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古文字演变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29
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隶 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古 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使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 失,变成了表意的书写符号。
精选课件PPT
30
隶变的表现
1、改曲为直。将篆书圆转相连的线条变为方折笔画, 字形变得方正平直。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3
2)苏美尔楔形文字
图: 苏美尔楔形文字:公元前32世纪出现在美索不 达米亚。
精选课件PPT
4
3)中国甲骨文字
图:甲骨文字:又称殷文、卜辞,出现于公元前14世纪。 (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
精选课件PPT
5
一、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
1、结绳说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 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汉代郑玄《周礼注》曰:“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 绳;事小,小结其绳。”
精选课件PPT
8
八卦,是由和两种最基本的符 号组合而成的八种图形。—代表 阳,– – 代表阴。用这两种基 本符号的不同组合,代表各种自 然现象乃至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以及相互转换。
精选课件PPT
9
3、仓颉造字说
先秦典籍中记载,汉字是黄帝史官仓颉创造的。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 也。”
精选课件PPT
6
据此:结绳是神农或神农 以前上古时期的一种记 事方法,以绳结的大小 约定事的大小,以绳结 的多少约定物的多少。
(结绳记事图)
精选课件PPT
7
2、八卦说
《周易·系辞下》:“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观 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汉字的演变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考古发现的人们能够辨识出的最古 老的汉字。 内容是商代统治者占卜的记录,因此又称为 “卜辞”、“贞卜文字”。因文字是用刀刻写的, 所以又叫“契刻辞”、“刻文”。其出土地在殷 墟,所以又叫“殷虚文字”。
(三)存在不少合文。
合文形式上像一個字,實際上是 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合寫在一起,代 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或語素。
(四)書寫行款無定式。
甲骨文的行款雖以豎行爲原則, 但或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無固定式 樣。
(五)筆畫多爲細瘦的直筆。
這一特點與書寫的工具密切相關。
二、金文
金文也叫鐘鼎文,又叫做铭文。金文最早見於商 朝後期,一直延續到戰國,西周是其全盛期。
六、楷书
在汉朝末年,文字的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我们现在 使用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 楷模的字体。楷书把扁形、方形的隶书变成竖长方形,并 且把波折的笔法变为平直。楷书也叫"真书"。形体长正, 横平竖直。楷书始于汉末,成熟于魏晋,通行于南北朝。
楷书四大名家
唐代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大麻 姑仙坛记》,其字雄壮; 柳公权《玄秘塔》、《神策军碑》, 其字挺拔;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 塔铭》,其字劲险; 元代赵孟頫的《胆巴碑》、《妙严寺 碑》,其字秀媚。
金文的特點:
(一)以象形、會意爲主,象形字的形象性仍很強。但形聲字明顯 增加,已占60%左右。 (二)與甲骨文相比,金文的異體字、合文大爲減少,偏旁趨於穩 定,行款也漸趨固定,基本上都是從右向左書寫。 (三)筆畫豐滿圓潤,無勾廓現象。 金文與甲骨文的不同特點可以從下面各字的比較中清楚地看出 來: 甲骨文 金文
古文字形体的演变规律
古文字形体的演变规律摘要:在渊源流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国古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后期的甲骨文、金文。
文字作为传承和弘扬文化的独特载体沿用至今。
在字形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虽然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但是从根本上并没有改变文字的性质,文字形体变化是一脉相承的。
关键词:古文字演变甲骨文分化汉字字形的历史演变呈现着错综复杂的现象。
从发展历史来看,古文字形体演变主要分为字形体态变化和字形结构变化。
汉字字形体态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走向、呈现状态。
而字形结构变化,则表现为声化、简化和繁化、讹变以及分化和整化等。
汉字字体演变,总来说可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
从古至今汉字形体发展有几次大变化,即篆变、隶变、楷化、简化。
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和西周早期代表文字,从字形方面说:甲骨文是块体文字,以象形字为基础,带有较强图画性;笔划线条细瘦,直画居多;存在不少异字同形现象。
从构形特点上说:甲骨文构形存在着上下、左右等多种构形方式,并且字形相对位置也体现一定意义;存在大量异体字,尤其是象形字中,字无定格,存在相当数量合文。
金文:从字形特点上说:其一,早期金文中有明显块体,后来这些块体逐渐线条化;其二,象形性弱化,符号性增强;其三,注重字形美化。
从构形特点上说:其一,部分构件趋于统一定型,相对于甲骨文减汉字形体演变概述少了异体字;其二,后期金文合文现象不再像早期那样常见。
小篆:至此,汉字在其发展史上发生了第一次巨大整改。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用丞相李斯意见,作了“书同文”工作,将社会上使用纷繁文字统一为小篆,这就是中国文字史上第一次政府行为,姑且称之为“篆变”。
统一后小篆保存在《说文解字》中。
以《说文解字》为代表小篆字系是对整个战国文字进行整理规范结果。
篆变总体规律:简化和繁化;循化和讹化;分化和整化。
因此可以说,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本着“书同文字”思想强制推行一种规范字体,和大篆并称“秦篆”,其中小篆是为正体。
小篆特点:从字形上看,其笔道线条化,字形匀圆齐整。
