 司空曙
•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唐诗综论》、《天问论笺》、 《西游记漫话》、《新诗格律与语 言的诗化》
近影
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袅袅(niǎo) 照浦(pǔ)
褒(bāo)
灼灼(zhuó) 亭皋(gāo)
寒砧(zhēn)
涔(cén)阳
万应锭(dìng) 言筌(quán)
窸窣(xī sū) 迢(tiáo)远
2.词语理解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胜烟柳满皇都
结束语
最后用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吹着袅袅不断的秋风 啊,洞庭湖水扬起清波, 枯叶从干黄的树上飘落。
湘君等不到湘夫人, 只看到这一片秋风扬波, 木叶飘落的清秋景色,传 神地表现了湘君的怅惘心 情。
第一段:
• 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 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 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 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暗_示_性 _的问题。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课件 (21张PPT)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课件 (21张PPT)

现象
“木叶” 为历代诗人所钟
爱。
发现问题 (1—3)
分析问题 总结全文 (4—6) (7)
“木叶” 为古代诗 人所钟爱
析“木” 的两个艺 术特征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 “树叶”与“木叶”不过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 领域的差别却一字千里,这种一字千里的差别在 中国古典诗歌中十分常见。下面就分析诗人为何 钟爱“落红”“落英”而很少用“落花”的原因。
所谓“得意忘言”、“言不尽意”, 并不是说语言不能表达意思,而是说文学 作品应该追求一种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 作为文学作品,就要求含蓄蕴藉,有回 味,特别是诗歌创作,就要以少总多,追 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试着勾画出每 一段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想一想,本 文要讨论的核心话题是什么?
• “落英”“落红”也就是“落花”之意,在古诗 歌中“落英”出现的情况不少,《全唐诗》约有 16句,《全宋诗》中约有36句,而《全宋词》就 约有26句,但其中也有个别句“落英”不是做 “落花”的意思。
• 如:宋代诗人欧阳修的《暮春门有感》“春事已 烂漫,落英渐飘扬”。陆游《山居食每不肉戏作》 “秋来更有堪夸处,日傍东篱拾落英。”秦观 《如梦令》“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晏几 道《浣溪沙》“凉月送归思往事,落英飘去起新 愁”等等。
• 以“落红”表落花意的也不胜枚举,《全唐诗》 中约26处,仅《全宋词》中就约有91处,如:张 先《天仙子》“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 径,苏轼《水龙吟》“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 落红难缀”,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 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
• 【提问】诗人们为何在当用“落花”时而弃之不 用,却钟情于“落英”“落红”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ppt课件

• 最后两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
回圆。”作者的心情既然如此愁苦,当然希
望友人前来,相聚谈心,以慰思念之情。现
在得知友人有意前来,因此非常高兴;几个
月以来,一直计算着与友人相聚的日期,他
登楼望月,月亮都圆了好几回了,还不见友 人的到来。“西楼望月几回圆”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作者盼望友人到来的迫切心情。 • 这首诗通过怀念友人,表达了作者为未能为
• 5.走近作者 • 林庚,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 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 系。1933年秋天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 的新诗人开始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 诗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的近侍。后入太学,立志读书。代宗朝入仕
途,历任洛阳丞、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
史、苏州刺史,卒于任所。在他早期所写的
一部分作品里,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
罢官后,作品中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
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其诗多写山
• 【主旨感悟】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怀时事、思念友人的情 怀。开头意在说明花落花开,别来不觉又是 一年。中间四句触景生情,写一年来的感受。 世事渺茫难料,因而愁绪满怀;从自身来讲, 既多病而思归,又为没有做好父母官而自愧。 最后两句表示渴望和友人畅叙。
•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 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 是:①整体阅读,感知原文。②找到该题信 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③对该段落或区域内 容要点进行概括与分析。④将选项中的相关 信息与这些概括与分析进行对照,从而得出 答案。
学 习 目 标
• 1.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 的方法;积累古诗名句,提高学生学习鉴赏 的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 力。 • 2.借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 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 3.把握“木”字的艺术特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件(3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件(31张PPT)

