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期待视野”的培养(一)
“阅读经验期待视野”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的意义 。教师 应合 理定 位 学生 的审美 情 趣 、 情感 倾 向、 生 价 值 观 , 学 生 在 “ 体 期 人 使 文 待” “ 象 期 待 ” “ 蕴 期 待 ” , 动 地 体 、意 、意 中 能
味 、 悟 、 握 文本 的 内涵 , 到心 灵 的陶 冶 感 把 得 和精神 的提升 。
体期待” 让 “ , 阅读 经验期待视野” 向; 逆 不断丰 富“ 意象期待 ” 让“ , 阅
读经验期待视 野” 多元 ; 力实现 “ 努 意蕴 期待” 让 “ , 阅读经 验期待 视
野” 升值 。
关键词 : 文体期 待
意象期待
意蕴期待
文学 接受 理论 认 为 , 文 学 阅读 之前 及 在 阅读过程 中, 作为接 受主体 , 基于个 人和社 会 的复杂原 因 , 理上 往 往会 有 一个 既成 的结 心 构 图式 , 这种 据 以阅读 文本 的心理 图式 叫做 “ 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 。它是 读者对 文本作 出 的一种 自觉或 不 自觉 的 目标 预 测 和 心 理期 待 。重视 、 运用这种期 待心 理 , 对于 激发学 生
一
、
调整 “ 文体 期待 ” 让“ 。 阅读经 验期待
视野” 向 逆
的阅读热情 , 培养 良好 的阅读情趣 , 进学 生 促 的深入 阅读 , 高学 生 的审 美能 力 都有 重要 提
所谓 “ 体 期 待 ” 即读 者 由 于 文 学 作 文 ,
品 的某种 类 型或 形 式特 征 而 引发 的期 待 指
所谓“ 象期 待” 即读 者 由作 品 中的某 意 ,
种特定 意象 而引发 的期待 指 向。这 种 指 向,
意 味着读者希望从初次接触 到 的形象 和情景 中, 看到某种 符合 人 物性格 特 征或符 合 某种 特定情 绪氛 围 的启 示 的渲 染 。阅读 教 学 中 , 要倡导 学生 对作 品 的多元 、 个性 的解 读 。文 本 的阅读 由于 阅读者生 活阅历 和审美经验 的 不 同、 期待视野 的不 同, 同一文本 也就会有 对 不 同的理解 。鲁迅 曾这样评论 《 红楼 梦 》“ :单 是命意 , 因读者 的眼光而有种种 : 就 经学家看 见易 , 道学 家看 见淫 , 才子看 见 缠绵 , 革命 家 看见排 满 , 流言 家 看 见 宫 闱秘 事 ……” 他还 说 :文学 虽有 普遍 性 , 因读 者 的体 验 的不 “ 但 同而有变化 。这就表 明 , ” 对作 品的理解 , 因生 活体验 、 学识 水平 、 兴趣爱 好 、 格 品质等 的 性 不 同而有 所差 异 , 学作 品 中 的“ 文 统一 答案 ” 是不符合阅读规律 的。 比如 , 在阅读《 Q正传 》 , 阿 后 如果仅 仅认 为阿 Q的性 格就是 “ 精神胜 利法” 显 然是 不 , 全面 的。有人曾将人们对 阿 Q性格 的看 法作 了这样的归 纳 :质 朴 愚昧 而 又圆滑 无赖 , “ 率 真任性而又 正统卫 道 , 自尊 自大而又 自轻 自 贱, 争强好胜而又忍辱屈从 , 隘保守 而又盲 狭
“期待视野”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发
就是一个好 教师 ; 果班上 全 体学生 都喜 爱 阅读 、 如 热衷 于
阅读 , 那他 就不 仅 是一 个好 教师 , 而且 是一 个 优 秀 教师 。
太
、
创 设情 境 , 利用“ 期待 ” 填 补 空 白, 学生 走进 文 。 让
由此可见 ,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是语文 教学取得 成功 的关
维普资讯
第2 卷第 1 2 期 2 O 年1 O 8 月
成 都 大 学 学 报( 育 科 学 版) 教 J un l f h n d iest( d c t n l ce c s dt n o r a o e g uUnv ri E u ai a in e i o ) C y o S E i
平。在践行《 文课程标 准》 语 的过程 中要通过各种有效途 径, 分利 用“ 充 阅读期待视 野” 来提 高 学生的 阅读 水平 , 以推动语
文素质教 育的进行 。
【 关键词】 期待视野; 阅读水平; 语文教育 【 中图分类号】 c3. o 33 【 6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8 94 { 0)1 O9 — 3 0 — 1 2 80 一 O8 0 0 40
一
《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 出:要 利用 阅读期 待 、 “ 阅读 反
思 和批判 等环节 , 展思维 空 间, 高阅读 质量 。 当代 格 拓 提 ”
鲁吉亚杰 出 的儿 童心 理学 家 、 教育 家 阿莫 那什 维 利 也认
为, 衡量教师好 坏的一条重 要标准 是他 的学 生是 否有阅读
的愿望 。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愿 意阅 读, 么这个 教师就 那 不是 一个好教 师; 果班 上大 部分学 生都 愿 意阅 读 , 如 那他
用“期待视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实践 意 义 。
【 键 词 】期待 视 野 ; 关 英语 阅读 教 学 ; 力培 养 能
【 中图分类号】G 6 34 3 .1
一
紫禁城 、 长城 、 和 园 , 林 的 山 水 甲 天下 , 江 、 鼻 山 等 。 过 颐 桂 漓 象 经
讨 论 之 后 ,我 们 让 学 生对 第 一 段 进 行 了 阅 读 ,学 生 们 获 知 北 京 大 , 迷 宫 : 林 的 山 以奇 特 的形 状 屹 立 着 , 像 桂 这些 内容 都 吸 引 着
、
什 么是 “ 期待 视 野 ”
“ 待视 野 ” 期 指接 受 者 由先 在 的 人 生 经验 和审 美 经 验 转 化 而 来 的关 于 艺 术 作 品形 式 和 内容 的 定 向性 心理 结 构 图式 。它 是 审 美 期 待 的心 理 基础 ,是 德 国接 受 美 学 的代 表 人 物 之 一 尧 斯 提 出
笔 者 曾经 在 教 授 “ l me t B i n !” “ l a o tG in 一 We o o e ig & A l b u u i” c j l 课时 , 把课题写 在黑板上 , 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这 两个城市 , 先 然 接 着 便 进 入 了 对 正 文 内容 的期 待 , 北 京 是 首 都 , 很 多 名 胜 : 如 有
学 生 进 一 步 阅读 下去 .又 期 待 通 过 下 文 内容 的 阅读 来 做 进 一 步 的 了 解 。 解 北 京 为 什 么 像 迷 宫 , 林 有 怎 样 的 美 丽 风景 等 。 理 桂 所
论阅读教学中学生“期待视野”的培养_什么是期待视野
论阅读教学中学生“期待视野”的培养_什么是期待视野摘要:受阅读教学理论的影响,利用阅读中读者的期待视野对阅读理解与文章撰写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外语阅读中产生期待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好的作品在证实和打破读者期待视野转换上的灵活性,从而调动其阅读积极性,实现阅读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期待视野;阅读教学;活跃;兴趣一、期待视野的由来纵观文艺学发展的历史,不同时期的理论各有其侧重点。
19世纪中叶,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出现了传记式批评和历史批评两种模式。
传记式批评侧重探讨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强调作品是作者天才的产物。
社会历史批评侧重研究作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现实对作品的决定作用,将文学作品等同于社会现实的简单再现。
