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后巩固:3.3.3 雨霖铃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雨霖铃1 Word版含答案
15 雨霖铃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寒蝉.( ) 骤.( )雨初歇.( ) 凝.( )噎.( ) 暮霭.( ) 经.( )年2、文学常识。
柳永,_______词人。
原名_____ ,字_____ ,后改名为___ ,字____ ,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________、_______。
为人放荡不羁,终生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3、解释。
(1)对长亭晚:(2)都门帐饮:(3)无绪:(4)兰舟:(5)凝噎:(6)去去:(7)暮霭(ǎi):(8)沉沉:(9)楚天:(10)经年:(11)便纵有千种风情:二、语段精读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对这首词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
”“帐饮”,在郊外搭起帐篷喝酒,给人送行。
B.“留恋处、兰舟催发。
”“兰舟”,木兰木造的船。
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以对船家的美称。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说不出话来。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深情蜜意。
(2)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留恋处、兰舟催发。
”这七个字是虚写,但却似精练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诗的意思是:想到这回到南方去,路程是那么遥远;抬头一看,那夜雾迷漫的楚天竟是一望无际。
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3.3【教学课件】《雨霖铃》
赏析
象 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 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 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离 愁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四
赏析
这两个句子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词人选取古代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个意象:酒、杨柳、晓风、
月影。
采用意象叠加的手法组成了一幅意境和谐的凄美画面。
用酒的愁苦、柳的离愁、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烘托离人
孤独惆怅的心境。 情景交融或融情于景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四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析首句中三个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整体感知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难舍难分)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伤感孤寂)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四
整体感知
间接抒情
抓意象
品感情
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寒蝉
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
元 卢挚《沉醉东风》:“冷清
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结论:寒蝉是“悲凉”的象征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四
赏析
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后被当
作别离地点的通称。成为表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
苏教版必修4第三专题雨霖铃课件教案雨霖铃 教案.doc
【教学设想】在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语文教学对教学效果的伤害太大了。
“一课一得”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追求的目标,也就是说,在每节课上,我们要突破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疑点,扎实有效的推进课堂教学。
其实课文就像是数学上的例题一样,教学时每堂课若能针对文本重点分割实施,一节课只讲清楚某一个问题, 重点培养一方面的能力,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反复训练,学生定会受益匪浅。
我所选的这首词有一定的难度,要更深层次的去挖掘作者的内心世界就会将自己卷入泥潭而不易出来。
语文课毕竟不是搞研究,所以我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的一个重点,而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作为本课的一个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诵读,理解与感悟山浅入深,逐层递进来理解全词。
这就突出了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我打算这样安排教学:教师故意感情不到位的朗读词作,让学生评价,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学生结合注解自读课文后让单个学生朗读本词,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其余学生评价朗读,把握词作的感情基调;全班齐读;教师引导赏析这首词,深化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并反省自身的研读欣赏; 学生四读本诗,深入体会词作中所蕴含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节课[教学流程]一、导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离愁别绪,江淹在《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要把这种离愁别绪用语言表达出来着实不易,而宋代一位词人仅仅用102个字将这种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这位词人就是一柳永,而这首词作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雨霖铃》。
那么,柳永,何许人也?二、作者简介: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宋代词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声誉,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专题三:《雨霖铃》含答案
教学过程那又是怎样的凄苦之别.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嗅着浅浅的墨香眼前也仿佛浮现那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那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去感受一下柳永笔下那缠绵悱恻的离别深情。
【自主学习】一、作者简介柳永,婉约派代表人物.“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一)、朗读1。
学生范读,读准字音。
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作大意。
补充:(1)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2)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3)楚天: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天空。
3。
配乐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情感。
现1.景物具有轻、柔、纤的特点。
2.情感具有阴柔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婉缠绵。
3.意境具有婉约之美。
景为冷落的秋景,情为伤感的离别,状清秋之萧瑟,写感受本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悲伤、凄清4.学生展示朗读,学生点评,并指导学生点评。
(语调、节奏、情感表达)5。
播放配乐朗读,学生跟读。
再次体会情感.(二)整体感知再读词作(齐读),思考:1。
