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探究题
高考数学复习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专题探究课三高考中数列不等式证明的热点题型理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
≤|a2n-a2n-1|+|a2n-1-a2n-2|+…+|an+1-an| ≤13232n-2+232n-3+…+23n-1 =23n-1-232n-1 ≤23-233=1207. 综上,|a2n-an|≤1207.15 分(得分点 4)
7/34
❶得步骤分:抓住得分点步骤,“步步为营”,求得满分.如(1)中,归纳猜测得2分; 用数学归纳法证实得3分,第(2)放缩法证实结论得5分等.
殊到普通结论成立问题.所以,能够在数列不等式证实中大显身手.
【例 1】 (满分 15 分)(2018·绍兴检测)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an1+1-12. (1)求证:23≤an≤1; (2)求证:|an+1-an|≤13; (3)求证:|a2n-an|≤1207.
2/34
满分解答 证明 (1)由已知得 an+1=an+1 12, 又 a1=1,则 a2=23,a3=67,a4=1149, 猜想23≤an≤1.2 分(得分点 1)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 n=1 时,命题显然成立; ②假设 n=k 时,有23≤ak≤1 成立,
12/34
(2)证明 因为 a1>2,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n>2 对任意 n∈N*恒成立. 于是 an+1-an=a2n-1<0,即{an}是递减数列. 在 Sn≥na1-13(n-1)中,令 n=2, 得 2a1+a21-1=S2≥2a1-13,解得 a1≤3,故 2<a1≤3. 下证:①当 2<a1≤73时, Sn≥na1-13(n-1)恒成立. 事实上,当 2<a1≤73时,由于 an=a1+(an-a1)≥a1+2-73=a1-13,
(3)证明 由(2)可得 an=32n1+1≥32n+132n-1=2523n-1. 所以 Sn≥25+25·231+…+25·23n-1 =651-23n, 故 Sn≥651-23n成立.
(新)冀教版生物七上《第4节 学习探究》公开课(教案) (1)
第五节学习探究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学探究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学探究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研究者自己发现并提出的B.学探究的实验结果就是所要探究问题的结论C.只有符合“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顺序的研究才属于学探究D.学探究中,“完成实验〞是指通过观察、具体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2.生物学是以实验为根底的学,下面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学惟一的有效方法B.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有多种,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比拟法、文献法等,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C.生物学实验,按实验目的划分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D.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现象的重要方法3.a.小民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b.小民心想:这是生物吗?c.于是,小民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看;d.通过观察,小民发现“小白点〞原来是草履虫。
(1)以上表达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2)属于实验的是〔〕。
(3)以学方法解决问题时,第一步是 ( )A.假设 B.推论 C. 实验 D.观察二、非选择题1._______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2.探究的根本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探究对学生学习生物没有作用。
( )(2)在学探究中,各个探究步骤的顺序不能改变。
( )(3)只要经过一次探究活动,得出的探究结果就是正确的,不需要经过实验反复论证。
(4)在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学态度。
( )(5)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
( )(6)在学探究中,实验是验证假设的根本途径。
( )(7)当学探究的结果与课本知识发生矛盾时,应以课本知识为准。
( )(8)学探究中,一般要设计对照实验。
( )4.先在野外认真地观察蚯蚓的爬行,根据你的观察情况,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蚯蚓是怎么爬行的?〞(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2)提出假设:_____________(3)设计实验:①制定方案:_________________②实施方案:__________________(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5)把你探究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科学活动教案公开课
科学活动教案公开课活动目标:1有兴趣地探索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感知食物的消化过程。
2、加深幼儿对身体的了解,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1、PPT课件,人体消化系统某某某,人体消化系统卡片。
2、饼干、白纸、记号笔,塑料软管等材料若干。
3、课前与爸爸妈妈讨论及查找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一、设问引题,激发兴趣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哪里去了?它在我们的身体里要经过哪些地方?二、认识主要消化器官,帮助幼儿探究食物旅行的过程1出示人体消化系统某某某,以食物走迷宫的形式猜测食物旅行要经过的'器官,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请幼儿阐述自己的记录过程,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3观看PPT,有序地认识消化器官及其功能,完整感知食物的消化过程,引导幼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4游戏:食物的旅行。
进一步感知食物的消化过程。
让幼儿分别戴上消化器官的标识,站在相应的位置,其它的幼儿扮演各种食物,按正确的顺序旅行,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器官工作的状态。
5操作活动:加深对人体主要消化器官的理解。
(1)拼某某某游戏。
幼儿利用小卡片,合作拼成一幅完整的人体消化系统某某某。
(2)制作游戏:部分幼儿躺下将人体外形轮廓勾画出后,自主选择塑料软管等材料制作消化器官。
6幼儿思考什么样的饮食卫生习惯消化器官喜欢,而且对我们的身体生长发育很重要呢?师总结幼儿的讲述,要细嚼慢咽,吃东西时不说话,不暴饮暴食,不吃生冷的食物,不挑食等。
三、请个别幼儿穿上刚才制作的消化器官某某某,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品尝饼干,感受食物嚼碎下咽的感觉,想象食物进入各个消化器官。
(最后上厕所自然结束活动)活动目标:1.知道轮子是圆的,会滚动,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2.尝试用简单的语言交流自己轮子的特点、用途等的认识。
3.产生对轮子探究的欲望。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知道轮子是圆的,会滚动,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探究题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题教案
探究题目:如何区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1. 目标设定:
-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 掌握利用实验方法来区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2. 探究步骤:
