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合集下载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方虎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三节第1课时的内容:这一课时从统计试验结果的角度研究一些随机试验事件中的概率,即通过频率研究概率。

2.教学目标①能够通过试验,获得事件发生频率。

②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③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难点:大量重复试验得到频率的稳定值的分析.说教法引导探究,动手试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说学法让学生动手试验操作,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说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出新课活动一: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试验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它们的可能性相等吗?由此怎样确定“正面向上”的概率?【设计意图】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也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探索交流活动打下基础.(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活动二:用试验进行检验(1)明确规则.把全班分成12组,每组中有一名学生投掷硬币,另一名同学作记录,其余同学观察试验必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2)明确任务,每组掷币50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统计“正面向上” 的频数及 “正面向上”的频率,整理试验的数据,并记录下来..(3)按照书上P 140要求填好25-3.并根据所整理的数据,在25.3-1图上标注出对应的点,完成统计图. 表25-3【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活动三:观察统计表与统计图,你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规律?随着抛掷次数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变化趋势有何规律?通过观察,交流,师生共同得出:随着抛掷次数增加,一般的,频率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在0.5左右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也就是“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于0.5.【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清楚地观察到试验所体现的规律,即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接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活动四:历史上曾有人作过抛掷硬币的大量重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n图25.3-1实验结论: 当抛硬币的次数很多时,出现下面的频率值是稳定的,接近于常数0.5,在它附近摆动.【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历史材料展示, 让学生发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附近,同时,又感受到无论试验次数多么大,也无法保证事件发生的频率充分地接近事件发生的概率。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一等奖说课稿3篇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本次课设计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它是学习了前两节概率和用列举法求概率的基础上,即学习了理论概率后,进一步从试验的角度来估计概率,让学生再次体会频率与概率间的关系,体现了新课标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中对两个重要概念“频率、概率”的要求。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试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概率已是考查的热点,同时,对此内容的学习,也是为高中深入研究概率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分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同时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理解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进一步发展概率观念。

2)进一步理解概率与频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根据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能力。

2.过程方法:1)选择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加强对概率的认识,突出用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思想,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生活实例,介绍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2)结合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让学生理解试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4.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来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2.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流程(一)整体设计活动1:复习巩固引入新知活动2:创设情境,探究主题活动3:讲解例题,深化主题活动4:小结归纳,课堂练习(二)环节设计活动1:复习巩固,引入新知1.概率的定义: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设计意图】旧知和新课的学习,都是围绕概率概念探讨的,不管前提条件怎样变化,它始终离不开概念的本质。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2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2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2.3 用频率估计概率》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之后进行学习的。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进一步理解概率的内涵。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率基础知识,对概率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以及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感受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难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讲解示范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实验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探究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3.讲解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讲解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4.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对频率与概率之间关系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用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并掌握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们将从理论的层面转向实践的层面,通过实验来验证概率的计算结果。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实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教学难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抽奖游戏,让学生感受概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与观察:让学生进行抛硬币实验,观察并记录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

3.分析与推理:引导学生发现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教材分析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是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节课,涵盖了数学中重要的概率知识——“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九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具备一定概率统计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它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八章《概率与统计》,通过对一组实际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引出概率的概念,并通过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概率的直观感受。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频率估计的概念和意义;•理解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和方法;•学会根据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概率问题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频率估计概率的概念介绍;•频率估计概率的计算方法;•频率估计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2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学习频率估计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掌握频率估计概率的计算方法;•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4.1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引入–利用一个有趣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概率问题的思考。

例如:假设有一个罐子里面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让学生想一想从中抽取红球的概率是多少?–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的答案,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抽样试验和频率的概念。

2.学习概念–利用课件或黑板,给出频率和频率估计概率的定义,并与学生进行讲解和讨论。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用频率估计概率》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学会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并通过实际例子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探究频率与概率的本质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以及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案例,探究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掌握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学会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能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频率与概率的概念,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以及频率与概率之间的本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案例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概率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新课导入:介绍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频率:实验中某一结果出现的次数与实验总次数的比值。

