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XX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加法运算教学内容: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加法计算。
2. 第二课时:减法运算教学内容: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减法计算。
3. 第三课时: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内容: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4. 第四课时:借助工具进行计算教学内容:学习使用计数器进行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实物、图片等教学道具。
2. 准备计数器等教学工具。
3. 准备练习题和游戏材料。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3. 通过家长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第六课时:应用题训练教学内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实例:讲述一个实际问题,需要用加减法来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4. 讨论和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5. 教师点评和指导。
七、第七课时:数学故事会教学内容:通过讲述数学故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教案标题:认识百以内的数字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百以内的数字,并能够正确书写和念读。
2. 能够用百内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能够理解百以内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百以内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百以内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计数棒、小学生百格纸等教具。
2. 与百以内数字相关的图片、游戏等辅助教材。
3.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或者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百以内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并念读。
2. 通过图片或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二、讲解百以内的数字(15分钟)1. 教师用百格纸或计数棒等教具,向学生展示百以内数字的排列和组合。
2. 引导学生观察百以内数字的规律,帮助他们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3. 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感受百以内数字的实际应用。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进行百以内数字的书写和念读练习,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2. 教师出示一些百以内数字的大小比较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游戏,巩固对百以内数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百以内数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2. 鼓励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继续观察和应用百以内数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进行反馈,教师进行及时解答和引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百以内的数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以加深对百以内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百以内数字的认识和运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三、教学准备1. 课本《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材。
2. 单元研究用具:计算器、小黑板、教具卡片。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1. 复上节课学过的数字。
2. 让学生口头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步骤二:引入新知1. 引导学生讨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定义。
2. 用教具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步骤三:引导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
2. 提问学生一些具体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步骤四:巩固练1. 教师出示算式,让学生逐一计算。
2. 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口头练。
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步骤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重点。
2. 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检查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程度。
五、课堂实施效果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六、板书设计加法运算:数字相加的计算方法。
减法运算:数字相减的计算方法。
七、教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进行基本的运算。
但是在拓展应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困难。
下次教学时,我将增加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10以内的加法:让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加法计算。
2. 10以内的减法: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减法计算。
3. 加减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展示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运算方法。
2.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加减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
5. 游戏教学: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检查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游戏环节评价:在游戏教学中,观察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9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9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 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的情景,体会用正确的方法收集数据很重要。
2、初步学习收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数据记录。
3、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统计数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类计数、描述和分析等统计过程。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统计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培养初步统计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记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小调查:[小轿车、公交车和卡车]师: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在生活中十分有用处。
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这三种车分别出现了几辆。
(媒体播放)交流汇报记录的方法及数据。
小结:像我们刚才这样将出现的物品分类进行记录、整理数量的过程,就叫做统计。
二、感悟统计学习新知1、介绍“正”字记录法。
2、介绍竖杠记录法。
比较看一看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
2、学习“正字记录法”小丁丁他们班正好在统计女生最喜欢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观看视频教学)3、尝试记录第一个小调查用正字记录法再来统计一次。
交流反馈。
引出统计表格。
(出示表格)车辆出现的情况统计表种类辆数(辆)小轿车10公交车8卡车11师:像这样把记录的结果用数来表示,整理在一张表中,就叫统计表。
出示课题:统计表初步。
4、尝试填写统计表师:小朋友们已经会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了。
小丁丁的班级也完成了一项小调查(出示记录)。
请你们帮他把数据整理填在统计表中。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40/2.)最喜欢的水果情况统计表师:知道哪种水果最受小朋友欢迎?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不能再提些数学相关的问题?示范:喜欢草莓的人数是喜欢橘子人数的几倍?前后两个学生进行一问一答。
