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教学设计17: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历程,通过情景的创设变得更贴近生活,更容易理解。同时,通过情景现象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以训练,在全面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一、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上一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所以学生对激素的调节机制有一定的理解;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下一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其他植物激素的课程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其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加上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一些实验设计原则,故而在整个必修课本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良好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对象是普通高中的高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以及谨慎的科学思维方法,但是他们对于科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科学探究的能力不强,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好各项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准确清晰的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以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篇1
第三章第一节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探究性教学教学环节教师调
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言课件展示:1、向日葵会跟随太阳转2、窗台的盆花会弯向光源3、深秋叶片变黄脱落4、果园的园丁对果树进行修剪、硕果累累。提问:每张图片中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根据资料分析,讨论含羞草的小叶合扰运动,睡莲的运动,舞草的运动,向日葵随太阳转动,阳台上久不移动的植物生长的特点。归纳导入新课:上述现象都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果。提问: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达尔文正是观察到人们所熟视无睹的现象而去揭示其中奥秘,开始了生长素的发现之路。学生思考、并分析、推测、回答描述植物的向光性概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欲望。培养观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新课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用生长素的知识解释植物的向光性提出问题:达尔文选择什么材料?进行几组实验?外界条件是什么?在第一组实验中达尔文观察到什么现象?第二组实验怎么设计?现象是什么?第三,第四组实验如何设计?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的下面一段?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位?感受刺激的又是哪一部位,你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达尔文的实验用什么方法探究?提问引导思考:(1)这种刺激又是什么?(2)詹森选择“琼脂片〃作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刺激〃有什么特点?(3)拜尔选择黑暗环境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刺激〃是什么关系?(4)两位科学家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什么?课件展示温特实验:提问:(1)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边,几天后有什么现象?使胚芽鞘弯向对侧生长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琼脂的作用吗?如何设计实验对照实验排除琼脂不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温特实验证明了什么?1942年其他科学家研究结果是?用幻灯片展示待填空的图表(几位科学的研究成果)强调生长素的发现是多位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呈现科学发现的艰辛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植物激素以图表形式引导归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引导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根据实验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针对技能训练提问:(1)这个实验设计是否严密?(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秀教案
课题必修三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型新授课[来源:学科网]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1〕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3.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
法、学情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向光生长的植物
问题:图片中植物生长特点?[来源]
提示:植物会向着光源生长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说出向光性对植物生长的意义?
过渡:向光性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许多科学家就是通过对植物生长向光性的研究发现了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生长素,它也是第一种被人们发现的植物激素,下面我们就重温科学家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的所做的一些实验。
(二)新课讲授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实验:
材料:金丝雀虉草
〔背景介绍〕胚芽鞘图片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装物叫做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图片:实验示意图〔四组,见教材P46〕
解释锡箔纸,不透光
问题:描述各步操作的实验处理和实验现象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3.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
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
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生长素发现过程。
【难点】
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老师让学生回答“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
2.老师设问:
(1)这是植物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2)环境中哪种刺激引发了红杏出墙
(3)红杏出墙对它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红杏”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是怎样调节的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探索“生长素的发现”。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1)观察图片,认识胚芽鞘结构
材料:金丝雀虉草
展示胚芽鞘图片:尖端和尖端下部
教师做背景介绍: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装物叫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2)分析达尔文实验
首先,展示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
其次,教师解释锡箔纸,不透光。
第三,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第四,教师描述各组的实验处理(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归纳实验现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公开课教学设计
《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设计理念
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体验生长素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学生主体性教学,训练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结果和得出结论等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教学重点:植物向光性的内因探究过程。
3、教学难点
(1)实验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环节。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目标
体验生长素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为‚解决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训练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结果和得出结论等科学素养。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教案: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3.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应用领域。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内容,通过问题引出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问题示例:
- 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因素或物质起着调控作用?
- 有没有听说过植物生长素?它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步骤二:讲解
使用多媒体或课件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并简要说明其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植物生长素是一类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十分重要。它可以调节植物的细胞分裂、伸长、分化和分生组织活性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步骤三:发现历程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讨论和小组研究等方式,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以下几位科学家的相关研究:
1. 雷诺·桑塔
2. 切尔菲等人
3. 波文顿
4. F.W. 温特
步骤四:展示和讨论
学生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各位科学家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做出的贡献。
步骤五:应用领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应用领域,并进行展示。
植物生长素在农业、园艺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并汇报给全班。
步骤六:知识巩固
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请写出植物生长素的两个主要作用。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对植物学研究有什么重要影响?