步骤一:测定元素的导电性
1) 准备一个导电实验装置,将待测试的元素依次接入电路中。
2) 测试不同元素的导电性,观察是否能导通电流。
步骤二:观察元素的物理性质
1) 观察不同元素的外观和质地,记录下它们的颜色、光泽和硬度等特点。
2) 比较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外观上的差异。
步骤三:利用酸的反应性来区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1) 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依次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它们的反应情况。
2) 观察是否有气泡生成,颜色是否发生变化等现象。
3.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 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判断每个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 总结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区别,并归纳出区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方法。
4. 总结及思考:
- 通过本次探究,学生能够加深对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了解,掌握区分它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 学生可以思考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5. 探究结果展示:
-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实验结果、观察数据和总结报告等方式展示探究成果。
-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展示探究过程和成果。
中小学探究月相变化规律教案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探究月相变化规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知道月相变化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月相的定义: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从地球上看月亮的光亮面的大小和形状的变化。
2. 月相的分类: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3. 月相变化的原因:地球、月球、太阳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月相的概念、分类和变化规律。
2. 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观察月亮,记录月相变化。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3. 讲授法:教师讲解月相知识。
五、教学准备1. 课件:月相变化图片、动画。
2. 道具:地球、月球、太阳模型。
3. 练习题:月相变化相关题目。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月相变化,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月相的定义、分类和变化规律。
2. 学生观看课件,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巩固知识(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讲解答案,学生订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相变化规律。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月亮,记录月相变化。
2.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检查。
七、教学反思(课后)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发现问题。
2. 针对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八、教案设计思路1. 以生活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
2. 结合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月相变化规律。
3. 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月相知识的掌握程度。
文学文本探究题专项讲解训练-公开课
【规律探究】
【参考答案】 ①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箭楼的修缮,引出朱启钤1915 年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设(或,现代北 京的旧城仍保留了朱启钤当年规划的格局);
②结尾的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和朱启钤故居成为大
杂院的情况,照应文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慨; ③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写正阳门箭楼的修缮,结尾 写营造学社旧址故宫端门外西朝房的落寞、朱启钤故居 的杂乱,二者通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
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究归类】
2010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王庆其 15.文章最后说“《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 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
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
【规律探究】
探究能力五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规律探究】
2010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王庆其 15.文章最后说“《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 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 —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这句 话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 的一点。(6分)
【规律探究】
探究能力二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规律探究】
2011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晚 秋 [亚美尼亚]埃· 格林 18.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 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 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规律探究】
【参考答案】 不会据为己有。理由: ①瓦萨卡的性格使然; ②瓦萨卡善良,即使对妻子不满也会自责; ③瓦萨卡正直,当看到一个姑娘摘伤者耳环时愤愤不平; ④瓦萨卡良知尚存,事后认为自己对小包有所企图是“鬼 迷心窍”; ⑤瓦萨卡能坚守道德底线,“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 来的地方走”,表明瓦萨卡即使有机会拾到小包也不会 据为己有。
浅谈解析几何中“探究题”教学
设计要符合多样性 、 层次性 、 开放性 ; 其次又 要高 于教材 , 以学 生 自主探 究为 主 , 给 学生 以 充分的活动空问与时 间, 培养学生钻研 精神 和合作精神. 4 解 析几何 中“ 探究题 ” 教 学 策略
2 . 1 自主性 Fra bibliotek探究 性学 习改 变 了以往 学生被 动接 受 的
学习方式 ,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尝试, 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 它将学生
的需 要 、 动 机和 兴趣 置于 核心 地位 , 鼓励 学生 自主选 择 、 主动探 究.