中国古文字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文字的演变过程中国文字的演变顺序大致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1.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契文”、“殷墟文字”。
据考古发现,甲骨文是最早期的成体系的古汉语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由于缺乏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所以每当人们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需要占卜,所以才会在甲骨上面刻上了文字,并且因为古人相当重视占卜,所以甲骨文就这样慢慢的传承了下来,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进步,最终慢慢的演化成为了后来的汉字。
2.金文金文是指汉字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金文运用了约八百年,从商代末期到秦灭六国。
金文课略分为四种,即商朝金文(其最长之文,仅有四十余字)、西周金文(金文逐渐兴盛,多记载天子之事)、东周金文(多记录王公大成之事,全盛时期)、秦汉金文(金文渐渐衰败)。
3.篆书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容易书写。
4.隶书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5.楷书我国的楷书,虽然在东汉时期已经有萌芽,但是真正文人化的楷书的出现还是在魏晋时期,楷书从民间萌芽走向书法正统,作为一种时尚被当时的文人士大所学习。
这也是我们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汉字。
6.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不论年代,凡是写的潦草的字都算是草书。
草书起始于汉朝,是为了是写简便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草书的特点是跌宕落笔,运转龙蛇,一气呵成。
7.行书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古今汉字的演变
古今汉字的演变汉字起源至今,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
几千年来,汉字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经常性的、不间断的演化,造成了商代甲骨文与今日楷书汉字之间的巨大形体差异。
其间可以以秦国篆隶为分水岭划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大的阶段。
古文字阶段从时间上来讲包括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和秦系文字。
我们目前见到大规模成系统的甲骨文属于商代晚期,它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文字。
由于书写工具的限制,甲骨文多呈方折的瘦笔,而少见圆转的肥笔。
甲骨文不但象形的成分很重,而且结构不固定,在具体书写上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灵活性。
西周初期的金文还沿袭商代晚期金文的作风,后来逐渐趋于整齐方正,明显的变化就是弧曲的粗笔为拉直的线条所代替。
春秋时期,各地区金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写特色,东方和南方某些地区的金文还出现了加鸟形、虫形等装饰的美术化字体。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诸侯割据造成了各国、各地区之间严重的文字异形现象。
汉字的这种地域差异给人们的社会交往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便立即着手“书同文”的文字改革,以小篆为统一全国的文字标准,使汉字字形进一步规整、匀称,象形程度也进一步降低,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定型化。
虽然小篆笔画圆转,字形美观,但书写起来却极为不便,于是人们在实际使用中将笔画变为方折,并适当的改造字形,逐渐形成了一种简便易写的新字体——秦隶。
它的出现为汉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是古文字向今文字的重要过渡阶段。
今文字即隶楷阶段的汉字,从汉代一直延续至现代。
汉初文字承接秦制,秦隶结构日渐简化,线条日渐匀称,笔势的波磔日渐规整,也就逐渐形成了汉隶。
隶书是两汉的主要通行字体,用于庄重严肃的场合,而在人们起草文件和通信中则多使用草书这种简便字体。
到东汉晚期,在隶书和草书的基础上形成了行书,大约在汉魏之际,又在行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
经过魏晋二百年左右的时间,楷书最终确定了它的统治地位,而行书也演变成为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世界古代文字的演变顺序
世界古代文字的演变顺序世界古代文字的演变顺序大致如下:1.象形文字:这是最早的文字形式,主要通过图形来表示语言。
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已知文字系统之一。
2.甲骨文:公元前14世纪,古代中国出现了甲骨文,它是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用于卜辞、铭文等记录的文字,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宗教和社会现象。
3.字母文字:公元前2千年左右,腓尼基人发明了一种新的文字系统,这是最早的字母系统之一。
字母是表示语音的符号,每个字母代表一个语音。
4.印度文字:梵文是古印度最重要的文字,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
梵文最早用于记录吠陀经,是印度古典文化的基础。
5.希腊文字:希腊字母表是公元前8世纪出现的,它发展自腓尼基字母表,并加入了元音字母。
希腊文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罗马字母表(即拉丁字母表)就是从希腊字母表演变而来的。
6.罗马文字:罗马字母表是拉丁字母表的前身,公元前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半岛。
这个字母表的使用在罗马帝国时期广泛传播,并成为了许多现代文字系统的基础,如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
7.阿拉伯文字: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文字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
阿拉伯文字具有书写美观、连笔流畅的特点,成为了阿拉伯世界及周边地区的主要书写系统。
此外,阿拉伯数字(0-9)也是从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的,现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数字系统。
