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发展观人才培养论文
用科学发展观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团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青年一代适应时代要求、促进自身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要引导广大青年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团的工作,坚持以青年为本,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共青团事业发展新局面。
”这为我们在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
根据党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应当在教育引导、服务、凝聚后备干部的具体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要用科学育人的手段大力构建务实创新的工作机制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后备干部。
我们要通过坚持抓学习、抓实践、抓契机、抓阵地等有效做法,发挥干部的主体作用,广泛宣传,系统学习,把科学发展观教育作为新时期青年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青年充分认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身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
要用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共青团工作。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青年的工作中,就要“以青年为本”。
把握青年的变化和特点,不断更新工作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模式。
青年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最富想象力、最具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群。
同时我们要在基层组织设置、管理方法和活动方式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打造有特色的工作品牌,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先进文化引领人,以素质拓展发展人,以实践服务锻炼人,以社会工作磨砺人,在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中开创团工作的新局面。
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工作全面协调的重要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
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两个课堂”相结合,“两个课堂”共繁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党组织是第二课堂建设的核心力量,我们要努力营造优良学风,积极配合第一课堂建设,同时发挥第二课堂生动活泼,实践性强等优势,与第一课堂互相完善、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形成育人合力。
论科学发展观及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 科学发展 观” 我们党在 十六届五 中提 出的一个 旗帜 是 鲜明的发展主题 , 出科学 发展观是指 导我们发展的世界观 指 和方法论 的集 中体现 ,理解科学发展 观是 一个 哲学 问题 , 而
2 世纪社会 发展 的总体规划 和根本 观点 。科学发展观包含 1
着科学的 内容 , 以重视人 、 它 关心人为立足点 , 坚持遵循客观 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的统一 ,统筹兼顾生态效益 、
作者简介 : 杨茂胜( 95 — ) 男, 18— , 安徽 省寿县人 , 合肥 工业 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 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 。
・-
—
—
1 ・— 1- —
社 会活动的规律。 社会历史规律具有其 自身的客观性 。 社会 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 自觉活动 的统~ , 揭示了 推动了社会进步的生产力和人 的 自我发展相 统一的本质规 律性。从这可以看 出科学发展观对人 的影响同样是巨大 的, 而对 研究 生 的创 新 意 识 的 培 养也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 ) 学发展 观 对 人 的 教 育 的影 响 二 科 “ 环境 是 由人来改 变的 ,而教 育者本人 一定是受 教育 的。”1 1 3 教育能影响人 , 以人 为本 , 充分体现 出科学发展观 的 核心价值所在 ,指出 了人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 , 科学发展观是揭示人的发展 的本质规律 ,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发展必然 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 , 是在科学发展 观下指导 的 发展 观 , 育 也必 在 科 学 发展 观 的指 导 之 下 才 能 实现 以人 教 为本 、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也是实 现人 的全面发展 , 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在新 的历史时 期, 加快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 需要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 发 展先进文化 、 增强人与 自然 的和谐 发展 、 加强法制 建设 等方 面采取新举措 ,进 而不断巩固人 的全 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 文 化基础、 社会环境基础以及法制基础。教育对人 的影响和教 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密切 的联系 ,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 十分重要的、 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对 于坚持以人为 本 , 进人 的全 面发 展 , 负着 重 要 的 历 史使 命 。 结历 史 经 促 担 总 验, 结合教育实 际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坚持 以人为本 , 促 进受教育者特别是现代 的研究生 的全面发展 。 二、 以科 学 发展 观 指 导 研 究 生创 新 人 才 的 培 养 研究生的培养应纳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 , 科学发展
浅谈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到总揽 全局 ,着力加 强人才培 养工作 中 的薄弱环节 , 推行科研训练 “ 中学 ”实践训练 “ 中学 ” 乐 、 做 和科技应用竞 赛“ 中学” 竞 的做 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 导下 , 推动个体的社会化与个体
要解决 的问题 , 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 。 其四 , 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 正
确引导好学生兴趣爱好 , 提升学生的政治信念。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需
要向以人为本的创新能力方 向转变 , 要彻底 打破应试教 育的模 式 , 真正
做到“ 以人为本”让广 大大学生 自由全面 、 , 可持续地发展 。 二、 适应市场需要。 优化专业结构 。 深化课程改革
识同样重要 。因此 , 在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条件下 , 加强对中专生这一 特殊教育 主体 的教育培养 ,实施德育创新 ,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 全面落实人才强 国战略 , 于高校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 的。 对 为应对须
关注学生个性 ,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 , 把工作实实在在放 到育人为本这一个工作价值 目标上来 , 进学生知识 、 促 能力和综合素质 全面发展 。其三 , 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 切实处理好学生最迫切最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实现德育工作 的创新 。坚持 以人 为本 , 树立科学 的德育发展观 ,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 高校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德育的客
观规律 , 深入剖析 目前工作 中存在 的问题 和不足, 切实加强德 育理论研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 济体制 的建立 和逐步完善 , 国经济和 我
略部署 ,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举 措, 也是提 高党的执政能力 、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科学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摘要: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明确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举措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发展目标,本文从五个层面论述了基础教育如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有一段精辟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一切发展都必须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都必须由人民来共享”的精神实质。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
知识经济就是靠人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将科研成果和发明创造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之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这一点已被世界经济强国争夺人才的历史事实和现实所证明。
担负着立国之本重任的教育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科研课题。
基础教育是民族创新精神的最大源泉和最有力基石,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造就各类创新型人才,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提高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从基础教育这个源头抓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统筹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就业等各个环节的教育,形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机制。