概率:某一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1.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当实验次数足够多时,频率趋近于概率。

3.2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3.2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1)频率的稳定性: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在大量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会趋于稳定,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举例: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等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试验次数下频率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频率的稳定性。
(2)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转化: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何将频率转化为概率,这是学生掌握的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频率估计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发现频率的稳定性,从而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实验现象中抽象出频率估计概率的一般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3.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过程,合理解释频率估计概率的合理性。
1.回顾概率的定义,理解概率与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实验,观察不同试验次数下事件发生频率的变化,探讨频率的稳定性。
3.学习如何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练习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频率的稳定性,从而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6335
8073 12628
估计移植成活率
0.9 左右摆动,并且随着移植棵 由下表可以发现,幼树移植成活的频率在____ 数越来越大,这种规律愈加明显. 0.9 所以估计幼树移植成活的概率为_____ .
移植总数(n) 10 50 成活数(m) 8 47
成活的频率 ( 0.8
0.94
m ) n
900 棵. 1.林业部门种植了该幼树 1000棵,估计能成活 _____ 270 235 0.870 2.我们学校需种植这样的树苗 0.923 ,则至少 400 369 500棵来绿化校园 556 棵 向林业部门购买约 _____ . 0.883 750 662
频率稳定性定理 即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由频率可以估计概 率是由瑞士数学家雅各 布· 伯努利(1654- 1705)最早阐明的,因 而他被公认为是概率论 的先驱之一.
1. 某林业部门要考察某种幼树在一定条件下 的移植成活率,应采取什么具体做法?
它属于:实验的所有结果 不是 (是或不是)有限个; 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不相等 (相 等或不相等)的试验. 所以应采取通过大量实验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做法。
教法分析: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本节 课我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利用问题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合理决策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安排
• • • • • 流程一 复习引入 流程二 学生自学 流程三 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流程四 课堂检测 流程五 作业设计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说 Nhomakorabea教材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 理念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240,300,360,
生:频率好

420,480次实验数据。
像在某个
学生充分讨 论的基础 上,启发学 生分析产生 差异的原 因,使学生 认识到每次 随机试验的 频率具有不 确定性。
学生的回答 似乎感受到 随机事件发 生的频率具 有规律性, 但限于实验 次数并不是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正 面 向 上 的 频 数


(表格1)
实验结束后,初步分析实验数据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数据想一想正 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规律。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增加实验次数看看有什么新的发 现。历史上有许多数学家为了弄清其中的规律, 曾坚 持不懈的做了成千上万次抛掷硬币的实验, 请看他们 的实验结果。
2.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频率和概率,但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学生并不是 很清楚。因此,通过实验活动丰富对频率和概率关系的认识,知道当实 验次数较大时,频率稳定于概率是教学重点。
2由于本节课的内容采用的是实验的方式来进行的。这正是培养学 生创新精神的一个极好机会,在实验的过程中,能让学生紧紧抓住随机 事件的特点,精心设计实验过程,期望学生通过大量重复实验,使他们 深刻感受随机事件的特点,学会运用频率估计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教 学的难点
问题的提出 似乎顺理成 章,实际上 却是一种混 淆频率和概 率的说法, 这样便于激 发矛盾,引 起共鸣。

60次硬币,正面向上的次数应该等于反面向上的次
现的可能
《课标》指
数,各等于30次。”这种说法对吗?
性各占一
出:学生数
半。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4.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4.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4.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用频率估计概率》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4.3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大量反复试验,掌握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概率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对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正确进行试验、如何处理试验数据等方面存在疑问,需要在教学中予以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反复试验,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难点:如何正确进行试验、如何处理试验数据、如何从试验结果中估计概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试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试验,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新课导入:介绍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讲解如何进行试验、如何处理试验数据。

3.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过程。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用频率估计概率方法的理解。

5.拓展提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试验结果中估计概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用频率估计概率1.进行试验2.收集数据3.分析数据4.估计概率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材选自任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课书九年级下册。