步骤七:总结和反思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反思。
《植物生长素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发现》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1节,是在对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和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基于对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和调节,并与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本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这为进一步学习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四、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又是怎样的呢?它与动物的调节方式又有什么区别?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并且在学习孟德尔豌豆实验时,又学习了“假说演绎法”,已经有了基本的生物学科素养,小组合作意识较强,所以对于本节课“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的四个实验的设计,以及层层递进的推理过程都能很好地理解。但对于实验的设计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要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名师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介绍了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等科学家探索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要掌握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等知识,这是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基础;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高二理科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并对植物的向光性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实验现象进行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以及对实验内容的分析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可能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所以学习本节内容的过程,就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学习深层次的知识、培养深层次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培养一定的科学素养的过程。
【设计思路】
本课以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教学模式。力求以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从而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本节生物课堂;同时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重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如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设计和评价实验内容的能力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师生交流,能够说出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
2、通过实验探究、能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学科素养
1、基础知识(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
2、基本技能(通过对实验和问题的讨论,逐步提高分析实验、评价实验的能力);
3、基本思想(通过科学发展史教育,使学生体验科学创新的精神,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研作风);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按照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讲授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力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立探究科学发现的历程来学习科研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讲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材分析
1.职位地方和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勾当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本节内容在结构系统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历程和方法,是举行探究式讲授的极佳素材在讲授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历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历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研的方法,从而渗入科学方法教育
2.重点和难点
讲授重点: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讲授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试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讲授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说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2)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1)尝试摸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举行试验设计和试验结论的评价
3.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严谨过细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力,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论世界观的树立
四、讲授模式
按照主体性讲授目标,以“自立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偏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指导探究”讲授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讲授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讲授,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历程,举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植物生长素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田宽梅
一、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本节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了解达尔文、拜耳、郭葛等科学家的实验思路和方法。
2. 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如光照、温度、浓度等。
3.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显微镜、琼脂块、植物幼苗、生长素溶液等。
2. 教学用具:PPT、黑板、实验报告册等。
3. 视频资料:达尔文、拜耳、郭葛等科学家的实验视频。
4. 课前预习:学生了解达尔文、拜耳、郭葛等科学家的生平及实验背景。
5. 课后作业:完成实验报告,总结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作用。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讨论和总结以及课后作业和反思。
1. 导入新课:首先,我们将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生长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同时,我们将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植物会朝着阳光生长?”“为什么植物会弯曲生长?”等,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我们将通过讲述科学家们探索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影响因素。这部分的教学将分为几个阶段:
(1)展示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介绍相关科学家及其贡献;
(2)详细解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特点;
(3)通过实验展示生长素的作用,让学生直观了解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介绍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差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环境下进行?
______面多于_____
从植物体提取到生长素后,科学家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一下科学家的工作成果。
强调:横向运输只发生在感受到刺激的部位
技能训练:评价某同学证明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实验是否严谨?如果不严谨,需要如何改进?
【典例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是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
B.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它是一种蛋白质
植物激素动物激素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
相同点
附:导学案设计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编写:高伟 2016-4
【学习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解释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习探究】
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1.达尔文实验(1880年)
探究:胚芽鞘发生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哪部分结构有关?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单侧光下 去掉尖端 锡箔罩上尖端 罩上尖端下面一段 (1)①、②组对照说明了什么?
(2)进行③、④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③、④对照说明了什么?
2.鲍森·詹森的实验(1910年)
探究:这种“刺激”能不能从尖端传递到下部? (1)詹森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詹森所做实验过程是否严谨?应如何完善?
3.拜尔的实验(1914年)
探究:尖端产生的刺激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
(1)拜尔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环境下进行?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教学设计
程, 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 、 寻找证据和在严密推 理 的基础上作 出判 断的 , 理解科学 的本 质和科学 研究
的方法 。
2 教学策略分析
3 1 知识 目标 . 32 能力 目标 .
力、 分析能力 。
举 出向光性 的具 体实例 ; 出植物 向 说 熟悉科学探究 的基本环节 和方法 ; 关
改实验方案。⑤ 能否对 实验 现象 进行仔 细的观察 , 并
实事求是做好记 录 , 特别 是能发现一些 异 常现 象。⑥ 能否按规范要 求写 出实验报 告 根据实验 的结果得 出 结论 。对评价指标 、 评价 过程 、 价方法 等不断完善 , 评 为教师提供真实 的反馈 信息 , 高教师进行新课 程教 提
光性 的内、 外因 , 向光性现象作 出合理 、 学的解释 。 对 科 注实验设计原则 的把握 和变 量控制 , 提升实验设计 能 3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
j ・ ■
从 1 纪 达 尔 文父 子 对 金 丝 雀 荫草 的实 验 到 9世
11 90年的詹 森、94年的拜尔 、9 8 的温特实验 , 11 12 年 最 终到 14 9 2年 , 人们从高等植 物中分离 出并鉴定为吲哚 乙酸的物质 , 个发现生 长素的科学探 索过程经历 了 整
jk一 坐 } j }j_ ’ jj - }j j }1- k 音 - }j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目标
• 1、描述向性运动的定义和意义,举
例说明向性运动
• 2、解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 3、说出植物激素的概念
植物的向性运动
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 (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它的方向 取决于外界刺激的方向。
1、达尔文试验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实验过程
控制条 件
实验及现象
实验结论
詹森 实验
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而切下胚芽鞘 尖端,在尖端和尖端下方放琼脂快的可弯
向光源生长。
胚芽鞘尖 端产生的 刺激可以 透过琼脂 快传递给 下部。
3、1914年拜尔的实验:尖端产生 的刺激能传到下部,为什么使伸长 区两侧生长不均匀?