总结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上片:离别情景,以实写为主;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以虚写为主.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描写情态;离别后:刻画心理。
2。
这首词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明确:离别时依依惜别之情,浓浓的离愁别绪。
【合作学习】一、讨论鉴赏1.你是如何体会到词作表达的离愁别绪的?别离之凄恻,情景交融.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雨霖铃》精品课件
情
入
景
楚 (虚)
天
离 别 难
精选教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
14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过 渡 伤离别
清秋节
今宵
因情思
念 酒醒伤情 杨柳 晓风 残月 情 景
造交
经年
景融苦
惨不成欢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精选教育课件
15
根据问题,自行研读: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2.划出直接抒情的句子,领会感情。 3.划出写景的句子,领会艺术效果。
精选教育课件
21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借浩淼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黯淡的离愁。作 者要去的地方,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 霭之上是辽阔无边的楚天,无边广漠之中,漂流着一叶 行舟,行舟里面的孤寂行人,以及行人无比寂寥怅惘的 内心。这一去不知何处才是归宿,也不知何时才能回 来,前途茫然,作者心中无限悲戚。
精选教育课件
2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醒之后,看到岸边的杨柳的枝条在晓风中徐徐飘 拂,再加上那一弯残月的映衬,越发增添了凄清、伤感的 情调。
精选教育课件
23
【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 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 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精选教育课件
24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哀景写哀情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孤寂、痛苦
精选教育课件
20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 (长亭)、天气(骤雨初歇),不止以寒秋、昏暮、急雨 烘托“都门帐饮无绪”的悲苦凄凉气氛,而主要在于写出 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时值深秋,作者与恋人在城外 的长亭里饯别,寒蝉凄切的嘶鸣使人倍添愁苦,面对着美 酒,却毫无心情。骤雨初歇,暮色苍茫,这时候无论如何 都该启程了。不想走而又不得不走,作者心中矛盾而又痛 苦。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专题三《雨霖铃》课件
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氛围
相看泪眼【邓丽君】.f4v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情感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 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y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kān)、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yīng)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思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 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关于“酒”
喜悦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伤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 几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苦时,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 头· 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 风急?”(《声声慢》) 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送元二使安西》)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专题三 《雨霖铃》柳永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离别”名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 啼》)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 居易《琵琶行》)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 赋》)
学习目标
品鉴意象 体味情感
走进词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 )雪 霏霏。” ——《诗经· 小雅· 采薇》 “伤心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 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施肩吾《折柳枝》 “纤纤(xiān xiān)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 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张九龄《折杨柳》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件 3.3.3 雨霖铃
情 风情
意 含贬义)。
-7-
雨霖铃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D 读写拓展 U XIE TUO ZHAN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4.辨活用 (1)都门帐.饮无绪(帐,名词作动词,设帐) (2)多情自古伤.离别(为动用法,为……而伤感) (3)寒蝉凄.切.(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凄切地鸣叫) (4)执手相看泪.眼(名词用作动词,饱含泪水) 5.记特殊 多情自古伤离别(介宾短语后置句,“自古”后置) 6.积名句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经
此去经年(动词,经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儒家的经典著作)
此去经年/念去去、千里烟波(离开/表示行程遥远)
(3)去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动词,离开)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动词,距离)
去死肌,杀三虫(动词,除掉)
-6-
雨霖铃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即使有良辰美景,也是寂寞的;③志存高远天地宽。 (2)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最终成
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词作,在词史上产 生了较大的影响。
运用方向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②及时让思维转个
弯;③人生的定位与追求。
-18-
雨霖铃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3-
雨霖铃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苏省灌云县四队中学苏教版必修四《雨霖铃》赏析3
《雨霖铃》赏析段秉武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后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谑语。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这确实有很值得研究。
探其中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我认为,《雨霖铃》的成功还在于其独到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语意明确,铺叙景物,倾吐心情,绝少掩饰;善于用“点染”法,反复涂抹,渲染效果。
下面就《雨霖铃》作一粗浅分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