8.西里尔文字:公元9世纪,来自拜占庭帝国的圣克里尔和圣美以理为基督教传教士创建了西里尔字母表,以帮助斯拉夫人民翻译圣经。
西里尔字母表是现代俄罗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斯拉夫国家使用的文字系统的基础。
9.日本文字:日本的文字系统主要包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
汉字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公元5世纪开始在日本使用。
平假名和片假名则是源自汉字的音节文字,分别于公元9世纪和12世纪形成。
这三种文字系统共同构成了现代日本的书写系统。
中国汉字的演变顺序
中国汉字的演变顺序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
大篆,字体名称,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大篆狭义上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
汉字起源演变
汉字起源演变汉字的演变及造字原理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产生至今,汉字字体发展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
古文字阶段可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四个阶段。
今文字阶段可以分为隶书、草书、楷书等几个阶段。
汉字字体演变史:1、甲骨文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活动的内容,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所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
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图画特征明显,由于是用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的,因此笔画比较细瘦,字形大小不一。
4、小篆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以秦国流行的大篆作为整理汉字的基础,省改大篆的笔划和结构,使之更加简易、规范,从而使原来纷繁复杂的汉字字体统一起来,有了共同的标准,这种统一的字体就是小篆。
小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小篆的通行,结束了从甲骨文以来一千余年汉字形体纷繁、写法多样的混乱局面。
小篆的主要特点:笔画、结构简易规范,字体、字形高度统一。
5、隶书隶书是出现于战国,形成于秦代,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字体。
秦代的一些下层办事人员,为了省时、快速,在抄写东西时不完全按照小篆的笔画、结构书写汉字,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字体。
因为这种字体多为下层官吏、徒隶等使用,所以被称为隶书。
在秦代,隶书只对小篆起辅助作用,正式场合仍然要用小篆。
到了汉代,隶书终于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汉字字体,并取代了小篆成为通用字体。
隶书的主要特点:完全打破了小篆的结构,形成了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笔画讲究波势挑法;结构匀称、棱角分明,字形扁方,整齐美观;图画性完全消失,字体完全符号化。
所以说,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6、草书草书是汉代为提高书写速度在隶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字体。
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
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
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
文字的演变历史
文字的演变历史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魏晋)→草书(唐宋)【简介】1、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3、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
4、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5、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6、楷书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
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7、行书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
扩展资料:汉字的国际影响1、对日本文字的影响日本民族虽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创制则相当晚。
长期以来,其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称汉字为“真名”。
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
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
2、对朝鲜(韩国)文字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制度和文化一直影响着朝鲜,因此朝鲜把本民族文字称谚文(非正式文字)。
谚文的创制和应用是古代韩国文化的一项重要成就,但是20世纪前却并没有得到大范围应用。
第三讲:汉字的发展与演变(古文字阶段)
两周青铜器
班簋
伯矩盘
父乙盉
圉方鼎
两周青铜器
母已爵
作宝尊
圉卣
子方罍
两周青铜器
庶 觯
鸟纹大钟
周代金文选读
‚武王征商,隹甲子 朝。岁鼎。‚克昏夙 有商?‛辛末,王在 偃师,赐又(右)事 (史)利金,用作亶 公宝尊彝。‛ 利簋(西周早期):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 县零口镇
周代金文选读
‚隹王廿又三年九月,王在 宗周。王命善夫克舍令于成 周,遹正八師之年。克作朕 皇祖囗季宝宗彝。克其日用 将朕辟鲁休 ,用亾康龠,屯 (纯)右(佑)眉寿,永令 霝冬(终),万年無疆,克 其子子孙孙永宝用。
上图:齐国官印 左图:韩国兵器刻辞
右图:上博楚竹简
六国文字的特点
一、‚六国文字形体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俗体的 流行。而俗体之中最常见的是简体。‛
六国文字的特点
二、‚在俗体流行之外,六国文字还有一个显 著的特点就是文字异形。‛
秦系文字
什么是秦系文字? 秦系文字指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以及小篆。
汉字结构的变化