2 . 2 开放 性
在探究 性学 习 中 , 问题 或 活动 的选择 、 探
反思 的习惯 , 点燃创 新 的火 花. 让 我们 一线老 师感到幸 福 的是 , 人 教 A 版 高 中数 学 新教 材 中安排 了大 量 的探 究 题 ( 本 文 中将 教 材 中探 究、 探究 与 发 现 、 信 息 技 术 应 用 统 称 为 探 究 题) , 如何合 理地 、 有 效地运 用这 些 素材 , 是 我 们 教师必 须探 究 的 一 个课 题 . 本 人结 合 自己 的教 学实 践 , 针 对 解 析 几 何 中 的 各类 型 探 究 题教 学谈点 肤浅 认识 及作 法.
探究题 , 学 生在 做试 验之前 , 确 实很难 想到原 来他们 印 象 中 的椭 圆 是 可 以这 样 画 出来 的. 比如 , 在 最近我 听 的一节 公开课 上 , 老师 为了 让课 上得 花 哨一点 , 让学 生在课 堂 上抛 2 O次
中合 理有效 地 使 用 这些 探 究 题 . 我 认 为 作 为 “ 探 究题 ” 首先应 立 足于 教材 , 服务 于教材 , 其
放.
乱花渐欲迷人眼——探究题公开课
科代表课堂总结
1、总结课堂学习内容。 2、评出课堂表现最佳小组和 最佳个人。
考场上要有四种意识: 敏锐的审题意识——能识辨命题意图; 突出的文本意识——学会分析文本,利用
原文词句组织答案;
答题的规范意识——合理整合,思路清晰,
科学作答;
强烈的得分意识——写工整,方便阅卷。
在城市化建设中,有人认为建筑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 适要求,有人认为建筑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社会实际进行探究(8分) 我认为建筑既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有也要与原 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1、建筑要尊重历史,延续历史环境。吴良镛在北京菊儿 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中,使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 生活情境得以延续。 2、建筑也要关注人,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吴良镛 建筑牢记对人的关切,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
原因剖析式:
1、审清题干,理清要求 2、分清主客,自身为主,环 境他人为客 3、先总后分,整合概括 4、分点作答,表述清晰
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 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请结 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结合全文和现实谈对文中人物观点看法试题答 题思路: ①要求理解句子的关键词语有哪些?用简练浓 缩的语言怎样理解这些关键词语? ②传主是怎样做的?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③现实社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 做?
温馨提示
同学们,请拿出你的复习学案、
双色笔,还有你的激情!
让我们带着激情 走进人物传记课堂!