实验及现象
实验结论
拜尔 实验
在黑暗环境下,切下尖端放在一侧, 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有尖端的一侧
无光
单侧光
切除胚 芽鞘尖 端;单 侧光
实验方 法
种在暗 处
种于一 侧开孔 的硬纸 盒
同上
实验现象
幼苗直立向上 生长
弯向光源生长 (弯曲部位在 尖端的下面一 段)
不弯曲,也不 生长
推测
燕麦胚芽 鞘尖端可 能产生某 种物质, 并向下运 输促进了 燕麦胚芽 鞘的生长 及向光弯 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针 对达尔文实验提出的“刺激” ,这种“刺激”是什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用同步设计
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参考课时为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运输。
前面1、2章讲述了人体内环境稳态以及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主要讲述的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它们共同组成了生物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本节作为第3章第1节,既是学生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基础,又是学生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绝佳材料。
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的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实验,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实验知识,但仍然缺乏实验处理方面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侧重培养学生推导、设计、评价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③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植物的向光生长,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索的问题。
②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现象做出合理推导,阐明相关知识,并尝试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家严谨的实验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养成质疑、解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研精神。并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重点是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一系列实验的分析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本节也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素材。因此本节采用过程式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结合讲述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的直观体验,让学生从中“看现象”“思问题”“得结论”,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初步掌握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堂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本以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为线索,选取科学史进行组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做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体会到科学探究过程的趣味性和成就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总结,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的。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同学们对植物的向光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就此引出科学家对向光性研究的科学史,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示个人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3.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评价试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2.体验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家的智慧力量,确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欲望和信心。
四、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实验设计的方法,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与分布,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的培养及照片。
七、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自学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上,利用PPT课件引导学生对有关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开展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活动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教材分析:
1.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教材从生活现象人手,引导学生总结向光运动的概念。生长素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历时十几年科学探究方法的智慧结晶,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
1.2 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标标准》、福建省制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和《2009年的考试说明》,确定三维目标。
1.2.1知识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概述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2.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识图的能力。
1.2.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继承、修正、补充、创新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一整套科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1.3 教学重点难点
1.3.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3.2教学难点:
(1)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4 课程资源开发及有机整合
应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和本土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按科学家探索生长素的历程,引导学生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2 学法指导
2.1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2.2 学法指导及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授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点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观察法、资料分析探究法、归纳总结法等。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流程: 设疑导入→引导探索→归纳总结→拓展升华。
3 教学方法及手段
3.1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教是为了“不教”,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下,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资料分析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3.2 教学手段的选择及有效运用。
采用指导看书、多媒体课件演示、板书板画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3.3 教学策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实效性
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从中总结出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程序:
4.1 课时安排:一课时。
4.2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4.3 教学过程
【幻灯片切换1】
各位评委老师,好!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幻灯片切换2】
[引入]大屏幕上的这棵樟树大家一定不陌生,对了,就是清水岩古道上的枝枝朝北树,它树干粗壮挺拔,而小枝杈却全部朝北生长,故称“枝枝朝北”。传说中,这是清水祖师亲手栽种,“枝枝朝北”表达了清水祖师对家乡(永春)的思念之情。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见到过这样的画面:
【幻灯片切换3】
朵朵葵花向太阳
有人受此启发,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大家请看:
【幻灯片切换4】
请问:1、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向光生长。
2、哪种因素引发它改变生长方向呢?光照?不准确。对了,是单一方向的光照。
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吗?可以让更多叶片更好地接受光照,从而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我们把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植物的向光性。
许多人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然而,正是对向光性的研究,人们才一步一步揭示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生长素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发现的。在下面的实验中,我们将与科学家一起探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幻灯片切换5】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是研究生长素的先驱。1880年,达尔文用一种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研究向光性实验,那什么是胚芽鞘?
胚芽鞘是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现在我们来看看达尔文怎么做“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
【幻灯片切换6】
1、达尔文的实验
达尔文做了三组实验,第一组实验,他为了探究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与单侧光照的关系。
我们来看看他的实验:
实验处理:左:把金丝雀虉草幼苗种植在单侧见光的盒子里;右:是将另一些金丝雀虉草幼苗种植在完全黑暗的盒子里。
达尔文发现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黑暗环境中的胚芽鞘直立生长。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有光无光,胚芽鞘都能生长,单侧光改变了胚芽鞘的生长方向。
通过这个对照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单侧光能引起胚芽鞘两侧生长不均衡。胚芽鞘有生长的特性,且有向光性生长的特性(即向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