二、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到以义符为主。 p33: ‚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古文字里,表意字绝大部分 是用形符造的,形符是意符的主流。汉字由象形到不 象形的变化,破坏了绝大部分形符的表意作用,但对 依靠本身的字义来起作用的义符,则并无多大影响。 因此,随着汉字象形程度的降低,用形符造表意字的 方法就逐渐让位给用义符造表意字的方法了。‛ p34: ‚一方面在造表意字的时候,形符使用得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旧有的表意字里的形符也在不断减少。在 汉字象形程度不断降低和字形不断简化的过程里,人 们陆续把一些准合体字表意字里由不能独立成字的形 符充当的偏旁改成了能够独立成字的表意偏旁。‛
汉字的演变过程
答案
最佳答案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 (周) (秦) (汉)(魏晋)草书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答案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 了。关于汉字起源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 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中 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 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 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 19世纪后期,在河南安阳,农民在耕地时偶尔发现了甲骨的碎片,他们把这些甲骨 作为龙骨卖到药房。1899年,古文字学家刘鄂在别人所服的中药中,发现了这种上面刻有 古文字的甲骨,便开始了收集研究工作。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在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 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因为那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 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 后验证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甲骨文。 甲骨上的文字,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 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 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 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 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 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 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于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 文。至今所见最早有铭文的青铜器,为商代中期以后之物,铭文都很简单,文字书体近似 于甲骨文。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金文还载于各种彝器、乐器、兵器、度量 衡器、铸币、铜镜和金属印章之上。其中以彝器之上载文数量最多。各种器物上的文字, 较之甲骨文长且完整,字数少者数十字,多者数百字。例如西周前期的大盂鼎就载字二百 九十一个。 大篆和小篆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小篆 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 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隶书 隶书 始为秦朝程邈所作。程邈本为秦朝县之狱吏,因得罪于秦始皇而被投入云阳狱中。他在狱 中苦心凝思十年,损益小篆,作隶书三千字,上之始皇。始皇采纳用之,遂拜其为御史。 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务多端,文书日繁,记录事务单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 种比小篆更为省简、规范的文字,以便于书写和镌刻。由于当时改简小篆为社会急需,势 在必行,致使隶书这一比小篆规范得多的新的字体应运而生,得以面世。 楷书 楷书,又
汉字形体演变
两头扎起来的囊橐,有的画着花纹,有
的什么都不画。
犬
(2) 字的繁简不一。
有的画着车轮、车厢、车辕和车轴;有的 画出车轮和车厢;有的只画出两个车轮。
有四颗牙齿,也有三颗、两颗,还有 只画出一颗的。
旗子下面一般是两人,也有画三人和一 个人的。
裘锡圭把甲骨文看作当时的一种比较特殊 的俗体字,把金文看作正体字。所谓正体就 是在比较郑重的场合使用的正规字体,所谓 俗体 就是日常使用的比较简便的字体。
金文的特点:现在发现金文单字四千余个, 已认识的有2500个。 1、象形性弱化,符号性增强。 2、趋向定型化,异体字相对减少(异体依然不 少),偏旁相对固定。 3、新出现的象形字很少,形声字明显增加。 4、笔道粗肥,曲笔较多。 注重字形美化。 5、晚期的金文多数字体匀称而较前简易,和后 来的篆书接近了。
号化的第一个里程碑。从此,汉字不再
是“画”成的,而是写成的。
提梁卣
棘刺蟠虺纹尊
鼎
爵
鬲
豆
觚
觚
鉴
由于金文是先用毛笔描写在模胎上,然后再 刻字,最后铸在铜器上的,所以字体正规,字 形整齐,笔划圆肥,故更具有象形的意味,特 别是一些较早的金文和表示族氏和名字的族名 文字。
金文一般是用范(模型)铸的,故写实性 要高于甲骨文,尤其是族名金文,具有浓重的 图画色彩。当然,由于金文时间跨度长,前后 期呈现不同的特点。
甲骨文的特点
1、象形程度较高,沿用图画写实手法;接
近图画文字。
2、字体不规范:甲骨文里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假借这几种造字法都已具备,所以说它 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但是在字形上还 很不固定。
汉字发展
二、汉字的形体演变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1、甲骨文
上古时期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的甲骨文 最为典型,是甲骨文的代表。甲骨文是考古发现的人们能够辨 识出的最古老的汉字。 甲骨文是古人占卜的记录,用甲骨文记录的占卜内容叫 做“卜辞”。
殷代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这里是殷都的故址, 所以人们也称甲骨文“殷墟文字”。
·
欧阳询《九成宫》
唐 孙 过 庭 狂 草
晋 王 羲 之 今 草
·
·
简化汉字的方法:
●采用字形原始的古 体字: ●采用古代笔画简单 的异体字:
●采用古代笔画简单 的通用字: ●采用古代笔画简单 的俗体字: ●采用现代大众创造 的简化字: ●采用草书楷化法简 化汉字: ●采用简化偏旁的方 法简化汉字:
词在发展中,或演变出新的意义与词性,或分化出新的读音等, 人们改造旧字形再造新字,就是转注造字法。
父
爹
解
懈
田
佃
6、假借
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長是 也。” 依据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借原有字形,表达新的意义。
我
而
北
舊
难 《说文》:“难,鸟也。”权 《说文》:“黄华木。” 翁 《说文》:“鸟颈毛也。”焉 《说文》:“焉鸟,黄
掠
波磔
东汉《史晨碑》(局部)
隶变:汉字在秦汉之际由小篆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 也 叫“隶定”、“隶古定”。 隶变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 水岭,使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变成了表意的书写符号。
秦代的隶书叫“秦隶”,也称“古隶”。 汉代的隶书叫“汉隶”,也称“今 用形态有变化的笔画代替小篆的线条: 隶”。 大量改变汉字偏旁的写法:
10汉字的演变
4
钻凿卜骨的工具
鼠
虎
牛
兔
甲 骨 文 中 的 十 二 生 肖
龙
马
蛇
羊
鸡
猪
猴
狗
甲骨文特点:
1.以象形字为基础,带有较强的图 画写实性。 2.形体结构没有完全定型化。 3.存在相当多的合文。 4.行款无定式。 5.笔画多为细瘦的直笔。
二、金文(周)
旧称“钟鼎文”,即铸或刻在殷周到汉代青 铜器上的汉字.以西周铜器铭文为代表. 金文的特点: 形声字比甲骨文多;异体字比甲骨文少;笔 文
子
天
父
王
日
金 文
西 周 毛 公 鼎 铭 文
金文特点: 1.新出现的象形字很少,而形声 字却明显增多。 2.异体字相对减少。 3.合文大为减少。 4.行款渐趋固定,笔道粗肥,转弯 处是圆的。
三, 篆文
(一)大篆 也叫籀书、籀文、大篆,因著录于《史籀 篇》而得名。是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秦国 的文字. 行款更为整齐,结构更为固定,只是比较 繁重。代表材料是石鼓文和诅楚文。
商代文字是中国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18991899年年清代王懿荣发现清代王懿荣发现
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
最古老的文字
1)苏美尔图画文字
2)古埃及象形文字
3)巴比伦楔形文字
图为有名的汉谟拉比法典的一节。
4)中国甲骨文字
纳西族图画文字
汉字的产生
唐· 颜真卿
《 兰 亭 序 》
王 羲 之 《 平 安 帖 》
张旭 《肚痛帖 》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 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怀素《食鱼帖》
汉字的形体演变及其原因
汉字形体演变及其原因现行汉字是从古代汉字演变来的.汉字的历史悠久,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形体.(一)甲骨文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二)金文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从商、周到秦、汉都有金文,但这里主要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
(三)篆书一般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只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比金文笔画均匀,字形整齐。
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
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简化而成的。
泰山刻石是小篆的典型代表。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小篆,对汉字有计划地进行整理、简化,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四)隶书隶书分为秦隶、汉隶两种.秦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秦代篆、隶并用。
小篆是官方运用的标准字体,秦隶是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性字体。
秦隶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五)楷书“楷”是规矩整齐、可为楷模的意思。
楷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来的。
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到今天,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六)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章草在东汉章帝时盛行,是隶书的草写体。
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来的。
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
狂草是唐代产生的。
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
(七)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产生于东汉末,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面连绵,各自独立。
(八)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
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
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九)电脑字体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如海报(POP)体、综艺体、勘亭流、少女字体等,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如仿宋、扁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隶书
chū
我们的祖先最初建造的“房子”非常简单:在地 上挖一个浅坑,以坑壁为墙,然后再在坑顶搭上草 棚来遮蔽风雨。整个“房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 地上,房子的出入通道有的是斜坡,有的是土做的 台阶。
你知道吗?我 们的祖先最早就是 用“房子”和“脚” 来表示“外出”的 意思的。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你看,“ ”表示脚丫,“ ” 表示房子,一只脚从房子中向外迈 出来,不就生动地表达出了人从屋 中向外走出的意思吗?因此,“出” 字最初就是表示“外出”的意思。 再后来,“出”字又有了“发出、 产生、出现、显露”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