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项脊轩志
(三)除此之外,还有可悲之事吗?
1、请同学们仔细体会最后两段,试着分析。
2、什么时候痛失爱妻的?
明确:婚后六年,人生的一大亮色转瞬即逝。
提示:中国人讲求“百年好合”“白头偕老”,六年之于一生,短暂得如同一瞬,可见其悲。
3、夫妻感情如何?何以见得?
提示:
①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②诸父异爨,内外多小门墙,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家族呈现出无序和败落。)
③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简陋)
明确:家族败落,重振家声
3、归有光实现了祖母的期望了吗?在科举上有所成就吗?
提示:史书记载,作者“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14岁应童子试,20岁考了第一名,同年参加乡试未中。直至嘉靖十九年,35岁考取举人,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
注意:在情感的把握上和前次做比较。
2、学完此文,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提示:以情动人,从细节入手,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内心汹涌的情感。
3、后人评价:“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五、全文小结:
项脊轩,一个不起眼的小阁子,却关联着家庭盛衰,凝聚着三代人的亲情。轩的空间有限,情的延伸无限。淡淡的文字,唱出了深沉的人生哀歌。这就是《项脊轩志》被历代评论家推崇的重要原因。
提示:①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貌似责备,实则内心欣慰、关怀疼爱
②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期待、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信任、激励
2、此处伤痛只是对祖母的怀念吗?为何祖母有如此大的期望?
提示:抓细节,比较归家的今昔。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过程和方法采纳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逐渐深入,点滴理解;采纳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和生的亲和力;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教学重点朗读,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读中培养文言文语感,通过读领悟文本内容;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常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并赋予这些平常的生活细节以极不平常的意义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读入情1﹑很多文人的书斋名言简意赅而寓意深刻,寄托了个人的情怀,请说说大家熟知的几个书斋名的什么深刻寓意:“稼轩”:辛弃疾,退隐江西上饶,取”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聊斋:蒲松齡,摆茶水请路人聊天讲故事,作为《聊斋志异》的素材。
饮冰室:梁启超,《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和?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
惜抱轩:清代散文家姚鼐,常于写作之余,到自然松林中优雅清静之处,散步观景,尤以两手合抱树干,惜抱就是得名于此,含有抱元守中﹑爱惜身体的意思。
晦庵:朱熹,”木晦于根,春容晔敷。
人晦于身,神明内腴”。
2﹑归有光为自己的书斋拟名”项脊轩”有什么含义吗?明确:一是说它屋小,如在项脊之间;二是因为作者的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意;三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3﹑归有光简介: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归有光及本文写作背景;熟练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的淡远深情的写作风格;理清作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脉络;笔译浅易的文言文语段。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法学法⑴情景教学法;⑵诵读法;⑶导读法;⑷学生自主学习法;⑸讨论法;⑹多媒体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父爱、母爱,亲情无限。
在我们身边,永远流淌着家人的关爱。
爱,在文人笔下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虽然,有大约二十年的时间我没有再品读这篇精美的散文,但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肥胖的、慈爱的身影,每到此时,便心潮澎湃,不能自己。
是啊,亲情就是植物体渗出的汁液,看起来微乎其微,其实,那是爱的博大,那是心的折射。
我敢说,世界上最纯净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亲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再来感悟一下那份浓浓的眷恋情。
导入2:古人常说“人生四大喜事”,指的是哪四大喜事啊?生:“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师:四大喜排在最后的一个是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后就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古代的读书人谁不向往啊?据此老师设计了一个谜语:“衣锦还乡”打一明代作家,他是谁呢?生:归有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再来感悟一下那份浓浓的眷恋情。
二、题解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_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
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相配套的。
为为使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编者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曾进行了反复思考、分讨论,并采取了一些新的编,排思路。
(一)适应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需求。
,民国以前,文人科举考试以及公私应用交际、日常记事抒情言志,都离不开用文言形式写的诗文。
对于诗这的学习、探,讨,了解其做法,总结其得失,予以借鉴,甚至模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代替,了信,古代文学与读者拉开了距离。
阅读古代诗文,从以往的重在临摹仿效,转为偏重鉴赏和认识。
古连文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多半在于增进文化涵养,提高审美情趣;至于写作应用上的受益,则不像白话文那样直接。
这是读者需求上古与今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课本的设计必须从欣赏角度入手,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
(二)采用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
,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这本课本打破了-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诗这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
诗这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
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自出主张,从,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
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三)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单元开头的,赏析指导,到课文后的练习与相关资料,均本着加强方法指导的原则作了新的‘考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之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教学文档
项脊轩志教学目的: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句式:2、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3、理解“事细而情深”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4、了解“志”这种文体。
教学重点: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和以“喜”“悲”统摄全篇的组织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细节描写的精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特点;了解唐宋派;了解书斋取名为“项脊轩”的缘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代王锡爵说归氏散文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今天我们学习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探究作者在文中抒写了怎样的“欢愉惨恻”的情思。