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达国家,二战以来其科学技术一直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这主要是得益于其完善的创新型人才教育体系,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公平对待学生,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自信,个性及创造性,培养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的培养。
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推进教育改革,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人才培养上也应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可以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推行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 加强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推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减轻学生过多的考试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加大科研投入,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
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加强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4. 推进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科学发展观要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职业教育是培养各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应加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机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教师作为教育中的重要引导者和示范者是至关重要的。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总之,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改革教育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和职业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科学发展观对青年成长成才的论文
科学发展观对青年成长成才的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石。
而在这个过程中,青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和中坚力量,成长成才被认为是国家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而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方法和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科学发展观对青年成长成才的影响。
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因人而异,注重个体差异科学发展观指出,因人而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个思想对青年成长尤其重要。
青少年身心发展各不相同,他们个体差异极大,具备不同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这些个体差异会导致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为每个青年制定个性化的成长规划。
这样可以让每个青年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材施教,做到最好。
二、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这意味着在青年成长中不仅仅要注重他们的学术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道德素养、人文素质等方面。
青年时期是人生中的转折点,不仅对于青年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因此,在青年成长过程中,科学发展观提倡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培养青年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努力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全面性人才的需求。
三、科学发展观提倡创新精神,助力创业与就业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这与青年成长联系十分紧密。
青年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激情,他们作为未来的创新宝库和引领者,对于社会的创新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鼓励青年走出舒适区,勇于创新和实践,敢为人先,在生活和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和价值,为自身和社会创造更大的贡献。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青年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青年成长成才,科学发展观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学习思路。
青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务必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身成长中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共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浅谈用科学发展观培养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艺术人才论文
浅谈用科学发展观培养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艺术人才前言艺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世界,艺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文化交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然而,艺术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艺术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时代的需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培养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艺术人才。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作为根本,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利益。
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人为本艺术人才培养要以人为本,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和方法。
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艺术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要鼓励学生发扬个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培养艺术创作的自由和敏感性。
全面协调艺术人才培养要全面协调,注重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
要将艺术与科学、技术、文化、经济等领域紧密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和产品。
要注重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协调,使艺术人才具有更广泛的视野和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艺术人才培养要可持续发展,注重培养具有长期竞争力的艺术人才。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和研究能力,让他们能够持续不断地发掘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要注重艺术市场的观察和分析,以及艺术产业的发展,使学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各级艺术院校和培训机构不断涌现,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然而,艺术人才培养还面临许多问题,例如:客观条件有限艺术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但目前的客观条件还比较有限。
缺少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设备,人才培养的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同时,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也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培养需求。
用科学发展观培育新一代技术人才
用科学发展观培育新一代技术人才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
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在教育领域,破除传统的、被长期束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的发展观。
教育科学的发展观是有时代特色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发展理念。
只有具有一流的发展观,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
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知灼见。
教育作为人类最具特色的自觉行为,都是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进行的。
教育科学发展观不是空洞的,它深深地嵌入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教育科学发展观也不是主观臆想的,它是根据历史和时代所提出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密切联系当前中国教育的实践,产生构建的理论体系。
我国教育正处于体制改革和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教育改革越是深化,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越需要科学的回答。