交流反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到100以内的整数读法,了解0-100之间数字的大小关系。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懂得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掌握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的方法。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数的读法。
2.数的大小关系。
3.数的比较。
教学难点:1.数的比较大小。
2.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知识。
教具准备:1.数字卡片(0-100)。
2.比较符号卡片(大于、小于、等于)。
3.练习册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准备数的卡片,让学生一起读出卡片上的数字。
2.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按顺序站起来。
二、引导探究(10分钟)1.出示数字1和数字10,询问学生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并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2.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大小关系,比较更多的数字。
三、讲解新知(10分钟)1.利用数字卡片,教授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进行跟读。
2.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大小关系,讲解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练习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2.老师巡视课堂,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分组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张数字卡片,要求学生将数字按照顺序排列。
2.比赛环节:用数字卡片随机出示两个数字,要求学生迅速作答并用比较符号卡片表达出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六、总结归纳(5分钟)1.小结数的读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老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指出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继续巩固本堂课的知识。
2.老师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导入新课环节利用了数字卡片和站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熟悉数的读法和数的顺序。
引导学生探究数的大小关系时,学生参与度较高,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精选5篇】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精选5篇】二年级数学教学之中可以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制定好教学计划,以助工作的顺利有序地开展。
下面小编带来的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
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
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K12学习】XX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XX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课题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节课题连加、连减本节课型新授教学目标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答。
+6+58+9-1324-10-720+30+1017-3+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
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出示表格。
组第二组第三组个个2个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
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2=师: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62简便写法:2828+314+22+3143428462+212+22844教学例2。
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
还剩多少个?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
思考解题方法。
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演解答过程。
4-40-26=18444-40-26418教师指导:84-40=44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
师: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怎样列式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完成教材2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组长检查。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教材29页1—4题。
四、课堂总结: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
学生自由说说。
教学反思单元课题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节课题加减混合本节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6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6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以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而且,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教学重点: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规避计算错误。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师:那谁来说一说你们都上哪旅游过?旅游的时候你们感觉怎么样?生:非常高兴、非常开心“”二:探究新知师:的确,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旅游,旅游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今天,我们书中的一个小学,假如这就是我们学校。
我们要组织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去旅游,参观历史博物馆。
我们打开书11页一起来看一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请把这些有用的信息用铅笔给底下画横线标记出来。
生:观察图画,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二(1)班有35 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
生2:我发现每个班都有两名带队老师。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教师随即板书:二(1)班35名学生2名老师二(2)班有32名学生2名老师二(3)班有37名学生2名老师二(4)班有34名学生2名老师(两辆汽车用图片代替)师:现在我们学校准备了两辆大巴车专门来送小朋友们到博物馆参观。
但是每辆汽车准乘70人,如果让你来设计乘车方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生:自己设计乘车方案,可同桌交流。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第一种: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第二种:二(1)班和二(3)班二(2)班和二(4)班第三种:二(1)班和二(4)班二(2)班和二(3)班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帮助老师设计了3种乘车方案,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要想知道二(1)班和二(2)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我们应该怎么办?生:算一算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师:真棒!谁会列式?生:35+32=师:那我们如何计算呢?生:用一年级所接触过的前后排队法(即竖式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4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4,理解数字4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4进行计数和排序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字4的运用。
教学步骤:1. 引入数字4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数字4的形状和结构。
2. 讲解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4。
3.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字4进行计数和排序。
作业布置:1. 练习书写数字4,并能够正确读出数字4。
2. 运用数字4进行家庭物品的计数和排序。
第二章:认识数字5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5,理解数字5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5进行计数和排序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5的写法和读法。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字5的运用。
1. 引入数字5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数字5的形状和结构。