下面将从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对我的课进行说明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
通过全班合作完成的“摸球”试验,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体验频率的稳定性规律,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感受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可靠性,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一般步骤;
通过点滴了解一些数学史知识、亲身参与数学实践活动,逐步培养探索和实践的精神,体验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逐步建立唯物辩证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学难点: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流程安排
本节课分为三部分,复习铺垫、新课活动、小结作业。

复习铺垫中,复习概率的意义,即“概率是刻画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投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等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为引入和发现规律、验证并运用规律作铺垫.(规律:频率的稳定性及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新课活动有两个活动组成。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4.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4.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4.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频率估计概率》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定义、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学会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频率与概率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过程,体会频率与概率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知识,对概率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途径,自己去发现频率与概率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学会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过程,体会频率与概率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教学难点: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频率与概率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频率与概率的变化,发现频率与概率的联系。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问题,自己发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概率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频率与概率的概念。

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抛硬币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5.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5.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时间安排。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作业批改: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访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3.同行听课:邀请同事听课,听取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反思和改进措施: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5.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5章第3节“用频率估计概率”。该章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等,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而本节课的内容又将为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频率的概念、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如何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等。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设置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游戏,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猜测游戏结果,引发学生对概率问题的思考。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等前置知识。但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1.频率的定义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
2.学生在将频率与概率联系起来时,可能会感到困惑,难以区分两者的关系。
3.学生在运用频率估计概率时,可能会受到直观感觉的影响,导致估计不准确。
2.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联系,理解在大量反复试验中,频率的稳定值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1.3用频率估计概率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1.3用频率估计概率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1.3 用频率估计概率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1.3节“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学生在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本节内容通过大量实验,使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率基础知识,对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自主探索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与概率的概念,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讲解与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纸牌等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3.讲解:讲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阐述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4.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6.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频率:某一事件在多次实验中发生的次数与实验总次数的比值。

概率:某一事件在所有可能事件中发生的可能性。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2 用频率估计概率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2 用频率估计概率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2用频率估计概率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3.2节“用频率估计概率”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大量实验,掌握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理解概率、频率与实验次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率基础知识,对概率的概念和求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操作来进一步感悟。

此外,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统计学知识,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有一定的基础,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学会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2.难点:对用频率估计概率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纸牌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你是如何知道的?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实验器材(如纸牌、骰子等)进行大量实验,探究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总结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3.巩固新知: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进行解决。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如何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及其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频率与概率的关系:1.频率:实验中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与实验总次数的比值。

用频率估计概率 展示课说课课件(3)

用频率估计概率 展示课说课课件(3)


探用
教学过程设计

探用

导入
探究


运用
谢 谢 指 导!
继续努力
再见
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学情
4
教学过程
教学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
观察、操作 猜想、归纳
存在
发散 创新
目录
CONTENTS
1
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学情
4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教学过程设计

探用
回顾. 层层设问.
观察、对比、猜想.
教学过程设计

探用
教学过程设计
用频率估计概率
目录
CONTENTS
1
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学情
4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试验结果种数有限 各种结果等
突 破 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学内容分析
回顾
探究
分析
目录
CONTENTS
1
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学情
4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分析
收集
体 整理 会
分析
目录
CONTENTS
1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教学过程设计