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周期性长的特点,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实践出发,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是优先、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上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贯穿于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创新的全过程,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国教育改革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不断扩张是教育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知识资本的形成,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教育的基础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世纪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促进了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扩张,教育的发展处于最好的时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同时,教育的快速发展使传统教育体制、机制和模式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社会和市场对教育的需要,带来了教育的失范和失序。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初步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初步
研究
近年来,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得到强调和推进。
作为科学发展
观在地方实践中的重要体现,高校人才培养也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
领下不断深化,推进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地方高校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的质
量而不是数量。
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广泛的学
科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设置课程和开展实践活动
等方式,地方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激发他们的潜
能和创造力。
其次,地方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和推广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科
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创新,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也应
该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政府等各界的合作,
探索更多的技术转移和成果推广途径,将科研成果尽快应用于实践,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最后,地方高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还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的
可持续发展。
高校应该从长远角度出发,注重发掘和培养人才的潜力,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保障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权
益和利益。
同时,对于毕业后依然留在地方的学生,高校也应该为他
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在地方的发展并回报社会。
综上所述,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是必要且重要的。
高校应该注重质量、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下的人才培养
科学发展观下的人才培养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单位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
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事,为党的宗旨去坚强奋斗的干部队伍做好组织和政治保障。
从理论上科学理解、在实践中正确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做到一下几点: 一、要正视人的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正视人的地位。
正视人的主体地位,就要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始终把人放在最主要、最突出、最根本的位置。
以人民的需要确定发展目标,依靠人民推动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享受。
正视人的主体地位,就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权力的主体,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在把权力赋予各级领导者后,有着对权力运用监督的权利。
二、要发挥人的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关键要重视人的作用。
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始终起着能动的、创造性的作用。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的事业,要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能动作用,为每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积极性的调动、创造力的激发,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要利用一切条件、动员一切力量、提供更多方便、创造更多机会,保证充分就业;要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排除一切影响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思想、体制障碍,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活力。
三、要满足人的利益。
利益是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
离开利益的引导和激励,人的一切行为就会终止。
科学发展观学校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科学发展观学校人力资源开发论文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理论,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
在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科学发展观成为了全社会共同认同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共同遵循的发展方向。
在教育行业中,科学发展观被视为长远发展的战略,是高校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
学校人力资源开发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其主要职能之一,怎样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成为高校领导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校需要转变其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创新,跟随社会发展,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如何科学发展,积极推进高校人力资源开发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校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紧跟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一直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的发展进程。
在高校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也需要紧跟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向,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归根结底,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是积极创新的,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实现转型升级,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二、高校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强化核心竞争力高校人力资源开发要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顺应时代潮流,紧随科学发展观的脚步,才能够不断提升高校的竞争力,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高校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目标。
高校需要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目标。
此外,还要加强高校内部的协调和合作,不断推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体化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为多样化的人才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人才培养之我见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人才培养之我见一、引言每当谈及高校人才培养,“科学发展观”必不可少。
立足于此,我认为,要统领高校人才培养,就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优先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再生产。
优先发展生产力,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统领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
优先发展生产力,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平台,促进就业创业,实现经济再生产,推动社会发展。
2. 实施科学发展战略,提高创新能力。
实施科学发展战略,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应重视科学发展战略,加强理论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3. 实施社会公平与正义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实施社会公平与正义政策,保障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公平的待遇。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应提倡公平正义,在实践教育中,加强对普通大众的教育,让每一个人都能受到科学的教育。
4. 加强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
加强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应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和自然资源教育,使学生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养成绿色发展的意识。
