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平年、闰年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平年、闰年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执教时间:
课题:认识平年、闰年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1997—2008年的年历各一张
再根据小组中每个人提供的线索,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哪一天。
四、思维训练。
用下表制作今年1月份的月历。







告诉学生明年1月1日是星期几。
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6)阅读课本第79页下边的内容。 (7)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
(8)理解“一般”和“必须”。
提问:四、五组,1900÷4有余数吗?(没有)但它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必须”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分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9)想一想:为什么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为什么整百年的时候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
(3)出示1997—2008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观察。
(4)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分组计算。
(5)交流结果。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没有)
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出示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
(2)计算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第六单元《年月日》集体备课记录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第六单元《年月日》集体备课记录

参考备课记录:一、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主要教授年份的读法、月份的读法以及日期的读法,为学生提供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表达年、月、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正确读写年份、月份和日期,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和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年、月、日的重视和关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年份、月份和日期。

2.教学难点:年份、月份及日期的顺序和读法。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设计、课时安排表等。

2.教师自备:教学板书、教辅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上展示一些年、月、日的图片和日期,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2.学习新课(30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年份的写法和读法,并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年份的读写方法。

(2)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记忆月份的读法。

然后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月份的读法练习。

(3)教师设计一个“日期排序”游戏,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日期的读法练习。

3.巩固与拓展(20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年、月、日的读写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并帮助学生正确地填写日期。

(3)教师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报告一个特殊的日期,如自己的生日、国庆节等。

4.课堂总结和回顾(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并提问学生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年、月、日的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年、月、日的认识和应用。

七、板书设计年、月、日的读法和写法的规则及示例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激励措施,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第一课时:认识24时计时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能够将普通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反之亦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和转化方法。

2. 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谜语、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钟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认识24时计时法: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了解24时计时法的意义和特点。

(2)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化方法。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二课时:24时计时法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时间差、时间推算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解决与24时计时法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24时计时法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2)问题解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与24时计时法相关的问题。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制作钟面、计算时间差等,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第2节 【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第2节 【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2节【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知道其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

- 学会使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时间管理的认识,增强时间观念。

-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24时计时法中的时间表示方式,并进行准确的换算。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时钟模型、时间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时钟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普通计时法,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4时计时法。

2. 探索与发现(10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个时钟模型和一些时间卡片。

- 任务:小组内通过操作时钟模型,观察并记录下不同时间点时钟的指针位置,然后使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这些时间。

-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共同总结出24时计时法的规则和特点。

3. 讲解与示范(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详细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规则。

- 示范如何将普通计时法的时间转换为24时计时法,并展示一些例子。

4. 练习与应用(15分钟)- 发给学生练习题,要求他们使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给定的时间。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5. 小组活动(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使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安排的场景。

- 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如“一天的作息时间表”,使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各个活动的时间。

-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共同完成时间表的制定。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6.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6.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6.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6.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即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积的概念,对面积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讲解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换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换算规则。

2.实物:如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物品。

3.练习题:包括不同面积单位的换算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实物,如1平方米的地面、1平方分米的桌布、1平方厘米的纸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的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入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换算规则,如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进率和换算规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吃西瓜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吃西瓜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吃西瓜1. 教学目标•了解西瓜的种类、形状、颜色、大小等基本特征;•掌握西瓜的选购、切割方法;•通过观察和感官体验,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食品安全卫生习惯。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西瓜的种类、选购、切割方法,以及比较大小的语言表达;•难点:通过感官体验,巩固“大”、“小”、“多”、“少”等概念,以及形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

3. 教学准备•西瓜若干;•刀具、盘子、勺子等。

4. 教学内容与步骤(1)引入1.点名、问候;2.出示一幅西瓜图片,带领学生想想,自己平时喜不喜欢吃西瓜、为什么喜欢等。

(2)探究1.出示几幅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西瓜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貌特征,通过问答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西瓜进行分类;2.将几个不同大小的西瓜摆在大家面前,可以用类似这样的问题提出:这两个西瓜哪一个更大呢?哪一个更重呢?—应该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并且给予学生相应的时间作比较;3.继续用比较大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让学生自己感受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描述和比较大小更准确,例如:“这个西瓜比那个小了一点点”“那个西瓜比这个重了些”等;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每个西瓜,例如颜色、纹理、大小、重量等等,鼓励学生找出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并进行比较。