这两种模式都被视为文本外部研究。
20世纪初期产生的所有形式主义潮流一致摒弃了这种文本外部研究,强调对文本本身的研究,形成了文本研究模式,进入了文本内部研究。
但这些理论都只注重了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著名的文学四要素说(作品、作家、宇宙、读者)中的前三项,真正将读者提到重要地位,开始将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体,并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及接受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德国学者姚斯和伊瑟尔提出的接受美学理论。
伊瑟尔提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科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1]。
而姚斯则说: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界[2]。
这两位大师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作家创作的作品与在阅读过程中将作品具体化的读者之间的融合。
那么读者是如何融入到作品之中,并赋予作品新的意义的呢?这里我们就要引入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即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应当既指作家层面的预期期待,又包含读者层面的审美期待。
本文中,因更多涉及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所以我们更强调读者的期待视野。
阅读教学与“阅读期待”
浅议阅读教学与“阅读期待”摘要:“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决定学生对什么阅读有兴趣,提升“阅读期待”品位,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调整“期待视野”,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
显然,“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期待;兴趣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32-01“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显然,“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决定学生对什么阅读有兴趣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
如有的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面都有兴趣;有的则仅是猎奇,关注是否能获得新奇的信息。
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是否深入。
国外在有关“阅读期待”的研究中,发现有一种称之为“杰克现象”的,很能说明“阅读期待”在阅读中的作用。
一个叫杰克的学生,父母抱怨他过分的迷恋阅读,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一张旧报纸、一份杂志、一张什么说明书,甚至一页广告都可以使他百看不厌,然而杰克的语文教师却反映,杰克是一个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杰克常抱怨课文没味道,不精彩,没意思。
杰克对阅读,在家里和在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经研究,杰克的“阅读期待”是借以打发时光,而不是对读物或阅读活动有兴趣。
是”阅读期待”的心理倾向,决定杰克在家里和校内对阅读兴趣的巨大反差。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更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有兴趣。
将“期待视野”运用于高中阅读教学
将“期待视野”运用于高中阅读教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将“期待视野”运用于高中阅读教学蓝宇舒摘要:当前,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新课程标准尤其强调,阅读过程中学生调动已有的阅读经验自由独立地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审美体验,这些都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试图引入期待视野理论,运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期待视野理论;接受美学;阅读教学一、期待视野理论含义期待视野作为接受美学中的重要内容,最早由德国的姚斯提出。
他认为,“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由读者原先的经验、习惯、感悟以及观点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着作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
二、期待视野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阅读教学是教授语文阅读的主要载体,教学活动有自己的一套形式和流程,主要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下面我们介绍期待视野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也就从这三方面来介绍:1.课前课前阶段主要是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教师除了要对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有整体的把握;还要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学习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把握学生的期待视野。
同时,教师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抛开教参和教辅,以读者的角度去阅读文章,追求与作者的共鸣。
2.课中在这个阶段,师要充分利用每一位学生期待视野的差异性,通过巧妙地创设内容情景,唤醒学生生活背景、学习习惯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满足他们的阅读期待,将他们轻松地引入课堂内容中,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3.课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对学生的期待视野给予了极大的刺激和满足,所以在课后阶段,教师除了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等进行反思外,还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增加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期待视野。