三、统领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法统领高校人才培养,首先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其次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 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要加强学科建设,发展多学科,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队伍。
2. 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要加强实践教育,增加实习、实践课程,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社会服务。
3. 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帮助他们把自己的创业梦想变为现实。
4. 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推动学生走出校园,结识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社会有贡献的人。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初步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初步研究地方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传统的教育理论思维滞后,人才培养方式滞后,学风淡漠,社会迫切需要地方高校协同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发挥地方高校“革命性”功能,推动传统高校向现代化高校转化,重构地方高校的创新发展格局,从而实现高校人才的发展。
第一,地方高校要加强个人培养,以提升学生能力。
科学发展观提出赋予人以最大发展权利,尊重个性,鼓励创造力,地方高校要深入贯彻,加强和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开展多元培养方式,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交叉领域的协同创新能力,提高学科知识应用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实现高校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第二,地方高校要改进教育教学模式。
科学发展观主张以实践为主,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地方高校可采用“教学模拟、仿真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模式,以解决实际问题,把高校改造成学习型和创新型的教育机构,深入贯彻“两种培养”的理念,加强项目实践教学,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拓展学生社会学习领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三,地方高校要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社会的发展规律,发挥科技的调控作用,地方高校要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发挥科技服务实践的作用,以科学与技术的力量支持社会实际,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发展社会经济,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地方高校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服务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最后,地方高校要改善教学环境。
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环境的生态建设,保护自然,地方高校要加强节能减排,发展绿色校园,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完善温馨的住宿条件,加强对学生智力、精神、身体健康发展的支持,提高生活质量,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为学生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总之,地方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加强个人培养,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改善教学环境,发挥地方高校“革命性”功能,重构地方高校的创新发展格局,从而推动传统高校向现代化高校转化,实现地方高校人才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论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它是我们劳动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长期性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从高等教育的一般性来讲,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既具有前瞻性又有现实针对性的指导思想,也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通过某种特殊的人与人的关系发展人的普及教育活动。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让人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
以书为本的学历教育,需要向以人为本的创新能力教育方向转变,只有加快这种具体表现,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要彻底打破对立性升学主义的模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就要加大创新工作的力度,飞速开拓创新教育。
这是综上所述当前教育工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
科学发展观的自然科学基本准许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教育的人才培养独树一帜一贯强调“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优,语数外理化五项全能。
长期以来,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了,但在相当程度上却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成长。
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工作就是要突破这种境况,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更要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法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都得到组织协调组织工作的发展。
在21世纪人类迈向生态文明的重要时刻,可持续教育的历史使命被赋予鲜明的前瞻性与先导性特征,坚持教育内容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工具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方法思想内涵中极具指导意义的科学工具,是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也是指引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科学方法。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导言科学发展观是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等党的重要文件为指导,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综合谋划和规划的重要理论。
高校师范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一环,亦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教育模式。
本文将围绕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讨论。
1. 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师范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高校师范人才培养中,这一指导思想可以引导教育者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发展需求,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范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更加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助于培养具备扎实学科基础和综合能力的教育人才。
2.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个性化培养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学习环境。
通过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教育人才。
2.2 教育实践相结合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范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深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教育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的锤炼,师范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教育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团队协作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团队项目和教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协作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高校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和推广。
2.4 终身学习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习科学发展观 培养高素养人才
学习科学发展观培养高素养人才李庆太通过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的报告和相关的系统学习,我知道和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
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
作为一名职校的教师,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着力打造思想品德好,理论知识浓厚,动手操作能力的强蓝领人才。
为培养国家社会发展所需之才,我们要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教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爱岗敬业,完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应该在掌握好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些找机会到企业中去,到学生毕业后将要工作的一线去,以丰富知识、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
这就要求自已要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加强自身建设,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
