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厘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厘米的定义和读法。
2.能够使用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能够用良好的语言表达出测量结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厘米的定义和读法。
2.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过程。
难点1.测量小于1厘米的物体长度。
三、教学准备1.多把卷尺。
2.物体模型。
3.讲义草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学生已知的长度单位米,提问:大家知道一米有多长吗?2.明确本次授课目标: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2. 讲解厘米的定义和读法1.定义:厘米是长度单位,是国际标准长度制中的一部分,它是一米的百分之一,简写为cm。
2.读法:注意提示学生“厘米”三个字、数字的读法都要是清晰的“散读”。
3. 实验环节-认识厘米和卷尺1.给学生分发卷尺,并让学生试着测量课桌自己的身高等。
4. 卷尺测量物体长度1.将不同的物品模型(如书、铅笔等)放在讲台前。
2.让同学们分别使用卷尺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3.比较每个人测量差异的原因,指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并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测量。
5. 讨论结果1.将测量结果搜集起来,展示给同学看,并让学生讨论哪个物品最长,最短,哪些物品长度相同等。
6. 总结1.帮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什么是厘米?我们如何使用卷尺测量物品的长度?五、教学评价1.考试测验。
2.课后布置课外作业。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在家中练习使用卷尺测量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让学生寻找他们周围的物品的长度,并将结果录入一个表格中。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一年级数学《厘米的认识》教学实录课前交流: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五个小兄弟,长短不整齐,捏紧在一起,干活有力气。
(手)师:孩子们,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请伸出你的右手,你能叫出五个手指的名字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师:(伸出一拃)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开,我们通常把拇指尖到中指尖的长叫一拃,来同学们也伸出你的一拃让老师看看,指一指从哪到哪的长是一拃。
教学过程一、动画片,导入新课师:从前,有一个叫阿福的人去做衣服,发生了什么事呢?(播放动画片)动画片结束后: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帮小徒弟解答一下这个疑问吗?生:师傅手大,徒弟手小;他俩的拃不一样长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问题引发思考,体会统一测量的必要性。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一拃吗?生:知道。
师:伸出你的一拃。
老师当徒弟,同学们当徒弟。
咱们师傅和徒弟来比比手吧?生:好。
师:哪个小徒弟想和师傅来比一比呢?师:谁的手大?谁的手小?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大家想一下,怎样做能避免这个问题呢?生1:师傅来量,师傅做。
生2:师傅量,徒弟照着师傅量的做。
师:这个主意不错。
在古代测量工具不发达,人们用手来量的。
后来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尺子的种类很多,作用各不相同。
你的尺子是什么样的?赶快拿出来,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吧。
2.认识尺子师:仔细观察,你发现尺子上有什么秘密?(出示课件)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生:画、图形、字、数、小竖线、cm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
(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
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数字,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生:0。
师: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
(板书:0起点)0所对着的这条线段叫做0刻度线。
人们测量的时候一般从0开始。
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次数学课程为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中的第六节课: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向学生们介绍厘米的认识,并且探讨其应用。
同时我们将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们的交际及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长度”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学生能够了解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厘米作为长度的度量单位。
•学生能够辨别和运用各种长度的单位,并初步了解长度的比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对不同物体长度的感性认识,从而逐渐建立对“长度”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到“长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1.厘米的认识。
2.各种长度单位的比较。
3.构成团队,开展小组讨论。
教学方法1.形象化教学,通过常见事物的长度比较引导学生建立“长度”的概念。
2.情景化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问题和练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四、具体实施方案课前导入通过教师出示两根长度不一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哪根铅笔更长?”。
教师利用学生自身的经验,让学生感知长度。
主体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厘米。
出示三组纸条,每组纸条长度不一,然后分组演练。
–组内用各种单位测量纸条的长度,然后以一定的步长按纸条长度绕场一周。
–组内成员讨论,如果可以,团队成员能不能以自己的长度作为单位测量纸条的长度,并绕场一周,比较团队成员之间结果的准确性。
2.教师介绍各种长度单位,并让学生在个人活动中运用。
如: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把厘米长度转化成分米和毫米长度。
课后拓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又要按大小顺序排列班级学生的腰围、身高、脚长,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感悟“大小顺序”这一大拓展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学制)《认识厘米》(教案)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厘米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厘米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日常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初步感受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3:小刚有一根绳子,他想知道这根绳子有多长。他用直尺测量,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得绳子的长度为45厘米。请问,这根绳子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解答:小刚已经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量,因此绳子的实际长度就是45厘米。
例题4:小丽有一块布料,她想测量布料的长度。她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量,测得布料的长度为60厘米。请问,这块布料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用厘米描述物体长度。