三、期待视野理论在理论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强调接受的重要性,具体来说也就是强调学生的重要性,所以他认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差异性,但是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这就需要我们注意以下两点:1.尊重学生但避免学生过分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篇文章,由于不同的期待视野,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有的可能比较深刻,但是不管是肤浅还是深刻,这都仅仅是他们个人的理解。
怎样引导学生建构有效的阅读“期待视野-
怎样引导学生建构有效的阅读“期待视野”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入课模式: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步》这一课,大家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甲:“我想知道是谁和谁散步。
”生乙:“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去散步?”生丙:“我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散步?”生丁:“我想知道散步的‘散’字的准确读音。
”生戊:“我想知道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己:“我想知道儿子为什么要走小路?”生庚:“我想知道南方春天的田野是一种什么样子?”生辛:“我想知道他们都穿着什么衣服散步?”生壬:“我想知道这篇课文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师:“呵呵,原来大家有这么多疑问啊,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学习课文吧,学完后你的问题就解决了。
”教师以课文题目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建构一个“个性化”的阅读“期待视野”,以便于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解读课文。
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经验的不足——有些甚至是为了避免问题的重复或者“标新立异”,学生呈现出来的“期待视野”五花八门,有关于文字的读音和意义的,有关于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有关于文学常识的……东南西北,林林总总。
教师让学生从这些琐碎、杂乱的视野展开阅读,只能让课文读得支离破碎,甚至走向庸俗的个性化。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提出了的一个文章解读概念,它是指读者在阅读文本之前,对文本的呈现方式、意义、结构等的预测和期望。
这种预测和期望与文本相吻合时,对文本的解读就能顺利实现,如果不相吻合,读者就得重新建构新的阅读视野。
作为一门课程有机组成部分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不同于我们生活里一般意义的阅读活动的,它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科书系统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这个系统里的一个节点,承担着一个具体教学目标的落实,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期待视野”的建构,不能只考虑学生的“个性”和文本信息的要素,还要考虑教科书编者的意图,以及如何实现这个意图的引领者——教师的作用。
中学生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
中学生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课外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它可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学生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优秀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小说、社会科学类图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可以参考推荐书单、图书馆的读书指南等来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生要养成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可以选择固定的时间段来读书,比如在早上起床后、午休时间或者睡前。
此外,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远离噪音和干扰,有利于更好地进入阅读状态。
还可以准备一杯喜欢的饮料或者小吃,增加阅读的愉悦感。
三、做好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中学生可以做好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感受和理解。
可以用文字、图表、绘画等形式来记录,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知识和情节。
读书笔记不仅有助于巩固记忆,还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回顾和总结所读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四、参加读书俱乐部活动中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读书俱乐部活动,与其他同学共同阅读,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这样可以开拓思维、拓宽视野,还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进步。
五、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该尽量接触不同类型的材料,如文学、科学、历史、哲学等,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此外,阅读报纸、杂志、博客等也是很好的选择,可以了解时事热点、社会问题等,增长见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与同学、老师、家长等进行分享,参与讨论和交流,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这样可以促进思维碰撞,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善于思辨和批判在阅读过程中,中学生应该培养善于思辨和批判的能力。
对于所读内容,要学会质疑和思考,不仅要了解作者的观点,也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期待视野与语文阅读教学
期待视野与语文阅读教学作者:邬靓婵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7期内容摘要:期待视野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一般的文化视野、文化素养、文学能力这四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期待视野,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尊重学生的定向期待,二是扩展学生的创新期待。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对于读者主体的关注,表现在“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