探用
教学过程设计

探用
教学过程设计

用频率估计概率(第1课时) 教案 说课稿 课件 教学反思

用频率估计概率(第1课时) 教案 说课稿 课件 教学反思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第1课时)赛博中学李祥文【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环节安排】【当堂达标自测题】一、填空题1.数 102030 中的 0 出现的频数为_____.2.小射手为练习射击,共射击60次,其中36次击中靶子,试估计小射手依次击中靶子的概率为_____.3.一水塘里有鲤鱼、鲫鱼、鲢鱼共1 000尾,一渔民通过多次捕获实验后发现:鲤鱼、鲫鱼出现的频率是31%和42%,则这个水塘里有鲤鱼_______尾,鲢鱼_______尾.4.“五一”黄金期间,梁先生驾驶汽车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游玩,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乙地到 丙地有三条公路,每一条公路的长度如图25.3.1-1所示,梁先生任选一条从甲地到丙地的路线,这条路正好是最短的路线的概率为图25.3.1-1二、选择题1.在一个暗箱里放入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的3个红球和11个黄球,搅拌均匀后随机能取一个球,取道红球的概率是( )A.311B.811C.1114D.3142.某商店举办有奖储蓄活动,购货满100元者发对奖券一张,在10000张奖券中,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00个.若某人购物满100元,那么他中一等奖的概率是 ( ) A. 1001 B.10001 C.100001 D.10000111 3.从A 、B 、C 、D 四人中用抽筌的方式,选取二人打扫卫生,那么能选中A 、B 的概率为( )A.14B.112C.12D.16三、解答题如图25.3.1-2,长方形内有一不规则区域,现在玩投掷游戏,如果随机掷中长方形的300次中,有150次是落在不规则图形内.(1)你能估计出掷中不规则图形的概率吗?(2)若该长方形的面积为150平方米,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图25.3.1-2。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 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 说课稿

作品编号:8567941235890031445888659学校:量印超jgj市收高眉镇页设小学*教师:谢德刚*班级:字文叁班*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一、说教材《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学习了前两节概率和列举法求概率的基础上,即学习了理论概率之后,进一步从试验角度估计概率,让学生再次体会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新课标中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中对两个重要概念“频率、概率”的要求。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概率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纵观几年的中考题,概率已是考察的热点,同时,对此内容的学习,也是为高中深入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情况。

他们对于知识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探讨式学习,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本节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可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频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验和课堂交流,进一步培养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技能,提高数学交流水平,发展探索,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重点】掌握实验的方法估计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试验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关键是通过试验,统计活动,体会随机事件的概率。

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 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学生在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之后,进一步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一节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概率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探究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教学难点:学生对频率与概率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将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探究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讲解如何将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材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课书九年级下册。

下面将从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对我的课进行说明(一) 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通过全班合作完成的“摸球”试验,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体验频率的稳定性规律,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感受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可靠性,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一般步骤;通过点滴了解一些数学史知识、亲身参与数学实践活动,逐步培养探索和实践的精神,体验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逐步建立唯物辩证的观点.教学重点: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难点: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二)教学流程安排本节课分为三部分,复习铺垫、新课活动、小结作业。

复习铺垫中,复习概率的意义,即“概率是刻画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投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等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为引入和发现规律、验证并运用规律作铺垫.(规律:频率的稳定性及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新课活动有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引入和发现规律。

