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5、声音的传播教科版巩固辅导七十三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科版
本节课,我们将探索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中“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介绍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以及声音在固体、液体和体中的传播特点。
2.声音传播实验:进行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如敲击音叉、声音在水中传播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它是能量的一种传递方式。声音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我们使用的电话、听到的音乐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当我们打电话时,声音是通过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传播的,这就涉及到声音在固体(手机)、气体(空气)和液体(电话线内的绝缘液体)中的传播。
-分步骤指导实验操作,强调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与准确性。
-教授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如何记录、整理和解释实验数据。
-声音传播与环保的结合: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噪声污染对生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噪声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噪声污染,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流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声音传播的现象。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气体 中的速度最慢, 在 液体 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在 固体 中最快。 (气体、固体或液体)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我们是怎样听到上课铃声的?
空气 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用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做实验。 看看哪种材料,声音的传播效果最好?
桌子能够传播声音,桌子是固体。 通过研究发现:声音可以在气体、 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做一做 土话筒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试一试:用土电话通话时有怎样的感受。
空 气
棉线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动手做:利用下面的材料制作一个 简易听诊器。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就没有可以传播的物质,两人相隔 不远也不能相互直接通话,而必须借助无线电设备。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小结: 可以 在空气、水或木头 声音______ 等介质中传播,______在真空中传
不可以
播。(可以/不可以)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伏地 听声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水能够传播声音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探究实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
空气 鱼缸 水
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水是种液体。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吗? 物质 空气 淡水 海水 木材 钢铁 速度(米/秒) 340 1480 1530 3300 5050 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 1倍 4.4倍 4.5倍 9.7倍 14.9倍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同时,学生还能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传播的具体条件和特点,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传播。

2.讲解法: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铃铛、鼓等)、接收器(如耳朵、手机等)、介质(如水、气球等)、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声音传播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固体、液体、气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实验结果,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特点。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声音与音乐”中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具体内容包括:声音的传播原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声音的反射、折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知道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2.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能举例说明。

3. 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的反射、折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声音传播的条件。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声音的反射、折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气球、塑料尺、玻璃杯、水、小石子等。

2.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张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传播,并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 例题讲解:(1)声音传播原理: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气球振动产生声音,了解声音需要振动和介质才能传播。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教师分别在不同介质中演示声音传播,如空气中、水中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传播速度。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了解的声音传播的例子,并与同学分享。

4. 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反射、折射现象。

5.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声音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声音传播原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传播原理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 声音传播的条件4. 声音的反射、折射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声音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如电话、广播、音乐演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条件掌握较好,但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声音传播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声纳、超声波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总结(两版知识点任你选)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总结(两版知识点任你选)

新教科版四上科学知识点超全整理全册根据经验总结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

2. 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4.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3.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5.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6.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7.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内没有空气,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出来。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5.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信设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是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等基本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让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归纳法: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尺子等)、扬声器、话筒、气球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敲击、摩擦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

2.呈现(5分钟)展示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实验一:将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接触气球,观察气球的振动;实验二:将振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水的波动;实验三:让学生面对面交谈,感受声音的传播。

4.巩固(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结论。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介质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在探究声音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钢尺实验来观察声音的变化。

将钢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在生活中,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比如,弦乐器通过改变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来改变音高;管乐器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音高。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我们吸气时,空气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

呼气时,气体原路返回,排出体外。

呼吸的过程实际上是气体交换的过程。

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使我们的呼吸更顺畅。

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初步消化。

通过食道,食物进入胃,胃通过蠕动将食物进一步磨碎,并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这里被充分消化和吸收。

大肠则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合理的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要做到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常见的力有拉力、推力、弹力、重力、摩擦力等。

像橡皮筋这样,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容易改变,取消外力后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课件《声音的传播》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课件《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不同 物体中的传 播
用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做实 验。看看哪种材料,声音的传播效果最好?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记录表:
传声物体
铝箔 木尺
棉线
能否听到音叉 的声音