2. 讲解数字5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5。
3.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字5进行计数和排序。
作业布置:1. 练习书写数字5,并能够正确读出数字5。
2. 运用数字5进行家庭物品的计数和排序。
第三章:数字4和5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字4和5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4和5进行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4和5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字4和5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步骤:1. 讲解数字4和5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运算。
2.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字4和5进行加减法运算。
作业布置:1. 完成数字4和5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题。
2. 运用数字4和5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四章:认识数字6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6,理解数字6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6进行计数和排序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6的写法和读法。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字6的运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精选6篇_1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精选6篇二班级上册数学其次单元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逐步培育同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力量。
2、鼓舞同学进行算法探究,把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同学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1、观看2023年北京奥运会的一段视频。
2、出示主题图。
(出示课件)3、师生互动沟通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师简洁介绍图片上关于2023年北京奥运会的状况。
)4、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中国第一名?你们兴奋吗?(课件出示奥运金牌榜的前五名。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
依据这些数据,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师引导同学提问)板题:《不退位减法》(二)合作沟通,把握算法。
(课件出示)代表团金牌数美国36俄罗斯231、“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同学自由沟通反馈。
)列出算式并板书:36—23= 。
2、怎样计算呢?(四人一小组合作沟通计算方法。
然后指名汇报)(1)口算。
方法:先算6—3=3再算30—20=10最终算10+3=13(2)列竖式计算。
生汇报后,师引导同学观看动画数位板,并提示,用圆片表示36,再去掉23,观看还剩多少?师:那么依据摆圆片的方法,你会笔算吗?(其他同学试着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指名到黑板上列式计算,并试着说出计算方法。
依据同学列出的算式沟通计算方法,老师适时进行讲解、补充。
老师:列竖式时应留意什么?(同学自由发言)老师组织全班同学沟通计算过程,重点突出笔算过程。
引导同学完整地说出笔算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学问应用1、数学医院师:数学医院的小伴侣得病了,你会诊断吗?(同桌沟通,找出错因,并正确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第一章:认识角的初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
2. 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形状,会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教学重点:1. 认识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
2. 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教学难点:1. 角的特征的把握。
2. 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量角器。
2. 教师准备一些角模型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有角的地方。
2. 请学生说一说他们对角的理解。
二、认识角的特征(10分钟)1. 教师出示各种角的模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角的顶点、两边和角的大小。
三、画角(10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让学生跟着操作。
2. 学生分组练习画角,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对角的理解。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第二章:角的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锐角、直角、钝角,知道它们的特征。
2. 能够正确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
教学重点:1. 认识锐角、直角、钝角,知道它们的特征。
2. 能够正确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
教学难点:1. 角的分类的把握。
2. 能够正确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角模型和图片。
2.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5分钟)1. 让学生回顾第一章的内容,说一说他们对角的理解。
2. 教师出示一些角模型和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什么角。
二、认识锐角、直角、钝角(10分钟)1. 教师出示各种角的模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锐角、直角、钝角的特征。
三、判断角的类型(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角模型和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什么角。
2. 学生分组练习判断角的类型,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对角的分类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7篇】数学课件分析是重要的。
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大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控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运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定能力。
重点难点:查漏补缺,反馈显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进程:一、复习引入1、36+28+17=65-25-21=说一说你的`运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知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3、总结算法: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运算时应当怎样做?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
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
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
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查。
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师巡查。
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
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换。
指名汇报。
挑选两个你爱好的问题列式算一算。
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检查,并说说运算的方法。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精选篇2[教材简析]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能够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进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XX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XX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课方案单元课题0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节课题第 1课时不进位加法本节课型新授教课目的. 在详细情境下,进一步领会加法的意义,理解同样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研究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例,能娴熟的计算。
3.培育学生认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课要点. 理解同样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例,能娴熟计算。