我学习 我收获 我快乐
——人物传记阅读之考 点:探究 考纲要求: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实验(公开课)
25×16型: 即大方格内分为 25中格,每一中格 又分为16小格。
2、计数
16×25型: 一般取四角的 四个中方格(100 个小方格)计数 25×16型: 一般计数四个角 和中央的五个中方 格(80个小方格) 的细胞数。
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步骤
① 镜检计数室: 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 则需清洗,吹干后才能进行计数。 ② 加样品: 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 片,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自行缓缓渗入,一次性充满计数室,防止产生 气泡,充入细胞悬液的量以不超过计数室台面与盖玻片 之间的矩形边缘为宜。多余培养液可用滤纸吸去。 ③ 计数: 稍待片刻(约5min),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 室底部后,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先在低倍镜下找 到计数室所在位置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计数并记录。
问题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
建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
误差。
问题2: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 请讨论对照组应怎样设计和操作;如果不 需要,请说明理由。
不需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 一定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只要分组实验, 获得平均数值即可。
2×108ຫໍສະໝຸດ 例2 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 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 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 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 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 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 5n×105 个/mL。
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独立作业检测公开课
第一章《科学入门》独立作业检测一、选择题1 .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A.月相的变化规律B.地球自转方向C.日本常发生地震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 B.闻气体气味 C.读液体体积 D.熄灭酒精灯3 .某同学发现前几天不小心浇了食盐水的月季花死了。
月季花的死是不是与食盐水有关呢?于是该同学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发现土壤中食盐水浓度确实过高。
查阅资料得知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失水6 .下列是几位同学有关温度的争议,其中正确的是( ) A.感觉冷的物体温度一定低,感觉不冷的物体温度一定高C.井水在冬天温度高,在夏天温度低,这就是所谓的〃冬暖夏凉〃D.在同一环境中的铁比木头温度低 7 .生活中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
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9.小潘同学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宽度时,,五次数据是18. 14厘米、18. 13厘米、18. 13厘米、18. 36厘米、18. 15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A. 18. 182 厘米B. 18. 18 厘米C. 18. 14 厘米D. 18. 1375 厘米10.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点的刻度值应该小于A 点的刻度值B.如果B 点为室温刻度值,则A 点可能为0C.液柱上升,表明气体缩小,此时气温上升D.液柱下降,表明液体缩小,此时气温下降下列有关于科学及科学观察、测量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社会造福的同时,也给人带来诸多负面影响B.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C.用工具可以拓展观察力,如用天文望远镜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D.由于测量工具本身的精确度和环境等因素等影响,测量一定存在误差12.分析以下实验:①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40圈,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40;②测小石块的体积:先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九 再用细线吊着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读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枯死。
4.2明确概念的方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
示例评析: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这个语句虽然是对“儿童”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但没有准 确的揭示“儿童”的本质属性,如果我们把它当做儿童的定义,就犯了“比喻定义” 的逻辑错误。
P28探究与分享
——划分不全
• 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词
• 直系亲属分为双亲、胞亲、配偶和子女。
——多出子项
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1.划分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例如: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战争。
是否使用核武器为标准划分
战争范围为标准
明确外延的方法
划分应遵循的规则 违反这一规则的错误
举例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 “划分不全”或
于母项的外延
“多出子项”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 用同一个标准
“划分标准不一”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 能越级
“越级划分”
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 词
邮件有电子邮件、平寄邮件、国 际邮件几大类
4.2 明确概念的方法
P26探究与分享
一只松鼠趴在树枝上,两个猎人围绕它转了一圈。他们走 动时,松鼠也跟着他们转。这时,一个猎人说:“我们已经围 绕松鼠转了一圈,因为我们已经围绕松鼠画了一条封闭曲线。” 另一个猎人却说:“我们没有围绕松鼠转一圈,因为我们始终 只看到松鼠的正面,没有看到它的背面。”两人争得不可开交。
P29探究与分享 你认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吗?