能否感受到音 叉的振动



哪种材料传声 效果最好

尼龙绳 能 能
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吗?
听声
观 察 思 考
玻璃罩内小闹钟的声音传播图:
闹钟 耳朵
空气
玻璃
空气
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就没有 可以传播的物质,两人相隔
不远也不能相互直接通话, 而必须借助无线电设备。
01
添加标题
小结: 声音______在空气、水或木 头等介质中传播,______在 真空中传播。(可以/不可以)
02
添加标题
可以

添加标题
不可以
伏地
物质 空气 淡水 海水 木材 钢铁
速度(米/秒) 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
340
1倍
1480
4.4倍
1530
4.5倍
3300
9.7倍
5050
14.9倍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气体 中的
速度最慢,在 液体 中的传播速度较快,
在 固体 中最快。(气体、固体或液体)
传播速度:
固体>液体>气体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 重要物质。
第 五 课
声 音 的 传 播
声音是怎样到 达我们的耳朵 呢?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声音能在木头中传播吗?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吗?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呢?
目 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3.5声音的传播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3.5声音的传播 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5课。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开始振动,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同时,振动本身还能够引起周围的物体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音叉振动引起水面波动,认识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的,使学生真实感受以“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也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向四周传播。

”之后通过制作土电话感受声音通过棉线的传播过程,初步形成对声波的认识。

第二个活动是通过研究声波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效果,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情况进行比较,并认识到空气、固体和液体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不同的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

本课的土电话的制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该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对于棉线能够传播声音有个主观上的初步体验,价值不高,而且同后面探究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部分有重合,因此在设计上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整合,去掉了土电话的活动,加入了玩“传声筒”的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为后面学习作出铺垫。

【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对声音的产生有了了解,知道物体的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是很难理解振动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但他们对水波的传播比较熟悉,可通过用不同的物质做实验的经验让他们逐渐理解这一个现象。

在动手操作方面,四年级的学生热情很高,很踊跃,但对于实验的规范不熟悉,对实验的方法也没有掌握,需要通过更多的模拟示范等方式,学习如何做实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规范。

【教学风格】梁惠芬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善于用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梁惠芬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各种教学方法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实验探究,科学解释概念,注重生活迁移,通过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知识点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变弱或者消失。

说明声音能在空气里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会听到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发生振动。

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水里传播。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玩“土电话”的时候,声音能够通过线绳传播。

“土电话”运用的是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

7、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经由过程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流传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在流传的过程中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

8、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这是为什么?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是真空的,而声音需要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才能传播,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9、声音的传播记录表听到的声音鼓声抓挠桌面的声音土电话的声音水中发声物体的声音传播声音的物质氛围(气体)桌面(固体)线绳(固体)。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5声音的传播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5声音的传播 |教科版
游戏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
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不能
松松垮垮。


空→

话→

→人





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什 么呢?
空气能在(棉线)固体 中 传播。
做一做
传声物体
铝箔
木尺
棉线
尼龙绳
能否听到音叉 的声音


能否听到音叉 的振动

√料传声 的效果最好

分析结论:不同材料传播的效果 不同 。
真空不能传声音
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传播
这就是由于物体振动发出声音时产生的波,科学上叫做声波。
面图 我中 们小 知孩 道为 了什 什么 么要 呢做 ?这
个 动 作 ? 从
声音能在(水)液体中传播
土电话
动动手
制作材料: 两个纸杯,一根约5米长的棉线或尼龙线。
制作方法: 1.将两个纸杯的底部戳一个小洞。 2.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底的小洞。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传播》教案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传播》教案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传播》教案一、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以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教材呈现的两个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四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科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考虑问题不深入,逻辑性思维不强,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课当中我将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3、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声音是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的。

2、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五、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土电话、1米唱的铝箔条、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以及实验记录表进行实验活动。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将展示一张有声贺卡,悄悄将他打开,并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当位于教室各个位置的学生都说出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声时,我将追问:为什么大家都听到了声音?贺卡传出的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以此引入今天的新课: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新课《声音的传播》,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活动一:振动物体与声波。

我将结合本单元第二课所接触过的实验:用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水面波动,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水面是如何波动的,以此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震动的物体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