朱立元在《接受美学》一书中,把文学的审美经验的期待视界归纳成四个层次和要素:首先,世界观和人生观。
它们都是渗透到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的,也渗透到文学的阅读和接受中去。
所以,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期待视界中最普泛的因素。
其次,一般的文化视野。
它指一个人的文化水准、智力水平、知识面、生活经验以及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外来文化对其影响等。
因为阅读活动是一种与其他精神文化活动密切联系的精神活动,所以,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深入理解认识文学作品是很有帮助的。
再次,文化素养。
朱立元认为艺术文化素养比一般的文化视界更为重要。
建立敏锐的艺术眼光和审美感觉对阅读的审美视界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文学能力。
也就是要具备文学方面的知识,对文学作品接受思想的熏陶,表现方法的精湛。
这些因素,将引导读者在作品中寻找某些他所期待的东西。
作为阅读教学中的接受者,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材作为一种文本,学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扩展自己的期待视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定向期待定向期待就是指由于读者是带着自己的全部审美经验期待进入阅读活动进而理解作品的,这就将导致在某种程度上,读者的审美期待视界预先决定了他的审美结果,他所期待经阅读后所理解和接受的是和他全部生活、审美经验吻合的同化了的作品世界。
但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这种自由,他们所面对的文本一般都是教材编者为他们编好的或教师为他们选定的文本。
语文阅读教学中“期待视野”的培养
但是如果可 以对全文进行 阅读 ,会对节选 出来 的文章有 更加 学 生注意细节 ,要关注文章 内容和故事情节 的发展 。这样
深入地理解 。比如 《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 ,可 以适当地 才能更好地刺激学生的期待视野 ,唤醒 学生的期待意识。
《 百 草 园 到 三 味 书 屋 》 、 《 长 和 山 海 经 》 以及 《 野 从 阿 藤
朝 展 、刺激 学 生 阅读 的期 待视 野 。德 国美学 家姚 斯 曾提 出 先生》 ,都是 出 自他 的散文集 《 花夕拾》 ,这部 散文 集 “ 阅读期待视野 ”的概念,简称 “ 期待视野 ”(o io s o 写于1 2 年 ,从相 关的作 品中可以看出在那个 时期作者情 h r zn f 96 ep cain) x e t to s ,它是文学接受的发生阶段特有的一种读者 感和思想上 都处于一种痛 苦和迷茫 的状 态 ,如果单看 以上 心 理状况 ,是读者 的一 种据 以阅读 文本 的既成心理 图式,
语文 阅读教 学中 “ 期待视野 ’ ’的培 养
◎屠 军 芳
要 使语 文 阅读 教 学轻 松 高效 ,培养 学 生 的 “ 期待 视 性格特点以及文章 内涵有更深层 次上的把握 ,也更容 易让学
野 ”非常 重要 。首 先,要注重 拓展学 生的期待视野 ,其次 生产 生情感上 的联想 和体验 ;又如 在教学 《 关雎 》和 《 蒹
这 三 部 作 品 , 也 许 学 生 不 会 有 深 刻 的感 悟 , 但 如 果 引 导 学
是 一种探求 未知的渴望 ,一种迫 切求知 的心理状态 。 《 新 生去阅读作 者同时期 的 《 风筝》 以及 《 秋夜》等作 品,就 课程 》 中明确 指出 “ 努力扩大 阅读视野 ”,要通过广 泛 会对鲁迅 当时的情感有更为深刻 的理解和感悟。 要 阅读来 扩大 期待视野 ,要 利用 阅读 期待 、阅读 反思 的方 式
如何培养阅读教学中学生“期待视野”
如何培养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期待视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以及批判”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思维空间上的拓展,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感叹学生的情感意识无法唤醒,情感因素无法激活,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更不会产生期待。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那么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和期待呢?我认为对阅读内容在期待视野上的有效拓展显得至关重要。
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从某一个作品的节选拓展到整个作品。
在语文阅读教材中,由于篇幅和内容上的限制,有些课文都是一些作品的节选,虽然这些节选的内容都体现出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如果可以对全文进行阅读,会对节选出来的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的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鲁智深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拳打镇关西的前因后果,从而对鲁智深的性格特点以及文章内涵有更深层次上的把握,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联想和体验;又如在教学《关雎》和《蒹葭》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选择《诗经》上的其他一些章节供学生阅读,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作品深层情感的热情。
其次是以某个作者为中心,从某篇作品向其他作品拓展。
这种拓展方式主要是实现对某一位作家的思想感情、写作风格实现系统性的了解,在拓展阅读视野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就以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例,初中课本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以及《藤野先生》,都是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写于1926年,从相关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在那个时期作者情感和思想上都处于一种痛苦和迷茫的状态,如果单看以上这三部作品,也许学生不会有深刻的感悟,但如果引导学生去阅读作者同时期的《风筝》以及《秋夜》等作品,就会对鲁迅当时的情感有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
&&&&&&&&&&&&&&&&&&&&&&&&&&&&&&&&&&&&&&&&&&&&&&&&&&&&&&&&&&&&&&&栏目责编: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是指读者在阅读前便存在和具备的一种条件,它是一种先于阅读活动的阅读者心理反应模式。
