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1单元提纲复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古代史第一单元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权利:在诸侯国的世袭统治权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局限: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后来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情形,周天子权威受到削弱。
(2)宗法制:含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周王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也是其最大特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1.“始皇帝”的来历(3)、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封国制对中央集权形成威胁。
西汉中期出现“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战乱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基本解决诸侯国问题;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员(包括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东汉后期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逐渐演变为州郡县三级。
(4)、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标准是孝廉。
察举制为西汉的强盛提供了人才条件。
2.唐: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掌决策(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审议),尚书省(执行)(2)六部:(尚书省下设)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3)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4)意义: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提纲
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削弱地方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内容。
君主专制体现了君与相的关系,关键是加强皇权,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是专制主义演进的重要内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两汉时期郡国并行制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⑴、背景①、汉初在地方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国,郡国二制并行。
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②、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结果爆发了七国之乱。
⑵、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⑶、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⑷、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唐朝藩镇割据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3、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军、政、财三权收归中央⑴、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唐玄宗时期设置节度使,地方势力严重威胁中央,出现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中央集权受到地方分权的极大挑战。
⑵、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军事上——收精兵: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上——削实权: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上——制钱谷: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转运使交中央掌控。
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剥夺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从此,中国历史上再没出现过严重的地方割据。
4、元朝的行省制度⑴、设置: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王位世袭制1)背景:BC2070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2、确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3)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局面形成4) 方式:王位采用世袭制,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5)强化: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1)建立: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内容:商朝中央设有相和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义务:A定期向王纳贡B奉命征伐)二、分封制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特征)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3、对象:亲族、功臣、先代贵族4、周初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5、内容:(土地和人民)即周王封土地,诸侯尽义务一方面,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另一方面,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6、推广: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扩展周的统治范围7、诸侯的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8、诸侯的权利在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a设置官员、b建立武装、c征派赋役等,d可实行再分封。
9、特点:制度一贯,对象广泛,部族色彩,宗法相连,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0、实质:西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1、评价:1)从积极方面看:A.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C.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从消极方面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也就埋下了诸侯脱离中央控制形成割据势力的隐患。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 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时代- 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演化- 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2. 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演化- 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兴起- 城市文明的诞生3. 文明的诞生和发展- 早期文明的特征和地理分布- 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1. 夏、商、周的兴衰- 夏朝的建立和特征- 商朝的建立和特征- 周朝的建立和特征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 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革3. 秦统一六国和秦汉文化的兴盛- 秦朝的兴起和统一六国- 秦汉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秦汉文化的影响和传承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开展和繁盛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魏晋时期的政治变革-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变革2. 隋唐时期的政治统一和繁荣- 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 唐朝的兴盛和繁荣- 隋唐时期的文化和科技3. 宋朝的政治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 宋朝的政治变革和特点- 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 宋朝的文化和科技成就第四单元:欧洲封建社会的兴起和繁荣1.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2.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文明的崛起- 封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城市文明的兴起和特征- 城市与农村的关系3.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特点-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影响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1. 儒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2. 道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 道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 佛教思想的传入和影响- 佛教思想的传入和发展- 佛教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佛教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第六单元:欧洲文化的变革与扩展1.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特点-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和观念- 文艺复兴运动的艺术和学术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及其扩展2. 科学革命的发展和影响- 科学革命的背景和进展- 科学革命的重要成就和发现- 科学革命对欧洲文化的影响3. 新航路的开拓和殖民地的建立- 新航路的开拓和发现- 殖民地的建立和殖民地经济- 欧洲的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第七单元:古代的繁荣与变革1.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繁盛-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统一- 罗马帝国的繁荣和边界的扩张-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分裂2.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 古希腊的文化艺术成就- 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贡献3. 波斯和印度的繁荣与变革- 波斯帝国的建立和繁荣- 印度的古代王国和繁荣- 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和宗教以上是____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总结内容包括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封建社会的开展和繁盛、欧洲封建社会的兴起和繁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欧洲文化的变革与扩展、古代的繁荣与变革等。