概念 艺术形象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荫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板.木料 落叶 微黄
树干 秋天 干燥
—— ——
叶 密 鸟
树 庭
中 有
萧 纲 《 折 杨 柳 》
飞 得 , 风 轻 花 落 迟
叶 无 奇
名树 氏,
绿 叶 发 华 滋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木 袅
袅 兮

叶 风
, 洞
——

屈波
原 《 九 歌 》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在有清霜。
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 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
《堤上柳》
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折杨柳》
施肩吾
伤见路旁杨柳春, 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 不送去年离别人。
课后作业
离别之情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忧愁情绪 脱俗之境 圣洁 坚贞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 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 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
1: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分披,细叶精致。 诗人借咏柳 赞美春色的美丽和自然的活力。
2:女子纤柔轻盈,妖媚多情。
3: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 猖狂的奸臣
潦艰 百万 不无 渚风 登
倒难 年里 尽边 清急 新苦 多悲 长落 沙天

停恨 病秋 江木 白高
浊繁 独常
滚萧鸟猿Βιβλιοθήκη 杜 甫酒霜 登作 滚萧 飞啸
杯鬓 台客 来下 回哀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 与“落花”,而用“落木” 与“落红”呢?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九课说“木叶”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九课说“木叶”课件 (共34张PPT)
14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5
梧• 梧桐桐树树,,三三更更雨雨,,不不到到离离情情正正苦苦,,一一
叶叶叶,叶一,声一声声,声空,阶空滴阶到滴天到明天。明。
梧• 梧桐桐更更兼兼细细雨雨,,到到黄黄昏昏点点点点滴滴滴滴。。
7
高树
高木
“木”比“树”更显得 单纯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8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注解】筌:捕鱼用的竹制的篓子,有口,内有 逆刺,鱼进入就出不来。
9
10
树 木
11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
征是什么
着透黄“着木色”黄,暗色在示触了觉它上的它颜可色能,干是可燥干能燥透的 而不是湿润的,窸“窣木飘叶零”有落叶的
30
曾诗:乱条咏狂柳舞,贺柳知絮章纷飞。 碧讽玉刺妆攀成附一权树贵高、,得万势条猖垂狂下的绿奸丝绦。 不佞知之细臣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贺条诗犹:未亭变亭初玉黄立,,倚碧绿得丰东茂风,势枝便条狂。 解纷春把披色飞,的花细美蒙叶丽日精 和月致大,。自不诗然人的知借活天咏力地柳。有赞清美霜。
23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 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4
李 白《孤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25
LOREM IPSUM DOLOR
黄巢《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_说“木叶”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_说“木叶”ppt课件

(2)修养· 休养 修养:①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②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 事的态度。 休养:①指休息调养;②指恢复并发展国家或人民的经济力量。 辨析:①领导干部要把对个人嗜好、习惯、交友的选择与驾驭,作为日常生活中 道德 的关键环节。 修养 ②该院儿科副主任李锦文介绍说,这4名幼儿已脱离生命危险 ,但还在 调理,如果恢复情况良好,很快就能够出院。 休养
林庚(1910—2006),字静希,祖籍福建福州,生于 北京。 1.诗人。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1934年以后,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 人,尝试新的格律体,他创作的《春野的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诗 集,被誉为给诗坛带来了“一份晚唐的美丽”。 2.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他将创作新诗和研 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显示出了诗人学者独有的特色。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 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他认为:“当唐诗上升到它的高 潮,一切就都表现为开朗的、解放的,唐人的生活实是以少年人的心情作为它的骨 干。”
砧板 粘贴
拈轻怕重
芍药 斟酌 灼烧
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 (1)流传· 留传 流传: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 留传:物品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辨析:①中国古代瓷器最令人着迷的是,既有延续的脉络,又不时出现神秘的 创新,或因材料、工艺的失传, 使 留传 下来的文物成为令人百思不解的谜题。 ②保障食品安全,需整合职能。社会上 “几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一 流传 只鸡、一桌餐”的问题,不无道理。
3.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 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为如何?
【与你交流】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 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这恐怕会被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 的学术论文。标题拟为“说‘木叶’”,选取古诗中的“木叶”意象作为论 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到探意蕴: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 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 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文章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 诗句的品读玩味中,逐层深入,探幽发微,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 读者的阅读心理。“说‘木叶’”的拟题其实就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课件 (共36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课件 (共36张PPT)
氛或思归的心情;乡愁乡思。 ❖鸿雁:指书信。相思之情。
❖松:象征孤直的品格。 ❖梅:象征高洁的品格。 ❖竹:象征君子的品德修养。 ❖菊:表现隐逸、不随流俗、
坚贞不屈的品格。 ❖荷花:象征纯洁、清高。
❖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寓归隐。 ❖ 蝉:指餐风露宿的雅士高人。高洁象 ❖ 征。 ❖ 芳草:常喻离恨;喻离别忧愁。 ❖ 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 ❖ 的惆怅 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 南浦:水边送别之所。喻离别。 ❖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喻离别漂泊。 ❖ 西楼:相思之所。喻思念、忧愁。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岸晓风残月。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喻送别。
常见意象
❖月: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怀 古之情。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折柳:喻送别。 ❖杜鹃:悲苦,渲染哀怨悲凄的气
关键点
在“木”字
读第四段,请思考: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秋风叶落的季节中
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 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比较诗中“高木与 “高树 的不同意味。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说说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根据“木”的形象特征, 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和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 翩。” 中“木叶”与“落 叶”的不同意味
——