二、归有光简介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35岁)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才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三、整体感知(一)诵读课文,疏通文意1.朗读,要求学生重点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语气、语调。
3.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注意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并进行归纳。
(1)重要词语:得、然、凡/而、若、汝得:“又北向,不能得日。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然:“室始洞然”,“冥然兀坐”/“然余居於此” 凡:“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 而”、“若”、“汝”、“尔”、“乃”都可以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课文中用了前三个,文中句子是“某所而母立於兹”/“吾儿,久不见若影”/“他日汝当用之。
”(2)数词的用法文言文中,数词常常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而不需要加量词;现代汉语中则需要结合量词,构成数量短语。
课文例句如下:“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 “顷之,持一象笏至。
人教版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种树郭槖驼传 》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一、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二、目标确立(一)课标分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1、关于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2、关于评价。
“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
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教材分析《种树郭橐驼传》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要求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赏析。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散文,文章“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本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形式自由活泼,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富于情趣。
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值得反复研读品味。
因为本单元的选文在阅读上难度不大,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赏析,教师挑选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引导,多让学生活动,引发学生兴趣。
《种树郭橐驼传》虽名为“传”,但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
文章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阐明治国之道,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进一步阐明为政要顺应民心,要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
由事及理,以小见大,极富哲理。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
经过了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所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探究能力成为重中之重。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探究讨论文中借事说理的写作思路并以此为鉴赏重点。
同时培养学生以现代眼光审视古代文学作品并关注现实的能力。
在课后的作业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四)学习目标1、品读语言,赏析人物2、感悟设事明理的理趣(五)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就笔法而言,前人就有“对偶”“借影”“写照”“进步”“虚托”“巧避”等说,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属于“旷达”一类,《种树郭橐驼传》则是带有寓言性质的“无中生有”一类,树立这一形象明理以托讽,《侍坐章》“一字立骨”,《苦斋记》“就题字生情”,《游沙湖》“奇异”,《项脊轩志》则为“感慨”不一而足。
环节二: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活动2
教师点拨
学生活动2
学生朗读课文,讨论文章的层次及概括层意。
①找出文章中点明题旨的一句话。
②简要概括全文每节的主要内容。
活动意图说明
明确:
①能顺本之天,而致其性焉尔。
②第一段介绍郭橐驼命名由来及籍里。
第二段介绍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
第三段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
留心处处皆学问,当年柳宗元从种树中推及为官养民之道,今天,学生读他的作品不但能联系生活而产生体悟,这些体悟更触发了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索,给了我许多启迪,使我更地深体会到何谓“师生共同构建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而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往往又能给教师以启示,促进教学相长。
文言字词的疏通,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就着课下注释来独立完成或通过小组内互助完成,但要注意做一些归纳,来完善对文言文的系统学习。比如词类活用,实词与虚词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知识的归纳。疏通了字词,对内容的理解就不难了。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是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照样使民不聊生。但我们要关注的是,作者怎样塑造了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给一代代的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且怎样通过这个人物的塑造达到讽谏的目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教学重点朗读,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读中培养文言文语感,通过读领悟文本内容;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常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并赋予这些平常的生活细节以极不平常的意义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读入情1、很多文人的书斋名言简意赅而寓意深刻,寄托了个人的情怀,请说说大家熟知的几个书斋名的什么深刻寓意:“稼轩”:辛弃疾,退隐江西上饶,取“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聊斋:蒲松齡,摆茶水请路人聊天讲故事,作为《聊斋志异》的素材。
饮冰室:梁启超,《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
惜抱轩:清代散文家姚鼐,常于写作之余,到自然松林中优雅清静之处,散步观景,尤以两手合抱树干,惜抱就是得名于此,含有抱元守中、爱惜身体的意思。
晦庵:朱熹,“木晦于根,春容晔敷。
人晦于身,神明内腴”。
2、归有光为自己的书斋拟名“项脊轩”有什么含义吗?明确:一是说它屋小,如在项脊之间;二是因为作者的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意;三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3、归有光简介: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本文借种树“设事明理”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难点:①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并挖掘其现实意义②理解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政治理想。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柳侯公园是柳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所建的一座纪念公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广西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园林布置精巧,园内柳侯祠建筑古朴端庄,祠旁有柳宗元衣冠墓、柳宗元及其部将的仿铜塑像等古迹,陈列有文物、书画,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和历史功绩,人文气息浓厚。