结合生活常识(投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1/2),阅读历史数据(历史上数学家们投掷硬币正面向上的频数与频率),发现频率的稳定性规律,及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出“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结论.用一个既已知概率(生活常识)、又已知频率(历史数据)的简单随机事件(投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揭示频率的稳定性规律及概率与频率的关系,点明课题:用频率估计概率.活动二:验证并运用规律第一步,各小组动手试验(在不透明的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放回,重复50次)求出50次重复试验“摸出黄球”的频率.第二步,将小组间的数据随机组合,得出100次、150次……重复试验“摸出黄球”的频率.第三步,检验频率是否逐步稳定;打开箱子,检验频率的稳定值是否为概率.第四步,得出用频率估计概率的一般步骤.用一个未知概率(不透明的箱子)、可测频率(动手实践)的简单随机事件(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是黄球),检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可靠性”,得出用频率估计概率的一般步骤.小结作业环节,学生小结学生畅谈试验感受和学习收获.作业用一个已知概率(历史结论)、可测频率(课后活动)的经典随机事件,再次验证规律,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练习科学、合理地运用数据,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铺垫首先提问:什么是随机事件?什么是随机事件的概率?复习概率的意义,为本节课的展开做铺垫.本节课的课题为用频率估计概率,涉及了两个概念:频率和概率.考虑到与上节课(随机事件与概率,详见课后反思)的衔接,以及学生的频率概念的熟悉,这里只复习概率,频率的含义在课的进行中再提.接着举例(1)投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是随机事件吗?它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它的概率是多少?(2)六个相同的球,在六个球上分别标出1、2、3、4、5、6,把它们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箱子,“摸出1号球”,是随机事件吗?它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它的概率是多少?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体会概率的意义,起到巩固概率意义的目的;同时,为活动一(引入发现规律)做铺垫.(3)不透明的箱子里有6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1黄5白,“摸出黄球”的概率是多少?为什么?又一次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巩固概率的意义;同时,为第(3)个例子的理解做铺垫.在活动二中,箱子里放着6个黄球4个白球,开箱检验时,学生需要认可“摸出黄球”的概率为0.6(还没学古典概率,详见课后反思),从而检验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否可靠.但是,只有两种颜色的球,概率为什么不是0.5呢?这里的第(2)、(3)个例子,为此做了铺垫.二、新课活动活动一:引入和发现规律1、提问:投以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为1/2,表示投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为1/2,是否可以理解为“投掷两次,有1次正面向上”?“投掷100次,有50次正面向上”?“投掷n次,有n/2次正面向上”?……随机请几个的学生投掷硬币若干次,教师用划记法记录正面向上的频数和反面向上的频数,求正面向上的频率,说明频率与概率不同,并提问“它们有什么联系呢?”.到底如何理解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的意义呢?教师的提问,将对“概率”概念的理解,引向将其与“频率”概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向.顺势复习“频率”的含义.学生对两个概念感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却又说不清楚,起到激发探索热情的作用.通过简单的几次投硬币操作说明频率与概率有区别,复习频率的含义、用划记法记录数据,为活动二中学生的试验记录和计算做铺垫.2、阅读历史上数学家们投掷硬币获得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教师给出历史上数学家们投掷硬币的数据,简单介绍各位学者的背景,一方面鼓励学生学习数学家们探索和实践的精神,为本节课的学生动手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探索氛围;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数据,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师生讨论,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频率越来越稳定于1/2.