一方面可以表现为阅读的要求,这是一种工作的、学习的、生活的需求驱使读者去寻找和选择读物;另一方面,期待视野又是一种阅读标尺,它往往预控着阅读智力活动的基本走向,影响着阅读判断的质量。
因此,要提高阅读质量,就必须利用阅读期待,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期待视野进入阅读,主动地参与在阅读活动过程中,使阅读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达到理想效果。
一、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符合汉字认知规律汉字认知既是人们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思维心智活动。
汉字的作用和功能的发挥,主要靠作为书面信息载体来实现。
阅读过程的顺利进行,阅读理解的步步深入都是从认识汉字开始的,阅读既以识字为基础,又同认知汉字相生相连,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没有离开认识汉字的文本阅读,也没有离开文本阅读的孤立识字,识字与阅读的紧密联系,构成了语文阅读的广阔视野。
同时,汉字具有独特的模糊性和创造性特点,许多字句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语言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感悟、积累和运用来提高的。
论阅读教学中学生“期待视野”的培养_什么是期待视野
《论阅读教学中学生“期待视野”的培养_什么是期待视野》摘要:摘要受教学理论影响利用者期待视野对理与撰写具有非常重要教学实践义,者期待视野就是指接受活动身各种验、素养、知识、心理等形成对作品要和期望也就是种潜审美期待,另方面指称手段特别是指称手段运用也是进入期待惯用手段摘要受教学理论影响利用者期待视野对理与撰写具有非常重要教学实践义教师应助学生外语产生期待视野使学生认识到作品证实和打破者期待视野换上灵活性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实现教与学良性动关键词期待视野;教学;活跃;兴趣、期待视野由纵观艺学发展历史不期理论各有其侧重9世纪叶受实证主义影响出现了传记式批评和历史批评两种模式传记式批评侧重探讨作品与作者关系强调作品是作者天才产物社会历史批评侧重研究作品与社会现实关系强调社会现实对作品定作用将学作品等社会现实简单再现这两种模式都被视外部研究0世纪初期产生所有形式主义潮流致摒弃了这种外部研究强调对身研究形成了研究模式进入了部研究但这些理论都只重了美国当代艺学??艾布拉姆斯提出著名学四要素说(作品、作、宇宙、者)前三项真正将者提到重要地位开始将者和作品关系作研究主体并探讨者对作品理、反应及接受理论是0世纪60年代期由德国学者姚斯和伊瑟尔提出接受美学理论伊瑟尔提出作品义只有程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者相作用产物而不是隐藏作品等待阐释科学发现神物[]而姚斯则说部学作品历史生命如没有接受者参与是不可思议只有通者传递程作品才进入种连续性变化验视界[]这两位师不约而地强调了作创作作品与程将作品具体化者融合那么者是如何融入到作品并赋予作品新义呢?这里我们就要引入接受美学理论核心概念即期待视野期待视野应当既指作层面预期期待又包含者层面审美期待因更多涉及对学生指导所以我们更强调者期待视野者期待视野就是指接受活动身各种验、素养、知识、心理等形成对作品要和期望也就是种潜审美期待程这种期待不断被证实和打破者便融入到作品进而和理作品二、期待视野形成因素作品接受是以者审美验前提[3]这表明我们前或总会猜测该还事件或信息这种期待贯穿我们程期待视野这名词虽艺学理论但其他材如报刊、杂志、专业献样适用学生期待视野主要学生世界知识(生活常识)和知识(部关)通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下列因素会助学生具体进入期待视野不体不期待我们往往期待体验说故事高潮期待获知新闻新信息期待到笑话发笑期待听到辩论正反两方声音等等这表明我们具体前就因我们对相应体规、法则、标准原有认识而对该有了期待视野我们以德国著名作贝哈尔特?施林克995年创作以豪劳考斯特(即l(音译)焚烧思专指屠犹)背景作品《朗者》(也译作《生死朗》)例该作品出版有关该作品是部长说是部学著作信息可谓铺天盖地者前已知该作品体或者说有些者就是冲着这是部学作品而而作般者我们对有相关知识储备也就是部学作品所以被出版定有其撰写动机和目因而者总会不觉地企图从作品出或体会出该作品写作图和出版义等审视标题开对标题或段是者接触该开始也是者开始形成相应期待产生兴趣关键刻如我们课堂上曾开展这样试验开始学生只得到张写有标题世上高人条接着便进入了对正容期待如人身高、姓名、国籍、年龄、职业、生存环境、长高原因等讨论我们让学生对段进行了学生们获知这世上高人有他苦闷地方是学生们又期待通下容搞懂人什么苦恼苦恼什么能不能他苦恼等所以很多报刊或专业者往往通标题及开头就能把握整概但这惯例却不适合学作品因很多学作品标题或开都非常不确定(这里不确定指有很多空白可导致很多可能性)者般不能确定相应具体场景或者对标题和开描述容存不止种期待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期望下能够打破先前这种不确定性建构起对作品容期待视野《朗者》这标题样允许我们有所期待由朗者既不能视项职业也不能当作种爱所以谁朗?给谁朗?什么要朗等系列问题下阐释我们都有期待通我们得知《朗者》讲述是5岁男孩和年妇女故事至三问题前两已得到明确回复还遗留问题也正因这问题我们又有了要继续下期待3语言手段语义手段通语言手段和语义手段也可以获得相关期待方面副词、连词或短语会给我们些启示比如碰到像首先、、从方面说类词语我们势必会期待下到相应其次、二三、从另方面说等相应表达另方面指称手段特别是指称手段运用也是进入期待惯用手段德国语言学rlr说指称功能特别适用唤起者对新信息奇和期待[]这也是什么指称手段学作品和报刊新闻频频使用原因说《朗者》就运用了该手段作者以但是我知道那人就是她她那儿望着我切都晚了结束了但我们并不了这句话含义因这句话起着指称作用它所包含语义容通续才可获知所以这句话激发起我们继续二兴趣也正是二我们才得知切都晚了含义由男主人公犹豫错了与女主人公告别结尾出其不般说结尾往往代表信息、事件、故事等结束但学作品我们常常会到些开放式结尾也就是说虽有结尾却无结局者对故事进步创作会产生己假设或想法笔者认这种假设或想法也可以看作是对作者明确给出结尾种期待说《朗者》结尾就可看作是开放式结尾者完成该作品会产生诸如汉娜什么会杀?男主人公或社会对要什么责任?该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期待”的培养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期待”的培养策略康燕教学探索摘要:高中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都离不开源自学生内心的“阅读期待”,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一个唤醒期待、培育期待、实现期待的心理过程,拓展并发展学生的“阅读期待”是提高高中英语阅读品质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教学;阅读期待;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A-0073-04“语言能力”被定义为英语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同时它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组成的基础要素。
阅读教学是学生“语言能力”形成的重要通道和载体。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语言技能内容要求,必修课程的“理解性技能”部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是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个词,在整个必修阶段的不少于4.5万个词的阅读要求。