在这基础上我会让学生玩一玩“土电话”小游戏,并通过思考“声音是怎么从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进一步感知声音的传播方式。

游戏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总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解读

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解读

2
对学生原有认知的了解是单元学习的基础。 用更多的声音问题可激发学生关注热情。
对传播的认知是在不断的观察、分析、对比中获得的。 用连续的探究和证据的分析来理解传播概念。
在观察中,发现振动幅度对音量的影响。 在比较中,发现音量强与弱是怎么获得的。
用实验的方法体会振动的含义。 观察物体振动的状态并与声音建立联系。
3.如何看待物质与能量——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能量是物质的一种描述和表达! 在“质能方程”中,能量和质量是一回事! 如果我们理解了声音是能量的表现形式,整个物质科学领域——光、热、电、磁就都能理解了。而不用去追究声波、电场、磁场、光波是不是物质这样的问题了。
2.狭义上(定量的角度)物体波动的定量描述可用波长和频率来表示,并与能量相关:
02
声音是波吗? 物体的振动带动周围介质(如空气)的振动,而介质的振动有引起它周围其他介质的继续振动,如此振动形式不断传播,直到耳,让我们听到声音。 结论:物体的振动是以波的形式在不同媒介中传输。
03
一、“声音是能量的表现形式”简单分析
01
力、能量、波彼此相互联系,都能形成解释,但又不是独立的。 处于振动状态下的物体/物质具有能量——振动能,这种振动能遇到某些介质(比如空气)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即波的叠加,并产生了声音。 声能不仅仅是能量,还表现为传播的特点。所以用了能量的“表现形式”来描述。
1.“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广义上(定性的角度),研究声音,是研究物质的运动(振动)和变化(传播、音色等),而且这种运动、变化有其独有的特征。 物体的运动(振动)决定了它具有的状态(波动)和具有的能量形式(产生了声音)。
4.在哲学上,物质是惟一的事实上存在的实体。所有的实体和概念都是物质的一种构成、描述和表达;所有的现象和意识都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2024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课件

2024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课件

2024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具体章节为《声音的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接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方式和接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麦克风、气球、尺子、绳子、实验器材(如试管、水、沙子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剪刀、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音响,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音响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从而传播声音。

(2)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空气、水、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空气 < 水 < 固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产生原理。

(2)解释声音为什么需要介质传播。

(3)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2. 答案:(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因为振动需要通过介质传递。

(3)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在水中约为1490米/秒,在固体中更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和实例的讲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乐等,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科教版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ppt课件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科教版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ppt课件
2019/12/3
谢谢观看!
2019/12/3

3.依次听完三只袋子。
2019/12/3
现象: 都能听到声音,但装沙的袋子听得最清楚,然后是装水的,最后是装空气的。
结论: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音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2019/12/3
1.将两个纸杯底部各戳一小洞。 2.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底的小洞,在线头
处捆上一小段木棒。 3.拉紧细线,一人对着纸杯小声说话,一人
教科版.科学
声音的传播
2019/12/3
实验目的: 1. 加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能力。 2.观察分析总结声音在不同物质里的不同传播效果。
2019/12/3
实验器材: 酒精灯、石棉网、烧瓶、胶塞、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三脚架、小铃、水槽、 音乐播放器、牙签、纸杯、细线、塑料袋、沙、水、筷子、玻璃瓶、大豆
将纸杯罩在耳朵上听。
2019/12/3
现象: 对方说话的声音听得很清晰
利用原理: 细线-----固体 固体-----声音传播效果最好
2019/12/3
2019/12/3
实验结论: 1·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效果最好,在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差。
的科学道理。
2019/12/3
伏罂而听的意思是什么?其科学道理是什么? 罂指圆形陶器,伏罂而听意思是把趴在地上把耳朵贴在陶器上(用来听敌人是否在
挖地道) . 这是一种战术.这是一个证明固体也能传声的实验。此实验在现行初中 物理课本也能找到。实验中的装置,叫“传声筒”,今称“土电话”。很明显, 当有人对着细线一端的竹筒(发话筒)讲话时,空气发生振动,它推动皮纸与细线 振动。此时,细线另一端的皮纸也跟着振动,这样皮纸又带动竹筒(受话筒)内空 气振动,把声音传给受话的一方。这里,话筒起着“共鸣”箱的作用。