教课难点理解同样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课准备多媒体、小棒、情境图。
教课过程一、情形导入,激发兴趣学生看教材11 页主题图,指引学生察看:同学们准备去观光博物馆。
请大家认真察看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报告:二(1)班有 35 人,二( 2)班有 32 人,二(3)班有 37 人,二( 4)班有 34 人,每个班由 2 名老师带队。
二、研究新知1.依据学生的沟通状况组织教课例 1:二( 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师:求“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该如何列式呢?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5+2﹦师:下边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
学生报告自己的算法:教师:我们还能够用竖式计算的,用笔算。
(教师指导学生列竖式计算的写法。
)十个十个353535+2→+2+2737重申:个位与个位对齐。
做一做:1.32 + 6﹦24+3﹦5+43﹦32()5+()+()+()()()()做一做的 2 小题学生独立达成,教师巡视指导。
2、教课例 2:二( 1)班和二( 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教师:求“二( 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该如何列式计算呢?学生试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沟通,要点指引学生说算法。
35+32﹦十个十个353535+32→+32+32767教师重申:同样数位要对齐。
做一做:1、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独立达成,教师对困生进行指导。
【配套K12】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二年级同学来参观博物馆啦!出示图。
每个班级都由2名老师带队。
四个班级的中队长都站在本班队伍的最前面,打着自己班级的班牌: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
同学们站得整整齐齐,正等待尽管呢……仔细观察,画面里蕴涵着好多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出示并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二(1)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理解题意并列式。
求总数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5+2=(2)用口算。
先把两个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所得的数再与30相加,即5+2=7,7+30=37,所以35+2=37。
(3)摆小棒计算。
3捆=30根5根+2根=7根7根+30根=37根所以35+2=37(4)用竖式计算先从个位加起,5+2=7,写在得数的个位上。
十位上的3直接落下来,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2、二(1)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1)理解题意并列示:35+32=(2)口算。
30+30=60,5+2=7,60+7=67,所以35+32=67。
(3)借助摆小棒计算。
(4)用竖式计算。
先从个位加起,5+2=7,7写在得数的个位上。
再算十位上3+3=6,结果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归纳总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三、拓展运用:、计算下面各题。
54+4=21+7=24+3=46+3=62+17=35+24=13+84=44+40=2、数学医院:7+2=1950+6=5642+3=4575042+2+6+39564524+61=53+22=37+40=245337+61+22+40857577教学反思:有过之前的学习基础,很多孩子口算就可以直接算出结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计数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10以内的加法运算。
2. 10以内的减法运算。
3.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加减法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知识。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回顾10以内的数,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知:讲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实际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 实际应用: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
八、课程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 组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十、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下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10以内加减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12~16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把一个多边形分成不同的图形或者是数图形的个数。
教具或学具准备:师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根,钉子板1个,四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剪刀1把。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回顾已知图形。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游一游、看一看。
请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追问:正方形、长方形有几条边?三角形呢?.说明学习内容。
我们知道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边数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根据一个图形的边数来认识它是什么图形。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
观察图案出示例1的窗格图案。
让学生说说在哪罩看到过这样的图案,再观察窗格七有些什么形状,说说对这样的窗格有什么感觉。
分类认识找图形。
要求:你能从例1这个窗格图案上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自己找一找,把你找的边数相同的图形描一描。
引导:请小朋友看看你找到的是几条边的图形,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谁来指一指,你找到了哪些图形,各有几条边?认识四边形。
提问:这里有你认识过的图形吗?指出: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这是我们认识过的图形。
引导: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图形画在一起呢?说明:这些图形都有四条边.像这样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追问:为什么把这类图形叫作四边形?还能从窗格图案里找到一些四边形吗?想一想,我们认识过的图形有哪些也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么也是四边形呢?你能画一个四边形吗?试试看。
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各自判断后交流,并说明为什么三个图形是四边形,而另一个不是。
指出:只有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才是四边形。
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引导:有四条边的图形叫四边形,那么后面这两类图形中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呢?你认为应该叫什么图形呢?大家讨论一下。
交流:你认为这两类图形各叫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小结: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五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一,由七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一…: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叫一一几边形。
回顾反思。
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一下,今天又认识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按什么分类的?指出: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这些图形可以按边数的不同来分类。
这里认识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样的几边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多边形。
这节课学习的就是认识多边形。
三、巩固提升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明图里围出的各是什么图形。
强调:围成的图形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搭一搭、围一围。
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四边形。
提问:围一个四边形最少要几根小棒?说说你的想法。
要求:增加小棒变成五边形,看谁动作快。
提问:最少用几根小棒就能围一个五边形?想一想:围六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做“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先数一数这些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把这些图形分成了几类,各有多少个。
出示机器人图案。