- 学会使用直尺准确测量物体长度,掌握测量方法。
- 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厘米进行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重点之一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比如测量铅笔、书本等物品的长度,来加深对厘米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应强调测量时需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以及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直尺与被测物体平行等核心操作要点。
3. 厘米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厘米的特性和应用。
过程:
选择不同物品的测量案例进行分析,如书本、桌子、步长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测量方法、注意事项,让学生理解厘米测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解决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5页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3、初步学会用直尺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1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学具袋:长1厘米的红色小棒、2厘米的蓝色小棒、5厘米的黄色小棒,画有线段的长方形纸片(长 12厘米,宽8厘米),课件、直尺教学过程:课前交流: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五个小兄弟,长短不整齐,捏紧在一起,干活有力气。
(手)师:孩子们,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请伸出你的右手,你能叫出五个手指的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师:(伸出一拃)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开,我们通常把拇指尖到中指尖的长叫一拃,来同学们也伸出你的一拃让老师看看,指一指从哪到哪的长是一拃。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课件出示:阿福的新衣图片)教师讲故事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生说原因,教师评价师:怎样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师父量师傅做,徒弟量徒弟做,用尺子量)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尺子师: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经常用到一些尺子(课件出示:软尺、三角尺、直尺)师:今天我们主要认识直尺(课件出示:空直尺)老师的直尺和你们的一样吗?(不一样)师:谁能说说缺少了什么?生1:小竖线。
生2:数字。
生3:图案(评价:图案是用来装饰的)师:(课件演示)这些小竖线叫刻度线,这些数字中最小的是几?生:是0 师: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引导学生观察刻度线都一样吗?生:不一样,有长有短课件演示教师说明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就是一大格师:你知道这一大格的长度是多少吗?生1:1米生2:1拃生3:1厘米师: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师:厘米是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用的单位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除了刻度线和数字还有什么?课件演示:cm 教师介绍:cm表示厘米2、认识1厘米(1)从直尺上找1厘米师:我们知道了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你能从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学生同桌交流找1厘米学生汇报(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从几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课件演示:师:从6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从4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4还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生答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起来说一说从4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培养学生完整的表达能力)(2)测量1厘米师:我们认识了1厘米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和动手能力,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有三根小棒,你能根据刚才的学习估计一下那根小棒的长度是一厘米吗?学生估计师:怎样才能准确判断?生:用尺子量师:这是一个好办法学生动手测量汇报说量法课件演示:红色小棒不管对准哪一个刻度线都占一大格也就是1厘米(3)感受1厘米学生拿起红色小棒看看1厘米有多长,用手指比划一下多大长度的空是1厘米师:1厘米这么短,想想在你的手上、身上周围的物体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3、认识几厘米(1)回忆总结方法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都用到什么方法来认识1厘米?小结: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师:只认识1厘米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认识几厘米。
【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呢,想看吗?生:想。
师:那就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动画)师:对呀,这是怎么回事呢?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师:谁想说给大家听?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刚才同学们想出那么多的方法帮助阿福解决问题,都很不错,今天这节课呢我们就采用()的方法来帮助阿福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3、认识直尺:师: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尺子?指生回答。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4)师:看尺子的最左端的数是几?(出示直尺图片)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
(板书:0起点)一般我们在测量物体的时候就是从0起点开始。
(5)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
(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
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完成板书:厘米的认识)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1、猜1厘米长:你可以用手比划一下看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师:(引领学生看大屏幕)大家看,在直尺上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直尺上除了0刻度线到1刻度线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1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是多少呢?3——4呢?4——5呢?8——9呢?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直尺上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依据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长度单位的认识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长度单位厘米的定义、认识和计算方法,旨在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的数学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含义和相关概念。