而在选择性必修中,更是对课外阅读量提出了平均每周不得少于2500个词的标准,在整个选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10万个词的阅读要求。
当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教语言点”替代“语言能力”,教学碎片化、孤立化、应试化现象还非常普遍,学生难以通过阅读教学感受到英语语言学习的魅力,缺少“阅读期待”,严重影响着学习效益。
“阅读期待”是指学生在阅读之前或阅读过程中内心所“预想的结构”,这种“预想的结构”基于学生个体的阅读经验、知识层次和欣赏动机,在心理上形成关于所阅读作品的“既成图谱”,进而对阅读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和期待视野⑴。
阅读收稿日期:2020-11-10作者简介:康燕,南京市栖霞中学(江苏南京,210046)期待能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渴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极大提高高中英语阅读的效率。
阅读期待对学生而言不是一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状态,它虽是源于学生自身的个体经验和指向,但作为一种学习的心理状态和审美追求,又是可以培育和发展的。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学生进行阅读的重要因素,只有拥有了阅读的兴趣,才会更多的去阅读,才会更多的去观察。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下手。
1、让学生了解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幸福和快乐,介绍一些引人入胜的书籍和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创设宽松舒适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个专门的阅读角落,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和容易让学生沉浸于阅读故事和书籍中的空间。
3、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诵读、朗读、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
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学生可以更多的了解到阅读的乐趣。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文章,才会更多的去思考,才会更多的去观察。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注重阅读内容:课堂上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要义,或者是重要信息。
同时注重细节的辨别,以及对于一些难懂的单词的处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讲解时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组织多种活动形式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共享、互动交流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思考是观察的基础,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上,才能看到事物的更深层次,才能发现事物的更多变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鼓励学生发问: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问,提出自己的疑惑,这样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热爱阅读初中生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开拓视野
热爱阅读初中生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开拓视野热爱阅读:初中生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开拓视野阅读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
初中生时期是培养阅读习惯和开拓视野的关键时期之一。
而如何引导初中生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进而拓展他们的视野,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要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和家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可以建设舒适的图书馆、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家庭则可以为孩子们设置阅读角落,放置各类书籍,让孩子随时可以阅读,并且父母可以给孩子树立榜样,自己亲自阅读并和孩子分享读书心得。
二、培养正确的阅读观念在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阅读不应该被当作一种任务或负担,而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享受和自我提升的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讲述有趣的故事、分享精彩的书籍等方式,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明白阅读的乐趣和重要性。
三、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我们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除了教科书和课外阅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经典名著等。
选择材料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让学生感到无趣或困难重重。
另外,利用技术手段也可以拓宽阅读的资源,比如在线图书、电子阅读器等都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
四、组织阅读活动和讨论除了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我们还可以组织各类阅读活动和讨论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读书会、读后感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和其他同学讨论并分享读书体验。