请仔细观察机器人,看看有哪些是你已经认识的图形,按今天的学习内容可以把这些图形分成几类?学生交流,指一指图里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明确第题的要求。
出示两张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想想怎样剪成两个三角形,怎样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学生操作剪图形,教师巡视。
让学生明确第题的要求。
出示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想想怎样可以剪下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剪下一个三角形。
展示交流:你是怎样剪的?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能找到几个就找几个;然后交流自己找到了几个四边形。
四、总结评价交流:今天我们又去了图形王国,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页。
板书设计:课后笔记: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主备人:陈平备课时间:XX年9月5日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教材第16-15页例2及“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指出平行四边形和围出平行四边形。
.使学生经历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并能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积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平面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教具或学具准备:三角尺、钉子板、小棒、长方形木框教学过程:一、直观认识.观察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你准备怎样把这些图形分类?说明: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四边形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今天我们认识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学习例2.这是生活里常见的情境。
你能在这些情境中找出四边形并用手沿四条边指一指吗?小朋友在课本例2的图上用笔描出这样的四边形。
交流:生活里一定看到过这样的四边形,你还在哪里看到过?.操作请同学们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尺。
你能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交流:把你的拼法介绍给大家。
说明:小朋友都拼出了生活里见到的这样的四边形,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抽象出图形引导:像这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你能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操作,老师引导,让学生交流围法,老师适当引导。
二、练习巩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个为什么不是,说说你的理由。
.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画图,老师巡视指导。
交流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指出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位置形状不一样,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想想做做第4题同桌合作,动手操作,老师指导。
交流操作方法,想想平行四边形对边的要求。
.想想做做第5题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明:一个长方形,不管怎样拉,虽然形状、大小会发生变化,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三、回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请你说说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四、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页。
板书设计:课后笔记:总课时编号:008练习三主备人:陈平备课时间:XX年9月6日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练习三的1—6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多边形的形状,了解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的关系。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具或学具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同学们,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吧!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二、自主探究今天,我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其他人,好吗?学生交流:讲解: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有关,几条边围成的就是几边形,那么多边形的边和角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出示教材16页第2题,学生观察,交流汇报: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几边形就有几个角,角的个数与边数相同。
三、巩固练习练习三第1题,学生跟着书上的例子边折边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练习三第2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
集体讲解。
练习三第3题,学生小组交流拼法,集体汇报。
练习三第4题,学生先判断,再交流说说怎么样将原来的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并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动手操作完成练习三第5、6题。
四、总结提高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页。
板书设计:课后笔记:总课时编号:009有趣的七巧板主备人:陈平备课时间:XX年9月7日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七巧板,通过拼图,体会图形的变换。
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拼图。
教具或学具准备:七巧板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拼了许多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学生欣赏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图案。
揭示课题你街知道这些漂亮的图形都是用什么拼成的吗?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不仅仅因为如此,更因为它有趣,能拼出许许多多美丽的图案。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七巧板”。
介绍七巧板的由来。
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智力玩具,用它可以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也称“七巧图”。
七巧板流传到国外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被称为“唐图”。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认识七巧板。
提问:一副七巧板有几块?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哪几块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探索。
提问: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七巧板中的“巧”是什么意思?因为七巧板会变,只要大家开动脑筋,七巧板就会不停地“变”,想不想试试?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魔术比赛”。
用两块拼你会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来拼一个正方形吗?拼之前先想想,你准备用哪两块来拼呢?师参与小组活动,适时点拨,同桌互相交流。
拼一拼,拼完后互相检查看看是否拼成了正方形。
追问:用这两块三角形还能拼成什么图形?拼拼看。
小结:通过不同的摆放,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
三、反馈完善:用三块拼。
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请你试一试,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拼的图形种类最多。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后反馈。
小结:用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
用四、五、六块拼。
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
你想拼吗?活动:学生两人一组动手操作。
适时点拨。
反馈:教师对有创意的拼图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拼的。
用七块拼。
小朋友表现得真棒,老师也想给大家变个魔术。
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
模仿:拼好的人、大树、兔子图形。
你喜欢哪一个图案?选一个喜欢的照样子动手拼一拼。
创新:你能自己动脑筋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吗?把你拼好的图案贴在纸上。
参观、点评作品。
五、作业设计: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拼七巧板。
板书设计:课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