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教学设计17: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教材分析:

1.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教材从生活现象人手,引导学生总结向光运动的概念。生长素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历时十几年科学探究方法的智慧结晶,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

1.2 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标标准》、福建省制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和《2009年的考试说明》,确定三维目标。

1.2.1知识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概述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2.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识图的能力。

1.2.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继承、修正、补充、创新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一整套科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1.3 教学重点难点

1.3.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3.2教学难点:

(1)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4 课程资源开发及有机整合

应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和本土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按科学家探索生长素的历程,引导学生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2 学法指导

2.1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2.2 学法指导及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授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点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观察法、资料分析探究法、归纳总结法等。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流程: 设疑导入→引导探索→归纳总结→拓展升华。

3 教学方法及手段

3.1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教是为了“不教”,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下,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资料分析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3.2 教学手段的选择及有效运用。

采用指导看书、多媒体课件演示、板书板画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3.3 教学策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实效性

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从中总结出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程序:

4.1 课时安排:一课时。

4.2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4.3 教学过程

【幻灯片切换1】

各位评委老师,好!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幻灯片切换2】

[引入]大屏幕上的这棵樟树大家一定不陌生,对了,就是清水岩古道上的枝枝朝北树,它树干粗壮挺拔,而小枝杈却全部朝北生长,故称“枝枝朝北”。传说中,这是清水祖师亲手栽种,“枝枝朝北”表达了清水祖师对家乡(永春)的思念之情。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见到过这样的画面:

【幻灯片切换3】

朵朵葵花向太阳

有人受此启发,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大家请看:

【幻灯片切换4】

请问:1、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向光生长。

2、哪种因素引发它改变生长方向呢?光照?不准确。对了,是单一方向的光照。

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吗?可以让更多叶片更好地接受光照,从而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我们把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植物的向光性。

许多人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然而,正是对向光性的研究,人们才一步一步揭示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生长素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发现的。在下面的实验中,我们将与科学家一起探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幻灯片切换5】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是研究生长素的先驱。1880年,达尔文用一种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研究向光性实验,那什么是胚芽鞘?

胚芽鞘是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现在我们来看看达尔文怎么做“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

【幻灯片切换6】

1、达尔文的实验

达尔文做了三组实验,第一组实验,他为了探究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与单侧光照的关系。

我们来看看他的实验:

实验处理:左:把金丝雀虉草幼苗种植在单侧见光的盒子里;右:是将另一些金丝雀虉草幼苗种植在完全黑暗的盒子里。

达尔文发现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黑暗环境中的胚芽鞘直立生长。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有光无光,胚芽鞘都能生长,单侧光改变了胚芽鞘的生长方向。

通过这个对照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单侧光能引起胚芽鞘两侧生长不均衡。胚芽鞘有生长的特性,且有向光性生长的特性(即向光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