用一个既已知概率(生活经验)、又已知频率(历史数据)的简单随机事件(投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揭示频率的稳定性规律及概率与频率的关系,点明课题:用频率估计概率.3、介绍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提出并证明了频率稳定性规律,分析概率与频率的关系,点出课题,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板书:(1)频率的稳定性规律: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时,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总会在一个常数的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2)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频率:刻画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已发生、可测);概率:刻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未发生、未知);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课题:用频率估计概率(3)概率的统计定义: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某事件发生的频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简单介绍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一方面,从一个具体的随机事件(投一枚硬币正面向上)表现出的规律,过渡到一般的随机事件都具有的规律;另一方面,在学生没有充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数学家的结论引进规律,让学生初步接受.4、频率的稳定性是伯努利证明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是同学们阅读一个随机事件的历史数据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的,概率的统计定义是书上写的,事情真的会是如此吗?会不会出现“投掷了100次(甚至更多次)硬币都出现正面向上”的极端情况,从而使频率不能稳定呢?频率与概率的辩证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此处,教师用“频繁程度”、“可能性的大小”这样的词语来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概念,说明频率是已经发生的,是可以测量的;而概率是未发生前将要发生的可能性.这里蕴含着用以往经历去估计未来、预测未来的含义,从而点出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课题.而这种估计是否可靠呢?频率的稳定性、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为估计提供了可靠的支撑,从而给出了概率的统计定义.为了不干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里没有给出符号表达,即“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P(A)=p.”而只用文字表达并不影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亲身的体验,对随机事件发生会表现出规律性,学生总会感觉将信将疑,老师提出问题,恰恰是学生的疑虑?亲手验证规律是否可靠,成为学生当前最大的兴趣点.为活动二中学生的动手实践点明了活动目标.活动二:验证并运用规律1、试验布置试验用具:不透明的箱子里放着黄色、白色乒乓球若干个试验目的:这里选择了比投硬币试验挑战性略高一点的“摸球试验”来验证规律,主要是考虑到:一、有趣,箱子是不透明的,概率在试验前是未知的,更有神秘感,学生更感兴趣;二、可验,试验后开箱检验即可得到明确的概率值,起到验证用频率估计概率可靠性的目的.保证全班所有同学有效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明确分工.试验过程的科学性对试验能否获得真实数据、试验活动对教学能否产生积极影响、学生能否通过试验形成对概念的正确理解都至关重要,为了保证学生摸球的随机性,教师做了多方面准备工作:1用布对每个箱子的开口做了处理,使学生只能将手伸进箱子内摸球,不能偷看;2每个小组设置一名重要的监督人(第1名同学),保证本组试验的随机性(摇匀、不能偷看)和可重复性(一次只摸一个球、放回);3提出明确的试验要求,每个学生有明确的任务,了解自己任务的注意事项.“每次只摸出一个球,放回”的要求非常重要,待学生学习了古典概率后,对比“同时摸出两个球”、“先后摸出两个球”的试验要求,学生将更清晰的分辨“有放回”与“无放回”试验,并理解此处要求的原因所在.2、试验过程:(第一步)各小组动手试验在不透明的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放回,重复50次,求出50次重复试验“摸出黄球”的频率.试验要求:将全班同学分为小组,每组3人(最后一组可为2或4人)第1名同学负责:摇匀箱子、监督试验的随机性和可重复性(每次只摸一个球,记录颜色后放回)第2名同学负责:摸球、汇报颜色第3名同学负责:用划记法纪录“摸出黄球”的频数、“摸出白球”的频数小组成员协作,完成50次试验,计算本小组“摸出黄球”的频率将各小组试验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观察,“摸出黄球”的频率提出一系列问题,由学生回答:频率在什么范围内波动?是否稳定?频率没有达到稳定能否估计出概率?怎样才能使频率逐渐稳定?为考察频率是否随着试验次数的逐渐增加而渐渐稳定,我们需要将试验次数逐渐增加为100次、150次、200次……但没有时间做更多的试验怎么办?累加两个小组的数据是否就相当于一个小组做了100次试验?为获得100次试验的数据,选择哪两个小组的数据进行累加?如果选择频率最大和频率最小的两组数据进行累加,你能否保证自己在做前50次试验时获得了最大的频率,而在做后50次试验时就获得最小的频率?(选择频率最平均的两组进行累加同理)如何累加才更合理?观察各小组得出的“摸出黄球”的频率,频率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但还未达到稳定,发现:无法依据不稳定的数据预测随机事件“摸出黄球”的可能性的大小(即:“摸出黄球”概率),有增加试验次数的必要.教师并不直接给出处理数据的方法,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将学生引向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从而理解:可以通过累加各小组数据的方法,实现短时间增加试验次数的效果;在累加数据获得100次、150次试验数据的时候,随机地抽取两个、三个小组,将更符合实际的可能性.就如何处理数据,怎样将各小组50次的试验结果逐渐的变为100次、150次……师生达成了方法上的共识,并理解了这种处理方法的意义.(第二步)全班协作处理数据将小组间的数据随机组合,得出100次、150次……重复试验“摸出黄球”的频率.操作用具:盒子里放着写有全班小组号码的木条操作要求:随机选取学生,从盒子里随机的抽出2个、3个……木条,报告木条上写有的小组号码后放回,全班同学计算100次、150次…重复试验“摸出黄球”的频率数据描述:将同学们计算的结果填写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并由计算机课代表将结果输入excel 表中,形成折线图.