(3)操作1.展示切好的西瓜,“美美”地吃上一口,谈谈对这个西瓜的感受;2.带领学生尝试一下自己动手切西瓜,切得好的学生互相欣赏,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3.做分组活动:准备4个同样大小和形状的西瓜,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把这4个西瓜从小到大排列。

(4)总结1.让学生总结自己做的过程和感受;2.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和喜好。

5. 教学评价1.准岗教师全程参与。

学生参与度与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考察内容。

2.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和探究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3.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安全卫生习惯,防止过程中的意外发生。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 24小时计时法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 24小时计时法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 24小时计时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小时计时法的基本概念,能够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2. 培养学生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天中的时间。

引出24小时计时法。

2. 探究新知(1) 讲解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了解钟表上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

(2) 讲解24小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3. 实践应用(1) 出示一些时间,让学生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

(2)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

4.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对24小时计时法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同步练习》中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

2. 观察家里或学校的钟表,用24小时计时法记录一天中的时间。

六、板书设计1. 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3.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需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24小时计时法。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讲解。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24小时计时法,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实践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

202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六认识分数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吃西瓜分一分(一)教学内容:分一分(一)(教材第67、68、69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过程:一、解决问题,导入新课1.师:今天老师带了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解答,但同学们回答问题时不准发出声音,只能用手势表示行吗?(1)问题一: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个)(2)问题二(课件出示):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指名一个学生看图提问题,一个学生用手势表示答案)2.师:刚这两个同学表现真棒,老师手里1个苹果,准备奖励给他们,应该先怎样?(板书:分一分)分苹果:把苹果分成一大一小两半,当学生有疑问时,趁机说明要平均分。

3.师:同学们可以用手势告诉老师答案吗?为什么大家都不出手势呢?(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能否创造出一个符号来表示半个呢?4.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用0.5,有的用折纸,有的用A从中间画竖线隔开,有的用B从中间画横线隔开,有的用o画线隔开,有的用“双喜”的“喜”来表示物体的一半,有的用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5.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这个符号和整数、小数一样是数字家族中的一员,它叫做分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研究分数吧。

(在课题分一分后板书:分数)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半,其中一半可以用1/2表示,另一半呢?1.动手实践,理解新知。

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案

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案

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案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我们在撰写教学设计时并不可能把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得那么精准,课堂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突发性问题。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案1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估算必要性;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估算。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感受估算解决问题的简洁性,培养估算意识。

3、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法,具有回顾与反思的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重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三、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习题卡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说说下面各数的近似数583接近()百718接近()百192接近()百219接近()百583接近()百()十718接近()百()十192接近()百()十219接近()百()十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积极动脑,学会判断一个三位数接近哪个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个本领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引出新知向阳小学组织学生去看巨幕电影,我们一起来看看。

带来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你想怎么解决这道题?(估一估,算一算)下面就解决一下这道题。

2、汇报交流。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能坐下吗?说说怎么想的。

预设1:221+239=460(人)46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2:把221看成200,把239看成200,200+200=400(人)221+239>400人。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共4课时)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共4课时)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学内容主要是: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些知识是平面图形面积的起步知识,在以后教学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全单元安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1、例2:认识面积例3:认识面积单位例4、例5、例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例7: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二、教学目标: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

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1课时认识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活情境和一些图示,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所领悟,这就为比较分数大小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奠定了基础。




1.结合具体情境的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会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
2.结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3.在用分数表示事物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分数的价值。





1.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 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操作,能比较简单分数(分母小于10)的大小。
3.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预计分8课时进行,重点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计算。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琪解决问题。
课时
安排
6课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教材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先教学几分之一,再教学几分之几,然后教学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分数学习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拓展,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小数的基础。多次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一些模糊的了解,但都是比较肤浅的,不能把握分数的本质。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组织大量直观的、感性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提升生活数学为学科数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第1课时 认识年、月、日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第1课时  认识年、月、日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年、月、日第1 课时认识年、月、日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的天数,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难点: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投影仪、年历卡片、课件等。

一、新课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

随后,教师出示2011年、2012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少时间?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一样,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

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探究新知1.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2011年、2012年的年历,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1)放手让学生独自观察。