不过,墓碑上对于柳宗元的生平事迹介绍有些模糊了。
谁能够大家介绍一下。
老师出示课件补充柳宗元(773-819年)原籍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卒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_柳柳州;他主张政治改革,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他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诗文达600余篇,著有《河东先生集》(二)出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本文借种树“设事明理”的写法。
(三)预习检查,落实目标1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①病偻()早织而缕()②橐()驼③移徙()④早实以蕃()⑤窥()伺()⑥木寿且孳()⑦其莳()也若子⑧勖()尔植⑨早缫()而绪⑩缀飧()饔()以劳吏者⑪长人者()2、词类活用(1)名我固当 ( ) (2)早实以蕃 ( )(3)根拳而土易 ( ) (4)其筑欲密 ( )(5)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 (6)故乡人号之“驼” ( ) (7)而卒以祸 ( ) (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 (9)旦视而暮抚 ( ) (10)驼业种树 ( )(11)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 ) (12)非有能硕茂之也 ( ) 3、一词多义:其本欲舒()本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抑本其成败之迹()凡植木之性()性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病偻,隆然伏行()病故病且怠()故乡人号之“驼”()故其培欲平,其土欲故()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虽曰忧之,其实害之()4、文言句式(1)我知种树而已,理,非我业也句式:译文:(2)故不我若也句式:译文:(3)吾又何能为哉句式:译文:(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句式:译文:(5)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句式:译文:(6)传其事以为官戒句式:译文:(四)文本研讨听课文名家朗读,思考:1、根据文章内容,为郭橐驼建立一个人才档案,并简要概括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2、研讨:种树之道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有什么不同?默读第三段,从原文划出相关语句,完成表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积累”业﹑蕃﹑爪﹑勖﹑实”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归纳”虽﹑因﹑且﹑以﹑为”等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感受橐驼的人物形象及本文对比和类比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和映衬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本文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教学重点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掌握;本文寓意的理解。
教学难点”顺民之性以养民”的理解。
教学方法师生合作研讨,特别注意学生合作,教师做好点拨;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一﹑我举诗句您解题1.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
比如: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陶渊明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
——杜甫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
——柳宗元2.柳宗元,字子厚,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
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刺史,也称柳柳州。
在柳州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
他病死柳州之后三年,建有罗池庙祭祀他。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
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
3.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传主郭橐驼会凭借什么而被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传写呢?让我们进入文本。
二﹑我读文字您解意1.研读1—3节:师读生记并思考。
⑴第一节思考: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原文回答。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②”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但亲切。
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且这样自称,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
人教课标版选修部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教案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德育渗透点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它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四)美育渗透点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二、学法引导1、学生先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
2、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尤其要注意一些文言现象,可以采用讨论方法,合作学习。
3、学生对照课后题目,通过读课文,初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掌握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难点:1、“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2、《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深刻的思想意义。
解决方法:1、师生合作研讨,尤其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教书做好点拨。
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1、教书补充作者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增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2、教师合理设置讨论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
与同学商讨研究,做好质疑准备。
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同“素质教育目标”)(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
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税,人民不堪重负,“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
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披文入情,缘景得意——《项脊轩志》的情与意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3、掌握“披文入情,缘景得意”的散文鉴赏法。
2、感悟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并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披文入情,缘景得意”的散文鉴赏方法。
2、感悟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并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书册涵影,墨迹留香,项脊轩——一间小小的书屋承载着归氏家族太多的往事,在归有光的内心也许永远有着一份不堪触摸的酸楚。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篇被称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走进归有光孤落的内心世界。
2、解题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两重含义:其一,书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