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八上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二《新闻采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上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二《新闻采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新闻采访》教学设计——八上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二情境设置:校园小记者要招新了!播报导入:选取最新热点新闻,师生尝试播报,引出新闻采访。
教学目标:1.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发方法和步骤。
2.了解如何做好采访规划、确定采访提纲。
3.通过新闻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实事的世界观。
学习活动:(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三个学习活动)1.从实践中来·初试采访,列出困惑2.到课堂中去·回到课堂,寻求方法3.到实践中去·再次采访,实践验证教学过程:活动一:从实践中来模拟采访,列出困惑同桌之间,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个,进行一段模拟采访,然后列出疑惑。
1.你对剧作家约恩·福瑟获得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怎么看?2.河南各地取消周末补课你怎么看?3.军训结束后,学生的变化疑惑预设:1.不知道怎么选题2.不知道怎么采访?3.不知道怎么提问活动二:到课堂中去回到课堂,寻求方法请同学们结合书本第15页和本单元中的几篇文章的标题思考讨论,如何选题?新闻选题,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彰显正能量,最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如学校的热点话题、家乡的变化、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等。
选题有了,具体怎么采访?我们要先了解新闻采集的方法有哪些?同学们可借鉴、总结本单元文章中用到的信息采集的方法。
信息采集方法:预设:1.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观察2.“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
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转述3.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中小学探究月相变化规律教案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探究月相变化规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月相的概念及其分类2. 月相变化的规律3. 月相观测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月相的概念,月相变化的规律。
2.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月相变化图,月球模型。
2. 学具:月相观测记录表,望远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球模型,引导学生关注月亮,激发学生学习月相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月相的概念,讲解月相的分类。
3.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图,探讨月相变化的规律。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观测月亮,记录月相变化,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7. 布置作业:设计月相观测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持续观测月亮,记录月相变化。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观测记录表对学生观测月相的能力进行评价。
2. 通过课堂问答、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
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月相变化原因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天文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月相及其变化规律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亲身体验月相观测的乐趣。
3. 开展月相主题的科学实践活动,如制作月相变化模型等。
八、教学参考资源:1. 《天文知识手册》2. 月相变化图集3. 天文科普网站4. 望远镜使用说明书九、教学安全注意事顶:1. 提醒学生观测月亮时,注意眼睛的保护,避免直视太阳。
2. 在户外观测时,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学生安全。
3. 操作望远镜时,遵循正确步骤,避免损坏仪器。
十、课后作业:1. 根据观测记录,绘制月相变化图。
2. 写一篇关于月相变化规律的科普文章。
3. 家庭作业:和家长一起观测月亮,记录月相变化,并讨论其变化规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补充和说明:月相是月亮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由地球上观察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所定义。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解题方法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总结:
设计试验时应遵照旳基本原则:
1、对照原则:科学、合理旳设置对照能够使试 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试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2、等量原则:每次试验所加试剂旳量要相等。 3、单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而只变 化其中一种条件,观察其对试验成果旳影响。 4、多种参加原则:采用多种个体参加试验,防 止偶尔原因旳发生
相同4 原因条件6 下, 朝上 _强__伴__随__深__度__旳__增__5长_.2_而__增__大__(_成__正_;比)
(研2)究分5 对析试象验和1、变9 2、化3原,阐因朝明存上:在__在液____何同体____一向_种___液各_规___体个___律_中方____,向。__7_同旳_.8___一压____深强____度相___下等____,____。
1、提出问题:
探究材料旳厚度与抗弯曲 能力旳关系?
2、试验材料:厚纸、垫片、课本
3、作出假设:材料旳厚度约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材料旳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旳关系, 怎样进行试验探究
3、变化旳条件: 纸旳厚度
一步:
选用宽度相同材料旳厚纸,将纸粘成份别1、2、3个 厚度。
强调:假设和猜测应该针对问题而进行。
应用3:怎样根据试验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1.小科同学在探究“压力旳作用效果与受力面 积大小旳关系”时,做了如图甲、乙所示试验。 (1)试验能够得到旳结论是_______;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旳作用效果与压力大 小旳关系”,应再做图_______(填“丙”或 “丁”)所示试验。
一般思绪:
(1)有无遵照单一变量原则 (2)有无对照组,若有则设计是否合理 (3)试验环节顺序是否合理 (4)(反推)按照设计是否能得到我们所预期旳结论 (5)安全、环境保护、经济、以便、普遍
素养公开课题目
核心素养方面的课题题目汇总
1 五年制高职学生***与***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
2. 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3.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策略探究
4.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5. 核心素养下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及策略探究