(2)然后2人一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大家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4)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①1年有12个月。

②有31天的月份: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些月份是大月(7个)。

③有30天的月份:四、六、九、十一,这些月份是小月(4个)。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家长教师共同备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家长教师共同备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家长教师共同备课教案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数学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随着小学生们逐渐接触到更高级别的数学知识,一个数学单元的学习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正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单元。

针对这个单元的教学,家长们应该与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备课,力争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为深入的学习成果。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讨论这个教学单元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策略。

一、教学重点1.认识分数,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2.学会将分数分解成单位分数和简单分数,掌握分数与整数的互换关系。

3.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能够对分数进行排序。

4.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如在测量、画图、比较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1.认识分数的本质和概念,理解分数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

2.将分数分解成单位分数和分数分解的方法,正确使用分数符号和加减乘除。

3.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基本计算,学生需要在操作中灵活掌握分数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定期开展分数知识的趣味竞赛、小游戏及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娱乐中理解和学习分数。

2.注重整体学习效果的拓展,在知识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实用场景,让学生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课件、练习册、讲解、演示及实验等不同的教学样式,以丰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家长可以与教师密切合作,采用在线互动、微信公众号、课程群等方式,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共同推进孩子的学习进程。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相信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将会成为孩子们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助于孩子们建立对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2.能够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能够测量和计算简单的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

4.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面积的概念和计算
1. 面积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面积的概念。

2.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通过实例演练,教授如何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第二课:矩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 矩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授如何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公式。

2. 空间想象演练
通过空间想象活动,让学生体会矩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实际意义。

第三课: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 测量不规则多边形
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

2. 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
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

第四课:综合应用
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综合运用上述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
2.实例演练
3.空间想象活动
教学评估
1.平时表现
2.课堂练习
3.期末考试
教学资源
1.教材
2.练习册
3.教具:尺子、纸张、计算器等
总结
在《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例演练、空间想象活动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年、月、日,平年、闰年,24时计时法,以及解决问题。

2.地位与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对本单元的学习起到了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年、月、日(1)教学内容:教材P76~78例1及“做一做”,教材P80“练习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2月及其相关知识。

2.通过具体活动,经历判断大、小月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3.体验利用已有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大月、小月、2月的知识。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课件出示)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

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师: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预设】大部分学生能猜出是日历。

师: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对了。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年、月、日的秘密。

[板书课题:年、月、日(1)]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P76情境图。

师:请看年历表,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预设】预设1: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的有31天,有的有30天,有的有29天,还有的有28天。

预设2:知道5月1日是劳动节、6月1日是儿童节、7月1日是建党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6单元 计算简单经过的时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6单元 计算简单经过的时间

第课时计算简单经过的时间1.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的原理。

【教师准备】PPT课件、钟面。

【学生准备】钟面。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下午2时是( )上午8时是( )晚上10时是( )夜里2时是( )下午5时半是( )凌晨4时20分是( )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19时是( )12时是( )24时是( )8时是( )22时40分是( )13:50是( )【参考答案】 1.14:00 8:00 22:00 2:00 17:30 4:20 2.晚上7时中午12时半夜12时(或凌晨0时) 早上8时晚上10时40分下午1时50分(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3情境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师:从图上说说你得到哪些信息。

预设生:火车上午9:00开车,下午6点到站,中间经过了多少小时?师:如何计算乘车的时间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计算简单经过的时间)由教材例题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得到的信息,引出要求的问题,也就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师: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来说说你在星期天都做了些什么事?(指名回答)师: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丰富!明明也和大家一样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PPT课件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6:00起床6:40~7:20早晨锻炼8:30~9:00吃早饭9:00~11:00看书、做作业12:10~12:40吃午饭13:00~14:00午睡15:30~16:45打羽毛球17:10~17:50看动画片……20:00~6:00睡觉师: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生:明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做每件事都用一些时间。

第六单元 年月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 年月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年月日【单元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年、月、日》【学情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学段课程标准】1.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了解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会用24时计时法。

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课时安排】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年、月、日的认识2课时24时计时法2课时制作年历1课时认识年、月、日【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76~79页例1、例2【课标描述】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学习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年历卡上的发现,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每个月的天数,2.借助2月月历卡,在交流合作中发现二月份天数的规律,知道平年、闰年;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学会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020版【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第六单元 认识分数