2.认识厘米和其它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能够简单使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关于长度单位的概念讲解。
2.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操作方法。
3.厘米和其它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2.认识厘米2.1 通过展示标准的厘米尺,让学生看懂厘米尺的标度,并对厘米的长度作出感性认识。
2.2 与学生一同操作厘米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数,如1厘米、2厘米等。
2.3 向学生展示各种形态的厘米尺,以便他们了解到不同长度物体需要不同精度的尺子测量。
3.厘米和其它长度单位的换算3.1 引导学生向家长询问是否能够取得一把卷尺,引导学生使用卷尺测量物体长度。
3.2 将卷尺的长度与厘米的长度进行比较,让学生感性认识到卷尺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3 引导学生使用标准的长度单位换算表,将厘米和米、分米单位进行转换。
4.厘米的操作4.1 让学生自由操作厘米尺,测量教室、学生桌等物体长度,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长度单位。
4.2 引导学生使用自制的厘米测量尺,进行厘米的操作游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厘米的概念,提高操作技能。
4.3 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测量游戏,了解长度单位认识和操作的乐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和运用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轻松愉悦、活学活用的原则,让学生们对数字和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厘米的概念,还通过自我操作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了运用厘米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现场气氛活跃,学生们又轻松愉悦地体验了学习厘米的乐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五四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厘米的基本概念,能够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准确地读取测量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厘米的概念:介绍厘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厘米等于10毫米。
2. 厘米的测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直尺进行厘米的测量,包括放置直尺、对齐刻度线、读取测量结果等。
3. 厘米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准确地读取测量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厘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读取测量结果,以及如何将厘米应用于实际测量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用厘米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厘米的概念:长度单位,1厘米等于10毫米。
2. 厘米的测量方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注意放置、对齐和读取。
3. 厘米的实际应用:测量物体长度,准确地读取测量结果。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厘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一年级下册 数学 教案 《厘米的认识 》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厘米的认识》。
课程将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习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厘米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应用,并能够准确地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厘米的应用,提高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厘米的长度概念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2. 学会正确使用尺子,包括尺子的摆放、对齐和读数。
3. 能够将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初步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1.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
2. 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
3. 教学课件,包括厘米的定义、使用方法等。
4. 练习题和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长度的初步认识。
- 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用肉眼比较它们的长度。
第二阶段:新知学习- 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并通过课件展示厘米的定义和标准。
- 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品长度,并指导学生亲自操作。
-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测量并记录结果。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 选取生活用品,让学生现场测量并记录数据,体验厘米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厘米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测量经验。
-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要点:1. 长度单位“厘米”的定义。
2. 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测量长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常见物品的长度测量示例。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测量家中三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2. 思考题:讨论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3. 扩展活动:收集生活中使用厘米的例子,并分享给同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实录
《厘米的认识》教学实录【教学内容】《厘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心愿!请看大屏幕。
(播放动画:《阿福的新衣》)师:是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把你想的说给同桌听。
生1:徒弟没有认真做。
生2:徒弟没有用尺子量。
生3: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生4:用师傅的拃量师傅做,用徒弟的拃量徒弟做,就好了。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是呀,用同样的拃量,做,阿福就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服了。
生活中我们一般用尺子来量物体。
[反思:本环节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导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紧接着引导他们在对故事的思考,并从中体会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认识尺子(1)初步感知师:认真观察:尺子上都有什么?(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汇报交流,梳理总结。
生1:有数。
师:有哪些数?一起读。
生一起读:0、1、2、3、4、5、6、7、8、……生2:有许多长、短不一样的线。
师:对!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是刻度线。