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就要把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工作结合起来,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要坚持完善自我,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博览群书,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知识不够丰富,理论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
一定要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把教书育人、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教学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传播知识的本领。
浅谈树立科学人才观(征文)
浅谈树立科学人才观(征文)第一篇:浅谈树立科学人才观(征文)浅谈树立科学人才观2010年5月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11年7月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2011年12月在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也指出,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理念,不拘一格选才、育才、用才,让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机会,让每个有志成才的人都有发展的空间,让每个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人都能得到社会尊重。
这些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树立科学人才观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要性。
一、深刻理解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科学的人才观,就是对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
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增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内涵。
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经济发展正从以依赖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以依赖智力人才资源为主。
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 1 展的基础,而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在知识和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今天,人才资源已上升为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财富和资本,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直接的动力源泉。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对于我国从人口大国变为人才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科学发展观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必须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在现时代,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青年的意义,实质上就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和促进青年成长成才,把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青年成长成才;共产主义信念
“关注青年就是关注未来,拥有青年也就拥有未来”,加强对青年问题的研究,促进青年成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由于社会转型和深刻变革,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思想认识上的猛烈冲击,对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是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被实践证实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引导青年人加强思想建设,树立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完善自身政治素质的有力武器。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起着承前启后进一步促进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作用。
所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教育青年,对促进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回顾中国发展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从一个落后民族逐步发展成为无论是军事、政治、经济还是科学、文化、医疗等各方面都全面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大国,可以说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化的每个阶段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科学发展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具有明确的科学性。
这一发展观,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更全面、更协调的高度,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广大人民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发展性。
这一发展观既着眼于现实的多项事业发展又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既保证经济的重点发展又兼顾社会的全面发展,既突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发展的眼光更加深远,发展的方式更加多样,发展的要求更加明确,具有明显的长远性和多样性。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理论。
科学发展观作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成果,是其品质和精髓在新时代的传承。
二、现时代我国青年成长成才的现状
当前世界范围内格局动荡不安,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在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中,青
年是主要的争夺对象。
在国际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战中,青年人才也是各国争夺的重点。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青年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蚀着青年的心灵。
同时我们还看到,部分地区信教青年呈上升趋势,有些青年崇尚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网络上大量的消极内容对一些青年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各种青年价值观中的多元化趋势,会造成青年政治思想观点的相对分散,从而影响主流政治倾向的形成。
从一定意义上讲,对于分散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觉悟,也会影响到青年政治态度、政治倾向的稳定性,是极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二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年做资本主义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
因此,高度重视各种消极因素对青年政治信仰的消解作用,大力强化青年政治信仰教育,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灌输,用共产主义理想统一青年一代的思想认识,已是当务之急。
三、科学发展观促进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具有时代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产生于当代,是与我们社会现实紧密相联的,对于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非常深刻的时代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讲,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青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
键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中,青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显得极其重要。
青年成长成才的首要标准是要有理想和信念。
青年若是思想觉悟上不过硬,即便是事业上取得再大的成功,也不可能对国家、对人民作出任何贡献。
对于当代青年,指导思想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时代工具就是科学发展观。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青年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当代青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
一个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两个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低奉献的矛盾;三个压力就是学习、生活、就业压力。
科学发展观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对青年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青年应学会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青年成长成才是时代的要求。
当代青年要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和未来的发展形势,特别是正确认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识确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坚定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青年应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使之成为青年认识社会进程、把握人生方向、搭设事业舞台的指南,激励青年努力掌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人民的技能和本领,调动青年投身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青年人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潜能转化为强大的建设力量,在青年中形成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