屈 原 《 九 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 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 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就自 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 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 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 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 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不仅触觉上有干燥 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 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2.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 明确:“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 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 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 “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例如,“秋月照层 岭,寒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 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
全文思路
第一部分 (1—3) 分析问题 (4—6) 总结全文 (7)
例举现象

分析“木” 的两个 艺术特征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本质
现象
1.试辨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不同的意 味。
高树多悲风,海水 扬其波。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 高木。
(饱满)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水分很充足
4.文章是怎样阐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的?
明确:本文谈到,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它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 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所谓“概念中的意 义”,大约是指在字典、辞典可以查得到的语词的意思。有人称之为言 内义,它明了确定。而作为概念的影子的暗示性,所指的是概念以外的 意义,如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等,这样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有弹性 的,是要依据上下文、整首诗来表达或理解的。在诗歌鉴赏中,不仅要 玩味语言的言内义,而且要玩味语言以外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 鉴赏诗歌的旨趣。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说“木叶”


林 庚
林庚,福建福州人,1910年2 月22日生于北京,2006年10月4日 在京逝世,享年97岁。1933年毕业 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我国现代著名 诗人和诗歌研究家。在唐诗研究方 面,他提出了著名论点“盛唐气象” 与“少年精神”。
学习方法 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 味晓不防权放过,切身之处要思量。
选自《陆象山语录》,陆象山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
第1段,“木叶”成为诗人笔下的形象。 第2段,举例探讨多用“木叶”的理由。 第3段,过渡,说明其关键在于“木”字。
第4段,“木”第一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段,第一特征是由诗歌暗示性特点决定的。 第6段,第二特征:暗示的颜色性黄色、干燥。 第7段,总结。
浓阴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秋天
落叶
微黄
干燥
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
木 叶 暗 ?示 性 疏 朗空 阔
相去无几
一字千里
树 叶
绵密 饱满
1.试辨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不同的意 味。 明确: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 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 可简化为“叶”。 “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 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 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之间是不一 致的。
中国诗歌语言的特点,就是注重语言的暗示性,追求 含蓄不尽。诗歌的语言是有尽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给予 读者的暗示、启发则是无尽的。“做诗最忌太直、太露, 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尽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术, 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袁行霈《言意 与形神》)我们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 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微妙的滋味。

课后练习
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 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试举例说明。
——袁行霈
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 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 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 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 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 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 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 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 大家却很罕见。 ——葛晓音
林庚和季羡林
金钱渲染着人 为的乐园,而生命 更需要的是精神的 气象。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 中文系的教授,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 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出版过《问路集》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 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唐诗 综论》等。
林 庚 诗 文 集
他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 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 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 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 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 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 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
3.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 叶’”作为标题? 明确: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 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 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 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 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 所接受。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 但那势必是另一种行文思路,大概是摆起架子大讲理论,不大容易写 得深入浅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