高中历史必修一部分全本要点提纲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部分全本要点提纲整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一秦的统一1.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2.条件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④主观: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3.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建立了中国历第- -个统- -的、封建_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_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④皇位世袭2.特点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一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_度的重要特征三、中央官制1.内容—三公九卿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管理全国军事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2.特点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
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_,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1-3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点复习(政治文明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周王将和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
(3)分封对象: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4)作用:①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之间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宗,其他嫡长子的兄弟(次子、庶子)为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能够享受“”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防止,强化王权,“国”和“”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选官制度:制(世官制)选官标准: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1)制度:①皇权②皇位③皇帝(2)中央官制—制:三公指(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百官)、(协助皇帝管理)(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守和县令由直接任免,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3、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选官制度:制选官标准:三、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西汉(1)汉武帝集权:中央:①建立地方:①设置—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②实行—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2)选官制度:含义:各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消极:容易,荐举人和被荐举人形成小集团。
2、隋唐(1)中央机构:制结构:①三省——省(起草)、尚书省(负责)、门下省(封驳)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复习提纲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朝:王位世袭制、“家天下”二、商朝:1、内服与外服制度;2、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三、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重点)(一)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1、含义: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对象:同姓亲族(分封的主体)、功臣、先代贵族(“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4、内容:①权利:诸侯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吏、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②义务:服从政令、随从作战、定期朝觐、交纳贡赋5、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晋、燕、卫、鲁(姬姓国)齐、宋、等6.影响:(1)效果:扩大了西周的势力,周王成为天下共主,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弊端: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分裂割据。
7、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二)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及特点:(1)特点: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族权政治)的一种措施。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3)嫡长子(大宗)与庶子(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3、作用:保障贵族的“丗倾世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三)礼乐制:即“周礼”,其实质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3、以宗法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4、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建立背景——春秋战国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1、宗法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历史高中必修一提纲笔记
历史高中必修一提纲笔记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 商朝。
- 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2. 西周。
- 分封制。
- 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拱卫周王室。
-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王承担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义务。
- 影响:初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西周的疆域;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 宗法制。
-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 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背景。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强大,统一六国。
2. 内容。
- 皇帝制度。
-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 中央官制 - 三公九卿制。
- 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三公九卿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 郡县制。
- 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郡下设县。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 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 影响。
- 积极: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课提纲: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一、引言A. 引出话题: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是人类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认识自身的文明传承以及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B.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认识早期人类社会的特点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人类社会的起源A. 人类的起源1. 大约在200万年前,早期人类出现在非洲大陆的东部地区。
2.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狩猎采集社会。
3. 早期人类的文化特点:使用石器、掌握语言、有艺术创作等。
B. 农业革命的出现1. 大约在1万年前,农业革命出现在中东地区。
2. 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生产成为主要经济活动、人口增长、城市的形成等。
三、早期人类社会的特点A. 社会组织形式的演变1. 部落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小型社会组织形式。
2. 氏族社会:以共同祖先为纽带的大型社会组织形式。
3. 城邦社会:城市国家的形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出现。
B. 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1. 早期人类社会的平等性:由于资源的丰富和生产方式的简单,早期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平等的现象。
2. 社会等级制度的出现: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和劳动分工的出现,社会等级制度逐渐形成,出现贵族、奴隶等社会阶层。