2020版【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第六单元  认识分数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认识分数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分母不大于10)。

3、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是10以内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分母不大于10)。

3、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是10以内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计划课时:4课时第1课时分一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运用自己的符号进行表示到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示的过程。

2、进一步体会1/2的含义,体会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片树叶、半件衣服、半张纸等。

3、教材又设计了大量操作与描述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新授1、讲解分苹果的故事,(配合课件直观演示)分一分(一)平均每人得一个苹果。

平均每人得半个苹果。

2、讨论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一半可以用½来表示。

提问:关于分数,你们还知道哪些?(指名口答)3、涂一涂分别涂出它们的½。

提问:通过涂一涂,你什么体会?1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表示半片树叶,半件衣服、半张纸等。

24、折一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½,与同伴进行交流。

3 年 级数学北师 大版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比大小》

3 年 级数学北师 大版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比大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比大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能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和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

难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练习卡三张、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妈妈把一张饼的1/3给了表弟,1/4给了小丽,两个人分得的饼一样多吗?这里就有一个分数大小比较的问题。

1.整数比大小。

谈话:三(1﹚班男生有26人,女生有24人。

26和24谁大呢?﹙指名学生回答﹚这是两个整数的比大小。

2.小数比大小。

师:我手里的这支钢笔是8.5元,谁能说出一个小数和8.5比大小?3.引出“分数可以比大小”。

整数能够比较大小,小数能够比较大小,你们说,分数能够比较大小吗?(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比大小。

(板书课题)你们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设计意图:数学发展有两大动力,一是生产(生活),二是数学本身;数学课的“引入情境”,不仅可以是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数学情境”。

因此,通过“整数能够比较大小,小数能够比较大小,你们说,分数能够比较大小吗?”“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充满挑战性的寥寥数语,直截了当地把课题带出来,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建构模型,解释应用。

﹙一﹚看图比大小,建立“形象比较”的模式。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

师:(板书“3/4,1/4”)3/4和1/4谁大呢?让学生猜测。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看大屏幕。

(手势指向大屏幕,演示课件时,提问:涂色部分是第一个正方形的……接着看,右边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师:通过涂色,(板贴图﹚你们认为哪个分数大?为什么?师:那3/4和1/4中间可以填什么符号?请你打开课本73页,填一填。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查找资料,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课时:5课时认识千米教学内容:P44~46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互动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1、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厘米、1分米、1米。

2、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橡皮长4()学校跑道一圈长250()贵阳到北京的铁路长()问:为什么贵阳到北京的铁路长度要用千米做单位?3、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介绍千米的符号学习千米的读法。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出示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的含义吗?二、实践体验——建构“1千米”的概念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⑴猜测: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猜一猜。

⑵观察:请大家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吧你看到的记下来。

⑶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什么?(1千米=1000米,1千米里面有10个100米)⑷小结:1千米=1000米,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第1课分一分(一)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会读写。

教学难点:对几分之几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认识1/21、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学生思考,出现“半个”“一半”等不同回答。

)师:“半个”“一半”该怎样表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如用符号、数字等,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2、 引导学生用1/2表示。

3、 同学们想出这么多办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确定用1/2较简便。

)4、 谁能结合刚才分苹果的例子来说说1/2表示什么?(学生互相说,汇报交流,说的过程中突出“平均分”。

)5、 你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1/2表示吗?(二)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认识分数1、 请同学们从学具中任选一种,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它的1/2,并用彩笔涂出来。

(组长取出学具,每位同学任选一种图形,用折、画等方法找出1/2,并涂出来。

涂完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交流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折法,要求说出是怎样得到的,指出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并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2、 电脑出示判断题。

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2吗?(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完整的思考过程。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知道把一个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们的1/2。

3、 拿出一个正方形,找出这个正方形的1/4,并涂色。

(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展示出各种不同方法。

)(电脑课件演示几种不同的分法。

)师小结: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来表示1/4呢?(讨论后得出: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

)4、 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可以用1/4来表示,那么这样的2份、3份、4份你会用分数表示吗?(引导学生写出分数。

)5、 电脑课件出示:说说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师小结:像1/2, 1/4, 2/4, 3/4, 4/4, …, 这样的数就叫做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6、 学生介绍分数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7、 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并说说表示什么。