6. 基于核心素养优化***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7. 核心素养下***写作指导策略探究
8.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性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9. 谈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教学中STEM理念的渗透
10.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
11. ***视角下的***核心素养生成路径探析
12.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探析
13. 如何有效进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4. 基于核心素养下“1+X”***教学的拓展和升华
15. ***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 其中先滴入适量的用硝 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 然后滴入硝酸银溶液。
若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 后出现白色沉淀,则猜想 成立。若与上述现象不同, 则猜想不成立。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 其中先加入适量盐酸酸 化,然后滴入氯化钡溶 液。
若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 后出现白色沉淀,则猜想 成立。若与上述现象不同, 则猜想不成立。
3..小红同学取了大小、形状相同的镁带、铁片、铜片放 入三支试管。做了如图实验。
(1)小红要探究的问题是 比较镁、铁、铜的金属活泼性 。
(2)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化学活泼性的
结论 镁 > 铁 > 铜 。
(3)为了得到准确的答案,实验中的盐酸
应 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4.小兵做了如下的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 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他想探究什么问 题 镁条能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 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 种白色粉末(氧化物)和一种黑色粉末。 ⑴ 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你补充的 猜想
可能是碳酸 钠溶液(或者 碳酸氢钠溶 液)等
设计的实验步骤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加 热,若有气体产生导入 澄清的石灰水中
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若能产生白色沉淀体,则 猜想成立。 若无明显变化,则猜想不 成立。
7.二氧化硫(SO2)的含量是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之一。请 你参与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硫部分性质的实验探究。
3、结论一定是对假设的判定,交流评价 一般是对实验方案、实验操作、结论等方 面的反思,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
1.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 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C操作,为了使 木炭
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
作方法是 将红热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在步骤②和⑤中使用这种仪器采用了相同操作,但目的不 同,在步骤②中的目的是 加速粗盐的溶解,在步骤⑤中的 目的是防 液止滴由飞于溅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步骤③中加入试剂是(化 学式)Na2CO3,反应方程式Ca Cl2+Na2CO3=Ca CO3↓。+2NaCl
步骤⑤进行的“某一操作”加是入适量或过量的稀盐酸,目的
(1)若雨水的pH小于5.6,表明空气受到污染。为了测定 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小明同学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硫气体 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 荡,使二氧化硫充分溶解(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形成亚硫 酸),打开瓶塞,测定瓶中二氧化硫水溶液pH的实验操作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二氧化硫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小宁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 内液面上升。小宁同学由此得到结论:二氧化 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你认为小宁同学由上述 实“__验是__得”__出或__的“__结否__论”__是)_,_否_理_合_由_理_是_二?__氧_化__硫_否_能__溶。于水(填且能与水反应
实验证明,这包粗盐中含有的杂质是CaCl2。
探究二:这包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按下面步骤继续进行实验: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②
将样品加水溶解制成粗盐溶液;③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
某种试剂,过滤;④沉淀洗涤后小心烘干得到纯净固体A;
⑤滤液在进行某一操作后,移入蒸发皿蒸发,得到纯净固
体B;⑥称量实验中得到的某种固体。 ②③⑤步骤中,都使用到同一仪器(填名称)玻璃棒 ,
最高))他告诉父母这是一则____虚__假______(填虚假或真实)广告, 理由是_______含__9_0_%_尿__素__的__样__品__含__氮__量__应__该_。是42%
(5)他认为“使用化肥有百利而无一害”,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_______不_赞__同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不同的假设,分别猜 想黑色固体的组成:甲认为可能是炭粉(一种碳的单质);乙认为 可能是_氧__化__铜___;丙认为可能是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三位同学中有一位的假设因为不合理,被另两位同学予以否定,请 问是哪一位 甲 不合理的原因是_根_据__质_量__守_恒__定_律__,_化__学_反__应_前__后_原__子_。 (黑3)色查固阅体资,料其:中氧氧化化铜铜和可炭与粉稀均酸为反的 生应种 成而类 物溶不 中解能 不,改 能变 没炭, 有粉反铜不应原与物子稀中。有酸铜反原应子,, 也不溶_a_2+__离子,其反应方程式是
_Ba_C_O_3_+_2_H_Cl__=__B_a_C_l。2+CO2↑+ H2O (3)家中若因BaCl2中毒,甲与乙两名同学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
案:甲认为可以饮用硫酸钠溶液来解毒,乙同学认为可以多饮鲜牛 奶,你认为谁的方案更好?___乙____还有其他的方案吗?请你补充 一个。__饮__用__豆__浆_、__蛋__清__等__富_含__蛋__白__质__的_食__物__。_____________
木灰,理由是_草__木__灰_显__碱__性_,__二__者_能__发__生_化__学__反_应__生__成_氨__气。,使化肥失效。 (3)要经常向蔬菜大棚中补充气体肥料CO2,目的是促进绿色植
物__光__合_____作用,但人要进大棚之前。须先进行__灯__火_______试验。 (4)某化肥厂广告。(尿素 纯度:90%,含氮量:45%(全球
10.⑴海水晒盐可得到粗盐和苦卤,其中苦卤是食盐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理由里面有析出的食盐晶体
是
,。
溶⑵性一杂包质从,海可水采中用获以得下的步粗骤盐除,去其溶中解含.有过少滤量.的蒸泥发沙。等课不
外活动小组对经过初步提纯的粗盐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将
粗盐进一步提纯。
探究一:这包粗盐中还有什么杂质?