C. 宗教的出现与发展1. 宗教的起源: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未知力量的恐惧。
2. 宗教的发展:出现一系列的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对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秩序产生重要影响。
四、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A. 古代社会的发展1. 早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黄河文明等。
2. 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起。
B. 中世纪社会的特点1. 封建社会的出现:农奴制度、领主与农民的关系。
2. 宗教的统治:教会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力。
C. 近代社会的变革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的兴起、宗教改革的影响。
高考历史备考第一轮复习提纲必修
高考历史备考第一轮复习提纲必修(必修1主干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班级姓名学号(完整版)高考历史备考复习提纲(必修1主干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特点:兄终弟及、父子相传)2、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侯、伯)(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统治。
内容:①周王将王畿以外的一些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国。
②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权利:在自已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在自已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吏,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③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诸侯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危及中央政权。
(是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特点:①形成深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实质:西周政权的组织形式。
破坏:时间:西周后期原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大宗和小宗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家”和“国”密切结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什么异同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背景:明清时,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目的: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本原因)。
明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直接原因)。
同时也鉴于元宰相权力太大,导致社会动荡(历史原因)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权分六部朝政时,更易导致权臣或太监乱政a 、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b 、成祖:阁臣获得参决机务的权力,制度正式确立c 、宣宗:阁臣又获得票拟权d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首辅权压众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因此,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阁权不同于相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 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总之,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复习提纲(人教)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复习提纲(人教)第一单元一1、夏、商、西周有哪些政治制度?2、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地位分别是什么?它的出现标志着什么?3、王位世袭制从哪个朝代开始?特点是什么?它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吗?说说理由。
4、夏商时期建立了怎样的一套行政管理制度?5、周朝建立的时间及人物?都城在哪儿?6、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内容、特点及影响(积极、消极)分别是什么?受封的诸侯有怎样的义务和权利?分封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的目的、最大特点、作用、深远影响分别是什么?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8、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二1 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三种制度?它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它存在哪两种矛盾?这两种矛盾的趋势如何?特点及影响?(积极、消极)简述它形成的发展过程?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如何?3 秦统一的条件、时间、人物、意义分别是什么?秦朝建立的背景、时间、人物、都城?4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皇帝有哪些权力?中央包括哪些官职?职能是什么?秦朝为什么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区别?5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影响?(直接、深远)三1、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每阶段调整的具体措施怎样?总体上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呈现怎样的趋势?2、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加强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每阶段调整的具体措施怎样?总体上君主专制的发展演变呈现怎样的趋势?3.试述汉、(唐)、北宋、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4.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有什么意义?5.试述汉、唐、北宋、(元)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6.唐朝三省六部的名称及职能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什么深远影响?唐朝和元朝都有中书省,有什么区别吗?7.列举汉、魏晋南北朝、隋的选官制度。
他们选官的标准分别是什么?并总结发展的趋势。
高三复习统编版高中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
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三.商和西周---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
(一)商朝(BC1600-BC1046)
外服指王畿以外的臣属地区,散布着许 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中较大者被称 为“方”,今天亦称方国。这些部族、方国 首领要为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被赐予侯、 伯等称号。总的来看,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 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 国力盛衰而定。外服以至外服以外的方国, 其经济多较商落后,故而也不时进入王畿抢 掠。终商一代,与方国的战争十分频繁。
和独特性,排除D项。
用时间轴形式梳理演进历程及特点(结合地图)
唯物史观
生产力(生产工具) 旧石器时代
约170万年前 约70--20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早)新石器时代(晚) 时
空
约1万 约7000- 约5000
观
年前 5000年前 年前 公元前2070 念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 河姆渡
生活状态
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生活逐渐稳定;村落定居
典型代表
红山文化 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分布趋势:从满天星斗趋向于中原中心, 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
练习1.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既有青铜尊、青铜罍以及 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又有青铜 立人、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等造型奇特、大气恢弘的文物。 这些文物说明了中华文化的( ) A.连续性和稳定性 B.先进性和丰富性 C.多元性和一体性 D.地域性和独特性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笔记、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笔记、提纲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20 280 316 420 589 618907 960 1127 1279 1368 1644 1912 1949 【知识网络】☆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整合】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2、宗法制: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知识纲要[原创首发]
历史必修一知识纲要(第一二课)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传承方式为“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这样,王位世袭制就取代了禅让制。
(1)分封制(封土建国):①分封目的:为了有效的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
②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
③被封诸侯的义务: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④分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⑤分封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2)宗法制:①原因(目的):为巩固统治,解决贵族在权力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