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五、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需要家校合作来共同培养,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发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家长可以和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和困难,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课外阅读教案开阔初中生的视野培养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教案开阔初中生的视野培养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教案开拓初中生的视野培养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是培养初中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还能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制定针对性的课外阅读计划,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活动。
一、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初中生的以下能力和素质:1. 开拓视野: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对不同领域的了解。
2. 培养阅读兴趣:通过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使其乐于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3.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学生能够借鉴其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批判思维:通过对不同书籍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问题。
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以下不同类型的书籍:1. 文学类:如名著、经典文学作品等。
2. 科普类:如自然科学、生物、物理等的普及读物。
3. 历史类:如历史小说、历史传记等。
4. 传记类:如名人传记等。
5. 心理类:如心理学普及读物等。
三、教学方法1. 导读法: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前,教师可以对书籍进行简单的导读,介绍书籍的背景、内容梗概等,引导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
2. 分组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自己所读的书籍,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3. 阅读笔记: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感悟和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4. 作品鉴赏: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鉴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运用等,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步骤1.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为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
2. 教师进行导读,激发学生对书籍的兴趣。
3. 学生进行阅读,同时做好阅读笔记。
4.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小组交流,分享阅读心得。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而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能力之一。
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往往直接反映出他们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其阅读水平和品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去读书。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课堂上讲述有趣的故事、安排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书籍,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深度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发现其中的深层含义、品味文字的内涵,而不是仅仅了解表面文字的含义。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文学作品,带领学生透过文字看见更深层的东西,引导他们进行深度阅读。
老师也可以布置一些有深度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对文字的思考和感悟,提高其观察能力。
三、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阅读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来获取文章中的信息,同时也需要通过观察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比如让学生观察一些图片,然后用文字来描述其中的细节,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
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加观察,理解语言之外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品味,培养其观察能力。
老师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培养,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学生“期待视野”的培养(一)
摘要:受阅读教学理论的影响,利用文学阅读中读者的“期待视野”对阅读理解与文章撰写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外语阅读中产生“期待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好的作品在证实和打破读者“期待视野”转换上的灵活性,从而调动其阅读积极性,实现阅读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期待视野;阅读教学;活跃;兴趣
Abstract:Thereadingteachingprincipleholdsthatreaders’expectationhorizoninreadingliteratureplaysaverysig nificantroleintheteachingpracticeofreadingcomprehensionandcompositionwriting.Therefore,ateachershouldhelpthestudentstocreatetheirexpectationhorizon,makethemawareoftheflexibilityofchangeinconfirmingandbreakingtheexpectationhorizoninagoodt ext.Inthisway,thestudent’sreadingenthusiasmcanbearoused,andtheinteractionbetweenteachingandlearningachieved.