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蝉鸣助添悲凉,而一开始即道出“凄切”,为这首词定了调子。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雨霖铃》最新同步教案18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雨霖铃》最新同步教案《雨霖铃》教案18三维目标确立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简单了解柳永的生平以及词风。
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3、学习鉴赏名句,把握词中意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情感,整体把握词的内容。
2、通过赏析词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掌握诗歌鉴赏的简单方法。
3、通过课外迁移,对比比较情感,体会“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4、课堂注重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通过诵读和讨论的方法完成教学步骤,达到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2、培养高尚的情操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点。
3、通过对比比较情感,意识到自身在写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具:PPT课件教法:诵读讨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常说相逢是首歌,一首快乐精彩的歌,里边会有你我的善良,你我的忠厚,你我的真诚,你我的执著。
当我们拾掇着青春的一朵朵微笑,敲开古典诗词的大门,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燕太子丹与刺客荆轲的故事里,有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别”;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故事里,有着“莫愁前路无知己”的“慰别”;王维和元二的故事里,有着“劝君更进一杯酒”的“酒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与妙龄歌女之间的“泪别”;别中有情,别中有景,别中有声,别中有泪,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
今天,我们要再次品味这滋味,共同合作去演绎一首经典“离歌”——柳永《雨霖铃》。
二、读(整体感知)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让我们用丰富的情感去品读这样一首哀伤的“离歌”,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朗读的方式来感受一下这曲子脉动的情弦。
1、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雨霖铃教案(苏教版必修四)
雨霖铃教案(苏教版必修四)导读:雨霖铃教学目标: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3、体会词缠绵婉约的风格。
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教学难点:1、鉴赏本诗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2、对“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的赏析。
具体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作《雨霖铃》就是一幅优美的画。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的世界,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这首词吧!二、一进感觉:初步感受。
(一)听录音(二)全班齐读(三)初步感受:刚才我们第一次共同走进这首词,听了录音,自己也读了一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你们觉得这首词美吗?——学生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我的感受这首词很美,它是一种凄美,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
(三)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是谁创作了这样一首凄美的词?——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婉约词派创始人。
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屡试不中,后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和她们生活在一起,放荡不羁。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47岁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写作这首词的时候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
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四)明确基调:通过我对柳永生平以及这首词创作背景的介绍,结合同学们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我们朗读这首词,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呢?换句话说,这首词的基调应该是?请几位同学谈一谈,读一读。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雨霖铃》最新同步教案21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雨霖铃》最新同步教案《雨霖铃》教案21[课标要求]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诗词的神韵之美。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品味其意境之美。
2.体会作家的创作风格。
[教学设想]1.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把握意象,品味意境。
3.探讨问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与方法]一、情境导入二、了解作者、熟悉背景(学生完成,教师补充)三、诵读指导1.学生试读(教师指导)2.录音范读(学生品味感情和声韵之美)四、师生合作探究,品味感情意境问题1:这首诗的主题句应是哪一句?分别都表现了哪些内容?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抒情清秋节——写景问题2:关于“清秋节”一句的写景能否在上文中找到照应?明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时令长亭——地点晚——时间问题3:“长亭”一词是一个普通的地名吗?明确:长亭、短亭实质上已成为古人送别的一个代名词,此句已点出话别的主题,请同学们品味这几句并谈谈感受。
(学生谈感受,教师点评)问题4:这种景象是单纯的写景吗?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从这几个抒情的句子中能发现怎样的矛盾?明确:伤离别问题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 前途的渺茫2) 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
请学生品味上片,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既然我们说主题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那么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它所表达的情与景。
问题6:离别对于古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清秋又给以怎样的感受?(请学生从以前所学的诗词当中回忆)问题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一个千古名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它的艺术魅力。
问题8:远离情人之后,作者该如何打发他以后的岁月?前途的渺茫、人生的虚妄衬托出了深深的离愁别恨。
请学生品读下片,品味意境五、主题把握明确:本词抒发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后巩固:2.1.1 雷雨(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x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灵魂的对白雷雨(节选)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沉吟.(yín)惊愕.(è)汗涔.涔(chén)B.喘.气(chuǎn)伺.候(sì)衣襟.(jīn)C.窟.窿(kū)担.负(dān)弥.补(mí)D.娶.亲(qǔ)提.防(tí)谛.听(dì)解析:A项,“汗涔涔”的“涔”应读“cén”;B项,“伺候”的“伺”应读“cì”;D项,“提防”的“提”读“dī”。