(三)练习1、基本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练一练第一题)(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

(练一练第二题)(3)用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练一练第三题)3、把一根1米长的钢筋平均分成7份,其中两份是它的()。

4、八分之一写作(),六分之一读作()。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第2课分一分(二)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涂一涂、圈一圈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由多个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流程(一)活动一:说一说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5份就是它的5/8…)二、活动二:涂一涂1.师:同学们,这些分别是什么图形?请拿出水彩笔,根据分数的大小,涂上颜色,开始!2.请涂好的学生上前展示,学生评价。

3.你能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吗?(三)活动三:试一试1.出示教材56页试一试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指名汇报:图上有七只蝴蝶、五个小朋友、十朵花……)2.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出示一组填空题)(1) 一共有()只蝴蝶;(2) 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 );(3) 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 )。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3.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数?(小组交流、汇报。

)(四)活动四:练一练1、请按所示的分数大小,在图上圈一圈。

(1)先说说你打算怎么圈。

(把7朵花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7,5/7就是把5朵花圈起来。

)(2)独立圈一圈。

(3)你发现了什么?2.请按1/2 圈一圈。

(1)先说说你打算怎么圈。

(把四个小雪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就是把两个小雪人圈起来。

)(2)独立圈一圈。

(3)你发现了什么?3.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并集体订正(五)活动五:小结师:谈谈你对这节课学习的感受!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第3课比大小一、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比较大小的两个分数对应的整体是相同的,同时掌握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流程:(二)探索规律1.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师:任选一组分母相同的分数,用图形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

1/4和3/4;2/5和3/5。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如:3/4○1/4 3/4○1/43/4○1/43/4○1/43/4○1/42.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板书: 1/2和1/4(猜一猜,再验证,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验证过程。

)3.反馈评价(1)58页试一试:填分数,比大小。

( )○( )( )○( )(2)按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

3/10 ○7/101/8 ○1/44.总结规律(1)思考讨论:①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②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2)学生总结:①在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时,看分子,分子大的就大,分子小的就小;②在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时,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就小,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3)思考:2/3和2/5;3/4,3/5和3/8;5/6,6/7谁大谁小?(全班交流:分母不同,分子相同但不是1,像这样的分数你会比较大小吗?)(三)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59页“练一练”)1.按分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2.在正方形中,涂出它的1/4。

3.第3题。

4.数学游戏:我说你拿。

(小组竞赛)(四)联系生活,发现问题。

师: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分数比大小的例子吗?会解决了吗?说一说。

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第4课吃西瓜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1”减去几分之几的减法算理。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情景图小熊笨笨要请大熊爸爸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大西瓜。

(板书课题)看它们吃得多有滋味啊!2、观察图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汇报生交流得出结果:生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生2: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生3:还剩几分之几?师小结:同学们能够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见,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看谁最有办法。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

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1)猪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列出算式,可能计算出结果:2/8+3/8= 5/8,也可能有个别学生只会列式,但不能肯定结果是多少。

)师:2/8 +3/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2)动手操作活动。

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张画有图形的纸平均分成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

(一人不能都涂完,要互相谦让。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

(汇报时,可能出现两个分数相加刚好等于1,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等于1”。

)⑥观察交流,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3.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同桌讨论,围绕“用什么方法算,怎样算”进行交流。

)(2)比一比。

①拿出涂色的纸,同桌互相比一比。

②把算式写在纸的背面,并说一说是怎样减的。

③你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小结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在汇报时,有可能出现分子分母都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减,教师要及时指导教学。

)(3)师: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5/8后,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师傅和师兄够吗?(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可能列式“1-5/8”,也可能列式“8/8-5/8”。

)(学生汇报,全班围绕“1-5/8该怎么样减”进行讨论,如果有困难,教师指导学生理解“1=8/8”,用化未知为已知的策略解决问题。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课本P61第一题。

(1)指生说说图意。

(2)列式解答。

(独立完成)(3)说明算理,同桌交流。

(4)指生汇报检查。

2、课本P62第二题。

(1)指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

(2)生当小老师讲解算法。

(3)总结算法今天,同学们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五、总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全班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练习三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简单的分数的认、读、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