(4)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另外两位同学的假设。 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_稀__盐__酸_____溶液,待充分反应后, 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
(5)现象和结论: 若现象为_黑__色__固__体_完__全__溶__解__,_溶__液__呈__蓝__色_,则_乙__同学猜想正确; 若现象为_黑__色_固__体__部__分__溶_解__,__溶__液__呈_蓝__色__,则_丙__同学假设成立。
根据海水的成份和初步提纯的实验操作,估计粗盐中可
能还有杂质CaCl2和MgCl2,现用实验验证这种推测:取 样学并式溶)M解g,Cl加2 ,入反数应滴方Na程O式H溶Mg液Cl2,﹢目2Na的OH是=检Mg验(O有;H)没2↓有﹢(2Na化Cl
(接化着学再式加)C入a数Cl滴2 ,Na反2C应O方3溶程液式,C目a C的l2+是Na检2C验O3=其C有a C没O3有↓。+2NaC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随着时间的变化,雨
分析上述数据变化,你发现的问题是 水酸性逐渐增强 ;
针对此结论,你猜测其中的原因为 亚硫酸可能与空气中的氧。 结合大理石被酸雨腐蚀的事实, 气反应生成了硫酸
你认为碳酸、硫酸、亚硫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硫__酸___亚__硫__酸___碳__酸________。
请你参与这一探究活动,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小宏的猜想二是:可__能__是__氯__化__钠__溶__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猜想成立,则产生沉淀的方程式__N_a_C_l_+_A_g_N_O_3_=_ AgCl↓+NaN。O3 (2)小宏的猜想三是:可__能__是__硫__酸__钠__溶__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猜想成立,则产生沉淀的方程式_N_a_2_S_O_4_+_B_aC。l2=BaSO4↓+2NaCl (3)小宏同学对猜想一所描述的实验现象和作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不一定是氢氧化钠,如碳酸钠等 (4)除了小宏的三种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模仿上述过程 ,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验证你的猜想,将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化肥中常含有: 1.重金属元素 2.有毒有机物 3.放射性物质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土壤污染:土壤酸化;土壤退化 2.水污染 3.大气污染
9.材料1: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
命,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各种酶都是蛋白质,蛋清、鲜乳汁中也含 有蛋白质。
材料2: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含铜离子,钡离子,银离
在干燥、洁净的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 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二 氧化硫水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 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3)兴趣小组同学取刚降到热电厂附近的雨水进行测 定,每隔五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是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步骤⑥中,你认为需要称量的固体是A还是B A (填
A或B)你不选择称量另一种固体的理由是
B中含有反应。生成
6.实验室有一保管不当的试剂瓶,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 样。已知溶于水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无机试剂。小宏 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有关内容见 下表:
猜想 猜想一: 可能是氢 氧化钠溶 液
猜想二:?
猜想三:?
设计的实验步骤
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若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则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 猜想成立。 其中滴入两滴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
点燃
2Mg + CO2 =2 MgO + C
⑵ 这个实验还引发了小兵对过去某 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些新的发现: ① 在一定条件下,CO2也能支持燃烧 ; ② 活泼金属镁着火时不能用CO2灭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