答案:C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烦燥沉吟郁热甜言蜜语B.惊谔窟窿影牒略见一斑C.严历酝酿报应按步就班D.委屈指使合同委曲求全解析:A项,“烦燥”应为“烦躁”。
B项,“惊谔”应为“惊愕”,“影牒”应为“影碟”。
C项,“严历”应为“严厉”,“按步就班”应为“按部就班”。
D项,全正确。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琼是一个健壮、浅薄的女人,也是孩子们随和的母亲。
当她一听说自己高贵的地位时,便立刻想入非非,暗自打算为她的年轻漂亮的女儿找一个显赫、门当户对....的婆家。
B.由于耽搁了几次,当战士们到达这个城市的时候,他们已经因为缺乏食物而奄奄一息....了。
C.一个企业家的历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一个新企业创建之初,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合作伙伴可能很难找到。
D.游客们涌入一家珠宝店购物,正赶上饰品促销活动,许多中国大妈正围簇在一起疯狂抢购,我们团里的几位大妈于心不忍....,也快步围了上去。
解析:D项,“于心不忍”主要用于表达对人的同情,句中使用对象错误。
答案:D4.下列各句表达准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雷雨》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
这一成就取得的原因是与剧本情节的紧凑集中、结构安排的巧妙周到、矛盾冲突的紧张激烈分不开的。
B.通过老师对《雷雨》剧本矛盾冲突的分析,我们认清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与罪恶。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后巩固:3.3.4 声声慢 Word版含解析.docx
声声慢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息/将.进酒凄.惨/栖.息唉.声叹气/暮霭.B.憔.悴/静悄.悄悲戚./憩.息有谁堪.摘/勘.误C.梧桐./万花筒.槛.菊/门槛.雕阑玉砌./沏.茶D.倜.傥/凋.碧树凝噎./揶.揄乍.暖还寒/诈.骗解析:A项,分别读jiānɡ/qiānɡ;qī;āi/ǎi。
B项,分别读qiáo/qiāo;qī/qì;kān。
C项,分别读tónɡ/tǒnɡ;jiàn/kǎn;qì/qī。
D项,分别读tì/diāo;yē/yé;zhà。
答案:C2.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许多愁。
C.倚门回手,却把青梅嗅。
D.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子回时,月满西楼。
解析:B项,“猛”应为“艋”;C项,“手”应为“首”;D项,“子”应为“字”。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情形。
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解析:A项,将息:休息,调养。
答案:A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4~5题。
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祇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4.有人认为“愁”字是本词的“词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从“寂寞”“柔肠”“惜春”“无情绪”等词语和“催花雨”“倚阑干”“望断”的动作来看,都体现了愁情。
答案:同意。
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到写伤别之愁,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的浓愁。
5.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笛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高一语文苏教必修4课时训练:13 雨霖铃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达标训练13雨霖铃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暮蔼经年歇息晓风B.凝噎那堪今宵催发C.凄冷良晨风情门槛D.喑熟凋谢寒蝉清秋解析:A项,“蔼”应为“霭”;C项,“晨”应为“辰”;D项,“喑”应为“谙”。
答案:B2.下面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都门帐饮无绪..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B.竟无语凝噎..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解析:C项,“经年”是年复一年。
答案:C3.下列各句中,语序没有倒置的一项是()A.多情自古伤离别B.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解析:A项,应为“自古多情伤离别”;C项,应为“扬州路烽火”;D项,应为“应笑我多情”。
答案:B4.下面诗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解析:A、B、D三项与例句都是融情入景,C项是直接抒情。
答案:C5.下列各句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C.多情/自古/伤离别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解析:D项,“纵有”之间不能划开,应在“便”后停顿。
答案:D二、延伸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6~7题。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是叙事,试对此句加以赏析。
解析:赏析词句,要联系全篇,准确把握句子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如“风细细”,深入剖析。
答案:全词只此一句叙事,其余皆为抒情。
但只此一句,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像一幅剪纸那样凸显了出来。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Word版含答案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本课话题——忧国忧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难后,李清照的丈夫亡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文物,都已丢失殆尽。
她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词中表现的是其因国破家亡、孤独凄凉而引起的国恨家仇,像铅块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心里点燃了忧国忧民的火花。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语道出了乱世中陆游的心声。
陆游是宋朝众多爱国人士当中的一员。
陆游眼见着北宋王朝被金国消灭,南宋王朝在一片歌舞升平中,渐渐忘却了收复故土的责任,心中难掩悲凉与愤怒,一心希望抗击金国入侵、恢复故土。
然而陆游一生官运不佳,多次被人弹劾下野。
但他依然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思索着造福百姓、恢复国土的办法。
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他写下了《示儿》一诗,表达决心收复失地的情怀。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贾谊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曹植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4.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杜甫5.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韩愈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虞.美人( ) 雕阑.( ) 玉砌.( ) 槛.菊( ) 不谙.( ) 彩笺.( ) 骤.雨( ) 都.门( ) 凝噎.( ) 今宵.( ) 暮霭.( ) 寻觅.( ) 戚.戚( ) 乍.暖( ) 堆.积( ) 【答案】 yú lán qì jiàn ān jiān zhòu dū yē xiāo ǎi mì qī zhà duī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知⎩⎪⎨⎪⎧往事知.多少( )知.明而行无过矣( )失其所与,不知.( ) (2)故⎩⎪⎨⎪⎧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既克,公问其故.( )故.木受绳则直( )暮去朝来颜色故.( ) (3)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信将疑(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 (4)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答案】 (1)动词,知道/名词,同“智”,智慧/形容词,同“智”,明智 (2)形容词,旧的,原来的/名词,缘故/连词,所以/动词,衰退,衰老 (3)动词,保养/副词,且,又/动词,扶/副词,将要/名词,将领 (4)动词,对付,抵挡/名词,敌人,仇人/动词,攻击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小楼昨夜又东风..( )__________ (2)都门帐.饮无绪 ( )__________(3)昨夜西风凋.碧树( )__________(4)多情..自古伤.离别( )__________(5)寒蝉凄切..( )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吹进了东风(2)名词作动词设帐(3)动词使动用法使……凋零(4)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为动用法多情的人;为……忧伤(5)形容词作动词凄切地鸣叫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都门帐饮无绪..古义:今义:没有头绪。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课雨霖铃声声慢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4