这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表示0刻度。
师:你认为0刻度在尺子表示什么?生3:表示0厘米生4:表示从0开始量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板书:0刻度-----起点)生5: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
厘米的认识教学实录
厘米的认识教学实录授课人:秦永凤【教学内容】《厘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7-9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1厘米的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今天穿的真漂亮,你的衣服是在商场买的还是在衣服店做的呢?生1:在衣服店做的生2:在商场买的师:老师听大部分同学的衣服是在商场买的,其实呢?以前人们的衣服大多数都是量身定做的。
瞧!阿福要做新衣服了,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播放ppt: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上衣,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
师傅说:“欢迎,欢迎,我来给你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量完之后,师傅有事要出门,就让徒弟来做。
徒弟边做边量: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上衣,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连忙走过来,量了量阿福的新上衣,然后对徒弟说:“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徒弟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师:是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把你想的说给同桌听。
生1:徒弟没有认真做。
生2:徒弟没有用尺子量。
生3:师徒两人的拃不一样长。
生4: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生5:师傅量师傅做就可以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厘米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厘米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厘米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8.1节,主题是“厘米认识”。
我们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
2. 学生能够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测量,并记录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尺子、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尺子和一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猜测这条线段有多长。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进行猜测。
2. 讲解:我会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解释1厘米的长度,并用实物模型进行展示。
3. 实践: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厘米认识1厘米 = 10毫米测量步骤:1. 选择尺子或直尺2. 将尺子或直尺对准物体的起始点3. 沿着物体的长度方向移动尺子或直尺4. 读取尺子或直尺上的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单位:厘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尺子和直尺测量你的桌子、书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只要学生能够准确地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生表现和教学效果。
我会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如何提高学生的测量准确性。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测量物体的大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实录共8页word资料
《阿福的新衣》教学实录——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二册《阿福的新衣》教学目标:1、经历统计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每人一把直尺,一个学具盒(橡皮、图钉、小纸条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可要认真听呀,听听故事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课件播放《阿福的新衣》故事)学生听故事。
2、师(质疑):到底是为什么呢?谁能帮帮这位小徒弟呢?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使学生意识到:师符和徒弟的手大小不一样,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
汇报自己的想法。
(1)师:你们能想个办法帮他们解决吗这个问题吗?生独立思考并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汇报:生1:师傅量还让师傅做。
生2:徒弟量还让徒弟做。
生3:还可以用尺子量。
3、引入新课:师:你们认识尺子吗?能教一教他们怎样用尺子吗?让我们来做他们的小老师吧!(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二、认识尺子。
1、观察尺子,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1)、生观察,并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汇报:生:有数字,有小竖线,有两个字母(或厘米两个字)等等。
2、进一步认识尺子:师: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我们了解一下尺子身上的小秘密吧!(课件演示:闪动刻度线)师:大家说的长短不一的小竖线叫做刻度线。
(板书:刻度线)(闪动数字)师:大家还在尺子上发现了有一些数字,那自由的这些数字读一读吧。
生读。
师:有什么新发现吗?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让学生观察到每个数字都相应的对着一个稍长的刻度线)师:等会大家就知道了,这些数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一年级数学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实录青岛版五年制
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二册79-8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 结合实际,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 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厘米,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课件、各类尺子、1厘米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那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好看的动画片,想知道里面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吗?(生:想)那看谁听的仔细,看的认真。
(课件播放:动画“阿福做上衣”。
学生观看)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先想一想,再给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积极主动的交流。
)二、探究新知。
师:谁来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徒弟的3拃比师傅的3拃短,所以衣服做小了。
生:师傅和徒弟的手大小不一样,测量长短就不一样,所以衣服做小了。
师:是呀!师傅和徒弟的手大小不一样,测量结果就不相同。
虽然徒弟是按照3拃来做的,可还是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
怎样避免师傅和徒弟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呢?生:师傅来量,师傅来做就不会做小了。
师:那你的意思是说,用同一个人的手来量就不会做小了,是吗?生:是。