把自己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志:记。
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3、配乐自由诵读课文,检查字词预习的情况。
4、披文入情刘勰《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指导学生披文入情,同时进一步落实字词,该部分是本课重点。
(1)请学生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2)你从哪里看出喜?哪里看出悲?读一读,再请结合字句做具体分析。
5、缘景得意(意:意旨)此部分分析“为何产生这些情怀?(得意)”是难点,要补充作者生平,以让学生做到“知人论世”。
选择用“景”来突破,缘景得意。
(1)文章的基调是悲,为何还要写喜?明确:让学生比较后明白作者这样写对比反衬倍增其悲,更突出家道中落、命途多舛、功名不达、有负亲望的悲切。
6、作业归有光60岁时才如愿以偿考上了进士,设想一下,在他六十岁考上进士后,当他重新面对多年前所写的这些文字时,他有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如果他拿起笔来,可能会写下怎样的文字呢?7、推荐阅读:归有光《先妣事略》、孙犁《亡人逸事》、巴金《怀念萧珊》。
古代散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2. 思维能力提升: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散文的特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3. 文化素养增强:学生通过对《XX散文》的学习,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了一定的文化自信。
```
请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对上述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填充,确保每个细节都突出核心知识,明确学生的难点,并且精简扼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一:讲授法
- 针对《XX散文》的作者背景与文学地位,教师通过讲解和分享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并记忆。
在进行散文案例分析时,我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进行讲解。通过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学生们对散文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和建议。这一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能够勇敢地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并接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提问和点评。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全班对散文的认识和理解。
6. 散文的现实意义
重点知识点:散文反映了当时社会XX的现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作者通过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板书设计:
1. 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2. 作者的背景和文学地位
3. 散文的主题思想
4. 散文的语言特点
5.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 项脊轩志 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能力目标1.在熟读的根底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四、五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赏析本文最后三段文字。
2.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翻译三四五段,总结文言字词。
二、品读最后两节,体悟作者念妻的哀思1.学生自读最后两段。
2.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结合第二段总结归有光的悲有哪些?〔2〕妻子的早逝给作者留下了极大的愁苦和哀思,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呢?明确:只用了七个字“吾妻死,室坏不修〞,就这一句淡淡的交代,就把作者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和那份情感宣泄而出。
当年的项脊轩是那样的窄小破旧,但作者却兴趣盎然,亲自修葺和美化,虽居陋室,却其乐无穷,大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感慨;而今屋坏却不修,自然是物虽在人已亡,睹物思人,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和伤感,深寓其中。
3.文章结尾余韵徐歇,悠悠不尽,诗意无穷,试赏析。
明确:文章的结尾,托物抒情。
睹物伤怀,物是人非。
虽没有一个字涉及思念,但思念之情却表现得诚挚感人。
看到枇杷树,并突出是妻当年“手植〞,使人不由得想起当年的欢聚。
项脊轩的欢声笑语,妻子的喁喁私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亭亭如盖〞的树,仿佛亭亭玉立的身影。
但这一切终是虚幻。
物还在,人已去,空留一腔怅惘之情。
结尾虽只一句话,却将归有光的全部由回忆引起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慨,确实是惨恻隽永,感人肺腑。
4.三、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2.教师点拨:可以从文章分散的材料组织方面、抒情技法方面、细节描写等方面去分析。
3.明确特色。
(1)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情线不断,形散神聚。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种树郭橐驼传
二、解题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五、探究阅读
结合“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谈谈儿童教育。
说法参考:树木和树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教育儿童的根本方法应是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应按照自然规律教育儿童,不能太过或不及,更不能人为束缚或戕害儿童身心的发展。教育者只能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即“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恨铁不成钢,动輙体罚。
六、课文总结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文章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姓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搔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学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学科语文教材名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题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年级高二学段第6学段【学习目标】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学习重点】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品味文章的情趣。
【学习难点】品味文章的情趣。
【自主赏析指导】1、引导学生学习从生动的语言、行动描写的角度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感受孔子与弟子之间融洽的师生关系,并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趣和领悟孔子的政治思想。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选取的生活小事、平凡场景,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且可以以作者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反复诵读文章,走进作者心灵深处体会其真挚的情感。
【推荐作品】根据作品阅读提示学习《游沙湖》《苦斋记》。
【学时安排】4学时学习过程个性化设计(札记)第一、二学时赏析示例:以《种树郭橐驼转》为例,引导学生抓住郭橐驼的特点,认识了解橐驼其人,并从橐驼种树的生活化场景中得到启发,进而深入体会文章的深刻哲理。
(一)通读感悟及课前预习学习本单元之前,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解通读本单元所有的文章,做到基本弄清文意,大致感受到文章的生活气息即可。
课前详细预习即将学习的篇目,要求读准字音,弄清注释,能提出问题。
(二)赏析示例明确以下问题:1、首先结合课后提示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郭橐驼有什么特点?3、郭橐驼种树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能把树种好,而别人岁窥伺效慕却事与愿违呢?课文是怎样介绍的。
4、郭橐驼是怎样做到“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5、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6、作者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请总结如何养人?。