四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声音的传播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声音的传播 教科版

《声音的传播》教案一、教学内容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二、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五课。

教学是在前四课对声音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已知道了“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振动”、“声音有音高音低及强弱之分”等,对声音单元的学习引发了足够的兴趣。

本课的任务是在学生足够的兴趣基础上,重点解决一个概念抽象性问题“声波”的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上能传播但效果不同。

本节课围绕两个探究活动展开:一是通过土电话的活动和音叉引起的水波来建立声波的概念,第二是通过不同材质的传音活动来理解不同物质的传播声音效果是不同的,并通过月球上的对话和玻璃钟内的闹钟来强化空气是传播声音重要音质。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碰到物体时,它们会使物体振动,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

通过本课的实验教学活动让他们逐渐理解。

三、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基本遵循教材的编写顺序,但教材安排的不同材质传音效果的对比实验加以了调整。

教材安排的活动学生难以操作,并且老师在课前自行的感知操作中,难以区别声音效果,因为本身物体在和音叉接触后就阻止了音叉的振动,传到耳朵只是“扑扑”的断声。

为此对实验加以了调整,用不同的电话线来制作土电话,通过打电话的形式来探究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也不同。

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真空不能够传播声音,以及宇航员的太空是怎样传递声音的,同时了解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简单设置。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声音的强与弱》这一课是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幅、距离等因素的关系,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掌握声音的强弱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声音的强弱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强弱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幅、距离等因素的关系,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强弱与振幅、距离的关系。

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强弱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讲授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声音的强弱规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强弱观念。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尺子、橡皮筋等)、距离传感器、放大镜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入新课,如用尺子振动发声,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强弱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介绍声音的强弱与振幅、距离的关系。

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声音的传播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强弱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强弱规律。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 声音的传播|教科版(7)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 声音的传播|教科版(7)

声音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通过猜想探究发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比较发现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3.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物体传播声音的观察研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式,理解声音是要通过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难点: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三、教学准备:一盆水、“土电话”、音叉、小锤、棉线、皮尺、木尺。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探究新知1.微课激趣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视频,想不想看一看?看完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播放视频:视频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渗透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

学生说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

2.师:声音无处不在,它是怎么传播的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究声音传播的奥秘。

(二)交流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什么1.探究声音传播所需要的物质师:在生活中你发现声音都可以通过哪些东西进行传播?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固体、液体、气体。

这里让学生大量的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科学源于生活。

师:空气是声音传播所需要的重要物质,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声音还能传播吗?请学生说自己的看法。

(这里学生若能说出宇航员在太空不能听到声音是最好的)师:没有空气的真空环境究竟能否传声,让我们一起看看模拟实验!将手机悬挂在广口瓶中,有空气时手机的声音我们可以听到,如果将瓶中的空气抽走,使它变成真空环境,手机铃声还能传出吗?一起看一看!2.观看视频师:看了视频你们得出什么结论生: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因为真空里没有声音传播所需要的物质——空气总结:是呀!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需要固体、液体、气体这些物质,在科学范畴中我们把声音传播时所需要的物质统称为介质,我们也可以说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5、声音的传播教科版巩固辅导七十三
第1题【单选题】
声音在下列物体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A、水
B、空气
C、木头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B、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在雷雨天,我们会先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再看到亮闪闪的闪电。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声音在木棒和钢条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______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
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______的缘故。

""
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______的缘故。

""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声音以______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是因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答案】:
【解析】:
第14题【解答题】
我们看科幻片时,在太空中行走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要通过无线电设备来通话,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答案】:
【解析】:
第15题【解答题】
在古代的战争中,由于通信设备落后,士兵们时常利用伏地听声音的方法听几里外的马蹄声,并判断敌人骑兵的多少和远近。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