师:都同意他的想法吗?生:同意。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生:徒弟量,徒弟做。
师:你也是说用一个人的拃量就行了。
生:用尺子量。
师:这位同学提出用尺子测量,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生:同意。
师:那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呢?(生答:学生尺、米尺、卷尺……师展示。
)师:同学们见过这么多种尺子,真了不起。
为了交流的方便和测量的准确,人们发明了尺子,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拿出你准备好的直尺,仔细看一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给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下册厘米的认识2教学实录青岛版五年制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实录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9——80页教学目标:1. 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动画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好看的动画片,请大家边看边想:动画片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播放动画并配音: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衣服,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
师傅:“欢迎、欢迎,你想做什么?”阿福:“我想做一件上衣。
”师傅:“我来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量完之后,小徒弟就按照量好的尺寸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
徒弟:“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衣服,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哦?我再量一量……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徒弟:“我明明做了三拃长啊,这是怎么回事呢?”)(2)讨论交流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3)汇报:师:你们是怎样讨论的?为什么把衣服做小了?生1:因为阿福长高了。
生2:阿福太粗心了。
生3:师傅的手大,阿福的手小。
师:我们来比一比,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
(教师与学生比手与拃的大小)师傅的手大,一拃就长;徒弟的手小,一拃就短。
《认识厘米》课堂实录
《认识厘米》课堂实录第一篇:《认识厘米》课堂实录基于儿童视角化繁为简看直尺《认识厘米》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的过程,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93---96页,《厘米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1厘米的长度,并且在实际中应用整厘米数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1厘米长的小棒、直尺、多媒体课件2、为学生准备4根1厘米长的小棒、直尺、学习单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动画片,但是在动画片的结尾藏着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仔细看,看完以后能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生:好多媒体以动画形式展示“阿福的新衣”。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生:他们的拃不一样长。
师:你觉得谁的长呢?生:师傅的一拃长,徒弟的一拃短。
师:看老师的一拃,从大拇指尖到中指尖,展开,这就是一拃,师傅的一拃长,量了3拃,徒弟的一拃短,也量了3拃做衣服,所以做出来的衣服不一样大。
也就是师傅以他的一拃作为标准来量,徒弟以徒弟的一拃作为标准来量,测量的标准不一样,那么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也就不一样,能不能想个办法让阿福穿上合适的衣服呢?生:用尺子来量一量。
师:既然师傅的一拃和徒弟的一拃不一样长,测量的标准不同,咱们就找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
(板书:统一测量标准)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尺子师:人们规定尺子作为统一的测量标准,今天咱们来学习作为统一测量标准——直尺上的内容。
统一的测量标准就是长度单位。
(板书:长度单位)今天学习其中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青版一下第八单元 窗1 认识厘米教学实录
《厘米的认识》教学实录执教:即墨市刘家庄光彩育英小学徐海燕教学内容:青版一年级下,教科书第93页,信息窗1教学目标:1、结合故事,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正确表象。
3.让学生体会到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4、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良好意识和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会以厘米为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小棒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静静的听一听。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这是怎么回事?生:徒弟的手小师:谁的手大?生:师傅的手大。
师:也就是说标准不一样。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生:用谁的柞来量就用谁的柞来做。
师:这个办法不错,谁还有别的办法生:用尺子量。
师:为了统一标准,人们一般用尺子来测量长度。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同学们手中的这把常见的直尺。
[设计意图:有趣的动画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好奇中深入思考:师傅的拃大,徒弟的拃小,从而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这样顺理成章的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认识直尺、师谈话:别看尺子小,学问可大了。
拿出你们的小尺子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交流一下上面都有什么?(1)师:(出示课件):老师这里有一把放大了的尺子,谁能说你的发现?生:尺子上有数字。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尺子上的数字。
(2)生:还有线?师:长短不同的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刻度线,大家一起说刻度线生:齐说刻度线。
师:大家快找一找那种刻度线和数字是好朋友。
生:最长的线。
师:大家很有眼力,这些长短不同的线叫做刻度线。
最左边这一条最长的线和0是好朋友,它是0刻度,表示起点。
那1刻度在哪里?1的上面,3刻度呢?(3)生:还有字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厘米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9—80页
教学目标:
1.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师:课件,投影
生:直尺,田字格。
预习设计:看教材79页情景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同学们,一个叫阿福的人,要到裁缝店做一件新衣服,衣服做得怎么样?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播放动画:阿福到裁缝店去做衣服。
师傅为阿福量了量说:身长三拃,袖长两拃,肩长1拃。
师傅有事出门,让徒弟做,徒弟非常高兴。
他用自己的手量了三拃来做新衣。
阿福穿上新衣,一脸的不高兴:“太小了!”,师傅用手量了量说:“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徒弟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思考片刻)
生1:因为阿福长高了。
生2:阿福太粗心了。
生3:师傅的手大,阿福的手小。
师:我们来比一比,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
(教师与学生比手与拃的大小)师傅的手大,一拃
就长;徒弟的手小,一拃
就短。
所以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
师:那怎样才能做出合身的衣服呢?