总结鉴赏方法,为自主赏析作准备: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
2、由表及里,从文章描绘的平常的生活中发掘颇富智慧和哲理等方面的情趣,进而真正读懂文章,明白作者的真意。
3、发掘文章的写作特色,从形式中寻找作者用笔的妙处,为今后的写作开阔视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项脊轩志(第二课时)课程模块及章节:备课时间:学科:语文备课组:高二主备教师:张朝晖备课组长:蔡成建组员:王陵、刘桂菱、符颖、石琼蕾、陈显帅二次备课教学背景分析(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新课标》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诵读与积累;难点是领悟与鉴赏;知识能力目标是积累文言知识,领会作品的表达技巧,培养阅读、欣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与习惯;过程方法目标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由宏观到微观,逐渐深入,点滴理解,提高应用、审美、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发扬教学民主,激发情感共鸣,从作品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二)教材分析:《项脊轩志》属于明清时期的散文,此篇文言文语言较为浅易,授课时无须全文翻译,可针对一些关键字词加以强调。
《项脊轩志》以“志”的文体写成,以叙述为主,兼写景、议论,通过对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的叙述,抒发其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这篇文章的选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散文的题材,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技能。
(三)学情分析:本文抒发的是亲情,切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但由于文言文年代较远,学生积淀不厚,多数学生兴趣不高,有畏难心理。
所以教学要面向学生实际,做到“古为今用”。
以本文为例子,能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唤醒其感恩意识,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目标1、品读细节,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2、感受作者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
3、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品读细节,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2、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我们总觉得生活太平淡,没有什么事情能感动我们的心灵,所以在写作中总觉得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生活无味,而是我们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感的心灵,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被誉为“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项脊轩志》,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描写来传达感情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散文在我国,与诗歌同样历史悠久,样式多样,风格众多,写作手法更是屡翻屡新。
就笔法而言,前人就有“对偶”“借影”“写照”“进步”“虚托”“巧避”等说,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属于“旷达”一类,《种树郭橐驼传》则是带有寓言性质的“无中生有”一类,树立这一形象明理以托讽,《侍坐章》“一字立骨”,《苦斋记》“就题字生情”,《游沙湖》“奇异”,《项脊轩志》则为“感慨”不一而足。
从体裁上看,有传、语录、序、志等样式。
记人记事、抒情、议论、描写都有,既有散体,也有骈体。
就内容而言,有的重形象美和文辞美;有的侧重于情;有的侧重于理;有的则情理兼用,互相渗透;有的则是表现一种趣味。
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形式新颖生动,不拘一格,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篇目,值得反复研读品味。
前面已经学习了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两方面把握古代散文的方法。
本单元鉴赏角度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这些特点,同时也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学生对古代经典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写者的意图是想将古代散文相对集中编排,有助于学生通过学习来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这样能够从大处抓住与散文文体本质属性有关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韩大胜)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一)单元目标:
1、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小品文一类文章的性质,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
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二)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本单元拟用10课时:《种树郭橐驼传》2课时,《侍坐》2课时,《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1课时,《项脊轩志》2课时,《游沙湖》1课时,《苦斋记》2课时。
(三)自主赏析类作品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侍坐》算是《论语》中少有的长篇了,学生在学习必修一时,已经对《论语》有个大致的了解,对孔子很多思想言论已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可在此时联系本文加以适当梳理。
而本文的特点是师生对话,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曼,故事情节简单但起伏有致,人物描写简略但生动逼真,学习时可以仔细体会。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一篇记宴游的小序,文章紧扣题目“春”“夜”“桃花园”“宴”,不偏不离,篇幅短小,却比较全面地记叙了游赏的缘由、游赏过程、自然的景物、同游人的情况和思想情绪,文字凝练、结构紧凑、艺术手法高妙。
李白诗文风格相通,尤其是这篇文章视野开阔,意境旷达,思绪翻飞,从宇宙人生入笔,转而写一次春夜宴饮,一句一转,一转一意,尺幅中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真有海阔天空、高瞻远眺之概。
令此小小燕集足以与金谷园、兰亭之会相比肩。
学习时着重从这两方面加以体会。
归有光是标举唐宋散文来与“文必秦汉”的口号相对峙的唐宋派散文家,时人谓之为“今之欧阳修”,《项脊轩志》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亲切的家庭琐事、琐谈,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感情,随事曲折,自然动人。
即事抒情,纡徐平淡,亲切动人,所谓“无意于感受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
(韩大胜)
主要篇目教学设计示例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目标
一、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
二、了解封建统治者实行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三、学习运用对比、类比这两种比较手法进行说理。
教学重点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教学难点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说理。
教时安排二教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曾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宋代的“三苏”、欧、王、曾都以写散文著称,并称“唐宋八大家”。
有《柳河东集》。
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
人物形象郭橐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
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
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二、教学
1、学习文言,疏通文意(可先完成本环节,亦可与分析课文合起来,按自然段依次完成)
(一)掌握课文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释义(二)懂得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见附件)
(三)在以上基础上理解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