Keywords:theexpectationhorizon;readingteaching;activity;interest
一、“期待视野”的由来
纵观文艺学发展的历史,不同时期的理论各有其侧重点。
19世纪中叶,受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出现了“传记式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两种模式。
“传记式批评”侧重探讨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强调作品是作者天才的产物。
“社会历史批评”侧重研究作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现实对作品的决定作用,将文学作品等同于社会现实的简单再现。
这两种模式都被视为文本外部研究。
20世纪初期产生的所有形式主义潮流一致摒弃了这种文本外部研究,强调对文本本身的研究,形成了“文本研究”模式,进入了文本内部研究。
但这些理论都只注重了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著名的文学四要素说(作品、作家、宇宙、读者)中的前三项,真正将读者提到重要地位,开始将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体,并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及接受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德国学者姚斯和伊瑟尔提出的接受美学理论。
伊瑟尔提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科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1]。
而姚斯则说:“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界”2]。
这两位大师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作家创作的作品与在阅读过程中将作品具体化的读者之间的融合。
那么读者是如何融入到作品之中,并赋予作品新的意义的呢?这里我们就要引入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即“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应当既指作家层面的预期期待,又包含读者层面的审美期待。
本文中,因更多涉及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所以我们更强调读者的“期待视野”。
读者的“期待视野”就是指在阅读接受活动中,自身各种经验、素养、知识、心理等形成的对作品的要求和期望,也就是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阅读过程中,这种期待不断被证实和打破,读者便融入到作品之中,进而解读和理解作品。
二、“期待视野”的形成因素
“作品的接受是以读者的审美经验为前提的”3]。
这表明,我们在阅读前或阅读时,总会猜测该文中还未阅读的事件或信息,这种期待在贯穿我们的阅读过程。
“期待视野”这个名词虽来源于文艺学理论,但在阅读其他材料,如报刊、杂志、专业文献时同样适用。
学生的“期待视野”主要来源于学生的世界知识(生活常识)和文本知识(文本内部关联)。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下列因素会帮助学生在具体阅读中进入“期待视野”:
1.不同文体,不同期待
在阅读中,我们往往期待体验小说故事的高潮,期待获知新闻中的新信息,期待读到笑话的发笑点,期待听到辩论中正反两方的声音等等。
这表明,我们在阅读一篇具体的文章前,就
因为我们对相应文体规范、法则、标准的原有认识而对该文章的阅读有了“期待视野”。
我们以德国著名作家贝哈尔特·施林克1995年创作的以豪劳考斯特(注:即Holocaust(音译),焚烧的意思,专指屠犹。
)为背景的作品《朗读者》(注:也译作《生死朗读》。
)为例。
该作品一经出版,有关该作品是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的信息可谓铺天盖地。
读者在阅读前已知该作品的文体,或者说有些读者就是冲着这是一部文学作品而去阅读的。
而作为一般的读者,我们对此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也就是: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被出版,一定有其撰写的动机和目的。
因而读者在阅读中总会不自觉地企图从作品中读出或体会出该作品的写作意图和出版的意义等。
2.审视标题,注意开篇
对一篇文章的标题或第一段的阅读是读者接触该文本的开始,也是读者开始形成相应“期待”,产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刻。
如我们在课堂上曾开展这样的试验:开始,学生只得到一张写有标题“世上最高的人”的字条,接着便进入了对正文内容的期待,如:此人的身高、姓名、国籍、年龄、职业、生存环境、长高原因等。
经过讨论之后,我们让学生对第一段进行了阅读,学生们获知,这个世上最高的人有他苦闷的地方。
于是,学生们又期待通过下文内容的阅读,搞懂此人为什么苦恼,苦恼什么,能不能解决他的苦恼等。
所以在很多报刊或专业文章的阅读时,读者往往通过标题及开头的阅读,就能把握整个篇章的大概。
但这一惯例却不适合文学作品的阅读,因为很多文学作品的标题或开篇都非常不确定(注:这里的不确定指有很多的空白点,可导致很多的可能性。
),读者一般不能确定相应的具体场景,或读者对标题和开篇描述的内容存在不止一种期待。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期望在下文的阅读中能够打破先前的这种不确定性,建构起对作品内容的“期待视野”。
《朗读者》这一标题同样允许我们有所期待:由于“朗读者”既不能视为一项职业,也不能当作一种爱好,所以,谁在朗读?给谁朗读?为什么要朗读等一系列问题在下文中的阐释我们都有期待。
通过第一章的阅读,我们得知《朗读者》讲述的是一个15岁小男孩和一个中年妇女之间的故事,至此,三个问题中的前两个已得到明确的回复,还遗留一个问题。
也正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又有了要继续阅读下去的期待。
3.语言手段,语义手段
通过语言手段和语义手段,也可以获得相关期待。
一方面,副词、连词或短语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比如在一篇文章的阅读中碰到像“首先”、“第一”、“从一方面说”之类的词语,我们势必会期待在下文的阅读中找到相应的“其次”、“第二,第三”、“从另一方面说”等相应的表达。
另一方面,指称手段,特别是后指称手段的运用也是进入期待的惯用手段。
德国语言学家Dressler说过:“篇章后指称功能特别适用于唤起读者对新信息的好奇和期待”4]。
这也是为什么后指称手段在文学作品和报刊新闻中频频使用的原因。
在小说《朗读者》中就运用了该手段。
作者以“但是,我知道那个人就是她。
她站在那儿,望着我,一切都晚了。
”结束了第一章,但我们并不了解这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因为这一句话起着后指称作用,它所包含的语义内容通过后续阅读才可获知,所以这句话激发起我们继续阅读第二章的兴趣,也正是在第二章的阅读中我们才得知“一切都晚了”的含义:由于男主人公的一时犹豫错过了与女主人公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