小组内随机摸球获得50次试验的数据,小组间随机组合数据获得100次、150次……试验的数据,两次随机,更贴近一人多次试验可能的真实效果,一方面体现试验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看出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没有合作,是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揭示规律的,全班的有效合作才使试验得以顺利完成.此外,教给学生合理处理数据的一种方法,事实上,为了实现试验的目的,该如何设计试验、如何处理数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教师引导学生给出了一种本节课中全班公认的办法,是对学生的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借助计算机excel的图表功能,把试验次数逐渐增加时获得的多个频率,绘制成折线图,快捷、直观,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第三步)检验频率是否稳定于概率借助用excel绘制的直线图,观察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频率是否逐渐表现出稳定?稳定于哪一个常数?学生亲手试验获得的数据验证了频率的稳定性规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将其他班获得的数据也考虑进来,进一步验证频率的稳定性规律.同时,不同班级课堂试验的结果并不完全相同,体现出频率是依赖于具体试验的,是偶然的;而所有班级的不同试验结果却都明显的表现出频率稳定于概率的规律,更说明了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可靠的.在亲手验证了频率稳定于概率的规律,并相信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可靠性之后,教师又给出了一连串的追问,再一次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解决了活动一中学生心中的疑惑,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到频率是偶然的,依赖于具体的试验;概率是必然的,是随机事件本身的性质.向学生提供其他班同学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观察频率是否表现出稳定,稳定于哪一个常数?估计在箱子中“摸出黄球”的概率.打开箱子,清点箱子中黄球数目(6个)和白球数目(4个),确定“摸出黄球”的概率.验证了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可靠的.提问:频率与概率,谁是偶然的?谁是必然的?谁决定了谁?要想改变上述“摸求试验”中频率的稳定值(即概率),应该怎么做?随机事件的概率由什么决定?(第四步)用频率估计概率的一般步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获得了一种求随机事件概率的方法——用频率估计概率,请同学概括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基本步骤:(1)大量重复试验,记录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2)检验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是否表现出稳定性(3)频率的稳定值即为概率.用一个未知概率(不透明的箱子)、可测频率(动手实践)的简单随机事件(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是黄球),检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可靠性”,得出用频率估计概率的一般步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获得了一种求随机事件概率的方法,即用频率估计概率.这种方法使看上去很神秘的概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变得不再神秘:你想知道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吗?那你就动手试验吧!虽然这种方法看似麻烦,但操作性很强,切实可行.而且,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向数学家和科研工作者们学习,通过试验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对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般步骤的小结,蕴含着频率的稳定性规律,也紧密将学生七、八年级所学习的统计知识与新知识概率联系起来,从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角度,解释了曾经学习的抽样调查为什么具有可靠性,怎样的抽样调查才能确保可靠性.就此,学生达到了对概率的统计定义较为深入的理解,实现了教学目标.三、小结作业学生小结,畅谈试验感受和学习收获.布置作业作业1:(布丰投针试验)一根针长度为,在平面内画一些等距的平行线,使平行线间的距离,将针随机的投在平面内,记录针与平行线相交的频数和针与平行线不相交的频数.每人试验不少于60次.第二天汇报试验的数据,看看这样一个看似毫无规律的随机事件,是否也隐藏着什么有趣的规律?用一个已知概率(历史结论)、可测频率(课后活动)的经典随机事件,再次验证规律,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练习科学、合理地运用数据,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针与平行线相交的概率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神奇的结果,给有兴趣的学生以探索的空间.作业2:估计池塘中鱼的数目为估计某一池塘中鱼的总数目,小英将100尾做了标记的鱼投入池塘中,几天后,随机捕捞,每次捕捞后做好记录,然后将鱼放回,如此进行了20次,记录数据如下:总条数38 15 50 45 60标记数 2 0 2 1 3总条数48 10 30 42 10标记数 2 0 1 1 1总条数53 36 27 34 43标记数 2 1 2 1 2总条数26 18 22 25 47标记数 1 1 2 1 2估计池塘中鱼的总数.