生:让师傅量,师傅做。
生:用尺子量……
师:是啊,测量的时候要有统一的标准,我们通常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认识尺子
(1)初步感知
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
请大家拿出尺子,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很多小竖线。
生2:尺子上还有两个字母:cm
……
(3)梳理总结(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刻度尺)
师:尺子上有很多数,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闪烁0)
生1:开头。
生2: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尺子上还有很多小竖线,这些线有长有短,都叫做刻度线。
数字0对着的线叫做0刻度线,数字1对着的刻度线叫做1刻度线……测量的时候,我们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
师: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cm表示什么?(生齐:厘米)板书:厘米(cm)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
(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1厘米。
师:大家看,尺子上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操作课件,在尺子的0到1处加上大括号,并标上1厘米)。
除了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那你能找到其它的1厘米吗?
生1:从1刻度到2刻度是1厘米。
生2:从3刻度到4刻度是1厘米。
生3:从7刻度到8刻度也是1厘米。
……
师:大家从尺子上找到了这么多的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两个数字之间都是1厘米。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也就是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①比划1厘米的长度。
师:刚才,我们从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那你能用手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吗?来,比划给同桌看看。
(学生用手指比划给同桌看。
)师:刚才我们比划了1厘米的长度,你有什么感觉?
生1:1厘米很小。
生2:1厘米很短。
②在脑子里想1厘米。
师: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学生想象)
③剪1厘米长的吸管。
师:每人桌上都有剪刀和一根吸管。
你能试着不用尺子量,剪下1厘米长的吸管吗?(学生操作)
师:剪完的同学,自己用尺子验证一下。
结果相差大的同学,就再剪一次,看看有没有进步。
④找1厘米长的物品。
师:下面大家继续从学具袋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找到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发现?
生1:小螺丝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生2: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生3: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
师:其实还有很多物体的长度也是1厘米,大家只要留心观察,会有更多的发现。
3.认识几厘米,用厘米量。
(1) 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从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你能从尺子上找到6厘米吗?
学生自主找,汇报想法。
师:从几刻度开始找最快呢?
生齐喊:0刻度!
(2)测量小棒的长度
师:我们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老师这里有1根小棒,同学们来估计一下它的长度。
生1:10厘米
生2:8厘米
生3: 11厘米
……
师:它的长度到底是多少呢?赶快动手量一量吧。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教周围的小伙伴。
指名到实物展台上去量,并说明量法。
其他学生评价。
教师小结:你们一说,老师也明白了,量的时候,物体的一端一般要对准0刻度线,还要把小棒和尺子放平,另一端指向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这根小棒长8厘米,刚才有的同学估计得非常准,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估计的吗?
生2:我先想1厘米的长度,再猜猜小棒大约有几个1厘米的长。
师:看来,估计是有方法的,你真了不起!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断尺测量。
师:蟋蟀和蝈蝈正在进行跳远比赛,它们分别跳了多远呢?(课件出示,抽生口答)
生1:蟋蟀11厘米。
生2:蝈蝈16厘米。
(部分学生喊:不对!不对!)
生3:蝈蝈是从7刻度跳到16刻度,应该跳了9厘米。
师:意见不统一了,到底是几厘米呢?请大家仔细看一看。
生4:应该是9厘米,因为从7到16一共有9个1厘米。
师:是呀,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般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如果不是对准0刻度线,一定要看清楚要测量的物体中包含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测量图形的边长。
学生独立测量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边长。
3.量课本的宽度。
师: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课本大约有多宽?(学生估计)
师:怎样验证自己猜得准不准呢?(生齐:量一量)
师:谁来说说你测量的结果?(抽生交流)
4.量课桌的长。
师:请大家小组合作用尺子量出课桌的长,行吗?(学生小组合作)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方法?
生1:一把尺子不够,我们把每个人的尺子,接起来量。
生2:我们觉得像他们那样不够准确。
我们是在一把尺子量完的地方做个记号,然后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记号的地方接着量。
师:大家同意吗?
师:刚才用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大家有什么感觉?
生齐喊:太麻烦了!
师:那有没有好办法呢?我们以后来学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学会了用厘米作单位去测量。
课后,请大家找一些你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并把结果记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