第14课雨霖铃声声慢(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因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又有“柳七”之谓。
柳永是个风流才子,自命为“白衣卿相”,常出没于秦楼楚馆,混迹于烟花柳巷,因擅长作词曲,而且常常在词曲中表露对遭遇不幸的歌伎的同情,颇得歌伎们的好感,在歌伎圈流传着一句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而生于官宦世家的柳永并没有沉沦于秦楼楚馆,他一生对仕途追求不懈,少年时就赴京城应试,但没想到自断前程;第二次落榜后,牢骚盛极的他无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压抑,作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变,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将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不胫而走,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仁宗深斥浮艳虚华之文,以致在柳永考进士临发榜时,原本欣赏柳永的宋仁宗特地把他的名字勾掉,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又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希望朝廷任用他,仁宗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词!”柳永受了这种打击,别无出路,自我解嘲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京城、苏杭等地流浪。
“奉旨填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对柳永悲惨命运的最好譬喻。
为功名奔波三十多年后,他改名“柳永”才考取进士,在江、浙一带做了几任小官。
(一)背景链接《雨霖铃》《雨霖铃》是词人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所作。
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直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考中进士,那时他已年近半百了。
可是仕途坎坷,词人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因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漂泊之感是可以想象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别离。
宦途失意的压抑和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的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帐:设帐。
B.留恋处、兰舟
..催发兰舟:船的美称。
C.念去去
..、千里烟波去去:行程遥远。
D.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解析:D项,经年:年复一年。
答案:D
2.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写离别之时,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
B.“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虚实结合,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意思是说伤离惜别自古这样,更何况是在这冷落凄清秋季。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
一舟临岸,酒醒梦回,习习凉风吹拂,残月高挂柳梢。
解析:B项,七个字是写正在依依不舍之际,“兰舟”频频“催发”,时间的紧迫打断了情意缠绵的话别。
这里是实写,没有虚写,故B项错误。
答案:B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情景交融手法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C.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解析:D项,这一句话是直抒胸臆,没有景物描写。
答案:D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两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用“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茫茫,道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密有致。
解析:D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词义看,是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而来,前后照应。
由此分析,“…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错误。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5~6题。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5.词的上片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解析:回答第一问需结合时令特点(秋暮),理解意象(衰荷、雨、月、鸳鸯浦)的内涵,再结合情感词语(乱洒、冷)揣摩词人用意。
第二问比较简单,可考虑景与情的关系,注意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
运用了以景写情的手法。
暮秋时节,更兼乱雨,则主人公愁苦可知。
鸳鸯浦中残荷衰败,寒冷凄清,再加上雨洒衰荷的声响,有力地烘托了女主人公的寂寞无聊心绪。
6.词的结尾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结尾有两个意象:一是鹦鹉,鹦鹉会学舌;二是粉郎,当是女主人公的心上人。
心上人不在家,只能跟鹦鹉对话,说些粉郎在的时候的悄悄情话。
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可感。
答案: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婉曲含蓄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是叙事,试对此句加以赏析。
解析:赏析词句,要联系全篇,准确把握句子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如“风细细”,深入剖析。
答案:全词只此一句叙事,其余皆为抒情。
但只此一句,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像一幅剪纸那样凸现出来了。
主人公一个人久久伫立在高楼之上,向远处眺望。
“风细细”为这幅剪纸添加了一点背景,使整个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而且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他“伫立”危
楼做什么呢?
8.“拟把”一句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
解析:深入理解句子的内涵,并结合感情的传达、主题的表现,研究表现手法的作用。
答案: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拟把”一句是说准备借酒力摆脱春愁,结果是饮而无味,从而烘托、突出了春愁之深重。
三、语言表达
9.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
从古至今,分别都是使人痛苦的。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是柳永与情人之间的惜别;
;。
解析:注意筛选的诗句要体现离别的主题,揭示情感要准确,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
答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这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