学生在学习抽样调查的时候,就看见过类似这样的题目,这里又一次出现,用概率的统计定义再次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途径,进一步体会统计与概率的紧密联系,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和处理数据的方法,体会概率的应用价值.尾声:全班同学齐声朗读恩格斯关于偶然性与必然性关系的一段论述:学生在本节课中亲身经历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数学活动,辨析了频率与概率的辩证关系,在下课时齐声朗读哲学家恩格斯关于偶然性与必然性关系的论述,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初步建立唯物辩证的观点.(四)板书设计(五)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三种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基础上,学习求随机事件概率的一种方法(用频率估计概率).在九年级的教材中,给出了两种求概率的方法:统计概率(一般随机事件)和古典概率(有限等可能随机事件).教材中先介绍古典概率,后介绍统计概率.我认为:一、两种概率没有逻辑上的严格递进关系,所以先将谁关系不是很大.二、讲概率前必须先明确什么是随机事件,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由大小的,这是一般随机事件的特征,也是能够求随机事件概率的前提.书中在介绍随机事件的这个特征时,给出了一个问题(p127问题3不透明袋子中装有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6个球,4黑2白,随机从中摸出一个球,问这个球是黑球还是白球;如果两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出,摸出黑球、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并在问题之后写下了“为了验证你的想法,动手摸一下吧!”,还给出了表格让学生填写摸出黑球、白球的次数等等.这一过程,其实包含了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本质上就是在用频率估计概率.三、若先学古典概率,学生的认知基础是什么呢?只有生活常识!(投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为1/2,投掷一枚骰子出现1点的概率为1/6等)但是缺乏这方面常识的学生就很难理解,为什么骰子的6个面出现的可能性相等?事实上,数学家们也是通过大量的投掷硬币,才接受了投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为1/2这一生活常识的.所以,将统计概率放在了古典概率之前更为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节课是在这样的顺序安排基础上进行的,是概率初步这一章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为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意义)本节课是一节规律的探索课,虽然雅各布·伯努利给出了频率稳定性定理的证明,但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无法证明,只能将它当作定律来学习.定律不同于定理,无法通过严格的逻辑证明来获得学生的信服.怎么让学生信呢?本节课运用了两种手段:一是列举名人史实.数学史的简单了解在这节课中不是锦上添花,而是让学生初步接受、并最终信服规律的一种手段.但这还远远不够.学生在生活经历中对巧合的事情往往印象深刻,频率会不会碰巧就是不能稳定呢?只有通过第二种手段,让学生亲自动手做!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服自己!这也是本节课的核心设计理念.其实,不但是学生,就是我自己,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也做了大量的重复试验.虽然我对频率的稳定性相对于学生有更深入地了解,但在试验的过程中,我也经常怀疑频率是否一定会表现出稳定性.甚至在上课前,我会担心课上的试验数据不能验证频率的稳定性,担心每每是多余的.这就是随机事件,随机试验的结果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期待为转移,表现出随机性;随机事件是有规律的,在大量重复的试验中,表现出规律性,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统一起来.我认为,亲手参与试验,不但对学生,就是对我自己,意义都是重大的.我和学生在试验的经历中,一次次的受到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其教学成本要远远大于教师讲授方式.试验的设计和改进、用具(完全自制)的筹备和维护,让我疲惫不堪,但就本节课而言,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获得的切身感受,是通过教师讲授无法达到的,因此,成本对收益是值得的.为了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本节课涉及了三种不同的随机试验(投掷硬币试验、摸球试验、布丰投针试验),考虑到试验本身的特征、教学的层次和教学的效率,对三种随机试验采用了不同的处理办法,使整节课有比较清晰的条理性.随机试验名称随机事件特征所使用的教学环节活动形式设计意图投掷硬币试验最简单的随机事件概率已知(生活常识)频率已知(历史数据)新课活动一阅读数据引入和发现规律摸球试验简单的随机事件概率起初未知(不透明箱子)频率可测(动手实践)概率最终可知(打开箱子)新课活动二课堂动手实践活动验证并运用规律布丰投针试验经典、复杂的随机事件概率起初未知(从未接触过)频率可测(动手实践)概率最终可查(有明确、美妙的结论)课后作业课后动手动手实践活动进一步验证规律,提高兴趣此外,重点突出,各教学环节紧紧围绕重点,自然过渡和衔接,是我设计这节课时追求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实现的,而是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实验、改进,最终比较好的完成.在明确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之后,忍痛割舍原本珍爱的设计方案,一切围绕中心,各环节之间互相铺垫,用问题串将学生的思路逐渐引向问题的实质,使课堂流畅,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达成了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