②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③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④影响(作用):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诸侯不在听命周天子,纷纷称王,诸侯间战争不断。
秦国经商鞅变法后,通过兼并战争消灭六国,与公元前221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1)中央官制:①皇帝制度(秦始皇创制)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②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管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百官),太尉(管军务,为虚职,实权在皇帝手中)(2)地方官制:郡县制(中国县制的开端):全国分36郡,郡下设县。
郡守和县令(长)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负责。
通过郡县制,秦朝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3)评价:中央和地方官制的制定,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特点:权力高度集中(5)作用(影响):①积极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②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
背景:1905年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临时约法》→袁夺权
意义: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四运动
过程: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北京(学生为主力)→上海(工人为主力)
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对商业征收重税
都严重阻碍资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海禁
明清时期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
3、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3)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儒家:孔子(仁、礼);孟子(仁政);荀子
道家: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齐物,逍遥)
北宋
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
元朝
行省制度
明朝
废丞相,设立内阁
清朝
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但君主与中央占主导地位。
影 响:有利于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但容易产生暴政、腐败;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后期严重阻碍资萌和社会发展。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最重视
百家争鸣: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汉代儒学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儒内法
影响: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复习提纲及单元题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高一历史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描述从夏朝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第1课讲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2、3、4课讲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朝(前2070—前1600)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商朝还是一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三、西周(前1046—前770)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一)分封制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效忠朝见、纳贡、随同周王作战等义务。
③层层分封,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二)、宗法制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为了解决继承问题的政治制度。
2、宗法制的内容: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礼乐制即“周礼”,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总结:中国早期(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提纲
商政治制度特点⑴、王位世袭制(家天下)。
⑵、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⑶、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㈠、分封制1、分封制的目的:稳固西周统治2、分封制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3、分封制的内容:⑴、周王-封土地与人口给诸侯;⑵、诸侯-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4、分封制的作用:⑴、加强了周天子对全国的统治。
⑵、开发遥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⑶、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阶层〔特点〕⑷、传播了周文化,为华夏民族的形成奠定了文化根底。
5、分封制的局限: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壮大,严重威胁王权并导致分封制的瓦解。
㈡、宗法制1、宗法制的目的:为稳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土地、财产与权力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的特点:⑴宗法制的最大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②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
在宗法分封制下,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宗法分封制把“家〞与“国〞密切结合起来。
③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与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⑵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⑶宗法制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分封制,进展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等级。
总结(1)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2)大宗小宗有相对性;(3)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4)森严的等级制;(5)层层分封。
4、宗法制的作用:⑴、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团结。
⑵、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与特权地位。
⑶、强化王权,家国一体,维护统治。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⑴、互为表里,相辅相成;⑵、“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展的〕;⑶、“宗〞是“分封制〞的内核与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水实验中学学生课堂导学提纲(文)编号:LSTG-必修1-07 使用日期:2016-8-16 编制人:段小田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课)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说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2.能够按照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条线索说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
3.能够大致出中国古代选官和监察制度的演变历程。
4.大致说出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难点:学习过程中的易错易混点。
【导学流程】
一. 基础感知
要求:翻阅课本,背诵以下内容,注意括号里的关键词。
(背完一个打一个“√”)
1.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2个)
2.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力和义务。
(注意:权力还有一个再分封的权力)
3.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加强了、扩大了)
4.宗法制度的目的(加强、解决)、含义(父系)、核心内容、作用(保证了、有利于)
5.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结束了、建立了)
6.皇帝制度的特点(3个)和本质。
7.三公九卿的职能、特点。
(分工、牵制)
8.郡县制度的作用。
(实现了、有利于、标志)
9.推恩令的含义、作用。
10.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积极、消极)。
11.行省制度实行的意义。
12.内朝、外朝的构成及其职能。
13.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及评价。
14.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3个)
15.对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的认识。
16.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历史、根本、直接)
17.明朝内阁制的性质及与宰相制度的区别。
18.军机处设置的意义。
(提高、加强、巩固)
19.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合作学习】
1.如何区分分封制和宗法制?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3.皇帝制度的特点与弊端。
4.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区别。
5.汉代内朝和外朝的区别。
6.元代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区别。
7.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2-2-3
温馨提示:组长负责收集本组自学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
高三历史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